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寡头统治铁律论文

寡头统治铁律论文

寡头统治铁律论文
寡头统治铁律论文

关于精英民主理论的思辨

【摘要】

精英民主理论作为描述西方国家权利运行机制的一种实证理论,肯定了无论在何种社会中都存在领袖与被领袖的观点。由于社会大众组织本身就是民主原则和寡头原则的矛盾的集合体,民主政治从其根源上便已出现异化。而在实行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寡头原则往往逐渐压制民主原则成为组织内部的主导原则,这种“民主组织的反民主规律”便是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的核心思想。

在精英民主理论诞生以来的百余年间,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精英民主理论的研究,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意识潮流。本文试图对以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为核心、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民主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该精英民主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批判,揭示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精英民主寡头统治

一、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民主理论

精英民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西方民主国家的权利运行机制的,但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始终存在着领袖和被领袖。处于领袖地位的是社会中极少的小部分人群,他们往往掌握大量财富资源和权利,主导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被领袖则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的被支配地位。在现代大型社会中,因为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巨型组织和官僚制,无论何种情况下,重要决策权往往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在精英民主理论的研究中,依据其对民主政治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意识潮流。一是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民主理论,米歇尔斯的《寡头政治的铁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二是偏向自由主义宪政的精英民主理论,代表作有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和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等。三事具有激进主义倾向的精英民主理论,以米尔斯的《权力精英》、拉斯韦尔的《政治学》为代表作。在这三种思想的基础上,研究者分别为精英民主理论充实进了丰富的内容。

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理论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一)精英具有天生优越性,并且他们对于政治秩序的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进入统治阶层的精英都是通过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一步步被筛选出来的优胜者,他们往往具有极其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政治素养,以及足以保持社会平稳顺利运行的管理和统治能力,他们能够使组织高效合理地运行下去。因此,这样一群精英存在于政治活动的中心是极其合理的。

(二)非精英(即普通大众)具有天然缺陷,在政治活动中习惯处于盲从的状态。相对于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而言,普通群众在个人素质和能力上是参差不齐的,且平均水平远不及精英群体,在政治态度上往往也是摇摆不定的,对于政治的参与也普遍比较冷淡。大众长期处于被精英所控制的地位,其思想往往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习惯于接受一种既定的思想并展开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人而言,道德和行为上的约束机制都不再发挥作用,大众民主政治破坏性往往远大于其建设性。正如书中所述:“拥有主权权力的大众在多数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直接民主中的无能与间接民主中的权力一样,都是因为人数规模不同带来的直接后果。”1

二、寡头统治铁律及精英统治的必然性

精英民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民主所面临的最本质的矛盾就是,大众组织的组成元素——群体大众和寡头原则所导致的群体的分层之间的矛盾。在实现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大众民主往往是混乱而无效率的,而寡头原则这种效率更高的原则,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压制民主原则进而成为一个组织内部的主导原则。所以说,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原则的组织,都存在这种“民主组织的反民主规律”,从组织形成开始,“民主”和“寡头”的内部矛盾便已然存在,所以组织的寡头化是大势所趋。

而对于一个组织的寡头原则,罗伯特·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备的论述,他对于“寡头统治铁律”最简单明了的表述就是:“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2

他通过对20世纪初各国政党组织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寡头统治是任何试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有着良好愿望的人们无法改变的“铁律”。这条铁律的核心观点是,在一个社会中极少数精英对绝大多数的普通群众的政治统治是通过组织实现的,组织为了维护自身正常运转,以及追求特定的目标,必须通过在组织内部建立起等级制的官僚体系,这就必然导致了政党组

1摘自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第22页。

2摘自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中文版序言。

织的寡头化现象,这种倾向在大型组织中的体现尤为明显。

米歇尔斯对于寡头统治铁律内容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寡头统治铁律具有必然性。

在大型组织中,导致寡头政治倾向的变量可以概括为:(1)组织的技术和管理。对于任何政治组织,想要保证其稳定运行,必须有自己政党的政治代表和技术专家,而由于这两类人群数量上的限制,以及具有较多的权力,这就必然产生了寡头。(2)大众对于领导者的依赖。由于绝大多数群众在政治上的盲从,一旦群体中没有精英群体的领导和控制,就会导致组织的无序和混乱。正如书中说:“大众需要引导,若没有来自外部的并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权威的指点,他们便失去了行动的能力。”3(3)领导者的出色能力。在组织中处于领袖地位的少数人往往是凭借其超出常人的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必将形成寡头。

米歇尔斯指出,组织提供了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大众民主在机制和技术上都是行不通的。最终大众的集体专制反而会导致个人权利的消失,组织开始酝酿出一种领袖精英群体机制。它诞生是为了争取民主,但最终又变为寡头获取更大权力和利益的手段。因此,一切社会团体、党政组织乃至一切社会、政治系统想要有序运行,必须依靠少数寡头统治,依靠大众民主是无法实现的。

(二)寡头统治铁律的实质是领袖权力取代了组织权力。

随着政党组织的扩大和领袖权力的扩张,寡头领袖对组织的操控力显著上升,这要归结到精英民主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精英与大众在个人素质能力上的差别。通过自身努力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在大众群体中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这种领袖权力对组织权力的替代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大众对政治的麻木和心理上对领袖的过分依赖,他们往往对组织内权力的分配毫不关心,欠缺对自身民主权利的渴求。二是对于领袖而言,对权力的操控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自身的获利会促使他们对于权力的欲望不断膨胀,因此他们会使用各种方法将组织权力异化成自己可以操控的个人权力,而他们的这种行为便是寡头统治倾向的体现。

(三)在政治组织中各种制度和措施对抑制寡头政治铁律影响的效果相当有限。

米歇尔斯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复决投票、道德自律的约束、组织替代式的工团主义或者是作为预防措施的无政府主义,都无法有效制约寡头政治。复决投票这种最能体现民主、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的方式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无法

3摘自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第一章:民主组织中的领袖,第51页。

真正达到制约寡头的效果。另外,为了确保选举的民主性,就不能不必须依靠一个管理选举过程的组织机构,而这一行为只会创造出新的寡头统治,其负面作用远大于积极影响。因此,种种在理论上有效的方法在实证检验中总会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而起到反方向的作用。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论断,对于任何一个呼吁“民主”的政党组织,一旦组织形成并稳固起来,便会形成区别于组织利益的特殊利益,这种利益必然会与集体利益相冲突,如米歇尔斯在书中论述:“更有甚者,发挥着特殊功能的社会阶层逐步走向独立,并为自己建立维护这种特殊利益的机构。最终,他们逐步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阶级。”4

从一个组织的建立及发展来看,仅仅依靠没有系统组织的大众是难以完成这一过程的,往往是那些有着共同政治理念并且有着强大执行力的一部分精英所形成的小团体,逐步建立起一个政党组织并致力于其发展,正是这样一种凝聚力和推动力,才能真正高效地推进一个组织的前进,而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寡头既是无法避免也是不能避免的,因为这样的寡头统治正是组织存在的先决条件之一。由此我们说,寡头统治铁律,即所谓的“精英统治”,在一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对精英民主理论的一些批判

精英民主理论给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其他民主理论构成了挑战。当然,对于精英民主理论的批判也是层出不穷,不停地挑战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对于精英民主理论以及对其核心理论寡头统治铁律的批判,有这样一些声音:

(一)寡头统治铁律并没有很好地区分开民主组织和民主本身,这两者存在共同性,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歧异的。政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漏洞并不等同于民主政治本身的错误,而且,米歇尔斯基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组织的研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其他的情况,因此在他对于寡头统治铁律的论断在很大程度上和现实情况存在差异。

(二)针对精英民主理论中关于“寡头统治”的模型存在质疑,现实中是否存在一个高度一致的精英团体。社会中存在各色人群,精英同样可以区分为很多类型,他们在各自领域处于统治地位,但相互之间彼此制衡,竞争还是合作往往

4摘自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第六章:综论:组织的寡头化倾向,第339页。

取决于其利益判断,因此一个组织中不同类别的精英难以真正做到步调一致,因此对寡头统治铁律形成了质疑。

(三)少数派在组织中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除了参与选举等渠道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诸如影响公共舆论等手段参与政治。统治者不会对这些行为无动于衷,因为一旦不满情绪蔓延开来,将对统治阶层构成直接威胁。在政治活动中,存在着和寡头铁律相对的力量,即竞争性的力量,它会推动着政治组织朝着更有利于抑制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精英民主理论家过分强调了寡头铁律的效果,而忽视了组织完善民主性的可能。

四、总结

无论何种政治流派,他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都是民主,而在政治各流派的发展过程中,民主被人为地赋予了许多原本与它无关的附属物,而逐渐失去了其最根本最本质的意义。

就整个精英民主理论的发展而言,精英主义理论家曾尝试将民主的作用定义在秩序与效率的方面,尽管论证不够严谨,但其对问题敏锐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之后精英民主理论转而强调更多地从价值层面上理解民主。就民主政治和民主理论的发展而言,精英民主理论在其发展之路上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试论达尔多元民主理论

论文关键词:达尔;多元民主;新多元民主;精英民主;参与民主;全方位民主论文摘要:达尔把民主分为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认为现实中的民主不是多数人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不过,分析表明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实际上仍然是不平等的精英统治。对于多元民主的困境,达尔相信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民主、建立微型大众组织使多元民主进一步民主化,以不断切近理想民主而得到解决。总之,达尔的多元民主是在代议制框架下对民主的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平等的动态抉择。借鉴达尔多元民主理论,中国当今建设的应该是一种共时性的全方位民主。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关注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对西方主要是对美国现代民主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达尔首先批评了两种古典民主理论混淆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承认代议制条件下莫斯卡所说的少数精英统治的经验事实,认为多数人平等的统治只是民主理想,现实民主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在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矛盾之间,矛盾的解决机制是历时性的:现代民主首先超越传统少数政治精英的统治,发展到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即多元精英统治;然后,通过大众直接参与来平衡多元民主不平等的困境。笔者认为,借鉴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把西方现代民主发展进程中历时性矛盾解决机制转化为共时性矛盾解决机制,建设全方位民主,是中国当代民主建设重要视角之一。一、区分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达尔认为,近代古典民主理论中无论是麦迪逊式的“三权分立”民主还是卢梭式的“人民主权”民主,都把民主视为多数人统治。是一种理想民主。在《民主理论的前言》中,达尔批判了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的缺陷,他认为多数人暴政似是而非,政治平等的多数人规则难以实现,并提出了现实民主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的观点。麦迪逊式民主承认启蒙主义者的人民主权价值观,但又因人民主权可能导致多数暴政而对其心存疑虑,主张用三权分立来重点制约代表民众力量的立法机构的权力,以防止平民多数的暴政。但达尔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在一个大的、多元的社会中,多数很可能是不稳定的、过渡性的,所以他们很可能在政治上没有影响力;……这个结论同关于多数人暴政的预设——这是麦迪逊式思想风格的标志——几乎是不吻合的”。所以,三权分立宪政制约的重点,与其说是预设中的多数人统治暴政,不如说更是实际上的少数人统治暴政。这从侧面说明了多数人统治的可疑。平民主义民主主张人民主权、政治平等和多数人平等地统治。达尔认为这是民主的理想,难以实现。他说,“平民主义民主理论不是一个经验的体系。它包含的只是若干伦理预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关于现实世界,它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从中我们无法预期任何行为”。相反,他认为,政治精英主义者莫斯卡的理论却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事实。达尔这样概括和评论了莫斯卡的观点:“规定了绝对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统治的(平民民主)主义和宪法程序……实际上赋予少数统治者以无限的权力,他们当然宣称代表大多数。”“莫斯卡的反对意见提出了许多经验性问题,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则对这些问题完全没有提供任何答案。”这说明达尔在批评平民主义民主理论缺乏相应的经验事实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了少数精英统治的现实。总之,在达尔民主理论中,多元民主、多头政体、多头统治、多重少数人的统治等概念是等值的,都可用来指与上述理想民主相对的现实中不完全的民主。他说:“选举和政治竞争并不以任何颇具重要意义的方式造成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却极大地增加了少数人的规模、数量和多样性。”现实中选举民主就是这样一种不完全民主,它的特征“不是多数人的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 [!--empirenews.page--] 达尔提出的多元民主的观念,与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现实和它的行为主义的社会中心论观点有很大关系。在一个多元社会体系中,国家只是多元社会中的一元;政治权力是开放性的,权力的中心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国家的主权并非由国家及其政府垄断,其他政治性和经济性社团或组织同样或多或少拥有和行使国家主权,共同参与统治国家。所以,民主政治不再仅仅是一元性的、代议制的政治民主,而且也是多元性的、参与式的社会民主。多元社会的出现,使少数人统治变成多重少数人统治。但是,应该看到,任何组织寡头化的倾向使得多重少数人统治仅仅是改善却并未改变莫斯卡等人所谓的精英统治的事实。二、多元民主是扩大的精

复旦李辉《政治学原理》备考

1、个体性权力的经典定义 ?韦伯: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自己的意志即使遇到反对也能贯彻的任何机会,而不管这些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达尔:A拥有支配B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能够使B做某些B否则不会去做的事情。(Who Governs?) 2、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三维权力观 1.从精英主义(elitism)谈起: ?帕累托:什么是精英?精英的循环论 ?莫斯卡:统治阶级与政治阶级(political class) ?米歇尔斯:组织中的寡头统治铁律 ?米尔斯:美国的权力精英,托克维尔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一维权力观:多元主义(pluralism) 一维权力观: ? A.权力的实际运作 ? B.决策制定 ? C.关键议题:两党的任命权,城市再造工程,公共教育 ? D.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冲突 ? E.主观的利益,被看作是通过政治参与揭示出来的政策偏好 (参考书目:罗伯特·达尔:《谁统治?》,江苏人民出版社) 影响决策的三种方式:stick, deal, kiss 3.二维权力观:议程设定(agenda setting) ? A.决策制定和不决策 ? B.各项议题与潜在的议题 ? C.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议题 ? D.主观的利益,被看作是各种政策偏好或者愤恨 (参考文献:Peter Bachrach & Morton S.Baratz:Two Faces of Power) 回归多元主义? 4.三维权力观:思想控制 ?对于以行为为中心的权力观的批评 ? A.决策制定和对于政治议程的控制(并不必然通过各种决策的方式) ? B.各项议题与潜在的议题 ? C.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冲突,以及潜伏的冲突 (参考书目:史蒂文·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 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 最新研究:新多元主义(Neopluralism) ? 1.重新发现权力运作的复杂性 ? 2.研究主题: ?多元精英理论(multiple-elite theory): “寡头之岛” ?社会运动理论: ?权力抵销理论:countervailing power 3、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 1.什么是权威? 权威(Authority)的原型是“创始人”(Auctoritas)之意,指诗歌、家庭或城市的创始人,意指对创始人的尊敬而使其表现出来的威信(Auctoritas).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政治学的规范性一般指的是政治哲学,政治学的科学性一般指的是政治科学。 2.政治科学3次发展高峰:a.芝加哥高峰b.行为主义高峰c.理性选择/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高峰。 3.行为主义特征:规律性;可证性;技术性;数量化;系统性;纯科学;整合性。 4.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就是指没有具体的数字,从理论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提出对策与建议。如果结合实例,便可做成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问卷、相关指标的设计,然后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对问卷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计量研究或数学模型研究,以根据数据模型的计算结论得出有倾向性的意见。 5.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 6.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7.概念的功能:a.分类;b.比较或排列;c.量化;d.设模。 8.概念的评估:a.概念的经验内涵b.概念的系统内涵c.概念的有效性 d.概念的可靠性。 9.政治心理的特性:a.自发性b.社会性c.复杂多样性d.相对稳定性。 10.政治心理学的学科特点:a.从微观的政治心理出发,对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b.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c.更强调科学的方法,以判断数据收集过程的可靠性以及用于验证前提假设的证据之有效性。 11.政治心理分析方法的三种范式:a.心理-政治学派:强调政治心理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注重揭示政治活动的心理规律(伊文、狄伦佐)b.政治-心理学派:重点探究政治过程乃至社会经济过程对个体的影响(华生、托尔曼、斯金纳)c.政治-心理交互作用学派:场心理学: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k.温勒) 12.人格对政治的影响:政治效能感;权威主义;离群和疏远;权利动机;教条主义。 13.理性选择分析方法:运用演绎-推理法则来建立理论。它的方法论具有追求形式和简化的特征,接受个体主义的原则。

南大市政学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下列哪一种社区研究理论将社区看作分割的,具有内部冲突,可能产生急剧变迁? ?A、人类生态学 ?B、冲突理论 ?C、结构功能主义 ?D、社会心理学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在中国的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哪种力量是增长机器的主导性成员? ?A、政府 ?B、市民社会 ?C、非政府组织 ?D、商业精英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多元主义理论相比于精英主义理论的最核心的理论观点是? ?A、精英主导城市政治 ?B、民粹因素主导城市政治 ?C、法制结构主导城市政治 ?D、多元的政治力量影响城市政治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竞争性社区的概念是下列哪一种社区研究理论提出的? ?A、人类生态学 ?B、结构功能主义 ?C、冲突理论 ?D、社会心理学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寡头统治铁律中什么因素是精英统治的核心要素? ?A、声望 ?B、民主的代表性 ?C、组织 ?D、社会资本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念? ?A、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 ?B、城市规划的整体观 ?C、城市规划扩展到社会经济等宏观规划领域 ?D、城市规划只限于建筑学领域

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_金贻顺

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 金贻顺 内容提要:精英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的产生有其历 史背景和理论渊源。韦伯、熊彼特等精英民主理论家依据实证主义分析方法,批判 了经典民主理论关于/公益0和/人民意志0的假说以及理想主义的民主概念,提出 了民主是一套制度化的程序和人民选择统治者的方法,也是政治家竞取领导权的 过程。虽然精英民主理论也遭受了许多批评和责难,但由于它能提供分析上的准 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因而其根基至今未受动摇。 关键词:民主;政治理论;流派;西方国家 由洛克、卢梭等人表述的,以代议制论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它却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和说明西方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改造、修正以适应社会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势所必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形形色色的有别于经典民主理论的新的民主思想或流派横空出世,它们见解主张各异,视角方法有别,影响大小不等。其中以韦伯、熊彼特、拉斯韦尔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一、精英民主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经典民主理论是指启蒙学者和功利主义者的民主观。它源自古希腊,其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统治0,或/大多数人的统治0。具体说来,经典民主理论可用熊彼特所下的定义来说明: /民主方法是这样一种达到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使人民通过选举将集合起来表达他们的意志的人,自己来决定争论的问题,从而实现公意。01这一定义至少可分解为下列三个基本命题:第一,人民能够理性地行为,并具有某些必不可少的美德和才智;第二,存在着某种/公益0之类的终极价值,从而也相应地存在着人民的共同意志;第三,能够找到一套可借以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程序或制度,如代议制度等。在启蒙学者们看来,这些命题是不证自明的。然而,随着本世纪以来心理学、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的问世,许多深受实证主义哲学熏陶的西方学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或者说至少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为他们发现,即使在公认的西方民主社会,也无法真正满足上述三个命题。相反,大量事实似乎表明,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符合经典民主理论的民主模式。显然,这对西方学者来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系列13《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政治学经典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郑红田为民编写

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80 目录 前言 (381) 一、课程性质(Character) (381) 二、课程目的(Target) (381) 三、课程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381) 四、教学时数(Hour) (381) 五、教学方式(Organization) (381) 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Valuation) (381) 七、补充阅读材料(Supplemented Reading) (382) 八、编写人员(Editor) (382) 第一篇比较和伪比较(Comparing and Miscomparing) (383) 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3) 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3) 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4) 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5) 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5) 第二篇公民文化的概念(The Civic Culture Concept) (386) 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6) 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6) 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6) 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7) 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7) 第三篇政治系统的分析方法(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 (388) 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88) 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88) 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88) 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89) 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89) 第四篇民主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cy) (390) 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90) 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90) 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90) 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92) 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92) 第五篇寡头政治铁律(The Iron Law of Oligarchy) (393) 一、作者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393) 二、写作背景(Background) (393) 三、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393) 四、主题思想(Main Idea) (394) 五、课后思考和练习(Assignment) (395)

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和阐释政治与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的一种理论。 尽管人们可以从柏拉图、马基雅弗利等人的著作中找到精英主义的蛛丝马迹,但是,一般观点认为系统而有影响的精英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其发展的顶峰。 早期的精英主义发源于意大利。莫斯卡、帕累托、米歇尔斯、奥尔特加、勒庞等人在批判大众民主的基础上发展了早期的精英主义理论,韦伯、熊彼特等人则从民主政治出发,论证了精英民主的政治合理性。当代的精英主义者,如伯纳姆、米尔斯等人则从经济和制度的角度论证了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的兴起反映了西方思想界对大众民主兴起的保守态度,人们试图以精英主义来对抗大众民主的潮流。受到来自多元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的批判和挑战,精英主义在当代日趋衰落。晚近崛起的新精英主义则更多关注利益集团,试图在精英决策、精英统治的合法性等问题上有所突破。 人们而常常使用“权力精英”、“社会精英”、“寡头”、“统治阶级”等概念来称呼精英。帕雷托在区分“精英统治”和“民众”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从“高度”和“素质”两个方面来定义精英;韦伯、熊彼特等人倾向于将精英视为民主政治的获胜者;拉斯维尔则试图以“高度”的概念作为定量地分析精英的标准。但时至今日,即使是精英主义者内部,精英的含义亦并不一致。 早期的精英主义有一种贵族倾向,把身份、地位、财产作为衡量精英的标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精英主义逐渐接受并融合了民主的某些要素,发展成为精英民主。精英主义民主否认古典民主理论中“人民主权”、“公意”、“共同福利”等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将民主视为一种方法或是一种程序,对民主采取工具主义的态度。这种程序民主的概念直接影响到达尔、亨廷顿等人的民主理论。 精英主义关注社会的权力结构及其特性。早期的精英主义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理论,它把社会中的人分为精英与大众两种类型,并提供了“精英—大众”的两分法。 以大众主义者的角度而言,常认为精英主义者是蔑视大众的。甚至认为精英主义是一种蔑视、嘲笑,甚至是仇视普通大众,认为大众是一个无知、盲动而又自命不凡的群体的主张,而认为“奴隶”、“野蛮人”、“乌合之众”、“群畜” 等名词是菁英主义下的产物(这很可能是一种对菁英主义的误会与偏见)。事实上,理想的精英主义其实具有一种高道德的自持,关于知识的追求更是无止境的。真、善、美的全面成长应当是身

精英与民主

精英与民主 摘要精英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产生有其 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韦伯和熊彼特等精英民主理论家依据实证主义分析方法,通过批判经典民主理论关于公益和人民意志的假说以及理想主义民主的不合实际之处,提出民主是一套制度化的程序和人民选择统治者的方法,也是政治家竞取领导权的途径。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自由。虽然精英民主理论也遭受许多批判,但它提供了分析上的准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在政治实践中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精英民主政治理论 由洛克、卢梭等人阐述的以代议制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它却不能解释和说明西方不断演进的社会政治实践的全部。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改造、修正以适应社会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势在必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有别于经典民主理论的新民主思想或流派不断涌现,它们见解主张各不相同,分析的视角和方法也有差异而引起的影响程度各异。其中以韦伯、熊彼特、拉斯韦尔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一个重要转折,成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精英民主理论是运用精英理论考察和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问题而得出的西方民主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精英主义。精英主义(elitism) 又称精英理论(elite theory) ,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种理解政治和历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精英主义从英雄史观出发,试图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发展与统治者的关系。① 一、精英民主理论的产生 经典民主理论源自古希腊,其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统治、多数人的统治。熊彼特对经典民主理论下了一个定义,即“民主方法是这样一种达到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使人民通过选举将集合起来表达他们的意志的人,自己来决定争论的问题,从而实现公意。”②这一定义可分解为下列三个基本含义:第一,人民能够理性地行为,并具有某些必不可少的美德和才智;第二,存在着某种公益之类的终极价值,从而也相应地存在着人民的共同意志;第三,能够找到一套可借以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程序或制度,比如代议制度等。启蒙学者通过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认为这些命题是不证自明的。然而,随着本世纪以来心理学、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的问世,许多深受实证主义哲学影响的西方学者对此产生了怀疑。他们发现,即使在公认的西方民主社会,也无法真正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命题。相反,大量事实似乎表明,在实践上根本不存在也达不到符合经典民主理论的民主模式。显然,经典民主理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果坚持经典民主理论,把它当作衡量是不是民主的标准,可现实证明西方社会现在没有此种模式;如果断定西方现存制度是民主制度,那么就得证明了经典民主理论不能提供区分是否民主制度的标准。 ①赵建平.试析精英民主论的民主价值观[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②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复旦mpa政治学理论选择题答案

政治学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哪个领域不属于政治学研究范围? A、政府体制 B、全球治理 C、都市政策 D、逻辑哲学 2、路森·派伊是以下哪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 A、政治沟通 B、结构功能主义 C、政治发展 D、政治计量 3、“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名言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希罗多德 D、西塞罗 4、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利普赛特所说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都很低的“双低”国家? A、阿根廷 B、意大利 C、索马里 D、印度 5、体现古罗马权威国家平民制特点的是 A、执政官 B、元老院 C、保民官 D、行省总督 6、以下哪一个国家的政体是二元君主制 A、马来西亚 B、沙特阿拉伯 C、缅甸 D、泰国 7、以下哪一个国家的政体是半总统制 A、法国 B、南非 C、以色列 D、德国 8、行政首脑与内阁不连带的政体是 A、总统制 B、议会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9、英国首相的一届任期为 A、3年 B、4年 C、5年 D、7年 10、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三读”程序最能体现立法权的哪一个特征? A、非经常性 B、审慎 C、少数服从多数 D、稳定性 12、以下哪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 A、新加坡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13、根据保留原则,宪法或法律没有列举的权力 A、由中央政府保留 B、由地方政府保留 C、由中央与地方分享 D、禁止中央与地方拥有 14、英国的立法权主要集中在

A、上院 B、下院 C、参议院 D、众议院 15、与“电子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机构组织形态是 A、直线—职能制 B、矩阵制 C、科层化结构 D、扁平化结构 16、NGO是指 A、劳工团体 B、非政府组织 C、非盈利组织 D、行业协会 17、“乐辩士”与哪一种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方式有关? A、政治捐款 B、参加选举 C、院外游说 D、培养领导人 18、早期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的“保守—改良”道路的典型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9、国际政治最基本的出发点是 A、全球问题 B、国际伦理 C、国家利益 D、国际准则 20、国际政治中的南北关系是指以下哪一对关系? A、南美与北美 B、美国与苏联 C、亚洲与非洲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21、以下哪个领域属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范围 A、政治过程 B、决策科学 C、定量分析 D、政治沟通 22、以下哪一位学者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A、阿尔蒙德 B、路森·派伊 C、西德尼·维巴 D、亨廷顿 23、国家的本质是指 A、阶级本质 B、理性契约 C、国家要素 D、共同体观念 24、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利普赛特所说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都很高的“双高”国家? A、瑞典 B、泰国 C、利比里亚 D、阿根廷 25、体现古罗马权威国家君主制特点的是 A、执政官 B、元老院 C、保民官 D、行省总督 26、以下哪一个国家的政体是议会共和制 A、瑞典 B、丹麦 C、意大利 D、比利时 27、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国家元首是 A、君主 B、总统 C、议长 D、首相 28、美国总统的一届任期为 A、3年 B、4年 C、5年 D、7年 29、以下哪一个国家不是单一制国家

2000-2013年人民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试题

人大政治学原理试题 2000年 一、名词解释(20) 1、卡里斯马权威 2、国家元首 3、政治冷漠 4、政治沟通 二、简述题(20) 1、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2、简述制衡原则 三、论述题(60) 1、试析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 2、试论健全与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与途径 2001年 一、名词解释(20) 1、政治参与 2、结构功能主义 3、功利性权力 4、内阁制 二、简述题:(10) 1、简述国家能力 2、简述权威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60) 1、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 2、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 2002年 一、名词解释(20) 1、国家能力 2、政治体系 3、人权 4、法理型统治

二、简述题:(20) 1、简述官僚的作用 2、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三、论述题:(60) 1、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2、试析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3年 一、名词解释(30) 1、政治文化 2、多元主义 3、政治制度 4、意识形态 5、压力集团 6、合法性 二、简述题:(50)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 2、简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3、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4、简述人权的基本内容 5、简述精英统治论 三、论述题(70) 1、论述西方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样式 2、政治发展理论评述 2004年 一、名词解释(30) 1、制度主义 2、行为主义 3、议行合一 4、自由主义 5、兼容性政党(catch-all party) 6、福利国家 二、简述题:(50) 1、简述“政治家”与“官僚”的关系 2、简述治理概念

精英统治与大众民主

精英统治与大众民主 ――二十世纪上半叶精英主义思想家对大众时代民主的反思 (王炜) 关键词:精英民主精英主义 摘要:作为一种解读政治和历史的理论与方法,精英主义的主要特点在于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剖析和批评,以及对现代工业社会里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必然性和正当性的论证。本文主要阐述了精英主义思想家对大众时代民主的反思,并分析了固有的缺陷,试图对建设现代民主有所启发。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普选权的逐渐实施,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面对这一民主潮流,在一些比较保守的思想家那里,出现了对民主的悲观主义情绪。其代表就是由三位意大利思想家一帕累托、莫斯卡、米歇尔斯发展出来的精英主义理论。依照这种理论,人类社会是由少数人统治的,历史的舞台不过是走马灯般的精英在演出,人民统治是不可能的。因此,精英主义者怀疑民主的可能性,并对大众民主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和反思。 一、精英主义政治思想的兴起 精英主义(elitism)的核心内容是认为社会总是处在少数人的统治之下,这些占社会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即称为“精英”(elite),他们在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精英”一词源于法文“Elite”,原意指特别优良的商品或选出来的少数东西。后来这个词的运用有了扩展,帕累托则使“精英”这一术语在社会科学中广为流行。“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精英由每个人类活动领域中能力最强的所有人组成。接着,帕累托集中关注相对于非精英或较低社会阶层而言的所谓。‘统治精英’(1916年)。”1莫斯卡在1896年就已经作了类似的区别,即在所有的社会里,都存在着两个阶级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莫斯卡所谓的“统治阶级”有时称作“政治阶级”,指的就是由社会不同行业占支配地位的人共同组成的精英群体。莫斯卡认为统治阶级的存在是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依社会的发达与否或文明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这就是莫斯卡的“统治阶级论”。 虽然精英主义者一方面强调任何社会都可以区分为掌握了统治权力的少数与被统治的多数,但另一方而他们又认为,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少数即政治精英并不能永久地垄断自己的这种统治地位,会有新的精英集团从原有的统治精英之外产生出来并与他们争夺统治的权力与地位。政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精英集团不断争夺统治权的斗争的过程,而精英的循环也就带来了社会的逐步发展。帕累托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把精英理论推向极端的是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米歇尔斯的精英主义思想的形成深受莫斯卡、帕累托的影响,并对他们两人的思想做出极高的评价。而米歇尔斯也因自己的出色贡献同莫斯卡、帕累托一起被认为是精英主义的奠基人。米歇尔斯早年曾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观察该党的基础上,得出了“寡头铁律”的结论。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 1米勒、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236页

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 百科名片 精英理论 通过对社会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研究,说明社会的性质和统治关系的西方政治学、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 书名:精英理论又名:精英政治理论作者:莫斯卡类别:政治学装帧:精装 目录 精英理论发展沿革 1精英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 1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 1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 1瑞士籍德国社会学家R·米歇尔斯 1总结 精英理论的基本命题 精英理论的特征 精英理论的学术意义 展开 编辑本段精英理论发展沿革 精英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哲人政治”思想,以及中世纪意大利的N.马基雅维利关于统治者的权力和统治技巧的研究。后来法国的圣西门、H.坦恩,

德国的L.龚普洛维奇等也探讨了谁统治社会、统治者的共性、如何维持统治、怎样统治等问题,这对精英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主要作用。到19世纪中期,精英理论才形成比较明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获得理论性的地位。 编辑本段精英理论的基本内容 概括 精英理论有早期和当代之分。人们通常把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的精英理论称为早期精英理论。这一时期有三位代表人物,他们是: 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 ①意大利社会学家G·莫斯卡,其代表作为《统治阶级》。他认为一切社会都存在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社会文明随精英的变动而改变。他着重研究了政治精英的本质与他们取得权力的方式, 以及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变化。同时,探讨了精英地位的维持和更替问题。 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 ②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其代表作为《思想与社会》。他完善了“精英流动理论”,认为精英的兴衰和精英与非精英之间的流动是必然的,这种流动是保持社会平衡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正常的流动,就会造成政治不稳定,酿成革命形势,导致精英的集体流动代替个人流动。 瑞士籍德国社会学家R·米歇尔斯 ③瑞士籍德国社会学家R·米歇尔斯在《政党论》中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认为政党和人类其他一切组织,都避免不了寡头统治的倾向。早期精英理论专注于精英的政治统治,强调人的先天素质,着重于思辨性研究,尤其是只注重少数统治者的作用,忽视民主制度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反民主倾向,受到了许多批评。 总结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当代精英理论在美国发展起来。主要代表人物有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社会学家C·W·米尔斯,经济学家J·熊彼特等。当代的精英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早期精英理论虽然是一致的,但当代的研究者们既重视政治精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注意到其他社会精英甚至公民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和意义;强调人在后天实践形成的专门技能,认为精英既可以产生于社会上层,也可能从下层产生,既可以产生于政治领域,也可以产生于其他社会领域;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来表达利益,对统治者施加影响,迫使他们做出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决策;精英一旦失去领导能力和大众的信任,就有被代替的可能性。当代精英理论宣称“价值中立”,注重多学科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西方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精英的出身、经历、文化、社会背景、彼此关系、代表性、领导行为等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说明社会权力关系和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政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该方法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在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行为主义非常重视对政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要求在进行价值去除的同时,在现象和数据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掌握和运用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定量方法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得出明晰的结论,从而达到对政治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行为主义发展出来的理论形态主要有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政治沟通理论等。 2.政治系统论:代表人物有戴维-伊斯顿、莫顿-卡普兰等,政治系统论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使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以政治系统作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首先,确定系统和环境的边界,然后从系统和环境的互动过程来具体分析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反馈过程。 3.结构功能主义:西方政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之一,着重以政治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强调分析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构功能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源自社会学,由美国社会学帕森斯在《系统理论的现状和前景》一文中提出。美国政治学阿尔蒙德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研究方法运用于政治学激起西方政治学结构功能主义研究的热潮。一般来说,结构功能主义所谓的政治结构是指政治角色之间固定化关系的形式,即政治行为的模式。所谓的政治功能是指政治结构的活动后果或影响。阿尔蒙德将整个政治体系,从结构上分为政治体系结构,政治过程结构、政治政策结构三个层面。从功能上分为 体系功能,过程功能,政策功能三个类别。 4.政治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原理是动力工程学的一种理论。美国政治学学家卡尔-多伊奇最先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分析。发表了代表作《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形成了系统的政治沟通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是政治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沟通达到正确的决策。从而有效的适应和控制环境的理论,它也以政治系统为研究对象,特点是把政治系统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信息的交换和控制过程,集中研究政治系统中的决策活动及信息沟通。 5.政治文化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各因素中的文化因素。行为主义研究的政治文化并不是对其进行抽象的研究,而是运用行为主义的实证调查的方式来抽查特定政治体系中的文化因素。如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代表人物阿尔蒙德,悉尼-维巴。 6.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的源头是公共选择理论。M-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模型,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W.赖克的政治理论等构成了理性选择理论已经发展出诸如联盟理论、交易理论、博弈理论、投票分析和科层决策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理性选择理论首先假定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在各种可能的情景之下来计算和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可能面临的选

寡头统治铁律论文

关于精英民主理论的思辨 【摘要】 精英民主理论作为描述西方国家权利运行机制的一种实证理论,肯定了无论在何种社会中都存在领袖与被领袖的观点。由于社会大众组织本身就是民主原则和寡头原则的矛盾的集合体,民主政治从其根源上便已出现异化。而在实行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寡头原则往往逐渐压制民主原则成为组织内部的主导原则,这种“民主组织的反民主规律”便是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的核心思想。 在精英民主理论诞生以来的百余年间,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精英民主理论的研究,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意识潮流。本文试图对以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为核心、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民主理论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该精英民主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批判,揭示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精英民主寡头统治 一、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民主理论 精英民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西方民主国家的权利运行机制的,但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始终存在着领袖和被领袖。处于领袖地位的是社会中极少的小部分人群,他们往往掌握大量财富资源和权利,主导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被领袖则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的被支配地位。在现代大型社会中,因为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巨型组织和官僚制,无论何种情况下,重要决策权往往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在精英民主理论的研究中,依据其对民主政治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意识潮流。一是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民主理论,米歇尔斯的《寡头政治的铁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二是偏向自由主义宪政的精英民主理论,代表作有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和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等。三事具有激进主义倾向的精英民主理论,以米尔斯的《权力精英》、拉斯韦尔的《政治学》为代表作。在这三种思想的基础上,研究者分别为精英民主理论充实进了丰富的内容。 偏向保守主义的精英理论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原理总复习 政治学能成其为科学吗? 否定观点:1、政治学系讨论人的问题,无法得到科学性的定律; 2、政治现象中皆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不可能进行实验(可重复可检验);3、政治学无法做到“价值中立” 肯定观点:1、政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经验的科学,基于可验证的假设和数据收集(国家、地区、团体、个体层面的数据,可以对变量进行控制,发现因果关系和机制;大样本,时间序列) 2、政治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虽有区别(譬如无法重复,无法实验),但同样追求基于机制的理论解释 3、科学是一个社会过程、社会活动;社会科学不应该也不可能“价值中立” 2、个体性权力的经典定义 韦伯: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内,自己的意志即使遇到反对也能贯彻的任何机会,而不管这些机会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达尔:A拥有支配B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能够使B做某些B否则不会去做的事情。(Who Governs?) 五、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三维权力观 1.从精英主义(elitism)谈起: 帕累托:什么是精英?精英的循环论 莫斯卡:统治阶级与政治阶级(political class) 米歇尔斯:组织中的寡头统治铁律 米尔斯:美国的权力精英,托克维尔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寡头统治铁律(米歇尔斯) 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 无论一个组织代表着什么样的利益,我们发现该组织总是被操纵在一个活跃的少数派手里。无论是在整个社会系统还是在组织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其行为无不遵循自利动机的逻辑,他们利用大众维护自己的优越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力。 2.多元主义(pluralism)的反驳 A.权力的实际运作 B.决策制定 C.关键议题:两党的任命权,城市再造工程,公共教育 D.可以观察到的公开的冲突 E.利益与偏好相一致,偏好反映真实利益并转化为政治行动;绝对的权力决定能否在公开冲突中获胜 参考书目:罗伯特·达尔:Who Governs? 精英论与多元论的争论 精英论认为,城市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决策权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重大的政治方案通常是由这些精英起决定作用,城市各级官员予以配合来实现少数人的意志。精英论的观点包括:(1)上层少数人构成单一的“权力精英”。(2)该“权力精英”阶层统治社区生活。(3)政治领导与社区领导是该阶层的执行者。(4)该阶层与下层市民之间存在冲突。(5)地方精英与国家精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元论者认为,城市权力分散在多个团体或个人的集合体中,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地方官员也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官员要向选民负责,所以选民也有权力,他们以投票来控制政治家。

政治社会学书单

政治社会学书单 1、米尔斯著《权力精英》,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米歇尔(Robert Michels) 著《寡头统治铁律: 现代民主政治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3、达尔著《多头政体: 参与和反对》, 商务印书馆2003年。 4、张静著《法团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57年。 6、马克思(Marx, Karl) 著《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The Eighteenth Brumaire of Louis Bonaparte”),《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7、马克思和恩格斯(Marx, Karl, and Frederick Engels) 著《共产党宣言》( “The Communist Manifesto”),《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8、Szelenyi and Martin.“The three waves of New Class theories” Theory and Society, V ol. 17, No. 5, Special Issue on Breaking Boundaries: Social Theory and the Sixties (Sep., 1988), pp. 645-667.中文版,塞勒尼“新阶级理论的三次浪潮”,载于《新古典社会的想象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Anderson, Benedict ) 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译本。 10、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1、马歇尔、吉登斯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2、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13、托克维尔(Tocqueville, Alexis de) 著《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 , 商务印书馆1988年译本。 14、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 15、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16、亨廷顿( Huntington, Samuel P) 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17、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8、里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9、阿隆、贝尔《托克维尔与民主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寡头统治铁律——读书报告

《寡头统治铁律》读书报告 意大利政治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最先提出了寡头统治铁律。该原理认为,“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米歇尔斯发现,即使强烈信奉社会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政党也难逃走向寡头统治的命运。寡头统治是任何试图实现集体行动的组织的必然结果,是任何有着良好愿望的人们无法改变的“铁律”。 虽然米歇尔斯低估了大众的实际能力而对民主的未来有点过于悲观,并且对寡头的范围定义过于扩大化,但仍不影响“寡头统治铁律”成为现代政治社会学领域一个经典论断,且该论断成为后来许多学者分析官僚政治、组织行为、政党以及代议民主制的主导框架,从而奠定了米氏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内经典作家的稳固地位。 一、罗伯特·米歇尔斯 米歇尔斯(1876-1936),德裔意大利籍著名政治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莫斯卡的弟子,韦伯的密友,曾经的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员。尽管有学术大家兼好友马克思·韦伯的举荐,这位年轻的学者终生未能在德国的大学体系中找到一份工作,因为他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米歇尔斯广泛的参加了各种政党的活动,根据亲身经历,他得出结论,社会主义者并没有真正地按照他们的理想去做。虽然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极力鼓吹民主,但其自身在本质上是不民主的。在各种大会和国会大厦大厅里所作的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演讲只是为了激发工人阶级对他们的支持,而政党的领导人只是建立了一个官僚制的工会和政党机器来为他们自己提供一些高新清闲的位置。 米歇尔斯最早就是在1911年出版的《寡头政治铁律》一书中作出上述分析。米歇尔斯声称,政党寡头制是相当普遍的,如果是在一个宣称是民主的组织里不存在内在的民主,那么,在一个不曾宣称是民主的组织里更不存在民主了。这一原则被称为寡头政治铁律。这是对群众性组织功能的最伟大概括之一,后来的多项研究和诸多社会实践的发展似乎证实了这个规律。 二、全书内容概述 组织是现代社会利益分化的结果,也是有着共同利益的人们相互合作,采取共同行动和维护集体安全的重要保障。领导者的权力往往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即组织的正式建制愈扩展和分化,成员规模愈大,财力愈充足,组织领袖的个人权威愈不可动摇,组织内普通成员对组织的直接控制能力就变得越软弱。权力的行使和对权力的意识,常常使领导者变得日益自负,他们往往自视甚高,产生过高评价自己的本能冲动。 米歇尔斯认为,民主之所以堕落为寡头统治,是因为其中肯定包含着某种寡头统治的内核。他指出,现代人面临着一个无法摆脱的两难困境:他们在建立诸如民族国家、工会、政党或教会等组织机构的同时,不得不将有效的权力转交给那些处于该机构顶端的少数人。 一方面,大规模组织给予公职人员对权力近乎垄断的地位。领袖们所具有的优势表现在:(1)丰富的知识;(2)控制着与组织成员进行沟通的正规途径;(3)在政治方面的技能。 另一方面,大众没有能力参与决策过程,所以他们渴望强有力的领袖。政党领袖们的行为并不受某种意识形态的约束或以组织成员的利益为依据,而是以维护官僚机构的特殊利益作为其首要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