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访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艾萍博士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访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艾萍博士

水利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访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

院艾萍博士

唐瑾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 记者:您是<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主要编制者之一,能就水利信息化整体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吗?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唐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南京河海大学举行 [J], 本刊编辑部

2.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河海大学举办[J],

3.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简介 [J],

4.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J],

5.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简介 [J],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金水工程"规划)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三年四月 主持单位: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写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北京金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 编制说明 2001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提出了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并在全国水利系统具体部署开展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的任务。一年多来,在水利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的大力配合下,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7个流域机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并上报水利部;由部机关有关司局牵头编制的信息化专项规划也基本完成;水利信息中心负责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部分--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及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水利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等都已完成,并通过了审查,为《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暨"金水工程"规划,以下统称为《全国水利信息划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多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央已经决定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并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实施的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部党组也已经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列入201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编制《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十分必要。 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于2002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集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写大纲》,得到了广泛响应。专家评审推荐的规划编制合作单位在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

水利信息化概论

水利信息化概论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了帮助非水利相关专业的朋友们了解水利行业的特色,也为了让不太熟悉信息技术的水利行业的朋友们了解IT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当然更为了向既非水利行业又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朋友们介绍水利信息化的大体轮廓,特将2003年笔者为某水利信息化研讨班写的讲稿发至网上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预备知识 1 预备知识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了帮助非水利相关专业的朋友们了解水利行业的特色,也为了让不太熟悉信息技术的水利行业的朋友们了解IT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当然更为了向既非水利行业又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朋友们介绍水利信息化的大体轮廓,我们先来预备一些基础知识。 1.1 水利、水利工程、水利行业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然而,水多了又会成为洪水猛兽,水少了不够喝要闹水荒。村民为水打架,城市缺水惊慌,为水而战将是未来世界大战的最大诱因。 数千年人类发展史,在兴修水利与洪水作斗争中孕育了灿烂文明。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每年的汛情制定出一年365天的日历,古巴比伦人最早建立了管水的律法,中国的大禹治水(距今4000年)、2260年前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共同组成了世界水利文明史。 水资源陆地上逐年可以得到天然降水补给的地面和地下淡水源。 水力资源天然水体中所蕴藏的水能,是水利资源的一部分。 水利资源地球上可供开发利用的天然水源。 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可更新水资源约占全球总量的6%,但人口却为全球总量的22%,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水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时间和空间分布极为不均,水质污染严重,由水而引起的灾害频繁,兴利除害任务艰巨。 水利《现代汉语词典》:①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的灾害;②水利工程的简称。定义①不准确,因为“水力”是水能的概念,即能量的概念,不能包含“水”的全部;定义②仍然不能包括“水利”的全部内容,例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称为“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显然

王超:为水利研究插上信息化翅膀

王超:为水利研究插上信息化翅膀 作者:卫婷婷 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0年第10期 《水经注》中曾记载:“水色清照十丈,分砂砾。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清江,是许多湖北人心中的母亲河,它发源自利川市齐悦山,穿山越峡逶迤东去,洋洋洒洒八百里,宛如一条蓝色飘带,横贯湖北省西南部10多个县市。 但清江之清,清江之美,唯有亲眼见到才能深刻体会。对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超来说,他早已不是20多年前那个长在清江边的孩子,但他与水之间的缘分却从未断过。 如今,那个从小在河边长大的孩子,已经成为江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多年来,王超长期深入工程一线,围绕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开展了多项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不断探索水利水电的奥秘。 王超介绍,自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已从大规模建设阶段逐步过渡到运行管理阶段,以水库建设为例,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投运,水库建设的重点已从此前的如何规划、如何建设等问题,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如何更安全、高效的运行管理问题。“到了我们这个专业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了。”王超感慨道。 阴差阳错的“水之缘” 虽然身在水利水电领域,但王超的研究方向却更偏向信息化,这与他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有很大关系。尽管儿时家庭条件有限,但为了支持王超学习,父母在他高中时就为他配备了电脑。能够亲自操作计算机,这与以往仅在书本中接触到相关知识的体验感大不相同,也让王超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高中毕业后他下定决心填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但天不遂人愿,王超被阴差阳错调剂到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就这样他一脚迈进了水电领域的大門。一时的失落,并没有阻挡王超在科研道路上前进的脚步,他踏下心来投入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学习中,并渐渐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而电力又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就是在水的自然特性研究基础上,以工程措施对水能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的一门工程科学。

灌区的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

灌区的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 护管理 摘要: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灌区的水利管 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以推动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改进。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化;灌溉渠道;日常维护 引言:科技是人类的第一生产力,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各个 领域,灌区也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进行信息化改造。水利信息 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使水利事业得到全面、科学的发展。企业必须不 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管理,通过各种信息手段以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灌溉渠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灌水渠道不健全 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水利建设时间都是比较长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导致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不够完善,有些甚至只有一条主要的管道,缺少相应的 排水管道。更有严重的连最基础的配套设备都没有,导致了该区域的一些水渠系 统的利用效率很低,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因为年久失修,许多重要的基础 设施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法像主干道一样发挥出应有的功能,造成另一种程 度的资源浪费。 (二)、不健全的日常操作和维修管理系统 目前,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不断投入,许多地区的灌溉渠道工程和后续的 养护和管理工作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地区在日常的维修和管理工作中,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有关的管理和训练的制度也不健全。在基层水利项目的相

关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责任不清、责任模糊等问题。由于渠道的日常监管体系不 健全,致使一些渠道没有人维护,对其基本设施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对策管理 (一)、改进数据库系统 要真正做好灌区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健全的数据库体系,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为今后的水利建设工作、科学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在建立灌区水利数据库时,必须对气候条件、降水状况、历史最大洪水等因素进 行全面的调查,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归档,并将其归档,并将其归档,便于以后的 查询。在建立灌区数据库体系时,必须重视数据库结构的建设,要对灌区进行深 度分析,对水利信息进行分类,借鉴国外先进的数据库设计思想,建立符合灌区 信息化管理需求的数据库结构。 (二)、做好水利资源的基本信息转换 在以前的灌区水利工作中,基本数据的生成、存储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而信息的存储媒介主要是纸质、图片等,因此,在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逐步推进水利基础数据的数字化,并通 过人工输入、扫描等方式,把以前的数据输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为今后的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三)、奠定良好的信息收集制度 灌区水利信息采集系统,着重于对水资源、气象条件、作物生长情况的收集。根据资料资料的更新期限,可以把灌区水利资料进行分类,例如静态资料,包含 已建工程资料、管理机构、基本固定的行政计划等,这些资料通常不会变动,所 以在信息化阶段,可以直接录入到数据库中;动态资料,即对作物结构、种植面 积等具有不确定性的数据进行更新,并根据信息的特性,对其进行定期、不定时 的收集;实时资料,灌区的水文资料主要有雨情资料、灌水期水位等,这些资料 的更新周期较短,仅靠人力进行信息收集已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利 用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技术来建立相应的水情信息。

浅谈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及管理

浅谈水利水电信息化技术及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发展壮大,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水利水电的基础设施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要想提高水利水电的综合安全质量水平,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全力支持。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网络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创新性高科技有机结合,有针对性的对水利水电工程展开全方位掌控。本文就水利水电中信息技术的管理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水利水电;信息技术;论述;管理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水利水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准。我们应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自动化智能化信息技术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效益的发挥。电子化网络系统能全天候的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有利于提高工程效率,保证工程进度,完善工程安全质量,从根本上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信息化技术概念论述 (一)综合论述 信息化技术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数据间传递与共享在各行各业多个领域进行的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的综合概念,具有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等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技术革新要求不断加大,陈旧的信息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新一轮的技术改革成为大势所趋。每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越强在市场中的地位就越稳固,信息化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在内的建筑工程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水利信息技术系统 地理位置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地理位置的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全球定位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积累、分析,全面性掌握数据来源,准确的确定工程地理坐标。同时还能对工程周边的环境进行全方位分析,有利于水利工程数据收集,做好工程前准备。 (三)水电工程中电力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技术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水电工程的发展。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将与水电有关的部分数据进行积累、归档分类、系统整合,形成一套全方位数据模式。对电网工作人员来说,针对性的记录工程数据信息的完成情况以及信息用途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电力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数据准确性更高,避免一些因失误造成的工程事故,为下一步的水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术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避免传统 工程管理模式下管理不足的问题,推动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文章对水 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支撑技 术措施。 关键字:水利工程;工程建设;信息化;信息技术 引言 水利工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 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如何科学及合理开发及利用水资源是现阶段我国社会面临 的主要问题,同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及促进农业灌溉工程发 展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深远意义。 1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理念的渗透 信息化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技术,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充分 体现了水利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实际运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水利建设的 科学实施,特别是在水利水电施工极其繁杂的环境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 特征、地理特征、气候变化等因素外,更要对数据进行综合、高效的信息统计, 以确保数据汇总和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如此,不仅能够大大减少在资金方面的投入,同时施工经费也会有所减少,确保各项资源的统筹规划,使资源利用率得到 大幅提升。总之,在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 使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工程图纸的准确性,降低施工成本,进而有效保障水利工 程信息的全面性和精准度。例如某个水利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测绘量比较大,为了确保绘图的准确性,以及尽可能地减少绘图对水利工程施工效率、质量等方 面所造成的影响,就需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 摘要:水利是一项关乎国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工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朝向蓬勃兴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利信息化的需求开始 慢慢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领域展现出来。水利的信息化标志着水利走向了现代道路,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化在近些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建设任务 引言 水利工程是一个非常依赖信息生存的行业,水利工程所做出的任何举措都要 依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大力建设水利方面信息系统、数据库和 综合整理工程的重要原因。水利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有很多,例如可以使相关部门 及时的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洪涝信息;为市民提供判断饮水保障的水源质量信息; 还可以进行全国水源、水域的大数据整理,服务于国家部门进行支援保障和战略 制定。因此,建设好水利信息化,使之向好发展,是我国立足长远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确保我国长治久安的强有力保障。 一、我国水利信息化现况 水利的信息化直观地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使用,截至目前已有计算机、遥感探测、通信、化学电子检测等一系列信息化、现代化设备及技术应用于 水利,我国的水利现代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截至目前,我国已经通过互联网 将各个全国地域的水利部门、与水利有关的企业以及研究单位连接在一起;水利 部门的办公体系也在逐步改进,收集的水利信息管理已经趋于档案化和自动化, 信息传递能力也在逐步加强;我国建成了计算机信息一体化,集信息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传递、命令下达于一体,并在多次抢险过程中表现优异;我国还将全 国各地水利危险区域归入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能够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并做出应对,我国还建成了“国家水文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全国水文的全方位掌握格局。 二、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国水利信息化朝着多样化发展。在上世纪末,由于科技发展的掣肘, 水利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渠道还相对得狭窄,主要以人工观测、气象卫星捕捉、 天气预报、空中飞行器观测为主,信息处理的方式也很少,主要靠人力进行分析 判断,少数的时间和地域采用计算机互联网处理。这样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方式不 仅耗时时间长,浪费大量的物力人力,而且所得的信息准确性不高,人力也无法 对情况做出有效的判断,进而影响下一步的水利工作。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发展,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在信息收集 方面,遥感技术、GPS和北斗定位系统、GIS应用、高分卫星的使用、全国各地 信息化观测站等等,都将信息的收集推向现代化;在信息处理方面,互联网大数 据的使用、各类应用程序及软件的开发都大大加大了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信息处理朝向快速性和准确性方向发展。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水利信息的 处理过程将变得更快速、更准确。在以往的信息处理过程中,主要以人力分析和 判断为主,而现在的信息处理则以计算机处理分析为主,人力进行分析结果整合,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研究表明,现如今的信息化处理速度 比以往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两到三倍,信息准确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预计随着未 来的科技发展,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能够再上一个台阶,为我国民生建立再 多一层保障。 全国水利信息整合,信息高度共享。在以往的水利信息处理中,由于地域、

水利数据中心技术标准与行政规章框架及其应用

水利数据中心技术标准与行政规章框架及其应用 舒强;岳兆新;艾萍 【摘要】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水利数据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标准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针对水利数据中心技术标准与行政规章稍显滞后的问题,简要分析水利信息化及水利数据中心的技术标准现状与主要需求,讨论水利数据中心技术标准规章的基本框架和实施策略,阐述广东省水利数据中心的标准化实践,实际应用表明,水利数据中心技术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为全国各级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参考。%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the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In view of the slight lag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for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needs of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discuss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and expounds the related practice in Guangdong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Applications show that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and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of the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a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ay provide appropriat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data center at all levels.

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的关系刍议

水利自动化与水利信息化的关系刍议 一、前言 水利规划的制定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充分考虑到水利业务以及水利事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也是我国今后在水利信息建设的根本依据。本篇文章是作者通过对水利自动化以及水利信息化的调查研究分析,对两者作了详细的叙述。 水利信息化的规划与我们一般的水利工程规划不同,它的核心是對信息资源做详细的规划。在规划中明显的提出了对于我国目前的水利信息建设存在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资源明显不足,换句话说就是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资源很丰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采集技术很落后。而水利自动化技术是水利信息采集最关键的手段之一,本片文章对规划做了详细的解读,对于怎样认识水利的自动化和水利的信息化两者的关系做了一些讨论。因此抓住机遇,快速发展,通过水利化信息来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再带动水利的信息化发展,这样才能我国的水利自动化赢得更大的发展。 二、水利信息化具体的综合体系结构 水利信息化是指能够充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水利资源的信息能够得到深刻的开发和应用。正确处理好水利信息的在采集、传输以及处理和服务这四个过程,进而保证我国的水利事业效益能得到提高。 信息化的保障环境包括六大要素,包括水利信息的标准化、水利信息的建设及管理、水利设施的安全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运行和维护、专业人才的队伍培养。我国的水利信息建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以及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在数理信息的存储和汇集着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为数据访问提供服务。水利信息的业务应用则是由用户应用以及支撑应用两部分构成,其中支撑应用主要是指公用业务的处理逻辑,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数据中心做统一的管理。而用户应用则是在实现非公用的业务处理的系统来表示。 三、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水利信息的建设目标在规划中做了明确的制定,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远期目标。首先近期目标是指我们要对水利的信息资源做广泛的开发,使信息网、设施的安全体系以及水利的数据能基本建成,打造全方位的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模板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模板 1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1.1节省工程管理的物质损耗 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类别越来越繁杂,建设整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项目在设计规划环节就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施工周期长同时难度系数加大,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在这类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打破了现有管理的僵局,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受到业内广泛青睐。整体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融入,促进各个组成统筹规划。例如在设计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广大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建设实际,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水文地质因素,人文因素等,保障项目从前期规划环节开始就是合理可行的。方案阶段的持续消耗有效节约。施工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计算分析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从众多施工方式中选择出最适合的是关键,对施工环节有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做好提前应对,总之水利工程建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了高效节约。 1.2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切实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地点往往较偏僻,在野外或郊区。这样的环节想要实现人力无障碍施工几乎不可能,同时考虑到巨大的工程面积,单纯的依赖人工完成管理,难度系数过大。而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打破了僵局,对水利建设工程实现实时动态化的监测,将其中收集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后期的详细分析,诊断水利工程当前建设环节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使得广大管理者轻松有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管理者借助反馈的数据信息高效应对和处理,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其中的应用,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1.3水利工程管理本身的功能性得到不断优化 信息化支撑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使得管理本身的功能性进一步优化。水利工程兴建的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支撑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熔化热,对水利工程本身的效用高效评估,统计分析,再经过后期的深思熟虑,分析调研,数据修正工作也越来越完善,这样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利工程自身的功能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支撑技术 2.1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量惊人,正是由于庞大的信息数量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应用,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1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只能在解决温饱、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才能大规模地发展信息化。有专家指出,从一定角度而言,中国的个别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算太大,有的相差不过十几年,极个别技术只有几年而已。这表明,中国信息化发展已具一定程度。 中国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所以,在如何划分中国信息化进程上显得比较温和,不像城镇化、工业化那样针锋相对,纷繁复杂。除了从工业发展角度划分信息化的历史跨度较长外,大多数学者都只是对近20多年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划分(见表1)。从表中可知,有的将信息化划分为两大阶段,有的将信息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阶段或七个阶段。究其原因是依据不同、所采取的角度不同。 表1近年来中国信息化进程研究论著比较 二分法。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算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成立为止;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时间从1993年算起,到2000年止。另一种是将新中国成立至今划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1979~2000年为第二阶段。 三分法。将改革开放至今的信息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1992年)为起步阶段,从1983年国家初步制定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起,至1992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为止;第二阶段(1993~1997年)为全面推进阶段,从1993年国家成立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起至1998年国家成立信息产业部前为止;第三阶段(1998~2000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以1998年国家成立信息产业部至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出台止。另一种是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角度,将新中国50年“信息化”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年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初创阶段,从1958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数控机床算起,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止;1979~1987年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开拓阶段;1988~1999年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迅速发展阶段,从1988年“火炬”计划起,到1999年为止,还有一种是对“九五”及2010年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划分:1995年到1997年6月为试点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试点项目,进行系统协调;1997年7月至2000年为初步信息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初具规模,重点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实现国内外联网;2001年至2010年为基本信息化阶段,全国规模的国家级信息网络初步形成,中国与国际信息网络的信息流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后一种是以计算机产业为重点,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信息化”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956年到1965年为计算机启蒙阶段;1966~1977年为计算机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到2000年为计算机迅速发展阶段。 此外,也有学者将近10年来信息化发展划分为7个阶段:1993年为第一阶段,1994年为第二阶段,1996年为第三阶段,1997年为第四阶段,1998年为第五阶段,1999年为第六阶段,2000年为第七阶段。 种种文献表明,关于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划分,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说法。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信息化端倪难现,大多只停留在个别

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其思考

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其思考 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是水利部的大政方针。今后数年,大量资金将投入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必然将形成巨大的高科技市场。对于水利行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既是机遇,又是对体制与机制的挑战。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可以满足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其实,建设实施此类高科技项目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路和体制的创新,在于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的再创造。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需要充分市场化,让最优秀最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有效地降低信息化的风险。下面,本人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1水利信息化的概念 水利信息化,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的水利现代化过程。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和效益。 数字水利是水利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形式,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全面技术升级活动的统称。数字水利主要由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模拟和决策等子系统组成,

融合了大规模的计算机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实现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形成了由海量信息组成的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的数字图文信息。如何把这些大规模的综合数字图文信息重现出来,提供一个高亮度、高分辨率、多窗口的数字显示平台,是“数字水利”的关键技术之一。各种先进的技术全面推动着水利行业技术升级,构成了数字水利丰富的内涵。数字水利连接水利行业与信息技术,其关键技术有:远程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GPS 和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管理等等。 2水利信息化的内容 2.1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网络框架,根据笔者的理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首先是全国性的网络工程,其次是为全国性网络提供水利信息资的其它信息网络。网络框架中的各级调度管理控制中心是“核心”,其它系统一方面为“核心”提供信息,充当信息的角色,另一方面接受并执行上一级“核心”的指令,信息的任务就是信息采集。 2.2工程类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基本是由一个全国性网络工程和为全国性网络提供水利信息资组成的。各类信息在以上框架中的运行流程可以归纳为:信息采集(监测)、转换、传输、接受、处理、应用等过程。信息采集系统由传感器、监测

水利信息化发展及应用

1975 年淮河大水后,我国加强了传递水情的无线通信设施的建设,并在少数重点防洪地区和大型水库开始研究和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及时传递有关信息。 浙江省水文总站从 1976 年开始研制一对一点无线电遥测水位、雨量仪。自 1976 年开始,在电子工业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水利部门积极努力下,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汛专用通信系统建设的热潮。在短短的几年中,各流域机构和大部份省、市先后组建了不同规模以短波通信为主体的无线应急通信网络,并逐步形成覆盖水利部 (国家防总)至流域机构和省、市、县多层次的水利专用通信体系,有效地改善了防汛通信条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防汛应急通信的能力,为以后的防汛专用通信系统和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1978 年浙江水文总站在浦阳江流域建成为了第一个无线电水情 自动测报系统。 1980 年研制成功吉林拉林河一对二十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1982 年后,逐步推广运用电子计算机,并在黄河三门峡至花园 口间建立自动遥测联机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改进了以三花间预报为重点的全部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精度。天气预报也建立了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及各种气象信息自动接收处理系统,并开始研究建立专家系统,改进预报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黄河的水文、天气预报已开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983 年电子部第七、第 14 等研究所、北京大学与长江委、黄委合作,以微机作为主控,以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作为基础,研制成功我国水利部门最先进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有关设备。 1984 年,松花江支流拉林河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运行。 1984 年海河于桥水库建成可采集雨量、水位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较人工测报超前了 4-6 小时。 1985 年,长江支流陆水流域引进美国水文遥测设备,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结束了以往话报方式传递水文信息及水文预报的手算方式。使水文数据远程自动的实时输入微机,快速进行产、汇流计算,更有利于陆水水库的洪水预报及调度,既保证大坝及其下游安全,又减少了上游库区洪灾损失,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986 年颁布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它主要针对单个流域(或者段)的系统而制定。浙江省乌溪江水力发电厂 1986 年建成自动测报系统。 1987 年淮河流域开始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该系统覆盖范围近 6 万平方公里。 1987 年 3 月在水电部科技司召开的“小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格审查会”上,对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987 年 5 月科技司委托有关单位为配合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国产化进程,提供系统设备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案。该年水电部水调中心牵头组织了全国较有代表性的科研院所组成水文自动测报技术攻关项目组,以实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国产化为目标,并以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和黄河洛河流域为试点建设区,建设全部采

水利信息化高级编程(Java程序设计Ⅱ)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 1.给定如下Java代码,下列()方法可以将其加入Example类中,并且能够 编译正确。public class Example {public int getSomething(int d) {return d;}} A:B.public void getSomething(int i) {} B:private int getSomething(int i,String s) {} C:private int getSomething(int i,String s) {return 20;} D:public double getSomething() {return “abc”} 答案:C 2.构成方法重载的要素不包括()。 A:方法名相同 B:在同一个类中 C:返回类型不同 D:参数列表不同 答案:C 3.在如下所示的Example类中,共有()个构造方法。public class Example {private int x;private Example() {x=1;}public void Example (double f) {this.x (int)f;}public Example(String s) {}} A:4 B:1 C:2 D:3 答案:C 4.给定如下Java代码,编译运行,结果将是()public class Example{public double result(double d1,double d2){return d1d2?d1:d2;}public int result(int d1,int d2){return d1-d2;}private int result(int i){return i;}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Example s new Example();System.out.print(s.result(2,3.0)+“,”)System.out.print(s.result(4.0, 4.5)+“,”);System.out.print(s.result(10,9));}} A:3.0,4.5,1 B:3.0,4.0,1 C:2,4.0,1 D:-1,4.0,1 答案:B 5.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是() A:模块性 B:多态性 C:封装性 D:继承性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