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

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

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

1.神经递质

2.受体

3.

4.化学突触

5.电突触

6.

7.生命中枢 8.运动终板 9.

10.牵涉痛 11.腱反射 12.γ-

13.牵张反射 14.

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6.

17.自主神经系统 18.皮层诱发电位 19.

20.自发脑电活动 21.第二信号系统 22.

23.语言优势半球 24.中枢延搁 25.

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7.

1.人类两大信息系统是_____和_____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

3.外周神经包括_____和_____

4.根据中间神经元对后继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把神经元分为_____和_____

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____突触和_____

6.典型突触由_____、_____和_____

7.E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I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8.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9.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

10.M型受体属_____

11.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

12.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3.中枢抑制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

14.脊髓浅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_____和_____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_____,它可与终板膜上_____

16.脊髓深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和_____

17.当脊髓半离断时,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

18.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_____代表区,中央前回是_____

19.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主要是由于其阻断_____系统兴奋传递所致,因为这一系统是_____

20.关于针刺镇痛的机制,目前存在三种论点,即_____、_____和_____

21.牵张反射有_____和_____两各类型,它们又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

22.肌梭与肌纤维_____排列;腱器官在肌腱中与肌纤维_____

23.叩击某一肌腱可引起_____反射,它是一种单突触反射,其感受器是_____

24.脊休克过后,丧失的脊髓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但断面以下的_____则永远消失,临床上称为_____

25.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_____区和_____

26.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是通过_____和_____

27.锥体束可分别控制脊髓_____和_____的活动,前者在于_____,后者在于_____以配合运动。

28.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的活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 、_____

29.当环境急剧变化时_____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同时_____

30.下丘脑存在与摄食有关的中枢是_____。当血糖水平降低时_____

31.正常脑电图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2.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脑电波的频率将_____,并出现α阻断,说明此时对大脑皮层处于

_____

33.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将睡眠过程分为_____和_____

34.从本质上可将一切信号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称为_____;一类是_____ ,称之为_____。

35.神经元胞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始于_____

36.中枢内信息的化学传递可通过_____传递和_____

37.使乙酰胆碱失活的酶是_____

38.视觉的皮层投射区在_____叶的_____

39.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官是_____。_____

40.牵拉骨骼肌,刺激_____

41.在动物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可出现_____

42.小脑半球受损后可发生_____震颤;基底神经节受损后可发生_____

43.在应急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加强,同时_____分泌增多,此称_____

44.关于脑电图,人体在兴奋状态下出现的是_____波,在深睡时出现的是_____波。

45.在_____睡眠时相,可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在_____睡眠时相,脑组织蛋白质合成加快。

1.神经递质大都贮存在突触小体中。 ( )

2.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过程中,突触后膜对Na+、K+、Ca2+K+通透性升高。( )

3.在一个反射活动中,虽然传出神经元的冲动来自传入神经元,但二者发放冲动的频率并不相同。 ( )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具有局部电位性质,可以总和。 ( )

5.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 )

6.中枢递质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 )

7.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的去极化引起的。 ( )

8.兴奋可通过突触联系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双向传播。 ( )

9.感觉传导通路在上行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一次交叉,浅感觉传导道是先交叉后上行,而深感觉传导道是先上行后交叉。 ( )

10.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1对1”的关系。 ( )

11.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传导最重要的换元站。 ( )

12.痛觉是没有适宜刺激的一种特殊感觉,任何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成为伤害性刺激,必

然引起痛觉。 ( )

13.内脏感觉、包括痛觉在内的传入冲动,绝大部分是通过副交感神经传入中枢的。 ( )

14.躯体感觉的投射在第一体感区是倒置的,而在第二体感区则是正立的。 ( )

15.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 ( )

16.在骨骼肌有肌梭和腱器官两种感受器,其中腱器官是腱反射的感觉器。 ( )

17.脊休克是由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下行纤维的易化作用所致。 ( )

18.在中脑四叠体(上、下丘)水平之间切断脑干,出现的去大脑僵直属于α僵直。 ( )

19.脑干网状结构内对牵张反射的抑制区活动有赖于高极中枢的始动作用。 ( )

20.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肌肉,包括面部肌肉的支配是交叉性的。 ( )

21.锥体系是完成随意运动的下行系统,而锥体外系则是完成不随?? ( )

22.根据自主神经系统结构特征,若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影响范围较广泛;而若刺激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则影响范围较局限。 ( )

23.所有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重要支配。 ( )

24.所有汗腺都只受交感神经的单一支配。 ( )

25.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 ( )

26.机体在活动时,迷走-胰岛素系统活动水平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水平高。( )

27.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又是调节内分泌的高级中枢。 ( )

28.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功能系统。 ( )

29.人类语言功能的左侧优势现象是先天形成,不可改变的。 ( )

30.β波是大脑皮层兴奋时出现的主要波形。 ( )

31.突触前抑制可使突触后膜出现IPSP。 ( )

32.中枢神经元间缝隙连接部位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 ( )

33.同一递质在不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效应,这取决于不同的受体。 ( )

34. ( )

(一)

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

A.不受温度的影响

B.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

2.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 )

A.胞体

B.树突

C.轴丘

D.

3.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 )

A.单纯扩散

B.化

C.电突触

D.

4.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 )

A.单向传递

B.

C.兴奋节律不变

D.

5.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 )

A.Na+、K+、Cl-,尤其是Na+

B.Ca2+K+

C.Na+、K+、Cl-,尤其是K+

D.Na+、K+、Cl-,尤其是Cl-

6.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 )

A.Na+

B.Ca2+

C.K+和Cl-,尤其是Cl-

D.Na+、K+和Cl-,尤其是K+

7.EPSP是 ( )

A.动作电位

B.

C.静息电位

D.

8.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 ( )

A.外周神经内

B.

C.中枢神经内

D.

9.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 )

A.

B.

C.

D.都与后膜对Na+

10.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 )

A.不必移除或灭活

B.

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

D.

11.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

A.乙酰胆碱

B.

C.5-羟色胺

D.

12.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 ( )

A.

B.神经-

C.副交感神

D.

13.N1受体存在于下述组织结构 ( )

A.

B.

C.

D.

14.对肾上腺素能纤维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

D.

15.对胆碱受体不正确的叙述为 ( )

A.N

1

B.筒箭毒既可阻断N

1受体也可阻断N2

C.

D.M

16.肾上腺素受体兴奋不涉及的作用是 ( )

A.β

1

B.

C.

D.α

2

17.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

A.神经纤维传导速度

B.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

18.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 )

A.轴突-轴突型突触

B.轴突-

C.轴突-胞体型突触

D.胞体-

19.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 )

A.

B.

C.

D.

20.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 )

A.

B.

C.

D.

2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减弱的原因在于 ( ) A.

B.

C.

D.

22.脊髓何处损伤可引起痛、温觉与触觉分离 ( )

A.脊髓空洞症

B.

C.半离断

D.

23.脊髓半离断可致 ( )

A.同侧痛觉障碍

B.

C.对侧深感觉障碍

D.

24.对感觉投射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

D.

25.对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

D.

26.对丘脑功能错误的叙述是 ( )

A.

B.

C.也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的

D.

27.躯体感觉的大脑皮层投射区主要分布在 ( )

A.中央前回

B.

C.枕叶皮层

D.

28.第二体感区的结构功能特点有 ( )

A.倒置分布

B.

C.

D.

29.对痛觉叙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

3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 )

A.腱反射

B.

C.对侧伸肌反射

D.

31.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 ( )

A.腱器官

B.

C.游离神经末梢

D.

32.脊髓的最后通路为 ( )

A.α运动神经元

B.

C.

D.小脑浦肯野

33.牵张反射的反射弧不直接涉及 ( )

A.肌梭

B.

C.快肌纤维

D.

34.对肌梭正确的叙述为 ( )

A.

B.

C.

D.

35.下列有关脊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

36.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 )

A.肢体痉挛麻痹

B.

C.去皮层僵直

D.

37.人类新小脑损伤所特有的症状是 ( )

A.静止性震颤

B.

C.肌张力增强

D.

38.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一通路受累的结果 ( )

A.纹状体--

B.黑质-

C.黑质-

D.

39.躯体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主要分布于 ( )

A.中央前回

B.

C.枕叶

D.

40.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是 ( )

A.肌紧张增强

B.

C.肌萎缩明显

D.

41.对锥体外系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

D.

42.能使汗腺分泌增多的自主神经是 ( )

A.交感神经释放ACh作用于N

B.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M

C.交感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

D.躯体运动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

43.属于交感神经功能特点的是 ( )

A.

B.

C.

D.

44.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不出现 ( )

A.骨骼肌收缩

B.

C.消化腺分泌加速

D.

45.大脑皮层自发脑电活动是 ( )

A.由阈下刺激引起

B.

C.

D.

46.按照频率由高到低次序排列,脑电波类型的顺序应是 ( )

A.β、α、θ和δ

B.

C.θ、δ、β和α

D.

47.人在紧张状态时脑电活动主要表现是 ( )

A.出现α波

B.

C.出现θ波

D.

48.对皮层诱发电位,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

D.

49.慢波睡眠中,哪种激素分泌明显增加 ( )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

C.糖皮质激素

D.

50.睡眠的表现不包括 ( )

A.感觉消退

B.

C.

51.快波睡眠的生物意义是 ( )

A.

B.

C.促进食欲和消化

D.

52.关于条件反射错误的叙述是 ( )

A.

B.

C.

D.

53.对第二信号系统正确的叙述是 ( )

A. B.

C.

D.是人体在发育过程中随着第一信号系统

54.所谓优势半球的优势主要是指 ( )

A.空间辨认能力

B.

C.音乐欣赏、分辨

D.

55.谈论梅子引起唾液分泌是 ( )

A. B.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

56.下列哪项指标较适用于检查睡眠的深度 ( )

A.体温变化

B.

C.血压变化

D.

57.在进行突触传递时,必需有哪种离子流入突触小体 ( )

A.Ca2+

B.Na+

C.K+

D.Cl-

58.突触传递的兴奋效应表现为 ( )

A.突触前膜去极化

B.

C.突触前膜超极化

D.

59.出现突触前抑制的关键在于 ( )

A.突触前膜的去极化

B.

C.突触前膜的超极化

D.

60.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儿茶酚-氧位-

61.关于特异投射系统,下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

62.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下述错误的是 ( )

A.

B.经丘脑非特异核群(髓板内核群)

C.

D.

63.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B.

C.

64.当骨骼肌剧烈收缩同时用力牵拉该肌肉时,可引起 ( )

A.肌紧张反射

B.

C.反牵张反射

D.

65.屈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 )

A.维持骨骼肌长度

B.

C.维持骨骼肌的力量

D.

66.脊休克时,脊髓反射消失的原因是 ( )

A.

B.

C.

D.

67.引起α僵直的神经结构是 ( )

A.前庭神经核

B.

C.小脑

D.

68.有关肌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B.

C.Ⅰa

D.

69.下述哪项不是小脑的功能 ( )

A.管理平衡

B.

C.发动随意运动

D.

70.关于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功能,下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

71.有关内脏反射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瞳

72.正常人在闭目安神时,脑电波主要是 ( )

A.α波

B.β波

C.θ波

D.

73.有关皮层诱发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B.

C.

D.

(二)

1.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有 ( )

A.接受刺激

B.

C.整合信息

D.

E.

2.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是 ( )

A.生理完整性

B.

C.相对不疲劳性

D.

E.

3.轴浆运输的特征是 ( )

A.不断进行的过程

B.

C.

D.是一种被动过程

E.

4.兴奋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 ( )

A.

B.

C.

D.

E.

5.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 )

A.突触前膜去极化

B.

C.

D.通过轴突-

E.

6.关于突触后抑制,正确的叙述有 ( )

A.

B.

C.

D.

E.

7.中枢神经递质包括 ( )

A.多巴胺

B.

C.氨基酸类

D.5-

E.

8.神经元之间的环路式联系是哪些功能的结构基础 ( )

A.正反馈

B.

C.后发放

D.

E.

9.外周神经中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有 ( )

A.

B.

C.

D.

E.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骨骼肌舒血管纤维)

10.胆碱受体包括 ( )

A.M受体

B.N

C.α受体

D.β

1

E.β

2

11.肾上腺素受体包括 ( )

A.M受体

B.N

C.α受体

D.β

1

E.β

2

12.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可引起 ( )

A.血管收缩

B.

C.胃肠道平滑肌收缩

D.

E.

13.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可引起 ( )

A.血管舒张

B.

C.胃肠道括约肌舒张

D.

E.

14.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发挥效应后的主要去路是 ( )

A.转变为多巴胺

B.

C.

D.在肝脏破坏灭活

E.

15.与EPSP产生有关的是 ( )

A.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对K+、Cl-

B.

C.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对Na+、K+、Cl-的通透性,尤其是Na+通透

D.K+

E.Na+

16.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是 ( )

A.作用范围局限

B.

C.潜伏期短

D.

E.

17.脊髓半横断时,断面以下可出现 ( )

A.

B.

C.

D.

E.

18.对丘脑功能正确的叙述为 ( )

A.它是感觉传导(除嗅觉外)

B.

C.

D.

E.

19.关于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下述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 )

A.

B.

C.

D.

E.主要终止于皮层相应感觉区的??4

20.关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正确叙述有 ( )

A.

B.

C.

D.

E.

21.有关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

A.必须通过丘脑-

B.

C.

D.

E.

22.关于内脏痛的特征,正确的是 ( )

A.

B.

C.

D.

E.

23.与牵涉痛产生有关的是 ( )

A.

B.

C.

D.意识上产生错觉

E.

24.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包括 ( )

A.

B.

C.

D.

E.

25.脊髓反射有 ( )

A.肌牵张反射

B.

C.屈反射

D.

E.

26.骨骼肌肌梭的传入神经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兴奋 ( )

A.拮抗肌缩短

B.

C.牵拉肌肉

D.

E.

27.腱反射是 ( )

A.紧张性牵张反射

B.

C.位相性牵张反射

D.

E.

28.有关脊休克,正确的叙述有 ( )

A.

B.

C.

D.断

E.

29.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 (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

C.网状结构易化区

D.

E.

30.去大脑僵直时 ( )

A.

B.

C.

D.

E.

31.基底神经节的功能是 ( )

A.感觉的高级中枢

B.

C.调节随意运动

D.

E.

32.小脑的功能包括 ( )

A.维持姿势平衡

B.

C.协调随意运动

D.

E.

33.人类由于锥体系统或皮层运动区的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出现 ( )

A.肌紧张增强

B.

C.肌肉明显萎缩

D.

E.

34.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的功能特征是 ( )

A.交叉支配

B.

C.刺激皮

D.

E.

35.关于锥体系正确的有 ( )

A.不只起源于大脑皮层4

B.

C.

D.

E.

36.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 )

A.全射多数血管收缩

B.

C.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D.

E.

37.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有 ( )

A.具有紧张性作用

B.

C.

D.

E.

38.下列哪些器官的活动只受交感神经调节 ( )

A.肾上腺髓质

B.

C.竖毛肌

D.

E.

39.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 )

A.作用较广泛

B.

C.动员能量适

D.

E.

40.对脑电波正确的叙述为 ( )

A.

B.

C.

D.

E.

41.慢波睡眠的特点有 ( )

A.

B.

C.

D.

E.

42.关于快波睡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B.

C.

D.

E.

43.对大脑半球一侧优势现象正确的叙述有 ( ) A.

B.

C.

D.一般人右侧大脑皮层44

E.

44.关于条件反射 ( )

A.

B.具有极大易变性

C.

D.

E.

1.

2.

3.

4.简述神经-

5.

6.

7.

8.

9.低位脑干有哪些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10.简述迷走-胰岛素系统的生理意义?

11.

12.

13.

14.

15.

16.何谓脑电的同步化和去同步化?

六、论述题

1.

2.

3.内脏痛是怎样引起的?有何特征?

4.试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产生原理。

5.试述牵拉肌肉时,肌肉收缩的调节过程。

6.试述植物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7.试述脊休克的表现及产生原理。

8.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它们各有何生理作用?

9.何谓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各有何功能?

1.

2.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生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特殊分化部位,即神经元彼此相互联系、传递信息的

4.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传递信息的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5.

6.指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它们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

7.指调节许多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在人类指延髓,该部位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呕吐

8.

9.

10.

11.指快速叩击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由于该反射的效应是受牵拉的肌肉发生一次快速收

12.a

13.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肌肉

14.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在离断水平以下的部位,一切反射活动暂时消失,进入无

15.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常伴有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故生理学上把两者看作一个功能系统。

16.

17.因内脏活动一般不能由意志控制,故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它包

18.

19.

20.在安静时,大脑皮层未受任何明显外加刺激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持续的节律性电活动,称

21.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由这些抽象信号

22.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反复给予条件刺激而不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强化),条件反射

23.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所以称之为优势半球或主要半球,右侧半球为

24.兴奋通过突触所发生的时间延搁。反射中枢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则中枢延搁时间越长。

25.刺激停止后,反射仍持续一段时间

26.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

27.突触后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产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下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2.脊髓

3.传入(感觉)神经传出(运动)

4.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5.兴奋性

6.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局部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8.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肽类

9.去甲肾上腺素

10.

11.α

12.单线式分散式会聚式

13.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

14.痛觉温度觉

15.乙酰胆碱 N2

16.深压觉

17.对

18.躯体感觉

19.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

20.经络观点神经观点

21.肌紧张腱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

22.平行

23.腱

24.躯体感觉和随意运动

25.抑制

26.锥体系

27.运动神经元发动肌肉收缩

28.骨骼肌心肌

29.交感

30.摄食中枢和饱中枢

31.α波β波δ波

32.增加

33.慢波睡眠快波睡眠(异相睡眠)

34.现实的具体信号第一信号现实的抽象信号

35.轴突始段(或轴丘)

36.突触

37.

38.枕

39.

40.Ⅰa

41.

42.意向性

43.肾上腺髓质激素交感-

44.β

45.快波

1. Χ

2. Χ

3.√

4.√

5.

6.√

7.

8. Χ

9.√ 10.√ 11.√ 12.√13.Χ 14.15.√ 16. Χ 17.√ 18. Χ 19.√ 20. Χ 21. Χ 22.

√ 23. Χ 24.√ 25.√ 26.Χ 27.√ 28. Χ 29.Χ 30.√ 31. Χ 32.

√ 33.√ 34.

(一)

1.B

2.C

3.B

4.C

5.A

6.C

7.D

8.C

9.B 10.C 11.A 12.D 13.C 14.A 15.A 16.A 17.C 18.A 19.A 20.C 21.C22.A 23.B 24.C 25.D 26.D 27.B 28.D29.D 30.D 31.B 32.A 33.D 34.C 35.D36.D 37.B 38.D 39.A 40.C 41.B 42.C43.C 44.A 45.D 46.A 47.B 48.D 49.B50.C 51.B 52.D 53.D 54.B 55.D 56.D57.A 58.B 59.A 60.B 61.B 62.D 63.A64.C

65.B 66.C 67.A 68.C 69.C 70.D71.C 72.A 73.A

(二)

1.ABCDE

2.ABCD

3.ABC

4.ABE

5.ABCD

6.ABDE

7.ABCDE

8.ABCE

9.ABCDE 10.AB 11.CDE 12.ABDE13.ABE 14.BD 15.CE 16.BD

17.ACE 18.AC 19.AD 20.ABD21.ABCDE 22.AE 23.ABCDE 24.BE

25.ABCD 26.ABCE 27.BC 28.ABCD29.CE 30.AB 31.CD 32.ABC

33.ABE 34.ABCE 35.AE 36.ABCE37.ACDE 38.ABCE 39.BD 40.BCD

41.ABCD 42.ABDE 43.ABCE 44.BCE

1.

2.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后发放;兴奋节律的改变和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易疲

劳性。

3.

4.属化学性传递,呈单向性;终板电位本质上是去极化电紧张电位,是1:1的传递;接头

5.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①能够在突触前神经元合成;②合成贮存于突触小泡内并在神经

冲动到来时被释放到突触间隙;③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特异结合产生特定生理效应;

④在突触部位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摄取回收机制;⑤该递质的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增

目前确定的外周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肽类。中枢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单

6.胆碱受体分为两种,即M与N受体。M受体又名毒蕈碱样受体: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如瞳孔括约肌,胃肠道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各种分泌腺等。N 受体又名菸碱样受体:包括N1受体,分布于自主神经节细胞膜上;N2受体,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上。

7.由感受器发出冲动,沿特定的传入通路达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特点的传导系统,称特异投射系统。其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8.

者在于调节肌梭的敏感性以配合肌肉运动。另外还有保持运动协调性的作用。

9.延髓网状结构有心血管活动中枢,呼吸中枢以及与消化功能有关的中枢;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中脑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等。

10.迷走神经兴奋时可引起消化管运动增强和消化液分泌增多,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呼吸,同时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加强肝糖原合成和促进血糖利用。机体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占优势,此时迷走-胰岛素功能系统的活动增强,从而起着促进消化吸收、储备能量、修复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11.①原始小脑即小脑绒球小结叶部分,与前庭核的活动相协调,从而维持姿势平衡;②旧小脑,尤其是前叶与肌紧张调节有关。在进化过程中,小脑前叶肌紧张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肌紧张的易化作用逐渐占优势;③新小脑主要是小脑半球,与随意运动的协调有关。12.(1)中央后回的体表感觉投射特征为:交叉投射,但头面部为双侧投射;倒置安排,下肢代表区在顶部,头面部代表区在底部,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是正立的;投射区域大小与

(2)人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有体表感觉的第二感觉区,其投射呈正立安排,双侧性投射,

(3)肌肉本体感觉投射至中央前回(4区)

(4)

(5)视觉投射到枕叶皮层内侧面距状裂上、下两缘,一侧皮层接受同侧眼颞侧视网膜和对侧

(6)

(7)嗅觉和味觉:嗅觉投射区为梨状区皮层前部,杏仁核的一部分等区域;味觉投射区在中

13.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就表现出头尾昂起,四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态等

动物主要由于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中枢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使抑制区失去了高位中枢的下行始动作用,以致其活动减弱,而易化区的活动则受到的影响较小,以致其活动相对增强。下行易化作用,首先提高了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敏感性提高而发放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增强,导致肌紧张增强而出现僵直,这称僵直。

14.睡眠可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个时相。慢波睡眠是由觉醒转入睡眠状态的必经时相,表现为脑电活动呈同步化慢波,感觉功能减退,运动反射与肌紧张减弱,副交感功能占优势,生长素分泌增多,此期有利于机体体力恢复和促进生长。快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或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其表现为:感觉功能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脑电呈去同步化快波,间断性眼球快速运动,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与梦境有关。此期有利于

15.①对摄食活动的调节;②对水平衡的调节;③对情绪反应的影响;④对体温调节;⑤对

16.当大脑皮层许多神经元的电活动步调趋于一致时,就出现低频高振幅的波形(或脑电节律由大变小),这种现象称为同步化;当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不大一致时,就出现高频低振幅的波形(或脑电节律由小变大)

1.在刺激引起反射发生过程中,中枢若产生兴奋过程则传出冲动增加;若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是通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实现的;而抑制性

突触后电位的产生,则可带来中枢抑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如下: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可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后者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特殊受体相结合,由此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因Na+进入较多而膜电位减少,出现局部的去极化,这种短暂的局部去极化可呈电紧张形式扩布,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它通过总和作用可使膜电位减少至阈电位,从而在轴突始段产生扩布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如下: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后者经过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从而使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提高,膜电位增大而出现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它可降低后膜的兴奋性,阻止突触后神经元发生

2.下述5

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结构基础轴-轴突触轴-轴-树突触抑制产生部位突触前轴突末梢突触后膜

起作用的递质GABA 抑制性递质

产生机制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释放兴

奋性递质减少→EPSP降低(不产

生IPSP)

突触后膜超级化,产生IPSP

作用全面调节感觉传入活动通过交互抑制作用和负反馈作用使

中枢活动协调

3.内受刺激引起的疼痛称内脏痛。当内脏受到机械牵拉、痉挛、缺血或炎症等因素刺激时,由于受刺激的组织释放某种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游神经末梢,经由自主神经纤维传入脊髓,以后进入躯体痛觉传导道上行至丘脑,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边缘叶和第二体感区。引起皮肤

内脏痛的特点是:疼痛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定位不精确,对刺激的辨别力差,是不愉

4.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受牵拉的同一肌肉作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它有两种类型:①腱反射:又称位相性牵张反射,为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单突触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②肌紧张:又称紧张性牵张反射。它是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多突触

当肌肉被拉长时,肌梭感受器兴奋,经Ⅰ、Ⅱ类传入纤维入脊髓使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通过传出纤维使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从而完成牵张反射。腱反射以快肌纤维为主,肌紧张以慢肌?

?

5.当肌肉受到牵拉时,可通过肌梭和腱器官的活动对肌肉收缩进行调节。肌肉受到牵拉,肌梭兴奋,冲动沿Ⅱ类和Ia类传入神经纤维传入骨髓,经单突触或多突触接替后,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α神经元兴奋而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肌肉收缩增强以致强烈收缩,肌张力明显升高时,腱器官兴奋,冲动沿Ib类传入神经纤维传入骨髓,通过抑制性神经元,使支配同一肌肉的α神经元受到抑制,肌肉收缩减弱,肌张力减弱,以避免过度牵

6.该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的总称。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该系统的结构特征有:①传出神经由节前、节后两部分构成;②交感中枢发源于胸1~腰3脊髓侧角。副交感神经源于Ⅲ、Ⅶ、Ⅸ、Ⅹ脑神经副交感核与骶2~4脊髓节段相当于侧角处;③交感神经几乎分布于全身内脏器官。而副交感神经分布较局限;④交感神经节离脏器远,节后纤维较节前纤维比例为大,反应较弥散。副交感神经相反,反应较局限;⑤交感神经末梢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肌、平滑肌与腺体的活动,其特征为:①两系统对器官的支配作用往往拮抗,但在一般情况下,交感中枢活动加强时,副交感中枢活动相对减弱,而表现协调一致的外周作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急骤变化,耗能

多。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则使机体休整,促进储能,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②在某些生理状态下,两系统活动可都增强或都减弱,而其中一个占优势;③两系统对某些外周效应器的作用是一致的;④平时对外周效应器都有持久的紧张作用;⑤它们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

7.脊休克是指在第5颈髓水平以下将脊髓横断,使之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后,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或消失、血压下降、发汗反射不出现,粪尿积聚等。以后反射逐步恢复,先出现屈肌反射、腱反射,然后出现对侧伸肌反射、内脏反射等。它主要是由于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性调节所致。

8.锥体系统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锥体束)与低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锥体系的皮层起源主要为4区,其纤维中仅有10%~20%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成单突触联系。锥体系主要功能是执行随意运动指令,完成精细活动。它可直接抵达α神经元以发动肌肉运动;抵达神经元以调整肌梭敏感性;也可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改变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之

锥体外系是指直接间接经皮层下某些核团并通过锥体以外的下行通路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活动的系统。它包括经典的锥体外系,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和旁锥体系三部分。锥体外系以

9.特异投射系统是指通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按规则秩序排列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并引起特定感觉的投射系统。通过丘脑联络核投射到大脑皮层的部分,虽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但其在大脑皮层有特定的投射区域,所以也属于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大部分终止于大脑皮层的第4层,终止的区域狭窄,其功能是将机体所受到的环境变化的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送到相应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各种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以实现其最高级中枢的调节功能。

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各种感觉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的共同上行通路。特异性感觉纤维经过脑干时,都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通过其短突触多次更换神经元后,抵达丘脑的皮质下联系核(非特异性核群),再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由于上行过程中经过脑干网状结构神经元的错综复杂的换元传递,因而失去了特异感觉的特异性和严格的定位区分,上行纤维广泛终止于大脑皮层的各层细胞,不引起特定的感觉,所以称非特异投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基础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信号、控制各种生理功 能以及协调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基础对于理 解人体的运作和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等方面介绍神经系统 的生理学基础。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单元。它由细胞体、轴突以及树 突等部分组成。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其中包含了细胞核和细胞器。树突是神经元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分支,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 元的信号。而轴突是神经元传递信号的主要通道,其末端则与其他神 经元或肌肉细胞相连接。 突触传递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殊部位。它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和突触后膜组成。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前膜时,触发电化学反应, 导致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组织。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是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当一个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一个电化学信号,即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通 过离子通道的打开与关闭来实现。在静息态,神经元内外的离子浓度

存在差异,维持了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会发生变化,导致电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可以释放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结合特定的受体,与神经元的膜表面相互作用,从而调节神经元的活动。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以是抑制性的,它们共同参与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机体的各项功能。 总结 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基础涵盖了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突触传递、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等方面。通过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控制生理功能和协调机体内外信息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基础也有助于我们寻找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生理学——神经系统

72.人类小脑受损后可出现一些症状,下列哪一项是不会见到的 a.运动共济失调 b.肌张力减弱 c.平衡失调 d .安静时出现震颤,做精细运动时震颤消失 e.以上症状可由大脑皮质代偿而缓解 73.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 a.肌张力降低 b.偏瘫 c.静止性震颤 d.意向性震颤 e.位置性眼震颤 74.下列关于小脑前叶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接受大脑皮质发出的冲动 b.接受躯体传入冲动 c.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d.不影响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e.调节肌紧张 75.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 a.感觉迟钝 b.肌张力降低 c.意向性震颤 d.运动共济失调 e.静止性震颤 76.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个通路受累的结果 a.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易化通路 b.纹状体-黑质γ-氨基丁酸抑制通路 c.黑质-纹状体胆碱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抑制通路 e.黑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 77.治疗震颤麻痹的最佳药物是 a.左旋多巴 b.依色林 c.利血平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78.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 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易化通路 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抑制通路 c.黑质-坟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 d.黑质-纹状体胆碱抑制通路

e.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神经元病变 79.支配远端肢体运动的大脑皮质代表区在 a,中央后回3-1-2区 b.中央前回6区 c.中央前回4区 d.运动辅助区 e.第2运动区 80.下列对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有交又的性质,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性的 b.功能定位总的分布是倒置的,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分布为正的 c.肌肉的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代表区愈大 d.人工刺激所引起的肌肉运动反应为协同性收缩 e.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呈柱状结构 81.下列哪条通路不属于锥体外系 a.网状脊髓束 b.顶盖脊髓束 c.红核脊髓束 d.皮质脊髓束 e.前庭脊髓束 82.边缘系统不包括 a.大脑皮质边缘叶 b.苍白球 c.隔区 d.杏仁核 e.下丘脑 83.下列哪种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状联系 e.链锁状联系 84.运动单位是指 a.一个运动神经元 b.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群 c.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 d.一束肌纤维 e.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 85.根据神经元在反射弧中的地位,可分类为 a.胆碱神经元,肾上腺素神经元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神经系统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特异性投射系统 2.非特异投射系统 3.牵张反射 , 4.肌紧张 5.腱反射 6.条件反射 7.去大脑僵直 二、填空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突触传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易疲劳。 3.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能α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β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 ! 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_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6.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波形:____波、_____波、______波、______波。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_____波。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8.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 A.总和 B.后放 C.双向性传递 D.兴奋节律的改变 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中枢突触的多少 " C.刺激的强弱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效应器的敏感性 3.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生理实验讲义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 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方法。 2、熟悉并掌握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属于可兴奋组织,给坐骨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可产生一可传导的动作电位,引起其所支配肌肉(腓肠肌)的收缩。将蟾蜍或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任氏液中,其活性可以在几个小时内保持不变。故制备蟾蜍或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用于研究观察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传导性以及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故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蟾蜍和青蛙是两栖类动物,两栖动物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器官保持活性所需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所以生理实验中常选用蟾蜍或青蛙的离体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标本。 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材一套[蛙板、固定钉、粗剪刀、手术剪、眼科剪、眼科镊、刺蛙针1根、玻璃分针2根、锌铜弓];滴管、培养皿(120mm)、烧杯(250ml)、废物盘、任氏液 实验步骤 1、破坏脑脊髓 取蟾蜍一只,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住蟾蜍,食指按压吻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其头部尽量前俯。右手持刺蛙针从相当于枕骨大孔处(用刺蛙针从两眼中间开始沿着脊柱方向下

划,触到凹陷处既是枕骨大孔处,它位于蛙的颅骨和脊柱中间)垂直刺入,然后向前通过枕骨大孔刺入颅腔,左右搅动充分捣毁脑组织。接着将刺蛙针抽回至进针处(即枕骨大孔处,注意勿全部拔出刺蛙针),再向后刺入锥管,反复提插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明脑和脊髓已被完全损坏,否则应按上法重复进行。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左手提住蟾蜍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面(第4腰椎平面)以上0.5~1.0 cm 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粗剪刀,沿着脊柱两侧剪除内脏几头胸部,留下后肢、骶骨、脊柱以及紧贴在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剪除过程中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 3、剥皮 左手捏住脊柱断端(注意不要触及坐骨神经),右手捏住皮肤边缘,用力向下剥掉去除全部后肢的皮肤。把去除了皮肤的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将已使用过的剪刀、镊子、蛙板等手术器械洗净。再进行下面步骤。 4、分离两腿,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4.1 分离两腿 用镊子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背面朝上,两腿下垂,剪去向上突起的尾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然后沿正中线用粗剪刀从脊柱和耻骨联合中央处剪开,分离两腿。将分离的两条腿仍浸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2 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腿置于蛙板上的玻璃板上。将标本腹面朝上放置,用固定针将标本固定,使其尽量展开。用玻璃针沿脊柱旁向下游离坐骨神经,用玻璃分针沿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将神经一直游离至腘窝,用眼科剪剪去其游离的分支。 4.3 制备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将游离干净的坐骨神经从脊柱根部剪断(需连有2~3节脊椎骨),将其搭于腓肠肌上,从膝关节周围剪掉大腿肌肉,并用粗剪刀将其股骨刮干净,然后再股骨下1/3处剪断,完成就是坐骨神经-小腿标本的制备。 4.4 制备神经-腓肠肌标本

动物生理学2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Formation & Excretion of Urine) 排泄(excretion):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进入机体的异物及其他废物经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途径:肺(废气)大肠(废物)皮肤(汗液)肾(排尿) 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与排出,完成以下生理功能:本章详见PPT~ 第九章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一、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NS) 外周神经系统(PNS)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尽管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此繁多复杂,而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元件只有两个:神经元——神经纤维 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神经纤维(见右图) ①神经元 数量:数百到1000亿(45%) 结构:胞体、树突、轴突和髓鞘 形态:单极、双极和多极细胞 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抑制性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功能: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物质运输——轴浆运输; 营养和再生功能 ②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突起的延长部分,由轴突或树突以及鞘状结 构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传导动作电位。 ★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 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的分类:按分布分:中枢和外周神经纤维 按结构分: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按传导方向分:传入、联络和传出神经纤维 按传导速度分:A、B、C三类 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神经纤维的直径:纤维直径大的,传导速度快。 髓鞘:有髓、无髓。(有髓可以跳跃传导,更快) 温度:温度降低时传导速度降低。 (2)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神经元的10倍(50%) 形态:CNS—星状、少突、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PNS—雪旺氏细胞、卫星细胞 功能:支持,屏障,维持神经元正常活动,修复与再生,吞噬与保护,运输与营养,隔离与绝缘,摄取递质和分泌,神经系统发育等。 3.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无原生质相连,但是,信息可由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信息的传递依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 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 的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 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 简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 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

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

第九章神经系统生理 1.神经递质 2.受体 3. 4.化学突触 5.电突触 6. 7.生命中枢 8.运动终板 9. 10.牵涉痛 11.腱反射 12.γ- 13.牵张反射 14. 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6. 17.自主神经系统 18.皮层诱发电位 19. 20.自发脑电活动 21.第二信号系统 22. 23.语言优势半球 24.中枢延搁 25. 2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7. 1.人类两大信息系统是_____和_____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和_____ 3.外周神经包括_____和_____ 4.根据中间神经元对后继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把神经元分为_____和_____ 5.根据突触的活动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将其分为_____突触和_____ 6.典型突触由_____、_____和_____ 7.E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IPSP称为_____,是一种_____电紧张电位。 8.外周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9.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分别是_____和_____ 10.M型受体属_____ 11.肾上腺素受体主要分为_____和_____ 12.中枢神经元之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3.中枢抑制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又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 14.脊髓浅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_____和_____ 15.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_____,它可与终板膜上_____ 16.脊髓深感觉传导途径传导_____和_____ 17.当脊髓半离断时,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深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_____侧。 18.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_____代表区,中央前回是_____ 19.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主要是由于其阻断_____系统兴奋传递所致,因为这一系统是_____ 20.关于针刺镇痛的机制,目前存在三种论点,即_____、_____和_____ 21.牵张反射有_____和_____两各类型,它们又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 22.肌梭与肌纤维_____排列;腱器官在肌腱中与肌纤维_____ 23.叩击某一肌腱可引起_____反射,它是一种单突触反射,其感受器是_____ 24.脊休克过后,丧失的脊髓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但断面以下的_____则永远消失,临床上称为_____ 25.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_____区和_____ 26.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是通过_____和_____ 27.锥体束可分别控制脊髓_____和_____的活动,前者在于_____,后者在于_____以配合运动。 28.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的活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_____ 、_____ 29.当环境急剧变化时_____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加强,同时_____ 30.下丘脑存在与摄食有关的中枢是_____。当血糖水平降低时_____ 31.正常脑电图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2.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脑电波的频率将_____,并出现α阻断,说明此时对大脑皮层处于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名词解释)

1.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 2.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 .轴突内借助轴浆(神经元轴突内的胞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称为轴浆运输。 3.突触(synapse) 一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起信息传递的作用。 4.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 potential)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7.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增强或减弱。

8.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突触前末梢在接受一短串强直性刺激后,突触后电位发生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强直后增强。 9.习惯化(habituation) 当重复给予较温和的刺激时,突触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称为习惯化。 10.敏感化(sensitization) 敏感化是指重复出现的较强的刺激(尤其是伤害性刺激)使突触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传递效能增强。 1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12.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一个神经元内,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 13.反射(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4.后发放(after discharge) 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发放或后放电(after discharge) 15.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称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生理学之神经系统知识点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生理学之神经系统知识点武汉人事考试网提醒您2016湖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即将开始,现根据2015年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详情对2016年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湖北人事考试网汇聚第一手武汉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最新真题,模拟题,各类考试资讯,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查看。 生理学中神经系统知识点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青睐的考点,因此对于即将考试,面临时间短、任务重的考试形势,将复习精力分好主次,把握主要考点,是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自身成绩的一个方法。 一、突触传递 1、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Ca2+的数量。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局部去极化电位,Na+内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局部超级化电位,Cl-内流。 3、中枢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4、胆碱能纤维包括:以Ach为神经递质,大部分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胆碱能受体分:毒覃碱受体(M受体):阿托品为阻断剂。 烟碱受体(N受体):筒箭毒碱能同时阻断N1、N2受体;六烃季铵阻断N1受体,十烃季铵阻断N2受体(六小十大,小的对小的,大的对大的) 5、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以NE为神经递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α受体:主要为兴奋,除小肠舒张。 β受体:分β1、β2和β3受体,主要为抑制,除心肌兴奋;β3受体促进脂肪分解。 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α受体;普萘洛尔阻断β受体,其中阻断β1的有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阻断β2的有丁氧胺。 6、神经除对所支配的组织有调节作用外,还有营养作用,例如:脊髓灰质炎患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丧失功能,所支配的肌肉就发生萎缩。 二、神经反射 1、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反射(如吸吮)是用于生存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可以消退。 3、负反馈较正反馈多见,负反馈意义在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稳态,正反馈意义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神经系统生理

第九章神经系统 动物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动物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 1.1 神经细胞 1.1.1 神经元 1.1.1.1 基本结构 1)胞体 2)树突 3)轴突始段 4)N纤维 5)末稍 1.1.1.2 基本功能 1)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2)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3)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1.2 神经纤维 1.2.1 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录象):结构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 2)绝缘性:∵兴奋传导是局部电流在一条纤维上构成回路+各纤维间存在着结缔组织。3)不衰减性:∵是以不断产生新的AP的方式进行的,而AP的产生是“全或无”的。 4)双向传导性:(录象)∵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

5)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1.2.2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结构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2)根据电生理学的特征分类 分为:A、B、C三类 A类:Aα 、Aβ 、Aγ 、Aδ四种亚型 3)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和来源分类 分为I、II、III、IV 1.2.3 神经纤维传导的机理 1)有髓神经纤维 跳跃式传递 2)无髓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 局部电流学说 1.3 神经胶质细胞 1.3.1 分类 1)周围神经系统:施旺细胞、卫星细胞。 2)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1.4 突触 突触的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之间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通过突触而传向突触后神经元的全过程。 1.4.1 突触的分类 化学性突触 电传性突触 1.4. 2.2 突触功能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1.4. 2.3 接触部位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生理学—神经系统知识点

神经系统 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点:生理完整性(局麻)、绝缘性、双向传导性、不衰减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前膜的兴奋一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一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胞裂——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 与后膜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形成突触后电位。如果突触后膜对Na+, K+ , CI 一尤其是对Na+的通透性升高,Na+内流,使后膜出现局部去极化,叫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若是对Cl一的通透性升高,K+外流和Cl—内流,使后膜两侧的极化加深,即呈现超极化,叫做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3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 自主神经末梢释放的外周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释放递质的纤维也相应分为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两类。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包括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毒革碱型受体(M受体),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 断剂。另一种叫烟碱型受体(N受体),N受体又可分为神经肌肉接头(N2受体)和 神经节(N1受体)两种亚型,箭毒是NZ受体的阻断剂,六烃季胺是N,受体的阻断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又可分为a和B两种。酚妥拉明是a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a受体的阻断剂 4.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递、总和作用、突触延搁、兴奋节律的改变和对内外环瑰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5.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放传出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一是激动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二是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感觉的教感度提高或降低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体表感觉的主要投射区在中央后回,视觉投射区在枕叶矩状沟的上、下缘,听觉区位于双侧皮质颞叶的颞横回与颞上回。 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疼痛感觉。特点有:①缓慢、持续、定位不精准,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②对烧灼、切割等利激不敏感,而对机械性牵拉、痉李、炎症、缺血的刺激敏感;③常伴有牵扯痛等。当某些内脏患病时.常在皮肤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做牵涉痛。 6.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牵张反射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临床上常检查某些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弃位将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使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极度降低而致。

生理学重点笔记 -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大纲要求 1.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速度,神经纤维的分类以及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突触与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突触前抑制。神经递质。突触传递的特点。 3.反射中枢的概念,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过程。 4.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感觉的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痛觉。 5.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骨骼肌的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肌紧张及其调节。锥体系统及锥体外系统在运动调节中的作用,中枢神经调节系统其他部位对运动的调节作用。 6.神经系统对内脏机能的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及其化学传递,低位脑干对内脏机能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生物学意义,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及两侧大脑半球的职能分工。 8.两种睡眠状态及其特点。 讲义精要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心,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一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一个神经元只有一条。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兴奋。神经元传导的兴奋又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高,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特性

外周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特性 外周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主要由 神经元、神经末梢和神经纤维等组成。其作用在于维持我们身体 的正常功能,如肌肉的运动和感觉的传递等。本文将探讨外周神 经系统的生理学特性,从神经元、神经末梢和神经纤维等方面入手,展开阐述。 1. 神经元 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主要功能是传递神经信号。神经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传感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 神经元。其中,传感神经元负责传递感觉信息,中间神经元主要 承担信息处理的任务,而运动神经元则负责调节肌肉的体力活动。 神经元自身具有电活动特性,其膜上存在离子通道,可使离子 在细胞内外间游离,从而形成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神经信号的 基本形式,但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在其信号传递过程中具有不同的 速度和特点,如传感神经元的传递速度较慢,而运动神经元的传 递速度则较快。

2.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是神经元末端的结构。它包括了轴突末梢和突触两部分。轴突末梢是轴突末端的一段,可向目标细胞释放信号分子,而突触则是轴突末梢和目标细胞之间的结构,是信号传递的关键部分。 神经末梢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具有较大差异。在人体中,神经末梢的数量高达数百万,不同的神经末梢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例如,感觉神经末梢主要位于皮肤上,用来接受外部刺激,而运动神经末梢则主要分布在肌肉上,用来控制肌肉收缩。 3.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元轴突的集合体,其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神经元传递至目标细胞。神经纤维可分为两种类型: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 髓鞘纤维是指轴突外被一层髓鞘的神经纤维,其主要作用是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在人体中,大部分的运动神经纤维都是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1.M样作用(毒蕈碱作用):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 受到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2.γ-环路:由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兴奋,使梭内肌纤维收缩,增加肌梭的敏感 性,则可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从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意义是使肌肉维持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3.γ-僵直(γ-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使其γ-纤维传出冲动增加,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α-纤维传出冲动增加,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4.第二信号系统:由抽象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 能系统)。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即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 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即抽象的语言图文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统称为第二信号。 6.电突触:以电紧张扩布形式传递信息的突触。 7.调质:能增强或削弱递质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 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 8.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由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 皮层广泛的区域,不产生特点的感觉,仅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投射系统。 1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某些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无经典的突触联系,化学递质从神经末梢 的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到达效应细胞,并与其受体结合而达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效应。 11.后发放(after discharge):指在反射过程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 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反射仍持续一段时间。 12.化学突触: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传递信息的突触,它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 隙三部分组成. 13.肌紧张:是指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肌肉持续、轻度的 收缩。 14.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在离断水平以下的部位(除感觉和意识运动永久 丧失外),一切反射活动暂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 15.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常伴有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 16.慢波: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 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由于其频率缓慢,因而称慢波。 17.内脏脑: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非常复杂,它对内脏活动有广泛的影响。 18.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evoked potential):人工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时,在大脑皮层 一定部位引导出来的电位。(感觉传入系统某一部位受刺激时,

生理学总结 第九篇 神经系统概述

生理学总结第九篇神经系统概述 生理学总结第九篇神经系统概述 第九章总结 这一篇讲了两个重要的感官器官:眼和耳。主要讲了这两个器官实现感官功能的过程 和机制。都是从信号的传入讲到信号的接受、转换,然后传入神经中枢进行分析的过程。 下面分别进行总结。 一、愿景 眼是人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能感受380-760nm的电磁波。外界的物体发出光 线经折光系统照射在视网膜上,再由感光换能系统转换为电信号,再传入神经中枢,进行 分析处理,才能形成视觉。 有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角膜的折射率最高,将折 射光投射到视网膜上。当一个人看6米外的物体时,光线只是在视网膜上成像,没有调节。当人们看到6米以内的物体时,光线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当看到附近的物体时,眼睛会 进行调整。调节主要包括睫状肌收缩、悬吊韧带松弛、晶状体曲率增加、瞳孔缩小和光轴 会聚。这些反应统称为近反应。 眼的折光异常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和远视是由于眼的折光系统过强或过弱引起,分别佩戴凹透镜和凸透镜进行矫正。而散光是由于眼球不同方位上的折光力不一致, 入眼光线的各个点不能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或变形,要用 柱面镜矫正。 视网膜可分为四层:色素上皮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色素上 皮是视网膜的最外层。它含有黑色素颗粒,可以吸收光线。感光层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紫红质是 视杆细胞感光换能的物质基础,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 锥细胞中有三种锥色素,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光敏感。一定波长的光可以按一定比 例激发三种锥细胞。 视网膜中,信息先传递到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进行光电转换,然后传向双极细胞进 行超极化和去极化,再进入神经节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传到神经中枢,形成视觉。 二、听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其中外耳主要作用是集音和辨别方向。中耳主要 是传音和增压由鼓膜、听骨链、鼓室和咽鼓管构成。鼓膜主要起收集、传递声波的作用;

生理学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2024

生理学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引言概述: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二)。神经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和控制系统,承担着许多功能。本文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逐一阐述这些功能,并对每个大点下的小点进行详细说明。 正文: 一、感觉功能 1.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感觉神经信号的传导与转换 3. 感觉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4. 感觉门控理论对感觉功能的影响 5. 与感觉功能相关的神经疾病及治疗方法 二、运动功能 1. 运动神经元的组织与分布 2. 运动传递途径的解析 3. 运动神经元的调控机制 4. 运动模式生成及调节 5. 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与治疗措施 三、自主功能 1. 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 3. 自主神经系统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 4. 自主神经系统与消化功能的关系 5.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调节 四、内分泌功能 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调控机制 2. 内分泌腺体的分泌途径与控制 3. 内分泌信号分子的传递与受体反应 4. 内分泌功能异常与疾病的关联 5. 内分泌治疗在疾病中的应用 五、认知功能 1. 神经系统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2. 记忆的形成与储存机制 3. 认知功能的发育与老化相关 4. 神经系统病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5. 提升认知功能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总结: 通过对生理学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阐述,我们了解到神经系统在感觉、运动、自主、内分泌和认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些功能的正常运行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进一

步研究和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机制,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生理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生理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信号以及调节和控制我们的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在神经系统生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生理学的关键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神经元通常包含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延伸,可以是传入(感觉)神经纤维或传出(运动)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通过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2. 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 神经元可以被兴奋或抑制。兴奋是指神经元处于在兴奋状态下,其膜电位变化使其更容易触发动作电位,从而传递信号。抑制是指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下,其膜电位变化使其难以触发动作电位,从而抑制信号传递。 3.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神经元产生的一种电信号,它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基础。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大的刺激时,其细胞膜的电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产生电流。这个电流的传播导致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

4.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们以化学突触传递,并与神经元的受体结合来完成信号传递。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和多巴胺等。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上发挥不同的作用。 5. 突触传递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地方。突触传递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形式。化学突触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信号,而电突触通过电流的直接传导来实现信号传递。突触传递的特点是快速、高效和可调节。 6. 神经系统的整合和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整合和调节来控制我们身体的各个方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对感觉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并产生出适应性的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则负责自主性控制,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7.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内部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有关,因此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生理学知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生理学:神经系统的功能 (问答题)

269.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哪些?1)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麻醉药作用,均可使兴奋传导受阻。(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3)双向性: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相对突触传递而言,神经纤维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 270.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包括:(1)支持作用;(2)修复和再生作用;(3)免疫应答作用;(4)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5)绝缘和屏蔽作用;(6)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271.试述突触传递的分类及过程?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⑴化学性突触的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前末梢的Ca2+促使突触小泡内递质经出胞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进入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⑵电突触的传递: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两个神经元接触紧密,两层膜的距离很近,膜的电阻很小,局部电流

和EPSP可以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272.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改变;③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该电位经总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不同点是: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高。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EPSP;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IPSP。④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273.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哪些条件。经典的神经递质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突触前神经元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能合成该递质;②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③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机制;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 274.何谓胆碱能纤维?哪些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包括:①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