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莘县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莘县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莘县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莘县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莘县村镇体系规划

说明书

第一部分规划基础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规划背景

1.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成为各级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规划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

县域作为中国基本的行政单元,是联系乡村和城镇的纽带,是和广大农村接触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地区。近年来,县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显示出了突出的优势,积极推进县域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各省市纷纷开展了城乡总体规划以及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工作。

2.山东省提出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要求

2月28日召开了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山东省政府提出工作目标是:从起用三年时间,每年新建农房75万户,力争达到100万户;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每年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用五年时间使全省农村道路由“村村通”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村庄基本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作措施是:“搞好三个规划、完善五项政策、把握五个原则”。三个规划即:

(1)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根据当地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抓紧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合理确定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区位、规模和空间布局,合理确定要撤并的村庄和搬迁时序,为农房建设改造工作提供依据。

(2)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

(3)农房集中建设改造详细规划。

10月,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的重要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以中心村为核心,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3.莘县对自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迫在眉睫

莘县的发展立足于高层次的区域发展需要,其村镇发展应与聊城市的城镇

体系发展与布局相协调,同时,加强城镇间的职能分工与联系,优化不同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突出区域特色,促进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但现阶段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滞后,不能有效的指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势必会延误实现区域城镇群体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时机。

莘县近期将开展迁村并点,组建农村居住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置,改进村庄环境等工作,急切需要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指导当前工作。

二、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市)域的城

镇体系规划、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县级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及其它县

域专项规划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地位和作

用主要有以下三条:

1.承上启下

对上,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应符

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

术标准、规范的规定。根据上一层次的省(市)

域规划来制定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对县(市)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指导性。

向下,县域村镇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的控制指标和要求,为下一层规划如:镇规划、乡规划等的编制提供依据。

2.统筹城乡发展中产业、人口、村镇布局、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一系列要素,协调发展中的矛盾。

坚持统筹城乡的思路谋划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调控和引导县域镇村、产业和各类设施布局,促进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县(市)城区和县域内的中心镇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既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引擎。需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优化镇村结构和空间布局,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培育非农产业集群,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落户,带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城乡高度一体化。

3.对现有的村镇各类规划进行整合、反馈与调整完善。

截至,全县各乡镇均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部分村庄也完成了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但各类规划缺乏合理的衔接,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完善。

第二章规划基础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莘县县域行政辖区,总面积: 1387.74平方公里。

莘县行政区划为:4个办事处、20个乡镇、1133个行政村。

2.规划期限

基期:

近期:

中期: 2020年

远期: 2030年

远景: 2050年

二、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乡规划有关标准、规范;

(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4)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5)《济南都市圈规划( -2020年)》;

(6)《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莘县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

(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

(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征求意见稿)》( 9月)。

2.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保护和利用各种资源,明确空间管制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建设强度,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和时序。

(1)规划理念上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规划方法上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

(3)规划内容上突出强制性内容,有效配置资源,保护资源环境;

(4)规划体系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部门、行业规划紧密衔接,互为补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协调,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技术路线与编制重点

1.技术路线

采用问题与目标导向的技术路线。解读莘县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发展目标,提出发展策略,展开村镇体系布局,最后提出规划实施政策措施。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着重解决县域发展中产业、空间管制、居民点建设、村镇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

详见规划技术路线图。

2.规划编制重点

村镇体系规划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具有协调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弹性规划的结构和功能。本次规划的编制重点是:

(1)解读莘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2)解读莘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3)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

(4)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

(5)完善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6)完善县域社会服务事业和基础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7)划定空间管制分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8)制定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并提出规划实施的时序。

第二部分发展战略

第三章发展条件评析

一、现状概况

1.地理位置

莘县位于北纬35°48′——36°25′、东经115°20′——115°43′;地处鲁西平原,聊城地区西南端,黄河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点;北邻冠县,东北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东与阳谷以金线河为界,南隔金堤河与河南省范县相连,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北省大名县、河南省南乐、清丰、濮阳毗邻;

全境东西宽32平方公里,南北长68公里,面积1387.74平方公里,合208.16万亩,占山东省总面积的0.9%。莘县呈南北狭长形状,县城位于县境北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止底,全县总人口999921人,建成区总人口59260人,建成区面积8.69平方公里,各乡镇驻地总人口约为19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5%。

2.行政区划

截止到6月,全县分4个街道办事处和20个乡镇,即燕塔办事处、东鲁办事处、莘州办事处、莘亭办事处和河店镇、燕店镇、王奉镇、俎店乡、魏庄乡、董杜庄镇、妹冢镇、徐庄乡、王庄集乡、柿子园乡、观城镇、大张家镇、大王寨乡、樱桃园镇、十八里铺镇、张寨乡、古城镇、古云镇、朝城镇、张鲁镇,共1133个行政村。

3.现状经济

近年来莘县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主要工业项目有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特色农业全省闻名,为全国有名的“洋香瓜”、“双孢菇”之乡。食用菌种植面积450万平方米,年产7万吨。全县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40.42亿元。其中一产产值为33.08亿元;二产产值69.12亿元;三产产值38.22亿元;全县财政收入达到212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11元。二、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1.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

山东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一体”,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由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组成;“两翼”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城市带。

2.《济南市都市圈规划( -2020年)

都市圈空间结构:一极一区六轴。

一极:济南中心城区;一区:济南都市区,包括济南、聊城、泰安、淄博、德州、莱芜;

六轴:聊济淄发展主轴、德济泰发展主轴、滨淄莱发展主轴、德滨发展副轴、聊泰莱发展副轴和济莱发展副轴。

4.《莘县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

(1)城市性质

以加工业、商贸流通为主的聊城西南部生态旅游中心城市。

(2)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12万人;

远期(2020年):21万人;

(3)城区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

近期():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5.0平方米;

?远期(2020年):2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4.3平方米。(3)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职能等级规划

?

?

5、部分乡镇总体规划简介

(1)张鲁镇

规划镇域近期()53800人,远期(2020年)53500人。

城镇性质: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为主导,集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园林生态型、民族特色小城镇。

用地的发展方向为:以老城为依托,西部南北向完善,整体沿张鲁路东西向集中紧凑发展。

(2)古云镇

近期,全镇总人口7.3万人,中期全镇总人口7.5万人,远期2020年,全镇总人口7.8万人。

规划城镇性质: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鲁西工业重镇。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向北南为主,东西部适当完善。

用地布局结构:规划形成集中紧凑的布局形态,城市结构概括为“三个中心、一个园区、三片组团”。

1、三个中心:(1)主中心:镇政府驻地,集中了全镇大多数的生活服务设施,行政设施,商业金融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是整个镇域的中心区域,将形

成现代化的小城市面貌。

(2)两个次中心:一是油田次中心,中原油田采油三厂驻地,将形成以油田为特色的驻地面貌。二是老城区,改建成东部次中心。

2、一个园区:

是指以河为界的市级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布置,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工业协作,是鲁西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3、三个组团:

即三个比较大的生活组团,分布在镇区的不同处,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西面的居住组团主要为工业园和依托油田形成的服务业使用,中部的居住组团为镇驻地服务,东面的居住组团则以老区的改造为主。

(3)徐庄乡

规划镇域近期()2.27万人,远期(2020年)2.29万人。

规划城镇性质:以发展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小城镇。

规划城镇近期()5000人,建设用地0.7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10000人,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

规划全镇形成“六点、两轴”的格局,即六个经济发展点,两条经济发展轴线。

“六点”即镇驻地及5个中心村,驻地利用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与雄厚的经济基础带动全乡经济的发展,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5个中心村各自依托自身的优势发展成为一定区域内的文教、商贸中心,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两轴”即324省道以及罗屯——张楼——南周庄的县级公路,324省道为全县重要的经济发展轴线之一,而连接罗屯——张楼——南周庄的县级道路也为全乡重要的干道,具有发展沿路经济的良好条件。

三、对现有规划的评价

1.规划体系比较完善,较好地指导了城乡规划建设,促进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现有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规划缺乏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也存在各级各类规划衔接不够,各自为政的现象,表现在:

(1)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多,规模过大,可操作性较差。

(2)脆弱资源保护考虑不足,表现在:水源地保护不足,整个水系有一定的污染;土地资源紧缺,建设用地不集约,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

(3)产业布局分散,缺乏整体考虑;

(4)部分开发建设以没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指导建设,不符合城乡规划法的要求;

(5)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对农村考虑少,重城市轻乡村现象比较突出;

(6)对规划实施政策研究不足。

四、县域发展条件评析

1.优势

(1)区位与交通条件优越

从山东看莘县

(1)位于“一体两翼”中“一体”的西部,地处山东重点战略发展地区;

(2)位于山东东西向主要发展轴线——聊济淄发展主轴上。

从聊城看莘县

北与冠县、聊城市相连,东和阳谷县以金线河为界,南与河南濮阳市接壤,西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区位优势十分优越。

交通便捷

莘县境内交通极为便利,即将修建的德商高速公路与青兰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结束了莘县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另有临商公路、临观公路、永莘公路、齐南公路、蒙馆公路5条省级公路纵贯南北,县乡级道路、村级道路密布成网。

(2)资源条件优良

a.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为聊城市面积最大的县。

b.部分旅游资源品位较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与旅游资源。

c.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县域南部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d.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为“中国洋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

(3)经济基础较好

a.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全县经济总量达到140亿元。

b.工业及特色农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效果明显。

2.弱势

(1)全县人口多,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综合竞争力不强。

(2)水资源较为短缺。

(3)县城第二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且规模较小,除飞泰纺织公司外,其它企业职工数均在1000人以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a.乡镇工业区遍地开花

现状县城与乡镇都按照自身的发展要求,布置了规模较大的工业用地。但由于缺乏县域的统筹考虑,产业板块分区混乱,工业用地呈现遍地开花的情况,除古云等个别乡镇外,城镇的产业选择较为雷同,且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工业区。

b.乡村工业布局较随意

县域内部分乡村有村属的工业,由于村属企业投资少、生产规模小、设施简陋,经济效益年份间波动大,间歇性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村属工业用地零碎,随意布局,甚至侵占农田。

(4)城乡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差距依然较大

城乡基础设施包含供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环卫等。全县各乡镇居民点基本实现了通公路、通电、有线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差距比较大主要表现在排水、供热、燃气方面。比如,全县20个乡镇,没有一处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乡镇驻地及村庄没有达到集中供热、供气。

3.机遇

(1)山东省提出“一体两翼”、“济南都市圈”等发展战略

山东省政府提出全省的发展战略“一体两翼”。莘县作为“一体”中的一员,也肩负着实现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的任务与使命。莘县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借助此次省政府打造的发展平台,开创立设莘县新篇章。

“济南都市圈”发展战略中都对莘县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这些发展定位、目标都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和政策优惠。莘县应积极利用这些政策措施,融入“济南都市圈”,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2)县政府提出城市化战略和工业立县、环境立县战略

莘县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工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高标准定位,制定出了战略指导思想,继续深化改革,培育工业经济的骨干支撑力量,激发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狠抓环境保护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4.总结

(1)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区域竞争压力较大。

(2)经济基础较好,综合竞争力急需增强。

(3)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

(4)土地资源广阔,但水资源等资源和能源制约加剧。

(5)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建设、设施配套、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依然不足。

第四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1.总目标

本次规划确定莘县的发展总目标为:以县城为核心,以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好的中心镇为重点,以一般乡镇和农村社区为基础,形成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空间布局合理的县域村镇体系。

2.分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至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相当于中国沿海发达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开始迅速提高,农村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稳步上升。

至2020年人均GDP5000~10000美元。城镇人均收入水平在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更快速的增长。

至2030年人均GDP10000~15000美元。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当前的水平(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不明显,乡村居民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90%。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值达到40%。

至2050年人均GDP15000~ 0美元,接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水平。农村非农产业产值超过一半,城乡收入水平相当。

(2)社会发展目标

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逐步消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中的非农产业领域,城市化水平达到4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恩格尔系数均达到国际富裕水平。居民文化娱乐需求增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90%。

至2020年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达到45%,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进,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增加。农村信息化程度显著改进,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至2030年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据主导地位,超过60%。第三产业劳动力成为非农产业劳动力的主体,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化水平达到70%。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达到30%。农村信息化设施逐步普及,国际互联网用户比重达到70%。城乡社会保障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至2050年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超过70%。第三产业劳动力占非农产业劳动力的75%。城市化水平达到85%。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达到50%。农村信息化设施基本普及,国际互联网用户比重达到90%。

(3)设施环境发展目标

至城镇基础设施开始对接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超过80%,燃气、集中供暖向有条件的乡村地区覆盖,消防设施覆盖率达到5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开始起步,乡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开始改进。

至2020年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城乡综合燃气、集中供暖覆盖率达到30%,消防设施覆盖率接近7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至2030年城乡综合燃气、集中供暖覆盖率达到50%,消防设施覆盖率达到9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水平较高,城乡基本实现空间的一体化。城市、乡村各具魅力、互为补充。

至2050年城乡综合燃气、集中供暖覆盖率达到60%,消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村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卫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相差不大,城乡融为一体。

二、发展战略

1.区域协同战略

对接聊城中心城区,融入济南都市圈

莘县临近冠县和阳谷县,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莘县已与周边县域联为一

体,各种经济活动更加紧密联系。

莘县地处山东东西向主要发展轴线—聊济淄发展主轴上,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积极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农业发达等优势,强化与聊城等城市的联系,在产业分工中错位发展,避免恶性争竞,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实力。

2.城乡统筹战略

实行城乡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莘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应从城乡发展中的人口、用地、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政策等八个要素入手,全面推进,从而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使城乡居民均衡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1)城乡人口一体化策略

莘县现状城镇化水平较低,仅有25%,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工业化水平也不高,经过加快城市化、工业化,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中;另外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和劳动者技能;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公正的城乡国民待遇差距,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

(2)城乡用地一体化策略

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用地减少相同步进行,农村节约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应反哺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完善农用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效率,重点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和建设标准,整治空心村;经过用地评定,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保护基本农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域功能单元。

(3)城乡产业一体化策略

合理布置城乡产业,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经过土地流转带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发展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

(4)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策略

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合理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城市——镇——农村社区三级居民点体系;引导城市合理生长,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培育重点镇,促进乡镇集聚发展;建设农村社区,引导村庄集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乡村发展环境。

(5)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策略

构筑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并向农村延伸。

(6)城乡社会服务设施一体化策略

构建以城带乡、城乡结合、城—镇—村多级辐射的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7)城乡发展政策一体化策略

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3.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以创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区为目标,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划定生态斑块,建设生态廊道,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县域城乡一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2.保护大气、水、声等环境,建设城乡一体的环卫系统,固体废弃物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

3.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引导发展生态旅游、无公害农业和清洁生产的工业,发展循环经济。

4.城镇化发展战略

日韩经验表明,城市化、工业化是城乡一体化的主导力量。现状莘县与山东省平均水平及其它地市相比,莘县城市化水平比山东省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较为薄弱。

同时莘县城市化还存在以下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农业劳动力比重高。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集中在莘县县城和古云、朝城、樱桃园等乡镇,其它乡镇城市化水平低,因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持续发展,莘县城市化水平仍需要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转移。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必须走集约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从城、镇、村发展提出一下思路:(1)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化质量,提高带动能力

现状莘县城区用地规模及人口规模均较小,辐射带动力尚嫌不足。国外专家曾经指出,城市应当有一个适度规模(以便实现规模经济),在这个规模以上时能出现增长,而经济衰退则不可能发生。这就是大城市所特有的“棘轮效应”(“棘轮效应”是指城市成长过程中存在着的一种自强化机制,这种自强化机制促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莘县城市化战略首先应该发挥中心城区的“棘轮效应”,带动莘县整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另外,提高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化内涵和质量的提升。

(2)建设重点镇,提高城镇建设质量

莘县小城镇数量较多,共有20个乡镇,是聊城市乡镇数最多的县,分散化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必然会造成财力、物力的分散化,难以实现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出发,实行“突出重点、差异发展”的战略,形成区域多层次、开放式的小城镇网络结构体系,是小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引导具有产业、区位优势的乡镇(如古云镇、朝城镇)发挥优势,壮大二、三产业,成为周边村民人口集聚的中心。

(3)适度推进村庄合并,提高人口集聚水平

莘县村庄数目较多,多数村庄人口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推进。推行村庄合并,建设农村居住社区,对于莘县城市化水平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改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村庄合并首先能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过村庄合并,使原来分散的资金、企业、土地得到集中,这从客观上为农村集约化生产,科学管理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农民能够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第二,能够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享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最为直观的表现,分散的村庄,人口规模小,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公用设施很难配套。村庄合并能够引导人口和文化集聚,更能节约建设用地。

第五章发展规模

第一节城镇化水平与人口规模

一、人口发展现状与分析

1.人口现状基本情况

,全县总人口为969097人,人口自然增长数为4400人;,全县总人口为999921人,人口自然增长数为5800人,因此人口增长特点呈现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全县各乡镇人口现状统计表

2.人口增长分析

根据近5年全县人口数据可得出,莘县近五年来的平均出生率:8.1‰平均死亡率:4.8‰,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

二、县域人口发展预测分析

人口发展预测规划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土地资源承载力法与人口综合增长法。

(1)、土地资源承载力法

该法计算,一般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计算,由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与人均建设用地的比值计算得出人口发展情况,莘县是农业大县,城市建设用地在整个县域范围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包括城区与乡镇建设用

地,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法不能科学合理的估测县域人口,因此,本次规划不采用本方法,而采用人口综合增长法预测。

(2)、采用人口综合增长法预测

随着莘县经济的发展,莘县对外来人口将有一定的人口吸引力。将来随着济南、聊城市区的发展,将有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外地务工经商,每年迁入人口将小于迁出人口,因此其人口机械增长将为负增长。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预测,每年的负增长人数计为约1000人。

截止到底全县人口为99.9万,根据近五年的人口资料分析,确定人口综合增长率为3.3‰,随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由公式Q=Q0 (1+K)n+P 式中 Q——规划期末的县域人口

Q0——起始年份的县域人口

K ——人口自然增长率

N ——规划年限

P ——人口机械增长率

因此预测:

全县总人口:99.9×(1+3.3‰)6-6000=102.5万

2020年全县人口:99.9×(1+3.3‰)11-11000=105.7万

2030年全县人口:99.9×(1+3.3‰)21-21000=110.6万

三.县域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

根据《莘县县城总体规划》及各乡镇总体规划,并参考全县及各乡镇所提供了基础资料,同理可推算出:至2030年,城区总人口约为30万人,各乡镇驻地总人口约为47万人,则2030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77÷110.6×100%=70%

因此至规划远期全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的25%增至70%。

第二节用地规模

一、城乡用地现状与存在问题

1.莘县土地利用现状见下表()

各乡镇土地面积及特色产业见下表

2.土地利用主要问题 (1)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①城镇建设用地超标严重,土地利用强度不高。经过资料分析,现状城区及各乡镇驻地人均占地面积均在120平方米以上,个别的达到140平方米以上,远超国家所规定的的人均120平方米的标准。

土地利用强度是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准,主要以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为评价指标。

全国部分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比较

从上表得出经济发达城市的建筑密度尚未达到城市规划要求的20%,从现状来看,莘县城镇的建筑密度应低于经济发达城市的建筑密度。土地平面利用

率较低。从平均建筑容积率来看,城镇区范围内存在较多的旧村,平均楼层较低,土地的空间利用率不高。

②城镇用地效率降低,工业用地的粗放增长问题突出

莘县的城镇建设用地的特点为:以来呈现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增长速度远超出了GDP的增长速度,表明莘县城镇用地的使用效率正在降低。工业用地特别是乡镇企业用地浪费严重,企业重复上马,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

③城市建设与其它土地利用矛盾突出

莘县人口密度高,村庄城镇分布也较为密集。同时,境内多为优质高产农田区,且县域南部地下蕴涵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等,这给城镇建设、工矿业开发和农业生产在土地资源配置上带来较大的矛盾。

④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500人以下居民点数量较多,用地不够集约,挖掘潜力较大。

(2)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存在的问题

①耕地面积锐减,后备资源匮乏,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太大

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近年来还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现象,若照此趋势发展,势必会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

耕地面积锐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莘县处于快速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中,城镇及工矿用地呈明显增加趋势,同时,区域交通用地也有较大比例的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二是耕地转其它农用地的增长:由于比较利益的趋势,使得耕地向能够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林地、园地转化,同时林地、园地能够获得比耕地更好的环境效益。在未来近几年内,园地、林地面积还会继续增长。

莘县末未利用土地基本属于河流水域,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②农用地生态环境遭恶化

由于局部废水排放不达标,沿岸局部地区土壤受到污染。另外,农业生产化肥、地膜、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农耕机动车辆的增多,不合理污水农灌等,对土壤、河湖塘水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加快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用地规模

根据《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法规,城市新增用地,人均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乡镇驻地新增用地及改造用地,人均用地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因此至2030年,县城建设用地应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各乡镇驻地建设用地控制在56平方公里以内。

第六章县域空间管制分区

一、空间管制区划标准

为了实现对区域内不同地区发展分类指导,将全县规划区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现状建成区四种空间管制类型。除现状建成区外根据以下表标准划分。

二、空间管制规划

规划区按照空间管制区划标准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现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压矿区、河湖水系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市政通道控制带等区域。限制建设区包括生态旅游发展区等区域。适宜建设区包括中心城规划建设新增用地、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增用地等用地。现状建成区包括中心城现状建成区、小城镇现状建成区等区域。

三、空间管制分区措施空间管制分区控制表

第三部分城乡产业发展规划

第七章城乡产业发展规划

一、城乡产业发展特征

1.城乡产业结构

根据表1-1、莘县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第一产业产值虽然逐年提高,但所占GDP比重却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最大,增长速度最快,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国民经济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1978-1980年间不断上,但1980-1984年开始回落,后开始反弹,达到47.4%;第三产业产值也为逐年提高,所占比重虽有所重复,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莘县三次产业结构显示出快速工业化的特征,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占绝对优势。,莘县三次产业比重为25.4:47.4:27.2,与山东省平均水平(10.4:57.5:32.1)相比,莘县第二产业比重低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稍高,高于全省10.4的平均水平。表明莘县产业结构尚需优化,经济发展水平层次较低。根据国际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莘县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做大、做强第二产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竞争力。继续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第二产业的经济积累和财富积累,但第三产业最终将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劳动力的主要吸纳场所。

表7-1 莘县产业结构与GDP总量

2.工业内部结构

全县轻工业特征突出,如农副产品加工、纺织业等。一个国家或区域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工业化一般从资金投入少、技术要求不很高的轻工业开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结构的重心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过渡,这种现象一般称为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从莘县统计资料发现轻工业比重大于重工业。

3.企业组织结构

莘县主导企业规模效应突出。中小企业众多,碎石型结构突出。莘县存在

大量的小企业,中小企业群体实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尚未形成对全县经济有利的支撑和重要的补充。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未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鼓励股份制合并、合资等形式,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4.产业发展阶段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成果,为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特点,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划分方法,将各经济发展阶段及特征总结如下表。

表7-2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及特征

根据工业化中期的特征,莘县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以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取代如今的原材料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将迅速发展,在第二产业创造国民财富的同时,第三产业承担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并逐步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就要场所,推动莘县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被打破。

二、产业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1.城乡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莘县资源条件、工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条件,确立工业发展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由黑色向绿色转变,以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为重点的战略意图。工业结构调整将由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的深度加工,巩固加强石油化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莘县主导产业品牌、旅游资源及区位交通优势,以多元化、规模化、集群化、高技术化为导向,加强产业关联、加大技术投入,发展以纺织、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和文化产业为主导,以商贸、物流等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产业体系。

2.城乡产业发展目标

构筑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规划期末,莘县城乡产业完成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以协作配套和分工合作为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模板】

临武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文本目录 第一篇总则 (1) 第二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 第一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二章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 (3) 第三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 第四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4) 第一节村镇空间结构 (4) 第二节村镇等级与规模结构 (4) 第三节村镇职能结构 (5) 第四节重点村镇发展指引 (5) 第五节村庄建设与发展 (5) 第六节土地利用与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5) 第五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6) 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6) 第二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6) 第三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7) 第四节供电工程设施规划 (7) 第五节邮电通讯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六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 第一节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8) 第二节文化体育发展规划 (8) 第三节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9) 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9) 第五节保险、社会福利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9) 第六节市场服务体系规划 (9) 第七节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 (9) 第八节社会服务设施配制规划 (10) 第七章县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11) 第一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1)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 (13) 第三节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13) 第四节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14) 第五节耕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15) 第八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5) 第九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16) 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 (17)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 (17) 第三篇县城区规划 (18) 第十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 (18)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 (18) 第二节城市建设目标 (18) 第十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18第十四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9) 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 (19) 第二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0) 第三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1) 第四节城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五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2) 第六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23) 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3)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4) 第十七章景观系统规划 (25) 第十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6) 第十九章市政设施规划 (26)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6)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7)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27)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7) 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 (28) 第七节殡葬设施规划 (28)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 (28) 第二节防震工程规划 (28) 第三节消防安全规划 (28)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29) 第二十一章空间管制与“四线”控制规划 (29) 第二十二章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30)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节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31) 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 (31) 第二十四章附则 (32) 附表1:XX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汇总表 (33) 附表2:各乡镇城镇人口规模表 (33) 附表3: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 (33) 附表4:县域行政区划调整一览表 (34) 附表5:县域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一览表 (34) 附表6:XX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4) 附表7:县城区规划用地汇总表 (34) 附表8: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5) 附表9:县城区主干道一览表 (35)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工作大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建设部关于印发《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规[2006]18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我部制定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统筹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布局,规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旗,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适用本办法。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与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一同编制,也可以单独编制。 第三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村镇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直辖市、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八条承担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的规划编制资质。 第二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编制和审查: (一)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向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 (二)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先编制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当提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三)依据对规划纲要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成果,并按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十二条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中,应当在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充分吸取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包括村民代表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意见。对于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作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附件。

XX县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XX县XX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 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 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 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 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 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 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

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 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 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 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 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 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 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 五、特色产业: 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 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3.种植业 4.养殖业 六、乡村新格局: 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

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 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 七、创新机制: 1.建立村民股份机制,成立股份合作经营公司,实行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土地、宅基地、房屋、规模生产资料等评估入股,经营公司全权负责各项经营活动,优先使用村里人才和劳动力。 2.经营公司与投资商建立联营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产品销路与市场问题。 3.经营公司与科研、大专院校建立协作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 八、规划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8】1号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依据省、市、县扶贫总体规划,结合XX村的实际现状,编制《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规划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规划背景 第二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第三节村庄建设现状 第四节现状问题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 (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 1、区位分析。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 1、上位规划。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思。 3、重点产业规划。对县域的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进行规划指引。 4、产业空间布局。划分经济区,提出县域产业布局的总体形态和发展要点。 (五)城乡人口空间布局 1、县域城乡人口分布现状。总结人口及其城乡分布的现状特征。 2、县域人口规模预测。一般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预测县域人口近远期规模,提出综合方案。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确定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近远期预测值。 4、人口和城镇人口空间分配。根据对区域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对人口和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张家界市及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标准编制而成。 第二条本规划通过对慈利县的人口、产业、城镇、县域大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布局,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是慈利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第三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慈利县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3480.5平方公里。 第四条为与《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相衔接,本次规划期限:近期至200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40年提出远景构想。 第五条本规划经慈利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作为政府指导全县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县域与城镇发展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

本规划指导全县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县域内各乡镇村镇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二章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六条慈利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2亿元,保持张家界市经济强县;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37.3%,26.5%,36.2%变为21%,35%,44%。城镇化水平达44.1%,全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镇体系,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 第七条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1.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合理扩大县城城市规模,以强化县城发展为核心,建立由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镇发展的格局。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分工有序的城镇网络。 2.交通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中西部大开发,以交通建设为先导,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3.旅游带动战略——积极配合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提升城市形象。 4.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集中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协调城镇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澧县概况 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G207国道线和省道S302线、S304线是澧县境内的主要对外交通线路。澧水通过洞庭湖水系可直达长沙、沙市、武汉及上海等地。县域内沿澧水有黄沙湾、羊湖口两个货运码头。县域内河网纵横,有大小河流56条,大小湖泊38个,拥有水面13.7万亩,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7.3万千瓦。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作 大 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 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3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蝕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贝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五)确定弦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六)按照墉统筹、共建共享的原贝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 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

浅谈村镇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浅谈村镇规划与设计重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以下称小城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长。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小城镇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村镇建设; 规划;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根本,尽管我国地域辽阔,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讲,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而且可以利用的耕地、草地、林地、水面等只占土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强,人多地少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禁止占用耕地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村镇规划是城乡规划中“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村镇的中远期发展,也事关每位居民的切身利益。在规划中,我们应从村庄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和设计。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和历史遗存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作指导,使农村的建设体系与现代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有机结合,发展成为更适宜人居住的新型农村。 一、村镇建设规划的意义 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任何重大建设事项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农村的发展更离不开规划的指导。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法律依据及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规划可以深入了解村镇存在的实际问题、农民意愿、村镇发展动力,确保新农村建设符合村镇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村镇规划指导思想 1规划设计原则 村镇规划设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之一,在规划设计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文本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 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 (5) 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 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 第六章县域重要城镇规划 (7)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控制区管制 (7) 第八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 第九章社会化服务设施规划 (10) 第十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13)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8) 第十六章附则 (19)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县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县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令《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双峰县城镇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第1.03条本规划的范围为双峰县行政区域范围。 第1.04条本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1.05条本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本次规划指导思想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有利于双峰县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近期效益与长远利益。 2.坚持区域整体化发展原则。强调区域整体化发展,加强区域经济网络的整体性、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时间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适度的产业规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构筑综合性多功能的绿色空间。注重提高社会设施,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4.坚持现代化导向原则。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推进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为主线,从各个领域全方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1.06条本规划是双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经双峰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作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全县城镇化进程以及县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各级城镇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1.07条县域各镇村镇体系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2.01条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部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文本 ●说明书

黄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 一、区域位置 ××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界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瓮安县、福泉市,北邻余庆县。地跨东经107°37′46″-108°11′04″,北纬26°43′39″-27°14′29″之间。全县东西长约57公里,南北宽约47公里,国土总面积1667.8平方公里。县城驻地距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有55公里,距省会贵阳市196公里。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形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多呈北东、北东东走向。中部、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武陵山脉延伸。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余系,属黔东南凹陷。境内最高峰为西北角纸房轿顶山,海拔1367米;最低点东南角清水江河谷,海拔519米,高差848米。县城新州镇海拔800米。 2、河流水系 ××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00多条,主要河流有重安江、氵舞阳河、平溪河、西堰河和苗里河。水利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8.89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径流量2.57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7.52万KW。全县建有众多的沟塘和引水工程,是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有力保障。 3、气候 ××县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平均气温14.7℃,其中年最高气温达到35.9℃,年最低气温为-5.8℃。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元月份最低。无霜期天数为267-288天。年降雨量1233.2mm。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东东向,风向频率36%。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伏旱、凝冻、冰雹等,出现频率较高。 4、土壤与植被 ××县的河谷冲积坝子较多,300亩以上的坝子有旧州、红梅、石牛、浪洞、平溪、重安等25处。旧州万亩大坝是××县和黔东南州的主要产粮区之一,是××县土地开发较早区域。 ××处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林木主要有松、杉、桑、油桐、油茶、茶叶等。云雾山回龙寺茶传为明清两朝贡品。东坡农场红茶远销国外。上塘水源涵养林、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的重安江峡景区、飞云崖景区、野洞河景区等植被保护良好,连同广布县境的各个中小林场,构成了××的自然植被景观,××县森林覆盖率为32.4%。××天然药源丰富,有名贵药材天麻、银耳及金银花等1000余种中草药材。 5、矿产 ××县的矿产有汞、铁、煤、石膏、重晶石、磷、水泥原料矿、粘土、铝钒土、铅锌、锰等10余种,尤以水泥原料矿、重晶石较丰富,是发展建材工业的优势矿产。

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一、规划总则 (1)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 三、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4) 四、城市总体规划 (4) 附件: 1.关于《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人口和用地规模审核意见 2.《全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专家评审意见 附图: 1.县域人口与村镇分布现状图 2.县域人口与村镇布局规划图 3.用地布局现状图 4.空间结构规划图 5.用地布局规划图 6.近期建设规划图 7.远景发展构想图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0.28); 3.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 4. 《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 《全椒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规划》(2007) 6. 《全椒村庄布点规划(2007)》 7. 《全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 8、《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9、《滁来全城镇群规划(2008-2020)》 10、滁州市各专项规划和全椒县各片区控规及其它相关规划 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2008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 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 1、县域:全椒县行政管辖范围内10个镇,总面积1568.3平方公里。对此范围内按照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要求,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十字镇和襄河镇行政范围,总面积约306平方公里。 3、县城区:包括城北片区、城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片区三大片区及土桥水库景区范围,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35平方公里,发展备用地约22平方公里,承接产业转移片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其余景区及生态绿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近期“重点发展、极化中心”,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扩大县城规模,提高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中远期“点轴带动、纵深发展”,以县域村镇体规划为依据,明确县域城乡居民点,围绕规划的居民点,布置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商业、公交等服务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经济区划 县域划分为东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南部经济区

村镇规划期末复习要点复习课程

第一章,绪论 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 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 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 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 5. 村镇的基本特点: 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 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7.村镇规划的内容: 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 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 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 建设基金的来源; 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 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 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 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 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 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 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 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与绿地 3)工程设施: 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 4)环境资料 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 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 ②向当地计委及有关部门了解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计划资料(村镇建设、商业、工业、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环保、公安等) ③现场调查 . 第三章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地图)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 (地图) 米易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主要内容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 县域:米易县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7个镇(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镇、垭口镇、白马镇、普威镇),5个乡(草场乡、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规划面积约2153平方公里。 规划区:包含攀莲镇及草场乡的部分区域,其中包含水塘村17.39平方千米、青皮村20.54平方千米、柳溪村0.72平方千米、贤家村11平方千米、双沟村5.07平方千米、沙坝村6.69平方千米、克朗村13.33平方千米、顶针村1.47平方千米,以规划管理和协调为重点,总面积为76.21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北至贤家坝,南至秧田湾,西至克朗—鸡罩山—水塘,东至灵官山—省道214外迁线。包含贤家、青皮、水

塘、克朗四村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 三、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县域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美丽新村建设、县域综合交通、县域基础设施、县域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县域旅游发展、资源节约及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县域空间管制等12个部分内容。其中重点内容主要有6个方面: (一)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为25.7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45.1%,城镇人口规模为11.6万人左右; 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为28.7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6.7%,城镇人口规模为16.3万人左右。 (二)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两区”。 “一心”:是以县城为中心,包括攀莲、草场城市规划区范围,是带动全县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 “两轴”:(1)安宁河城镇发展轴:向北对内连接湾丘、白马城镇组团,对外衔接德昌、西昌、雅安、成都等地;向南对内连接丙谷、撒莲、垭口城镇组团,对外衔接盐边、攀枝花、昆明等地。米易县加强和上述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接,积极融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拓展经济腹地。(2)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之外的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建制镇的建设管理。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依靠群众、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引导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集中,促进乡镇工贸小区发展。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当加强“空心村”治理、旧村改造和较分散的、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的迁村并点、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变更、实施;(三)负责对村镇规划区内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建设活动的管理;(四)负责

村镇房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的推广实施工作;(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工作;(六)负责村镇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之外的住宅规划审批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审批;(七)负责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管理权限内住宅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八)依法查处违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三)负责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的选址、定点及在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上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四)受委托对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定位、验线和验收工作;(五)负责对村镇住宅建设项目定位和确定标高,并可委托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六)负责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七)调解村民之间因建设引起的纠纷。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村镇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解说词)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解说词) 一、人口分析与预测 县域人口基本分布在县城近郊区几个乡镇,由于地势和经济区位的影响,中心城区周围的人口密度大大超过了县域平均水平。 根据预测:县域总人口2012年为93.5万人,2020年为96万人。 二、村镇规模等级体系 全县村镇发展将形成以澧县县城为核心的五级城镇体系。 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即澧县县城(包括澧南、澧阳镇和澧澹乡部分),人口规模为32万人。 第二级为中心镇:包括甘溪滩、金罗、梦溪、小渡口、大堰垱、王家厂、码头铺七个镇,城镇人口规模要求达到0.30-2.00万人; 第三级为一般镇:包括张公庙、火连坡、方石坪、盐井、复兴厂、雷公塔、宜万、官垸、如东九个镇。城镇人口规模为0.30-1.00万人; 第四级为集镇:包括闸口、中武、车溪、道河、双龙、太青、洞市、杨家坊、永丰、涔南、九垸、大坪、澧东;人口规模为0.20-0.50万人;及杨家垱、马溪、毛家岔、荣家河、嘉山、永和、合兴、毕成、余家台(共巴)、凤凰(濠口)、鸟儿洲共二十四个;人口规模为0.10-0.20万人; 第五级为中心村。中心村为2000-5000人。 三、村镇空间布局体系 县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将以交通轴线扩张为框架,形成“一心四副三轴”的开放型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带动整个县域村镇建设的发展; 四副:指甘溪滩镇、金罗镇、梦溪镇和小渡口镇四个经济增长副中心; 三轴:1:G207城镇发展轴:复兴厂——梦溪(雷公塔)——澧阳; 2:张津公路城镇发展轴:张公庙——澧阳——小渡口; 3:S302城镇发展轴:火连坡——金罗——大堰垱——澧阳。 四、村镇职能结构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