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运动粘度应该在12.5~16.3之间,低温性能没有要求。2.API质量" />
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和规格

1.粘度分类

目前我国内燃机油的粘度分类基本参照SAE J300标准进行。

凡带W级号是冬季用油,其他为夏季用油。这个分级的特点是每一粘度级范围很宽,且级与级间是连续的。多级油以XW-XX表示。如SAE 10W-30,表示此粘度级别既具有10W-30的低温粘度又具有30油的高温粘度,因而可以冬夏两季通用。单级油如SAE 40,表示该油的smarttags" />100℃运动粘度应该在12.5~16.3之间,低温性能没有要求。

2 .API质量级别分类

我国参照API标准,制定出我国的内燃机油(发动机油)性能和使用分类。

从50年代开始,美国汽油机油发展从API SA、SB、SC、SD、SE、SF、SG、SH、SJ到SL、SM级油共11代,几乎每5年提高一个等级;

国外汽油机油质量变化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二是节约能源法的限制、三是汽车行驶条件的改进对润滑油的影响。

1968年美国颁布了排气法,对小汽车和轻型卡车的排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排气法的要求,在汽车上安装PCV阀,虽然改善了汽车排气,但恶化了曲轴箱内润滑油的环境,容易生成低温油泥,从而1968年发展了SD级油,提高了油品的低温分散性能。

70年代,美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很快,车速提高。同时汽车开空调,使润滑油的油温升高,使润滑油的高温氧化,高温沉积和锈蚀问题更加严重外,还加剧了润滑油高温变稠,这就要求其润滑油具有很好的低温分散、高温抗氧和清净性能,要求改善油品的耐高温性能,从而在1972年发展了SE级油,解决了油品高温变稠问题。

7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开始小型化,油箱小,于1975年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1977年开始使用三效催化转化剂(把烃转化为CO2和水,把CO转化为CO2,把NOx转化为N2),为了适应催化转化器的需要,保护贵金属催化剂不致中毒,于1980年开始使用无铅汽油,同时要求润滑中控制磷含量,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高温性能,从而在1980年发展了SF级油。

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发现汽车反复在高温高速和低温低速下交叉行驶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黑油泥”,美国也发现类似情况。但美国高速公路上允许的车速(100km/h)没有欧洲高(德国不限速),因而在美国生成的“黑油泥”没有欧洲那么硬脆,为了解决“黑油泥”问题,于1988年发展了SG级油,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热稳定性和分散性。

SG级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黑油泥”问题,但市场上销售的SG级油的质量很不稳定,质量差别很大,汽车制造商很不满意。为此,美日共同组织了国际润滑油标准和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lubricant Standardiz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 简称ILSAC),并提出了新的配方审批办法,

同时在美国为了改进现有油品质量的保证体系,于1994年出现了SH级油。由此可见:

SD级油主要比SC级油提高了低温分散性能;

SE级油主要比SD级油提高了高温性能;

SF级油主要比SE级油进一步提高了高温性能;

SG级油重点解决油品的“黑油泥”问题,比SF级油进一步提高了高温性能;

SH级油确保了油品质量的稳定,使油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SJ级油的质量与SH级油相当,但油中的磷含量比SH级低,从≤0.12%降到≤0.1%,以减少磷对催化剂中毒,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SL级油的质量与SJ油相比较,在抗氧化和低温分散性能都提高了。

SM级油的质量与SL油相比较,在抗氧化性能,抗磨性能,低温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要求上都有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