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很多语文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

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8-10-08T14:52:29.51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作者:归敏[导读] 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教育教学研究室713300 摘要:精妙的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课堂上进行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巧妙提问师生共享 提问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这么简单的事情。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需求为依据,结合教学大纲及语文教材,实现课堂提问艺术的不断优化,进而让提问艺术的魅力将语文课堂点亮,成就高效、向上、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 众所周知,教师课堂提问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我们经常说到:“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应该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提取、加工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一、提问要巧妙设计 巧妙的提问能够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感悟语境,理解文意。 1.在耐人寻味处发问。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语言优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中有许多语言精妙、比喻新奇、耐人寻味的句子。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结尾“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里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发问:“‘通往广场的路’中的‘路’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突破重点、点明中心。 2.在不经意处发问。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当讲到沃克为刘伯承手术时手颤抖了,教师马上提问:“医生在给病人手术时手能颤抖吗?”经过讨论学生感到“颤抖”的含义,暗示了刘伯承伤势严重,手术的难度很大,也可以引申为沃克医生的心在“颤抖”。侧面反映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在这不经意间的一问,会帮助学生分散难点、理解中心。 3.在内容的关键处发问。阅读教学中,有些句子承上启下,关联着主题,因此设问就大有必要。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应抓住这一句发问:“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是文中的关键所在,正因为父亲的坚持不懈和高度的责任感及儿子的处惊不乱、舍己为人,才有了他们后来的无比幸福的拥抱这一结果,抓住这一句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再此处发问就能直入文章重点,很关键。 二、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 1.让学生敢质疑。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质疑的基础——敢问。哪怕学生问得“离谱”,也要认真对待、给以鼓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渴求解决问题。 2.教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预习中从课题、词句、内容入手,提出问题。在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究,变老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学生在理解全文后质疑,这才是学生动真心、吐真情,真正“会”读书的表现。 三、掌握好课堂提问的度 1.要有适当的难度。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上课伊始就问学生,“为什么叫‘壮士’而不叫‘战士’?”这一问帮助学生指明了理解课文的方向,使学生对他们油然而生崇敬之意,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要问得有“情感”。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朋友,要把激情带进课堂,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善用语言、神态、形体动作表达对学生的爱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鼓励、期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思维、自主学习、获取“真知”、发展思维、有所创新。 3.要问得“巧”、问得“活”。问得“巧”,就是问得恰到好处,能抓住学生思维,能让学生自觉去学习。 4.要有适当的角度和广度。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提问学生“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就能理解侵略者的罪行和作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写作意图。而“你认为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这一问题则提得有一定广度,因为它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答,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认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好的回答态度、宏亮的声音,都要给以肯定或表扬,以利于自己的课堂提问变得有声有色、长期有效。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提问,使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是通过提问也被学生教,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通过“问——答”,师生都能感受到自主和尊严,都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都能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参考文献 [1]赵丽敏素质教学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08。 [2]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 艺术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如何才能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授课时提出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答、想答、乐答。 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寻找有效提问的“支点”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把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付诸于对文本的理解,将问题结实和想象得多么贴切、自然、合情合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题,想说什么就是什么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出发,应怀着宽容与鼓励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正是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从而使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接一浪,对话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文本在对话中创造性地延伸拓展,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 我们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就要努力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求一个“支点”,以这个“支点”支撑我们的课堂。这样,课堂提问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真正为学生服务。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割裂开。如果将语文比作一个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想:工具性是人的骨架,人文性则是人的血肉、灵魂。在无数次的拉据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灵与肉的统一。只有在这种统一中,才有语文的生命、语文的精彩。 如:在教学《两块银元》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设计了“两位首长要不要赔银元,孙老汉该不该还银元?”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同质分组,两组展开辩论,但是结果是学生为什么辩来辩去却没有辩出个结果来呢?其中一位听课老师一针见血地提出:这节课之所以失败,是辩论的选择点出现了问题,“两位首长要不要赔银元,孙老汉该不该还银元”不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这是一个没有辩论价值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两位首长在这种可赔可不赔的情况下却选择了‘赔’,而且是那么主动,那么坚决,孙老汉在这种可还可不还的情况下却选择了‘还’,而且是那么想方设法”这才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讨的地方,应而在第二次上课时,我把问题改为“两位首长在这种可赔可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紧 紧 (1)关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提问教学的雏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纵观各种教学改革方案,课堂提问是一种公认的较好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这具备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开拓学生思维领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许多功能,因此深得教师的重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启发智慧,教育教学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本课题在国内外该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课堂提问艺术展开了大量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系统。 (4)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提问的类型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式:答案是固定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进行回答的;二是开放式: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最多的往往是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其典型提问方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惰性,难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叙述性回答,其典型提问方式是“是什么?”。这类问题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但同样不易激发创造性思维。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提问的机会,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可否自始就不多讲,而以提问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即入更深。”这一段话充分说明了提问的启发性和重要性。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什么,如何问则是提问的关键。然而,“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的提问,决不应是随意发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而应课前周密准备,掌握多种提问的方法,做巧问的“智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促学的目的。 标签:课堂提问;语文;艺术 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趣味性提问应注意:提问要符合学生心理。学生心里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探究氛围浓烈,因此教师结合教材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结合高中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提问须适度,问题设计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通过积极的思维中不断取得成功,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同样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问法的样式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兴趣是推动学生探寻知识最好的原料,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可以提问:三国时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辛弃疾很是仰慕孙权,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十分喜好刘备;现在的新加坡著名歌手林俊杰有一首歌,唱起了一代枭雄《曹操》,那在《念奴娇》中,东坡先生为何单单钟情于周瑜呢?这样的问题,囊括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元素,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东坡单写周瑜的目的,是用周瑜的春风得意、年少有为、功成名就和自己被贬失意、年老无为、一事无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以突出主题、抒写情怀。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课堂提问范例[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提问范例[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很多语文教育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

不仅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 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 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内容。创新始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所在。正如李政道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由此造成了有疑不敢质、无问题可质的被动局面,并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在的课堂教学现状是上课时学生能提出问题的潜意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意识强。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问题的学生更是极少数。教师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把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其结果是造成课堂上教与学的分离。学生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我们的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答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在教师的一味问讲下被动学习,无法在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自觉主动求知技能的培养。 小学阶段正是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应该是满脑子为什么的时候。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1] 因此,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教师需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 第一章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有话想说 心理学家指出: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人们智慧潜能的发挥,而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可以诱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萌动。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要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对提问的恐惧以及怕斥责、讥笑的担忧,从而为学生提问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2]因此课堂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体会到开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目录 题目......................................................1 摘要..................................................... 1 关键词....................................................1 1前言.................................................... 2 2.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功能................................2 2.1组织教学功能..........................................2 2.2敦促功能..............................................3 2.3激励学生参与功能......................................3 2.4授课功能..............................................4 2.5反馈功能..............................................4 2.6总结功能..............................................5 2.7 巩固、强化功能...................................... 6 3.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原则............................6 3.1启发性原则............................................ 6 3.2 趣味性原则............................................7 3.3循序渐进原则...........................................7 3.4主体性原则.............................................7 3.5期待性原则...........................................8 4.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8 4.1抓住契机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8 4.2 巧设疑难,激发情趣.....................................9 4.3 注重提问的层次和角度,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9 4.4注重答问点评...........................................9 5.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有效老师)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艺术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推荐下载

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暑假前罗湖区培训中心委托我为全区新教师作一场专题讲座,8月25日下午为我区新教师培训作了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以下是此次讲座的提纲。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 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 鉴的。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布鲁纳(美国)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讲究课堂提问艺术,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 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提问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已学过的知识,并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使教学向更深一层发展。为了使提问能达到这些预期的目的,教师还必须掌握提问的要求。提问的要求主要由清晰与连贯、停顿与速度、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询等几方面构成。 一、课堂提问的目的和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获取反馈信息 二、怎样才能使提问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一、尊重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第二、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

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3-12-04T13:51:12.29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9月总第131期供稿作者:关小芳 [导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要求教师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家那样自由创作。 关小芳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中心小学715602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要求教师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家那样自由创作。而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提问艺术从备课艺术、板书艺术、课堂结尾艺术等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师、学生始终关注的焦点与敏感点。 关键词:教学艺术提问探索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要求教师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艺术家那样自由创作。而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提问艺术从备课艺术、板书艺术、课堂结尾艺术等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老师、学生始终关注的焦点与敏感点。探索提问的点点滴滴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与困惑,从而提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智慧与反思。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提问技巧成为教师与学生搭建沟通桥梁的纽带。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解疑。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例如:我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时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给我们讲了有关地球的哪几方面的知识?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说说“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破碎”表现在哪些方面?3、结合现状,谈谈作为小小地球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地球?这样一来,这篇课文学生都理解了,并且把保护环境这个思想教育点也渗透了进去。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像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不能问。在传统的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下,许多教师教学的着眼点牢牢地锁定在对书本知识的传递上,教学中的训练停留于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教师上课也怕学生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堂无关。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要明确目标,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教学目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情感;其次是要适时。例如:我在讲解《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时,有一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闰土的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透过外貌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就在这个问题提出后,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便适时穿插了一个小练笔:让她们互相看一下同桌,再动笔写一写。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有些研究者认为教学的起始阶段、中段、结尾阶段提问的频率较高。起始阶段用启发式导入教学情境;结尾阶段需要思维的深化或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在教学的中段,应让学生多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自主活动。总之,提问要使课堂一张一弛,有快有慢,学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 教师设计的提问也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引起思维,激发想象与联想。例如:在学习了《坐井观天》后,老师有意设置悬念:“后来,青蛙有没有跳出井口看看天呢?”学生可以想象多种结果,认为没有跳出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固执而自信,它看到的井口还是那样大。认为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惊奇地说:“小鸟姑娘,你说得对,天果然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是我不跳出井底,怎么也不会相信你的话。”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了。 巧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反感。教师好的课堂提问固然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回答问题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面看似思想活跃,其实学生学得并不主动。因此,教师除了重视问题的设计外,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话题”,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平等的“交谈”。 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4748789.html,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作者:何茜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5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怎样让课堂提问真正为课堂服务,为提高学生素质保驾护航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 一、精心创设情境,把握提问火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火候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常常精心設计课堂提问,细心选择课堂提问时机。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我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时,由学生根据课文注释提出问题:“河豚快要浮上水面,那不成了死鱼吗?”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也与课堂教学无多大的关系。但我灵机一动,向全体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是一首题画诗,它应该紧扣画面内容,那么,画面究竟有没有河豚呢?”一下子如同把盐花撒进了油锅,学生也活跃了起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画面上没有也不必要出现河豚,这一句正是苏轼此首题画诗的匠心所在--它既拓宽了画面的意境,也教给了我们欣赏画面的本领。现在想来,我根据学生质疑而提出的问题,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避免了在鱼的死活问题上的纠缠),也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研读课文内容,寻找提问关健点 在语文课堂中使用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实施教育,首先就应该从自身出发,积极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课文内容中存在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的关键点。比如,在向学生讲述《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这篇文章达到对于孩子奉献精神的启发,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在小男孩第一次说话停顿的时候,询问学生如果他们是小男孩接下来会说些什么。然后,教师等待学生的探讨完成之后,再带领他们继续向下读,通过学生们的反应与小男孩的行为的反差,提问学生为什么小男孩会那样说。慢慢地开展下去,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自己意识到给予的快乐。 三、把握提问适度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来巩固旧知、发展智力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记》中也把“善问”看成是“进学之道”。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目前有些老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要求不够明确,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甚了解;提问数量,多而杂乱;提问质量,良莠不齐;上课时虽步步设问,有时甚至一问到底,但仅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呢?笔者认为:提问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周全的考虑,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技巧。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克服盲目性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把作者、教师、学生三条思路揉在一起,像一把钥匙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启迪他们领悟所学知识,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 根据这一目的,提问不能太多太滥,力求少而精。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示范性,注重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自己的诵读、议论能够理解的就让学生自己解决。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提问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否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那种认为所有的提问都是启发式教学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是不足取的。 二、问题要有整体性,变“零”为“整” 整体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从整体观点出发,对一篇课文或一段文章的提问设计,必须形成一组问题,而问题与问题要前后关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整组问题形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既然永州的蛇其毒无比,永州人为什么还争相捕蛇呢?二是蒋氏捕蛇,三代遭难,为什么不愿“更役”、“复赋”?三是从永州捕蛇人民的悲惨生活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三个问题能使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得出“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的结论。这种提问就像一条链条,每个问题都是链条上的一个链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毛志强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毛志强 发表时间:2013-04-08T15:02:44.42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毛志强[导读]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毛志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电教仪器中心山西吕梁033300) 摘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师学生师生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提问的作用、范围、类型、方法及内部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指导了提问的实践,推动了提问设计的发展,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将几种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1.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缺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2.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些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 3.循序渐进提问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 4.多方位辐射法 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路。如让学生以《流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我认为为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显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百川归海,目标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阴。这样的问题不会圈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5.暂时搁置法 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但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 6.步步紧逼法 步步紧逼法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迫使学生立即作答,而且问题如连珠炮似的接连提出。 7.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诱发引导、点拨提示。 二、学生的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中单单有教师提问还是不够的,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对话、师生互动,为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缺少不了学生提问的。许多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提问,或者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要有学生的提问,却不能将“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落到实处。 1.学生提问后教师应持的态度 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态度,教师如果是为了维护自己课堂说话权威,就不让同学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那这种做法是严重错误的,此举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便会僵化,课堂气氛就会压抑而沉闷,学生的问题或观点再不成熟,毕竟他思考了,代表了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2.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大家都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提问,其实学生的思维就像一道闸门一样,你一旦开启了它,它便会一涌而下。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自己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重点和中心问题,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当然有些优秀的学生是可以提出问题的,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提,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是一种启发,要让学生能够从无疑处生疑,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三、结论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可以让教学目标明确,发挥他的导向作用,而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思维习惯。提问是一门艺术,小的方面说是服务于教学,大的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手段。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问的各个环节处理方法得当,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配合教师的教学,再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科学地结合,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效果。参考文献 〔1〕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徐化越著《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语文学刊》,2011年版。〔4〕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提高学习兴趣。我现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涉及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做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

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有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障碍”,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及形成过程。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技巧。她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促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