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黄酒的酿造工艺

(新)黄酒的酿造工艺

(新)黄酒的酿造工艺
(新)黄酒的酿造工艺

黄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产,可以和日本清酒及欧美的啤酒媲美。它具有香气浓郁、酒体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低度酒。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等地区,目前正向全国各地发展。全国年总产量达50~60万吨。黄酒酒度适中,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原料配方黄酒是以大米、糯米或黍米为原料,加入麦曲、酒母边糖化边发酵而生产的一种酿造酒。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黄酒酿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白处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麦和水。酿造黄酒的大米应该米粒洁白丰满、大小整齐、夹杂物少。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淀粉含量越高越好。在生产时,最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软质米。

酿造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优劣。一般要求所用的水要清洁卫生,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常用泉水、湖水、深井水和河心水。

2.米的精白:大米外层含有脂肪和蛋白质,影响成品质量,应该通过精白(碾米加工)把它除去,大米的精白程度可用精米率表示,一般要求精米率在90%,也可以直接以标一粳或标二粳作投料用米。

3.浸米:其目的是使淀粉吸水,便于蒸煮糊化传统工艺浸米时间长达18~20天,主要目的是取得浸米浆水,用来调节发酵醪液的酸度,因为浆水含有大量乳酸。新工艺生产一般浸米时间为2~3天即可使米吸足水分。

4. 蒸饭:蒸饭目的是使淀粉糊化。目前一般使用卧式或立式连续蒸饭机蒸饭,常压蒸煮25分钟左右即可,蒸煮过程中可喷洒85℃左右的热水并进行抄饭。要求米饭“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

5. 落罐发酵:蒸熟的米饭通过风冷或水冷落入发酵罐中,再加水、麦曲(原料米量的10%)、酒母(约发酵醪液体积的10%),使总重量控制在300~340公斤(按原料米100公斤为基础),混合均匀,品温控制在24~26℃。落罐10~12小时,品温升高,进入主发酵阶段,这时必须控制发酵温度在30~31℃,利用夹套冷却或搅拌调节醪液温度并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发酵一般要3~5天完成。

6. 后发酵:经过主发酵后,发酵趋缓弱,即可把酒醪移入后发酵罐,控制品温和室温在15~18℃,静止发酵20~30天左右,使酵母进一步发酵,并改善酒的风味。

7. 压榨、澄清、消毒:后发酵结束,利用板框式压滤机把黄液体和酒糟分离开来,让酒液在低温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层清液再经棉饼过滤机过滤,然后送入换热消毒器,在70~75℃灭菌20分钟左右,杀灭酒溶中的酵母和细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也让酒体成分得到固定。灭菌后趁热罐装,并严密包装,入库陈酿一年。成品黄酒要求酒度在16%以上,酸度在0.45以下。

麦曲和酒母麦曲在黄酒生产中主要起到糖化剂的作用,并给予黄酒有色有香。酒母主要作为发酵剂的作用。黄酒发酵是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

1.麦曲制造:把小麦压成每粒3~5片,使小麦表皮破裂,淀粉外露,使霉菌易于生长。

在麦片中加入20%左右的水,拌匀,使水分达到23~25%,然后在曲匣内踩成块状,送入曲室里排成丁字形,关闭门窗保温培养,经过了3~5天,麦曲品温由26℃升至50℃左右,曲块上霉菌丝大量繁殖,这时应做好降温工作,开窗通风,继续培养,品温逐渐下降,约经20天,麦曲变得坚韧成块,将其按井字形叠起,通风干燥后使用。成品麦曲水分达15~18%。

黄酒麦曲也可把小麦压成麦片后,仿照酒精制曲,通风培养出生麦曲或熟麦曲。

2.酒母:传统的黄酒酒母是利用淋饭法拌小曲酒药制备的,俗称淋饭酒母。目前新工艺的黄酒生产一般做成速酿酒母,利用米饭加入13%的麦曲,再接入纯粹培养的酵母种子,逐级扩大而成。也可仿照酒精生产的酒母,做成高温糖化酒母。即在60℃下把蒸熟的米饭用麦曲并加水保温3~4小时,然后把糖化液在80~90℃下加热灭菌30分钟,冷却至28℃左右接入预先培养好的酒母种子进行培养10~12小时,即可使用。在酒母培养过程中除了做好消毒灭菌、清洁卫生工作以外,可在酒母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乳酸,调整培养液的pH为4.0~4.5左右,目的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保证酒母的质量。

营养价值黄酒一般只含15%的酒精度,相当白酒的1/4,属于低度饭料酒。黄酒富含氨基酸类,尤其是助长人体发育的赖氨酸,每升含量比啤酒、葡萄酒多一到数倍。且含有糖、氮等多种浸出物,每升黄酒所含热量在1015~2010卡之间。黄酒刺激性较小,适当饮用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以及消除筋肉疲劳、安神补益、活血健体等作用。在南方有的妇女分娩后用黄酒炖鸡煮蛋,有大补功能。有人说啤酒是“液体面包”,而黄酒则是“液体蛋糕”,可见对黄酒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红薯酿造黄酒

黄酒是以谷物、红薯等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和发酵、压滤而成的酿造酒。

1、黄酒酿造的特点:

①所使用的糖化发酵剂为自然培养的麦曲和酒药,或由纯菌种培养的麦曲、米曲、麸曲及酒母。由各种霉菌、酵母和细菌共同参与作用。这些多种糖化发酵剂、复杂的酶系,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在酿造过程中的种种作用,使黄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

②黄酒发酵为开放式的、高浓度的、较低温的、长时间的糖化发酵并行型,因而发酵醪不易酸败,并能获得相当高的酒度及风味独特的风味酒。

③新酒必须杀菌,并经一定的贮存期,才能变成芳香醇厚的陈酒。

2、制作黄酒的原料和工具:鲜红薯50千克,大曲(或酒曲)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陈皮、竹叶各100克,备小口水缸1个,长木棍1条,布口袋1条。

3、工艺流程:选料蒸煮——加曲配料——发酵——压榨——装存

4、工艺操作要点:

①选料蒸煮:选含糖量高的新鲜红薯,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在锅中煮熟。

②加曲配料:将煮熟的红薯倒入缸内,用木棍搅成泥状,然后将花椒、茴香、竹叶、陈皮等调料,兑水22千克熬成调料水冷却,再与压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装有红薯泥的缸内,用木棍搅成稀糊状。

③发酵:将装好配料的缸盖上塑料布,并将缸口封严,然后置于温度为25~28摄氏度的室内发酵,每隔1~2天搅动一次。薯浆在发酵中有气泡不断溢出,当气泡消失时,还要反复搅拌,直至搅到有浓厚的黄酒味,缸的上部出现清澈的酒汁时,将发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却。这样制出采的黄酒不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则,制出的黄酒带酸味。也可在发酵前,先在缸内加入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后再将料倒入。发酵时间长短不仅和温度有关,而且和酒的质量及数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发酵中要及时掌握浆料的温度。

④过滤压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净,把水拧干,然后把发酵好的料装入袋中,放在压榨机上挤压去渣。挤压时,要不断地用木棍在料浆中搅戳以压榨干净。有条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压滤机将黄酒液体和酒糟分离。然后将滤液在低温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层清液,在70~75摄氏度保温20分钟,目的是杀灭酒液中的酵母和细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也让酒体成分得到固定。待黄酒澄清后,便可装入瓶中或坛中封存,入库陈酿1年。

农家酿黄酒

原料配方糯米10公斤大曲(或小曲)150克

制作方法

1.蒸饭。取糯米10公斤,也可用大米替代,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12小时,过滤后将糯米置于炊笼中蒸约40分钟,而后取出摊晾,降温至32~37℃。

2.糖化。称取大曲或小曲约150克,捣细后均匀地拌入糯米饭中,然后盛进洁净的小缸进行糖化。糖化时需将缸面盖住,以利保温和减少水分挥发。温度保柱在28~30℃,约12~15小时。

3.发酵。取冷开水约12.5公斤(以山泉水为上),倒入糯米糖化醅中,盖紧缸面进行保温发酵,发酵时间为10天左右。

4.澄清。将发酵后的糯米醅液过滤与澄清,就获得生黄酒。

5.灭菌。将生黄酒置于锅内,用文火烧至80~85℃,并保持20~30分钟即可灭菌。

6.封存。灭菌后的黄酒用陶瓷坛装盛,若要久藏,则酒坛口要紧盖并用粘土等密封。

用玉米酿造黄酒

用玉米渣酿制黄酒的成功,为解决黄酒原料来源开创了一条新路,同时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节省了大量资金。

玉米是高产作物,全国各地几乎普遍种植。它具有分布广、产量大、价格低的特点。原料加工简便,土、洋设备均可生产,不受地区与城乡的限制。这就为发展黄酒生产提供了广阔前景。同时可以节省大批大米、糯米、黄米。如以全国年产黄酒50万吨,原料出酒率以200%计算,则每年需耗用大米、糯米、黄米25万吨。如果以玉米代替大米等生产黄酒,则每年节省下的大米、糯米可够139万人食用一年。

制作方法用玉米酿黄酒与用其它原料有所不同,首先是玉米粒子比较大,粒中淀粉包在所谓蛋白基质的硬质蛋白质膜里,所以蒸煮满以渗透到碴粒内部,容易出生芯。淀粉含量也不如糯米高,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比糯、粳米高,特别是最不利于酿酒的脂肪含量更高干其它米,因此用玉米酿成的酒易有杂味。

玉米淀粉含量除比糯米少外,还含有一定比例的直链淀粉,其分子结构紧密,蒸煮易出生芯,不易被糖化酶水解,而在发酵后期被很多致酸菌作为营养源引起酸败。这是玉米酿黄酒较困难、出酒率低、酸高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工艺方法:

1.玉米原料的处理。因为玉米富含油脂,是酿酒的有害成分,不仅影响发酵,还会使酒中有不快之感,且产生异味,影响黄酒的质量。特别是玉米在保存时受温度的影响,脂肪被氧化容易产生“哈喇”味,所以,首先要采取降低玉米中脂肪含量的措施。玉米脂肪主要存在于胚芽中,约占玉米粒总油脂量的69~82%,因此要先去胚芽,降低油脂含量。另外,必须保证玉

米碴质量。因为黄酒的香味和酒精成分大部分来自米。米质优劣对酒质和产量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尽量选择优良品质的米,并且是新收获的或者是保存在干燥状态、水分在12~13%的玉米,因为新鲜的玉米含油脂较陈玉米少。

玉米粉碎粒度的大小,是关系到能否酿制具有相当浓度和风味的黄酒的关键。首先要将玉米磨成大碴子,去掉皮、胚,然后再根据需要粉碎成一定的颗粒。颗粒太小,蒸煮易粘糊,影响发酵;颗粒大,因玉米淀粉结构致密坚固不易糖化,并且遇冷后淀粉易老化回生,蒸煮时间也长,所以必须有一定的粉碎度,使之容易蒸煮糊化。

2.浸米。浸米的目的是使玉米中的淀粉粒子吸水膨胀,淀粉颗粒之间也逐渐疏松起来。米浸不透,蒸煮时易出现生米,米浸过度而变成粉末,会造成淀粉的损失。一般,糯米的吸水速度较快,而玉米则慢。所以根据浸渍温度越高。则吸水速度越快的原理,适当提高浸米温度,延长浸米时间,使玉米有充足的吸水量。否则蒸煮易产生白芯、夹生等现象,而造成发酵后期的酸败。

3.蒸煮。由于糯米中的淀粉几乎100%是支链淀粉,形状不规则,分子排列也比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一般常压蒸煮15~20分钟就可以了。玉米除了含有73~77%的支链淀粉外,还有23~27%的直链淀粉,分子排列整齐,分子间靠的比较紧,蒸煮难以渗透到碴粒内部,所以蒸煮糊化就比较困难。需要蒸饭中途追加水和适当延长蒸煮时间,使米饭蒸熟软化。对蒸饭的要求是达到外硬内软,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和均匀一致。若饭蒸得不熟,里面有生淀粉,糖化不完全,引起不正常的发酵。若米蒸得过干烂糊,不仅浪费蒸汽,而且米粒容易粘成饭团,降低酒质和出酒率。所以饭蒸好后应是熟而不粘,硬而不夹生。

4.米饭的冷却。蒸熟后的米饭,必须经过冷却,迅速地把品温降到适合于发酵微生物繁殖的温度。对冷却的要求是迅速而均匀,不产生热块。有两种冷却方法:一种是摊饭冷却法;另一种是淋饭冷却法。对于玉米原料来说,采用淋饭法比较好,降温迅速,并能增加玉米饭含水量,而利干糖化发酵菌的繁殖。摊饭冷却占地面积大,冷却时间长,使玉米逐渐失水,又因其含直链淀粉较多,容易发生老化现象。

5.发酵。蒸好的米饭落缸时温度直接关系到发酵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升温的快慢,所以要加以控制,一般在26~28℃左右。物料下缸后就开始进行糖化和发酵,经过5~8天,主发酵结束,后发酵需比较长时间,以使残余的淀粉进一步糖化后发酵。玉米原料要采取多种混合曲霉进行发酵,使其多种酶系统协调平衡,增加酒的香气、风味,提高出酒率。

6.压榨煎酒和成品。经过长期发酵以后,酒精含量及其它一些成分已符合品质规定,即可进行压榨,澄清,然后热杀菌,使黄酒的成分基本上固定下来,并防止成品酒发生酸败。经过加热还可促进黄酒的老熟和部分溶解的蛋白质凝结,使黄酒色泽清亮透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陈酿后即可成为成品酒。

黄酒的品种黄酒的品种虽然复杂,名目繁多,但若按照酒的味道或含糖量大体上可分成甜黄酒(含糖10%以上)、半甜黄酒(含糖3~10%)、半干黄酒(含糖0.5~3%)、干黄酒(含糖0.5%以下)这四大类。各类黄酒都具有自已的特点和独特的工艺路线。所以用玉米酿制黄酒,品种可多样化,可酿甜玉米黄酒,也可酿成干玉米黄酒。

经济效益用玉米生产黄酒,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可大大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匡算,用玉米碴酿制黄酒,吨酒利润比黄米高246元。以平价计算,每公斤玉米碴0.22元,大米每公斤0.40元,黄米每公斤0.34 元,在出酒率相同的情况下,每吨玉米黄酒仅原料费便可降低成本54.5%。如果以年产千吨玉米黄酒汁,一年可为国家节约12万元,并可节省大量的大米和黄米。

黄酒传统酿造

传统黄酒酿造工艺 (一)原料选择 水选择晨间至午时的山涧泉水。过午时后的水不用,因此,上午要备好一天的酿造用水。 糯米外观应具有品种特色和光泽,粒丰满,整齐,米质要纯,不可以混有糠粃,碎米和杂米等到其它物质。 红曲选择上等屏南产红曲。 (二)酿造方法步骤 1、浸米浸米是使米的淀粉粒子吸水膨胀,淀粉颗粒疏松便于蒸煮。浸米的时间要求:浸米的程度一般要求米的颗粒保持完整。而米酥为度。(5小时左右) 2、蒸煮蒸煮的要求:对糯米的蒸煮质量要求是达到外硬内软,内无白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和均匀一致。 3、冷却蒸熟后的糯米饭必须经过冷却迅速地把品温降到适合于发酵微生物繁殖的温度,冷却的方法按其用途摊在大竹篱上,但需防止污染。(38°c左右)加拌甜酒曲 4、入坛把已清洗干净的酒坛用开水烫过,然后按比例斗米升曲加二五水(米与水按1:1.25),计算准确依次入坛,搅拌均匀,坛口加盖能透气的竹箩子,或干净的麻袋。(压实米饭,加冷开水,没过米饭2cm) 5、发酵管理物料入坛后如室温低于15度以下要进行适当保温,方法是地面辅30公分的谷壳,旁边加盖麻袋,关闭窗口和门,一般经过12小时后开始糖化和发酵,由于酵母的发酵作用,多数的糖分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开始上升,坛里可听到嘶嘶的发酵响声,并会发出气泡把洒醅顶到液面上来形成厚被盖的现象,取发酵醪尝,味鲜甜已略带酒香,品温比落坛时升高5-7度此时要注意观察,把挖掘开耗时间。历代相传,开耙有高温和低温两种不同形式,高温开耙待醪的品温升到35度以上才进行第一次搅拌(开头耙)使品温下降。 低温开耙是品温升至30度左右就进行第一次搅拌,发酵温度最高不超过30度,由于开耙的品温掌握的高低不同影响到成品风味也不同,惠泽龙黄酒采用的是低温开耙,俗称“冷作酒”头耙后品温显著下降,以后各次开耙应视发酵的具体而定,如室温低品温升的慢,应将开耙时间拉长些,反之把开耙的间隔时间缩短些。耙酒一般在每日的早晚进行,主要是降品温和使糖化发酵均匀进行,但为了减少酒精高挥发损失,在气温低时应尽可能少搅拌,经过约13-15天,使品温和室温相近,糟粕开始下沉,主发酵阶段结束即可停止搅拌用报纸封住坛口,让其长期静止然后发酵2-3个月。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7ru 《酿酒工艺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非标准答案) 浸麦度:浸麦后大麦的含水率。 煮沸强度:指煮沸锅单位时间(h)蒸发麦汁水分的百分数。 原麦汁浓度:发酵前麦汁中含可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 无水浸出率:100g干麦芽中浸出物的克数。 浸出物:在一定糖化条件下所抽提的麦芽可溶性物质。 糊化:淀粉受热吸水膨胀,从细胞壁中释放,破坏晶状结构,并形成凝胶的过程 液化:淀粉长链在受热或淀粉酶的作用下,断裂成短链状,粘度迅速降低的过程。 糖化:指将麦芽和辅料中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并溶解于水的过程。 浸出糖化法:麦芽醪纯粹利用其酶的生化作用,用不断加热或冷却调节醪的温度,使之糖化完成。麦芽醪未经煮沸。用于制作上面发酵的啤酒。 煮出糖化法:麦芽醪利用酶的生化作用和热力的物理作用,使其有效成分分解和溶解,通过部分麦芽醪的热煮沸、并醪,使醪逐步梯级升温至糖化终了,用于全麦发酵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复式糖化法:糖化时先在糊化锅中对不发芽谷物进行预处理——糊化、液化(即对辅料进行酶分解和煮出),然后在糖化锅进行糖化的方法。用于添加非发芽谷物为辅料生产下面发酵啤酒 蛋白质休止:利用麦芽中的内、外肽酶水解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 泡持性:通常,啤酒倒入干净的杯中即有泡沫升起,泡沫持久的程度即为泡持性。 挂杯:倒一杯酒,轻轻摇杯,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稍微等会儿,你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酒液,象一条条小河,这就是挂杯。 清蒸清碴:酒醅和碴子严格分开,不混杂。即原料清蒸、清碴发酵、清蒸流酒。 清蒸混碴:酒醅先蒸酒,后配粮混合发酵。 混蒸混碴:将酒醅与粮粉混合蒸馏,出甑后冷却、加曲,混合发酵。 粮糟:母糟配粮后称之粮糟 酒醅(母糟):指正在发酵或已经发酵好的材料。 喂饭法发酵:将酿酒原料分成几批,第一批先做成酒母,在培养成熟阶段,陆续分批加入新原料,起扩大培养、连续发酵的作用,使发酵继续进行。 生啤酒:不经巴氏灭菌,而采用其他方式除菌达到一定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鲜啤酒:不经巴氏灭菌的新鲜啤酒。 干型酒:酒的含糖量<15g/L的酒,以葡萄糖计。 淋饭酒母:传统的自然培养法,用酒药通过淋饭酒制造的自然繁殖培养酵母菌,这种酒母为淋饭酒母。串蒸:食用酒精或白酒经香醅料层再次蒸馏生产白酒的工艺。 酒的分类。 发酵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主要经酵母发酵等工艺制成的、酒精含量小于24%(V/V)的饮料酒。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精度在18%~60%(V/V)的饮料酒。 配制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在加工制成的、已改变其原酒基风味的饮料酒。 黄酒的分类。 1.按生产方法分类:

黄酒的酿造工艺

黄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产,可以和日本清酒及欧美的啤酒媲美。它具有香气浓郁、酒体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低度酒。主要分布于江浙、上海等地区,目前正向全国各地发展。全国年总产量达50~60万吨。黄酒酒度适中,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欢迎。 原料配方黄酒是以大米、糯米或黍米为原料,加入麦曲、酒母边糖化边发酵而生产的一种酿造酒。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黄酒酿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经过精白处理的糯米和大米,也有用黍米和玉米的,其次是小麦和水。酿造黄酒的大米应该米粒洁白丰满、大小整齐、夹杂物少。千粒重在20~30克,比重在1.40~1.42,米的淀粉含量越高越好。在生产时,最好使用吸水快、易糊化和糖化的软质米。 酿造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优劣。一般要求所用的水要清洁卫生,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常用泉水、湖水、深井水和河心水。 2.米的精白:大米外层含有脂肪和蛋白质,影响成品质量,应该通过精白(碾米加工)把它除去,大米的精白程度可用精米率表示,一般要求精米率在90%,也可以直接以标一粳或标二粳作投料用米。 3.浸米:其目的是使淀粉吸水,便于蒸煮糊化传统工艺浸米时间长达18~20天,主要目的是取得浸米浆水,用来调节发酵醪液的酸度,因为浆水含有大量乳酸。新工艺生产一般浸米时间为2~3天即可使米吸足水分。 4. 蒸饭:蒸饭目的是使淀粉糊化。目前一般使用卧式或立式连续蒸饭机蒸饭,常压蒸煮25分钟左右即可,蒸煮过程中可喷洒85℃左右的热水并进行抄饭。要求米饭“外硬内软、内无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 5. 落罐发酵:蒸熟的米饭通过风冷或水冷落入发酵罐中,再加水、麦曲(原料米量的10%)、酒母(约发酵醪液体积的10%),使总重量控制在300~340公斤(按原料米100公斤为基础),混合均匀,品温控制在24~26℃。落罐10~12小时,品温升高,进入主发酵阶段,这时必须控制发酵温度在30~31℃,利用夹套冷却或搅拌调节醪液温度并使酵母呼吸和排出二氧化碳。主发酵一般要3~5天完成。 6. 后发酵:经过主发酵后,发酵趋缓弱,即可把酒醪移入后发酵罐,控制品温和室温在15~18℃,静止发酵20~30天左右,使酵母进一步发酵,并改善酒的风味。 7. 压榨、澄清、消毒:后发酵结束,利用板框式压滤机把黄液体和酒糟分离开来,让酒液在低温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层清液再经棉饼过滤机过滤,然后送入换热消毒器,在70~75℃灭菌20分钟左右,杀灭酒溶中的酵母和细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进一步澄清,也让酒体成分得到固定。灭菌后趁热罐装,并严密包装,入库陈酿一年。成品黄酒要求酒度在16%以上,酸度在0.45以下。 麦曲和酒母麦曲在黄酒生产中主要起到糖化剂的作用,并给予黄酒有色有香。酒母主要作为发酵剂的作用。黄酒发酵是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的方法。 1.麦曲制造:把小麦压成每粒3~5片,使小麦表皮破裂,淀粉外露,使霉菌易于生长。 在麦片中加入20%左右的水,拌匀,使水分达到23~25%,然后在曲匣内踩成块状,送入曲室里排成丁字形,关闭门窗保温培养,经过了3~5天,麦曲品温由26℃升至50℃左右,曲块上霉菌丝大量繁殖,这时应做好降温工作,开窗通风,继续培养,品温逐渐下降,约经20天,麦曲变得坚韧成块,将其按井字形叠起,通风干燥后使用。成品麦曲水分达15~18%。

酿酒工艺学

酿酒工艺学 《酒的起源》 1: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 2: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3: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即指原料经发酵后,不经蒸馏但经贮存等工序可直接饮用的酒。(如葡萄酒、黄酒、啤酒等。) 4:蒸馏酒:凡用水果、乳类、糖类、谷物等原料,经过酵母菌发酵后,蒸馏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液体,再经过陈酿和调配,制成透明的、含酒精浓度大于20%(V/V)的酒精性饮料,称为“蒸馏酒”。 5:配制酒:指以蒸馏酒或酿造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或称基酒),利用允许的天然或人造的某些材料,经特定的工艺,增加呈色、呈香、呈味成分的酒。 6:50~55 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40~49 度的白酒为降度酒,而39 度以下的白酒为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占40 %。 7: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现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其它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8: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西班牙加泰隆人也许是第一次记载了蒸馏酒的人。 9: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10:酒精可被肠胃直接吸收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11: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麦芽汁的浓度,12:葡萄酒,又称为佐餐酒(Table wines)。 国际通用上葡萄酒规则: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 先上新酒,后上陈酒; 先上淡酒,后上醇酒; 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酒曲》

黄酒的分类以及特点

黄酒的分类以及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黄酒家族的成员不断扩大,品种琳林满目。 酒的名称更是丰富多彩。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酿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因其酒液呈黄色而取名为黄酒. 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黄酒为低度(15%-18%)原汁酒,色泽金黄或褐红,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浸出物,营养价值高.成品黄酒用煎煮法灭菌后用陶坛盛装封口.酒液在坛中越陈越香,故又称为老酒.,以下是常见的黄酒分类。一:按酒的产地。 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封缸酒、山东兰陵酒等. 二:按酒的含糖量。 1、干黄酒:“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糖份都发酵变成了酒精,故酒中的糖份含量最低,最新的国家标准中,其含糖量小于 1.00 g/100 ml (以葡萄糖计) 。这种酒属稀醪发酵,总加水量为原料米的三倍左右。发酵温度控制得较低,开耙搅拌的时间间隔较短。酵母生长较为旺盛,故发酵彻底,残糖很低。在绍兴地区,干黄酒的代表是“元红酒”。 2、、15.1~40.0g/L() 3、、40.1~100g/L()

4、、甜黄酒中的糖份含量达到10.00-20.00g/100ml之间。由于加入了 米白酒,酒度也较高。甜型黄酒可常年生产。() 5、浓甜黄酒、糖分大于或者等于20g/ml 6、加香黄酒,这是以黄酒为酒基,经浸泡(或复蒸)芳香动、植物或加入芳香动、植物的浸出液而制成的黄酒。 三:按酒的颜色。 1、琥珀色、元红酒。 2、浅绿色、竹叶青。 3、暗黑色、黑酒。 4、红黄色、红曲酒。 5、清酒,浊酒,白酒,黄酒,红酒 四:按酿造方法。 淋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两日两夜,然后蒸熟成饭,再通过冷水喷淋达到糖化 和发酵的最佳温度.拌加酒药、特制麦曲及清水,经糖化和发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於甜型黄酒生产. 摊饭法黄酒 将糯米用清水浸发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浆水.米粒蒸熟成饭,然后将饭摊于竹席上,经空气冷却达到预定的发酵温度.配加一定分量的

酿酒工艺学结课论文

酿酒工艺学结课论文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西方酒文化差异摘要:酒文化一词由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教授提出。最初的酒是人们的一种饮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饮酒的内涵不断的丰富,最终演变为一种文化,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不同的。种族国家之间的酒文化也有所差异。关键词:酒文化;差异 一、酒的诞生 在东方亚洲的中国与西方欧洲的希腊几乎同时产生了酒这种饮品在中国历史中。人们更倾向于认为酒是由杜康率先开始酿造的。所以才有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传世。在希腊,则非常浪漫的认为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发现了酒的制作方法。教会了人们如何酿造葡萄酒。现存的历史记载中。出土于伊朗西部的扎格洛斯山脉的戈丁山丘一带。公元前3100—3500年的苏美尔人的作品就有提及啤酒。 二、酒的种类 中国幅员辽阔。丰富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因此,勤劳的中国人民多用粮食酿酒。中国本土的酒主要分为两种:白酒和黄酒从酿造工艺角度看。 白酒:蒸馏酒;黄酒:发酵酒;从酿造原料白酒原料:几乎各种粮食都可以,比如中国着名的五粮液就是以小麦,大米,玉米,高梁,糯米为原料; 黄酒:原料:一般糯米、大米、粳米。从酒精浓度看白酒酒度:一般28—68度;黄酒:一般25度以下。从色泽看白酒色泽:无色;黄酒:微黄、黄色、红色都有。营养价值:白酒较小;黄酒较高。

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其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更利于葡萄的种植。所以西方的酒主要是果酒,尤以葡萄酒为典型代表。现在法国的葡萄酒举世闻名。 除了葡萄酒。啤酒也是西方国家对酒的一种创造发明资料显示。啤酒由公元前3000年的日耳曼人及凯尔特人部落带到整个欧洲。当时主要是家庭作坊酿造;工业革命开始后,啤酒的生产开始从家庭手工酿造转至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在19世纪开始占主导地位,从20世纪初,啤酒传人中国。啤酒的原料为大麦、酿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质辅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等)和糖类辅助原料。 三、酒具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酒器称为“尊”。是一种敞口,高颈,圈足。饰有动物图案的盛酒器皿。而下层社会一般就使用土陶碗喝酒。体现了阶级社会的差异性和等级森严。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不会直接从酒瓶里往外倒酒。通常把一瓶白酒先分装在一个玻璃的或者陶瓷的小酒壶里。再盛在小的玻璃或陶瓷小1:3有足酒杯里(酒量不足一两),这样的分酒方式体现了一种雅。 在西方传统观点有握柄。上身较白酒杯更为圆胖宽大主要用于盛载红葡萄酒和用其制作的鸡尾酒窄口为葡萄酒选择正确的酒杯。能帮助更好的品味美酒红葡萄酒杯杯底部宽肚是红酒杯中的经典设计。窄口是为了使酒的香气聚集在杯E1。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闻酒香和果香:宽肚是为了让红酒充分和空气接触白葡萄酒杯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较红酒杯修长,弧度较大。但整体高度比红酒杯矮。主要用于盛载白葡萄酒香槟杯为郁金香型,杯身直且瘦长,高脚杯。啤酒杯一般使用玻璃材质。因啤酒都是冷藏后饮用。饮酒者的手不应触及杯身。以免影响酒的

中国黄酒知识

中国黄酒 中国的黄酒,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那么,何谓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将黄酒这一名称翻译成“Yellow Wine”。其实这并不恰当。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白酒”或浊酒。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黄酒的实质应是谷物酿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谷物粮食,故称为“米酒”也是较为恰当的。 黄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贮存采集到的植物时,无意中得到了天然生成的口味淡薄的酒,即古代的醴。那时没有酿酒、饮酒的器具,也不会有意识地制造曲糜,更没有作坊,当然提不到人工酿酒。大约在五千年前,农耕的进化,使先民们得以定居,从而也为酿酒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原始的酿酒作坊得以形成。于是人们对自然生成的酒不但依法泡制,而且注意并制造出人工曲糜,使得原始的黄酒得以产生。中国酿酒的历史当从此始。至于以后出现的仪狄造酒之说,已经是夏禹时期的事情了,他不过是总结了前人一套酿酒的经验,酿造出比原始黄酒甜美一些的米酒罢了。 到了殷商时代,酒业已很发达。《史记·殷本纪》提到“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这里的牛饮,当然是指酒度较低的甜黄酒,也间接说明酿酒作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到了周朝,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礼记》上说:在酿酒的冬季,要准备好品质优良的酿酒原料粘高粱和糯稻子;要选用在适于生产酒曲的时间制出好的酒曲,两者应有尽有,数量也充足;原料的浸泡和蒸煮,都要做得洁净,防止任何腐烂和污染;酿造用水要清香甘冽,最好用泉水,不浑浊,不发臭;所用的发酵容器和工具,如陶缸、陶瓮、陶盆、陶钵等,都要选用上等质量的,坚实耐久,不渗漏,不变形;蒸煮原料时要掌握好火候,熟而不烂,不焦不苦;糖化发酵时,控制好温度,不过高,不变酸。抓住这六个“要”字,就会酿造出好黄酒。这是曲糜酿酒工艺的总结,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古六法”。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黄酒生产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最主要的特征是黄酒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酿酒原料及其处理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通过改革米饭的蒸煮方法,实现了用粳米和籼米代替糯米的目的,酒质保持稳定。米饭的蒸煮逐步由柴灶转变为由锅炉蒸汽供热。已采用洗米机、淋饭机,蒸饭设备改成机械化蒸饭机(立式和卧式),原料米的输送实现了机械化。 第二,黄酒的糖化发酵剂的革新。传统法使用天然接种的传统酒曲,耗粮多,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现代主要从两方面加以改良。一是对酿酒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从全国各地的酒曲中分离到不少性能优良的酿酒微生物。二是制曲工艺的改进。传统制曲多为生料制曲,在20世纪60年代,采用了纯种熟麦曲,使出酒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近多年来,还广泛采用麸曲及酶制剂作复合糖化剂,采用纯培养酵母。近年来,还采用活性黄酒专用干酵母用于酿酒。 第三,发酵工艺的改革。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用金属发酵大罐进行黄酒的发酵。传统的后酵,是将酒醅灌入小口酒坛,现在也已发展到大型后酵罐,后酵采用低温处理。碳钢涂料技术也普遍用于大罐。 第四,黄酒的压榨。20世纪50代代开始,逐步采用螺杆压榨机,板杠压滤机及水压机。

黄酒工艺

黄酒生产工艺介绍

黄酒生产工艺介绍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一、黄酒的原料和辅料: 黄酒的原料主要有大米、糯米、黍米、玉米和水稻,辅料有小麦、大麦、麸皮等。原料与辅料和酒的产量、质量及风格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酒人把米喻为“酒之肉”,把曲喻为“酒之骨”把水喻为“酒之血”,这表明了他们之间对黄酒生产的重要性。其中,糯米糯米分为粳糯和籼糯两大类。粳糯的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籼糯含有0.2%~4.6%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结构疏松,易于蒸煮糊化;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蒸煮时需消耗的能量大,吸水多,出饭率高。糯米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比粳米和籼米少,因此酿成的酒杂味少(蛋白质、灰分、维生素等成分过多会使发酵旺盛,易升温、升酸,并且增加脂肪酸含量,使黄酒产生杂味)。淀粉糖化酶对支链淀粉的分支点(α-1,6糖苷键)不易完全分解,糖化发酵后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酒味香醇。名优黄酒大多都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但糯米产量低,为了节约粮食,除了名酒外,普通黄酒大部分用粳米和籼米生产黄酒。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占10%~15%,支链淀粉为85%~90%。玉米所含的蛋白质大多为醇溶性蛋白,不含β-球蛋白,这有利于酒的稳定。玉米所含脂多集中于胚芽中,它给糖化、发酵和酒的风味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玉米必须脱胚加工成玉米渣后才适于酿制黄酒。另外,与糯米、粳米相比,玉米淀粉结构致密坚硬,呈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糊化温度高,胶稠度硬,较难蒸煮糊化。因此,要十分重视对颗粒的粉碎度、浸泡时间和水温、蒸煮温度和时间的选择,防止因没有达到蒸煮糊化的要求而老化回生,或因水分过高、颗粒过烂而不利发酵,导致糖化发酵不良和酒度低、酸度高的后果小麦。小麦是制作麦曲的原料。小麦中含有丰富的颠覆恶补和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小麦片具有较强的黏延性以及良好的疏松性,适宜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之产生较高活力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等酶类,并能给黄酒带来一定的香味成分。小麦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大多为麸胶蛋白和谷蛋白,麸胶蛋白的氨基酸中以谷氨酸为最多,它是黄酒鲜味的主要来源。制曲小麦应选用麦粒饱满完整,颗粒均匀,干燥,无霉烂,无虫蛀,无农药污染,皮层薄,胚乳粉状多的当年产的红色软质小麦。在制曲麦时,可在小麦中配10%~20%的大麦,以改善曲块升温透气性,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麦曲的酶活力。 二、黄酒的酿造用水: 水不但是黄酒的最主要成分之一,而且对酿造全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水是物料盒酶的溶解剂,生化酶促反应都在水中进行;水中的微量无机成分既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养分和刺激剂,同时也是调节氢离子浓度的重要缓冲剂。黄酒的酿造用水一般都采用当地的自来水酿造,有的则采用井水或者深井水,酿造水必须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三、黄酒生产主要的菌种: 黄酒生产所用的主要菌种有酵母菌、曲霉菌(包括米曲霉和黑曲霉)、根霉菌、红曲霉、细菌。其中,黄酒行业常用曲霉菌种有米曲霉苏-16、As.30800,泡盛曲霉As3.4319,黑曲霉As.3.758、As.3.4427、As.3.4309(俗称UV-11)等。黑曲霉以糖化型淀粉酶为主,生成的是葡萄糖,能为酵母菌直接利用,而且糖化型淀粉酶能耐酸,糖化的持续性长,用黑曲霉制曲酿酒出酒率较高,但酒的质量不如米曲霉好。米曲霉以液化淀粉酶为主,生成物主要是糊精、麦芽糖。液化性淀粉酶不耐酸,在发酵中没有后劲。用米曲霉酿酒,出酒率不及黑曲霉高,但酒的质量好。 四、黄酒的制曲与制酒母的生产工艺:

绍兴黄酒论文

课程论文 题目绍兴黄酒文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 年12 月 绍兴黄酒文化 摘要:绍兴黄酒以味甘、色清、气香、力醇徵誉海内外,被封为黄酒中的上品.绍兴老酒声誉斐然,清朝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黄酒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种,经过历代炎黄子孙几千年的养育和呵护,已经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密不可分,同时,黄酒又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种礼仪、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习俗。

关键词:历史典故制造工艺礼仪风俗养生功能 一、绍兴黄酒的起源与发展 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中的“越语”篇中记载越王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 力和劳力,曾采用过一系列奖励生育的政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由此可见当时已把酒作为生儿育女的奖品。《吕氏春秋》记载,越王句践在出师伐吴时,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历史上称之为“箪醑劳师”。绍兴酒至少有2500多年历史的说法,就是从以上两部《春秋》中来的。 最早以绍兴地名作为地方名酒之名的当推南朝梁元帝萧绎所著的《金缕子》,书中提到“银瓯一枚,贮山阴甜酒”,其中山阴甜酒中的山阴即今之绍兴。 晋代嵇含所著笔记《南方草木状》中第一次提到了女酒,也可知道当时酿酒已普及到家庭中,嵇含为今上余人,此女酒即后来声誉鹊起的女儿酒“花雕酒”的前身。 唐代的绍兴酒,其名气不及当时的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的若下酒,但不像若下酒在宋以后便销声匿迹。在唐代,绍兴酒以其独特的地方魅力,仍然吸引着无数地名人墨客、名人志士,“酒八仙”之首的贺知章、诗仙李白等都曾在越地留下了不少对越酒的吟咏和高歌。 绍兴酒到宋代才真正定名,宋以前绍兴一直是越国越州的都城,州治,下辖会稽、山阴等郡县,到1131年赵构皇帝以“绍万世之宏休,兴百王之不绪”之义,改年号为绍兴元年。时越州官吏军民僧道士联合上表,乞赐府额。赵构皇帝即升越州为绍兴府,取“承继前业,振兴昌盛”之意,绍兴之名由此而来,由于绍兴酒业的兴盛,各种酒名也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如“竹叶青”、“瑞露酒”、“蓬莱春”、“堂中春”等。 明清时期,可算得上绍兴发展的第一高峰,不但花色品种繁多,而且质量上乘,确立了中国黄酒之冠的地位。当时绍兴生产的酒就直呼绍兴,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特别是清代设立于绍兴城内的沈永和酿坊,以独创的“善酿酒”享誉海内外,康熙年间的“越酒行天下”之说即是当时盛况的最好写照。

中外合资新建年产1万吨优质传统黄酒项目

中外合资新建年产1万吨优质传统黄酒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2 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3 可研报告编制原则 1.4 可研工作范畴及内容 1.5 可行性研究的要紧结论 第二章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推测与产品方案 3.1 市场推测 3.2 产品方案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4.1 项目选址 4.2 区位条件 4.3 外围配套条件 4.4 原料 4.5 辅助材料 第五章生产设备与工艺 5.1 生产设备 5.2 工艺流程 5.3 灌装生产工艺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第七章环境爱护、安全与工业卫生和节能

7.1 环境爱护 7.2 消防安全 7.3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第八章节能 第九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9.1 项目组织建设实施与运营治理9.2 人员编制及职员培训 第十章项目实施打算 10.1 建设工期 10.2 项目实施进度打算表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11.1 投资估算 11.2 资金筹措及使用打算 第十二章经济评判 12.1经济评判说明 12.2流淌资金估算 12.3新增经营收入估算 12.4成本估算 12.5其他财务数据 12.6财务效益测算 12.7不确定性分析 12.8财务评判结论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13.1结论 13.2建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中外合资年产X万吨优质传统黄酒项目 1.1.2项目建设造址 本项目选址于XXXX县新兴工业园区 1.1.3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年产X万吨优质传统黄酒项目。项目总用地80亩,建筑面积22160平方米。 1.1.4项目实施单位概况 本项目实施单位为XXXXXXXXXXXX。本公司前身为国营XXXX酿酒厂,创建于1958年,有着五十多年的传统酿造历史。通过数代人的不断探究和努力,成就了“XXXX”,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产品进驻了上海联华、华联、欧尚、大润发、家乐福、家得利、易初莲花、好又多和南京苏果等大型超市和卖场。近年来,产品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合肥、苏州、无锡、宁波等几十个省市畅销,一直深受宽敞消费者的喜爱。公司产品曾多次被评为全国消费者信得过名优产品。 2020年公司同外商(自由人)达成合作意向,由外商控股联合投资3000万美元,其中外商出资70%,我公司出资30%,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投资1500万美元,在一年内建成一个年产黄酒X万吨,并融合了传统黄酒酿造工艺的现代化黄酒企业。

黄酒传统酿造工艺

黄酒传统酿造工艺 基本思路:先糖化再酒化,最后后酵消耗残余淀粉和糖分。选米→精白→清洗→浸米→蒸煮→摊凉→拌料,落缸→糖化发酵→压榨→澄清→煎酒→成品酒 1.具体工艺: ●糯米浸泡 (1)是保证原料充分吸水,使淀粉粒间的空隙被水充满,淀粉粒膨胀, 便于粮粒在蒸煮是容易透心,达到糊化彻底,浸泡后沥干水分可除去谷 物中的部分杂质。(2)获取含乳酸的浸米浆水在传统摊饭法酿制黄酒的 过程中,浸米的酸浆水是发酵生产中的重要配料之一。操作中,米中约有 6 %左右的水溶性物质被溶入浸渍水中,由于米和水中的微生物的作用, 这些水溶性物质被转变或分解为乳酸、肌醇和磷酸等。抽取浸米的酸浆 水作配料,在黄酒发酵一开始就形成一定的酸度,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保证酵母的正常发酵;酸浆水中的氨基酸、维生素可提供给酵母利用;多 种有机酸带入酒醪,可改善酒的风味。浸米开始,米粒吸水膨胀,含水量增 加;浸米4~ 6 h,吸水达20% ~ 25%;浸米24 h,水分基本吸足。浸米时, 米粒表面的微生物利用溶解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生 长繁殖。浸米2 天后,浆水略带甜味,米层深处会冒出小气泡,乳酸链球 菌将糖分逐渐转化为乳酸,浆水酸度慢慢升高。数天后,水面上将出现由 产膜酵母形成的乳白色菌膜,与此同时,粒中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高分 子物质受到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作用而水解,其水解产物提 供给乳酸链球菌等作为转化的基质,产生有机酸,使浸米水的总酸达0. 5%~ 0. 9 %左右。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原料的吸水速度也会发生 变化。冬天气温低需要的时间长,夏天温度高需要的浸泡时间短,但在 工业生产中浸水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浸泡时间48h左右,浸米酸 度达到0.4~0.8%。 ●蒸米 (1)使淀粉糊化浸米以后,淀粉颗粒膨胀,淀粉链之间变得疏松。对浸渍 后的大米进行加热,生淀粉受热膨胀,破坏了原来淀粉的结晶构造,使植物组织和细胞破裂,水分渗入到淀粉粒内部,淀粉链得以舒展,淀粉分子之间的组合程度受到削弱,形成单个分子而呈溶解状态,这就是糊化。糊化后的淀粉易受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转化为糖或糊精。 (2)蛋白质变性在蒸汽及高温作用下,原料中的蛋白质吸水,因热产生 热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易于被蛋白酶分解。 (3)原料灭菌通过加热杀灭大米所带有的各种微生物,保证发酵的正常 进行。挥发掉原料的怪杂味,使黄酒的风味纯净。黄酒酿造采用整粒米饭发酵,是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工艺,即双边发酵[3]。发酵时的醪液浓度高,呈半固态,流动性差。为了有利于酵母的增殖和发酵,使发酵彻底;同时又有利于压

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黄酒工艺学 英文名称:Chinese Rice Wine Technology 一、课内学时:22 学分: 1.5 二、适用专业: 酿酒工程、生物工程 三、先修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四、教学目的:《黄酒工艺学》属于酿酒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中国黄酒的酿造工艺特征、质量控制和行业发展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理、工、农交叉性综合课程。对于理解高浓液态发酵、酿酒工程设备、酿酒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掌握中国黄酒文化、历史沿革,传统工艺黄酒生产工艺、现代工艺黄酒生产技术及其涉及关键设备、关键质量控制点,了解日本清酒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一定的黄酒酿造工艺的创新研究。 五、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注:▲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黄酒定义及历史沿革 第二节黄酒功用及酿制生产特点▲ 第三节黄酒分类▲ 分类按黄酒国标GB/T 2008进行,今后进行各类酒品比较、指标鉴定、交流的基础。功效学习,利于了解黄酒、认识黄酒、宣传黄酒。 第二章、原辅料与糖化发酵剂 第一节主要原料▲ 第二节次要原料 第三节辅料 第四节主要微生物▲* 第五节黄酒酿造中的酶 第六节制曲工艺*

第七节酒母制作工艺▲ 上述内容均是从事黄酒生产工作或进行黄酒建厂工作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或环节,即原料满足、当地水源特性或理化指标、当地优势环境微生物是否适合制曲等等。 第三章、传统黄酒生产工艺▲ 第一节元红酒生产工艺▲ 第二节加饭酒生产工艺▲ 第三节绍兴善酿酒工艺 第四节香雪酒生产工艺 第五节北方黄酒生产工艺 第六节川派黄酒的特点及工艺、发展方向* 第四章、现代黄酒生产发酵工艺▲ 第一节简介 第二节麦曲黄酒生产工艺▲ 第三节主要设备介绍▲* 第四节物料平衡与生产计算* 第五节膨化法黄酒生产工艺* 第六节液化法黄酒生产技术 现代黄酒生产工艺,是以机械化为代表,融合较多先进科研成果而成,故工厂设备是学习、生产、建现代黄酒酿造厂的重点内容; 物料平衡与生产计算方面的内容,是进行车间、工厂设计的基础,许多是经验数据,必须了解、掌握,体现了酿酒工程人员的基本素质。 第五章、成品黄酒管理▲ 第一节黄酒贮陈▲* 第二节黄酒勾兑▲ 第三节黄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第六章、黄酒厂设计改造▲* 第一节中小型黄酒厂全厂工艺初步设计论证▲ 第二节小曲酒厂改造为黄酒厂的初步设计论证*

黄酒酿造及其功效

天津农学院 黄酒的酿造工艺及其功效 班级: 姓名: 学号:

黄酒的酿造工艺及其功效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黄酒的特点,和黄酒的酿造工艺,向读者介绍了黄酒的营养价值及黄酒的一些药用价值。 [关键词]:黄酒,双边发酵,固态发酵,功效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1.黄酒的简介 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柔和爽口,回甜生津,但后劲颇足。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其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黄酒和白酒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酒类。简单来讲,黄酒就是米酒(水酒),是黄色的混浊的,白酒是由黄酒蒸馏而得,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无混浊或只有少量沉淀。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度数低,糖度也适中,黄中带红或黄中带白,香气浓郁,醇厚可口,色泽明亮,呈琥珀色;营养价值特别高,比被列为世界营养食品的啤酒还要高 5~10倍;用途广泛,用法多样,并且有其得天独厚的调味功能。 其中著名的有浙江加饭酒(花雕酒、女儿红等)、绍兴状元红、上海老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1.1黄酒的特点 黄酒虽然种类多,各具特点和风格.在中国的酿酒行业采用固态发酵技术非常普遍,并成为传统特色,大多名优白酒采用固态发酵法

黄酒的酿造方法

黄酒的酿造方法 黄酒的酿造方法第一步:蒸饭干 将糯米用水浸泡半天,然后把糯米滤干水分,用一个木制的外形如桶的专门器具或者一个透气的布袋,隔水把糯米熏熟。这样蒸出来的饭干,外观上看去还是像生糯米,但实际上已是熟米饭了。 第二步:上酒曲 客家人通常把酒曲叫“酒饼”,上面生存有大量的霉菌,是用来使饭干发酵用的东西。酒饼中所含的酶制剂能将谷物原料——也就是糯米饭干糖化,酵母再把糖分发酵成酒。 酒饼可在市场上买到,但许多客家人都有自己的“秘方”,自己制造酒饼。客家人是这样自己制造酒饼的:到野外采来十多二十种野草,在太阳底下晒干后放到锅中煮烂,把谷子磨碎后,用煮出的汤水搅拌搓成团,盛到竹匾中压实抚平,再放到干燥阴暗处发酵。一个晚上后,米团上会长出菌毛,第二天拿到太阳底下晒干,晚上再放回阴暗处让它继续发酵长菌毛,然后再晒干。如此反复三四次后,用刀把已非常干燥的米团切成小块保存好,这就是“酒饼”。酒饼是糯米发酵的关键,所以酒饼对酿出的酒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谁家的酒饼做得好,还能声名远扬,许多人寻求购买。 上酒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放凉饭干后将其盛入一个大

缸中,把酒曲调成水溶液,均匀地洒到饭干上。另一种用冷水淋浇饭干使之冷却,再将酒曲研磨成粉末,均匀地洒在饭干面上。 第三步:出酒 上好酒曲,把缸密封盖好,等着饭干发酵出酒就行了。在缸中把饭干压实的同时,通常还在中间压一个凹下去的窝坑,称为“酒井”,再在酒井中撒一些酒曲。饭干发酵出酒后,都会流到“酒井”中。 一天后饭干就开始发酵了,饭干慢慢变得松软并出酒,在“酒井”中舀酒试尝味道。夏天天气热,温度高,一般7到10天左右就可出酒完毕。冬天天气冷,则要半个月左右时间。30度左右是最适宜酒曲发酵的温度,如果温度不够,还要在缸外加盖几层厚毛巾厚衣服什么的。 直接从饭干发酵流出来的酒,客家人叫它为“娘酒”,也叫酒娘、酿酒、酒酿、老酒,颜色较深,酒味清醇浓香,耐存放。娘酒的出酒率约是1.2,也就是1斤糯米蒸成饭干发酵后,最终可酿出1斤2两的酒。 第四步:炙酒 如果连酒糟带娘酒一齐加水兑冲,再滤去酒糟,这种兑了水的黄酒叫“水酒”,酒色浑浊一些,酒味没有娘酒那么浓香,但是口感更柔顺。水酒的兑水量通常是1∶2.5,最终的水酒成量约是原料糯米重量的3.5倍左右。要是添加的水高过这个标准,那就真的是“酒淡如水”,是名符其实的“水酒”了,这是奸商才比较喜欢干的事情。 因为水酒兑有水,所以一定要经过加热煮沸才可饮用。常见

黄酒的历史与文化

黄酒的历史与现状 引言:通过对本学期对酒的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加深了对各类型酒的了解,老师在课程提到的黄酒更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又因为我的家乡只有一区域性白酒,其酿造工艺并无独特之处,所以此次论文结合老师的两个问题对具有悠久文化底蕴黄酒展开论述。 一、东方酿造酒的典型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中国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说起黄酒,人们几乎都想到浙江绍兴,认为那里是黄酒的发源地,其实,黄酒的发源地在湖南衡阳。考古发现,彭头山遗址是世界最早的古稻谷栽培地,酿造黄酒需要谷物,而湖南最早出现古稻谷栽培,说明湖南最早具备酿酒条件。有典故记载,衡阳古酒的酿酒技术与现在的黄酒酿造工艺基本一致,这也说明,过去衡阳的酃(ling)酒就是今天的黄酒。有学者对史料进行细考后还发现,绍兴酒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衡阳的酃酒(亦称酃湖酒、醽醁酒)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其历史要早于绍兴黄酒,因此,可以这样推测,酃酒才是黄酒的真正“鼻祖”,绍兴黄酒很可能是从衡阳酃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趟过悠久的历史长河,华夏民族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逐步积累粮食酿酒经验,使黄酒酿造工艺技术炉火纯青。 二、黄酒的分类成分及分类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黄酒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并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 黄酒的分类标准较多,按黄酒中所含的糖份来分可分为干黄酒,半干黄酒,甜黄酒,半甜黄酒。如“加饭酒”,是半干型黄酒;“封缸酒”(绍兴地区又称为“香雪酒”),表示甜黄酒或浓甜型黄酒;“善酿酒”表示半甜黄酒。 按原料和酒曲划分可以分为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糯米黄;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黍米黄酒。大米黄酒则为一种改良的黄酒,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红曲黄酒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 三、黄酒的营养及保健功能 黄酒的主要成分除乙醇和水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这8种氨基酸,在黄酒中的含量比同量啤酒及葡萄酒多数倍。 此外,黄酒含有许多易被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白酒酿造论文

酒的品尝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李某某学号:******

白酒的酿造 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主要有哪些? 酿酒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包括: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等。 (1)酒精发酵 酒精发酵是酿酒的主要阶段,糖质原料如水果、糖蜜等,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成分,经酵母或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转变为酒精。 酒精发酵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有一系列连续反应并随之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其中大约有30多种化学反应,需要一系列酶的参加。酒精是发酵过程的主要产物。除酒精之外,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质及糖质原料中的固有成分如芳香化合物、有机酸、单宁、维生素、矿物质、盐、酯类等往往决定了酒的品质和风格。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发酵温度,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发酵的温度,当发酵温度高于30~34℃,酵母菌就会被杀死而停止发酵。除糖质原料本身含有的酵母之外,还可以使用人工培养的酵母发酵,因此酒的品质因使用酵母等微生物的不同而各具风味和特色。 (2)淀粉糖化 糖质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等微生物的发酵剂便可进行发酵;而含淀粉质的谷物原料等,由于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所以采用含淀粉质的谷物酿酒时,还需将淀粉糊化,使之变为糊精、低聚糖和可发酵性糖的糖化剂。糖化剂中不仅含有能分解淀粉的酶类,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质、果胶等的其他酶类。曲和麦芽是酿酒常用的糖化剂,麦芽是大麦浸泡后发芽而成的制品,西方酿酒糖化剂惯用麦芽;曲是由谷类、麸皮等培养霉菌、乳酸菌等组成的制品。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离选育的微生物而自然培养的大曲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剂和发酵剂的双重功能。将糖化和酒化这两个步骤合并起来同时进行,称之为复式发酵法。 (3)制曲 酒曲亦称酒母,多以含淀粉的谷类(大麦、小麦、麸皮)、豆类、薯类和含葡萄糖的果类为原料和培养基,经粉碎加水成块或饼状,在一定温度下培育而成。酒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培养基成分,如霉菌、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霉菌中有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有益的菌种,“曲为酒之母,曲为酒之骨,曲为酒之魂”。曲是提供酿酒用各种酶的载体。中国是曲蘖的故乡,远在3000多年前,中国人不仅发明了曲蘖,而且运用曲蘖进行酿酒。酿酒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制曲的工艺水平,历史久远的中国制曲工艺给世界酿酒业带来了极其广阔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制曲的工艺各具传统和特色,即使在酿酒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作坊式的制曲工艺仍保持着原先的本色,尤其是对于名酒,传统的制曲工艺奠定了酒的卓越品质。 (4)原料处理 无论是酿造酒,还是蒸馏酒,以及两者的派生酒品,制酒用的主要原料均为糖质原料或淀粉质原料。为了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糖化能力和出酒率,并形成特有的酒品风格,酿酒的原料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定工艺的处理,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比及其状态的改变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也是关键的环节。 糖质原料以水果为主,原料处理主要包括根据成酒的特点选择品种、采摘分类、除去腐烂果品和杂质、破碎果实、榨汁去梗、澄清抗氧、杀菌等。 淀粉质原料以麦芽、米类、薯类、杂粮等为主,采用复式发酵法,先糖化、后发酵或糖化发酵同时进行。原料品种及发酵方式的不同,原料处理的过程和工艺也有差异性。中国广泛使用酒曲酿酒,其原料处理的基本工艺和程序是精碾或粉碎,润料(浸米),蒸煮(蒸饭),摊凉(淋水冷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