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的些建议和意见

我对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看法 北京打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口号,着力要把北京建设成一个世界城市。但有很多问题依然需要解决。我认为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缺乏的不是硬件,而更多是软性的东西,很多东西实际上会涉及制度层面。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虽然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吸取经验,总结不足,力争更加完善。比如北京的优势是首都,是三北的中国心,俯视中原,频临大海,傲视蒙古和东北,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由于首都效应,交通、教育、文化、经济自然而然地集中。北京的劣势是缺水,沙尘暴,偏离中原,也偏离经济条件优越的东南。 文化上,很多南方不爱看中央电视台,原因非常简单,北京所代表的文化跟我们差异太大了,中央电视台更像东北电视台或北方电视台,最多再找几个蒙古人、新疆人和西藏人来点歌舞就是全国大联欢了,习俗太不一样了。除了简体中文和普通话这两个独到的利器外,吸纳南方的习俗文化才能是北京真正称为文化中心。 军事中心上,中国的地理中心和文明中心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西安,如果西安丢了,中原丢了,中国的脊梁骨也就不复存在。 北京最大的功能应该在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立法中心、司法中心、执法中心,是国家标准化的中心。 对于经济,中国的飞速的发展奠定了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进方向,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的城市,而近代的经济告诉我们纽约的兴起成为世界城市,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东京等等无不如此。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将其建设为国际化都市不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北京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而且对加快建设其他大城市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是应对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的需要,还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随着北京进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北京的发展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北京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更高的台阶。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将带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这个重大意义在我们看来也是从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得来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纽约经济圈,纽约带动的经济圈占全美经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在国内,我们北京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协作区的领头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滞后的。 世界城市不能自称,这个公论既不能通过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来投票产生,也不能由哪个国际权威组织选举确定。最终建设世界城市就成了一个文化问题、软实力问题。 北京不仅是一座现代都市,也是一座文明古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各种历史文物,文化遗迹使这座城市既时尚前卫,又不失古朴典雅。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软实力,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在世界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北京建立世界城市固然要具有全球一流的经济力量,更要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从这一点上来看,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方面最有条件,因为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仅所有中国城市难比,世界各大城市也罕见。北京建立世界城市,时机很好、立意很新、意义很大、目标很高、底气很足。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通讯稿)

大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年) 一、导言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晋陕蒙地区的交界地区,是首都经济圈西部的重要门户、晋北煤炭能源基地的重要中心城市。大同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中国煤都”称号,他与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相似的发展阶段特征与面临的问题;同时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北岳恒山、平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又使得大同拥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内涵与品质。 当前,我国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城市的多元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其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同紧紧围绕这两个任务加快转型,成为践行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试验田。基于此,大同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现实的问题,从工矿城市逐步向区域性中心、历史文化名城转型提升,为其复兴崛起找到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二、大同的辉煌历史与现实困境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北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一代京华、两朝陪都、华夏重镇,京畿重地”之称,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大同(平城)为北魏的都城,使得大同跨入了我国重要古都的行列;也是历朝历代北方地区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城市。但自大同建矿以来,大同城市却逐步由传统的政治、商业中心向煤炭工业型城市转变。这种转变具有长期惯性,对其城市的再次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壁垒。 当前大同的城市发展面临以下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区域交通地位下降明显。由于长期偏重煤炭外运交通发展,削弱了大同与京津冀、太原经济圈等交通大通道的建设,特别是内蒙乌兰察布市至张家口的高速修通后,大同有被边缘化的威胁。二是城市产业依然偏重,城市产业体系较为单一,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40%,新引入的医药、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效应差,尚未形成聚集优势;同时大同一批“一五”时期的老工况企业,如大同机车厂、山西柴油厂、山西化工厂、大同水泥厂等面临着关停重组的局面。这些产业在过去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规模庞大的职工人群,当前大批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突出。三是矿区的人居环境条件条件差,由于随矿发展建设,人口过度聚集,使得矿区生活服务区的公共与商业服务功能欠缺,绿化与开敞空间欠缺;更由于矿区与大同南郊区的行政区划长期存在矛盾,更加制约了矿区的健康发展。四是古城保护压力大,城墙遗址内部的人口密度高达2.5~3.8万人/平方公里,相对于北方城市中心区来说过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矛盾十分突出,拥有“两汉烽烟、北魏遗韵、辽金旧景、明清风骨”的历史风貌逐步消失。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大同一电厂、二电厂、水泥厂、橡胶厂,以及制药原料、冶金等主要污染企业围城发展问题突出,迫切需要搬迁整治;同时区域生态退化现象突出,如城市周边的土地沙化现象、文瀛湖的消失。这系列问题反映在城市空间上形成了“高度单中心聚集与分散郊区”的“困兽”局面,同时又叠加不合理的行政区划管理,使得大同的城市转型发展步履维艰。 三、城市发展目标 立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围绕城市转

浅谈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浅谈北京世界城市建设 武于非区经09级 22009010002 [摘要]:世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广泛控制力的城市,具有国际意义的生产要素聚集和配置的战略中心。北京要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需要针对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文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中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提高经济实力,扩大对外开放,改进城市管理,为建设世界城市创造条件。[关键词]:北京世界城市差距要素 [正文]: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 “世界城市”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当时歌瑟(J.F.Goethe)把罗马和巴黎描述为世界城市(weltstadte)。1915年,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P.Geddes)从经济和商业两个角度将“世界城市”界定为在世界商务中占据绝对优势的那些城市。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彼得·霍尔(Peter.Hall)在《世界城市》一书中,第一次将政治要素作为区别“世界城市”与其他类型城市的重要基础之一,认为“世界城市”也应是“主要政治权力中心、国际最强势政府和国际商贸等全球组织的所在地”。据此,他选择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莫斯科作为例证。 法国历史学家布劳代尔(Braude)对世界城市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路径。他把世界城市放在世界体系中来考察,认为世界城市乃其特定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后来,李和菲力僧(Lee&Pelizzon,1991)发展了这一思想并把这些城市称之为霸权城市。他们还进一步为后来的各历史时期标定出了这类城市,即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19世纪的伦敦和20世纪的纽约。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区域与城市研究资深学者约翰·弗里德曼(J.Friedmann)等人将世界城市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弗里德曼于1986年发表了《世界城市假说》,在文中延伸了空间结构的思想,着重研究了世界城市的等级层次结构,并对世界城市进行了分类,有关论断迄今仍然是研究世界城市的重要基础。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沙森(S.Sassen)则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生产性服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策略选择 [摘要]奥运会后北京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受到世人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关键词] 北京世界城市发展路径 目前,世界城市有多种描述,以其发展阶段定义,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其发展地位定义,世界城市是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指挥中心,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以其发展作用定义,世界城市是经济全球网络化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以其发展内涵定义,世界城市应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应具有独特的城市文明和文化魅力,文化发展战略是世界城市创造性发展的核心战略,在整个世界城市构建中具有指引发展路径的作用。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依托中国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和国家首都的独特优势。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应依托中国的加速崛起和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将北京巨大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经济优势,增强对全球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北京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发挥好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城市的政治体制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文化历史优势、奥运品牌优势,按照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实施。 2.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既要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更要创新和突出中国特色。目前,学术界和舆论界公认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都属于发达国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要充分注重强调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要以良好的政治体制优势,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精深的文化历史优势、时代的奥运品牌优势,引领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潮流。所谓时代特征就是: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抓住后经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在发展价值理念上体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以北京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在北京得到共同的发展机会,期待更好的发展未来。在发展空间格局上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以京津为核心,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都市圈的加速崛起,在发展规划重点上突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创意经济、文化经济、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创新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世界上最大城市建设

世界上最大城市建设 世界最大城建市场 在中国的一座特大城市,人们几乎每天在全程堵车的环路上缓慢移动。车窗外路边一 幅引人注目的巨大标语上写着: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大都市。或许人们会由此产生一种 疑惑:难道如此堵车就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吗?不可否认,进入全球化时代 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与发达国家城市同步先进的城市硬件,人们也可以获得与发达国家城市 同步的物质生活享受。可是,这些并非中国人所需要城市生活的全部,作为城市生活的精 神世界首先体现为“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城市文化的回归感”。21世纪,世界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并不是仅仅体现于城市规模包括土地与人口、城市经济效益指标及其城市硬件 的现代化程度,这只是一系列时时刻刻都在浮动变化的参数。 在城市竞争力之上存在一种不可计量的“城市精神”——我们通常所归纳的一项基本 概念:城市文化,在一片土地上所沉淀、凝聚并渗透于民族心与血的城市信仰与城市信念。在一个拥有高度主权的国家,在一个各民族高度团结的国家,城市信仰与城市信念可以超 越全球化时代的技术与经济体系及其框架约束。我们不要天真地迷信那些带头鼓吹“全球 化城市时代”的国家,不要以为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就可以实现全面现代化,现在确实 到了需要我们冷静反思的时刻。前段时间,在美国电视节目中看到一条新闻:加利福尼亚 州圣荷塞市的城市道路路面质量糟糕状况被评为全美城市第一。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圣 荷塞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因为著名的硅谷就在那里。可以说,硅谷是全球化时代高科 技的先锋,但是所在地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不仅不是全球先锋,甚至连最基本的城市道路都 很落后。 两个多月前,我再次到硅谷实地体验,英特尔、雅虎等一系列高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 筑群拥有足够的现代品质,轻轨运行也完全有序,但许多路面确实老化失修,有些路边还 堆积着不少垃圾,与高科技硅谷形象实不相称。这使我考虑到一个基本问题:全球化时代 城市的现代化标准究竟如何界定? 中国的城市几乎同时卷入了“外资商业风暴”中 “全球化”是现代中国人最敏感而又最容易接受的一个新词。作为跨国集团公司生产 及物流基地的全球布局、文化媒体的全球传播、电影产业产品的全球输出、品牌汽车设计 与制造的全球流行、可口可乐等饮料的全球热销、卡通游戏产品的全球性痴迷,形成了势 不可挡的全球化潮流,广泛冲击了曾经恪守传统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中国人,从封闭走 向开放,以速成发展模式将中国社会快速推进到与全球化同步运行的轨道。其中,典型与 焦点就是我们居住的城市。城市包含了我们渴望享受的所有现代生活方式。城市带来了我 们关注跟进的所有时尚生活品味。城市展示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所有前沿生活消费。城市组 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所有居住生活空间。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城市建设市场”,几乎 所有与全球化相关的商业、金融、贸易、制造、物流、文化等跨国产业体系纷纷进入中国,落脚点首选城市。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结合目前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大庆未来更长远阶段的发展形成清晰、准确、切合实际的判断,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和实施建议,从而推进大庆市城市建设走向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一、大庆转型的新理念 通过对大庆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规划认为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不足是当前大庆接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与发达地区和竞争城市相比,大庆在经济发展环境培育方面的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接续产业的竞争力,延缓了城市发展转型的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未来大庆的发展转型之路不应当仅局限于以新兴接续产业为代表的城市发展动力的延续,更应当注重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进而推动接续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中,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接续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大庆未来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当抓住四个方面: 第一、优先强化市场腹地的联系与扩张。提高中心城市的流通能力,降低接续产业的物流成本,加强对腹地资源的吸附和加工能力。 第二、主动优化第二产业布局的空间效率。根据土地价值、环境影响和投入产出三大评估条件,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充足、环境安全、接近市场、规模集群的地区布局新增产业,提高接续产业的空间竞争力。 第三、积极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和集中式发展。全面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有重点的发展石油生产服务功能;通过城市中心的建设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提升,降低接续产业的交易成本。 第四、循序渐进的提升城市创新环境。在石油科技领域率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真正形成大庆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空间发展的四大战略 战略一:产业疏解 逐步更新高新区核心地区内的低水平传统工业,控制宏伟、兴化两个园区的石化产能规模;在经开区、龙凤光明地区、大同林源地区和红岗大广高速出口地区等交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地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减少产业布局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新兴产业运行效率。 战略二:双城整合 尽管由于用地条件限制,城市用地正在向庆南、庆北两翼展开,但城市人口仍然应当是基于滨洲铁路沿线地区的紧凑式发展,以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效益。未来西城的主导发展方向是向西跨越让通铁路,发展富强以西地区;而东城的主导发展方向近期应当通过高新区用地调整,增加土地供给,远期酌情推动安达的空间一体化。 战略三:中心集聚 规划提出以世纪大道为依托,建设一个服务功能综合、土地价值凸显、资本效益凝聚,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路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7907952.html, 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路径分析 作者:江涛 来源:《中国新时代》2013年第05期 事实证明,北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么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在较好的城市硬件基础上,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软实力。北京城市软实力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只有北京城市软实力真正提高了,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交流环境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最重要的体现是人才的国际化。北京是个世界城市,需要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在北京发展,让全世界的人才融入北京这个世界城市。要使北京形成一个让全世界各方面的人才生活于北京,工作于北京,发展于北京,贡献于北京,影响于世界的大环境。对于这一点,我们要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思索,北京不缺乏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研院所,为什么却缺少一流的成果?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有的科技领域甚至开始用天甚至小时来计量发展速度。北京在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引进环境、科研环境、成果转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津贴等方面需要有更多行之有效的举措,需要有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以加快北京世界一流的人才交流环境的尽快形成。 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制高点和切入点。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北京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射频识别)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完善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北京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切入点。智慧北京将彻底改变北京人的城市生活、交流方式、产业发展形态和社会管理模式,并且会进一步扩大北京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北京的影响力。 打造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影响力 北京是燕、辽、金、元、明、清六朝古都,历史文化悠远而深厚,并且文化荟萃,富于人文精神。这些历史文化元素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绝好的文化背景和人文背景。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北京的历史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北京的众多文化元素在国际上实际还是停留在“标本”、“观摩”阶段,热心参与的、向往的、融入的、追捧的、进入生活的还不多,就是因为北京的文化还没有形成一种力量,还没有对世界人民的生活产生互动、产生影响,这就使北京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4卷第8期 2009年8月Vol.64,No.8Aug.,2009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 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 杨振山1,2,蔡建明3,高晓路3 (1.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乌特勒支3508TC,荷兰; 2.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理信息管理系,恩斯赫德7500AA,荷兰;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是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基本内容之一。利用其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 方法,根据1949-2004年企业登记就业数据在邮政区尺度上对北京市1949年以来城市空间经 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基于空间邻近矩阵和不同距离矩阵的Global Moran's I 和Local Moran's I 都表明解放后市区并没有明显的经济集聚,50多年来空间经济发展模式几乎都是以市区为核 心集聚式发展;尽管郊区一些重要乡镇呈现出发展势头,但几乎没有和周边地区形成互动关 系,而是和市中心或其它地区保持较强的联系。分析还表明,北京地区经济的空间相互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体在60km 以内,市场经济时代(1983-2002年)提高到75km 。北京经济 空间模式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①1957-1982年,中心集中发展;②1983-1987年,沿京津 廊道空间组织;③1988-1992年,北部为主的城市中心发展;④1993-1997年,城市中心集 中扩张模式;⑤1998-2002年,城市中心填充发展;⑥2002-2004年,出现了城市空心化结 构态势,空间经济组织面临新一轮重组。 关键词:城市空间经济;空间统计;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局部空间关联性指标;北京 1引言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对城市规划政策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826年杜能的农业圈层布局模型、1933年克里斯泰勒的城市等级结构,以及1967年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就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做出规范性解释。随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很难找出一般性的经济空间结构;城市研究更多地是寻找对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人口增长和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的城市中心[1-4]。以此为切入为相关政策提供指引,如北美的边缘城市和欧洲的多中心城市[5-9]都是将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建立在经济中心的基础上。 我国城市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然而经济要素在城市内部空间发展上并不平衡[10,11]。比如城市内部功能的过度集中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致使地区发展并不完全按照既定的空间结构演化,如住宅和就业的空间错位[12]。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着城市形态和内部格局,对人口、环境和土地利用效率提供重要的指示意义[13],这在城市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尤为明显。 在实证分析上,以往对城市中心的判断多采用产业和地理集中性指标,如区位商、基尼系数等,忽略了经济要素的空间差异及其在空间上的溢出和联动效应。另外,这些收稿日期:2008-10-20;修订日期:2009-04-2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第三期创新项目(KZCX2-YW-321)[Foundation: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Sciences,No.KZCX2-YW-321] 作者简介:杨振山(1979-),男,博士生。E-mail:yangzspat@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7907952.html,;zyang@itc.nl 通讯作者:蔡建明(1961-),男,研究员。E-mail:caijm@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7907952.html, 945-955页

大学生如何为建设世界城市做贡献

为建设世界城市做贡献 ---聂君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祖国迎来了61年华诞。正值此际,我们的祖国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以发展的蓝图为背景,以设想的明天为目标,冲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序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全球化格局中的现代“世界城市”,或称全球城市,其中顶级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区域经济格局重构的浪潮中,构筑“世界城市”甚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世界城市顾名思义要有国际性,要被人熟知,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对全球事务影响很大的城市。而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一个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中心,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成为世界城市,已是势所必然。与此同时,国家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实力的盛会。其中上海世博会主要是展示世界各地城市风采,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由此说明了城市建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的热门话题。 而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也是中国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使中国面向全世界,在国际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展现自我的一个闪亮舞台,也是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北京世界城市的建成,

将会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我们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使世界更好的认识我们,也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影响世界。 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必然要寻求文化上的影响力,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中华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现今活力依旧。北京作为首都,明清京都,固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要具备世界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尚需努力。比如在城市规划上,我认为她没有处理好现代化和文化古迹的平衡,我们所熟知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鼓楼等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很现代,很气派,但是我们的文化底蕴要怎么展现呢?现代化固然重要,但是古物文化也是城市的一部分,盲目的拆迁改造只能使北京的城市风貌变得越来越模糊,展现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那不能只靠说!这样又怎能被他人所认同。所以说北京在兼顾传统与现代,中外合璧、建设高境界的世界之城的过程中还需努力。 我们作为首都高校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北京成为世界城市贡献我们的一份力。北京有高度集中的教学园区,为其不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能保证,这里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而这恰恰是建设世界城市最直接的推动力,是吸引城市投资集聚资本,是促进城市科技创新、实现城市价值增长的催化剂。 北京是一个与外界的交流中心,是与世界打交道的一个平台,作为首都高校的大学生,我想我们应该明白以下几点。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关于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的些建议和意见

秀出北京的魅力 中国的飞速的发展奠定了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前进方向,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首都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的城市,而近代的经济告诉我们纽约的兴起成为世界城市,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东京等等无不如此,所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顺应了历史的呼唤,回应了全民族的呼唤,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带动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将其建设为国际化都市不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北京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而且对加快建设其他大城市的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是应对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的需要,还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随着北京进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北京的发展已经日益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北京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更高的台阶。 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顺应了北京内在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也经历了粗放的资源型产品到制造业的发展,再到投资型发展的阶段,现在正在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尤其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发展建设世界城市,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有着重大的意义。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还将带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城市圈的快速发展,这个重大意义在我们看来也是从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得来的,比如说大家知道的纽约经济圈,纽约带动的经济圈占全美经济的三分之一还要强。在国内,我们北京在京津冀城市圈与环渤海协作区的领头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它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滞后的。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虽然条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吸取经验,总结不足,力争更加完善。 (1)加快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继续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 世界城市不能自称,这个公论既不能通过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来投票产生,也不能由哪个国际权威组织选举确定。最终建设世界城市就成了一个文化问题、软实力问题。 北京不仅是一座现代都市,也是一座文明古城。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各种历史文物,文化遗迹使这座城市既时尚前卫,又不失古朴典雅。北京建立世界城市的软实力,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在世界上有极高的知名度、深远的影响力、独特的吸引力以及强大的亲和力。因此北京建立世界城市固然要具有全球一流的经济力量,更要注重打造北京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从这一点上来看,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方面最有条件,因为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仅所有中国城市难比,世界各大城市也罕见。北京建立世界城市,时机很好、立意很新、意义很大、目标很高、底气很足。 2008北京奥运会震撼了世界,振奋了国人,让北京给世界留下了很好的形象,“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面貌全新的北京。而2008年的奥运会被外界看作是北京的新起点。2008虽然过去了,北京奥运虽然过去了,但奥运精神没走,北京精神仍在。在“后奥运”时代,北京应秉承奥运精神,集中解决各类相对突出和急迫的民生问题。 (2)汲取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积极发展建设自己的科技底蕴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

大城市地区的新城发展战略及其空间形态3 Ξ 张尚武 王雅娟 提要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众多小城镇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如何在新经济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的自我超越已经成为共同的难题。笔者借鉴国外新城发展的经验,提出在我国大城市地区培育大城市地区中等规模新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城市地区 新城 上海市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0)06-0039-04 中国分类号 T U984 文献标识码 A 大城市的功能和空间发展需要与周围的区域发展结合,这一点虽然早已被人们认识到,但具体的空间关系和职能关系却一直处于探索和争论中。包括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西方战后新城建设,卫星城建设以及对新城的最新阐释,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探索。 1 大城市地区空间形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析 111城乡整体建设的理想 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空前迅速地发展,城市的环境和效率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城乡整体建设思想把城乡作为对等和平衡的力量,使之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平等的分工和协调,充分发挥城乡双方的优势。这一思想试图把城市中的工业疏散出去,并围绕这些疏散的工厂建设新的城镇,具有城市所能提供的设施服务和职业机遇条件。在兼有两者之利的同时,避免两者的不利。霍华德把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称为“社会城市”(s ocial city)。并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思考,提出的是从区域角度对整个城市的结构性改造,以形成环境舒适、社会经济运行良好的城乡空间结构。 这是针对早期工业化城市的拥挤和混乱,出于对随之逝去的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秩序的留恋而提出工业城市建设的理想。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浪潮中,这一思想一直是一种理想。 112大城市地区新城建设的实践 大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张,人们开始把城市的交通系统组织、社会环境改善和区域性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斯科特和斯坦普(L1Scott&L1D1S tam p)提出一种新的规划体制,包括市郊在内,为土地划分不同的等级,把保护农业用地作为首要职责①。开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城市的发展和人类行为。 西方战后最有影响的艾伯克隆比(Abercrombie,1944)的大伦敦规划即是这一思想的贯彻和发展,明确了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发展新居住地,即新城的思想。在规划绿带以外形成新的居住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事实证明在战后的大规模建设中,新城成为解决郊区蔓延(suburb sprawl)的有效引导手段。 新城诞生在英国和美国,进而在整个欧洲和世界范围都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巴黎的新城与大城市有更多的联系,是作为中心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城市成为多中心组合的整体;英国的新城更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在日本又有所不同,尽管从空间形态上呈现多中心的新城形式,但在功能上仍然是单一中心的,即新城多是作为居住的地方,就业并未相应分散,这在日本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早期表现尤为明显。 我国在北京、上海两市也曾进行过卫星城建设的实践。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在1990年代以前,卫星城的建设未取得明显效果,与主城难以建立紧密的关系,因而也带来对卫星城建设的怀疑。 113新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新城模式 在经历了7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满足居住需求和有足够的环境意识成为规划目标的焦点。人们对生活空间数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对空间和环境的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sustainable urban form)的探讨。 在新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欧文等人(S1OwensΠD1 BanisterΠM1Breheny)建议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应该以发展小居住地为主,如霍华德所提出的2~3万人口的规模,具有步行的尺度。但其中有一些大的居民点能够达到20万人口以上,形成霍华德所提出的社会城市②。认为这是从能源有效利用的角度是理想的形态,能够满足具有足够的多种城市活动的门槛,但不是高度聚集和高密度。 而P1霍尔(P1Hall)在分析伦敦的实际情况中,提出了建设持续发展的“社会城市”的概念(sustainable s ocial city,or sustainable city region)③,认为新居住地的建设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城市改造;二是建设新城。但传统城市改造形式和新城建设形式都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从城市改造的角度,由于城市建成区用地有限,大规模改造是不现实的;从新城建设的角度,传统新城或田园城市是“在乡村建设城镇”,达到人口居住和就业从城市中疏解的目的,但这一目的在任何地方都从未真正实现过。作为最早的新城之一的S tevenage是自我平衡程度最高的一个,大约有 Ξ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专题成果(项目批准号OOB JL030) 44  城市规划汇刊2000[6]

我为建设世界城市做贡献

我为建设世界城市做贡献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后,北京这个大都市已经逐渐的进入到世界人的眼中,并且北京在国际的影响力也大幅提高,标志着北京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自从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北京也愈发展现出它的魅力、逐渐的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所谓世界城市,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比如像纽约、伦敦、巴黎等被公认的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制高点,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建设世界城市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主题。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是在09年时提出的,距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且努力也是可以看得见的。而我,作为首都的一名大学生,理应为我的城市建设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对于北京来说,世界城市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不过,北京是一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具有建成世界城市的众多有利条件。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30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作为世界性城市蜚声海外,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基础设施完善,人才资源密集,科技实力强大,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充满活力。所以我认为这为建设世界城市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北京是要展现给世界看的,那么,礼仪是最基本的。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而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做起来并不困难,这只是需要我们在对于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态度。如果每个人都以北京为自豪,自觉地用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使它优雅、干净、和谐、温馨,我想,这离世界城市的标准也就不远了。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夸夸其谈,让自己活在首都的光辉下,只享受首都下的恩惠,而不懂得爱惜它的话、实在是让人唾弃的行为。通过08年的那次奥运会,展现给世界的不仅是北京蒸蒸日上的风貌,还有一种昂扬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大学生所要继承的。我相信这点,我们做的算是很好了。因为我们的志愿服务的队伍是强大的。每一位成年人都是志愿成为志愿者,且他们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为北京服务着,只为留给外国友人很好的印象。但是尽管如此,北京的志愿服务机制还是需要加强与完善的,以最好的精神风貌展现给世界的观众。 我曾经也是一名志愿者、且我现在也不想丢掉这个身份。志愿服务需要无私,无论何种肤色,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一只手,让手中的余温传递给对方,留下心中那份浓浓的甜温,这就是温存在彼此心中的热,奉献的热,爱的热,它能融化一切隔膜,宽慰一切苦难。这就是志愿者!志愿者,一个美丽的名字;志愿服务,一个崇高的事业!志愿者在用爱心书写美丽人生,用青春奉献美丽事业,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是爱心铸造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温磬和快乐,也是连接的纽带,连接着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是老人家嘴边慈祥的笑,是孩子们眼里无限的渴望,也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不假的伸出帮助之手……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市里的志愿者,并不像奥运会的那些志愿者们一样,但我依然自豪。付出不计较多少,付出了便是一种爱心的体现。 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之后都会有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收获,“幸福是零散的”,在心中一点一点堆积这种零散的快乐,才会得到更大的快乐。让我们新世纪的志愿者一起投入到乐于奉献的洪流中,从你我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郁繁茂。我会永远支持志愿服务行业,谨遵志愿服务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为了使中华民族更加强大,一洗过去“东亚病夫”的称号,我们新生一代的国家栋梁更应该发愤图强,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利用好手头上的资源奉献力量,我们是活力的,代表着中国的活力。我们更应该勇敢,拼搏,为了国家的期望,为了自己的理想,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一个城市,只有先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北京若想成为世界城市,一定要发挥其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