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经选读》简答题

《内经选读》简答题

《内经选读》简答题
《内经选读》简答题

【简答题】

1《黄帝内经》是怎样的一本书<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有162篇论文.书名冠以"皇帝",仅是崇古假扥,非一时一人之作,汇总成编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中后期。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有:(1)阳化气阴成形等说明生理作用(2)阴阳反作、阴阳偏胜说明病理变化

(3)从阴引阳、从阳引阳阳病至阴阴病至阳等说明治病必求于本的法则(4)善诊者,按色察脉,先别阴阳,以说明诊断(5)掌握七损八益,以调阴阳(6)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说明药食气味的属性与功用。

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方法有哪些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养生方法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坐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精神内守等。

7一般将《内经》理论体系分为哪几大类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养生以及运气等大类。

16试述“阴阳交”的病证及预后阴阳交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汗出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发热,是由阴精不足,邪热亢盛所引起的﹔不能食,说明生精支源匮乏﹔狂言,尤肾精枯竭,热忧心神引起﹔脉躁急,是阴精不足,阳热邪气充斥脉道的表现。所以病情严重,预后凶险。

10分析“神不使”的涵义,有何意义神,人体脏腑气血的功用﹔使,运用、役使。神不使,即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作用不能对各种治疗作出反应。神不使则病不可愈,强调神气的存亡得失是疾病愈后的好坏,对情志导致的疾病,必须解除精神负担,徒用针药无济于事,反应中医治疗对“神气”的重视。

11为什么“诊法常以平旦”平旦,即清晨,太阳刚出地平线之际,此时人体的内外环境相对稳定,故诊脉比较确切。其意义(1)诊脉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过劳、七情刺激、饮酒等(2)诊脉时医生和病人都要保持安静,心平气和,才可诊出病脉。8怎样理解“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灵枢本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心主身之血脉,藏神,是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人体生命、精神活动的根本。

13如何理解“阳道实,阴道虚”

阳,指足阳明胃经﹔阴,指足太阴脾经﹔道,即规律﹔虚实指病性而言。阳道实是指外邪伤人,首先侵犯阳经,多出现邪气有余的实证,如身热、喘呼﹔阴道虚是指内伤治病易伤及五脏,多出现正气不足的虚证,如瞋满、闭塞等。“阳道实,阴道虚”是对脾胃病变的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

14如何理解“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当人体感受了寒邪,出现发热。热甚是寒邪袭表,汗孔闭塞,或邪入里化热,邪气盛,正气未伤,正邪交争的表现。只要正确使用汗法、泻法使邪有出路,便会汗出身凉,诸症消失,所以热虽甚不死。

15如何理解“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胃广义之伤寒﹔而狭义之伤寒,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亦即张仲景《伤寒论》的麻黄汤、桂枝汤证。

17如何理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了正气再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具有损伤正气的作用。正气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具有抗邪的作用。所以邪气侵入人体,会引起正气的相对不足,正气相对不足,也易受到邪气侵入。

18如何理解“聚于胃,关于肺”强调咳嗽的病机变化虽然复染,然总不离肺胃的病机变化。

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肺为皮毛之合﹔寒饮食入胃﹔皮毛受邪而入肺,皆有肺胃之后。后世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两者为因果关系。

19如何理解“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即飧泄,故气上”,恼怒太过,肝气逆上,血随气逆,既可发生呕血,也可产生昏厥﹔木旺伐脾而飧泄。

21痿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因肺主气,朝百脉居五脏之上,输津液已濡养五脏,如七情内伤,气郁话热,肺热叶焦,不能输布精气津液,则五脏失养,四肢不用发为痿躄

22何谓“间者并行,甚者独行”间者,指病轻﹔甚者,指病重。并行,即标本同治。独行,治标或治本,单独施行,以求治之精专。

23何谓“甚者从之,微者逆之”微甚,指病势而言。微为病势轻,病情单纯无假象﹔甚为病是较重,病情复然或有假象。逆其象而治,适于病情无假象的“微者”﹔从之,顺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有假象的“甚者。”

24病机19条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归纳诸种临床症状于一种病因之下,异中求同(2)分析疑似症状以便同中求异(3)各司其属,以使性定位

25何谓“正治”“反治”临床有何意义正治为逆其病象用药﹔反治为顺其病象用药。正治适用于病势轻、病情单纯、疾病征象与其病机相符的病证﹔反治适用于病势重、病情复染、疾病征象与其病机不完全一治的病证。

27肠覃与石瘕的鉴别要点是什么两病均为积病,但肠覃病在肠外,石瘕病在子宫,故以月经能否按期来潮为鉴别要点,前者“月事以时下”,后者“月事不以时下”。

28何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一观点有何临床意义外界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相结合,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临床意义﹔预防上,既固护正气,还应避其邪气。治疗上,驱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驱邪。

20如何理解“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寒湿气夹染侵袭人体,阻闭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为痹证。风气偏胜者,疼痛酸楚而无定处,称为行痹﹔寒气偏胜者,其痛剧烈,痛处固定称为痛痹﹔湿邪偏胜者,见肢体沉重、顽麻不仁,称为着痹。

26水胀、肤胀、鼓胀的症状特点

(1)水肿,目微肿,颈脉动、咳嗽、足胫肿、腹胀大,手按其腹,随手而起(2)肤胀,腹胀大,皮厚,全身肿,手按腹壁,深陷不能随手而起,皮色无变化(3)腹胀,周身浮肿,色苍黄,腹筋起

29试述失眠的机理与治疗

失眠是由卫气不得入于阴,阳盛阴虚所致。故治疗应以调和阴阳为主,针刺泻其阳经,补其阴经,用药宜半夏穗米汤。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教2008夜本内经试卷

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课程试卷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写在该题右侧之括号内。共30分,每题1分) 1.《类经》的作者是: ( ) A.杨上善 B.王冰 C.张志聪D.张介宾 E.张琦 2.《素问·咳论》认为咳的病因首推: ( ) A.湿邪 B.风邪 C.寒邪 D.燥邪 E.火邪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之气衰”,“壮火”指: ( ) A.药食气味温和者B.药食气味纯阳者 C.生理之火 D.病理之火 E.以上都不是 4.《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体若燔炭”的病因是 ( ) A.风B.暑C.寒D.湿 E.热 5.《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气上是指: ( ) A.阳气亢盛 B.肝气上逆 C.血液郁积头部 D.阴寒之气积于胸中 E.营卫之气,逆而上行 6.《灵枢·百病始生》云:“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指: ( ) A.营、卫之气虚弱B.气、血虚弱 C.阴阳皆虚 D.外界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 E.以上都不是 7.《素问·平人气象论》称:“溺黄赤安卧者”为: ( ) A.胃疽 B.谷疽 C.黄疸D.黑疸 E.以上都不是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寒甚则” ( ) A.肿 B.痛 C.浮 D.泻 E.热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浊阴”指: ( ) A.糟粕B.刚悍之气 C.精血津液D.痰饮与瘀血 E.以上都不是 10.《素问·咳论》:“使人多涕唾”,句中“涕唾”是指: ( ) A.鼻涕 B.涎液 C.痰 D.唾液 E.津液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清气在下,则生” ( ) A.飧泄B.洞泄 C.溏出糜 D.濡泄 E.后泄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称“神明之府”指: ( ) A.心B.脑 C.膻中 D.精力旺盛 E.以上皆非 13.《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腰转摇不能”是由于: ( ) A.髓海不足,神气衰微 B.心肺失强败坏 C.肾脏失强 D.肝脏失强 E.脾脏失强 14.《灵枢·大惑论》认为目系上属于: ( ) A.肝 B.心 C.脑 D.脾 E.肺 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属于脾的病机是: ( ) A.诸风掉眩 B.诸湿肿满 C.诸厥固泄 D.诸寒收引 E.以上都不是 16.《灵枢·水胀》认为:身肿、腹大、皮色青黄、腹上络脉突起为: ( ) A.肤胀 B.臌胀 C.肠覃 D.石瘕 E.石水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名校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 《内经选读》试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 B.养生学说 C.病因学说 D.藏象学说 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 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 B.脾 C.口 D.魄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各十八日寄治 D.脾主夏 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 A.热因热用 B.求其属 C.正治法 D.塞因塞用 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 A 、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 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 A 、《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吴注》C、《黄帝素问直解》D、《黄帝内经素问》E、《读素问钞》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内经选读试题-2

内经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297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首次整理增删编次《内经》篇目与内容并对其进行全面注释的医家是( )。A.全元起 B.杨上善 C.吴昆 D.王冰 2.《灵枢》之名最早被称为( )。 A.《针经》 B.《九卷》 C.《玉枢》 D.《神枢》 3.《黄帝内经》引用的医学文献大约有( )。 A.十余种 B.二十余种 C.三十余种 D.四十余种 4.男子“天癸”产生的年岁在( )。 A.八岁 B.二八 C.三八 D.四八 5.《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 )。 A.天运不光明 B.折寿而不彰 C.内闭于九窍 D.外壅于肌肉 6.《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病机是( )。 A.阴阳反作 B.阴阳离决 C.气血失和 D.脏腑失常 7.《灵兰秘典论》称肺是( )。 A.君主之官 B.相傅之官 C.中正之官 D.仓禀之官 8.《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华彩反映在( )。 A.面 B.唇四白 C.发 D.毛 9.《五脏别论》认为五脏的功能特点是( )。 A.藏而不写 B.实而不满 C.写而不藏 D.输写浊气

10.《脉要精微论》认为诊脉的最佳时间是( )。 A.平旦 B.鸡鸣 C.黄昏 D.日中 11.《太阴阳明论》“脾不主时”的涵义是( )。 A.独主长夏 B.独主春季 C.独主秋季 D.分主四季之末 12.《热论》“热遗”产生的原因是( )。 A.热甚而强食 B.单感寒邪 C.两感于寒 D.劳倦过度 13.《举痛论》指出过度的悲忧将导致( )。 A.气乱 B.气缓 C.气耗 D.气消 14.《痹论》认为春天感邪所产生的痹证是( )。 A.骨痹 B.筋痹 C.脉痹 D.肌痹 15.《调经论》认为“气有余则”( )。 A.笑不休 B.喘咳上气 C.怒 D.悲 16.《至真要大论》指出“澄澈清冷,皆属于( )”。 A.风 B.寒 C.暑 D.湿 17.《本神》说“意有所存谓之”( )。 A.智 B.虑 C.思 D.志 18.《营卫生会》认为营卫之气一昼夜间在人体的循行周数为( )。 A.三十 B.四十 C.五十 D.六十 19.《水胀》认为出现腹大身尽肿、皮厚、按之凹陷不起、腹色不变者,其病证当属( )。 A.肤胀 B.鼓胀 C.水胀 D.肠覃 20.《百病始生》认为清湿之邪容易侵犯的人体部位是( )。 A.上 B.下 C.左 D.右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考点一、重点)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步骤或任务:p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3、决定是否接案; 4、订立初步协议。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自我解决——自然助人网络——社会工作者)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①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②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③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④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⑤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⑧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治疗性沟通,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带来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正确想法;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概论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一、什么是小组【了解】 小组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明确的分工,不要超过10人,彼此分享,互相信任,积极热情,活力奔放,思维创新,良好的沟通,理解,宽容,接纳,听从组长指挥 交流,互动,有归属感,共同成长,有责任的,可以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解决问题,自由自在的,坦诚,尊重,充分挖潜组员的潜能 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有一定目标,彼此互相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二人或以上的结合体。 二、什么是小组工作【掌握】 1、小组工作的定义: 海伦.诺森(Helen Northern): 小组工作将小组及当做过程也当做手段,他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节气实际应付生存环境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小组过程以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案主的态度和行为。 2、小组工作的特征: 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关系体系(专业关系VS人际关系) 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动力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 影响小组发展的所有可能因素 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方法和手段 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第二节小组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功能 1、克莱恩【了解】 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行动、问题解决、社会价值 2、本教材的观点【掌握】 对组员: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发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功能) 对小组: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对社会:有助于改变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小组的形成:组成小组/自然小组 按组员的参与:自愿小组/非自愿小组 按成员的联系:基本小组/次层小组 按小组的结构:正是小组/非正式小组 暗组员的界限:封闭小组/开放小组

《内经》重点背诵原文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原文 第一章哲学思想 1.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人,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腹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7.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第二章藏象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2.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灵枢·五癃津液别) 3.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刺禁论) 4.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5.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 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 B.洞泄 C.温病 D.痎疟 E.肠氵辟 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 B.居处 C.饮食 D.燥湿 E.阴阳喜怒 3.《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 B.按尺肤,知滑涩 C.切脉动静 D.审问病情 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 4.《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 B.狭义伤寒 C.温病 D.寒湿病 E.暑病 5.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 B.肢节剧痛 C.肢节重痛 D.疼痛游走无定外 E.重痛不移 6.《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 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 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 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 7.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 B.气以度行 C.肌肉解利 D.五脏坚固 E.血脉和调 二、填空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3.《灵枢·营卫生会》:“其者为营,者为卫。” 4.《素问·玉机真藏论》:“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不泽,毛折乃死。” 5.《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应中,夏应中矩,秋应中,冬应中权。” 6.《素问·咳论》认为,肺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是,二者是引发肺咳的主要机理。 7.《素问·咳论》论及咳病刺治的取穴原则时说:“治者治其俞,治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8.《素问·痹论》在论述痹论发生与季节的关系时说:“以冬遇此者为痹;以春遇此者为_________痹。”

小组工作笔记(周军版)

第一讲小组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一、小组的定义 小组是有组织、有秩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两人以上的结合体。 案例讨论:一节火车车厢的乘客是小组吗? 二、小组的特征 1.包括两个以上的人 2.形成关系 3.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4.成员间相互影响 5.有成员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6.成员有归属感 7.小组有发展的过程与阶段 8.有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 9.有小组的文化与气氛 三、小组工作的定义 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协助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进行分享、分担及相互支持,从而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适应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思考问题:小组活动就是游戏吗? 四、小组工作的特征 1.小组工作是由工作者和组员组成的关系体系。 包含两种关系:一是工作者和组员的关系,二是组员和组员之间的关系。 注意:小组工作不是“个案工作的集合” 2.小组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的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 五、小组的效益 1.经济效益: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符合经济原则 2.小组具有不同的信息来源及多元的观点,为问题的了解、讨论与解决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意见。 3.小组成员可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 4.小组能产生共同感受或经验。 5.回馈功能:小组提供给成员接受回馈的机会,小组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看法都很有价值。 6.小组可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 7.小组是真实生活的实验室。 六、小组的负面影响。

1.由于小组人多,容易产生冲突和竞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成员造成伤害。 2.组员在小组中过度袒露自己,造成伤害。 3.有些组员会在小组的压力下,做出不愿做的事或顺从大多数人的意见。 4.有些组员会对小组产生过度依赖。 5.有时在小组中解决问题比由个人来解决花费更长的时间。 6.小组成员彼此影响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 一、康复: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二、能力建立:指组员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为组员的个人成长和能力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例如: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营 三、矫正: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利益的“问题”组员,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学习并巩 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价值。 例如:在矫治机构中“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 四、社会化: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过程。 例如:青少年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五、预防: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在小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中,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到可能会发生的困 难的解决方法。 例如:大学新任入学适应小组退休职工生活适应小组外地来京打工人员成长小组 六、社会行动: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使个人学会领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调动组员 参加社会活动,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变,甚至社会政策的改变。 例如:香港自闭症儿童家长小组争取患者的权益 七、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互动和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例如:“空椅子”小组活动 八、社会价值:鼓励组员通过参加社会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体现组员的社会价 值。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类型(不同类型小组的概念解释请见书) 一、按小组的形成 1.组成小组:通过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 例如:任务小组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 2.自然小组: 例如家庭朋辈小组街头玩伴群体 二、按照组员参与 1.自愿小组:组员主动、自愿参加小组 例如:志愿者小组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小组 2.非自愿小组: 例如:矫治机构中用于成员转变个人行为的治疗性小组如戒毒小组 三、按成员间的关系 1.基本小组 例如:家庭小型的成长小组 2.次层小组 例如:同事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少 四、按小组的结构 1.正式小组 具有正式的结构,组员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 例如:任务小组行动小组教育小组 2.非正式小组 例如:街头或者社区玩伴

内经选读复习要点doc

1、如何领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神实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段原文反映了《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其精神实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⑴未病先防:即防病于未然,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了防病的重要性,这与现代预防医学的预防为主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内经》强调人在平时就应从生活起居、饮食劳倦、精神情志等方面进行调养,使正气充足,并且对外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⑵已病防变:即防止疾病发生传变。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传变而影响波及他脏,因此一旦疾病发生,就应针对相关脏腑进行调理,防止疾病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此意。 ⑶早期诊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小到大、由轻转重、由浅至深的,所以临床上应在疾病的萌芽阶段就能够诊察出来,并给予及时的治疗,防止疾病转深转重。 总之,《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注重于未病先防,若已病之后,则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注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这种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思想,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防治实践,为中医预防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中医治疗学的影响更为深远。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其道理是: (1) 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 (2) 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不同,也有阴阳之异。 (3) 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 (4) 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 (5) 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 由此可见,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两种性质,疾病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也必须从阴阳入手,针对阴阳的盛衰不同而进行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段原文明确指出,四肢必须依赖胃中精气的充养,肌肉才能充实,屈伸有力。但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能直接到达四肢,必须经过脾的转输,方可布达于四肢,若脾病则不能为胃输布水谷精气,四肢就不能得到水谷之气的滋养,筋骨肌肉屈伸无力,日渐消瘦,倦怠不用。 “脾病而四支不用”从病理方面反证了“脾主四支”的生理功能,对指导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 4、你对《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不主时”的学术观点是如何理解的?

20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200530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内经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1.(1分)据《灵枢·水胀》所论,“色苍黄,腹筋起”的症状属()。 A. 水胀 B. 肤胀 C. 鼓胀 D. 肠覃 参考答案: C 2.(1分)《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说明了阴阳的() A. 对立制约 B. 相互转化 C. 无限可分 D. 互根互用 参考答案: C 3.(1分)《素问·六节藏象论》称“罢极之本”的脏是()。 A. 肾 B. 肝 C. 肺 D. 胆 参考答案: B 4.(1分)《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被称作是“魂之居”的是() A. 心 B. 肝 C. 肺 D. 肾 参考答案: B 5.(1分)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精明之府”是指()。 A. 头 B. 脑 C. 心 D. 胸 参考答案: A 6.(1分)《灵枢·百病始生》“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之“两虚”是指() A. 虚邪与正虚 B. 气虚与血虚

C. 虚邪与虚风 D. 阴虚与阳虚 参考答案: A 7.(1分)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参考答案: A 8.(1分)《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 A. 阴阳 B. 寒热 C. 虚实 D. 气血 参考答案: C 9.(1分)《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A. 阴气 B. 阳气 C. 阴阳之气 D. 卫气 参考答案: B 10.(1分)《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恬惔虚无”的含义是指() A. 思想安闲,心无杂念 B. 精神充沛 C. 面部安详 D. 身体放松 参考答案: B 11.(1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A.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阴阳 参考答案: D 12.(1分)《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审察(),无失气宜” A. 病因 B. 病机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术语 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B)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A)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 (B)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 B、东汉 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 (D)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A)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D) 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 B、东汉张仲景 C、晋代皇甫谧 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 (A) 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B) 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 (A)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

社会工作考试笔记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助人方法进行专业的助人活动,其本质是科学的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工作对象,服务的提供者,目标,手段,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3、学科性质: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 4、社会工作的特点:服务性、客观性、补救性和发展性、批判性和建设性。(本质上是服务性) 5、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领域:基本对象(弱势群体) 领域:(1)社会保障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广泛的一项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的福利等)。 (3)医疗社会工作(各个医院诊所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公共卫生设施,心理卫生机构和精神病防治所提供的社会服务)(4)司法矫正社会工作(对违法犯罪失足者以及家属提供的社会服务,主要通过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来实施)。 (5)城市社区服务(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种福利和服务)。 (6)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救济、福利、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7)学校社会工作(通过专业性的服务,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的正常的成长,改善学习环境,完善教育功能)。 (8)军事社会工作(是指在军人、军人家属、部队所在社区中为搞好社区建设和军人退役后的安置所开展的工作)。 6、社会工作的种类: (1)按社工的任务分: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两大类。 (2)按服务对象年龄分:儿童、青少年、老年社会工作。 (3)按社工所面对的问题:解决贫困、失业、残疾、犯罪、吸毒、家庭纠纷等进行的工作。 (4)按社工所要达到的目标:治疗性、预防性、发展性社会工作。(5)按照运用的方法: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工作。 直接的社会工作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而进行的工作(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 间接的社会工作是通过中介手段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的工作(包括社会工作研究、行政)。 7、社会工作的功能:对社会对象的功能(治疗功能、促进人的发展) 对社会的功能(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 第二章 8、结合济贫法案的内容分析其对待社工的影响 9、慈善组织会社(确立了服务到个人的思想,进一步推进了济贫工

内经选读重点背诵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宝命全形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与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3、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素问·上古天真论》) 阴阳应象 4、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 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 7、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 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 10、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 1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 生咳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2、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脏腑 15、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 问·六节藏象论》) 16、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素 问·六节藏象论》)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导读:《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B经太素》,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始见于(E)A、《黄帝内经》,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B)A、《黄帝内经》,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 绪论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B 经太素》 (B) ) A、《史记·扁鹊传》 B、《七略》 C、王叔和《脉经》 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 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温病条辨》 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B) 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 D、刘向 E、王冰 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D ) A、战国 B、东汉 C、西汉 D、战国至秦汉 E、秦汉之际 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 )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B、刘歆的《七略》 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 E、《吕氏春秋》 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E)A、《黄帝内经》 B、《针灸甲乙经》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脉经》 7、《灵枢》之名始自(A)

A、唐朝王冰 B、东汉张仲景 C、晋代皇甫谧 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 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B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 )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 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D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 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B )A、杨上善 B、王冰 C、张介宾 D、马莳 E、林亿 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C ) A、《素问训解》 B、《黄帝内经素问》 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D、《黄帝内经太素》 E、《类经》 (A) (B) (A) (D)

小组工作 笔记

小组工作刘梦主编 一、小组工作的含义与特征(大纲内容) 1、含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 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和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2、特征:有一个人以上;形成某种社会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相互影响;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小组有文化气氛。 1)小组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的。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1)当人出现生存能力方面的各种问题或心理行为有偏差时,通过小组过程,可以恢复人的原有能力,达到社会化 2)小组过程可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转变,成为家庭和社会中负责任的积极角色 3)通过不同经验的分享,可以丰富和扩大经验和见识,改善人际关系 4)可以使其成员发展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适应危机情景,促进个人成长 2、社会控制 使其成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3、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4、再社会化:小组工作通过帮助其成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价值观、新知识、新技巧,来改变小组成员的 行为,使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 此外,对组员而言,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对整个小组而言,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1、以小组成员的关系划分: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2、以小组的组成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3、以小组工作结构划分: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 4、以成员的参与程度划分: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 5、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划分: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6、以小组工作的目标划分: 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自助或互助小组 四、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1、互助互惠的原则:1)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惠的2)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的关系也是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尊重组员选择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 4、赋权的原则 5、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五、小组工作的理论(大纲内容) AA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内经选读大题

1.如何理解“阳盛则阴病”?举例说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此处阴胜是指服用酸苦涌泄之品太过而言,阴盛则伤阳,故导致阳病;阳胜是指服用辛甘发散之品太过而言,阳盛则耗阴,故导致阴病。指出药食气味阴阳太过,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后世医家对此句有所发挥,认为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虚之证;反之,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并以此作为分析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原则。举例:阳盛则热: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气偏亢,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是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阳盛则热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盛产生热性病变,以及燥、动之象,出现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故曰:“阳盛则热”;由于阳的一方偏盛会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衰,所以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同时还会出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阳盛伤阴,阴液不足的症状,故称“阳盛则阴病”,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阳盛。 2.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传化的水谷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以上十二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故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3.脏腑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功能特点各是什么?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也是“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了解五脏与六腑的区别,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掌握脏与腑的区别对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等有一定意义。 4.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有待补充 5.试叙“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 “阳道实,阴道虚”,是阴阳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即凡事物之属于阳者,必须有充实、满盛、向外的特点;凡事物之属于阴者,必须具有柔弱、不足、向内的性质。据此观点来认识中医学中的问题,如以人身之阴阳之气而言,则《素问?生气通天》云:“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以男女而言,则男子为阳,十六岁而精气溢满,保持长盛而不衰;女子为阴,十四岁月事以时下,而不得不通。以脾胃病言之,则脾为阴脏,其病多虚;胃为阳腑,其病多实,因此,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论。虽然胃病亦有虚寒证,但治疗时常从补脾入手;脾脏亦偶有实热之证,治疗往往从泻胃入手。后世据此把中焦病的治疗特点概括为:“实证责之于胃,虚证责之于脾”,可见“阳道实,阴道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6.营卫二气的循行合会规律是怎样的?有何意义?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一、名词术语 1、陵居:依丘陵而居住。 2、褐荐:穿粗布衣,铺草席。褐,粗布衣。荐,草席。 3、华食: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 4、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5、灸焫: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 6、食胕: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胕,同腐。 7、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 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导引按蹻: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10、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 11、引:即指补气升提之法。 12、鑱石:古代石制针具。 13、神不使: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14、五谷: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15、五果:王冰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16、五畜:王冰注:“谓牛、羊、豕、犬、鸡也。” 17、五菜: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 18、病有标本: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19、刺有逆从: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逆治: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从治: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 20、前后相应:治病时注意对先发生的病证和后发生的病证相互照应。 21、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22、正行无问:正确的治疗行为,没有疑问。 23、小大不利:大小便不通利。 2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间,病轻。 25、能毒:耐受气猛味厚作用峻猛的药物。 26、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 27、重身:妇女怀孕者,以其身中有身,故曰“重身”。 28、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9、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30、劳者温之: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1、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32、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33、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34、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