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章节练习题

统计学章节练习题

统计学章节练习题
统计学章节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

1.构成总体的每个总体单位各方面的特征()

A、必须完全相同

B、可以完全不同

C、至少一个方面相同

D、可以完全相同或不同

2.下列各项,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老李68岁

B、全国人口

C、财专学生

D、班级人数

3.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合格品产量

B、次品产量

C、优质品产量

D、合格率

4.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班级人数

B、考试成绩

C、平均年龄

D、学生身高

三、多项选择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有()

A、社会性

B、总体性

C、具体性

D、数量性

E、客观性

2.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受总体规模影响,后者不受总体规模影响

B、前者都是绝对数,后者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C、前者经计算汇总取得,后者经计算对比取得

D、前者说明事物的深度,后者说明事物的广度

E、前者是计算后者的基础

四、判断正误

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2.指标的综合性是以总体的同质性为前提的。

3.年龄是数量标志,男生是品质标志。

4.指标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指标和数量指标。

5.人口的年龄是变量,但品质标志不能是变量。

6.职工人五、综合练习

如果统计研究目的是为了认识河南财专教工2010年工资收入状况,请对该项统计的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指标(体系)和标志作出统计设计。

设计结果:

统计总体——河南财专2010年全体教工

总体单位——河南财专2010年每一位教工

统计指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

统计标志——姓名、工资额

数是离散变量,职工工资是连续变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

二、单项选择

1.调查目的只为及时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应采用()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下列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工业设备普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普查

D、农村牲畜普查

3.统计调查单位就是()

A、调查工作的组织者

B、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C、统计调查机构

D、企事业单位

三、多项选择

1.统计调查按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可分为()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统计专门调查

2.统计专门调查包括()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统计报表

3.普查是()

A、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定期调查

四、判断正误

1.及时性是对统计调查的最基本的要求。

2.调查人口出生情况可采用一次性调查。

3.确定调查项目是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内容。

4.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5.调查时间就是统计调查工作的时间。

6.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没有代表性,因此不能根据重点调查的资料来推断总体。

7.登记性误差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第三章统计整理

二、单项选择

1.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

A、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分组数目

C、选择分组标志

D、选择分组方法

2.对于连续变量,应采用的统计分组是()

A、单项分组

B、组距分组

C、等距分组

D、异距分组

三、多项选择

1.影响组距数列次数分布的因素有()

A、组数

B、组距

C、组限

D、组限表示方式

E、总体单位数

2.设计统计表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

A、科学

B、实用

C、简练

D、美观

E、清晰

四、判断

1.统计研究目的是选择分组标志的根本依据。

2.连续变量必须组距分组,离散变量只能单项分组。

3.组中值就是组内平均数。

4.确定组限时,最小组的下限要不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要不高于最大变量值。

5.若现象的质变过程比较均衡,可以等距分组。

6.异距数列需要借助次数密度来反映总体分布状况.

7.逐级汇总不易发生登记性误差。

五、综合练习

请亲自调查30名以上同学的姓名、性别、城乡、在校某月生活费用及其支出明细资料;将上述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建议按城乡和性别进行平行分组或复合分组),编制次数分布数列,汇总各组指标(人数、费用总额、分项支出)数值,并以统计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出生人口数

B、毕业生人数

C、粮食总产量

D、商品库存量

2.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力的指标是()

A、实物指标

B、价值指标

C、总量指标

D、相对指标

3、钢产量与人口数之比,属于

A、比较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平均数

4.大学生人数与人口数之比,属于()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商品销售额

B、银行存款余额

C、工资总额

D、在校学生数

E、固定资产原值

2.分子和分母不可以置换的相对数有()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E、计划完成相对数

四、判断

1.比例相对数也有说明总体结构的作用。

2.某地粮食产量为历史最高年份的120% ,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3.计划增长10%,实际增长了5%,刚好完成计划的一半,即50%。

4.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98%,差2%没有完成计划。

5.大学生人数与全国人口数之比属于结构相对数。

五、计算

某工厂三个车间生产情况统计如表。试根据相对数的计算原理,填出表中所缺数字。

车间本月计划本月实际计划完成

程度(%)产量(万件)比重(%)产量(万件)比例(%)

第一车间55 27.5 60 100.0 109.1

第二车间80 40.0 84 140.0 105.0

第三车间65 32.5 70 116.7 107.7

合计200 100.0 214 107.0

第五章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二、单项选择

1.若各组标志值不变,各组次数均增加10%,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

B.增加10%

C.减少10%

D.增减不定

2.若各组权数不变,各组标志值同时扩大2倍,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

B.扩大2倍

C.扩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3.某班男生平均身高170cm,女生平均身高160cm,男女生比例为1:3,则全班学生平均身高为()

A、165cm

B、162.5cm

C、167.5cm

D、166cm

4.甲厂实际产值198万元,超额完成计划10%;乙厂实际产值30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0%。则甲乙两厂平均计划完成%为()

A、115%

B、115.8%

C、130%

D、115.4%

5.某厂生产甲产品300件,其中合格品270件,则其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

A、90

B、0.9

C、0.3

D、0.09

三、多项选择

1.下列计算,结果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粮食总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

B、某厂总产值与全体职工人数之比

C、某厂总产值与工人人数之比

D、某产品的总成本与该产品的产量之比

E、某商品的销售额与该商品的销售量之比

2.不同变量数列的标准差无法直接比较,是因为()

A、计量单位不同

B、标准差不同

C、平均数不同

D、数列性质不同

E、数列水平不同

四、判断

1.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上升,必然引起总成本的增加。

2.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指标。

3.甲厂计划完成100%,乙厂计划完成110%,则甲乙两厂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5%。

4.几何平均数的对数等于各个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5.一般来说,平均数大则平均差也大,平均数小则平均差也小。

6.标准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五、计算分析

1.某工厂三个车间上个月生产A产品的情况如下表,试据此计算全厂的A产品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和A产品平均单位成本。

车间实际产量(件)产量计划完成(%)单位成本(元/件)

第一车间162 90 12

第二车间330 120 10

第三车间220 110 11

合计712

2.某公司下属20个门市部的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 计划完成(%) 门市部数(个) 计划销售(万元)f 组中值

x 实际销售(万元)

xf 90以下 3 200 90-----100 5 260 100----110 7 560 110----120 3 400 120以上 2 800 合计

20

2220

试计算该公司的计划完成程度。(权数选择问题)

3.某班50名学生某门课程的考分如下表,试计算其平均分数、分数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考分 人数f 组中值x xf x - 60分以下 5 50 250 -24 576 2880 60-----80 30 70 2100 -4 16 480 80以上 15 90 1350 16 256 3840 合计

50

3700

7200

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 二、单项选择

1.某企业3-6月份的月末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215人、220人和240人,则第2季度平均人数为( ) A 、(190+215+220)/3 B 、(215+220+240)/3 C 、(190/2+215+220+240/2)/4-1 D 、(190+215+220+240)/4

2.若现象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 ) A 、0 B 、1 C 、-1 D 、100

3.某市2009年春节期间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该指标属于( ) A 、定基增长速度 B 、环比增长速度 C 、年距发展速度 D 、年距增长速度

4.在趋势方程参数估计时应用的方法是( )

74

50

3700==∑∑=f xf x ()12

50

72002==∑-∑=f f x x σ

A、最小平方法

B、移动平均法

C、数列修匀法

D、序时平均法

5.下列为最基本的动态分析指标的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增长速度

6.某地生产总值2008年比2003年翻了两番,则该段时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A、B、C、D、

7.某地区2008年比1998年财政收入增加1100万元,则该期间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

A、100万元

B、110万元

C、

D、

8.若现象各期的环比速度大致相同,则为()

A、直线趋势

B、抛物线趋势

C、指数曲线趋势

D、二次曲线趋势

9.若2001-2008年某地区生产总值每年比上年增加100亿元,则期间()

A、增长速度相同

B、增长速度逐年降低

C、发展速度相等

D、无法判断

10.平均增长速度平均的是()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B、各期环比增长速度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定基增长速度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工业总产值时间数列

B、在校学生数时间数列

C、毕业生人数时间数列

D、人口出生数时间数列

E、商品库存量时间数列

2.计算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宜采用()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水平法

E、累计法

3.测定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可采用的方法有()

A、时距扩大法

B、序时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E、半数平均法

四、判断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只能采用几何平均法。

3.某厂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去年为8%,今年为10%,则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

4.如果现象没有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0。

5.某商品的价格2007年上涨了5%,2008年又下降了5%,则说明该商品价格又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

6.增长速度相同,则增长量也必然相同。

五、计算分析

1.根据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原理,推算出各年的产量数字。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产品产量(万吨)

100

逐期增长量(万吨) 10 累计增长量(万吨) 20 环比发展速度(%) 105 定基发展速度(%) 150 环比增长速度(%)

10

2.某商店第一季度商品流转统计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试计算其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及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 年份 1月 2月 3月 4月 商品销售额

1500

1400 1600 月初商品库存额 400

500

700

500

3.某地电脑销售量(万台)如表,试用最小平方法建立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0年的电脑销售量。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售量

5

7

10

12

16

4.已知某商场近三年的空调器销售额(万元)如下表,已预测到明年的销售额为120万元。试分析空调器销售的季节变动规律,并制订出明年各季度的销售计划。 时间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合计 前年 12 50 6 2 70 去年 15 60 8 4 87 本年

18

70

13

6

107

第七章 统计指数 二、单项选择

1.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数 B 、综合指数

1

2

221-+++∑=

=n b

b b n a b a

c n

C、平均指数

D、总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的两种编制方法是(C)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总量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总量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3.已知某地区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0亿元,2008年为30亿元,则()

A、零售物价指数为66.7%

B、零售额指数为150%

C、销量指数为135%

D、零售额指数为66.7%

4.花同样多的钱少买10%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C)

A、10%

B、110%

C、111.1%

D、难以判断

5.如果物价上涨4%,则花同样多的钱会少购买(D)的商品。

A、4.00%

B、3.82%

C、3.75%

D、3.85%

6.在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中,要反映各组标志值变动对平均指标的影响程度,应编制(D )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加权平均指数

D、固定结构指数

7.若某企业各类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增加了,则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A、必然随之增加,且增长幅度相同

B、增减难以确定,但工资总额必然增加

C、必然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确定

D、不一定增加,有可能减少

8.某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5%,则说明()

A、居民消费品价格有升有降,总体来说是上升了

B、各种居民消费品均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同

C、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由此下降

D、各种居民消费品价格均上升了3.5%

三、多项选择

1.某商店基期销售额为300万元,报告期因提价而增加的销售额为40万元,因增加销售量而增加的销售额为60万元,则()

A、销售量指数=113.0%

B、销售量指数=120.0%

C、销售价格指数=120.0%

D、销售价格指数=111.1%

E、销售额指数=133.3%

2.成本总指数和总成本指数()

A、一样

B、前者反映多种产品单位成本的总变动

C、后者反映总成本的变动程度

D、前者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E、后者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四、判断

1.平均指数就是平均指标指数。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3.若企业各类职工工资水平提高15%,则总平均工资指数为115%。

4.若职工构成不变,各类职工的工资水平都提高15%,则总平均工资指数为115%。

5.各类职工的工资都增长10%,职工的总平均工资也增长10%,说明职工结构没有变化

五、计算分析

1.某地三种出口商品的统计资料如下表。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出口量、出口价的变动对出口额变动的影响。

品名出口量(吨)出口价(美元/吨)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茶叶13 17 2300 2400

大米80 90 400 410

桐油30 25 1800 2000

2.电器厂生产三种产品,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表。要求:测定该企业总成本的变动,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总成本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单位成本(元)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热水器百台10 12 1020 950

电饭煲百个50 50 68 55

排风扇百台25 20 28 25

3.某企业工人的工资资料如下表。试对该企业工人平均工资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工人类别工资水平(元)职工人数(元)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技术工1200 1400 40 60 辅助工800 900 60 140

第八章抽样推断

二、单项选择

1.抽样推断应遵循的原则是()

A、可比性原则

B、随机原则

C、不重不漏原则

D、同质性原则

2.如果抽样总体规模不大,差异程度较小,可采用的抽样方式是()

A、纯随机性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3.如果抽样推断对象的差异程度较大,宜采用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A、纯随机性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4.抽样误差属于()

A、登记性误差

B、平均误差

C、极限误差

D、可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

5.下列关于样本容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样本容量越小越好

B、样本容量扩大,推断的信度和精度会随之提高

C、样本容量计算结果有时会有小数,可舍去小数

D、不重复抽样样本容量大于重复抽样样本容量

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条件下,如果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9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缩小为原来的1/9

B、缩小为原来的1/3

C、扩大为原来的9倍

D、扩大为原来的3倍

7.在纯随机重复抽样的条件下,如果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缩小为原来的1/4

B、缩小为原来的1/2

C、扩大为原来的4倍

D、扩大为原来的2倍

三、多项选择

1.抽样推断中的抽烟误差()

A、是不可避免的

B、是可以消除的

C、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

D、不包括登记性误差

E、不包括系统性误差

2.抽样极限误差()

A、是t倍的抽样平均误差

B、是抽样误差范围

C、是抽样推断的允许误差

D、表明抽样推断的准确性

E、表明抽样推断的可靠性

四、判断

1.抽样误差可以避免和控制。

2.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

3.同样条件下,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小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4.抽样极限误差就是所有可能的样本中的最大的抽样误差。

5.抽样极限误差是t倍的抽样平均误差。

6.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五、计算分析

1.某市对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支出进行抽样调查,按纯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户,得知家

庭年人均旅游支出为620元,标准差为385元。请你以99.73% (t=3)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市家庭年均旅游支出进行区间估计。

2.从某市5万名职工中纯随机抽取100名职工,调查得知其月平均工资为1120元,工资的

标准差为58元。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估计该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及工资总额的可能范围。

3.某校对拥有手机的学生进行话费抽样调查,按纯随机不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人,计算得

知人均月话费为40元,月话费的标准差为14元。请以95.45%的概率保证,对该校拥有手机的全部学生的人均月话费支出作区间估计。

4.从一万件A产品中随机抽取100件,经质检有90件合格。试以0.9545的概率保证,对全

部A产品的合格品率和合格品量进行区间估计。

5.某市城调队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从本市20万名职工中抽取200名职工进行调查,

资料如表:

月工资(元)500以下500--700 700--900 900--1100 1100以上

职工人数(人)f 20 50 60 40 30

x

xf

要求:以95.45%的可靠程度估计该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区间范围(t=2)。

6.某企业生产一种新型灯泡10000只,随机抽取100只作耐用时间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6000小时,使用时间的标准差为400小时。

要求一:在99.73% 的可靠程度要求下,估计该批灯泡平均寿命的区间范围;

要求二:假定抽样推断的允许误差缩小一半,试问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测试?(可靠程度99.73%时t=3;按重复抽样计算)

7.某电视机厂对一批电视机的平均寿命和合格率进行检验,根据以往的数据,电视机的使用寿命的标准差为1500小时,合格率大致在70%—80%之间。若要求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为95.45%,平均寿命的抽样误差不超过200小时,合格率的误差范围不超过5%,试问应抽取多少台电视机进行检查?

8.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有90件合格。试计算:①在0.9545的概率保证下,该批产品合格率的估计区间;②在0.9973的概率保证下,如果允许误差不超过4%,则至少应抽取多少件?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二、单项选择

1.在合理学习的时间内,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

A、函数关数

B、单向的、正的相关关系

C、不确定因果关系

D、难以确定相关方向

2.在合理施肥的情况下,施肥量与亩产量的关系是()

A、函数关数

B、单向的、正的相关关系

C、不确定因果关系

D、难以确定相关方向

3.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相关的()

A、密切程度

B、方向

C、没有意义

D、形式

4.储蓄额和物价之间的关系是()

A、函数关数

B、正相关

C、负相关

D、难以确定相关方向

5.同时研究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价格的数量关系,属于()

A、单相关

B、复相关

C、直线回归

D、曲线回归

6.同时研究施肥量、播种量、浇水量与农作物收获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属于()

A、单回归

B、复回归

C、直线回归

D、曲线回归

7.居民货币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属于()

A、完全相关

B、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三、多项选择

1.相关分析的方法有()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回归方程

E、最小平方法

2.下列几个对应变量中,属于正相关的是()

A、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

B、商品价格与需求量

C、施肥量与亩产量

D、财政收入与GDP

E、人均收入与储蓄额

3.回归误差的主要作用有()

A、说明回归估计值的准确程度

B、说明回归线的代表性大小

C、表明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对因变量进行区间估计

E、说明相关系数的精确程度

四、判断

1.当相关系数r=+1时,两变量完全相关;当r=-1时,两变量无关。

2.相关分析为回归分析奠定基础。

3.单相关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4.相关和回归分析所依据的资料,可以是时间数列,也可以是空间数列。

五、计算分析

1.试根据下列资料计算设备使用年限和维修费用的相关系数,并判断相关的方向及程度。设备编号 1 2 3 4 5 6 合计

使用年限(年) 3 4 4 5 6 8 30

维修费用(百元) 4 5 6 8 8 9 40

2.已知某地区历年来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资料如下表(亿元):

生产总值 1.2 2 3.1 3.8 5 6.1 7.2 8

财政收入62 86 80 110 115 132 135 160

3.已知某地区居民人均年收入与支出(千元)资料如下表。要求:(1)建立直线回归方程;(2)

若人均年收入为40千元,估计人均年支出是多少?

人均年收入10 12 15 20 22 30

人均年支出 5 6 7 9 11 15

4.试根据下表资料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预测当施肥量为45公斤时的平均亩产量。

地块编号 1 2 3 4 5

每亩施肥量(公斤)10 20 30 40 50

平均亩产量(公斤)220 250 300 340 360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统计学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略)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2.5 (1)属于数值型数据。 (2)分组结果如下: 分组天数(天) -25~-20 6 -20~-15 8 -15~-10 10 -10~-5 13 -5~0 12 0~5 4 5~10 7 合计60 (3)直方图(略)。 2.6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2.7 (1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旗开得胜 1 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或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再依据抽取的样本信息,对假设是否正确做出统计判断,即是否拒绝这种假设。 2. 原假设:又叫零假设或无效假设,是待检验的假设,表示为 H 0,总是含有等号。 3. 备择假设:是零假设的对立,表示为 H 1,总是含有不等号。 4. 单侧检验:备择假设符号为大于或小于时的假设检验。 5. 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6.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u , n x σμ0 -,标准正态; ),( ),(2/2/+∞- -∞n z n z σσααY 2.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 3. 弃真,存伪 4. 方差

旗开得胜 2 5. 卡方, F 6. 方差分析 7. t ,u 8. n s x 0μ-,不拒绝 9. 单侧,双侧 10.新产品的废品率为5% ,0.01 11.相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 12.总变差平方和=组间变差平方和+组内变差平方和 13.连续,离散 14.总体均值 15.因子,水平 16.组间,组内 17.r-1,n-r 18. 正态,独立,方差齐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 2.B 3. B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D 12.C 四、多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1.AC 2.A 3.B 4.BD 5. AD 五、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都不可能同时降低。( ×) 样本量一定时 2. 对于两样本的均值检验问题,若方差均未知,则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可使用,且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 3

统计学4章练习题+答案

| 第4章练习题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B)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C) 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 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A) )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C)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C)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 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B)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B)> %的数据 %的数据 %的数据%的数据 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C)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 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B D. .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 D. 总体单位 2.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D 3.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B 4. 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 连续变量B C.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 5.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B )。 .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 每一个工业企业 )。 . 离散变量 D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 人的年龄是变量 .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 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B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 7.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 A. 品质标志 B . 数量标志C B D. . 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67 分、. 标志值 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 ( D . 数量指标 ) 。 8. 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 A. 指标 B. 标志 C. D 变量 98 分、 D. 86分、88 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标志值 9.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社会总产值 B .产品合格率 B ) 。 C . 产品总成本 D . 人口总数 10.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D C. 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 产品的评价 11. 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 粮食的亩产量 D. 汽车的产量

《统计学》-第7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答:函数关系是两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即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而相关关系表示的是两变量之间的一种不确定性关系,具体表示为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数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2.答:相关和回归都是研究现象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但不能确定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回归分析则可以找到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并可变量之间的数量联系进行测定,确定一个回归方程,并根据这个回归方程从已知量推测未知量。 3.答:单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总体相关系数 ,样本相关系数 。复相关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分 析中度量因变量与其它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它是方程的判定系数2R 的正的平方根。偏相关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真实相关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4.答:回归模型假定总体上因变量Y 与自变量X 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函数关系,可表示为t t t u X Y ++=10ββ,这就是总体回归函数,其中u t 是随机误差项,可以反映未考虑的其他各种因素对Y 的影响。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方程,就是样本回归函数,以一元线 性回归模型的样本回归函数为例可表示为:t t X Y 10???ββ+=。总体回归函数事实上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样本的信息对其进行估计,样本回归函数是对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反映。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第一,总体回归直线是未知的,它只有一条;而样本回归直线则是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每抽取一组样本,便可以拟合一条样本回归直线。第二,总体回归函数中 的0β和1β是未知的参数,表现为常数;而样本回归直线中的0 ?β和1?β是随机变量,其具体数值随所抽取的样本观测值不同而变动。 5.最小二乘法是在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样本回归方程时,采用残差平方和作为衡量总偏 差的尺度,找到使得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回归系数0 ?β和1?β的取值的估计方法。根据微积分中

统计学前 章 练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四章描述统计学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总体,每一居民是元素。 2、标准正态分布的期望为____0_____,方差为_______1___ 。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____65_____。 4、由一组频数2,5,6,7得到的一组频率依次是 0.5 、 1.25 、 1.5 和 1.75 ,如果这组频数各增加20%,则所得到的频率增加20% 。 5、中位数e M可反映总体的集中趋势,四分位差D Q.可反映总体的离散程度,数据组1,2,5,5,6,7,8,9中位数是 5.5 , 四分位差是 5 ,众数为 5 。 6、假如各组变量值都扩大 2 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 ,那么算术平均数 2倍。 7、已知一个闭口等距分组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6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8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 640 ,其组中值为 620 。 8、如果各组相应的累积频率依次为0.2,0.25,0.6,0.75,1,观察样本总数为100,则各组相应的观察频数为______。 9、某连续变量,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其邻组组中值为48,则末组组中值为___952___。 10、正确的统计分组应该做到组间__差异性____和组内___同质性___。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甲乙两班统计学考试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分别为:甲班平均分数为85分,σ为10分;乙班平均分数为72分,σ为9分,则平均成绩代表性乙班高于甲班。 ( T ) 2、中位数是处于任意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T ) 3、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均受极端值影响。( F ) 4、抽样误差是不可必免的,也是不可控制的。( F ) 5、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如果标准差系数越大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6、已知分组数据的各组组限为:10~15,15~20,20~25,取值为15的这个样本被分在第 一组。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1.组距式数值型数据众数的计算:确定众数组后代入公式计算: 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其中,L为众数所在组 下限,U为众数所在组上限,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为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d为众数所在组组距 2.中位数位置的确定:未分组数据为;组距分组数据为 3.未分组数据中位数计算公式: 4.单变量数列的中位数:先计算各组的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根据位置公式确定中位 数所在的组—对照累积次数(或累积频率)确定中位数(该公式假定中位数组的频数在该组内均匀分布) 5.组距式数列的中位数计算公式: 下限公式:;上限公式:,其中,为中位数 所在组的频数,为中位数所在组前一组的累积频数,为中位数所在组后一组的 累积频数 6.四分位数位置的确定: 未分组数据:;组距分组数据: 7.简单均值: 8.加权均值:,其中,为各组组 中值 9.几何均值(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10.四分位差(用于衡量中位数的代表性): 11.异众比率(用于衡量众数的代表性):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12.极差:未分组数据 :;组距分组数据 : 13.平均差(离散程度):未分组数据:;组距分组数据: 14.总体方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 15.总体标准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 16.样本方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 17.样本标准差:未分组数据:;分组数据: 18.标准分数: 19.离散系数: 第七章参数估计 1. 的估计值: σ已知

统计学各章计算题公式及解题方法 其中,查p448 ,查找时需查n-1的数值 3. 大样本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4. 总体方差 在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5. 估计总体均值的样本量:,其中,E 为估计误差 6. 重复抽样或无限总体抽样条件下的样本量: ,其中π为总体比例 第八章 假设检验 1. 总体均值的检验( 已知或 未知的大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的 用正态分布近似] 已知 未知 值决策 ,拒绝 2. 总体均值检验( 未知,小样本,总体正态分布) 双侧检验 左侧检验

统计学各章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改错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研究个别现象 的数量特征。 2、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3、品质指标,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4、三个员工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5、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6、连续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7、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集合的总称。 8、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9、只要有了某个指标,就能对总体进行完整、全面的认识。 10、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11、时点指标均无可加性。 12、总量指标数值随总体范围大小而改变。 13、某厂年计划产量比去年提高8%,实际只提高5%,因此只完成计划的50%。 14、将若干个指标数值相加,即可得到指标体系的数值。 15、强度相对指标越大,说明分布密度越大。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及以上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性别 B.年龄 C.职务 D.民族 E.工资 2、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 厂房面积 B.职工人数 C.产值 D.原材料消耗量(单位:千克) E.设备数量 3、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有( )。 A.实体指标 B.客观指标 C.时期指标 D.主观指标 E.时点指标 4、在全国的工业普查中,有( )。 A.工业企业数是数量指标 B.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 C.工业总产值是连续变量 D. 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连续变量 5、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 )。 A.该市职工人数400000人 B.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 C.该市设备台数75000台 D.市产值40亿元 E.某企业产值20万元 6、商业网点密度=全市商业机构数/全市人口数,它是()。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E.平均指标 7、下列指标中的比例相对指标是()。 A.某厂工人中,技术工人与辅助工人人数之比为4∶5 B.某年全国高考录取与报考之比是1∶2 C.存款利息率 D.家庭收支比 E.甲地人均收入是乙地的3倍 8、间班组竞赛,结果甲组产量是乙组的2倍,废品总量中甲组占70%,说明()。 A.甲组产品质量优于乙组 B.甲组产品质量不如乙组 C.甲组废品率比乙组低 D.乙组废品率比甲组低 9、列指标类型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强度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百分比 E.产品合格率 10、统计研究的方法有()。 A.大量观察法 B.时间数列分析法 C.统计分组法 D.指数分析法 E.综合指标法

统计学第四版第七章课后题最全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σ=5,n=40,x =25,α=, z 2 05.0=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79.0405 = (2)估计误差(也称为边际误差)E=z 2 α n σ =*= (1)已知σ=15,n=49,x =120,α=, z 2 05.0= (2)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4915 估计误差E= z 2 α n σ=* =4915 (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2 ± =±*=±,即(,) (1)已知σ=85414,n=100,x =104560,α=, z 05.0=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2 ± =±* =100 85414±.144即(,) (1)已知n=100,x =81,s=12, α=, z 1.0=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100 12±,即(,) (2)已知α=, z 2 05.0=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100 12±,即(,) (3)已知α=, z 2 01.0=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100 12±,即(,) (1)已知σ=,n=60,x =25,α=, z 05.0=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2 ± =±* =60 .53±,即(,) (2)已知n=75,x =,s=, α=, z 02.0= 由于n=7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8%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75 9.823±,即(,) (3)已知x =,s=,n=32,α=, z 2 1.0= 由于n=32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32 74.90±,即(,) (1)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σ=500,n=15,x =8900,α=,z 2 05.0= 由于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2 ±=±* =15 500±,即(,) (2)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500,n=35,x =8900,α=, z 2 05.0= 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2 ±=±* =35 500±,即(,) (3)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未知, n=35,x =8900,s=500, α=, z 1.0= 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 =35 500±,即(,) (4)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未知, n=35,x =8900,s=500, α=, z 2 01.0= 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统计学各章练习——统计调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名词 1、统计调查: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依据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2、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计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报关程序和报关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3、统计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4、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5、时期指标:反映总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累积总量的指标。 6、时点指标: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的总量指标称为时点指标。 7、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8、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它通过逐个调查一定时间或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反映社会经济总体基本性部的统计数据。 9、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点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是中占很大的比重。 10、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1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以被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为代表对总体做出数量上推断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12、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抽样中最基本的组织方式,它是对总体单位不作任何分类或排序,完全按随机原则逐个地抽取样本单位。 13、类型抽样:也称分层抽样,它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个标志分成若干类型组,然后从各类型组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或其他方式抽取样本。 14、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它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照某个标志顺序排列,然后按照一定间隔抽取样本单位。如总体有N个单位,从中抽取样本为n个单位,将总体单位N除以样本单位数n,即K,便是等距抽样的间隔距离,然后在第一组中先随机抽取一个单位,再每隔K个单位抽一个,直到满n个单位。 15、整样抽样:是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组),从总体中抽取若干群组成样本,对总抽中的群进行全数登记调查。 16、多阶段抽样: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总体范围很大,包括的单位多,分布只用某一种抽样方式和通过一次抽样要选出样本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两个或向个阶段,将两种或几种抽样方式结合起来分步实施,这种方式称为多阶段抽样。 二、填空 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准确)、(全面)。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询问法)、(报告法)和(问卷调查法)。 4、调查表的内容一般由(表头)、(表体)、(表脚)所组成;调查表的形式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 5、问卷设计的基本形式有(自由询问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赋值评价式)、(顺位式)。

统计学答案第七章

1 估计量的含义是指()。 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 B.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 C.总体参数的名称 D.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 2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充分性 3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A.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要么包含总体均值,要么不包含总体均值 4 无偏估计是指()。 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 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 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 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 5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等于样本均值加减边际误差,其中的边际误差等于所要求置信水平的临界值乘以()。 A.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B.样本标准差 C.样本方差 D.总体标准差 6 当样本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B.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C.与置信系数的大小无关 D.与置信系数的平方成反比 7 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B.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 C.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 D.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8 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 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在这一区间内 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未落在这一区间内 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 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 判断题1.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2.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3.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4、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第一章绪论5.描述统计是用文字和图表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6.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推断统计方法。7.经济社会统计问题都属于有限总体的问题。8.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9、样本是总体抽出的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因此样本不能代表总体。10、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11、统计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不考虑个别事物的数量特征。12、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13、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14、变量根据变量值连续出现与否,可分为确定性变

量和随机变量。15、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人均GDP 等数据采用的计量尺度属于定比尺度。填空题1、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2、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包括、4、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是。5、统计学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和本单位。7、= 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的集合,或者是一部分总体单位所构成的集合。其中构成样本的总体单位的个数称为。8、和。9、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10、某地所有的工业企业为一个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的产值、产量、职工人数、利润总额是不相同的,所以把它们称为;而每一个工业企业的经济职能是相同的,则把它称为。11、统计指标两项基本要素构成,即指标的和指标的13、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为和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和统计资料的积累、开

发和应用。和。3、统计这个概念,包括三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涵义:即、两大类。6、= 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而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按其表现形式为属性特征或数量特征的不同,可分为。12、标志反映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反映的数量特征。。14、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是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 1 15、是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它的具体取值叫。。。16、变量根据变量值连续出现与否,可分为和18、17、统计数据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A、全国所有居民户治区

统计学第四版第七章课后题最全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7.1 (1)已知σ=5,n=40,x =25,α=0.05, z 05.0=1.96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79.040 5 = (2)估计误差(也称为边际误差)E= z 2 α n σ =1.96*0.79=1.55 7.2(1)已知σ=15,n=49,x =120,α=0.05, z 05.0=1.96 (2)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σ x =n σ= =4915 2.14 估计误差E= z 2 α n σ=1.96* =4915 4.2 (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 =120±1.96*2.14=120±4.2,即(115.8,124.2) 7.3(1)已知σ=85414,n=100,x =104560,α=0.05, z 05.0=1.96 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x z σ α ± =104560±1.96* =100 85414104560±16741.144即(87818.856,121301.144) 7.4(1)已知n=100,x =81,s=12, α=0.1, z 2 1.0=1.645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81±1.645* =100 1281±1.974,即(79.026,82.974) (2)已知α=0.05, z 2 05.0=1.96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 s x z 2 α±=81±1.96* =100 1281±2.352,即(78.648,83.352) (3)已知α=0.01, z 2 01.0=2.58 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抽样推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抽样推断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抽样调查要遵循随机原则? 4.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各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区间估计比点估计优越? 6.抽样平均误差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7.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8.优良估计量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9置信区间、置信度、概率度之间的关系怎样? 10.区间估计的原理是什么? 11.为什么说在n固定的情况下参数区间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是此消彼长的?12.怎样同时改善区间估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13.影响抽样极限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14.怎样正确理解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 15.确定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16.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7.怎样理解类型抽样的原理和意义? 18.等距抽样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19.整群抽样的原理以及与类型抽样的区别是什么?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为基础理论的统计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 A.高等代数B.微分几何 C.概率论D.博弈论 2.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相同之处为()。 A.均遵守随机原则B.以部分推断总体 C.误差均可估计D.误差均可控制 3.抽样推断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是()。 A.大量性原则B.随机原则

C.可比性原则D.总体性原则4.既可进行点估计又可进行区间估计的是()。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5.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的是()。 A.抽样调查B.普查 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6.()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 A.回归分析法B.抽样推断法C.综合指数法D.加权平均法7.以下正确的是()。 A.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均为随机变量 B.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均为常数 C.总体指标是常数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D.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而样本指标是常数 8.总体属性变量平均数恰等于()。 A.1-P B.P C.P(1-P)D.) P? 1 (P 9.总体属性变量的方差等于()。 A.1-P B.P C.P(1-P)D.) 1 P? (P 10.点估计的理论依据是()。 A.中心极限定理B.抽样分布定理C.小数定律D.大数定律11.频率稳定性的必要条件是()。 A.同质性B.大量性C.随机性D.社会性12.样本指标的标准差就是()。 A.抽样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

统计学第一章 总论习题

第一章总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 A.阿道夫·凯特勒 B.威廉·配第 C.约翰·格朗特 D.海尔曼·康令 3.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A.自然科学 B.新兴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实质性科学 4.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 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 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 5.标志是指()。 A.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和数量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 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 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 6.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7.在某地区2003年GDP和人均GDP资料中,属于下面哪一种类统计指标()。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8.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 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 C.某一高等学校 D. 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 9.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 10.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个公司 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11.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 A.性别 B.年龄 C.商品价格 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 12.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3.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1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 A.连续型变量 B.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15.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A.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D.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6.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