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高中以——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技能、能力、态度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实践能力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bcd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bcd) 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bd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bd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abcd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cd )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acd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bcd )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

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简述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1)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2)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

(3)必修课程主导,选修课程微乎其微。

(4)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样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

3、简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6、简述考试的改革重点。

五、论述题(每题㈠分,共20分)

1:试论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20%-22% )、数学(13%-15% )、英(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7%-9% )、体育(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 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B上课) A 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 A学生B教师C校长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A充分的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 (2)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 一、学生观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助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做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步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恩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

新时代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时代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晋江市首峰中学:杨少伟(2013、4、22) 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进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课改。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新世纪的教育职业要求教师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而充实、提高自己的智慧与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教师还应是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 而今天,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要用新的理念.演活自己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职能转变应当是新课程得以全面实施的首要条件。没有教师的变化,就不会有课堂的变化,也就不会有学生的变化,也就不会有师生关系的变化,也就不会有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所以,应当给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1、变“塑魂的工程师”同时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新时期的教师同时还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把握住学生在新形势下的特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因人而异、科学合理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其将来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教法试卷

初中数学新课标及教法教材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发展性 ;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课程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 5、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新课程中,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7、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三个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选择题10个,每题2分,共20分; 1、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AB,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A、学习结果 B、学习过程 2、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 B 方式; A 、练习 B、编排 3、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A A .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 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5、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B.地方教材C.校本教材D.教学大刚 6、下列哪一条要求,不属于“了解·感受”层次 C A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 B.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C.会推导数学公式 D.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7、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1、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学会用教材教学。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动词来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8、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和生动活泼的过程。 9、“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研究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研究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学会数学。 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要的。同时,数学研究评价应从单纯考查学生的研究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研究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课程标准将传统的数学研究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 组以后,构建了四个研究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3.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研究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研究过程中 的变化和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研究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除了关注学生的数学研究水平,还应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共10分)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3.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5.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6.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7.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8.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9.《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10.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判断正误 1.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到了五、六年级也要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 2.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共分两段,一级的目标类别是语言技能方面的听做、说唱、读写、视听;二级语言技能的目标是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此外,二级还有语言知识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目标、基本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 3.小学英语语言技能二级读的目标中,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4.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使用听、做、画、说、唱、背、玩、演、读、写诸种技巧和活动。但这些技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可能去选择搭配,不是用得越多越好。(√)5.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小学生成为朋友。这要求教师首先改变教者的专断态度,即使在学习英语中,也要谦逊地把学生看作朋友;其次要有自信,自信能使小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肯和自己谈心。(√)

新课标核心理念

新课标核心理念

新课标新理念 新课标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的农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新课标正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就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质所在、本质所依、本体所顾。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学生,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从而开发心智完善人格提升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课程观(教材观) 旧:“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须思考,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其重要标志有: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从而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也由此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课程的走向正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是开放,是发展。说白了,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编写、调整、修订教学内容,可以放手大胆处理教材,只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只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二、教学观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照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要一种发,考试用一把尺张,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

新课程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新课程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 6、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7、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8、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9、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0、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1、新课程倡导的具体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 义的人)。 1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13.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14、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 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5、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6、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 17、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18、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 作)、(个性与情感)。 19、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 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1.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22、(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和灵魂。23.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要特别强调和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24、(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 25、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 结构具有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6、本次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强调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 (大众教育)。 27、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8、新课程评价要求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9、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其中,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 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和乡土资源等。 3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方针是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 三、判断题。高小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学中要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重视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把学习过程变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探究式学习思想 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结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要求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式学习前提是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可能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 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力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探究;可在质疑问难处探究;可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 3.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教学民主化,就是教师必须从“人—人”关系上理解和处理师生关系,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社会成员,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这是一种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完美个性、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这一思想,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中调节教师和学生在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关系,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研究。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精力,让学生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树立特色教育的思想观念,放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一种必修课。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确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使师生心理同步,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授课伊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发挥教学目标的统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每一步骤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使教学行为沿着明确的目标进行。 2.主体性原则 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贯彻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教师的教学公正:内涵和价值

教师的教学公正:内涵和价值 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秉承公正。教师的教学公正是教育公平、教育公正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本文详细地阐释了教师教学公正的内涵及表现,论述了教师教学公正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公正内涵和价值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人们由逐渐重视宏观层面教育起点的公平,转向关注追求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这种转变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实际的校园里,甚至是每一堂课上的际遇。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我们认为有必要把研究的视角转入具体的学校教学活动层面为教师教学进行公正的研究。 一、教师的教学公正:内涵及表现 公正作为一个意蕴广泛的词语,其在教育学中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师教学公正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自觉的一种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实质的存在。本文以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落脚点,从师生关系、教学资源的分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以及班级管理等角度,对教师教学公正的内涵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师生关系的审视。 新课程要求建立尊重、民主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显然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未成熟的、没有发展的人,和在成人的成熟的经验中体现出来的某些社会目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过程就是这些因素应有的相互作用。”[1]为了更好地在师生关系中体现教师公正。教师应努力做到:尊重、理解、读懂学生,不要用教师的经验作为标准去衡量学生。教师要避免“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真实、全面地对待学生,不能给学生贴上“标签”或者分成等级。学生有自己的世界,试图用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必然会形成“权威—服从”型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资源的分配。 教师教学公正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学生的应得和发展。比如,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经过教师的“手”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均等地得到分享。[2]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提问。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提问的问题类型,对学生的反馈等都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第二,课堂讨论。讨论就是要每个学生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是小组组长的个人展示。第三,知识分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高中以——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技能、能力、态度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实践能力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bcd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bcd) 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bd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abd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abcd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体验性; D、问题性 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cd ) 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acd 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B、以教为中心; 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bcd )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c、博物馆: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 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简述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1)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XXX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合集及答案

XXX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合集及答案 2021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研究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研究领域。 9.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 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 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研究,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 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 育的主旋律。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复习题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填空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3.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5.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 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6.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激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 要依据。 7.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 体的思想。 8.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5、6年级应完成二级目标; 9.《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10.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 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 1、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 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 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 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掌握 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 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 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 能力的保证。 4、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 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新课标测 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 过程。 2.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不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 都学会。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9.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0.“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1.下列现象中,地球每天都在转动是确定的。 12.《标准》安排了四个研究领域。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二)、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的特点有(A、B、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群体。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A、B、C)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多样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