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不同的影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以下介绍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需要进行的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靠的是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持续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随着社交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到来,而创新驱动型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创新驱动型的经济体需要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资,注重培养具备高科技产业背景的人才,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鼓励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个转变:从内需外延型向内需激发型转变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推动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足,贸易顺差却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旺盛将会制约未来经济的增长,因此内需激发型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需激发型经济首要任务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这就要求政府要更加注重和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加强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而不断增强居民消费的购买力。此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完善内需激发型经济的重要环节。

第三个转变:从增长速度至上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

过去的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过去以增长速度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方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切实进行环境保护的治理是推动绿色可持续实现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应该更多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发展基本国策。通过改变政策和规定,要求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耗能和排放,使企业能够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保效益。

总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中国这个大国所必须经历的,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中央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推进各项经济领域改革,从而加快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需求结构上的转变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劳动工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又由于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新增加收入的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导致生产增长快,消费增长慢,扩大投资容易,扩大消费难的局面。发展下去,生产与消费不平衡,经济将不能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为了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对收入分配进行合理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必须努力扩大就业,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只有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劳动收入扩大了,生产与消费才会平衡。因为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四类要素的收入中,只有劳动收入才会最直接地转化为消费支出。 产业结构上的改变 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尽管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会有所不同,但三次产业之间始终具有客观的必然联系,始终具有三者是否协调发展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中,农业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而且要为制造业提供原料,同时也是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要进一步巩固。现代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不仅是生产体系内部的协调,这种协调还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使产业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相适应。这样才能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效突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2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但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协调三次产业关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艰巨任务。必须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各行各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促进经济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引导文化消费,扩大文化市场。 要素投入上的转变 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具体分析: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措施: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细化为: 1、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3、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 5、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措施: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统筹区域发展 (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措施: 1、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终目标: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求有三个转变:一是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在生产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转变;三是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费,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一)考核主体与考核标准单一 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占有者及使用者,其往往存在盲目使用、浪费社会资源,或者提供对一般公众实际意义不大的服务的情况,“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即为特例。当这些所谓的民生工程完成后,再由政府自己有针对的设定标准来评估此种服务的绩效,这样就出现了“自己给自己打分”的现象。该种评价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即是对一些真正关系公众实际利益的问题重视不够,而对公众的真正需求,却又忽略或者难以满足的现象发生。此时,就会导致相关的各种社会资源的白白浪费、流失,并最终导致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其考核评价结果的公信力自然难以维系。 另外,单纯以地方GDP的增长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是另一个明显的缺陷性特征。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以此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等问题已越来越突出。除此之外,医疗、教育、就业等经济发展伴生问题也频繁出现,而这些都不能不说是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政府政绩考核若仍单纯以GDP的增减作为考核标准,无疑会更进一步增加上述社会问题的发生,也必然导致在此评价模式下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而且,单纯的GDP评价标准也已经无法准确衡量整个地区以及区域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二)考核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一般多以政府颁布的文件为基本的考核标准,其内容也主要是围绕地方政府的日常重点工作来确定。这样,即出现针对已经确定化的对象而制定考核标准的现象,造成的结果除考核主体、考核标准单一外,还会造成考核对象的、考核内容的单一,从而使整个考核体系的完整性遭受破坏。另外,现在的政府绩效考核大多集中在目标责任的完成、社会服务承诺的实现、工作效率建设、作风问题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迎合考核工作,便临时性的改善工作作风,或者采取类似于大检查、专门调查等突击式的形式主义考核方式。这样,由于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及实施指引,目前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基本上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而且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这种缺少有效制度保证的不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其评估结果必然难以做到公正、客观。 (三)考核流程不完善 现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流程,要么只重形式而轻视结果,要么是只注重结果而忽略形式。这种按照流程走形式,写评估报告的方式造成形式主义盛行;而为了显政绩的一味强调结果的方式又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会可能丧失客观性。另外此种不健全的政绩考核方式还有可能造成地区间政绩攀比的缺陷。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王一鸣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求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改革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总体上还没有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会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不同的影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以下介绍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需要进行的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靠的是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持续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随着社交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到来,而创新驱动型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创新驱动型的经济体需要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资,注重培养具备高科技产业背景的人才,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鼓励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个转变:从内需外延型向内需激发型转变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推动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足,贸易顺差却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旺盛将会制约未来经济的增长,因此内需激发型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内需激发型经济首要任务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这就要求政府要更加注重和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加强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而不断增强居民消费的购买力。此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完善内需激发型经济的重要环节。 第三个转变:从增长速度至上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 过去的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过去以增长速度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方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切实进行环境保护的治理是推动绿色可持续实现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应该更多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实行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发展基本国策。通过改变政策和规定,要求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耗能和排放,使企业能够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保效益。 总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中国这个大国所必须经历的,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中央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推进各项经济领域改革,从而加快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变

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变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展开经济工作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深刻变化,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波动下行。随着近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预期有效改善,经济增速由降转稳,波动幅度明显收窄,提高质量和效益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一、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的新阶段 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告别了短缺经济,数量矛盾逐步缓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升级,而“数量追赶”时期迅猛扩张形成的传统产业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质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如果说,填补“数量缺口”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那么,填补“质量缺口”就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转向“质量追赶”,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二、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 随着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人口数量红利快速消失,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高强度投入转向提高生产效率。这个阶段,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创新能力不足,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新阶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身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因此,要针对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质量提升为主,从主要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内涵: 为了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于2月3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研讨如何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经济发展主要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早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为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要加快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胡锦涛在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这一冲击表面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具体说来,有以下四方面的必然要求。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不仅造成国际商品和投资市场需求的大幅度下降,而且还助长了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给我们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冲击很大。虽然我国随后果断实施了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可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保持经济持久稳定较快增长面不是短期的繁荣,必须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植根于国内需求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我国是人口大国尤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具备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庞大的消费需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投资需求;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内需空间。所以只要我们毫不动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以,我们就可以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使自己能在任何情况下,从容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冲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协调可持续。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力之所以这么大,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够全面协调有直接的关系,如内需和外需之间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前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前提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系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有与之相应的转变,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战略、转变衡量标准与考核标准、转变科研创新体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政府职能等,若无这些相应的转变,就很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及时走出传统比较优势的思维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都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劳动力的传统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中的一切成就和问题都与此有关。然而现在看来,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技术、资源环境代价太高、GDP大而不强、内需严重不足、一些关键性产业如大飞机制造缺少竞争力或竞争力下滑等问题,也缘于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及时走出传统的比较优势的思维局限,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其一,传统比较优势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已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发挥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是不一样的。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中提出比较优势原理,那时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比较粗糙、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是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起重要作用的是分工以及决定分工的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相当发达,并且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于是我们看到,那些缺少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激情和创造力,使人力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发达,创造了新材料、新能源,经济反倒比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得好。我们还看到,有更多的贸易发生在自然条件相当或要素禀赋没有多大差异的发达国家之间。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里,在进行了多国、多地区的比较后,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一般型的、初级生产要素的竞争优势,通常会被创新流程所取代。生产自动化将使人工无用武之地,而新材料更将取代传统资源的优势。此外,创新通常也有降低成本的效果,它所形成的高级生产要素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如果对这种变化缺少清醒认识,继续陶醉于传统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就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固化于这种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会阻碍我们的技术进步,使我们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其二,传统比较优势的另一表现是劳动力便宜,其竞争优势也仅在于便宜。与便宜相联系的缺点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劳动力素质的限制,通常难以创新,缺少核心技术,因而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利润率低,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劳动者工资低,消费能力有限,直接影响启动内需;一旦劳动力便宜的优势不在,或者有更便宜的地区出现,先前的投资者就会撤走。 其三,传统比较优势原理更适合应用于一国范围内,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是有条件的。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有意无意代表了发达国家心态,反映了发达国家利益。德国当年经济相对落后,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如果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没有保护的自由贸易,当时的发达国家英国就会成为发达的工业帝国,这对相对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三个新转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的目标。然而,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却没 有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 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 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受,国际竞争力也难以提升。特别是本次金融危机对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很大。这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 争取其中很低的附加值,换取巨大贸易顺差,以及大搞建设、重复投 资的宏观政策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副作用。有鉴于此,我国应及时调 整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转变。 第一,从依赖出口到激活内需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贸易 发展迅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5年净出口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2007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 额的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跃居第二位。2008年,受金融危机 影响,出口需求急剧减少,经济波动幅度加大。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 来看,一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若把经济增长维系于外部市场,而不是发展国内民生将是一种战略性失误。 政府再次提出激活内需,是具有经济增长战略意义的。因为在没有内 需支撑的情况下,外部需求萎缩,经济下滑就不可避免。加上能源、 原材料价格以及工资上涨推动企业投资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又反过来 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仅仅在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上做文章,形势不可能有实质性改观。如果不能把解决民生问题落实到激活内需 的行动中,这一战略就会像十年前提出拉动内需一样陷于流产。 第二,从投资驱动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投资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消费增长速度。2001——2006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8%,而按累计法计算的全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谈经济发展方式 引言 经济发展是各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关 键因素。然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将讨论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即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高污染到绿 色发展、以及从单一经济体制到多元化经济体制的转变。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 在过去的发展中,许多国家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单纯依靠资源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为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以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从高污染到绿色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往往伴随着高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 和全球环境治理的压力,国家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通过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从单一经济体制到多元化经济体制 在过去的发展中,许多国家过度依赖单一产业或单一经济体制,一旦遇到经济 危机或国际市场的变化,就容易受到冲击。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多元化经济体制可以通过发展各种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来增加经济的韧性和适应性,减少经济风险,并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结论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任何国家都至关重要。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高 污染到绿色发展,以及从单一经济体制到多元化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期繁荣的关键所在。国家应该加大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创新和绿色发展,促进经济体制的多元化转变,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只有通过积极的转变,国家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论“三个转变”

论“三个转变” 一、标题:三个转变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转型期。这种转变是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亚洲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的转变,以及从经济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三个转变影响广泛,涉及到国家的各个领域,既是一种发展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二、标题: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变 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变是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特征。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但存在着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浪费等问题。如今,中国经济正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推进科技创新。这种转变不仅是中国经济迎接挑战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标题:从亚洲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 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亚洲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加强与全球市场的联系已成为中国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需要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强与海外市场的联系,促进多元化发展。

四、标题: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 市场驱动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经历的另一个重要转变。对比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现在中国经济正逐渐转向市场经济,更加注重市场力量的发挥。这种转变既是结构性改革的必要结果,也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驱动的经济模式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适宜的发展环境。 五、标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中国经济当前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创新,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中国面临的主要难题是需要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努力平衡,加大政府资源投入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 六、案例:中国汽车产业 在推进经济质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正积极适应我们国家的国情和市场需求,在经济高质量、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上积极探索和实践。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愈加迅速。现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已在国内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且不断加入国际竞争的战局。 七、案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建立一个全球贸易和投资网络,参与国家将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谈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五年来,我国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诸多问题。 究其根源,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理论尚未廓清,对诸如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哪个方向转变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尚待探究。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对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我们往往只从经济学的一般认识入手,只从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入手,片面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即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但是,离开对经济时代变化大趋势的根本认识,就会本末倒置,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难免事倍功半。

经济发展方式,或称财富增长方式,是由所处经济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一个时代有与其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土地和体力劳动者,谁拥有的土地越多,谁拥有的劳动力越多,谁就越有财富。 土地是第一资源,劳动力是第一资本,简单的体力劳动是第一劳动。 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驱动力是资本和机器。 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 工厂越大机器越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创造的财富就越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 工业经济时代,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第一资源,机器设备和货币资本等传统资本是第一资本,复杂体力劳动是第一劳动。 世界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 时代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做相应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知识成为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第一资本,创新劳动成为第一劳动。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时代进化,即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化到知识经济时代引发的问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如果仍沿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会逐步降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就会逐步变坏,经济发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论“三个转变”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论“三个转变”的论文经济学理论论文

【摘要】为了实现“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关键要加快“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是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分析论证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三个转变,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新要求。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把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一、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强调要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走集约型发展道路。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9040376.html,12年过去了,我们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以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为标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主要靠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逐步转变到主要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拉动,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已经由12年前的50%左右上升到去年的70%。伴随着重工业的高速发展,能源、原材料消耗大幅度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第

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基于自贡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的解读 徐怀东 [摘要]作为老工业基地,自贡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中应当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的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三次产业协同推动经济增长格局;努力降低发展成本,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十七大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其基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

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阐明了我国当前和今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略和努力方向。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并重申了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性。自贡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在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点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探索破解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路径,而且要切实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难题。这就要求自贡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着力促进“三个转变”,推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 一、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消费、投资、出口被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却呈现出投资需求旺盛,出口增长强劲,消费需求不足的状态,直到今天这一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启动国内消费市场。经历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深入分析消费领域,结构性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不旺。现阶段,农民数量还占人口绝大多数,消费层次普遍较低,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时间较长,因而消费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由于二元体制的延续,提供给农村的公共服务太少,农村社会保障

实施项目带动 加快“三个转变”

实施项目带动加快“三个转变” 在当前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成为 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三个转变”。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这三个转变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本文将以实施项目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加快“三个转变”。 一、实施绿色发展项目 当前,绿色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实施绿色发展项目,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一种方式。以光伏项目为例,光伏发电是绿色能源发电的代表,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电能,而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和污染。实施光伏发电项目,不仅满足了电力市场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能源压力,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推动区域的中国特色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施创新发展项目 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时代更是如此。实施创新发展项目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商品品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智能家居为例,该项目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家居安全性和智能性,为社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施转型升级项目

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转型升级项目是实现“三 个转变”的关键步骤。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实施数字化、 智能化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值,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总之,实施项目是加快“三个转变”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从探索市场需求入手,加快项目实施,推动经济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共同推动“三个转变”的实现。在实施项目带动加快“三个转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作用。企业与政府应该紧密合作,合理利用资源,共同推动实施项目。 一、企业的作用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实施项目的推动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抓住机遇,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发掘市场潜力,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此外,企业还应该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以推动企业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到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发挥企业作用。 二、政府的作用 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实施项目的主导者和铁扇公。为了推动实施项目,政府应该完善政策法规,提供更加灵活的产业政策,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政府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