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3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9.3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9.3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9.3力与运动的关系.doc

9.3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

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

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

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

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

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

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

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

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

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2019-01-05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b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也不变,了解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改变。(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过程和方法]一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讨论课本p69图9-7学生1:图9-7a火箭发射时,在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且越来越快;图9-7b列车进站时,在阻力作用下由快变慢,最后停下来;图9-7c足球在运动员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这些变化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当人们观察到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

作用。这里提到一个新概念“运动状态的改变”,请同学们看书p.54“信息快递”教师:在物理学中往往把“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定律所说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现实在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2)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并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使物体从快变慢,从慢变快,或者改变运动的方向。2当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时,为什么运动状态改变呢?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们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等,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 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加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减速行驶。4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和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5 分析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情况。三、知识网络全章知识网络: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一式三份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不一定相同,可见物 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运动的快慢 1、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v=s/t 4、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5、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2)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速度只做粗略研究,通过公式计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毫无意义;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须对应同一运动过程 三、长度、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 (2)测量工具: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要做到会观察、会放置、会读数、会计录。 会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是否磨损。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找准零刻度线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会读数——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录——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时间测量

(1)单位:秒 (2)测量工具:表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四、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力的作用中必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就是我们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研究对象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互对的,施力物体同是也是受力物体。 两者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和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的,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即能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5、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五、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绳子的拉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弹簧的弹力都属于弹力 3、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沿力计 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六、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的。用符号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其中,g为常数,大小为9.8N/kg,它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N。

摩擦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学大教育辅导讲义 年 级 九 辅导科目 物理 学科教师 姚老师 课次数 课 题 摩擦力 力与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一、摩擦力 [中考考点]:(1)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2)摩擦力的有无(3)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中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计算题。 [知识网络]: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大小:F=μF 滑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大小:0<F ≤Fmax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滚动摩擦:做一般了解。 [知识要点]: 思考:质量为m 的木刷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刷受几个力?大小、 方向如何?画出木刷受力示意图 一、摩擦力 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间存在压力且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⑴ 两物体接触并挤压;两物体间存在压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前提。 ⑵ 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⑶ 接触面不光滑。“光滑”是指不存在摩擦。 2.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产生障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⑴两物体接触并挤压;⑵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⑶接触面不光滑。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⑴ 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应的弹力垂直。⑵ 总是障碍两物体间相对运动的进行,“相对”是指接触的物体,它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例:试判断下列两种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 ⑴ 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动的木箱 ⑵ 放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 4.滑动摩擦力大小 ⑴ 滑动摩擦力f 跟压力N 成正比,公式N f μ=。 ⑵ 动摩擦因数μ,μ的数值与相互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μ没有单位。 ⑶ N 为两物体接触面正压力。 三、静摩擦力 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接 mg mg mg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a)所示,它们的s—t 图像如图(b)所示.则 A.甲的拉力大 B.甲的机械能小 C.乙的动能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图a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D.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b)知,甲、乙上 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v=s t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 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甲、乙丙三块石头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 C.甲、乙、丙三块石头所受合力不为零

D.乙石头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乙石头处于平衡状态,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 =+ F G G 甲乙 支 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 = F G 甲 压 所以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丙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乙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丙石块对乙的支持力、甲石块对乙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C.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则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A正确; C. 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B的摩擦力是10N,故C错误; D.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 2.2.5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4 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课标解读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本专题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本条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认知性学习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中的“认识”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该条目处于“认识”水平。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要了解实验中让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发生改变,就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为此需要做好对比实验,需要准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小车刚进入水平面的速度必须相同,为此需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远。这样通过实验,使学生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设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到的阻力时,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不会停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要能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说明该规律适合于所有物体,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现实中不存在,但物体在某个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是有的。“总保持”是指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则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说明物体只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一种状态,究竟处于哪种状态,由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瞬时状态决定。由牛顿第一定律还可以知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的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需要明确,虽然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推理是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它以真实的科学实践为基础,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以正确的逻辑法则为依据,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地抽象分析。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 叠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f1=0N,F2=20N B.f1=10N,F2=20N C.f1=20N,F2=40N D.f1=10N,F2=40N 2.一名空降兵的质量为60kg.他随身所带的装备(包括降落伞和武器)总重为200N.在匀速下落过程中,若在竖直向上只受空气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则他与所带装备所受的空气阻力为() A.ON B.260N C.788N D.388N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C.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 4.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优质教案

xx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课时:______学员姓名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 教学内容要点补充知识点1 平衡状态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例 1.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 俗称通信卫星) 随地球转动, 其受力情况是( ) . A.不受力 B.受平衡力 C、受非平衡力 D.无法确定 例2.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确定 例3.吊在室内天花板的电风扇重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1,当风扇叶片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2,则() A.F1=G、F2=F1 B.F2=G、F2<F1 C.F1=G、F2>F1 D、F1=G、F2<F1 例4.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 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小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程例5.壁虎爬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墙对壁虎的压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墙对壁虎的摩擦力和壁虎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壁虎对墙的压力和墙对壁虎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6.如图所示,A,B,C三个石块叠在一起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块A所受石块B作用力的方向斜向右上方 B.石块B受到石块A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的作用 C.石块B受到的重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石块B对石块C的压力和石块C对石块B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7.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只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 甲的速度是7m/s , 乙的速度是 4m/s ,它们所受阻力F甲、F乙之比是( ) . A. 3∶4 B. 4∶7 C. 7∶4 D、1∶1 例8.如图所示,是一辆静止在水平面的小车,在其支架的杆上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关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 B.力的方向沿杆向上大小为2mg C.力的方向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mg D.力的方向沿杆和竖直方向之间的某一点方向上,大小为mg 例9、如图中的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要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A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其大小为() A.3N B.6N C.10N D.13N 例10.如图所示的装置,物块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两端用细线通过滑轮连接着两个相同的吊盘.小聪用它做实验时发现:当在左盘中放100g的砝码、右盘中放200g的砝码时,物块M可以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盘中的原有砝码都不变,使物块M最终可以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案是(滑轮的摩擦不计)()A.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 B.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 C.在左盘中再加1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D.在左盘中再加200g砝码,在右盘中再加100g砝码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

运动与力知识点总结初 中物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运动与力 一、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性质: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定同时存在) 2、力产生的条件: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 3、力作用的方式:接触或不接触。 (二)、力的单位 1、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牛。 (三)、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四)、力的三要素和表示方法 1、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表示方法:带箭头的有向线段(矢量) (五)、三种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重力: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力);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重力作用点使重心(物体几何中心) 3、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涉及的公式:v=s/t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注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非维持运动的原因。(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量守恒,前后联系)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永远存在。(四)、二力平衡 等大、反向、共线 注意: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的区别 (五)、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某个力的作用效果=另外两个力的作用效果 这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求合力的过程叫做二力合成 (五)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的关系教案2

第三节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逻辑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和观察实验现象,明确什么是非平衡力,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推断,从分析归纳中领会物体的惯性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从实验现象和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科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经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自己科学推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 从刚才的对话框中,我们获得了这样的经验:物体不推不动,即物体受力时就会运动,不受力时就会静止,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人们从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一直到伽利略诞生的16世纪,二千年来人们一直抱着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来学习本学期的最后一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新课部分 1、活动10.5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力的两大作用效果,是什么? 学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要求阅读活动内容后回答相关问题。(2分钟) 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 教师:对活动提出如下问题。 ①请推测如果运动的汽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汽车运动的路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实验中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 ③小车所受的阻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和运动的方向间是什么关系? ④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学生:对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①汽车的运动路程会变长。 ②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毛巾、棉布、木板)

力和运动基本知识点

直线运动 知识归类 一,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质点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移和路程: 位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表示质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移是一个________量。 路程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程是一个______量。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注意: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 4,瞬时速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 5,加速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快慢。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一个恒量、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公式:、 、 (平均速度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当 a = 0 、 (匀速直线运动),有V=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 2,当 v 0=0 ,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V=________、X=________ 、 ax v v t 2202=-、________=v 。 当00=v 、a=g (自由落体运动), 有 v t =___、X=________ 、_____2=t v 、 =________ 。 3,当 v 0 竖直向上、 a= -g (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X>0表示此时刻质点的位置在抛出点的上方;X<0表示质点位置在抛出点的下方.t v >0表示方向向上;t v <0表示方向向下。在最高点a=—g 。 结论: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1)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2 t v v __________ (2)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_____12312=-==-=-=?-n n x x x x x x x 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1)对00=v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X ∝t 2;从第1个t 秒开始的时刻计时,第1个、第2个、第3个 t 秒内的位移X 1、X Ⅱ、X Ⅲ 之比X 1:X Ⅱ:X Ⅲ =1:3:5:7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比=Λ321::t t t ___________ 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一般来说,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_______________运动,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运动。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

合力与运动的关系

合力与运动的关系 合力与运动的关系可从下面两方面理解: 1.若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这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必然要发生改变,反过来,若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必然不为零。 例1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个物体将()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继续静止。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继续静止。 D.一定由静止变为运动。 分析: 两个力和三要素完全相同,是指这两个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都相同。根据“二力合成”知识可知,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即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非平衡力),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若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这时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过来,若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必受到平衡力作用,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必为零。 例2 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牛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入重100牛的物体,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则 A.气球上升时受到合力比下降时大. B.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是900牛. C.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阻力均为50牛. D.气球下降时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 分析气球上升或下降时,都是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合力都为零,所以选项A和D是错的.气球上升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竖直向下重力G和阻力f,由合力为零,有F浮-(G+f)=0 (1) 同理,气球下降时有G+100牛)-(F浮+f)=0 (2) 由(1)(2)式,考虑到F浮=1000牛,可得G=950牛,f=50牛.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word教案8

§9.3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明确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 变。 2、知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的运动情况 3、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4、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知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学法: 阅读、交流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学习了力,当力作用 在排球上会产生怎么样的 作用效果呢?用手压气 球。 问:看到什么现象? 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我们再给排球施加一个力 (把排球抛出去)你们又 看见了什么现象呢?为什 么排球会飞出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力与运动的关系。(板书) 点击视频,通过视频你看 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此现象? 火箭发射视频 列车进站视频 踢足球视频 静止—运动,运动—静止 为速度大小改变。速度大 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 变(只要又一改变)称为 学生观察 回答:气球凹下去了 力可以是物体发生形 变。 回答:排球飞出去了(落 下去了)等。受到推力 的作用。(重力作用)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展开讨论 回答: 火箭从升空了(静止— 运动) 列车停下了(运动—静 止) 足球运动方向改变了。 - 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

2.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练习 4.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如何呢? 不受力 受平衡力为什么火箭静止—运动? 为什么列车运动—静止? 为什么足球的运动方向改 变了? 正是由于这些力的作用上 述物体运动状态才会发生 改变。 所以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 原因。 在力的作用效果中,除了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 发生改变? 1.斜面上加速下滑的小车 2.水平面上匀速行驶的汽 车 3.静止在桌面上的课本 4.绕地球匀速旋转的卫星 回答: 火箭受到推力 列车受到阻力 足球受到运动员的力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2.力还可以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 回答: 改变 不改变 不改变 改变 回答: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 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回答: 没有 学生思考

《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一、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 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二、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 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三、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练习题及答案

10.3力与运动的关系 基础知识训练 1.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或.(题型一)2.在体育测试中,铅球出手后仍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__ ___.(题型二)3.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斗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还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题型二)4.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由于;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倾.(题型二)5.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型一)A.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一定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题型一)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 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题型二)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8.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题型二)A.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右侧通行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9.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要想命中目标,投掷点应选在()(题型二)A.目标的正上方B.目标的左、右方投掷均可 C.接近目标正上方时提前投掷即可D.远离目标正上方时投掷即可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题型三) A.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运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静止的物体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2、3、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经验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第九章力与运动完整教案

初中物理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八年级辅导科目:物理课时数:2h 课题力与运动 教学目的1.命题特点: 力与运动关系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与生活紧密相关,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相关知识点出现的几率较多,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惯性的理解和大小判断,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热点预测: 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判断、惯性及惯性现象的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及应用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等都是考试的热点。 3.趋势分析: 本节内容常以填空、选择及简答题的形式来考查,惯性定律、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主要围绕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和结论来设计问题。 教学内容 ☆一.力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⑴注意: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即有力作用就一定会涉及两个物体 ②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是指给研究对象力的那个物体)(受力物体:是指被确定为研究对象的物体) 【练习】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⑵注意:③相互接触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 ④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铁钉、电荷间作用) 【练习】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二、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或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注意:弹簧测力计读数以秤钩这端为准. 4.几种测量工具在太空中使用:弹簧测力计在太空中(月球)可以测量力(不可以测量重力) 5.弹簧测力计测量头发最大拉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拉头发直到刚断时的示数就是头发的最大承受拉力。【练习】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三.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注意:①地球表面及附近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②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③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G=mg 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面向下) 注意: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垂直向下 重力方向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a)检查窗台是否水平 (b)确定测量仪器在地面竖直投影的位置 (c)检查墙体是否竖直 ⑤注意: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只受重力,因此在空中飞行的物体最终都要落向地面。 ⑥g月=1/6g地 【练习】由于月球对于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表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 kg 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的重量为________N。 ⑦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篮球的球心、均匀圆环的圆心、光盘的圆心都是物体的重心,却不在物体上;) 物体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中心,只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四、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总结 一、 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 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三、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6、力的测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 是个恒量与路程S 时间t 没关系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