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年人力资源级人力资源级理论知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真题练习【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人力资源级人力资源级理论知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真题练习【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人力资源级人力资源级理论知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真题练习【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人力资源级人力资源级理论知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真题练习【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人力资源级人力资源级理论知识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真题练习【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1 [单选题]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只缺少了一个形式要件,即()。

A.书面劳动合同

B.口头承诺

C.劳动行为

D.劳动内容

【答案】A

【解析】是否有书面劳动合同是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最重要区别。

2 [单选题]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的凭证包括:①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③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④考勤记录。⑤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确立劳动关系做出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3 [单选题]劳务派遣协议使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双方建立起()。

A.实际劳动关系

B.劳务派遣关系

C.形式劳动关系

D.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D

【解析】劳务派遣协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使劳务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建立起民事法律关系。

4 [单选题]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如果涉及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则属于()。

A.民事纠纷

B.劳动争议

C.法人争议

D.行政争议

【答案】A

【解析】劳务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之问发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

5 [单选题]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其中一项就是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万元。

A.50

B.100

C.200

D.500

【答案】C

【解析】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2)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3)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6 [单选题]下列属于劳务关系客体的是()。

A.组织

B.法人

C.权利义务

D.智力成果

【答案】D

【解析】

劳务关系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样,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

1.主体。劳务关系的主体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及各类组织,如个体经济组织、合伙、法人、政府、外国组织以及其他特殊组织。

2.内容。劳务关系的内容即劳务关系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3.客体。劳务关系的客体即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包括行为,也包括物、智力成果

及其他体现具有物质或非物质利益性质的事务。劳务关系具有下述特征:

7 [单选题]关于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劳务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

B.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也会涉及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属于劳动争议

C.在形式劳动关系与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依照一般劳动争议的处理

原则与程序进行处理

D.形式用人主体和实际用人主体合谋共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形式用人单位和实际用

人单位都应当作为被诉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知识。在劳务派遣所形成的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争议。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既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

遣机构之间,也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发

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

8 [单选题]在劳务派遣中,()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

A.雇主与雇员

B.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C.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派遣接受单位

D.劳务派遣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

【答案】D

【解析】劳务派遣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

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

9 [单选题]以下关于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不正确的表述是()。

A.被派遣劳动者应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B.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应当在劳动合同中载明

C.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D.同一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同岗同酬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10 [单选题]下列关于劳务派遣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到期应当提前告知

B.被派遣劳动者不得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C.实际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D.用人单位可以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11 [单选题]()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

A.事实劳动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关系

D.劳务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务关系的含义。

12 [单选题]劳动派遣的本质特征是()。

A.雇佣和使用分离

B.组合劳动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行政关系

【答案】A

【解析】劳动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分离。

13 [单选题]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依法订立()。

A.劳动合同

B.集体合同

C.派遣合同

D.人才租赁合同

【答案】A

【解析】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办理工伤认定、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双方因履行劳动关系发生纠纷属于劳动争议纠纷。必须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14 [单选题]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关系”没劳动的()。接受单位

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有劳动没“关系”的()。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建立的是

()。

A.实际劳动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形式劳动关系

B.形式劳动关系;实际劳动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C.形式劳动关系;实际劳动关系;组合劳动关系

D.实际劳动关系;形式劳动关系;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B

【解析】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对于被派遣劳动者两两之间的关系都是劳动关系。但是这两种劳动关系却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前者,即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

的关系属于有“关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后者,即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属于

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因而都是不完整的劳动关系。但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观察,它们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关系,一种特殊的组合劳动关系。既然是劳动关系,其运行理

所当然地适用劳动法的规范。两种不完整的劳动关系能够组合在一起的桥梁或纽带是劳务派

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该协议规定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

从而使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建立起民事法律关系。正是通过这种民事关系将不完整的形

式劳动关系和实际劳动关系合并构成组合劳动关系。

15 [单选题]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由()支付。

A.形式上的雇主

B.接受单位

C.劳务派遣单位

D.劳动行政部门

【答案】C

【解析】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由劳务派遣单位支付。

16 [单选题]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是()。

A.适用法律不同

B.产生原因不同

C.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D.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17 [单选题]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理想形态

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C.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D.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答案】A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18 [单选题]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 )万元。

A.50

B.100

C.200

D.300

【答案】C

【解析】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19 [单选题]被派遣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是( )。

A.形式上的雇主

B.用工单位

C.劳务派遣机构

D.劳动行政部门

【答案】B

【解析】劳务派遣机构作为被派遣劳动者的雇主,虽然是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但他只是形式上的雇主,因为他并不为被派遣劳动者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条件,也不是被派遣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被派遣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对象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用工单位。

20 [单选题]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管理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代表机构应当遵守中国法律,不得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B.代表机构可以从事与外国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市场调查、展示、宣传活动

C.外企机构不得自行直接聘用或委托其他任何单位、个人聘用中国雇员

D.不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答案】D

【解析】D项,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虽非外国企业,但是在我国大陆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聘用内地雇员,应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21 [多选题]劳务关系适用的法律主要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A,E

【解析】P505 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该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其适用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2 [多选题]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应履行的义务包括()。

A.提供工作岗位

B.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C.进行劳动组织和监督管理

D.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

E.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劳动条件

【答案】A,B,C,E

【解析】用工单位作为实际得到劳动给付的一方,行使和承担劳务派遣协议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为被派遣劳动者提供实现劳动给付的工作岗位和其他劳动条件,进行劳动组织和监督管理、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等,并承担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用的义务。

23 [多选题]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只能在()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A.长期性

B.临时性

C.替代性

D.辅助性

E.稳定性

【答案】B,C,D

【解析】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24 [多选题]以下对劳务派遣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务派遣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B.劳务派遣单位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C.被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D.被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E.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的劳动者之间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劳务派遣的基本知识。

25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务关系的主体的是()。

A.个体经济组织

B.法人

C.政府

D.智力成果

E.行为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什么。

劳务关系主体:个体经济组织,合伙,法人,政府,外国组织及其他特殊组织。客体:行为,物,智力成果

26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原因的是()。

A.双重劳动关系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B.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C.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D.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E.单重劳动关系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

27 [多选题]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是()。.

A.注册资本不得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B.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人民币

C.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D.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和设施

E.必须在城市注册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劳务派遣单位应具备的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2)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3)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8 [多选题]关于劳务派遣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务派遣机构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B.劳务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C.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D.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E.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既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之间,也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

【答案】B,D,E

【解析】劳务派遣的特点

(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劳务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三)劳动争议处理

在劳务派遣所形成的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争议。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既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之间,也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_[全文]

引言:明确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看,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By AMT 宋亮 相对知识管理而言,信息管理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尽管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各异,定义多样,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由于信息对科学研究、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一词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最近几年才提出,而今知识管理与创新已成为企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识已取代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如何?有人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对立起来,强调将两者区分开;也有不少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多数人则认为,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者关系密切,正是因为知识和信息本身的密切关系。明确这两者的关系对两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看,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概念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本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关于“信息管理”的概念,国外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1>.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实观组织目录、满足组织的要求,解决组织的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同时认为信息管理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以图书馆工作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时期,以信息系统为特征的技术管理时期和以信息资源管理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时期。 2、知识管理 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Karl E 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日本东京一桥大学著名知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已经总结好的被基本接受的正式知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或者可直接数字化,易于传播;隐性知识是尚未从员工头脑中总结出来或者未被基本接受的非正式知识,是基于直觉、主观认识、和信仰的经验性知识。显性知识比较容易共享,但是创新的根本来源是隐性知识。野中郁次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其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意会性知识的过程;外化(Externalization),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组合(Combination),即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理论知识真题及答案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A.劳动力供给量 B.劳动力供给率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需求率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 )。 (2)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劳动者进人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A.劳动法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当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 (4)A.劳动关系 B.双务关系 C.正向关系 D.法务关系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 )。

(5)A.主体 B.内容 C.客体 D.对象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物品或者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6)A.家庭消费 B.个人消费 C.市场消费 D.社会消费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 )提供的产品不可储存,无法转售,且不可触知。 (7)A.服务市场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

\ 1、什么事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特征有那些 宏观定义: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特定社会系统发展进步并达成其目标的该系统的人们的能力的总和。 微观定义:人力资源指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其组织目标的成员能力的总和。 2、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人力资源宏观管理是对社会整体的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控制,从而调整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使之适应社会再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人力资源微观管理是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已实现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职能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主要分为五部分: > (1)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拔 (2)人力资源开发 (3)薪酬和福利 (4)安全和健康 (5)劳动关系 4、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5、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 (1)收集人力资源规划所需的信息

(2)预测人员需要 (3)清查和记录内部人力资源情况 (4)确定招聘需要 (5)与其他规划协调 (6)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6、什么是职位分析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描述书(一班包括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两个部分)的系统过程。 , 具体地讲,职务分析就是全面收集某一直无的有关信息,对该工作从6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要这样做(Why)等,然后再将该职务的任务要求进行书面描述、整理成文的过程。 7、职位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工作实践法 优点:1、可以了解工作的实际任务以及该工作对人的体力、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要求 2、观察、记录与核实工作负荷与工作条件 3、观察、记录、分析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找出不合理之处 缺点: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而对于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或有危险的工作,不宜采用此法,如飞行员的工作,脑外科医生、战地记者 二、访谈法【个别访谈法(individual interview),集体访谈法(group interview),主管访谈法(supervisor interview)】 < 优点:1、一种被广泛采用进行工作分析的方法,尤其是用来达到编制工作描述的目的; 2、经常被作为其他信息收集方法的辅助,如当问卷填写不清楚、观察员工工作时存在问题等; 缺点:对访谈者技巧要求高,如运用不当可能影响信息收集的质量;不能作为工作分析的唯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典型例题讲解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典型例题讲解 1.()就是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2.共享行为的产生与行为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乃至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解决分享行为中的许多心理因素及社会影响。 3.从总体来看,目前的信息管理正处()阶段。 4.知识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是()。 5.从数量上来讲,是知识员工的主体,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的知识员工类型是()。 6.人类在经历了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三个阶段后,目前正进入第四个阶段——(),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时代。 1.对信息管理而言,( )是人类信息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信息需求的不断 变化和增长与社会信息稀缺的矛盾是信息管理产生的内在机制,这是信息管理的实质所在。 2.()就是从事信息分析,运用专门的专业或技术去解决问题、提出想法,以及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工作。 3.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特点() 4.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是() 5.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空间状态() 6.从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度来看,网络信息服务可以分 1.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的()观点是指,知识管理在历史上曾被视为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才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2.著名的Delicious就是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的网络服务。截至2008年8月,美味书签已经拥有()万注册用户和160万的URL书签。 3.激励的最终目的是()

4.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 5.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出现之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越来越() 6.下列不属于信息的作用的选项() 1.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从几方面影响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 2.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根本就是“()”,根据不同用户的行为、兴趣、爱好和习惯,为用户搜索、组织、选择、推荐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丰田的案例表明:加入( )的供应商确实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促动了生产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4.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 5.下列不属于文献性的信息是() 6.下列不属于()职业特点划分的

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2017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 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选择排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 B、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C、它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排列方法 D、选择排列法又称配对比较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2节>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 【答案】:D 【解析】: 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选择排列法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排列方法,采用本法时,不仅上级可以直接完成排序工作,还可将其扩展到自我考评、同级考评和下级考评等其他考评的方式之中。 D项,成对比较法也称配对比较法、两两比较法。 2.培训成本包括直接培训成本和( )。 A、间接培训成本 B、出差培训成本 C、外派培训成本 D、教师讲授课费成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培训效果评估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培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参与培训的所有员工如受训者、培训师、咨询人员和项目设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培训使用的材料和设施费用,设备或教室的租金或购买费用,以及交通费用。 间接成本包括一般的办公用品、设施设备及相关费用,与培训没有直接关系的交通费用和各种支出,与培训没有直接关系的培训部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和服务人员工资等。 3.以下各选项不属于住房公积金性质的是( )。 A、普遍性

C、强制性 D、计划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4节>住房公积金 【答案】:D 【解析】: 住房公积金的性质主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 4.在培训方法中,( )适用于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技能和管理实务类的培训。 A、实践法 B、讲授法 C、专题法 D、研讨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性培训方法 【答案】:A 【解析】: 实践法适用于从事具体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技能和管理实务类培训。通常采用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和个别指导法。 5.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在15日内对其进行修改,并在( )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A、5 B、7 C、10 D、15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3节>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答案】:D 【解析】: 若集体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存在无效条款或部分无效条款的,签约双方应在15日内对其进行修改,并在15日内重新报送审核。 6.泰勒模式在教育评估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 )评估。 A、学生 B、工人

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

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 王德禄 知识管理有三大主题,它们分别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题之一,但有些时候人力资源和组织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人类资源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有了丰富的内涵,知识管理重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入了新的视角、框架。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溶入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思想。 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作用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对人的潜质的开发,人只有在创造知识时,为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从而实现个人抱负。 2.在人发挥作用的环境方面带来新的认识。人在一个团队里,会感到舒畅,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个性,突出个性化,工作的挑战性,正是其愿意关注的,这些使得人力资源要考虑人的因素,为人的工作有所创造提出一个创造环境。 3.知识在创造中才能产生价值的理论、工作的学习性和学习型组织等理论。知识管理把知识创新、业务创新和学习知识的使用等结合在一起。 4.知识管理更加强化了个人经验的迅速的产生和快速的积累,这实际是对编码化,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升华,加快了人力资源的结构。 5.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使用、业绩提升、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都提出理论上新的认识。知识管理=人+技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二者关系可以解释为人在组织中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另外,知识管理拓宽人力资源管理边界,在知识业务和非知识业务中,使得重心从后者转向前者。 在组织结构方面:知识性的管理包括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出现新的架构。人、技术、组织都是知识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不同的组合就出现了知识总监的角色。知识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知识量化的问题,把过去的单一的绩效考核上升为综合性的知识评估,衍生结果使得企业智商提高,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 知识管理在本企业的人和企业边界的人拓展、虚拟员工和合作对象的参与者的管理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复习题集第2463篇

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三级理论知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 )信息是指培训的实施与需求在时间上是否相对应。 A、培训及时性 B、培训有效性 C、培训广泛性 D、培训可信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1节>培训有效性评估的内容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培训及时性的相关知识培训及时性信息是指培训的实施与需求在时间上是否相对应。培训的实施必须有前瞻性,不能何时需要何时再培训,应当在岗位工作需要前就做好培训,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同时,培训也不能太提前,这样有可能在工作需要时再进行补充培训或强化培训,否则会因为受训人忘记培训内容而失去或者削弱培训作用,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 )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A、选择排列法 B、排序法 C、改进排列法 D、队列排序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岗位评价方法的应用 【答案】:A 【解析】: 选择排列法,也称交替排列法,它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 3.下列关于敏感性训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求学员在小组中就个人情感等进行坦率、公正的讨论 B、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行为的洞察力 C、常采用集体住宿训练、小组讨论、个别交流等活动方式 、适用于组织发展训练,不适用于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D.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参与式培训方法 【答案】:D 【解析】: 敏感性训练要求学员在小组中就参加者的个人情感、态度及行为进行坦率、公正的讨论,相互交流对各自行为的看法,并说明其引起的情绪反应。敏感性训练法适用于组织发展训练;晋升前的人际关系训练;中青年管理人员的人格塑造训练;新进人员的集体组织训练;外派工作人员的异国文化训练。敏感性训练法常采用集体住宿训练、小组讨论、个别交流等活动方式。 4.( )的培训需求反映的是某一企业员工在整体上是否需要进行培训。

(完整版)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知识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知识 一、人力六大模块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考核与评价; 5、薪酬与福利管理; 6、劳动关系。 二、具体内容分析(一)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HRP)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2)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3)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 4)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使组织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保证组织长期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利益的实现。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五个方面:1 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 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3 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 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 费用规划: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即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

(完整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物质系统运动的方式、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有序性信息按信息的加工和集约程度分()N次信息源 不是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薄弱 不属于 E.M.Trauth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信息管理的概念,他将信息管理分内容为()网络信息管理 不属于W.Jones将个人信息分为三类()个人思考的 不属于信息的经济价值的特点()永久性 不属于信息的社会价值特征的实()广泛性 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需具备三个条件()信息内容 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出现之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 国外信息管理诞生的源头主要有()个1个 即信息是否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指的是()个人发展 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从几方面影响着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2个 社会价值的来源不包括()社会观念 图书馆层面的障碍因素不去包括:()书籍复杂无法分类 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过程的()不提供信息收集的成果 下列不属于信息收集的特点()不定性

下列不属于用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用户无法准确表达需求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做出信息商品()口口相传 下列现象不是五官感知信息为()电波 下列属于个人价值的来源()个人需求 信息information”一词来源于哪里()拉丁 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的存储与处理 技术信息管理观念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素 信息认知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信息是通信的内容。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维纳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 世界并且使之反作用于世界的过程中信息收集的对象是(信息源)由于()是一种主体形式的经济成分,它们发展必将会导致社会运行的信息化。(信息经济) 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存在形式有()4种 判断题 “效益”一词在经济领域内出现,效益递增或效益递减也是经济学领域的常用词。(对) “知识经济”是一个“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对) 百度知道模块是统计百度知道中标题包含该关键词的问题,然后由问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 目录 1、人力资源规划 -HR工作的航标兼导航仪 航行出海的船只都需要确立一个航标以定位目的地,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它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2、招聘与配置 -“引”和“用”的结合艺术 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

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什么是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HR)是社会各项资源中最关键的资源,是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历来被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人士、有名企业所重视。现在的许多企业就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就是指在具体的组织或企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而实行的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是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 1.能级对应原则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应使人力资源的整体功能强化,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对应。企业岗位有层次和种类之分,它们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处于不同的能级水平。每个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纵向上处于不同的能级位置。岗位人员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就是说每一个人所具有的能级水平与所处的层次和岗位的能级要求相对应。 2.优势定位原则 人的发展受先天素质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后天形成的能力不仅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也与实践的环境有关,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一、知识管理整合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处于一个迅速变革和逐步开放的年代,变革使我们需要大量的新理论和思维来处理所面临合的与以往大相径庭的问题,而开放又使我们在进行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参照外部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策划、设计、组织和实施既能兼容目前国家人事制度要求、适合当前改革的形势、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当前所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组织利润源最大、最基本的支持要素,组织知识就是组织的核心利润源,而组织知识即核心利润源掌握在组织员工手中。所以将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组织建立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定义,通常来讲知识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并且创造知识分享的文化,以加速员工学习、创造、使用知识提高组织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方法。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所有知识的共享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作是最重要的资源,旨在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还依赖于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是根据组织的战略和发展需要,根据组织内部知识的状况,分析研究对知识的需求,通过人才的招聘、培育、使用和开发满足组织运作需要,并通过建立制度、形成文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而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和维护知识共享的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技术保障,在知识共享平台上完成知识的汇总、分析、加工和发布,是知识共享的具体实施部门。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鼓励员工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工作不断消化和吸收获取的组织内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将存储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贡献出来,实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将员工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使个人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其作用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注重员工个性化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激励参与和分享,倡导"团队精神"。因此,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内涵在于通过培训、评价、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广泛交流的组织文化和工作环境,创建一种知识共享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即在共同的组织文化下,员工将自己在工作中甚至在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个人"隐性知识"交给组织的知识共享管理部门,通过组织知识平台的汇总、分析和加工,在知识共享平台上转变为

2019年温州一般公需科目《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模拟题

2019年温州一般公需科目《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2.知识产权的时间起点就是从科研成果正式发表和公布的时间,但有期限,就是当事人去世()周年以内权利是保全的。 A、三十 B、四十 C、五十 D、六十 3.()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A、2005年 B、2000年 C、1997年 D、1994年 4.专利申请时,如果审察员认为人类现有的技术手段不可能实现申请者所描述的结果而不给予授权,这体现了()。 A、技术性 B、实用性 C、创造性 D、新颖性 5.根据本讲,参加课题的研究策略不包括()。 A、量力而行 B、逐步击破 C、整体推进 D、有限目标 6.本讲认为,传阅保密文件一律采取()。 A、横向传递 B、纵向传递 C、登记方式 D、直传方式 7.本讲提到,高达()的终端安全事件是由于配置不当造成。 A、15% B、35% C、65% D、95% 8.本讲认为知识产权制度本质特征是()。 A、反对垄断 B、带动创业 C、激励竞争 D、鼓励创新 9.本讲指出,以下不是促进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是()。 A、互联网+教育 B、互联网+医 疗 C、互联网+文化 D、互联网+工 业 10.根据()的不同,实验可以分 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 验。 A、实验方式 B、实验在科研中 所起作用C、实验结果性质D、实验 场所 11.本讲认为,大数据的门槛包含 两个方面,首先是数量,其次是()。 A、实时性 B、复杂性 C、结构化 D、非结构化 12.2007年9月首届()在葡萄牙里 斯本召开。大会由作为欧盟轮值主席 国葡萄牙的科学技术及高等教育部 主办,由欧洲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研究 诚信办公室共同组织。 A、世界科研诚信大会 B、世界学术诚信大会 C、世界科研技术大会 D、诺贝尔颁奖大会 13.()是2001年7月15日发现 的网络蠕虫病毒,感染非常厉害,能 够将网络蠕虫、计算机病毒、木马程 序合为一体,控制你的计算机权限, 为所欲为。 A、求职信病毒 B、熊猫烧香病 毒 C、红色代码病毒 D、逻辑炸弹 14.本讲提到,()是创新的基础。 A、技术 B、资本 C、人才 D、知 识 15.知识产权保护中需要多方协 作,()除外。 A、普通老百姓 B、国家 C、单位 D、科研人员 17.世界知识产权日是每年的()。 A、4月23日 B、4月24日 C、4月25日 D、4月26日 18.2009年教育部在《关于严肃 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中采用列举的方式将学术不端行为 细化为针对所有研究领域的()大类行 为。 A、3 B、5 C、7 D、9 19.美国公民没有以下哪个证件 ()。 A、护照 B、驾驶证 C、身份证 D、社会保障号 20.关于学术期刊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学术期刊要求刊发的都是第 一手资料B、学术期刊不要求原发 C、在选择期刊时没有固定的套 式 D、对论文的专业性没有限制 22.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其 遭遇的侵权程度()。 A、越大,越低 B、越大,越高 C、越小,越高 D、越大,不变 23.()是一项用来表述课题研究 进展及结果的报告形式。 A、开题报告 B、文献综述 C、课题报告 D、序论 25.1998年,()发布《电子出版 物管理暂行规定》。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的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的导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若想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开展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推动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促使企业所有职工积极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这对于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知识管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知识管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高企业绩效。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导向;企业绩效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人才、技术、知识等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人才一直以来均是影响企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因素。新形势下,面对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企业应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知识管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中,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资源占有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而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资源。从一定角度上来看,知识管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首先,站在知识管理导向的角度

上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同时,知识管理导向依靠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若是可以建立完善的、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便可以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相互合作、有效互助、相互促进,从而可以为知识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帮助,有利于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1]。其次,站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上考虑,若是企业将所有知识资源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上,便可以培养知识、能力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进而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不管是知识管理导向,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其程序化、规范化发展,均可以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效果的有效提高,这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通过知识管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高企业绩效 2.1通过知识管理导向提高企业绩效 相比较于以往以知识共享为手段的信息管理模式,知识导向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力的提高,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专业知识资源,从而促使企业绩效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创新与变革,创新的来源又与知识管理导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知识管理导向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企业的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绩效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

知识管理——将知识看成资源的管理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发展势态,令世界瞩目。? 而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则是一个更新的概念。虽然我们似乎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它在当今的企业运营中,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享誉世界的福特汽车公司在管理中非常推崇“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看作是“智力资本杠杆”,并认为它具有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能。公司在1996年到1997年间成功地节约了超过3亿美元费用,而其中的亿美元可直接归功于其采用的一套知识管理技术——最优经验答复系统。更令人吃惊的是,节省的巨额费用是来自于由内部网络Web开发者和两位经营专家在10天内开发出的一套系统。? 那么,能发挥如此奇效的“知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知识”的概念去理解会比较容易。? 知识抽象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包括技能)的总和。从信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能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被人所利用的信息。但它不能独立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也不表现为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它只能在人对信息的运用中体现和产生。当然,离开了信息,人也无法获得知识。可见,人是实现知识的主体,信息是转化为知识的基础。人的认识可以决定信息存在的价值,人的认识又会因被认识的事物所具有的信息所改变,从而形成不断提高的对事物的新认识,以至循环无穷。这就是信息在转化为知识

的过程中与人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如投机者认为美元会上扬,他们拼命买进就会推动它上涨,而美元的上涨这种新信息又会使其认识强化,从而形成新的循环。? 因此,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信息的这种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决定了“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理解“知识管理”应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简单说“知识管理”就是人在企业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它是写在纸上,还是存在人脑中)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其目的就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便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作出最恰当的决策。而要达成知识管理的目标,经理们必须发展的是卓越的判断力和超前的思维。具有能够正确评价和识别存在于人脑中的无形资产的能力,也是成功企业经理们共同的特点。?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着名的知识学教授Ikujiro?Nonaka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 可见,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人力资源名词对应的英文有三个:?Human是指人,Resource是指财富,Human?Resource是指将人力当做一种财富的价值观。?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

3P理论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一种模式的英语缩写,指的是职位评估系统(Position Evaluation System)、绩效评价系统(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和薪酬管理系统(Pay Administration System)。 岗位、绩效、薪酬(3P)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一些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手而言,总觉得人力资源很重要,管理职能也很多,可对于如何凸显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其实,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虽多,但岗位(Position)管理、绩效(Performance)管理和薪酬(Pay)管理这“3P”,却占据了中心地位,成为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岗位管理岗位管理如同为员工设计成长的舞台,一般分为岗位设计、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开展岗位设计,确定新企业的机构、岗位及流程。对于老企业而言,则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现有的岗位和流程进行优化;第二步是进行岗位分析,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应该包含的内容有:该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同其他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该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该岗位的工作环境、条件以及该岗位的入职要求等。为了使上述内容规范明了,岗位说明书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第三步是进行岗位评价,对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作用、价值做出评价,为薪酬管理提供依据。岗位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基础,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从业者要充分重视这项基础性工作,及早开展并不断改革创新,使其趋于完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非常复杂、繁琐,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很难在短期之内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很强的绩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后,考评中也难免出现人为误差或系统误差。因此,绩效管理工作除了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外,还需加强对考评人员的培训,减少考评的误差,做好考评结果的沟通,减少因考评引发的矛盾。最关键的是要运用好考评的结果,使其与奖惩挂钩,与薪酬挂钩,与企业计划和战略挂钩,让绩效管理这一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工作,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薪酬管理西门子全球总部人事副总裁高斯说:“我们西门子这么大的公司能凝聚在一起,它的凝聚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金钱,一是人力管理。”对企业而言,薪酬是企业的运营成本,成本不能超出员工创造的价值,否则企业就会亏损。企业如何进行薪酬管理,反应了决策者的价值观,如能长期积淀,还会形成特定的企业文化。由此可见,薪酬管理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成败,难怪西门子公司会如此重视,从业者有必要在薪酬管理上多花精力、多动些脑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P,彼此紧密相关,构成一个整体。其中,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做好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前阶性工作;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关键。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宽带薪酬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 怎样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 首先进行薪资调查,看看同行业的薪资水平,第二步:工作分析;岗位价值评估第三步:岗位分层级第四步:岗位标杆设置第五步:计算层级薪酬总和第六步:计算年薪和月薪第七步:月薪五级工资制第八步:固定工资、绩效工资设定第九步:营销组织薪酬设计第十步:财务人员薪酬方案第十一步:高管人员薪酬方案第十二步: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相对评价法 (1)序列比较法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2)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学校名称安徽工业大学 年级名称2013级 专业名称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生姓名莫琪 指导教师王琛 2015年5月10日

提纲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 (一)信息管理的概念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 二、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 (一)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二)知识管理需要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三)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 (四)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三、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主要区别 (二)信息管理活动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要素(三)信息管理强调信息的加工、保存和服务 四、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化 (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过程中的产物(二)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三)实行知识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

浅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内容摘要】通过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比较分析,论述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知识管理在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方式和技术以及管理的目标上的拓展、改进和深化。最后得出结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是信息科学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比较研究 一、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 1、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这个术语自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提出以来,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关于魏管理”的概念,国外也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尽管学者们对信息管理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阶段都有着种种不同的说法,但人们公认的信息管理概念可以总结如下:信息管理是个人、组织和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社会活动。既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人员、技术、信息;又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计划、控制、协调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广泛查阅,发现人们对信息管理的理解表现在以下五种不同含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 2、知识管理的概念。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在国内众说纷纭。在国外,奎达斯认为,知识管程,以满足现在或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效绩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丹利尔?奥利里认为,就唇降组织收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个系统的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在国内,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层,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能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他指出。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