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5年以来,西安市将文化产业列为全市率先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剧、做大在版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资本推动、版块推动、项目推动战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0.7亿元,占GDP比重6.49%,较上年增长31.4%,占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3%,文化产业增速连续三年平均达到25%以上。

目前,以盛唐文化为品牌的曲江新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品牌的高新区、以印刷包装为品牌的经开区、以生态旅游为品牌的浐灞生态区和城墙景区、临潼文化旅游区、秦岭北麓沿山文化旅游带等七大文化产业板块各具特色、相得益彰。2006年5月,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8月,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08年10月,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2月,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同意在西安高新区建设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2011年6月,西安印包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西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2008年10月,西部文博会永久落户西安。2012年5月,西安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绩斐然。2009年8月,西安秦腔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被

中央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称号。该公司所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荣获国家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奖。2009年8月底,西安话剧院、西安出版社等六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圆满结束,市场主体得到进一步壮大。2010年9月29日,市属8个文化企业移交曲江新区成立西安文化发展集团公司,区县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2011年和2012年西安市两次被中央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联合表彰。

西安影视企业亮点纷呈,在打造“影视陕军”品牌的过程中,为西安和陕西争了光、出了彩。电影《图雅的婚事》荣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隐形的翅膀》荣获国家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奖,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续写了中国西部电影的辉煌。电视连续剧《特殊使命》、《大秦帝国》分别荣获第27届“飞天奖”和第25届金鹰奖。由西安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和西安电视台拍摄的电影《燃烧的石榴》获“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电视电影最佳作品”奖;世园会闭幕晚会获“休斯顿国家电影节金奖”。

2006年10月,我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7年至2011年,全市已扶持重点项目84个,扶持金额11072.5万元。通过专项资金扶持,不仅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保障,而且对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曲江新区精心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影视、会展等优势文化产业,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截止2011年底,西安曲江新区共有文化企业单位1600家,对拉动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曲江新区通过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曲江模式”。2009年,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荣膺“文化产业9强”称号。2010年又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项殊荣。2012年5月,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称号。高新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游戏开

发、动漫制作、移动互联网等业务,2011年底入区创意企业达到2300家,其中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140家。其中,由文化部认定的国家级动漫企业5家,重点文化产品出口企业两家。2010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陕西手机动漫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2011年成功举办了“飞天奖”电视艺术国际高峰论坛,在全国业界产业良好反响。2010年省新闻出版局联合西安高新区在高新区核心位置建设2万平方公里的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经开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累计合同投资总额37.1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74.3亿元,成为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的十大园区和基地。迄今为止,基地已招商引资入区企业78家,已有人民日报社西安印务中心、陕西双建包装有限公司等18家龙头企业建成投产。良好的园区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浐灞生态区依托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充分发挥欧亚经济论坛、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广运潭生态工程、世博会、国家湿地公园等建设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休闲、金融商务等产业,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生态与产业相融合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城墙景区、临潼景区、秦岭北麓等板块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加快建设步伐,使西安文化产业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好历史机遇。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成效显著。我市文化产业工作者撰写的《西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把握八大关系,推进西安文化大发展》、《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西安文化产业的宏观分析与战略思考》、《西安:文化与科技融合助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等10余篇概括总结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理论文章先后在《文化产业导刊》、《中国文化产业》、《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等全国著名的核心期刊上刊发。在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和理论支撑,在全国文化产业学界产生良好反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今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工作者以百倍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劲头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种全会和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安建设五大工程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工作,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目前,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正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近五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及占GDP比重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12-7 一、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时期哈尔滨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哈尔滨的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基础扎实,文物博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 1、专业艺术 实施精品战略成就显着。创作排演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剧目。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脊梁》,歌剧《八女投江》,儿童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等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好评。话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直剧院(团)连续数年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名列文化部统计的前列。儿童艺术剧院木偶剧团、儿童剧团曾赴法国和新加坡商演,哈市民族艺术团成功出访拉脱维亚、芬兰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2、群众文化

哈市有艺术馆2个,区、县(市)文化馆20个, 83个街道文化站,232个乡镇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群众文化网络。拥有业余文艺骨干数千人,业余文艺创作群体20多个。阿城版画、宾县农民画、方正县、巴彦县剪纸、双城市书法、五常市国画等创作群体屡获国家奖励。 群众文化活动向着经常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合唱艺术歌会、农民文艺汇演、“哈夏”群众文艺专场、冰雪节文艺演出等。群众文艺节目获得国家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牌2块、银牌6块、铜牌11块。宾县、阿城市、方正县、巴彦县、五常市、通河县、双城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3、文博图 哈市有文博单位2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各类遗址、碑刻、纪念性建筑950多处。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 市图书馆馆藏文献234余万册(件),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检索、查询、流通、管理自动化,成为全市文献信息、目录、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交流中心。 4、文化市场 哈市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736家,录像放映单位29家;非博彩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77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702家;美术品经营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两课实践调查》 题目: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成绩 评阅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的力量,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堪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深刻文化内涵。西安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对西安的堀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研究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意识、结构、规模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提升文化产业总量,着力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品牌,进一步从文化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西安;产业结构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研究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产业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理论工作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呈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尽管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多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相关数据和资料,所抽取的样本代表性有所不足。②有利于提供比较系统地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思路。本文的研究从区域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现实意义在于:①促进西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和谐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包含多形态、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是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作为“新经济”的骨干产业,文化产业不但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而且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文化产业是环保产业,不会破坏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由此,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②增强西安文化竞争力。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之际,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了继物质需求满足后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大量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思想上、精神上不断进步。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优势、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西安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成为了西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当前的城市文化观来审阅西安的文化产业,又不得不遗憾地说西安的文化产业和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没有相得益彰,同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 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研究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不仅对一国经济政治有所影响,还对国民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停滞的发展态势。如何在新时代助推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时要注意走出去,以独特的中国魅力打造国际市场。本文以西安为例浅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索了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一、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独特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在新时代,高质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犷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就西安文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高质量的产业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既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的构建,也包括具体的政策治理两个层面。西安在文化产业管理的制度构建层面,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壁垒逐步打破,并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优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格局的产业推进体制,不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最终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产业政策趋于市场化和全局性,政策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二)高质量的产业创新体系 西安牢牢抓住了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特别是加大文化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构造产业技术优势。可以预见,文化创意将成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三)双重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通知各市、 浙政发〔2011〕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委〔2010〕9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通知》(浙委〔2008〕71号)精神,特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本规划中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参考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体系》和我省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主要包含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体休闲娱乐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领域。本规划期限为2010至2015年,其中近期至2012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现实基础。 1.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现价,下同)。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 96亿元,比上年增长9 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2 8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7 5%,居全国第5位。 2.文化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其中总产出达到1019 03亿元,居全国第2位;增加值达到266 02亿元,居全国第4位;营业收入达990 52亿元,居全国第2位。2009年,全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525家,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2位,票房总收入居全国第5位。 3.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近年来,全省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片43部32758分钟,居全国第2位。截至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注册资金5亿元,居全国第4位。 4.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70多个,其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从产业规模和集聚区块分布情况看,杭州、宁波两地的创意产业集聚较为明显,温州、台州等地印刷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各类文化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兴起阶段,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娱乐企业和广告企业蓬勃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为第二阶段,总体趋势是许多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向文化企业转变;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文化产业逐步进入了整合期,文化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开始调整政策,完善市场,培育企业,正在努力提高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结构中极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传统文化产业平稳增长,新型文化产业迅速扩张,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硬件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初露端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物及文化保护、广告会展等六大重点文化行业整体推进,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业和会展广告业增长迅猛;以曲江新区、高新区、临潼文化旅游板块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主要瓶颈 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观念淡漠;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运行机制,作为现阶段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主体体系大而不强,行业图景比较破碎,体制、政策还不系统。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仍需深入。从2004-2007年的情况来看,西安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2%左右,外围层比重从18%上升到21%,相关层比重从39%下降到37%,核心层在总量结构中所占比重没有明显提高。 3、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强化,骨干企业弱小,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2007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单位近3000家,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主体还不足5%。每个文化产业单位2007年创造的增加值平均为31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至今,西安没有大型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等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主体,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 4、本地文化消费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西安居民的主要消费还集中在食品、衣着、居住、教育等领域,文化消费增长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旅游等部门。另一方面,受发达地区消费观念影响,私家车、移动电话等产品消费增长很快,2007年私家车支出增长了一倍,对文化消费也产生了消减。 5、文化产业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现在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都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市场管理和经营的人才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来源:中央政府网发布时间:2012-2-7 9:18:5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并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 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一)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把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2010年3月,中办、国办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要在继续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010年7月,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家“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地文明古国,具有深厚地历史资源,丰富地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地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地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地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地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地扶持文化发展地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地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地应属美国地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地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地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地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地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地世纪颁布地.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地意义.在以后地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地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地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地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地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地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地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地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地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地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地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地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地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