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CO

2CO

2CO22CO

2CO

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展示一瓶可乐。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可乐)说完整点(生:百事可乐),谢谢同学们的祝福,我也祝大家百事可乐!同学们知道这里面有气体吗?(生:有)是什么气体呢?(生:二氧化碳) 【提问】大家能在草稿纸上写出它的化学式吗?有没有哪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他的化学式功底? 【板书】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最爱。。百事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要研究它,我们得想办法将可乐中的二氧化碳赶出来啊,你们会用什么办法来收集呢?又会想到什么方法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24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通用 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冬季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据统计,中国家庭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生产事故,居第三位。为杜绝我市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黑河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入寒季节要全面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知识,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一、什么是煤气中毒 通常指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没有加入集中供暖的市民特别是农村,烧煤炭取暖仍然不可缺少,使用不当极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情况。 二、常见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门窗紧闭、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或其气压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共包含二个子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本课题共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课时教材讲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对于煤气中毒事件时有耳闻,但煤气中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未必所知。所以,基于上述考虑,本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实施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学会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的学习理念。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关注社会环保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 学校:滨江中学年级:初三班级:(3、4)班人数:37、40 学科:化学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师:任艳秋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初步学会通 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丰富感性经验,初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温室效应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教具准备: 药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仪器:集气瓶、试管、带橡皮塞的导管、塑料瓶、酒精灯、毛玻片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提问】谜语猜测:农民伯伯说它是 ——“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 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 全球变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 质 你知道二氧化碳还有哪些化学性 质吗? 通过用途推出性质 回忆思考:二氧化碳 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 反应 吸引学生,培养 兴趣 知识回顾与巩固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提问】【演示实验】 【提问】 【总结二氧化碳性质】 【过渡】【演示实验】 【提问及讲解】日常生活种喝过的汽水打开为什 么由气泡冒出? 你能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 于水? 1、把水倒入充满二氧化碳的塑 料瓶中,观察现象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只是溶解了 吗?有没有反应? 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通 入二氧化碳,会有什么现象? 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 会有什么现象? ①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色 ②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碳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请设计实验,证明以上猜测哪一 个正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时应用了二氧 化碳哪些性质?设计实验 2、把二氧化碳倒入放一高一低 的两个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 象 刚才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还说明它的什么化学性 质? 思考后回答: 水中有二氧化碳 观察:塑料瓶变瘪了 说明:能溶于水 引发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并且参与设 计 观察:低的先熄高的 后熄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 1、二氧化碳不支持 燃烧也不能燃烧 培养实验设计能 力 让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说出实验目 的 让学生学习观 察、描述实验现 象及记录实验结 果,从而培养学 生观察实验能力 和记录能力 培养实验设计能 力 学生记录并且理 解实验目的 让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说出实验目 的 让学生了解所有 的物质都具有两 面性

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内容清晰)

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导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 一、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有急、慢性之分,通常所说的一氧化碳中毒,大多指的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表现与中毒程度、患者健康状况以及中毒时活动状况有关。轻度中毒患者有剧烈的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心悸、口唇粘膜呈樱桃红色、意识模糊、嗜睡。原有冠心病者可出现心绞痛。中度中毒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对疼痛刺激还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呼吸、血压和脉搏可有改变。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各种反射消失,出现肺脑水肿、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可致死亡。另外部分病人在恢复意识后,经过一段时间(2-60天),又出现迟发性脑病,有定向力丧失,记忆障碍,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行为退化等症状。 二、救助者如何抢救? 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实行救助: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

入和离开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因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寻找煤气来源并迅速排除。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离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途中,人工呼吸绝对不能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导致的脑神经不可逆坏死。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以下几点最重要:1、用煤炭取暖的住户,要注意开窗通风,用火一定要到煤炭完全燃尽之后再入睡。2、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炉灶、燃气和燃油器械的安全性。3、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炭火锅。4、不要长时间在密闭车厢内靠发动机取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时在车厢内睡觉。长时间在开着发动机且停滞的车内停留时,要保持车内的通风换气。5、不要在车库内长时间开着汽车发动机,保证车库的通风安全。 6、居室要远离毒源。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几分之几

第2课时几分之几 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安排: 1.由复习过渡到探索新知。 上课开始,设计关于几分之一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内容,使学生在对旧知进行回顾的同时,学习兴趣受到激发,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在教学教材92页例4和例5前,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把彩带平均分成10份,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任意取其中的几份,认识几分之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笔、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1.复习几分之一。 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1.举例说明,并说说这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内容。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

D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丰田初中导学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记住CO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2.知道CO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2010年12月15日新华社消息:“赣州一家六口煤气中毒身亡,最小死者仅两个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使人中毒呢? 【阅读】自学课本P117下半部分和P118,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CO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 2.CO燃烧放出热量并产生色火焰,说明CO具有 _性,它是煤气的主要成份。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为什么能使人毒?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讨论】 1.为什么家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2.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见书P118图6-19)。在燃烧很旺的煤炉中最不可能发生哪个反应? ⑴;⑵; ⑶;⑷。 3.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观察】观看视频CO还原CuO的实验,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3.C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归纳小结】 二、一氧化碳 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所以二者性质有很大的__________。 1.碳的氧化物有种,分别是,因CO 2 2.CO的性质: ⑴物性: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般用法收集。 ⑵化性: ①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__ __) ③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二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设计 通山实验中学曹善琦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措施。 3、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图片、猜谜语、讲故事 二、新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制取、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首先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然后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3)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阶梯蜡烛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熄灭?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演示实验,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引导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4)学以致用,能力提升。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渡: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只占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知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知识 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凡含碳物质如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直接使用桶、盆取暖;煤炉内压得过满,煤炭燃烧不充分;烟囱堵塞或封闭不严;降雪、大风、浓雾和气温回升时,室外气压低及室内外温差小,烟气扩散受阻和倒灌;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热水器淋浴时,排气不畅等情况,都极易导致室内一氧化碳浓度骤增,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站立下稳,有短暂的意识模糊等。 中度中毒症状:除在轻度中毒的症状上加重外,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嗜睡,甚至昏迷。 重度中毒的症状:除昏迷外,主要表现有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瞳孔缩小、不等大或扩大;呼吸浅表或出现潮式呼吸。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休克、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三、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1.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注意检

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自动点火的煤气连续点火未燃烧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2.使用热水器、煤气灶具之前应闻闻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在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洗浴时间避免过长,不超过20分钟。 3.居室内用煤火炉要安装烟道密闭完全的烟囱,用炭火盆取暖时要注意空气流通。 4.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时立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5.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 如果身边的人发生煤气中毒时,一定要及时将中毒者抬离现场,将其放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平躺休息,注意保暖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中毒较轻者可喝少量醋或酸菜水,危重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要让患者保持侧卧,防止发生呕吐而窒息。

三年级数学上册8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 几分之几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学校:黄莺读市仙鹤镇喜鹊小学* 教师:悟性中* 班级:凤翔2班* 第2课时几分之几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6分钟)举例子说说四分之一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构成各部分的名 称。 谁能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分数。(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 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4 份,你能想出几种折法?画出折 痕,并把其中的2份涂上色。 答案:法① 法② 法③ 3.把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4.判断。 (1)把一根绳子分成三段,每段 是它的 1 3 。() 二 探究新知。(25分钟)1.认识四分之几。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先把一张 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 根据自己的意愿涂颜色,想涂几 份就涂几份,并用分数表示涂色 部分的大小,最后在小组内交 流。 2.认识十分之几。(课件出示教材 第92页例5) (1)引导学生把1分米长的一 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 (2)每份是这条彩带的几分之 几?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5份 呢? (3)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数? 老师小结:像 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1.分组汇报:把一张正 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 份。 甲组:每份是它的 1 4 。 乙组:3份是它的 3 4 。 丙组:2份是它的 2 4 。 丁组:4份是它的 4 4 。 2.(1)动手操作,用 刻度尺分一分,注意要 分得均匀。 (2)思考并在小组内 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1:每份是这条彩 带的 1 10 。 学生2:3份是它的 3 10 ,5份是它的 5 10 ,7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措施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CO)为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28.01,沸点-191. 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轻者头痛、眩晕,重者昏迷。紧张的体力劳动、疲劳、贫血,饥饿、营养不良等,均可加重或加快一氧化碳中毒。存在高温或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氰化物、苯、汽油等有害气体时,也能加重或加快一氧化碳的中毒。皮肤接触液态一氧化碳易冻伤。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高30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了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中毒初期只是表现为头痛,以后随之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等症状。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此时,中毒者头脑中仍有清醒的意识,也想打开门窗逃出,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措施: 一、家庭: (1)使用煤炉一定要安装烟囱。烟囱安装要合理,烟囱开口朝下,要经常注意烟囱通道通畅。室内使用煤炉时要安装风斗或打开小通气窗,以利煤气从室内排出。 (2)热水器要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热水器时要打开门或窗。 (3)使用煤气或天然气做饭时,一定要有人照看,防止水、汤煮沸外溢造成煤气灶熄灭,煤气大量排入室内。 (4)煤气管道或胶皮管要定期检修,胶皮管老化要定期更换,发现煤气灶管道漏气时要通知煤气管道管理部门及时修理。 二、生产作业场所 (1)凡是可能存在一氧化碳的场所,都应加强自然通风和局部通风。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课时《几分之几》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几分之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得到培养。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导入。 (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 ) ( ) ( )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 3○ 1 5 1 8 ○ 1 7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实践探究 1.教学教材92页例4:认识四分之几。 (1)学生把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你用分数表示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3)说一说没有涂色的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说出理由) (4)师小结:这些正方形纸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四分之几与四分之一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2.教学教材92页例5:认识十分之几。 (1)课件出示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 (2)学生讨论: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其中的1份?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7份呢?(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圆形纸任意对折,先选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像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加深对分数各部分含义的理解。 (1)请同学们说一说2 4 、 3 4 、 3 10 、 7 10 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母,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不过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 (二)教科书对相关内容的处理 1.内容选取 各版本教材的二氧化碳性质这部分教学都包括: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内容。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中,其标题和教学内容见下图。

图2-2- 1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 2.组织特点 不同版本教材安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同,选取二氧化碳教学的突破点和侧重 点也就不同,发挥的教学价值功能也就不同。 上教版教材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氧气安排在同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学习过程 是对学习氧气时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思路的应用,也是对从氧气学习中形成 的气体制备的思路方法的迁移应用。另外,将二氧化碳与氧气一起安排在初中化 学课程的第二章,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学习前学生接 触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反应,使概念原理学习的例证更丰富。 鲁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中,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都放在分子、原子、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后,这些概念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起 到指导作用。同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二氧化碳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映证自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是二氧化碳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3.栏目分析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栏目主要是“实验”,栏目内容 和具体的功能价值见表2-2-4。 表2-2- 1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科书栏目分析 栏目 栏目内容栏目功能 名称 实验实验:制取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获得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 氧化碳中毒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 各位家长: 您好! 进入冬季,今年我市已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请家长们高度重视!目前有些家庭燃气热水器安装不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及燃气灶通风不足,为保证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工作的部署,向您介绍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炭火、煤炉、燃气灶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致使一氧化碳中毒。 2.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未使用排风设备,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造成中毒。 3.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品宣传教育回执单 我已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一定做好孩子的看管和教育工作,严防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学校:班级: 学生签字:家长签字:

二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教案 Carbon dioxide teaching plan

二氧化碳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实验复习 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 1.复习重要的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 2.对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扩展,提出物质的净化,除杂 以及综合实验装置问题。 3.会分析常见的一些综合性实验。能力目标 1.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协作 意识。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综合实验的分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教学活 动 5 e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吸引 (engagement)一.复习设疑,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 提出问题 补充明晰思考、讨论,动手操作。 多媒体应用 学生实验 探索

(explora tion)二.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对物质的除杂,净化的讨论,为综合实验装置的设计做铺垫。 指导学生 补充总结 学生思考,观察多媒体应用 解释 (explanation)三.对以上的例题进行解释说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 补充总结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多媒体应用 加工 (elaboration)四、对例题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深化实验 分析、设计, 多媒体应用 评价 (evaluation)五、学生发言,分析例题的心得,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二氧化碳》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而且激发了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归纳、、指导分析、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总结

学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南坡村小学预防一氧化碳工作总结 近段时间以来,广西各地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伤亡数量比较大,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三级政府同一时段下发了多个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文件,我校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取得成绩及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工作。成立了以李林校长为组长,李敏副组长,成员是各班主任的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学校行政会议(二)预防教育工作。从2018年1月上旬至今,我校接到上级通知立即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大面积宣传,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500多份,对学生进行一氧化碳预防中毒教育,切切实实做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工作。 (三)宣传工作。在学校显眼位置悬挂预防一氧化碳宣传横幅,设置宣传板报,印发宣传资料。我校共悬挂宣传横幅3条,设置宣传板报3板,印发宣传资料500多份。 二、存在问题 (一)学生及家长安全用气意识不强。一些学生家长把燃气当作普通的日常用品来使用,没有把它看作是危及生命的日常用品,在使用操作上得重视不够,例如:将燃气热水器设置在空气不流通的洗漱间内等。 (二)黑燃气销售点杜而不绝。黑燃气销售点多数设置在出租房或是在违章建筑内,安全消防不达标,销售的也大多是过期报废气瓶,一些

黑点经营者,甚至在两瓶液化石油气间进行倒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增强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加大宣传力度。从传统的板报、横幅,发放资料宣传,扩大到利用微信平台、企业短信提醒平台进行宣传,双管齐下,从提高人民群众安全用气的意识出发,切实降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博白县龙潭镇南坡村小学 2018年11月11日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三《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2、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

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作用 5、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却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探究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所以,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我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生活,才能真正使学有所用,激发学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 一氧化碳中毒就是俗称的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吸收入血液后,与血中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不能再与氧气结合,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从而使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累产生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 一、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一氧化碳大量溢出;气压低,一氧化碳难以流通排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及时脱离中毒环

境,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后会很快好转。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可加重,并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红色、多汗、烦躁不安、逐渐昏迷。重度中毒病人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经积极抢救侥幸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症,如瘫痪、痴呆、抽风、精神不正常等等。昏迷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后遗症亦越多、越重,因此;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积极救治。 三、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护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发现,救护者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将病人迅速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衣扣使呼吸通畅,并要注意保暖。昏迷的情况应将患者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并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有昏迷情况的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如有条件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四、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 1、有煤气或液化气的家庭最好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当周围出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可以及早采取避险措施; 2、煤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等设备等不应放至于家人居住的房间或通风不良处; 3、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尤其是冬天、雨天气压低时更应注意; 4、注意热水器或煤气等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随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 5、煤气具应放在不燃烧材料上面,周围切勿放臵易燃品;自动点火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几分之几

第二课时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例4、例5,93页例6题,92页、93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几分之几,并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并口述分数的意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分米长的彩纸。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张、1分米长的彩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同学们喜欢玩折纸游戏吗?(喜欢)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玩折纸游戏。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给其中的一分用彩笔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代表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学生动手折一折,教师巡视。 2.指名说一说。(1 /4) 3.请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并说一说1 /4的含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 / 4.)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活动,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互动新授 1.认识四分之几。 (1)请同学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涂一份,并推测一下这样的两份可以用分数怎么表示。 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推测(2/4) (教师板书:2/4) 追问:谁能说说“2/4”代表什么? (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这样的2份,就是2个1/4,也就是这个正方形2/4.) 同桌互相说一说“2/4”的含义。 (2)提问:如果我们继续涂下去,涂3份、4份各代表是多少?

学生独立涂色。 小组交流。 生1:我把这个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就是它的3/4。 生2:我把这个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涂色部分就是它的4/4,正好是这一整个正方形。 2.认识十分之几。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例5)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1分米长的彩带,动手折一折,将它平均分成10份。 (2)说一说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1/10.)(3)涂出自己喜欢的份数,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4)集体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汇报。(教师选择性板书分数) 明确:(指着黑板上的分数)像2/4、3/4、3/10、7/10这样的数,也就是分数。 小结:刚才我们把一个正方形和一条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了4份和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正方形或一条线段又叫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的大小比较。 (1)课件出示,2/5○3/5 小组合作,先观察涂色部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先说说理由。 学生汇报,2/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3/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同样大小的纸都是平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少,所以2/5﹤3/5。 (2)课件出示,6/6○5/6. 动手操作:先涂色表示这两个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学生汇报:这两个分数都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6/6表示这样的6份,也就是全部;而5/6表示这样的5份,即一部分,所以6/6﹥5/6. (3)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