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目的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及提高科研能力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将信息检索与知识发现的最新理论融入其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讲述信息文化、信息检索理论、中外文数据库、搜索引擎、大数据相关理论,以及大学生所关心的求学、就业信息检索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旨在解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独立地获取和运用信息资源,为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程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开展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强调实际检索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使学生逐步掌握各检索工具的共性与个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采用开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方式(平时上机、研讨或论文写作),开卷考试占60%,平时作业比重占40%。

授课内容:(共30课时,其中课堂教学环节21课时、课堂实践环节9课时。实践课:第3、5、7、10、14周。)

第一章信息文化(2课时)

理解信息的定义、性质,

了解信息资源;

了解信息检索概念,信息检索类型,信息检索的重要意义;

掌握信息素养(信息评价、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等);

理解信息、知识、文献、情报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信息检索原理;

掌握信息检索策略、信息检索步骤、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途径;

理解信息资源著录方法。

第三章信息源(1课时)

了解各类信息源;

掌握信息源的获取途径。

第四章中文网络数据库(4课时,2课时理论、2课时实践)

了解中文数据库的类型;

掌握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掌握中文文献的获取利用。

第五章外文网络数据库(4课时,2课时理论、2课时实践)

了解外文数据库的类型;

掌握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掌握外文文献的获取利用。

第六章搜索引擎(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搜索引擎定义及构成;

理解搜索引擎工作原理及主要任务;

掌握常用中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学会常用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提高使用搜索引擎的能力(Google、baidu、yahoo)。

第七章求学、就业信息检索与利用(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了解MOOC;

了解课程信息获取;

掌握考试竞赛信息检索;

了解留学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八章大数据与知识发现(2课时)

理解大数据概念;

了解的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了解怎么由大数据到知识发现。

第九章开放获取(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开放获取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开放获取的运行机制及现状;

了解开放获取的意义,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应用;

掌握国内、外开放获取学术资源及其应用;

掌握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

第十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3课时,2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

了解图书馆职能;

掌握图书馆资源(电子资源、纸质资源);

了解图书馆服务(原文传递、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研服务等);

第十一章学术论文写作(2课时)

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规范;

掌握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方法;

掌握学术论文信息收集途径与方法;

了解论文收录、引用与发表。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 养策略初探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标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张树娟 【作者简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06级教育技术学的学生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从高等院校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作用以及应采取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 【编者按】:身处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如果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能力落后,作为国家将难于立足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个人也必将被社会边缘化。本文作者有感于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推广和普及,针对我国在此方面的滞后,特别是一些当代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够,疾呼我国应急赶直追,在大中小学及全社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 【正文】 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传递和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与传递信息的便利渠道,同时也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充分认识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注重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培养中运用什么策略,以下对这些问题作出一些探究。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是:“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由于它不能完全揭示出信息素养这个抽象概念的全部内涵,所以目前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扩展,并已深入到对信息素养人特征描述的层面,以便为深刻理解信息素养内涵提供广泛的视角,由此便形成了有关信息素养内涵的各种流派观,例如能力观、学习观、工具观等等。 能力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识别信息需求,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涉及到一个人检索和理解不同信息源的能力。要想全部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首先,必须希望知道问题的答案,能利用分析技能系统地阐述问题,能够识别研究方法并利用批判性技能评价实验性和推论性结论;其次,在日益多变和复杂的方法中,必须拥有寻找问题答案的技能;再次,一旦知道了寻找的信息是什么,要能找到它。”[2]等等。 学习观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那些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积极思考;他们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并知道相关信息是什么;他们能利用技术工具检索和交流信息;他们是灵活的、可以接受任何变化并能独立地或在团队中起作用的人。”[3]“具有信息素养的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4]“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学习。他们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为工作或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5]等等。 工具观认为:“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对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6]“信息素养通常是指运用各种信息工具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能力。”[7]“信息素养是一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开设文献检索课为主。自198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以高校图书馆为基地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在全国推广20多年,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文献检索与利用课阶段、文献检索课阶段和信息素养教育阶段。文献检索课为推动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者培训,如新生人馆教育、研究生入馆教育、电子资源使用讲座、毕业论文与文献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等,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用户教育体系。 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比较落后,教育内容比较单一,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职能部门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够 高等教育相关职能部门普遍存在认识不够,信息观念淡薄现象,主要表现在: 1 人事部门对文献检索课教师定位不准,很少考虑给图书馆引进文献学、信息学、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将文献检索课教师归属教师编制。 2 教务部门只重视管理各系部的教学工作,而对文献检索课程只列人选修课的范畴,使用的教材缺乏时代性,教学手段滞后,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

没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 3 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作用,信息素养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表现为各自为阵,缺少交流融合,只能根据各自的能力在摸索尝试,缺少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体系的理论指导,信息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有待加强。 (二)对文检课与计算机课的关系认识不够 信息教育的两门主干课程,一门是文献检索课程,在大多数高校中仅为选修课,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加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另一门是计算机课,只讲计算机基本理论,与如何操作计算机检索资料仍有较大距离,课程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要,而是盲目的去教计算机知识,与本专业教学目标脱节。据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70%以上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内容,近60%的学生没有进行过文献检索课教育。高校学生对高校馆藏文献利用率不足40%,学生不会使用报刊索引的占89.4%,不会通过有关索引查找古典文学资料的占84%,大学生信息能力普遍偏低。 (三)大学生本身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不够 1 信息意识不强。新生对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可以理解,高年级学生往往也只盯在教科书上,无暇旁顾。学生普遍以阅览专业期刊作为关注学科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的主要方式,而对于从人大复印资料、专业年鉴、专利文献中了解和 关注学科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比例较低,而这些文献资料往往是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的最有价值部分。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顺应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现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孩子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孩子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孩子信息素养技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孩子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增强孩子信息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等。再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更要学习建模及推理的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解题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机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响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结果。 实践能力是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要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辅导学生上机时发现,有的学生拿着上机手册不知从何处入手,操作时屏幕上显示了出错信息,他们还

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晋城市矿区中学焦会芬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如何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是本人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问题的一些浅显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前提;兴趣;创新;分组教学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简单地讲信息素养即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的能力。《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方面: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指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 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 3、信息道德。 指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遵循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 4、信息常识。 包括信息本身的定义、特点及信息的测量,促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简言之,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是形成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在尚未掌握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情况下就去奢谈信息素养,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但信息素养除了需要“物质基础”之外,还必须有“精神要素”,那就是信息意识情感和信息伦理道德,“精神要素”决定着技术能力应用的价值趋向,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发展,使现代教育技术步入了信息时代的轨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的方式由信息记忆的过程转变为信息处理的过程,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体现为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熟练表达和应用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的能力。所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一词早在1974年就被提出,当时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指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随着对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它: 1、信息素养不但包括信息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技能。 2、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和进行知识创新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个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也是衡量形成学习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由于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快捷与多变,也使得信息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几方面。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它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要求个体具有灵敏的发现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存在和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信息知识是个体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及对信息工具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具体地说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1、信息认知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并遵照信息生成者的意图理解他人传递出来的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 2、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调查、检索并获取信息的方法。 3、信息分析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能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与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 4、信息加工能力能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达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即从了解到理解;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 5、信息创造能力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信息协作能力与其他研究者跨越时空、地域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延伸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课程论文评阅表 :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教育方法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论文摘要】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近几年来,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总体素质是好的,并呈现向上的态势。信息素质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深度和综合程度。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处于转型期间,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认真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可以使我们适时地调整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运用及驾驭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信息的需求分析不够。有许多大学生临近毕业都会频繁光临图书馆,因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任务必须完成,本着应急敷衍的态度,随意的选材、收集资料,应付了事。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其对信息的敏感、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总结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总结 小学生要学会和掌握信息处理的具体方法,包括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的各种方法。小学生能较自觉地意识到信息的价值,并能自觉地运用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初步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低年级小学生认识到信息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能主动为解决问题去查找资料,从中形成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初步能力;尝试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理解、感悟课文,优化教学过程。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有为理解课文主动去搜集信息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及查找得到的信息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学会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整理、加工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来感悟课文, 建构新的知识;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课堂上“动脑想,动手做,动嘴讲”的力度,发挥现代技术教育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是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研究课题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指导学生有效收集和获取信息。 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可以扩大眼界,提高文化素,信息的确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来解决的能力;二是学生确定为完成课堂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上一节语文阅读课,通常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确定信息问题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忽视的。 (二)适当示范,初步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把获取的语文信息在课堂上整理、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题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有一种语文信息获得的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加工、整理和评价信息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首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同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借鉴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在如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探讨新教法上做了大胆尝试。 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对学生、对自我有个全方位的认识,采取多种方法,坚持不懈地把这 个综合工程做好。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课堂环境构建和资源利用与设计上,设置符合学情的教学情 境或者问题创设,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 讲课主题。课堂教学的展开,都是在一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大思路中展开的, 在具体课堂展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生充 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取得意义建构的效果。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走到学生中间,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获 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展示作品,放 手让学生互相评价,最后让学生自己评价,从而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鼓 励学生先发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我适时地对讨论不清楚的问题给予指导,在学 生互评的同时也大力鼓励学生自评。多种评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改进课程 或教学的设计,同时给自己和老师提出建议和期望,师生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程改革要求,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积极 的情感与态度。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经常是导入的时候,让孩子发现遇到的问题,从而 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 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 的作用是设计任务,创设环境,组织学习。对采用其他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留 言本上向教师发问,教师及时地对问题进行解答。 四、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平时从上课构建课堂开始,就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贴近 他们的学情,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自己“灵动”起来!因此,我觉得激发兴趣和良好的评价机制 尤为关键,比如课例《图像调整好上传》,本课是本单元学习、使用ACDSEE图像编辑软件 的开端与入门,应用技术核心是“图像调整”,导入课的时候,我引出了近期学校举办的首届 教师摄影大赛,然后孩子们兴趣高涨,随后给出一组照片,让孩子们发现其中的问题。孩子 会兴趣高涨的看出问题来:有的照片太小,看不清,有的照片太暗,也看不清。那么顺着他 们发现的问题,导入本节课,就很自然了。课后想想,正是我的做法,让本节课完全活了, 孩子们也是兴趣很高的自主学习。 五、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时,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的机会,而是自己抢了 其他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做压制了学生发表意见的热情。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如何更好地把握上述两个关键点,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文献检索课程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 文 献 检 索 课 程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1 学号:311013030102 姓名:高凤丽

指导教师:宋文婷 [摘要]我国高校开展的文献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从信息素养含义和信息检索的含义的界定出发,提出了高校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文献检索课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半衰期日趋缩短,大学里所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自学能力和终身受教育的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信息素养正是赋予了大学生这种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时,就强调了以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只有具备了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才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校文献检索课就是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方法课。然而,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开展现状和实际效果却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有必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改进课程内容、方法和质量,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对高校提出的要求。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本质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作了界定:“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2003年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召开了国际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社会”。会议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 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问题。同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 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时下各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人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历史与社会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学科,立足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素养。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所以,我们以历史线索为主导,从“古今综合”“中外综合”“时空综合”三个角度指导学生贯通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 1.古今综合 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就是古,“社会”就是今,其实学习的就是古往今,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古今知识联系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学习历史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对照地图加深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学习当前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参照古今大历史变迁深刻认知。 比如学习“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制作成动漫视频,以渐变的形式,将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展现给学生。

大学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缺乏创新性

大学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缺乏创新性、论文格式不够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向文献检索课提出了任务。结合学位论文写作开展针对性强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环节。文献检索课课程设置应分阶段渗入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更多还原 信息素养作为全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及其角色、教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原则等方面着手,概要地讨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更多还原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在强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上。为此,文章指出了课程内容深化和体系拓展的方向,从而对课程的主体内容做了较详细的勾画,并从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条件与措施作分析,提出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发展着的学科,应当深入地、不断地对现行的信息检索课程进行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都具备信息素养,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学习能力,影响着教学改革,影响着大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是:一半以上的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较差,尤其是获取、利用、创新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道德有待提高。学校应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改革各学科教学、建立评估制度等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多还原 改革与研究,使之成为人们信息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更多还原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国家、学校和课堂教学三个层次上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才能有序地推进其培养过程。具体的培养方法需从学校的资源利用、课程设置、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更多还原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着手,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程的内涵,改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达到适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多还原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已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多还原 针对目前“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拓展,从选题、查找资料、撰写报告、与人交流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课程报告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文献检文检课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发展较为缓慢。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学校和学生对课程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课程本身开展得很不规范。本科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文检课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学管理与建设,并就如何实现进行了讨论。更多还原 索技能并能加以灵活应用。更多还原 】本文针对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文献检索课程设置应分阶段渗入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特色,提出了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教学实践环节,以真正提高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和深化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更多还原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两大渠道。国家教育部2000年11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农村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信息技术课应建设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课堂。[关键词]学生信息素养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四部分构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基于网络化的新环境,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校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首先,要知道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自己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以及文化环境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明确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降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增强记忆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容易把握研究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中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1.利用资源,提高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能力不只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所学的方法技巧去获取、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各学校必修课程,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只停留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信息技术硬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会网络中学习资源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改变过去以传授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利用信息去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班级:09人力资源管理(1)班叶惠玲学号:0907502106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 高中新课标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事实上,在大学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呢? 首先,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人才而努力,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而这首要工作就是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而后就得意识到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继而分析造成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较低的原因,从而从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分别做出措施,改变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低下的现状。 1.信息素养的概述。 信息素养的概念常生育信息技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产物,是体现现代科学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综合范畴。信息素养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的内涵丰富。根据问过的实际情况,从一下几方面来把握其内涵: (1).信息素养不但包括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2)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它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将纳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3)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底蕴(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需要不同的人才。目前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信息已经被当做是一种资源,一种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的大环境下,传统型的人才已显落伍。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经崭露头角,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使“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成为共识。

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强调学科间整合,强调综合性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学科界线。任何整合都不是平等的融合,每个学科首先要有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学科目的,我们无法要求别的学科在整合的过程中替自己来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学科的知识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整合,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整合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运用情境教学,还原教材中的情景 小学语文课,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即使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巧妙也是徒劳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均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中展开的。其情境创设应以诱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发展成就动机的基本需要,精心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归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的情境,并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尽量让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意味,符合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征,指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同时,游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内容,游戏又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好胜、

好新、好奇的心理,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并能有效传播语文知识的游戏情境。 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出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动画、声音,然后在课堂上,一边播放PPT,一边讲解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并且迅速形成要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要创设良好的趣味性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在屏幕上出现庐山、瀑布、日出、白雾等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庐山瀑布下的画面,进而理解熟悉诗句,而且还拓展了思维。其次,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讲《狼来了》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演放羊娃,一群学生演农夫,有的演羊和狼,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角色中找到乐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扮演中学会一定的道理:人不能一而再、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浅谈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浅谈 摘要: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要素,也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其中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对事物认知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讨论了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主要特点,提出了作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讨论;分析;对策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bstract: The key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It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our nature basic ability of the global informatization . It involves all aspects of the knowledge, it is a special ability, which covers a very wide, including human, technology, economy, law, cognition to the thing of many factors, and many subjects are closely link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onent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思礼一中王云武 信息时代呼唤人们的信息素养。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目标,是我国今后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就已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从那时起,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达到基本普及的阶段,当前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利用来之不易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为他们将来进入信息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多种途径,以下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切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产生实际效能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首先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了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队伍中,不少人的信息素养状况并不容乐观,他们往往习惯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模式下进行课堂教学,不愿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即使已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学习电脑的重要性,并开始学习电脑操作技术,但仅有的这些认识也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只不过是为了应付上级举办的各种优质课之类的竞赛活动,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没有真正地体现,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试想这样的局面怎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不可否认,各级有关人事、师训等部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而且有的培训力度也非常的大,但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区,如一味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而技术层面的培训又主要是学习文字编辑,动画、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几乎没有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方法、策略的培训,另外,一些培训几乎没有察觉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策略等方面的培训,导致教师信息素养中很重要的这一层面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学习的一点信息技术,由于很少用于教育教学及其研究的实践,时间一长又都荒疏了,而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多还是“涛声依旧”……以上误区,导致“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成了“两张皮”。而这肯定不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看到,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并不等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要加强广大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提高自己:首先,教师要在对信息的认识、态度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是每个教师在信息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即驾驭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等,只有这两方面的素质都有了提高,教师才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也只有教师的自身素养得到了提高,也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