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练习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练习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练习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练习

五、人和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为人们所关注。三者并重,缺一不可,但相较而言,人和则更为重要。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林子里静静的,是那种暮春午后特有的宁谧和安详。而且,在春日暖阳的烘烤下,林子里升腾着一股浓郁的柏香。林是孟子林,它铺展在鲁南邹城四基山下。此刻,我们已经在这片山林墓地上徘徊了许久,在这丛茂

我们是专程前来拜谒孟子的。享殿正中绘有孟子像,存有几块从林里迁过来的石碑,再也没有别的了。享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孟子的“人和”观

对孟子的“人和”说,我们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理解。首先,孟子非常重视构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和社会生活上的和谐关系。孟子强调三点,一是制民之产,二是发政施仁,三是通功易事,百业俱兴。他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使每一个普通百姓拥有一份能供养全家所需的生活资料、能满足发展需要的生产资料。“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指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人们无以为生就易于违法犯罪,如此,人际和谐、社会稳定就是空话。其次,孟子认为经济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只是打下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建设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孟子认为人们只有基于仁义道德,才能形成一种真正友爱和协作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一种真正融洽和谐的社会状态。以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重读孟子的教诲,意义不言而喻。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是如此的重要!人和,狭隘的陈仓小道可以成全刘邦的霸业,人不和,宽敞的秦古大道也抵不住嬴氏的没落。自古以来,成大业者,无不是与他人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人心和,塑造了历史,也足以改变历史。

荀子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必要的,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老子曰: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和,是奇迹发生的前提,是任何问题的最终解答,是人类伟大的文明。和的韵律总在生活周边,请,仔细聆听吧。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非不高也城:城郭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C.则君子必自反.也反:反省

D.天下之欲嫉.其君者嫉:痛恨

解析:A项,城:城墙。

答案:A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活用为动词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词活用为动词

解析:B项,应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析:A 项,“亡”通“无”;B 项,“由”通“犹”;D 项,“畔”通“叛”。

答案: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如是,孰能御之其.

横逆由是也 B.?????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

天下归之 C.?????舜为法于.天下耕者皆欲耕于.

王之野 D.?????君子以.仁存心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解析:D 项,均为介词,用。A 项,连词,如果/代词,他。B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C 项,介词,给/介词,在。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

》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②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

③我后,后.

来其苏④。’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⑤

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B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C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D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解析:根据文句中的动词断句。另外,要注意关键词“则”的位置。

答案: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又称《尚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B.“后”是古代称帝王妻子常用称呼,但是在上古“后”也可称君主。如:商之先后(先王)。由此可以断定,选文中的“后来其苏”可理解为,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

C.“宗庙”,帝王祭祖的地方,通常引申为江山社稷。

D.“重器”本义是指珍贵的祭器,肇始于夏,鼎盛于商周,衰微于春秋战国。后泛指珍宝,亦以之喻天下、政权。

解析:“重器”本义是指青铜之器。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正义之举。

解析:B项,原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孟子也没有肯定其此种目的。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肯定了它是正义之举”不正确。

答案: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者,汤是也”判断句;“吊”,慰问,安抚;“时雨”,及时雨,甘霖。

答案:(1)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

(2)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

兴。

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应对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而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的珍宝,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珍宝,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______________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解析:第①处空格应是说前面这种做法的危害,第②处空格是指前面做法产生的后果,第③处空格是说“并不持久”的结果。

答案:①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意思对即可)

《孟子二章》注释、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选择题】【课内简答题】 (一)《富贵不能淫》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诚】 2、【大丈夫】 3、【天下熄】 4、【焉】 5、【丈夫之冠】 【冠】, 6、【父命之】【命】, 7、【戒】 8、【女家】【女】,9、【夫子】 10、【正】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 12、【与民由之】 【由】, 13、【独行其道】 14、【淫】 15、【移】 16、【屈】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 A.父命之 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 D.往送之门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 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 D.征于色,发于声 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 A.劳.其筋骨 B.忿.恚尉 C.闻.寡人之耳者 D.友人惭.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 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 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 C.衡.于虑(梗塞,不顺) 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 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汝心之.固 C.鸣之.,不能通其意 D.已而之.细柳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20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语文 第六专题人与文化(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精品

2020江苏省淮安中学II部高三语文教案:第六专题人与文化(苏 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教学内容:《人与文化》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孔孟热爱、尊崇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 3、懂得“诗”、“礼”、“乐”等传统文化对一个君子精神成长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 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谈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创立了古代教育理念和师道思想,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汲取一定的营养。那么孔孟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和认识呢? 二、文本研读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激凝】:除了这句,孔子认为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作用的句子还有哪些? 5.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再给我数年时光,五十岁学好易经,也许可以没有大错误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11.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2)蔽:概括的意思。(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意思是内心无邪念。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 孟子二章 同步训练(有答案)

《<孟子>二章》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 妾.妇()富贵不能淫.() 畎.亩()胶鬲.() 傅说.()百里奚.() 曾.益()法家拂.士()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 (2)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父命.之() (5)戒.之() (6)女.家() (7)以顺为正.者() (8)与民由.之() (9)发.于畎亩() (10)空乏 ..其身() (11)行拂乱 ..其所为() (12)曾.益() (13)衡.于虑() (14)出.则无敌国外患()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以上)天气。(删去“不断”) 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将“发展”和“孕育”对调) 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将“也”改为“都”) 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应试”改为“考试”) 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 文翻译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 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背诵默写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7.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9.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10.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 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2.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4.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5.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三、仁者爱人 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6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10.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论语、孟子选读》译注〔一)

从孔子到孟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自立成人,四十岁有智识,五十岁知道上天赋予我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心里怎样想便能怎样做,而不会超越规矩。”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季路:即子路。侍:侍立,地位地的人陪伴在长者的身旁。 ②盍(何hé):何不。尔:你们。 ③裘:皮衣。 ④敝:破,坏。 ⑤伐:夸耀。 ⑥施:表白。 【译文】颜渊、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袄与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希望听到您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意老年人使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只要在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忠心和诚信像我一样的人,不过不如我那样爱好学习罢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①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粗粮。 ②曲:弯曲。肱(公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枕,枕着,动词。【译文】孔子说:“吃粗粮,饮白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面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①叶(社shè)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故称叶公。 ②女:同“汝”,你。奚(西xī):何。 【译文】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知道怎样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呀,发愤得忘记了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如此而已。”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译文】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自我表述哩。”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

《论语》《孟子》选读 名句集锦

《<论语><孟子>选读》名句 (苏教版) 一、从孔子到孟子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6.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 二、人的起点 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 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10.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1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孟子》 1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 1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三、仁者爱人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2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21.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2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2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应试”改为“考试”) 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 (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通俗讲就是:在其位,就和人们一起努力;不在其位,就独自努力。 4.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本文的论述过程。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身亡.所寄 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 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 D.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文章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孟子二章》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富贵不能淫》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行天下之大道 A.父命之 B.妾妇之道也 C.与民由之 D.往送之门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 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 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 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 D.征于色,发于声 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 A.劳.其筋骨 B.忿.恚尉 C.闻.寡人之耳者 D.友人惭.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 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 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 C.衡.于虑(梗塞,不顺) 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 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汝心之.固 C.鸣之.,不能通其意 D.已而之.细柳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论语孟子选读默写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彼一时,此一时也。 (9)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1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1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24)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019 2020高中语文孟子选读2人的起点良知精炼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良知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良能:本能..B.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信:诚,确实.C.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蒸:众多.秉:秉性 D.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秉:执持。[解析] D ] [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 .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A B.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C.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D.搏而跃之项,无项,第二个“东”和第二个“西”均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B[解析] A使……动词使动用法,C项,第一个“亲”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近。D项,跃,活用现象。跳起来。B ] [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性可以为善.. B.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C爱其亲者.无不知..乎!D.为此诗者,其知道..项,“天生”古义:上天生为;今义:认为。B)[解析] A项,“以为”古义:以(之项,“知项,“不知”古今相同都是不知道的意思。D育;今义:天然生成,命中注定。C 道”古义:懂得道理;今义:了解,晓得。C ] [答案) .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4( B .亲亲,仁也 A.其良能也 C.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其势则然也 D[解析] C项,状语后置句;A、B、D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C )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 ①其良能也??. A.?直②人之生也??.①达之天下也??. B.?无分于善不善也②人性之 ??.彼皆非与?①然则??. C.?②天生蒸民,有物有则??.①故有物必有则??. D.?好是懿德②故??.[解析] A项,①助词,表判断语气;②助词,句中表停顿。B项,①助词,可不译; 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连词,那么;②名词,法则,规律。D项, 均为连词,因此,所以。 [答案] D 6.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习相远也。 (2)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犹水之就下也。 (4)求则得之,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性相近也 (2)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3)人性之善也 (4)舍则失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7~10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梳理及课内外阅读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逆,不顺。乱:扰乱。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出:指国外。拂:通“弼”读bì,辅佐。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熟记通假字:①曾:通“增”增加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③拂:通“弼”读bì,辅佐 三、一词多义 1.于:①征于色: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读bì,辅佐 3.安:①死于安乐:安逸②安居而天下熄安静 4.行:①行天下之大道:行走②行拂乱其所为:行动 5.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 四、问题理解 1.理解内容后填空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夫子自道

夫子自道 【画面描述】一个年轻人迈开大步,伸出双手,要去端“公务员”的“金饭碗”。“心”形的“道德”先生一把抓住了他,说:“想当公务员,先过我这一关。” 【寓意点评】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道德缺失的现象,表达了人们希望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愿望。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尔”同“耳”,而已,罢了) (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 (4)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嘑”同“呼”)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 (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一直) 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2)敝.之而无憾(使动用法,使……敝,弄坏) (3)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逸) (4)朋友信.之(使动用法,使……信任) (5)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怀念) 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子路不对 .. 古义:不回答。 今义:错误,不正确。 (2)其为人 ..也 古义:做人。 今义:做人处世接物。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判断句)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 (2)夫子自道也(宾语前置) 译文:他老人家(这正是)叙述自己啊。 (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状语后置) 译文:即使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状语后置)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做人怎么样。 (5)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 译文: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 (6)弗得则死(省略句) 译文:得不到(它)便死亡。 一、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练习

第21课《〈孟子〉二章》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词语。 (1)大丈夫 ...( ) (2)丈夫之冠. ( ) (3)威武不能屈.( ) (4)空乏 ..其身 ( ) (5)曾.益其所不能((6)法家 ..拂士() 2. 下列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居天下之广居往之女家 B.而:一怒而诸侯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篇,一般认为是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阅读理解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孟子二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富贵不能淫》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 ②丈夫 ..之冠也: ③母命.之: ④以顺为正.者: ⑤富贵不能淫.: ⑥贫贱不能移.: ⑦威武不能屈. : ⑧居天下之广居.: 2、一词多义: 戒: ①戒之曰: ②必敬必戒: 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 ②居天下之广居.: 之:

①丈夫之冠也: ②父命之: ③母命之: ④妾妇之道也: ⑤与民由之: 得: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得志: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戒之曰: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翻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翻译: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翻译: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翻译: 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 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与、 、合称“四书”。《富贵不能淫》选自。 3、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6、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7、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夫子自道”,请问“夫子自道”表白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仁爱天下、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义之富贵不取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一课。 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天之未丧斯文也 二、初读感知 1、识记:与()长沮()桀溺()()而同“尔”耰()怃()然横()暴内同“纳”袒裼()裸裎()浼()而同“则”由同“犹” 2、初步感知:表现孔子、孟子他们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抱负。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至于斯:到这儿来。 (2)二三子:你们。 (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 (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7) 执舆:即执辔。 (8)辟:同“避”。 (9)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10)怃然:怅然,失意。 (11)路问:在路上问。 (12)淑同“叔”:取,拾。 (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 (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觉:使……觉悟。 (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8)以封人对孔子的佩服与赞美。 (9)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的自信和对天命的认可。 (10)孔子宽大为怀,谦虚好学。 (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信念。 (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 (13)孟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7)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是古之圣人中的集大成者。 五、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六、积累与应用 1、记诵名句: (1)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精选练习夫子自道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②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B.? ?? ①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C.???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D.? ?? ①愿无伐善,无施劳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解析] A 项,①“有”同“又”;②“嘑”同“呼”。B 项,①“尔”同“耳”;②“辟”同“避”。C 项,①“得”同“德”;②“乡”同“向”。D 项,无通假字。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逾:越出 B .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C. 老者安. 之 安:使……安逸 D .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 穷乏:困厄,不得志 [解析] D 项,穷乏:贫困。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三十而.立②敝之而. 无憾 B.???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 ①愿闻子之.志②十室之. 邑 D.??? ①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②不复出焉. [解析] A 项,①连词,于是,就;②连词,表转折。B 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C 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的”。D 项,①语气词,可不译;②兼词,“于此”。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 .饭疏食,饮水 D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析] A 项,“敝”,使动用法,使……敝,弄坏;C 项,“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D 项,“安”、“信”、“怀”为使动用法。 [答案] B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B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C .所欲有甚于生者 D .夫子自道也 [解析] A 、B 、C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6.名句、文学常识填空。 (1)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主要记录________时期思想家和____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