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doc

2016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

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

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

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

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

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

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从1951年开

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136亿人均占有量

0.17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

(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3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1) 面积最大2) 跨纬度最广3) 东西距离最长)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东亚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3、亚洲地形的特点:1)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3) 地面起伏大 4、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5、亚洲气候的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显著)。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地域辽阔,南北的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 6、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7、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8、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长江、黄河、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巴燕中心学校__七__年级地理_学科学(教)案一周一课时 课题:地球的运动设计者__李生月评价组长签字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 学习目标: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 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二、(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 (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填充图练习。 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攀登高峰: 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 5、根据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7、热带有现象;寒带有现象。 8、知识串连: (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地轴 C、地球自转轴 (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9、判断: (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 (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 (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 (7)与50°E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30°E经线 拓展练习:1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新课标第一网 学(教)报告: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课时1) 自学目标: 1、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2、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3、运用地图,比较亚洲与北美洲位置、范围的差异。 一、导入 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 根据世界地图,说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二、自主学习:(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1、请同学们读2页教材及图6.1(“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亚洲在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和。 2、学生看“亚洲的范围图”回答。读3页6.2 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位于亚洲的南面是洋、北面、东面洋。 2)、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 (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 、、、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 (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3页6.2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纬度北部约达,南部约达,经度西部约达,东部约达。 亚洲所跨最广。 4、学生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1)、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个分区? 2)、读图 6.5 中国位于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三、合作探究及展示 1、读图6.1----6.4,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有几个分区是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北面的 是亚、西北的是亚、西面的是、、在中国南面的是亚。 3、图6.6讨论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与自然环境关系。 4、第3页活动、第5页活动,图6.3比较亚洲与北美洲位置、范围。完成表6.1。 四、精讲点拨 五、达标检测 读右图回答: 1、从东西半球看,亚洲 位于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位于半球; 2、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 大部分地处带; 3、从海陆位置看, 东面临E 洋、 北面临G 洋、 南面临F 洋, 西与A 洲相连, 西南以C 运河 与B 洲为邻, 东隔海峡与D 洲相望。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能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个案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板画《日本轮廓简图》。 问: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这个国家的事情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点评)师: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关于日本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学习新课]板书一、自然地理环境学生识图活动:同桌互助,仔细观察《日本地图》,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归纳日本的位臵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设计目的:培养识图意识,养成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一)位臵范围1.海陆位臵: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 岛国2.纬度位臵:250N~450N (二)国土组成1.日本的领土是由哪些岛屿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2.主要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练一练:看谁能快速、准确的记忆日本的四大岛屿和主要城市(教师在板画上指一个学生答一个) (三)地形地势 1.在日本地形图上,日本四大岛的颜色以什么为主?褐色主要分布在哪儿?绿色主要分成在哪儿?地势有何特点?褐色在岛屿中部、绿色在岛屿四周沿海(板书)地形:中部山地、丘陵占3/4;周边平原占1/4 地势:中高周低 2.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哪儿?(关东平原) 3.日本的最高峰在哪儿?(富士山、位于本州、活火山) 4.日本位于哪2 个板块之间?(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板书)多火山地震(说明:由于上期已经专题进行地震学习,此处可以对地震防护不再拓展,在教学时老师利用P15 进行适当拓展,重在防灾意识)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 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 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1 2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 3 第一课时 4 【自主学习】 5 一、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6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7 大洋洲: 8 亚欧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9 土耳其海峡 10 2.“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11 “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地连为一体,也称欧亚大陆 12 3.参照地图对比学习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13 ①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 14 全部位于北半球 15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伸到赤道以南;欧洲北部 16 深入北极圈,大部分位于中纬度范围内。 17 ③海陆位置:略 18 *看图思考: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 19 20 半岛。 21 二、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22 1.亚洲的地形特征: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二是地面23 起伏大,高低悬殊;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欧洲的地形特征一是地形以平24 原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二是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山地分布于南北两侧;三是冰川地形广布。 25 26 2.略 27 【合作探究一】 三、亚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8 29 提示:1.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多样造成); 30 2.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广,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年降水量差31 异大); 32 3.季风气候最典型最强盛(背靠最大大陆,濒临最大大洋,海陆差33 异显著)。 【合作探究二】 34 35 四、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6 提示: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亚欧大陆面积广,欧洲中西部受海洋影37 响渐小); 38 2.海洋性特征显著(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西风和洋流); 39 3.以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最为典型。(分别位于北40 纬30°-40°, 40°-60°的大陆西岸------)。 41 提示:对欧洲形成显著的海洋性气候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42 1..纬度因素,北纬40°-60°之间,盛行西风 2.海陆分布:西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欧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地连为一体,也称欧亚大陆 3.参照地图对比学习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伸到赤道以南;欧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大部分位于中纬度范围内。 ③海陆位置:略 *看图思考: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 二、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1.亚洲的地形特征: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欧洲的地形特征一是地形以平原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二是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山地分布于南北两侧;三是冰川地形广布。 2.略 【合作探究一】 三、亚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提示:1.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多样造成); 2.大陆性特征显著(亚洲面积广,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年降水量差异大); 3.季风气候最典型最强盛(背靠最大大陆,濒临最大大洋,海陆差异显著)。【合作探究二】 四、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提示: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亚欧大陆面积广,欧洲中西部受海洋影响渐小); 2.海洋性特征显著(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西风和洋流); 3.以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最为典型。(分别位于北纬30°-40°,40°-60°的大陆西岸------)。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详细总结 六、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邻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二)人文环境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第四节俄罗斯 一、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说出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 济的实例 3、根据资料和地图,认识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二、本课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析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地图介绍俄罗斯矿产分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3、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1、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什么国你能提出证据说明吗 2、前短时间广州急剧降温,你知道冷空气是从哪里过来的吗 3、你听过“和平号空间站”、“加加林”、“明斯克航母”这些名词吗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面积最大的国家 探究一: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俄罗斯的地形”,尝试提出证据说明俄罗斯的面积之大: 答:1、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隔白令海峡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南临“两海”分别是里海和黑海。陆上邻国自西往东依次有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等。 3、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C 知识点2: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探究二:俄罗斯国土辽阔,人口却只有亿,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

中欧洲部分,首都也在欧洲。思考:俄罗斯人口的分布为什么会这样人口的分布跟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吗 (1)人口的分布跟当地地形的关系: 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的地形”,找出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填写下表: 东 小结:由于面积广,俄罗斯的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与河流相间分布,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地形,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即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 (2)人口的分布跟当地气候的关系: 阅读课本P41“图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和P7“图亚洲的气候类型”,思考下列问题: ①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50度至80度之间,北极圈(重要纬线)穿过国土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中的寒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由于纬度高,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②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均是从西往东、从南往北递减。 ③通过读图分析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情况,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答: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小结: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较温暖,降水较多,所以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知识点3: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体验:俄罗斯不仅面积世界最大,其发达的科技也是世界领先。请看课本P44阅读材料“俄 罗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探究三: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

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2、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2题,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C 7、C 8、A 9、B10、A11、D12、B13、B 14、B15、D16、C17、D18、B19、D20、A21.C22.B23.C 24、(1)西北东北(2)900(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1:15000 25.(1)1;100000(2)正北3(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11、C12、C13、A14、D 15、A16、B17.B18.C19.A20.C21.C 22、(1)B、DC、E(2)东南西北西北(3)ED 23、(1)甲图(2)(60oS,30ow)东北 24、(1)90oE,60oN(2)④465oW(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65°N180°20°N170°E65°N(2)A西北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10、C11、C12、D13.B14.C15.D16、C17、D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D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10.A11.B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10.C11.B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1.D 2.B 3.C 4.B 5.A 6.(1)鞍部陡崖山脊(2)CD等高线密集坡度陡(3)400100—300 (4)正西西北(5)西北东南(6)C 【中考链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章节主要内容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 洲自然环境地位、位置、地形、河流、亚洲之最、气候人文环境人口、民族、经济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 区 日本位置、火山地震、经济、文化 东南亚位置、气候、河流和城市分布 印度位置、地形、气候、粮食生产、城市俄罗斯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城市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 地区 中东位置、石油、水、文化宗教欧洲西部地位、位置、地形、工业、畜牧业、气候、旅游资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置、气候、地形、经济、人口、粮食和环境澳大利亚位置、农牧业、矿业、城市 西半球的国家美国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 巴西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城市 极地地区南极和北极位置、特征和资源的比较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第一节美国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 面的概况。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的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实例。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5、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本课目标 1、通过查找地图确认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会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3、在美国农业分布图上说出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并能综合分析每个农业带 的成因。 4、通过了解美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 要作用,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 5、认识到其工业高度发达的背后,是对全球资源的大量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树立经济要与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1、上网或资料查询“移民”的含义;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家乡迁移到其它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 2、判断下列哪些情况属于移民:出国留学、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出国旅游、在国外工作生活且拿到绿卡。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国土组成 探究一: 看世界政区图,你能说出西半球的两个分区及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吗? 答:西半球有两个分区: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共有50个州,除本土的48个州外,还包括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美国首都是华盛顿,它直辖于联邦政府的哥伦比亚特区。 知识点2、移民国家 探究二: 1、读“美国的人种构成”图等,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答:美国是一个人种非常复杂的国家,原有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属于黄色人种。后来又有从欧洲迁入的白种人、从非洲迁入的黑种人以及来自亚洲的黄种人。 2、为什么把美国称为移民国家? 答:自美国建国以来,从世界各地移居到美国的大约5000多万人。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一部分来自美洲的其它国家以及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国家。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对其人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以及工业劳动力源源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 1) 面积最大 2) 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东亚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3、亚洲地形的特点:1)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4、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5、亚洲气候的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显著)。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地域辽阔,南北的温差极大,沿海和内地的干湿差异悬殊); 6、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7、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8、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长江、黄河、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两方面同时兼顾的文本。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 问题探究: 1. ⑴南北跨纬度约90 ⑵东西跨经度约166 ⑶ 纬度长 ⑷东半球和北半球 2.⑴北临:( 北冰 ) 洋西:与( 欧 )洲相邻濒临的大洋东临:(太平 ) 洋相邻的大洲西南:与( 非 )洲为邻南临:( 印度 ) 洋东北:与( 北美 )洲相望 ⑵ 略 ⑶ 略东南:与大洋洲为邻 目标检测 1. 4400 纬 2. 西亚中亚东亚 3A 4C

6B 7.⑴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⑵太平洋印度洋北冰 ⑶乌拉尔山土耳其欧⑷白令北美⑸大洋⑹苏伊士非 8.俄罗斯:跨亚、欧两洲土耳其: 跨亚、欧两洲 巴拿马:跨南、北美洲埃及:跨亚、非两洲 ... (二) 亚洲的气候 问题探究 1. ⑴ ①复杂多样② 季风亚热带③温带大陆性 ⑵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 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⑶ 分布地区:亚洲大陆内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特点: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 防护措施:带必备用品如:太阳镜防晒用品遮阳伞较厚衣服等⒉ 略目标检测 1.热带草原温带海洋性 2.温带热带 3.海洋温带大陆性 4B 5C

7.(1) ①热带沙漠气候_ ②地中海气候③__寒带气候__;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温带季风气候_; ⑥_热带雨林气候_ ⑦亚热带季风气候_;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3)AD (三) 东南亚 问题探究 一、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与我国陆上相连的有:越南、老挝、缅甸 他们的首都分别是:河内、万象、内比都 2.从我国澜沧江顺流而下,能到达: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二、1.郑和下西洋时,曾经通过马六甲海峡到达非洲东海岸 2.⑴马六甲海峡是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⑵日本进口的石油等原料以及出口的物资多经过这里。 3.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端,地理位置优越,每年经过这里的船只很多,极大地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 三、1.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 2.因为河流沿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利于经济发展。 四、1.东南亚湿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对当地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目标检测

第二节东南亚(1) 一、自学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26—30页) 二、学习目标: 1、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记住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三、重点 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四、自学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我们上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的?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自学12页“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内容 1.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7.18“东南亚的地形”,东南亚位 于,范围包括和两部分。 2、读图7.18“东南亚的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 ①东南亚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之间,地处带。 ②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 3、完成28页活动1。 4、读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及左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是从、 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二)自学12页“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部分内容 1、读7页图6.9“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4、读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说出以上两种气候的主要区别: ④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的过程。 5、读图7.22、7.23、7.24和29页的阅读材料《橡胶和油棕》,填表:

【关键字】地理、英语、指南、条件、动力、增长、计划、地方、认识、问题、合理、快速、合作、保持、提升、发展、位置、环境、资源、负担、能力、差距、增强、分析、汇集、形成、拓展、教育、解决、巩固、扩大、适应、协调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 C 7、C 8、A 9、B 10、A 11、D 12、B 13、B 14、B 15、D 16、C 17、D 18、B 19、D 20、A 21.C 22.B 23.C 24、(1)西北东北(2)900 (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 1:15000 25.(1)1;100000(2)正北 3 (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B 17.B 18.C 19. A 20 .C 21.C 22、(1)B、D C、E (2)东南西北西北(3)E D 23、(1)甲图 (2) (60oS,30ow) 东北 24、(1)90oE,60oN (2)④ 4 65oW (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 65°N 180° 20°N 170°E 65°N (2)A 西北 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 10、C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 D 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 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 D 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 【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 10.C 11.B 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第六章亚洲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教材包括“亚洲的气候特征1.2.3、河流水文1.2.3及其相互联系”,侧重于图形观察,然后归纳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联系,学生有亚洲的纬度位置、地形特点及上学期的气候等知识做基础。【教学目标】 1.利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重点) 2.观察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重点) 3.简述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问题导学、独立探究、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复习引入 传说流浪哥三毛曾在亚洲走南闯北, 一路行来“扎西德勒、沙扬娜拉……” 听得很多,三毛哥很郁闷don't know 什么意思,也don't know到过哪些地 方,请你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给他介绍 亚洲知名的地理事物,并介绍亚洲的地 形地势特点。 诊断评价,鼓励评价,指图强调。 引入新课:传说流浪哥三毛还有许多 与气候、河流相关的疑问,这节课我们 随三毛哥来了解亚洲的气候、河流。 复习-图说地形。复习 地形 稳固 上节 重点 做好 本节 气候 河流 学习 铺垫 定向示标 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1.2.3,我们这 节课的重点是要归纳亚洲气候特征、河 流特征,难点是要分析亚洲地形、气候、 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明确 目标 提高 效率 气候河流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等 资料。 观察 归纳 利用课本插图 独立观察、 分组观察 能够归纳亚洲气候、 河流的主要特点 了解亚洲地形、气 候、水系的相互联系 独立分析归纳、 分组交流归纳 归纳亚洲气候的主要特 点,认识亚洲地形、气候、 水系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