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错配PCR致突变的实验条件研究

错配PCR致突变的实验条件研究

错配PCR致突变的实验条件研究
错配PCR致突变的实验条件研究

RT-PCR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复习课程

R T-P C R的实验原理与 操作步骤

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A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RT-PCR使测的灵敏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使一些极为微量RNA样品分析成为可能。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产物、获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针、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 (一) 反转录酶的选择 1. 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MML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性相对较弱。最适作用温度为37℃。 2. 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M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和RNA酶H活性。最适作用温度为42℃。 3. Thermus thermophilus、Thermus flavus等嗜热微生物的热稳定性反转录酶:在Mn2 存在下,允许高温反转录RNA,以消除RNA模板的二级结构。 4. MMLV反转录酶的RNase H-突变体:商品名为SuperScript 和 SuperScriptⅡ。此种酶较其它酶能多将更大部分的RNA转换成cDNA,这一特性允许从含二级结构的、低温反转录很困难的m模板合成较长cDNA。 (二) 合成cDNA引物的选择 1. 随机六聚体引物:当特定mRNA由于含有使反转录酶终止的序列而难于拷贝其全长序列时,可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这一不特异的引物来拷贝全长mRNA。用此种方法时,体系中所有RNA分子全部充当了cDNA第一链模板,PCR引物在扩增过程中赋予所需要的特异性。通常用此引物合成的cDNA中96%来源于rRNA。 2. Oligo(dT):是一种对mRNA特异的方法。因绝大多数真核细胞mRNA具有3’端Poly(A )尾,此引物与其配对,仅mRNA被转录。由于Poly(A )RNA仅占总RNA的1-4%,故此种引物合成的cDNA比随机六聚体作为引物和得到的cDNA 在数量和复杂性方面均要小。 3. 特异性引物:最特异的引发方法是用含目标RNA的互补序列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若PCR反应用二种特异性引物,第一条链的合成可由与mRNA 3’端最靠近的配对引物起始。用此类引物仅产生所需要的cDNA,导致更为特异的PCR扩增。生物科研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685451.html, 二、实验耗材与试剂 1.RNA提取" target="_blank" >RNA取试剂 2.第一链cDNA合成试剂盒

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

RT-PCR实验方法总结大全 RT-PCR实验有三步:抽提RNA,RT,PCR。 要求: 1.做RT前必需测RNA浓度,逆转录体系对RNA量还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 或1ug。 2. RT按要求做,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3. PCR,按常规。但如需扩长片段,则对前两步要求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 存在,不是单改变Mg2+浓度、退火温度能解决的。 1RT和PCR时的引物设计是不是一定要先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必须 在RT时,引物设计有3种方法即a:Random 9mers;b:Oligo dT-Adaptor Primer;和c:特异的下游引物。如果用a和b方法,是扩增的所有的cDNA(理论上,还要用此产物做PCR 的模板继续扩增。 如果用c方法,那么要去那里查它的序列呢?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685451.html,问题: 在做RT-PCR遇到一怪现象,即对同一动物不同组织扩增同一段基因,结果从一种组织中可以扩出我的目的基因,条带非常的好,而另一组织在同样的条件下却得到许多非特异性的条带,尝试其他条件同样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注:已肯定该基因在两种组织中都表达,且内参照在两种组织都可扩增出来 从这两种组织中提取的RNA的量是不一样的,我测过吸光度,差异还很大,会不会和这有关呢?请高手指教! 解答: 1.RT-PCR有两种做法:

条件具备的话可用kit进行一步法进行;若条件不太好的话可分两步进行逆转录再PCR。但后来发现两步法的结果更加理想,条带特异性强且无拖尾现象,我推测是体系更加单一比较利于PCR的进行,当然也可能是我买的kit不太好。(promega。 2.RT-PCR应具备的条件 高质量的RNA(保留后可做5‘,3’RACE;引物的(最好产物短点;若涉及粗略定量的话还应考虑RNA的浓度或是cDNA的浓度(如果由内标分子更好,但我发现其实很不容易将RNA的浓度以及内标分子的表达量调整的完全一样;体系的均一性等。 3.RACE 我做过RACE(3’RACE是宝生物的Kit;5‘RACE是Gibico,但现在再进行另一个同源基因的3‘RACE时却怎么也P不出来,这两个基因是由同一对引物扩增出来的,其中一个已经获得了全序列(RACE的方法,而另一个基因的3’UTR 却增么也扩不出来,我推测是不是该基因的3‘UTR太长的缘故,我都快绿了,有无 RT-PCR的常用内标b-actin 和GAPDH的使用有选择性吗?比如不同的细胞,不同的刺激。 有关内参: RT-PCR内参照可以在一个管子里做(那样也是图好看一些,最好分开两管,把除了引物之外的mixture统一配,拍照后,算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比值,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相对浓度。 问:我曾经作过同一管的PCR,内有actin 和目的基因引物。虽然可见到两条均一条带但图片质量不理想(而且酶量、Mg2+加倍。请教mxbdna2003 ,你是如何处理同一管的PCR的各成分的浓度? 答: it should determined the amount of RNA. but it not for the quantitity of the PCR. it just was convienent to guess the amount ot the template<(for RT and PCR and bettrer for publication and editor if he don not know the preocedure much. but the amount just

PCR扩增实验操作步骤

PCR扩增反应 一、实验原理 PCR:是一种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依据体内细胞分裂中的DNA半保留复制机理,以及在体外dNTP分子于不同温度下双链和单链可以互相转变的性质,人为地控制体外合成系统的温度,以促使双链DNA变成单链DNA;单链DNA与人工合成的引物退火,以及在dNTP存在下,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使引物沿单链模板延伸成为双链DNA。 PCR反应分3步:①变性:通过加热使DNA 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形成单链DNA;②退火:当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模板分子结构较引物要复杂得多,而且反应体系中引物DNA量大大多于模板DNA,使引物和其互补的模板在局部形成杂交链,而模板DNA 双链之间互补的机会较少。③延伸:在DNA聚合酶和4 种dNTP底物及Mg2+存在的条件下,5'→3'的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DNA链延伸反应,以上3步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数小时之后,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性DNA片段得到了大量复制,数量可达2×106~7拷贝。 变性 退火 延伸 图反应历程

二、实验材料 1·模板:细菌DNA 2·TsgDNA聚合酶3·dNTP混合液 4·10倍浓度PCR缓冲液5·2.5mmol/LMgCl2 6·RAPD引物:S14 S15 S18 S66 S74 S88 S97 S103 S110 S115 7·提取细菌DNA的相关试剂 三、操作步骤 1.细菌染色体DNA的提取(见上一组) 3·反应程序: 将RAPD反应试剂加入EP管中 轻混后用100ul石蜡油覆盖于反应混合液之上,防止样品在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蒸发,盖好盖子 打开PCR反应仪输入以下反应数据 ●94 摄氏度预变性5min ●94摄氏度变性40s ●40摄氏度退火40s ●72摄氏度延伸1min 将EP管放入仪器开始扩增,循环35次;72摄氏度延伸10min 仪器为Model MyGene 25 Plus 三、注意事项 1、PCR反应体系中DNA样品及各种试剂的用量都极少,必须严格注意吸样量的准确性 及全部放入反应体系中。 2、为避免污染凡是用在PCR反应中的Tip尖、离心管、蒸馏水都要灭菌;吸每种试剂 时都要换新的灭菌Tip尖。 3、加试剂时先加消毒三蒸水,最后加DNA模板和Taq DNA聚合酶。 4、置PCR仪进行PCR反应前,PCR管要盖紧,否则使液体蒸发影响PCR反应。 5.引物条件首先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其次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二聚 体或发夹结构,再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DNA聚合反应(即错配)。

回复突变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 Reverse Mutation Assay 1 范围 本规范确定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基因突变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71,Adopted:21,July 1997)。 3 定义 3.1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 细菌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原养型(prototroph)。 3.2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细胞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3.3碱基置换突变(Base substitution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置换。 碱基置换有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两种形式。 转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嘌呤所代替。 颠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嘧啶所代替。 3.4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增加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3.5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reverse mutation assay) 利用一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沙门氏菌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质所诱发的组氨酸缺陷型(his-)→原养型(his+)回复突变的试验方法。 3.6 S9 经多氯联苯(PCB混合物)或苯巴比妥钠和β-萘黄酮结合诱导的大鼠制备肝匀浆,在9000g 下离心10min后的肝匀浆上清液。 4 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 5 仪器和设备 培养箱、恒温水浴、振荡水浴摇床、压力蒸汽消毒器、干热烤箱、低温冰箱(-80℃) 或液氮生物容器、普通冰箱、天平(精密度0.1g和0.0001g)、混匀振荡器、匀浆器、菌落计数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玻璃器皿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实验流程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实验流程 一、RNA的提取(详见RNA提取及反转录) 不同组织样本的RNA提取适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因为Real-Time PCR对RNA样品的质量要求较高,所以,正式实验前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样品的提取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防止RNA的降解,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总RNA的提取过程中,注意避免mRNA的断裂;取2ug进行RNA的甲醛变性胶电泳检测,如果存在DNA污染时,要用DNase I进行消化(因为在处理过程中RNA极易降解,建议体系中加入适量RNA酶抑制剂)。 二、DNase I 消化样品RNA 中的DNA 用DNase I 消化DNA 组份加量 模板(RNA) 10ug RNase Inhibitor 4ul DNase I buffer 10ul DNase I 10ul DEPC处理H2O 至100ul 混匀,37℃ 90min 三、RNA琼脂糖凝胶电泳 1.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的配制: 1)称取琼脂糖0.45g放入三角瓶中,向其中加入4.5ml的10×MOPS缓冲液和39.5ml 的DEPC水,放微波炉里溶化。 2)待冷却到6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1ml甲醛,摇匀(避免产生气泡)。倒入凝胶板上凝固30min。 2.取各个RNA样品4μl,加入6×RNA电泳上样缓冲液2μl混匀,加入变性胶加样孔中。3.120V电压下电泳25min。用凝胶紫外分析仪观察,照相保存。 4.RNA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可见28S和18S两条明亮条带,无DNA条带污染。 四.RNA反转录为cDNA 反转录程序(以MBI的M-MLV为例) 组份加量(20ul体系) 加量(40ul体系) 模板(RNA) 0.1~2.5ug(根据条带的亮度适当调整) 3ug(根据条带的亮度适当调整) 引物T18(50uM)(或其他引物) 2.0ul 4.0ul DEPC处理H2O 至12.5ul 至25ul

体内致突变试验——Pig-a基因突变试验概况和进展

Pig-a基因突变试验——研究与应用进展 李岩,霍娇,张立实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省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327098360@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685451.html, 遗传毒性评估是化学品和药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致突变试验虽已很多,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要求。近几年来,一项新的体内致突变试验——Pig-a基因突变试验受到广泛关注,该试验的检测终点为基因突变,且能够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人体突变细胞频率实现高通量检测。 Pig-a基因位于人类X染色体,编码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复合物,参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连接蛋白的早期合成。当Pig-a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不能正常合成GPI连接蛋白,致使造血干细胞最终分化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等)表型缺失。Hall等学者收集患者外周血,用荧光标记的单抗与细胞GPI连接蛋白反应,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未被荧光标记的突变细胞,根据表型缺失细胞的比例来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鉴于对PNH中Pig-a基因的研究以及FCM对Pig-a基因表型缺失的成功检测,不少学者期望使用Pig-a基因作为体细胞突变实验的报告基因。目前已建立两种方法测定Pig-a基因突变率:流式细胞术或有限稀释法。 流式细胞术方法利用梯度离心液等方式富集目标细胞,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细胞孵育,标记目标细胞,以及至少标记一种GPI连接蛋白标志物。之后利用散射光区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核酸染色还可用于区分正染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另一种检测方法为有限稀释法。淋巴细胞能够将前气单胞菌溶素转变为气单胞菌溶素,气单胞菌溶素能够与正常细胞GPI连接蛋白结合,导致细胞膜完整性受损以致细胞死亡。而Pig-a基因发生突变的细胞GPI连接蛋白缺失,因此得以存活。该方法利用ProAER作为选择物质,使发生突变T淋巴细胞在96孔板内克隆性生长,而未突变的细胞死亡。 Pig-a基因突变试验能够利用少量样本相对迅速地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并节省实验室工作量。有学者将Pig-a基因突变试验、体内微核试验与28天重复剂量染毒试验结合应用,通过收集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同时检测同一动物同一靶组织的非整倍体诱变剂、染色体断裂诱变剂和基因突变诱变剂。该整合方法不仅可比较化学物对同一动物造成的不同遗传学终点损伤,还可以研究重复染毒对突变频率的影响,并且大量节省实验动物,实验过程更为简便快捷。 关键词:Pig-a基因,流式细胞术,遗传毒性

RT-PCR实验步骤

RT-PCR实验步骤 一、总RNA提取 1. 取200mg组织,放到1.5mlEP管中,加入1mlTrizol剪碎。 2. 震荡30s。 3. 加0.2ml氯仿,剧烈摇动30s,室温3min。 4. 12000×g,4℃离心,15min。 5. 吸上层无色水相,移入另一EP管中(约0.5ml)。 6. 加等体积异丙醇,-20℃,30min。 7. 12000×g,4℃离心,10min。在管底部可见微量RNA沉淀 8. 弃上清,加75%乙醇1ml,振荡。 9. 7500×g,4℃离心,10min。 10. 弃上清,用滤纸小心吸取残留液体,室温干燥5-10min。 11. 沉淀溶于20μlDEPC水,取1μl加入79μlDEPC水测OD260/OD280 12. 计算浓度与纯度,-70℃保存。 二、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反应体系如下

混匀快速离心一次反应条件如下 -20℃ 冰箱冻存三、PCR反应 混匀快速离心一次反应条件如下

PCR产物-20℃冰箱保存 取PCR产物8μl 加5×Loading Buffer 2μl 2%琼脂糖凝胶电泳120V。 100mA 30min 溴化乙锭染色,凝胶成象仪成象并保存结果。 RT-PCR实验方法总结1,2 RT-PCR实验有三步:抽提RNA,RT,PCR。 要求: 1.做RT前必需测RNA浓度,逆转录体系对RNA量还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或1ug。 2. RT按要求做,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3. PCR,按常规。但如需扩长片段,则对前两步要求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存在,不是单改变Mg2+浓度、退火温度能解决的。 1)RT和PCR时的引物设计是不是一定要先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必须 在RT时,引物设计有3种方法即a:Random 9mers;b:Oligo dT-Adaptor Primer;和c:特异的下游引物。如果用a和b方法,是扩增的所有的cDNA(理论上),还要用此产物做PCR 的模板继续扩增。 如果用c方法,那么要去那里查它的序列呢?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685451.html, 问题: 在做RT-PCR遇到一怪现象,即对同一动物不同组织扩增同一段基因,结果从一种组织中可以扩出我的目的基因,条带非常的好,而另一组织在同样的条件下却得到许多非特异性的条带,尝试其他条件同样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注:已肯定该基因在两种组织中都表达,且内参照在两种组织都可扩增出来) 从这两种组织中提取的RNA的量是不一样的,我测过吸光度,差异还很大,会不会和这有关呢?请高手指教! 解答: 1.RT-PCR有两种做法: 条件具备的话可用kit进行一步法进行;若条件不太好的话可分两步进行逆转录再PCR。但后来发现两步法的结果更加理想,条带特异性强且无拖尾现象,我推测是体系更加单一比较利于PCR 的进行,当然也可能是我买的kit不太好。(promega)。 2.RT-PCR应具备的条件 高质量的RNA(保留后可做5‘,3’RACE);引物的(最好产物短点);若涉及粗略定量的话还应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一、名词解释 1.致突变作用 2.致突变物 3.微核试验 4.遗传负荷 5.Ames test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形式不属于基因突变 A.颠换 B.倒位 C.移码突变 D.大段损伤 2. 碱基置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以上都对 3. DNA链中减少了一对碱基可导致 A.染色体畸变 B.移码突变 C.碱基置换 D.大段损伤 4. 颠换与转换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A.碱基置换的类型 B.产生的氨基酸

C.产生的蛋白质 D.导致的后果 5. 导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原因是 A.DNA交联 B.DNA链的复制错误 C.DNA链的断裂与异常重接 D.DNA链的断裂与原位 6. 关于大段损伤的描述错误的是 A.DNA链大段缺失 B.跨越基因的损伤 C.DNA断裂 D.光镜下可见 7. 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A.无着丝粒断片 B.染色体缺失 C.环状染色体 D.微核 8. 下列哪些发生断裂与重接的染色体基因不丢失和增加A.倒位 B.插入 C.易位 D.重复 9. 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光镜下可见的变化 B.光镜下不可见的变化 C.染色体结构异常 D.染色体数目异常

10. 染色体数目异常出现三体可记为 A.2n-1 B.2n+1 C.2n+3 D.2n-3 11.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染色体整倍性畸变 A.n B.2n C.3n D.上述AC都是 12.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以DNA为靶的诱变A.烷化剂作用 B.碱基类似物取代作用 C.嵌入剂作用 D.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作用 13. 下列哪种作用是以DNA为靶的化学诱变作用A.对有丝分裂作用的干扰 B.对DNA合成酶系的破坏 C.对DNA复制酶系的破坏 D.以上都不是 14. 突变的后果有 A.肿瘤,显性致死,炎症 B.显性致死,隐性致死,遗传性疾病 C.显性致死,炎症,遗传性疾病 D.隐性致死,变态反应,肿瘤 15. 下列哪种后果不是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A.显性致死 B.显性遗传病

RT-PCR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RT-PCF使测的灵敏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使一些极为微量 RNA羊品分析成为可能。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产物、获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针、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 (一)反转录酶的选择 1. Moloney 鼠白血病病毒(MML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 性相对较弱。最适作用温度为37 C。 2. 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M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和 RNA 酶 H 活性。 最适作用温度为42 C。 3. Thermus thermophilus 、 Thermus flavus 等嗜热微生物的热稳定性反转录 酶:在Mn2存在下,允许高温反转录 RNA,以消除RNA模板的二级结构。 4. MMLV 反转录酶的 RNase H- 突变体:商品名为 SuperScript 和 SuperScript U。此种酶较其它酶能多将更大部分的RNA转换成cDNA,这一 特性允许从含二级结构的、低温反转录很困难的 m 模板合成较长 cDNA 。 (二)合成 cDNA 引物的选择 1. 随机六聚体引物:当特定 mRNA 由于含有使反转录酶终止的序列而难于拷贝 其全长序列时,可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这一不特异的引物来拷贝全长 mRNA 。 用此种方法时,体系中所有RNA分子全部充当了 cDNA第一链模板,PCR引物在扩增过程中赋予所需要的特异性。通常用此引物合成的 cDNA 中 96%来源 于 rRNA。 2. Oligo(dT) :是一种对 mRNA 特异的方法。因绝大多数真核细胞 mRNA 具有

致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区别和联系-推荐下载

致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区别和联系 致突变效应:是指环境污染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改变的一种作用,这种变化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繁殖过程中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使其具有新的遗传特性。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致畸作用:环境中某些物质或因素通过母体影响胚胎的发育,使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不能正常进行,以致出现器官或形态结构上的畸形,此种作用称为致畸作用或致畸胎作用。可引起致畸作用的物质称致畸物。广义的致畸应包括生化、生理功能或行为方面的发育缺陷在内。 致癌作用:环境中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瘤又称癌。估计80~85%的人类肿瘤与环境中的致癌物有关。 这三者(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联系: (1)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三致作用 (2)致突变作用如影响生殖细胞而发生突变时,可影响妇女的正常妊娠,而出现不孕、早期流产、畸胎或死胎,还可以发生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影响下一代。致突变作用如发生在体细胞时,则不具有遗传性质,而是使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分裂和增生,其结果可能表现为癌的形成 (3)致突变与致癌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致突变物能引起实验动物的癌症,同样很多动物致癌物也为致突变物。 这三者(突变、致畸、致癌效应)的区别: (1)致突变作用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大类。基因突变只涉及染色体的某一部分,并未涉及整个染色体,是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因此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只能借助其他方法加以测定。染色体畸变是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直接观察。这两种突变类型仅有程度之分,而无本质差别。致畸作用可用肉眼进行观察,而致癌作用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直接观察。 (2)基因突变的机理是在致突变物的作用下,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造成基因控制下蛋白质合成错误,可表现为酶功能或结构功能的破坏和丧失,导致细胞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而引起突变。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

毒理学 环境有害因素致突变作用

第六章环境有害因素致突变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类型 一、基本概念 生物的个体和各代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我们通常称之为变异(variation )。基于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异才能够遗传,而遗传变异称为突变(mutation)。突变的发生及其过程就是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natural或sporadic mutation)和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各物种的自发突变频率较低, 而诱发突变比较常见, 诱发突变指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引起的突变。至今, 已发现相当数量的外源化学物能损伤遗传物质,从而诱发突变,这些物质称为致突变物或诱变剂(mutagen),也称为遗传毒物(genotoxic agent)。 二、突变的类型 按作用后果或遗传物质损伤的性质等可将诱发突变分类。一般根据遗传物质的损伤能否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分为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和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两类:染色体损伤大于或等于0.2微米时,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称为染色体畸变;若小于这一下限,不能在镜下直接观察到,要依靠对其后代的生理、生化、结构等表型变化判断突变的发生,称为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亦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一)基因突变 分子水平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s)和大段损伤。 1、碱基置换 碱基置换是首先在DNA复制时由于互补链的相应配位点配上一个错误的碱基,而这一错误的碱基在下一次DNA复制时发生错误配对(mispairing),错误的碱基对置换了原来的碱基对,亦即产生最终的碱基对置换(base-pair substitution)或称碱基置换。它包括转换和颠换两种情况:原来的嘌呤被另一嘌呤置换或原来的嘧啶被另一嘧啶置换,我们称之为转换(transition);若原来的嘌呤被嘧啶置换或原来的嘧啶被嘌呤置换,我们则称之为颠换(transversion)。无论是转换还是颠换都只涉及一对碱基,其结果可造成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改变, 可能出现同义密码、错义密码和终止密码。由于错义密码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同,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发生改变;如果错义密码为终止密码,可使所编码的蛋白质的肽链缩短。

定量PCR的实验步骤。

定量PCR的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标准DNA样品准备 1.将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对克隆得到的阳性菌落进行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试剂盒),纯化后的质粒DNA纯度用DO260/DO280的比值来鉴定,纯的DNA比值应该在1.8-1.9之间,如果比值大于1.9的时候表示有RNA污染,小于1.6的时候表示有蛋白质的污染(DO260的1OD值相当于50ng/ul的双链DNA 或33ng/ul的单链DNA或40ng/ul的RNA); 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DO260 nm)测定质粒DNA的吸光度DO260值为A,(B=1DO260=50 ng/ul),由于载体质粒序列和插入的目标片段的序列都是已知的,这样通过核苷酸的相对分子量和标准品序列信息估算出单个质粒DNA (阳性质粒)的分子量C (ng/mol),进而计算标准品的拷贝数D(copy/uL): 拷贝数D=A×B C ×6.02×1023(copy/ul) 3.将2步骤中计算出来的已知拷贝数的质粒DNA以10倍为梯度进行稀释,稀释7个系列(各个梯度的浓度一般为101~107),作为标准曲线的DNA模板; 二、未知样品的定量标定 模板质粒DNA每个梯度设置3个平行样。未知样品设置2个平行样,同时设置一个没有质粒DNA的阴性对照。(定量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设立平行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可以将误差降低到最小,以满足小样本统计的要求;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排除假阳性的干扰,必须设置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有标准样品就做,没有标准样品就可以省略不做); 2.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 95℃ 3 min 95℃10 s 58℃20 s 40个循环 72℃20 s

毒理学简答题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一阶段) (1)两种品系、35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组织学检查; (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 (4)生殖毒性试验; (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6)行为试验; (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第二阶段) (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 (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 (3)啮齿类动物2年致癌试验; (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 (5)人类临床试验; (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四、简答题 1.毒物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药物固有的作用特征 (2)到达靶器官的量和滞留时间 (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 (4)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 2. 在那些情况下测定血浆或体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更重要? (1)当受试药物为前体药物而其代谢产物已知是活性药物时;

(2)当药物可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产物,且这些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组织器官反应时; (3)受试药物在体内可被广泛生物转化时; 五、论述题 1.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1)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阐明引起试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 (3)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4)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5)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2.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药物毒性效应的量化 (2)采样时间点的调整 (3)确定剂量水平以达到合适的中毒量 (4)中毒程度的评估 (5)毒性作用复杂因素探索 (6)给药途径 (7)代谢产物的测定 (8)数据的统计评价 (9)分析方法 (10)报告 1. 论述肝损伤的评价过程中血液学试验并介绍指标的意义? (1)血清白蛋白(意义自己写) (2)凝血酶原时间 (3)血清胆红素 (4)染料廓清试验 (5)药物廓清试验 (6)血清肝脏酶测定

RT-PCR实验步骤

RT-PCR实验步骤

RT-PCR实验有三步:抽提RNA,RT,PCR。 要求: 1.做RT前必需测RNA浓度,逆转录体系对RNA量还是有一些要求,常用500ng或1ug。 2. RT按要求做,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3. PCR,按常规。但如需扩长片段,则对前两步要求较高,需要有完整的cDNA存在,不是单改变Mg2+浓度、退火温度能解决的。 1)RT和PCR时的引物设计是不是一定要先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必须 在RT时,引物设计有3种方法即a:Random 9mers;b:Oligo dT-Adaptor Primer;和c:特异的下游引物。如果用a和b方法,是扩增的所有的cDNA(理论上),还要用此产物做PCR 的模板继续扩增。 如果用c方法,那么要去那里查它的序列呢?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685451.html, 问题: 在做RT-PCR遇到一怪现象,即对同一动物不同组织扩增同一段基因,结果从一种组织中可以扩出我的目的基因,条带非常的好,而另

一组织在同样的条件下却得到许多非特异性的条带,尝试其他条件同样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注:已肯定该基因在两种组织中都表达,且内参照在两种组织都可扩增出来) 从这两种组织中提取的RNA的量是不一样的,我测过吸光度,差异还很大,会不会和这有关呢?请高手指教! 解答: 1.RT-PCR有两种做法: 条件具备的话可用kit进行一步法进行;若条件不太好的话可分两步进行逆转录再PCR。但后来发现两步法的结果更加理想,条带特异性强且无拖尾现象,我推测是体系更加单一比较利于PCR的进行,当然也可能是我买的kit不太好。(promega)。 2.RT-PCR应具备的条件 高质量的RNA(保留后可做5‘,3’RACE);引物的(最好产物短点);若涉及粗略定量的话还应考虑RNA的浓度或是cDNA的浓度(如果由内标分子更好,但我发现其实很不容易将RNA的浓度以及内标分子的表达量调整的完全一样);体系的均一性等。 3.RACE 我做过RACE(3’RACE是宝生物的Kit;5‘RACE是Gibico),但现在再进行另一个同源基因的3‘RACE时却怎么也P不出来,这两个基因是由同一对引物扩增出来的,其中一个已经获得了全序列(RACE的方法),而另一个基因的3’UTR却增么也扩不出来,我推测是不是该基因的3‘UTR太长的缘故,我都快绿了,有无

(待分)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原理与实验步骤 一、知识背景: 、基因表达: 单拷贝基因表达存在逐步放大机制,如一个蚕丝心蛋白基因个丝心蛋白(每个存活,可以合成个丝心蛋白)共合成个丝心蛋白。因此单拷贝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其功能水平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模板、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其特异性由两我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反应分三步: .变性:通过加热使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 .退火: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某一温度,使引物与模板结合。 .延伸:在聚合酶和及+存在下,退火引物沿’’方向延伸。 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 、逆转录酶和 逆转录酶()是存在于病毒体内的依赖的聚合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活性: 、依赖的聚合酶活性:以为模板合成第一条链。 、水解活性:水解杂合体中的。 、依赖的聚合酶活性:以第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双链. 二、的准备: .引物的设计及其原则: ) 引物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特异性。因此引物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引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源序列,同种蛋白的不同亚型,不同的剪切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对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尽量选择覆盖相连两个内含子的引物,或者在目的蛋白表达过程中特异存在而在其他亚型中不存在的内含子。 ) 引物设计原则的把握 引物设计原则包括 : 、引物长度:一般为~,引物太短会影响的特异性,引物太长的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酶的最适温度,也影响反应的特异性。 、碱基分布:四种碱基最好应随机分布,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聚集存在,特别是连续出现个以上的单一碱基。含量(值):%~%,扩增的复性温度一般是较低值减去~度。 、’端要求:’端必须与模板严格互补,不能进行任何修饰,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末位碱基是时错配的引发效率最低,、居中间,因此引物的’端最好选用、、而尽可能避免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 、引物自身二级结构: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会自身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自身复性。 、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两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个连续碱基互补,’端不应超过个。、同源序列: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连续个的互补碱基存在。 、’端无严格限制:’末端碱基可以游离,但最好是或,使产物的末端结合稳定。还可以进行特异修饰(标记、酶切位点等)等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引物。常用引物设计软件如,等对于这些条件都可以自行设置。 、耗材:

PCR实验步骤

qRT-PCR实验步骤 应用LightCycler?/LightCycler?480 System Real Time PCR扩增仪的操作方法 一、按下列组分配制PCR反应液(反应液配制请在冰上进行) 注意: 1、通常引物终浓度为0.4μM可以得到较好结果。反应性能较差时,可以在0.1~1.0 μM 范围内调整引物浓度。 2、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的添加量通常在100 ng以下。因不同种类的DNA 模板中含有的靶基因的拷贝数不同,必要时可进行梯度稀释,确定最佳的DNA模板添加量。另外,2 Step RT-PCR反应的cDNA(RT反应液)作为模板时的添加量不要超过PCR反应液总体积的10%。 二、进行Real Time PCR反应 LightCycler? 480 System: Stage 1:预变性 95℃30s(升温速率4.4℃/s) 1 Cycle Stage 2:PCR反应 分析模式:定量分析 95℃5s(升温速率4.4℃/s) 60℃30s (升温速率2.2℃/秒,Acquisition Mode : Single) 40 Cycles Stage 3:溶解 分析模式:溶解曲线 95℃5 秒钟(升温速率4.4℃/秒) 60℃1 分钟(升温速率2.2℃/秒) 95℃(升温速率0.11℃/秒, Acquisition Mode : Continuous, Acquisitions : 5 per℃) 1 cycle Stage 4:降温

40℃30 秒钟(升温速率2.2℃/秒) 1 cycle 三、实验结果分析 反应结束后确认Real Time PCR的扩增曲线和融解曲线,进行PCR定量时制作标准曲线等。分析方法参见仪器操作手册。

毒理学实验

卫生毒理学实验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1.实验动物种属与品系的选择:实验动物种属的选择原则是:对外来化学物的毒作用反应与人类一致,易于获得,易于品系纯化,易于饲养、管理,便于操作,价格合理。为了有利于预测化学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通常要求选择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实验动物,如一种为啮齿类,一种为非啮齿类. 2.实验动物个体的选择:(1).年龄:急性实验一般选用成年动物,慢性实验多选用年幼动物。(2).性别:如无特殊要求,宜选用雌雄各半。实验动物(以大、小鼠为例)性别的辨认方法是:大鼠与小鼠主要依肛门与生殖孔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性,小者为雌性。成年雌性在腹部还可见乳头,雄性动物卧位时可见到睾丸。(3).体重:小鼠:18~25g,大鼠:180~240g,组内个体间体重差异应小于10%,各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不应超过5%。(4).健康状况:实验动物必须是健康的.健康的标志是:健康动物外观为体型丰满,发育正常,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与营养状况良好。(5).生理状况:一般毒理实验中,通常不用怀孕或授乳的动物,但在某些特殊的毒理实验则必须选择。一般实验中常将雌雄分笼饲养。 (6).数量:依实验的目的及满足统计学要求来确定数量。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与分组:编号:(1)染色法:可用苦味酸或品红 (2)剪耳法 2.随机分组为了得到客观的剂量—反应关系,应将一群动物依据统计学原随机分配到各试验组中,可按随机数目表方法随机分组。: 设30只雄性动物平均分成A、B、C、D、E、F六组,每组5只动物。将已称重编好号的动物,依号码用随机数目表分配(随机数目表见表3)。如随机数目表第二行,从第一个数目开始,依次抄下30个数目(依横行、纵行、甚至斜行抄录均可)。将各数目一律以组数6除,以余数1、2、3、4、5、0代表应分配于A、B、C、D、E、F各组的动物,结果如下表(从第二行随机数表开始)。 表1 动物随机分组表 动物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随机数目 97 74 24 67 62 42 81 14 57 20 42 53 32 37 32 除6余数 1 2 0 1 2 0 3 2 3 2 0 5 2 1 2 归组 A B F A B F C B C B F E B A B 动物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随机数目 27 07 36 07 51 24 51 79 89 73 16 76 62 27 66 除6系数 3 1 0 1 3 0 3 1 5 1 4 4 2 3 0 归组 C A F A C F C A E A D D B C F 按上法分组后,A组有动物7只,B组7只,C组6只,D组与 E组各2只,F组6只。为使各组动物数均达到5只,再依随机分配原则选A组2只,C组1只给D组。 B组选2只, F组选1只给B组。继续抄下随机数字分别除以A、 B、 C、F各组动物数。计算如下,56/7除尽,即将A组第7只动物(25号)给D组;再下50/6,余数为2,即将A组第2只动物(4号)给D组;再下26/6余数为2,即将C组第2只动物(9号)给D组。余类推,最后调整归组如下表(表2): 雌性动物也依上法分组,然后将雌、雄动物合组进行实验 表2 30只小鼠随机分组 组别鼠号 A 1 14 17 19 23

6-4 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

第四节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 一、致突变试验 (一) 基因突变试验 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又称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his+)的能力。试验菌株都有组氨酸突变(his-),不能自行合成组氨酸,在不含组氨酸的最低营养平皿上不能生长,回复突变成野生型后能自行合成组氨酸,可在最低营养平皿上生长成可见菌落。计数最低营养平皿上的回变菌落数来判定受试物是否有致突变性。标准试验菌株有四种:TA97和TA98检测移码突变、TA100检测硷基置换突变、TA102对醛、过氧化物及DNA交联剂较敏感。这四个试验菌株除了含有his-突变,还有一些附加突变,以提高敏感性。 试验方法有点试验(预试验)和掺入试验(标准试验)两种。在掺入试验中,受试物最高剂量为5mg/皿或出现毒性及沉降的剂量,至少有五个剂量点,并有阴性(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将受试物、试验菌株培养物和S9混合液加到顶层培养基中,混匀后铺在最低营养平皿上,37℃培养48小时,计数可见菌落数。判断阳性结果的标准是,如每皿回变菌落数为阴性对照的每皿回变菌落数的两倍以上,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即认为此受试物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突变物。 S9混合液是用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匀浆9000Xg上清液(S9)加上NADP及葡萄糖-6-磷酸等辅助因子,作为代谢活化系统。如不加S9混合液得到阳性结果,说明受试物是直接致突变物;加S9混合液才得到阳性结果,说明该受试物是间接致突变物。只要在一种试验菌株得到阳性结果,即认为受试物是致突变物;仅当四种试验菌株均得到阴性结果,才认为受试物是非致突变物。 2.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哺乳动物体外培养细胞的基因正向突变试验常用的测试系统有小鼠淋巴瘤 L5178Y细胞,中国仓鼠肺V79细胞和卵巢CHO细胞的三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即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胸苷激酶(TK)及Na+/K+ATP酶(OUA)位点。HGRPT和Na+/K+ATP酶位点突变可用于上述三种细胞,OUA位点突变仅适用于CHO 细胞,HGRPT和TK可分别使6-硫代鸟嘌呤(6-TG)转移上磷酸核糖及使5-溴脱氧尿苷磷酰化,它们的代谢产物可掺入DNA引起细胞死亡,因此正常细胞在含有这些硷基类似物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致突变物作用下此两个位点发生突变的细胞对这些硷基类似物具有抗药性,可以增殖成为克隆(细胞集落)。Na+/K+ATP 酶是细胞膜上的Na+/K泵,鸟本苷可抑制此酶活性引起细胞死亡,当致突变物引起该位点突变后,Na+/K+ATP酶对鸟本苷的亲和力下降,而酶活性不变,故对培养基中的鸟本苷产生抗药性,并可增殖为克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