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兴学科,目前理论和教学研究都较为薄弱,应倡导结合院校特点建立课程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以文化为链接、以项目为平台的“人文—艺术—观念—技术”综合化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综合化;多维互动式;项目教学

强劲的科技背景与鲜明的后现代文化特性,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信息时代最前沿的艺术样式,也成为当代艺术教育中最活跃、有朝气的领域。本世纪初,我国各高校陆续创办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或开设新媒体艺术相关学科。据2006年12月的“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工作论坛”上的有关报告,全国已有1200多所院校开设新媒体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动漫、游戏、网络、多媒体视觉传达、影视、信息设计等多个方向,在校生达46万人,全国独立设置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的院系有100多所。但与学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相比,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诸多因素成为制约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艺术样式和新兴专业,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同时新技术的高速变革使其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对其概念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新媒体艺术无论在创作方式还是教育教学方面,涉及多种多样的跨领域、跨媒介合作,自身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新媒体艺术的授业、传承与革新,师生间的交流出现许多与传统艺术教学不同的新课题。中国传媒大学探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旨在为我国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探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影视艺术学院也于2006年开始招收美术学“当代艺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并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的本科教学大三阶段开设“新媒体艺术”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上述诸多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人文一艺术一观念一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一、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综合化不确定性倾向

新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影像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艺术。“新媒体”指的是新的艺术媒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新媒体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浅谈新媒体舞蹈艺术 有关舞蹈学科的研究在业界已经相对成熟,但伴随媒体视听技术的不断发展,舞蹈范畴里开始出现新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其相关研究众说纷纭各有所长。为了尽可能清晰地梳理出新媒体舞蹈艺术的特质以及在舞蹈创作中的实践问题,本拟从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概念、起、分类,新媒体艺术在舞蹈表现中的功能,影视视听美学与舞蹈艺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概述,厘清新媒体舞蹈艺术概念,对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舞蹈作为呈现人体体态美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历史变迁、人变迁、科技变革的发展烙印。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期待从最初的祭祀娱神到后的娱人自娱再到如今上升到精神表达、审美哲思范畴,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加入更多视听美学因素,以期达到舞蹈艺术内容、形式的丰满和延展。当代舞蹈表演的场地大多从空旷的自然空间走进了一定封闭的室内舞台,同时新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舞蹈的环境、空间、视听、审美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个别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舞台、舞蹈内容、舞蹈形态在视觉与听觉的感受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舞蹈化、舞蹈艺术的

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舞者和观众在进行有关舞蹈艺术的活动时,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繁荣景象。 新媒体舞蹈艺术定义的再解析 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出现定义上的偏差,认为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但事实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定义并非如此。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较为赞同匡波教授的观点:“借助计算机 (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在常见的媒体中分离归类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IPTV、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显然,新媒体舞蹈艺术并非是新媒体——舞蹈艺术,似乎新媒体舞蹈艺术能够更为贴切形象地阐释新媒体舞蹈艺术的本质,也就是指舞蹈与类似于投影技术、全息技术、声光舞美等媒体技术交互之后,达到增强艺术效果的新的舞蹈艺术门类。它的出现和诞生表明,单纯的舞者表演或简单的背景式舞台视频设计已经满足不了艺术创新和观众审美高标准的需求,技术的革新势必带动了艺术品质的提升。 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起 有关新媒体舞蹈艺术的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张朝霞教授曾在《新媒体舞蹈艺术流与特质探析》一中说,“1967年,斯德哥尔摩‘艺术与科技艺术节’,为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先锋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进行

新媒体艺术介入《舞蹈鉴赏》公共选修课程中的思考

新媒体艺术介入《舞蹈鉴赏》公共选修课程 中的思考 《舞蹈鉴赏》是普通高校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系统概述艺术、研究艺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艺术感受与艺术鉴赏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基本的审美品质和艺术理论水平。《舞蹈鉴赏》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艺术课程,通过鉴赏中外舞蹈作品、学习舞蹈理论相关知识、参加舞蹈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对于当代大学生了解我国璀璨的舞蹈史,吸纳外国舞蹈艺术优秀成果,理解其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这门课程的实质是就是通过对人体的动作构建成为时空综合艺术来表达思想和内容。对观赏者提出更多要求,比如对人体动作构造的舞姿和造型的审美;对节奏、旋律变化传达情绪和情感的感受;舞蹈画面感和叙事性的把握等等方面都是《舞蹈鉴赏》课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所以,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把这种综合艺术形式全面的展示给观赏者欣赏。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正在思考把新媒体艺术手段尽可能多的运用到授课过程中。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学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在在中国引起广泛重视要从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录像艺术展,这次展览室中国第一次举办此类展览。展览包括了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这也是中国新媒体艺术自20世纪八十年末开始到此时期,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 在课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抽象的说理论、说定义和概念,更多的运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授课手段和媒介。应运而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与新科技相结合,比如教材不仅仅限制于舞蹈视频;教学模式也不限于老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也不限于传统的PPT等多媒体教学等等。针对这些教学中的变化,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 一、教材多样性的转变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和90后、00后学生的成长,

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及教学模式探究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 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及教学模式探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超越效率的局限,回归人的本质。叶圣陶曾经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尽管效率是美好的,但它并不能决定一切,一味地追求教学的显性效果并不可取。课堂教学需要一场新的转型,以超越效率的局限,还原学习境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站在长远、终身且面向未来的立场去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的悲剧发生。 一、明确身份与做法 在当前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是深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改革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学习中养成,教师则是核心素养实施的主体。 首先,教师应具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意识,有真正做好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意愿,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使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完善。 其次,教师应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素养对校本课程进行合并、归类,积极开发素养型课程,提供学生多样选择的可能,进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要,促进知识、能力

转化为素养,并促进素养的进阶、提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再次,推进学科融合。以学生的素养不断提升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融通各学科知识,贯通价值观、思维力和创造力,形成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成长的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要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为自己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行为,应主动探索多级课程管理体系。 教师是课堂改革实践者。素养教学之一是教学即研究。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教师研究学生的思想,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与社会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教师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变更课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行为应表现为:首先,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创造的启发者。教师的教可能只是一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是不教之教的过程。 其次,教师优化学习过程,通过课堂“设疑---质疑---解疑”,使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最后,整合学科课程。教师应该打破学科知识过死、过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7864302.html,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作者:姜杰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 摘要:我们这个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交融愈发明显,艺术与科技不断融 合,相互促进对方的发展。这一结合对传统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下,探索如何将新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完美结合,并由此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不断壮大发展,使其增添新的发展动力是学习艺术的我们的使命和任务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科技;学科交融;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可以这样理解新媒体艺术就是借助科学的发展,使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大约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将新媒体艺术和艺术科技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形态,这可以称得上革命性的进步,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和科技再一次相结合,标志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艺术的重新转变,当然作为一种新型艺术门类,它带有一些新的特点,下面将对这些特点进行说明。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特点分析 (一)技术性 当前,科学技术在推进艺术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不能被割裂,很多时候技术的进步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方向,反之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为其提供支持。在当下的时代,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接受新的时代特点,尤其是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产物,更是如此,他的存在徐涛新媒体技术的支持。这是技术的时代,更是科学的时代。 (二)交融性 当前的艺术发展已经不满足于是一个空洞的作品,取而代之是和观众进行互动,传统的艺术设计所受的局限性之大,难以实现双向互动的问题。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在设计者和欣赏者之间构建了全新的艺术交往模式,使得即时沟通交流成为可能,有利于欣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设计理念,也有助于设计者根据欣赏者的反馈进行及时的改进。对加快实现文化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虚拟性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媒体的飞跃, 第一次是从语言到文字,这时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第二次飞跃是从手写到印刷。这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模式。如今,媒体正处于第三次飞跃的转折点,即从印刷媒体向电子媒体的飞跃。由于电子媒体的形式不同,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为此,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许多理论和设想,什么"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等等纷纷出台,尽管那些设想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但能真正走出实验室应用于教学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学生中心论"与我国的国情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面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地改变,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里,笔者提出"节目主持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是一个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及时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的大纲,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性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理论根据就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性”与“个性体验”融合的观点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是一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艺术的整体感知系统,也是崭新的学术研究观点。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新媒体艺术的定义(2学时) (一)什么是媒体艺术 1、新媒体艺术定义 2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3 、新媒体艺术类型 4 、两种关系 5 、继承还是颠覆 6、早期的新媒体艺术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新媒体舞蹈教学论文

新媒体舞蹈教学论文 一、新媒体对舞蹈教学的影响 新媒体具有视听综合、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等特征,使用几乎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将新媒体用于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带来很多好处。舞蹈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媒体,可以大大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与发挥学生的动作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像舞蹈情感、舞蹈意境、舞蹈审美取向等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内容,依靠新媒体可以有效地解决。例如教学傣族孔雀舞之时,可以播放一段唯美的视频:苍翠欲滴的竹林深处,幽静美丽,令人陶醉,这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如孔雀般翩翩起舞,同时,再辅以老师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对孔雀舞的典型风格、动作要领、情感抒发等有了直观认识,同时对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装特点、审美特点等也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孔雀舞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使用新媒体也有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边为学生讲解,一边动作示范,使得动作清楚明白,学生更容易掌握。众所周知,有些舞蹈包含一些高难度动作,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记住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也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除课堂上老师结合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之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与教师沟通,进一步了解舞蹈要领。老师可以将舞蹈分解动作的相关文章或者视频链接等上传到微博、微信等,以便学生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如此,不仅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便利。新媒体的加入使得教学兼顾了课堂与课外教学,利于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动作,使教学过程更加充实,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媒体对舞蹈艺术传播的影响 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大量关于舞蹈的重要新闻、重要知识等,学生只要将教师加为好友,就可以共享这些重要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各种关于舞蹈的微信公众号,转载一些经典文章、视频等,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学习资源。虽然新媒体具有各种传播的优点,但是其缺点就是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这需要接受者自己具备一定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接受健康信息。教师关注、选择的这些信息,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筛选信息,帮学生把好这一关。总之,舞蹈教学的改革需要新媒体的力量,使学

新媒体艺术简介

新媒体艺术简介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界的新主流,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统美学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新媒体艺术还推动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在不经意问渗透到我们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艺术走向大众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境地。 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 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美国艺术家最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艺术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和录像带,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接纳这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这一举措为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的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其中较著名的有波士顿的WGBH电视台,旧金山的OQED电视台,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W ⅣS),美国国家艺术基金(NEA)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心(NCET)等。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不仅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可以为他们与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促成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语言成熟起来。 二、新媒体艺术特征 使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今天,新媒体艺术依托新技术的强大威力。以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互动性、综合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已经成为了与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观念艺术媒体。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新媒体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直接交流。因此,新媒体艺术家罗伊?阿斯科特(Roy Aseott)认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是连结性与互动性。交互性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信息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之上的。随着Internet和其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媒介的发展,单向交流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互动正成为一种趋势。作为艺术作品,它的交互性可以用来描述两种互不关联的特性。一方面,它表明艺术作品的观赏者可以控制自己采用何种顺序来进入某个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这一概念也可用来描述在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它与反馈相关。一般来说,新媒体艺术“交互”的范围和程序都强于传统艺术载体,新媒体艺术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能力来改变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表达

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表达 发表时间:2019-09-19T13:55:54.53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作者:李焕昌[导读] 在当今的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新媒体技术已经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实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舞蹈艺术的表达也突破了传统表达形式以及理念的限制,和当今的新媒体技术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因此,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舞蹈艺术具有了虚拟化的特征,使其表达的形式被 更加注重,实现了肢体动作和先进科技之间的完美融合 李焕昌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摘要:在当今的经济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新媒体技术已经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实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舞蹈艺术的表达也突破了传统表达形式以及理念的限制,和当今的新媒体技术实现了有机的结合,因此,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新的表达方式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下,舞蹈艺术具有了虚拟化的特征,使其表达的形式被更加注重,实现了肢体动作和先进科技之间的完美融合。本文就是对新媒体语境之下的舞蹈艺术表达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舞蹈艺术;表达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传统的舞蹈艺术表达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表达特点以及方式的转变使得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进而实现了艺术审美品位的进一步提升,使得我国的舞蹈艺术在形式上实现了进一步的丰富,同时也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了有效的满足。因此对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的表达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当今的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艺术表达形式研究 (一)人影互动的表达形式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的美国,一些学生以及舞团就已经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对舞蹈艺术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得舞蹈艺术传统的表达界限被打破,实现了和信息工程之间的有效结合。在传统舞蹈艺术的表达过程中,互动表演大多采用幕布的方式或者投影的方式,对实景起到代替的作用。自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背景投影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新媒体作为基础的这种互动表演的形式取代,这种形式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春晚中出现的《千手观音》等这些舞蹈艺术的表现,都是对人影互动的这种新媒体为基础的表现形式。《千手观音》是借助大屏幕对犹如梦幻的天空效果加以展现,并且搭配这样的画面,使得这样美好的视觉效果可以在观众的眼前完美呈现。 (二)动画舞蹈的表达形式动画舞蹈就是将舞蹈的动作和动画实现有效的组合,采用动画的艺术对舞蹈的思想进行展现。因此动画舞蹈不仅仅是用电脑进行制作的一种舞蹈游戏,同时也可以对动画片中的一些舞蹈片段进行应用。在舞蹈艺术的表达过程中,动画视觉的符号可以采用空间造型的形式,同时也可以采用收回的一些动画形象,或者可以对虚拟的三维空间进行运用[2]。 例如:在《快乐的大脚》这部动画片中,小企鹅采用脚踏舞的形式获得了家族之中成员的认可以及尊重,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一舞蹈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就是借助于动画的形式来实现舞蹈的表现,这样的变现形式使得舞蹈艺术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并且更加具有感染力。在这部动画片中,小企鹅后来的各种历险的经历过程中,这样的脚踏舞形式反复出现,使得这部剧在艺术活力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 (三)装置舞蹈的表达形式所谓的装置,大多数是指展览布置以及挂画等的布置,在当今的社会之中,装置的意义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主要是指特定空间之中的艺术品。就广义来讲,装置舞蹈,就是在特定的空间以及环境之中对舞蹈艺术的完成,这样的空间以及环境的设定使得装置舞蹈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得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觉得十分新奇。按照呈现的形式来进行划分,可以将我国的装置舞蹈分成室内的装置舞蹈以及实景演出。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画卷》这一舞蹈就是装置舞[3]。一幅画卷在舞台之中被缓缓展开,舞者们身穿黑衣,在画卷之中的矩形空间里进行表演,和画卷之中的书法以及山水意象实现完美的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且对传统舞蹈艺术的空间限制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二、新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的创作表达研究 (一)立体化的创作思维在新媒体语境之中,舞蹈的表达方式实现着不断的转变,因此在舞蹈的编导过程中,创作的思维也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从原来的对舞蹈的理念、舞蹈的过程、舞蹈的形式、舞蹈的思想以及舞蹈的意义的强调逐渐转变成对舞蹈的审美。舞蹈的观赏、舞蹈的互动以及舞蹈的体验等的强调。这样就使得舞蹈的创作思维实现了立体化的发展。 (二)多样化的舞蹈语汇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来讲,其动作的语汇大多都是模仿自然界中的事物、提炼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探寻人们的情感结构,然后将这些词汇采用舞蹈的形式进行呈现。但是在新媒体的语境之中,随着新技术在表现中的应用,使得人类身体的局限被超越,进而形成多样化的舞蹈语汇。 (三)多维化的舞蹈空间对于传统的舞蹈艺术表达来讲,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空间的局限,但是在新媒体语境之中,舞蹈艺术的表达已经实现了对空间限制的突破,舞台也实现了进一步的立体化以及多维化。在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中,对LED屏幕、全息投影技术、多声道的音频技术以及虚拟的成像技术等加以应用,可以创造出虚拟的环境甚至虚拟的世界。所以这就使得新媒体语境下的舞蹈艺术实现了空间的无限扩大,使得现实空间、异地交流空间以及虚拟空间实现了丰富多样的创造,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可以置身于这样的特殊环境,获得最佳的审美体验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2+28”模式是我校提出“我的数学课堂我做主”(培养学生自 主习惯)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 主讲时间不超过12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8分钟。 本模式把学生变成自主学习的主角,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传播者、规律的概括者、精彩的表现者。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注重教师精讲,学生精炼,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在12分钟的讲解中,必须做到精讲,要讲深讲透,使学生学到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多下功夫,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基础,对课堂上新生成的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在28分钟的学生活动时间里,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课前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预习,课堂积极参与,注重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后及时梳理,自我测评,独立纠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五环节指“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恰当引导,自主学习——师生交流,感受新知——巩固练习,问题解决——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二、五环节基本论述 1、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要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高度活跃的思维,激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可通过创设新奇、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得以解决。 2、环节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始终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舞蹈传播媒介的研究

Yi Shu Ping Jian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舞蹈传播媒介的研究 王鑫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使舞蹈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互联网作为舞蹈传播媒介,为舞蹈传播创新出了多种形态—— —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平台以及短视频APP平台等。在此基础上依托原有的形态,创新出舞蹈传播的新形态—— —它的出现丰富了舞蹈传播的形式,使舞蹈超越了时空的局限,第一时间把舞蹈传递给人们。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探讨网络媒体以及手机媒体中,各媒体形态舞蹈传播具体的现状,并结合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进一步研究新媒体中舞蹈传播媒介中新形态—网络直播的传播特征,以舞谱网为例。 关键词:新媒体直播现状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70-0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舞蹈的传播媒介得到了巨大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为舞蹈传播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舞蹈传播方式,一种新的、便捷的、广泛的传播媒介—— —网络传播出现。舞蹈的网络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融合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既拓宽了舞蹈广度和深度,又打破了传播的舞蹈传播方式的束缚。随着舞蹈网络传播的不断发展,舞蹈信息以及舞蹈视频在网上不断的涌现,其滞后性的缺陷逐渐显现。舞蹈现场比赛情况以及舞蹈相关信息无法第一时间让人们获知,针对这些情况,网络直播的新形态应运而生。 一、新媒体 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新媒体进行获知。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德马克(P.Goldmark)提出“NewMedia”。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中多处提到“新媒体”一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其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此后新媒体就开始传播于全世界。 新媒体包括了传统媒体的优势,更为便捷、更为准确去服务大众。即广义的新媒体是指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新型媒体,利用互联网所发展起来的手机报以及网站等。狭义的新媒体,是指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创新出了与传统媒体相对应起来的新兴媒体(微信、微博、facebook、谷歌等),它是从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不同于传统媒体,在传播理念,传播方式上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改变。笔者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依托,利用数字技术衍生出来各种媒介形态。从技术角度对新媒体的类型分类为基于互联网技术 70

国内新媒体艺术情况及前景

国内新媒体艺术情况及前景 新媒体艺术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利用技术、传播媒介作为表达的形式;而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摄影艺术、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为主要内容。相对于西方,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受阻,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的原创,从对科技的依赖到观点的创新,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体现状和发展前景,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 要了解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媒体对艺术产生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必须借助于大众媒介才能实行广泛的传播。所以,媒介的革新,也是艺术革新的先决条件,而新媒体的出现,自然也催生了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概念自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过确切的概念产生,并且“新媒体艺术”这个称谓,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持续变化着。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媒体艺术相对应。如果媒体艺术指的是传统方式来实行艺术创作和探索的话,那么新媒体艺术则是一种以高科技为基础,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1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新媒体艺术的作品,绝大多数是使用录像设备、计算机设备、数字技术、网络设备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所以,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现代艺术的每个领域。虽然新媒体艺术比较抽象,但是并非离我们很远。有学者从文化视角反观新媒体艺术后认为,新媒体艺术不但仅指的是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或者手段,而且是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面向社会,从而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方式。韦兹也曾说过,艺术史一再证明艺术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性结构”,虽然没有一个含义能够用来形容一切新媒体艺术,但是我们要持着包容的态度,而不是一种事实判断。就如《亚太艺术》编辑苏珊阿科瑞特所说的:“新媒体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语,其主要特征就是先进的技术在艺术作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12月理论)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先进的教育理论。(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问题,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而且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2)我国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为主”为教学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该理论是本模式教学的主要依据。 2、人本主义教学观: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发展思想,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3、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尤其是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三个观点,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 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为“三阶段七环节”: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结论式教学与过程式教学并重。(2)过程式教学要做到:目标让学生清楚,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规律让学生发现,收获让学生交流。 (3)看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老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达标。 (4)高中教师必须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 (5)学生学习什么时候收获最大?不是听讲的时候,而是在用心自学的时候。 (6)老师上课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个学生乐意自学的情景。(7)教师的基本职责:诱导学生自主学习。(8)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展示自我的舞台。 (9)教会做人,授课既是知识传递,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缺少情感魅力的语文课堂是苍白的课堂。 (10教会学习,教知识不如练思维,练思维不如养习惯。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理解。 4、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六环节: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点拨提升→归纳检测 (1)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导学案把问题提出,这是教师导学的过程。(2)学生自学实际上是学生静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3)小组讨论就是要达到学生互帮互助、相互解决问题的目的 (4)分组展示是老师发现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5)点拨提升就是老师画龙点睛、精讲问题的过程 (6)检测归纳回扣目标的过程 《鸿门宴》有效教学模式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项羽的悲剧性格; 2. 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二、学习重点 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教师明确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诵读法、查阅资料法、合作学习 法、讨论点拨法),学习目标,课时设计。 四、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媒体形式,以其传播方便、内容涵盖全面、获得途径多样、使用限制少等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现代信息社会,平板电脑和手机功能的一步步丰富,已经彻底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艺术走在时代前沿,利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教学中广泛引入数字媒体让艺术教学的过程更加丰满。通过不同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让课程由抽象变得具体,由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由难以理解变成直观简洁。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 1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上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云、数据、信息时代、智能移动设备、网络等,这些新潮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数字媒体。它区别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再存在于报纸、印刷书刊、广播电视中,而是以数字技术的方式存在且飞速传播,更多的呈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上。它以网络为载体,更高速、更有时效性,从而极大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也降低了对空间、时间的要求,使得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不再限制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

式,求知者甚至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数字媒体寻找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这样就具有更多的选择性。而且,网络的发达让我们面对的社会信息资源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越,选择性更广,获得方式也更加便捷。通过新媒体,高度集成了网络的资源,使数字媒体也具备网络资源的特性,如具备丰富性、可复制存储性、便捷性、高速性等特点。基于这些优点,数字媒体已经是现在最流行的媒体技术。随着体验的不断提高,数字媒体势必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由度得到空前的提升,甚至改变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引入数字媒体,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教授变为大众的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时至今日,数字媒体早已深入追赶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互动、求知的首选方式。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以不可估量的优势,不可计算的速度开启了新的媒体时代。 2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意义 艺术作为人类的高端精神食粮,总是带有一些脆弱和敏感,艺术的沟通与交流要求交流者具有极强的感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与艺术气息产生共鸣,从而了解、把握、领会其中的魅力。在现代社会潮流中,数字媒体已经是发展的关键,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的加入,使隐晦的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出来,能够在极具感性中加入一些理性思维的方式,将感性和理性融合,用理性的观点去体

“分层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分层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吴江市庙港中学沈剑华 一、“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其基本模式是:检查预习,确立目标;展示提纲,指导自学;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知识操练,分层实施;巩固运用,总结提高;分层要求,布置作业。 l、检查预习,确立目标。 要求教师根据上堂课布置的预习提纲,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确立好教学的层次目标,这是实现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目标一般分为初层次目标和高层次目标。所谓初层次目标,即传授知识,实现认知的智能传授和教育。所谓高层次目标,即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开发教育。层次目标的设计是否恰当,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基础。 2、展示提纲,指导自学。 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门的工具,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学。提纲的设计。要体现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层次性。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依据提纲动口、动手、动脑,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 3、师生交流,小组合作。 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组织好学习者“学”的活动。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小组成员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 4、知识操练,分层实施。 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体现对各层次学生的适应性和挑战性。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选择练习,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体会到成功的愉快,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 5、巩固运用,总结提高。 要求教师吃透教材,驾驭课堂,对学生通过达标检测所反馈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给予综合归类,选择具有普遍性和关键性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力求自行解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解疑后的喜悦,从而增强求知的强烈愿望。 二、“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兴学科,目前理论和教学研究都较为薄弱,应倡导结合院校特点建立课程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以文化为链接、以项目为平台的“人文—艺术—观念—技术”综合化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综合化;多维互动式;项目教学 强劲的科技背景与鲜明的后现代文化特性,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信息时代最前沿的艺术样式,也成为当代艺术教育中最活跃、有朝气的领域。本世纪初,我国各高校陆续创办了新媒体艺术专业,或开设新媒体艺术相关学科。据2006年12月的“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工作论坛”上的有关报告,全国已有1200多所院校开设新媒体和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动漫、游戏、网络、多媒体视觉传达、影视、信息设计等多个方向,在校生达46万人,全国独立设置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的院系有100多所。但与学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相比,新媒体艺术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诸多因素成为制约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崭新的艺术样式和新兴专业,还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同时新技术的高速变革使其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对其概念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新媒体艺术无论在创作方式还是教育教学方面,涉及多种多样的跨领域、跨媒介合作,自身的灵活性和复杂性严重影响新媒体艺术的授业、传承与革新,师生间的交流出现许多与传统艺术教学不同的新课题。中国传媒大学探讨新媒体艺术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境,旨在为我国新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探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影视艺术学院也于2006年开始招收美术学“当代艺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并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的本科教学大三阶段开设“新媒体艺术”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上述诸多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结合影视艺术和造型艺术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人文一艺术一观念一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一、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的综合化不确定性倾向 新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影像媒介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艺术。“新媒体”指的是新的艺术媒介,电脑、录像、网络、数字成像技术等先进科技成果混同与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新媒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