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儿推拿》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划分了对口升学和就业两个方向,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本课程开设主要针对于在三年级就业班。现阶段就业班学生总人数94人,由于是第一次教2014级的专业课程,所以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不很熟悉,主要是从班主任和以往带成人推拿实训课程中总结的一些情况,对于2014级就业班学生总体来说在学习方面还是比较认真,动手能力比较强,再加上就业目标明确,学习的动力更足。当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就业班人数较多,对于之后实训课的开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态度不够认真,在平时的理论和实训过程中,眼高手低,不能够自觉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针对这些问题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亟待改善。

二、教材简析

《小儿推拿》教材选用为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主编佘建华。此版本教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教学重点,知识点明确,有与之匹配的教学大纲。本教材是第二次使用,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更加熟悉,书中的一些纰漏及时予以标注更改。

三、教学任务

《小儿推拿》是推拿专业得而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用来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是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必修课。《小儿推拿》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知识,阐述用推拿手法防治小儿推拿常见疾病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技能及运用辨证施治,整体观念指导小儿推拿临床工作的能力;介绍相关儿科学的基本知识。在本课程结束时,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推拿相适应的病种,对于就业班的学生更好地指导就业。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小儿推拿手法和特定穴位的操作及应用、小儿推拿禁忌证、小儿推拿疗效显着的常见病症的诊治。

熟悉: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小儿推拿特点、影响手法的补泻因素、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治疗有效的常见病证的诊治。

了解:小儿推拿发展简史、小儿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小儿喂养方式和保健措施、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小儿推拿辅助治疗有效的常见病症。

(二)、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熟练地手法技巧,并能根据临床具体病症,从辨证、辨证论治入手拟订治疗原则、推拿处方,合理组合推拿手法。通过系统的学习,能运用所掌握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对临床常见

病、多发病具有一定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对症处理的能力,并能将熟练地手法和合理的操作步骤,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素质教育目标

具有从事小儿推拿临床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严谨、认真、耐心、细致、不怕苦与累,对患者充满爱心。

五、教学措施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诊法概要;第三章推拿手法;第四章推拿穴位;第五章常见病症推拿治疗,理论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多向学生提问,由学生思考后,老师总结性讲解,配以多媒体教学等。而根据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列表如下:

六、教学时数安排与分配

七、考核方式

《小儿推拿》的考核方法,期末主要采用书面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应尽可能采取模拟病案测试和推拿手法的具体使用,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手法实践技能的操作水平。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版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 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掌指纹为“风关”,近节指间纹为“气关”,远节指间纹为“命关”(图194)。 (1)望指纹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暴露患儿小手,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握住小儿食指远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指端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现,便于观察。 (2)望指纹内容:主要从指纹色泽、长短和浮沉三个方面来分析观察。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 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 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 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 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13 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 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15 肾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手法篇

小儿推拿不传之秘之手法篇 基本的原则是:沉肩垂肘,上身微微前倾,手臂一定要放松。手指不需要用力,按摩的时候基本是靠前臂自然推动或手腕甩出去的力量。这样就不会觉得吃力。 谈下推拿介质的问题,这个往往说法众多,有些书上写根据不同的病情宜采用不同的介质,比如生姜汁,茐白汁,薄荷水,橄榄油,滑石粉,还有白酒呀,不一而足。当然这也是前辈的经验总结,都无可厚非,但我想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准备如此多介质实在是件烦琐的事。从易渗透性和舒适的角度,我觉得最好用的就是滑石粉,滑石粉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一年四季均可使用,特别是夏季或手汗多的家长,滑石粉特别适宜。但有个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头部四法时,切记不能让滑石粉弄到孩子眼睛,做头部四法时我一般不用介质(只是个人经验)。 再说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揉法:比如说一窝风,外劳宫这种,指肚一定要像蚂蝗一样吸住穴位,揉的幅度不要太大,大了力量就不能集中。一般书上会说顺逆

同数,顺主升,逆主降,其实对于点性穴位,不用那么讲究,很多人往往对于一会顺一会逆不习惯。可以单用顺揉,不会影响效果。 关于五经穴的推法:五经穴就是五个手指上的穴位,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推拿的时候手指末节的力量一定要足,不能指根处有力量而到有指尖那节就没力了,这很会影响效果。像大肠穴,小肠穴,道理也一样。 天河水的推法注意事项:这个一定要注意从头到尾都得固定推在中线上,不能偏。初学的往往推久了就偏离了中线,这点要注意。 六腑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不大一样。三字经的六腑位处在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其它派的一般是在前臂正尺侧。推拿的时候如果想两个位置都照顾到,有个很简单的办法,用除母指外四个手指去推,末节自然弯曲,这样不仅尺侧面可以按摩到,手太阳小肠经的路线也按摩到。效果会非常好。 三关推拿注意事项:这个穴位三字经和其它派的也不大一样,三字经中的三关是在手太阴肺经的路线,其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一、头部按摩四法 二、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三、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四、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五、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称之为头 部按摩四法。 手穴: 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周尔晋老人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 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二、周尔晋小儿推拿术的手法介绍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 ?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 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 补,而少用清。 2 ?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一一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 ?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 指根(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 ?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 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 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 .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 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 .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 镇静、止痛作用。 用自己的双手救助自己。小儿推拿交流园地(Q群):107917431

小儿推拿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 周尔晋著湖北省东风轮胎厂郑树安整理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小儿推拿交流会讲稿

小儿推拿交流会 徐灿 Page1 两年前,俊莉姐就鼓励我办一期小儿推拿的讲座,那时候因为场地、时间等问题没有得以如愿。去年下半年我们门诊搬家了,现在的场地宽敞了许多。平常的日常门诊工作中,我们在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认可这种方法,有耐心一点的家长还会跟我们学习几个穴位回去自己在家给孩子按摩。我们吴老师之前每年都会抽出时间给病友们讲讲小儿推拿,现在因为个人的业务繁忙不能亲自给大家讲解,他希望我能够把小儿推拿以及他的一些学术理念推广给大家。作为他的学生,才疏学浅,但愿不辱师命。 Page2-3 是什么吸引我来到正安聚友会呢?最开始是收看一个梁冬主持的《国学堂》电视栏目,了解到黄剑老师采访到了很多国医大师,很多民间中医大师,杏林高手。跟着他的镜头深入,发现像张至顺道长、冰台、林杰、孙曼之、徐文兵等等这些江湖中的武林高手。每一个高手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油麻菜的博客和QQ空间阅读。每个人难免都会有英雄情结,作为中医人,这些杏林高手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聚友会呢是一个中医粉丝群,有专业的医师也有业余中医爱好者,我们在一起交流一些中医知识、学习心得、健康生活理念等。我们湖北群组织了伤寒学习小组,读书会以及黄圣哲老师的定期讲座,活动还是的非常多。我呢今天开始第一期,以后每个月一期跟大家交

流一下小儿推拿。 Page4 小儿推拿在北方以及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较为盛行,最为成熟的是青岛,那里的小儿推拿店跟我们这边的按摩馆、足疗店一样多,小儿推拿在当地的认知度非常高,家里孩子有点儿什么小问题直接去推拿几次就解决了。 在我们恩施地区,孩子不爱吃饭了家长会去找当地赤脚医生或者有经验的长辈给孩子按摩,当地好像叫“摸摸孩儿”,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恩施人啊,是不是这样的?前天咚咚妈妈来我这里治疗的时候跟她聊起过这个话题,她是十堰房县人,她们那儿就有这样的民间按摩医师,她上次回老家孩子积食了,去那儿用鱼腥草加蜂蜜等一些什么东西来刮痧按摩,2次就好了,再次见证传统医学的魅力。而且她们当地基本每个村都有这样的民间医师,那里的孩子平均挂水量应该远低于国内平均量吧?功德无量! 在咱们武汉,情况就不一样了,孩子有个什么感冒、咳嗽就送到医院打针,虽然咱们有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同济、协和、省妇幼、市儿童…但任然不能满足这种医疗需求啊,有孩子的家长应该有体会,你去同济挂急诊号有可能你排的是3、400以外。其实小儿推拿在我们这里还是很有基础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挑疳积,特别是老一辈人都知道有这个治疳积的方法,挑疳积挑的是哪里呢?一般是大鱼际、小鱼际、四缝处,这些穴位用推拿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以后在具体食积、疳积病症里面我们再谈。然后还

小儿推拿讲解

小儿推拿讲解 1.定义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推拿的一种,医生通过对宝宝身体的穴位进行推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缓解不适、促进宝宝身体健康成长的目的。 2.形成标志 小儿推拿成为一种体系完备的推拿门类始于明朝。自此之后,有了《保婴神术按摩经》这样的学科专着,也出现了一批有临床经验和理论医学基础的医生。 3.特点 (1)穴位 中医常用的点穴穴位主要是点状、线状和面状。 (2)手法 其特点主要是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可以缓解慢性病、常见疾病。并通过经年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的八种主要推拿手法。 (3)经穴 在经穴上有“五指经穴通联”的论断。适合推拿的穴位分别对应了一种脏器器官,有些穴位会呈现点、线或面状分布。 (4)诊断 在诊断上,创造性的开创了腹诊法。腹诊法将归经施治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同时非常推崇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 (5)临床操作 临床上不仅要求按摩师有序规范的操作手法,还要求其使用的手法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要配合姜汁、滑石粉等,有利于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受损伤,还能让手法的疗效得到最大发挥。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益气补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的饮食均衡、正常成长。 2.缓解小儿病痛 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被按摩与病处对应的穴位,能够缓解病痛甚至痊愈。而中医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胃痛等消化性疾病,大到哮喘、近视等。 3.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推拿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传染病的几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令经脉畅通,还能预防一些急性传染病。 小儿推拿适用范围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一、头部按摩四法 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称之为头部按摩四法。 手穴: 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周尔晋老人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用自己的双手救助自己。小儿推拿交流园地(Q群):107917431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审批稿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1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三、通便四大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要想见效,手法的正确和穴位的准确都是首要的。今天山东金医典的老师们就为大家整理了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希望对大家学习小儿推拿有所帮助。 大肠经 【功效】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手法】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向虎口方向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用清补法。 【演示】 胃经 【功效】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治肚子胀满,积食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厌食。 【手法】自大拇指下端鱼际外缘黄白皮交汇处,离心推至大拇指根部,此为清法;反之为补;一般用清法。 【演示】

肝经 【功效】舒肝理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伤风感冒,惊风,夜啼,斑疹。 【手法】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之为平肝;清法一般从食指指根推到指端。 【专家心得】平肝法常与清肺、推天河水配合应用。起退热,治肺炎的作用。 【演示】 脾经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腹泻、积滞、便秘、唇裂肿痛,口舌生疮,软骨病、瘫痪,虚性咳嗽。 【手法】大拇指末节外侧,离心推之为清,向心推之为补,来回推之为清补。 【演示】

肾经 【功效】和气血,调阴阳,分寒热。主治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手法】分阴阳穴在小天心穴往上,掌横纹中间略上处,用拇指罗纹面从穴位中间向左右分推。 【演示】 板门 【功效】宽胸膈,利肠胃,主治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等。 【手法】以拇指端点住鱼际中点,左右旋揉同数。 【演示】

内八卦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专家心得】五脏之气不调,诱发胸膈作闷,痰火郁结,咳嗽交作,小儿百日咳等,都可用运八卦法,以宽胸利膈,开郁降气,且能助气调气,加强中气运化力量,消化食积。 【演示】 小天心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陈姥姥小儿推拿课笔记

因为最近开始迷上中医,正好在微博上看到陈姥姥的小儿推拿讲座,就报名参加了,收获很大。特别是当天学会推拿后,在小虎身上实践效果简直立竿见影,不仅半夜不起来尿尿了,一觉到天亮,而且荨麻疹也不怎么起了。后来小家伙发高烧的时候也用到了推拿,现在小虎已经不像当初那么抗拒了,推拿也成了每晚的必修课。其实这个讲座的内容在陈姥姥的博客里都有,但现场听课印象较深,更大的好处是启发了妈妈育儿的思维方式,更是提供了很多学中医的资源,就像拿到了一个参考文献列表,值得后续再去学习钻研。 我当天的笔记整理如下: 1.推拿取穴: 按照中医的五行理论,人的五脏六腑皆有响声和表里关系,因此中医辨证要先学习其阴阳五行和上下关系,推拿时不仅要针对病症本身还有其赏析关系捎带推拿,如心脏不好,应该拨胳膊腋窝的小肠经(每天10min),干咳一般是肝火旺等。肺主皮毛,脾胃主肉,肝主筋经,肾主骨。 2.推拿时辰: 应该根据子午流注找时间对应的经穴,按照“病时、间时、甚者,取其输(穴)”操作,找时间对应"井荥输经合"的穴位及对应的颜色进行贴穴和揉穴。如“鬼门十三针,太冲贴绿豆”。 3.小儿推拿原则: 1)孩子感冒发烧,病毒性的属于土,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属金。白舌苔清鼻涕一般不宜用抗生素,红舌苔,突症热症可用抗生素。用过抗生素后,孩子体内的苦寒之气需捏脊3-6个月方能消除。 2)前为阴,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上火时揉前身和手心,从上往下为泄,反之为补。离心为泄,向心为补。 3)小儿推拿力度以抹眼泪的力度为限,平均每秒 2."5-3下,推拿时用痱子粉或软膏润滑。

4)推拿时一定先确认是否有心脏病,否则不易推拿和用力过大。 5)孩子一般肝肠有余,只能泄,不能补,而肾则相反。不能补胃,只能来回推。 不能补肺,只能清肺。 6)捏脊3-5天歇一天,每天补肾10-15下。 7)久病必入心包经,需要推阴阳胃经。 4.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式: 1)黄蜂入洞: 针对流清鼻涕。揉鼻孔对应的大肠穴(牙床骨),成人用关节力度大。如果比较严重,加100下,同时戴帽子。2)推手心:3岁以下一律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或者泄火推左手,补脾推右手。较慢为补,较快为泄。 3)捏脚: 左升右降,先捏左脚。 4)孩子便秘: 揉食指,同时补肾,严重的刮痧或者掐肾经;可用超过的黑芝麻粉饭前空腹嚼一勺。清大肠5-10分钟。 5)孩子如趴着睡,属于体虚,往上捏脊3-5周即可自动翻过来睡觉;6)妈妈如果长肝斑,大力揉敲打胆经,每秒2下,每天10min,再捏脊。肝有邪,必陈于两肺,往眉心刮痧,推八卦治肺病。有眼袋则说明肝火旺。 7)捏脊能帮助孩子长个和提高免疫力,尤其是背后青胎重的孩子: 从下往上较慢为补,快狠补充有泄。从大椎到长抢是至阳到至阴。脊柱中间是华佗夹脊穴。 8)孩子发烧时: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 40个小儿推拿手法,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小儿推拿手法整理简单易学 河南大学东京贝乐小儿推拿研究学院自成以来,一直致力于小儿推拿文化的研究与推进,覆盖学派,手法、技巧、起源等多项领域。一直坚持信息分享化,技巧公开化,知识平等化的理念,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感,有所学,有所享。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套不同的穴位(19种),不通的手法技巧(19种),以达到不通的疗效的小儿推拿组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一、脾经(脾在五行合土,故名脾土) 南朝齐褚澄《褚氏遗书·平脉》:“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土之寸为肺。”《红楼梦》第十回:“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位置: 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推拿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为补脾经(或补脾土); 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 【推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宜用于弧线状穴位或圆形穴位。 功效:清热除烦,宽胸理气。 主治:发热、胸闷、呕吐等症。 运法与旋推法的异同

两篇小儿推拿专业文章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相似,但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一样,而在具体操作时却完全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耐受力差,不易竭力攻伐,总之手法要轻柔深透,适达病所,刺激强度要适宜。一般来说,小儿推拿的操作以推法、揉法次数较多,而摩法时间较长,陷法则重、快少。手法刺激的强度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史长短,病势急缓而定。如病轻患儿,操作时间宜短,用力宜轻,速度宜缓,一日或两日一次;病重患儿,操作时间宜长,用力易重,速度宜快,每日推拿一至二次。 室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寒冷季节,术者手要保持温暖,同时应态度和蔼。术者经常修剪指甲,术前要洗手,保持清洁卫生。此外,还需注意患儿的体位适当、舒适、力求自然。 为什么我给孩子做小儿推拿没用呢?已发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既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又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也避免了小儿吃药打针受药物毒副作用的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但是呢小儿推拿要找专业的有中医书的呦。对于小儿推拿妈妈们有哪些疑问? 妈妈们的疑问 按一按、推一推就能治好孩子的疾病,有这么神奇吗?没错,小儿推拿就是这么奇妙,这些看不见的经络能有效刺激到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发挥作用。尤其在孩子身上推拿,效果更是妙不可言。

很多妈妈都会问的问题“小儿推拿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我也一点都不懂,我给小孩做推拿会不会没有效果啊?” 其实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小儿推拿要真正学会和掌握确实需要通过专业的小儿推拿培训,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疾病,比如感冒发烧,流鼻涕,咳嗽,便秘等等,只要推拿方向正确,穴位部位准确,时间次数做到位,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参加过小儿推拿培训班的家长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个度。 感觉效果不好是怎么回事? 可是偶尔也会有一小部分家长做了后没有效果,对小儿推拿失去了信赖,没有效果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推拿穴位找的不够准确。 2、按揉次数或力度不够。次数没达到、力度过轻或过重都不可以。 3、推拿手法不标准。直线不直,用力不均匀,忽快忽慢也不可以。 4、不够用心。一边玩一边推,心不在,神不往,气不至。 5、没有熟知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6、没有做好小儿推拿后的护理及饮食控制。 妈妈们不要以为自己买本书就可以当“医生”了哦,手法的正反,力度的轻重都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哦。快来参加小儿推拿培训班让你修炼成孩子的私人保健师哦。 小儿推拿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与发展 小儿推拿古称小儿按摩,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特定手法作用于特定穴位,以平衡机体阴阳、调理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如“匕周婴儿瘛所”治疗儿科疾病的记载。《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按摩治疗疾病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的记载,详述了多种小儿疾病的膏摩方法及方药,可见小儿按摩疗法在当时可谓盛行。至明代《幼科发挥》始见“推拿”一词,出现了《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按摩经》等大量小儿推拿疗法专著,形成了一批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体系逐渐形成。清代,小儿推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专著大量涌现,如《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小儿推拿广意》、《保赤推拿法》、《推拿三子经》等,小儿推拿的特定穴位达247个,可谓资料丰富、手法多样、应用广泛。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医政策的指引下,关于小儿推拿疗法的研究更为深入,如推拿机理、手法、取穴等,多种古代小儿推拿专著重新刊印,临床广泛推行,至此,小儿推拿疗法可谓是蓬勃发展。 二、小儿推拿疗法特点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40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简便,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