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加坡与香港到底有何不同

新加坡与香港到底有何不同

新加坡与香港到底有何不同
新加坡与香港到底有何不同

新加坡与香港到底有何不同?

作者:郝成 | 发表时间:2014.06.16

刊发于总2064期《中国经营报》[事件]版

新加坡与香港这两座城市因为有太多相似性,而一再被人们同时提及,但现在看来,二者的区别似乎正在愈加明显起来。

最新近的变化则是,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公布的《2014年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中,香港排名第四,为2005年以来首次跌出三甲。而新加坡则从之前的第五名跃居第三,取代曾在该位置的香港。

这番“双城记”变化背后,其实是两座城市在多个层面差别性的显现,亦是不同市场的区别:目前香港更多面向内地市场,而新加坡则愈加国际化发展;香港服务业走强,而新加坡则更注重知识经济……在6月1日召开的新加坡国际城市峰会上,与会者亦探讨了这种有趣的差别,并试图从中寻找借鉴和启发。

实业与金融

新加坡显然与香港拥有太多相似之处:东南亚同一时区、华人社会、购物天堂、都曾被英国殖民者统治过;区域面积小,资源有限,但却是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都是城市型经济体,基本没有农业,服务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跨国公司多;法制健全,政府廉洁高效,对进口商品实行低税率;都面临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的问题;都面临着周边新兴城市的竞争,努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

在一些经济、社会指标的排名中,两个城市均频频领先,排名难分伯仲。有趣的是,两个城市的管理者,亦相互以对方为镜鉴。

但更多的,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就基本情况而言,香港区域面积和人口都大于新加坡,但香港多山而新加坡则更多平原。过去,香港的GDP总量始终在新加坡之上,但人均GDP 却经常不及新加坡。贸易方面,香港则多在新加坡之上。

最为明显的区别,则在于政治方面:香港回归前后,虽具有极大自主权,但始终只是地区,而新加坡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亦因此,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定位上,始终具有更多面向世界的内容,且能够在实际实施中得到切实贯彻。

新加坡在1965年建国后,便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此后实业经济多次转型,但制造业贡献至今仍占比较大,约为国内生产总值25%左右。而香港的制造业这一比例仅为3%。

这一差异可以说是历史原因形成,但也与各自不同的战略出发有关——作为主权国家的新加坡,缺乏一个更高层面的“靠山”,因而将部分工业作为其经济的战略安全重点。

但事实上,较大比重工业的存在,还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保障——新加坡早期曾为发展工业而吸引移民,后期则强调高级别人才,此时的制造业岗位则成为区别化就业的重要补充。

目前,新加坡的电子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而香港制造业在1998年后,开始大量向内地转移,其经济贡献率变化较大。

而金融方面,目前香港的金融发达程度仍在新加坡之上,但有分析认为,无论是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存贷款额,还是股市规模及交易额,这一落差都有望进一步缩小,这与新加坡对金融业的做强有关。

市场与投资

事实上,从更为宏观的层面而言,新加坡将市场更多面向世界,而香港似乎在回归后开始倚重内地市场——虽然内地被全世界认为是最为庞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这曾一度被认为是香港进一步发展的优势。

但有趣的是,根据商务部数据,过去的2013年,新加坡对华投资73.27亿美元,同比

增长12.06%,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而新加坡官员透露,新加坡长期以来在中国累积投资已近550亿元美元,超过23000个项目。其对华投资内容,则从过去的制造业和房地产,向服务业,例如金融、保险、会计、律师、高科技等方面转变。

解析这一数据,有利于更为细致地观察新加坡在市场和投资方面的特点:新加坡以强力的财政资金著称,其公积金制度蓄积了大量财力,除了早年用于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外,近年来开始大量走出国门,投资海外。

但新加坡的这种“国家投资”,并非像中国一样以少量国家性质投资公司出现,也不仅仅以基金行使进行。《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新加坡采访时即发现,其许多政府部门均拥有相应企业,这些企业凭借过去发展蓄积的科研力量走出国门,进行着更像是“知识投资”而非“资金投资”。比如我国的许多重大项目中,均有新加坡政府背景企业参与其中做规划、设计、技术保障等工作。

这也涉及新加坡与香港更大的一种区别,即相比于香港强调“小政府,大市场”,新加坡则发展了多个大型“国家企业”,以其巨大体量干预市场同时,更以此走向世界市场。两者这种区别,曾被市场研究者形容为:新加坡建了渔场,自己也养鱼,并通过自己养的鱼调解渔场,而香港只是维护着一个渔场。

这种区别发展到后期,新加坡更注重向知识型经济迈进,于是,此前吸引世界人才和其积极开放迎来的世界市场,在知识型经济下,实现了一种完全后工业化的转型——这也是分析认为新加坡将进一步超越香港的原因所在。

“香港有内地作靠山,我们只有自己。”在记者要求对两者做出区别时,新加坡新闻部工作人员笑称,差别确实很多,但两座城市有很多可相互学习之处,且未来还远,不必强调高下之分。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提要]战后,東亚经济的腾飞让世界为之侧目,全世界都在探究背后的原因。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東亚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两者的发展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存在一定的共同经验和共同特征,比较研究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香港;新加坡;模式;发展道路 一、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二战过后,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之后的新目标就是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开始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并且进行了各种尝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東南亚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关键在于他们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所谓的東亚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化,各国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使是東亚模式中的不同分支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此选择香港和新加坡进行讨论。 二、战后香港、新加坡经济发展道路 (一)香港经济发展道路。香港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五十年代早期~1966年),从“转口型”经济转向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型”经济。香港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的第一次转型。大陆政局的变动,使得上海和华南地区的大量资本、机器设备、熟练工人流向香港,为香港制造业的腾飞创造了条件。1952~1960年年均名义经济增长速度为8.9%,1961~196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9%。1961年制造业、批发零售进出口餐饮服务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保险业地产商业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3.6∶21.9∶9.6∶15.3,制造业规模最大,而且相对规模继续增大。该时期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1966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低位收入水平,在亚洲紧随日本之后,位于第二位。该阶段香港制造业发展迅速,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主要角色,香港经济实现了“转口型”经济向“出口加工型”经济的转变。 第二阶段(1967~1975年),香港经济增长较为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从“加工型”为主转向以“制造型”为主。1975年四大行业的增加值比重为:26.9∶20.7∶7.2∶17.0。制造业规模进一步增加,其他行业变化不大。前五年和后五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6.4%;1975年人均GDP达到中下等国家和地区收入的中位水平。制造业就业规模增长速度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比较 林锡星 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亚洲小龙”和“亚洲双城”著称。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和新加坡的年均GD P分别增长了813%和7165%。在80年代,新加坡的边际资本产出率是香港的两倍。这意味着新加坡为了增加单位产出所需要付出的额外资本数量之大。不断增加投资无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回报,但新加坡是世界上资本报酬率最低的国家之一。60年代初,它的资本报酬率是40%,但到了80年代末却下降到11~12%。在1970年以后的20年间,香港每个工人产出的增长有56%来自总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期新加坡的总要素生产力却下降6%。简言之,香港的富裕和发展是靠提高使用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效率,而新加坡则主要靠增加资本投入、征税和强制储蓄。 香港的经济发展比新加坡稍胜一筹,主要归因于三个因素:一是香港居民主要是解放前后来自上海的移民,其中有不少名流精英和实业家。他们精明能干,受过良好教育,素质高和具有国际性。直到80年代,香港对新加坡仍占有这方面的优势。二是香港政府执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甚至对投资、基础事业都不加干涉。新加坡却与此截然相反,干预甚多。三是新加坡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采取了资本密集与劳力密集相结合、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新加坡制造业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当高,尤其是电子、石化、机械、造船之类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港制造业则偏重于轻工业,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及电子业。这些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高,规模偏小。香港虽然有若干亿万富翁和大财团,但大多集中于房地产、金融、贸易和运输等第三产业,属于制造业的屈指可数。 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以来是对手,亚洲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两个亚洲城市历来就存在的竞争。但今非昔比,香港已丧失了对新加坡的绝对优势。两者只能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争取成为21世纪的双赢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由于当地居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而不是依靠富饶的自然资源而致富。两地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两地都适于讲英语的人居住,并吸引了不少移居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情况看,新加坡人讲英语的水平要比香港人稍胜一筹。 两者都在金融市场上占有自己特殊的位置。新加坡在外汇交易方面超过香港,每天的成交额逾1000亿美元。但香港在投 42

美国、香港、新加坡上市指南

美国、香港、新加坡上市指南 一.海外上市的概述 二.(一)美国市场概况 (二)上市标准 (三).上市流程 (四)美国上市的优势 (五)美国上市的劣势 (六)适合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三.(一)香港市场概况 (二)上市标准 (三)上市流程 1.香港主板上市流程 2.香港创业板上市流程 (四)香港上市的优势 (五)香港上市的局限 (六)适合在香港上市的企业 四. (一)新加坡市场概况 (二)上市标准 1.新加坡主板上市标准 2.新加坡创业板上市标准 (三)上市流程 1.新加坡主板上市流程 2.新加坡创业板上市流程 (四)新加坡的优势 (五)新加坡的劣势 (六)适合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 五.结语 一.海外上市的概述 海外上市是每个国家企业寻求融资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国的企业也是不例外的。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而且海外上市还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1)公司股票有一个流通的市场,股东可以收回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有一个退出渠道。(2)公司的价值可通过市场确定,增加公司市值和财富。私人公司一般是由税务部门或贷款商来估值,通常是利得(Earnings) 的1-2倍。上市后,投资大众对公司的估值通常在利得的5-30倍。(3)吸引和激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员工,主要是通过股票选择权计划(Stock Options Plan) 来进行,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对其职员更有吸引力。(4)一般来讲, 上市公司的信用比较好, 比较容易在市场上获取信贷。(5)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空壳公司以及反向合并可变成一个外国公司。(6)上市公司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第二次,第三次上市融资,因为,如果你的股票有一个现 成的市场并且在积极的交易, 投资者就对你的股票比较有信心。(7)收购空壳公司而获得的股票, 其中的15%到26%可以自由交易, 这部分股票必须由非附属公司持有,并且可以同股

内地、香港、美国与新加坡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比较

项目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年主要业务和 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 更。 必须显示公司有两年 的“活跃业务记录”。 盈利要求盈利测试:过去三年纯利总额达5,000万港元,其中 最近年度须超过2,000万港元,另外前两年的纯利合 计须达3,000万港元;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20亿 港元;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 亿港元;新申请人前3个会计年度年现金流入合计 至少1亿港元; 市值/收益测试:上市时市值至少为40亿港元;经审 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至少为5亿港元。 不设置盈利要求 最低公众持股量一般占公司已发行股本至少25%。 股票于上市时至少必 须达到3000万港元且 须占已发行股本的 20%-25%。 最低市值预期公开发行部分的市值不低于5000万港元。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时不得少于4600万港元。 证券市场监管其机制相对成熟,监管制度和监管力度较强,政府 的监管手段结合市场的力量对上市公司构成极大的 约束,监管层和公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问 题则反应比较突出。 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 险自担。

项目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实收资本无具体要求无具体要求 营运记录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发行人最近三 年主要业务和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 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采 用美国会计准则或新加坡准则。 有三年或以上连续、活跃的经营纪 录,所持业务在新加坡的公司,须有 两名独立董事;业务不在新加坡的 控股公司,有两名常住新加坡的独 立董事,一位全职在新加坡的执行 董事,并且每季开一次会议。 盈利要求过去三年税前利润达750万新元,每 年至少100万新元,或最近两年累计 税前盈利1000万元新元(1新元约等 于5元人民币)。 并不要求一定有盈利,但会计师报 告不能有重大保留意见,有效期为6 个月。 最低公众持股量25%的股票至少有一千名股东持有, 大于3亿新币则比例减至10% 公众持股至少为50万股或发行缴足 股本的15%(以高者为准),至少 500个公众股东。 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无具体要求 证券市场监管监管很严格全面信息披露,买卖风险自担

08年调研报告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向国际一流环卫管理水平看齐 ——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深圳历届党政班子的带领下,深圳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 路”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在城市环卫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如今深圳正处于以新的起点、更高的视角,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深圳发展前途寄予厚望,指出“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深圳要敢于叫板国际一流城市”。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大胆的探索。具体于我市环卫管理工作之中,就是要克服狭隘视野,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加大环卫投入,满足现代都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香港、新加坡、深圳环境卫生投入现状 1、香港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食物环境卫生署(以下简称食环署)公务员加各类雇员约有1.2万人,其中负责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的约有8000人,食环署每年各项开支合计达40多亿港币,其中环境卫生方面的投入约占50%,达到近20亿港币。香港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及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很大,在全港设置了20000多个废屑箱、1000多个狗粪收集箱和777个一套3个的分类废物回收箱;香港共设置了160个永久离街垃圾收集站、746个乡村式垃圾站、2000多个垃圾桶置放处及8个大型垃圾转运站用于转运垃圾;全港共有256辆现代化垃圾车用于收集垃圾,其他特种车辆包括机械化扫街车7辆、洗街车92辆、吸渠车7辆以及清粪车、自动卸斗货车、抓斗货车等;垃圾处理方面,有3座大型垃圾填埋场及2座特殊垃圾处理设施;全港共有429间公厕。 2、新加坡主管环境卫生工作的具体部门是国家环境局下属的环境公共卫生署,该署下设小贩处、环境卫生处、环境卫生研究所,现有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亚农任厮一,?比较研究?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 王倩薛波★ I内窖摘要】本文以金融中m的功能定叉为基准,Ⅸ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d金融系统功能分析为思路,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上海的比较优势和劣 势。得出结论: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系统功能的诸多方面都超越上 海,上海只是在商品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和伦敦、纽约、东 京一样有着强太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后盾,近几年发展态势赴好,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 力;开放型、多功能是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o的趋势和方向。 K关键词J国际全融中m金融发展金融系统功能国际银行服务 E中图分类号jF831《文献标识码月A《文章编号】1000—6052(2007)06--0102-04 许多学者对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和网络布局进行r卓有成效的研究。太多数研究认为,东京属于“Big--3”的层级,香港与新加坡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发展成为颇具影响的亚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台北、上海、马尼拉、曼谷、汉城等属于第三层次(胡坚,1997)。poon(2003)指出,国际金融体系从空间角度看是由众多层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到1998年间,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迅速崛起。这一点也是与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开放程度最高的事实相符台的。他运用股票市场的1998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处于第一层级的是纽约、伦敦,其次是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新加坡与汉城位于第四层级。 本文将基于一个基本假设: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分层为:东京第一层次;香港、新加坡第二层次;上海第三层次,并在构建一个创新分析框架基础上.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表现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本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一)金融中口的功能定艾 根据Kinderbcrg(1974)关于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义,众多学者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中心在国际方面具有以下六大功能(曾康霖,2003): 第一,融资功能,主要表现为有能力参与国际性的同业拆借和外汇买卖。第二,筹资功能,主要表现 ’王倩:上海财经太学金融学院博士研览生 ‘薛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墟?AlIA-iDAcnlic|COMOMIC|RYlRW为有条件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三,投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该地区金融机构融人与融出资金进行投资。第四,交易功能,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活跃。第五。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不时推出新的金融产品。第六,综合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基础漫施完善和服务质量上乘。这六大功能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金融发展理论 1969年,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出版了《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一书。他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所谓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涉及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金融结构优化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数量、种类、先进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效率的综合井形成不同程度的金融发展。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金融结构优化改善了经济的运行,为资本的快建有效转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在此之后.金融发展理论又不断发展深化,主要代表是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Hellman等(1996)提出的金融约束论等。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拓展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经济金融学家开始把内生经济增长和内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纳人金融发展模型中,解释金融中介体和市场是如何内生形成以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谈儒勇,2000,P.40)。 但金融发展理论并未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引起足够重视i只有Shaw(1973)提到了一些金融业空间分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在新加坡、香港设立公司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亚太地区各大企业设立平台的布局、规模、功能设置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需求。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多以香港、新加坡作为“走出去”的起始点。香港、新加坡都是国际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海运中心,各大国际性企业纷纷在当地设立总部、分公司、子公司、办公室,联络方便,融资便利;而且,两地法制健全,对于商务活动都持鼓励态度,在税收等政策上提供很大优惠。尤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展国际商务过程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问题,如语言障碍、空间距离远、时间差异大、法律制度不熟悉、融资困难、汇兑限制多等,在这两地都能得到很大的缓解。在设立公司时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上,新加坡与香港存在一定的共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对境外平台定位不同,则相应注册资本、运转方式不同,也影响到注册地的选择。 从招股、融资的角度看,香港的金融实力略微领先于新加坡。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综合竞争力前3位的国际金融中心。2013年9月发布的“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了上述信息。该指数还显示,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是:纽约、伦敦、香港、东京、新加坡、上海、巴黎、法兰克福、芝加哥和悉尼。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是对全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趋势及发展能力的全面测度和客观评价,既关注现状,更关注成长的潜力、发展的趋势、未来的方向。2013年的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从金融市场建设、成长发展能力、产业支撑力度、城市服务水平以及国家环境等五个方面对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客观测度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球4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该指数推出4年来,已日益被全球政界、商界、学界所认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外,香港公司允许无业务的空壳公司存在,对不在本地发生的业务不征税。有很多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合同签订地、业务发生地全不在香港,因此可以进行零报税。 而对于做实物贸易的、计划在当地开展实际运营的公司来说,新加坡的政策也许更胜一筹。新加坡政府为了将国际贸易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于2001年6月退出了全球贸易商计划(Global Trader Programme,简称GTP),利用优惠税率吸引和鼓励国际贸易商前来设立全球或区域营运中心。优惠税率理论上可以低至5%。开展实质性交易活动、从事矿业相关贸易的公司属于该计划的对象范畴。 GTP计划准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五年的奖励期中可以享受10%的所得税税率,奖励期过后可以再次申请。而且,2003年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宣布,准备将新加坡作为区域基地的增长迅速的中型国际贸易公司可以在设立最初的三年享受优惠税率。在此期间新公司可以建立和发展他们的区域和国际贸易网络,从而在初始优惠期满后可以申请五年奖励期的贸易商资格。可以获得税务优惠的收入包括:通过实货贸易所取得的利润;从事实际商品经济活动所取得的佣金;从事期货贸易取得的利润。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比较——论文

《比较政治制度》作业(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级:09(级) 姓名:刘盼 学号: 00930016 任课教师:李慧勇 作业成绩:

新加坡与香港的“廉政”制度比较 摘要: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近年来,我国香港地区反腐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3年,透明国际公布全球政府清廉指数排行榜,中国香港位列14,居亚洲第二,新加坡则居第一。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廉政”典范,香港与新加坡在执政上对我国内陆地区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新加坡香港“廉政”建设借鉴 一、新加坡与香港“廉政”建设的相同点 作为世界“廉政”的楷模,新加坡政府的政治廉洁度已成为亚洲国家的范例,其政府围绕廉政和反腐而进行的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建设为其廉政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香港,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承多让。二者在这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建立了独立的廉政机构,并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新加坡和香港的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反腐机制。这一机制既包括严格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及晋升机制又包括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这些机制在廉政建设中各自起到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公务员选拔上,以薪养廉——使人不必贪,给予公职人员适当足够的工薪报酬,使之依靠正常收入而不必通过贪污腐败便能维持自己及家人基本或体面的生活,从而达到使人不必贪的目的,从源头上确保了录用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廉洁度。其次,针对政府官员、国家公务员及国家各机构可能的腐败行为,建立了内外结合、上下协调的权力相互监督与制约机制。新加坡和香港先后成立了反贪调查局和廉政公署,从而使得各个部分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牵制,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严密的监督网。 (二)发达的经济为各自的“廉政”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透明国际历年清廉指数排行榜上可以看出,公务员表现比较清廉的国家,全是经济发达地区。这个事实证明,反腐败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社会工程,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建立起相应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建设较高素质的执法队

香港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详解

香港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双学位项目详解 CEMS(The Global Alliance in Management Education)即全球管理教育联盟,由欧洲管理学院和国际企业联盟演化而来,是一个由全球32所知名商学院和近70家国际企业、7个非营利组织组成的管理教育联盟,它的原则是在每个国家或地区只选择一所顶尖管理学院成为会员学院,其中包括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巴黎高商(HEC Paris)、等。其项目全称为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IM),即管理学硕士,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决策能力的管理人才,同时也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具备社会责任感。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多个国家/地区学习,获得两个硕士学位”。 1、就业情况 根据2017年的毕业生情况,总体来说,96%的学生已经就业或者选择继续深造,36%的学生于国外工作,75%的学生任职于跨国企业。从就业领域来看,28%的学生从事咨询行业,18%的学生从事技术行业,13%的学生投身快消品行业,11%的学生从事金融服务业,4%的学生做的跟医疗健康相关。 2、项目概况 MIM项目有三个学期,其中包括两个学期和一个实习期。有的学校只需要到其中一个成员学校交换,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和悉尼大学,有的学校提供两个成员学校交换的机会,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咱们以亚洲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介绍Maste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项目的亮点。 一、香港科技大学 1、项目亮点 项目时长1年,开学时间是秋季。 2、两种学习模式: 第一种:第一学期在科大,第二个学习在CEMS成员学校,第二年暑假实习; 第二种:第一学期在CEMS成员学校,第二学期在科大,第二年暑假实习。 3、所获的的学位: (1)科大所授予的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CEMS所授予的学位:CEMS Master’s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4、申请要求 (1)商科或相关专业背景; (2)需要提供总分6.5、小分不低于6.0的雅思成绩;

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香港与新加坡对比 香港与新加坡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两个城市属东南亚地区,相距2660km,飞机航行时间仅3小时40分。香港处于东经113.52—114.30度,新加坡处于103度,同属一个时区。香港处于北纬22.9—22.37度,而新加坡处于北纬1度,由此新加坡属热带,香港属亚热带。香港的气候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平均雨量2214.3mm,2003每日平均气温23.9摄氏度,新加坡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34mm,每日平均气温为24.7—31.3摄氏度。香港人口密度为6250人,新加坡5900人/km2.。两地自然资源都很贫乏。两地都属华人社会,香港华人占95%,新加坡华人占76.9%。回归或独立前两地都是由英国人管治,两地有相似的历史和文化。两地之间明显的差异是:香港面积为1100km2,新加坡为659.1km2,约为香港的60%。香港人口672.5万人,新加坡为389万人,也只是香港的58% 。另一较重要的差异是: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经济方面,香港与新加坡都是WTO 组织成员之一,新加坡是与中国或美国等大国一样具有同等谈判地位与权益的独立关税区。两地之间的经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与合作。港、新两地的商人在对方土地上有大量的投资,两地的金融业互动与合作频繁。两地之间的空中与海上交通也很频密。据报道,约有2万香港家庭居住在新加坡。然而,新加坡与香港从来都是一对互不相让的竞争对手。早在英属殖民地时期,英国就有将两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早有人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作为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关系的借喻。后来,两地发展成为该地区最自由、最发达城市,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机构在东南亚设立分支机构的首选之地。西方国家不少机构每年或定期对若干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各类评比都将香港和新加坡纳入其中,有些机构还专门对这两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以向有关的商业机构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在这一传统与氛围之下,香港与新加坡两地一直处于心照不宣的竞争态势。在过往的竞逐中,香港明显居于上风。 近年来,香港与新加坡共同遭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美国9·11事件以及“非典”病毒的挑战,但各自受到的影响有所不同,回归后的香港面临的困难更多,如对新的政治环境的适应性困难、经济转型时期的阵痛、内部司法改革的纷争等等。而新加坡似乎显示在逆境中获得良机奋而崛起的态势。近期国际上有名的国家或地区间各种名目的评比反映了香港与新加坡之间优势与地位一些微妙的变化。新加坡的商业环境的竞争力颇有提升,而香港在经济自由度方面优势不减。在1998年的14项国际综合评比中,香港只有在全球经济自由度、亚洲传媒素质和社会发展指数三项的排名超过新加坡,而在全球竞争力评估、世界银行全球富裕榜、全球竞争力龙虎榜、最廉洁国家或地区、1998-2000年竞争力排名、全球10大科技城市、生活指数最高城市、全球楼价和租金最贵城市、亚洲最佳商业城市、亚洲社会安定国家与地区、亚洲本年度最少流行病国家与地区等11项排名中落后于新加坡。在2000-2001年度以及2001-2002年度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共同制作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的位次分别为第二和第四。在2002-2003年度“经济学家”杂志社信息部对60个经济体的商业环境评比中,新加坡位列第一。2001年卡尼公司及海外政策杂志的全球化指数评比中,新加坡居第三。而从最近一次著名的国际评比——2003年6月26日加拿大弗雷学院联合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与香港的异同

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與香港的異同 李永權 御風而行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英國倫敦金融城市政府在2007年3月開始委託Z/YenGroup每半年進行一次調查,評核全球75個金融中心的進展情況作出排名,然後公開發表「國際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 簡稱GFCI)。過去七次的評分結果,倫敦和紐約每次都穩居一、二位得775分。香港以739比733分排在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新加坡第四。香港與新加坡都在努力爭取成為亞洲區最前列的國際金融中心。 亞洲區金融中心誰屬在過去一百年有不少改變,在上世紀初,亞洲區最大的金融中心是上海;50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年代末期是東京金融市場。但在GFCI 的評核標準下,東京只被評為「過渡期國際金融中心」,得692分排在第5位。所以,要長時間保住亞洲區金融中心一哥地位,不是一件易事。 香港及新加坡同處亞洲區內的同一時區,兩地相距不遠,都曾為英國殖民地,居民以華人為主,中西文化會集,地小人多,缺乏自然資源。所以,兩地主力發展金融業是合理不過的。香港人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比較熟悉,但對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知多少呢?

馬來西亞在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地的統治宣布獨立,新加坡原本附屬於馬來西亞,在1965年宣布脫離馬來西亞獨立。獨立後的新加坡貨幣制度有以下四個選擇:(一)繼續採用貨幣發行局制度;(二)與馬來西亞成立聯合中央銀行;(三)成立自主的中央銀行,與馬來西亞採用同一司法制度;(四)發行自己的貨幣,完全獨立於馬來西亞之外。由於新加坡領導人很早便想把星加坡定位為金融中心,所以,新加坡政府決定採用貨幣發行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原理一如香港目前用採用的制度。在運作上貨幣發行局制度必須符合以下兩大標準: (一)本地貨幣與選定的外匯儲備貨幣掛鈎,並必須在已定立的匯價上自由兌換。 (二)本地貨幣數量必須有同等價值的儲備貨幣或黃金及其他國際貨幣支持。 新加坡在1973年跟隨國際脫離金本位制度後,新加坡貨幣(坡元)匯價可在市場浮動,因此而偏離貨幣發行局制度第一個標準。不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不讓坡元任意浮動;在1981年,參考貿易夥伴的貨幣,將坡元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設立匯率上下限,稱之為「名義有效匯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簡稱S$NEER),每年定期在4月及10月檢討,但 S$NEER不向外公布。自從在去年4月S$NEER調低後,在去年10月及今年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中心比较研究

香港与新加坡金融中心比较研究 本文以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为基准,以金融中心发展理论为依据,以金融中心发展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为支撑,分析了香港新加坡两大亚洲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走向,优劣势对比及启示。认为不论香港与新加坡哪一方引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都将是我们非常高兴看到的情形,因为我们期待更多金融中心在亚洲的诞生,并期待着它们,可以带领亚洲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标签:新加坡;香港;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中心;比较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往往会大大刺激金融中心所在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的快速发展,更为资本流动及投资融资提供充裕的市场与空间,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动力与推力,因而许多城市都努力想把自己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整体而言,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已经相对稳定:第一梯队的四个城市近三年的综合得分始终占据排行榜前四位,且远高于其他城市,可见这四个城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得到公认;而排名5-8位的第二梯队四个城市间的竞争则日渐激烈,新加坡与上海的位次逐渐上升,巴黎的位次逐年下降,显示出各城市间的发展能力逐步接近,金融资源分配也趋于平衡。 从地域分布上看,调查对象中,欧洲城市最多,有21个,亚太和非洲地区共14个,美洲的1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数据显示,虽然欧美城市在数量上占优,但在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下,加上新兴经济体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全球金融中心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与去年相比,今年位次下降较多的金融中心城市主要集中在欧洲,如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意大利首都罗马以及挪威首都奥斯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债危机对传统金融中心发展带来的深层影响。 因此,对于亚洲来说,这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新加坡、香港,面对新一轮的排位和竞争,又将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展现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各自未来的走向如何?哪一方又能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研究的议题。 一、国际金融中心概述 国际金融中心鉴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近期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的话题开始多了起来。新加坡、伦敦表达出要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意愿。简单地说,离岸金融业务是指为非居民提供的以非本币为交易货币的金融服务。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于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 因此,新加坡如果成为清算中心,东南亚很多银行为了清算方便,会在新加坡清算银行开立人民币户头,而这有助于提升新加坡作为区域中心的地位。新加

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贸易自由港

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贸易自由港 新加坡于1969年通过自由贸易区法案,作为实施自由贸易区的法源。目前新加坡有8个自由贸易区。新加坡是仅次于香港的自由港,也是世界金融及贸易中心。 不仅仅在亚洲,即使放在全球背景下,新加坡的商业竞争力也名列前茅。新加坡是全球最易开展业务的地方。 作为一个基本没有关税的国家,新加坡自由贸易的程度在全球排名前列。这个位于东南亚中心的岛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业区的裕廊码头内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如今新加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贸易自由港。 免税区和税收优惠 除了酒类、烟类、石油产品和机动车辆这四类产品,新加坡并不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其中有出于现实的考虑。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表示,在独立之后,新加坡决定进行工业化,但他们同时意识到征收关税并不能保护新加坡国内的企业。“我们的国内市场太小,关税发挥作用的一个条件是国内有足够大的市场,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的人口只有两百多万,即使征收关税也没有办法保护国内的企业能够有效地成长起来。” 因此,新加坡在发展工业化时便决定主要发展那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够实现出口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也加快了发展对外贸易的步伐。陆续设立了8个自由贸易区。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区并非依靠税务优惠来吸引外资进行加工制造的生产基地,而主要是提供一个免税区。根据新加坡的资料,新加坡自贸区政策规定,当货物首次进口到新加坡自贸区内时可以暂时免缴消费税(GST)。只有在产品进入海关区域,在新加坡国内市场销售时才会被征收消费税。这一缓缴规定对进口商尤其有利,因为所有进口到新加坡的货物原本都需缴纳消费税。 鉴于新加坡国内需求并不多,超过80%进口到新加坡的货物最终都要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作为转口贸

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上市条件比较

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上市条件比较 问:我们是一家广东的民营制造业企业,2003年的税前利润达2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急需短期内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生产。由于我公司不能达到中国证监会要求的股权结构最近三年无重大变化,在国内上市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可能错过了公司发展的最佳时机,所以公司最终决定在新加坡主板或香港主板IPO上市。我们想请教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有何不同?我公司适合在香港还是新加坡上市? 答:新加坡主板上市条件与香港主板上市条件有以下几点主要区别: 第一,香港主板和新加坡主板都有三个标准满足不同类型发行人的上市要求,但要在香港主板上市,除特定行业外,无论适用哪个标准都必须满足三年营业纪录,管理层最近三年维持不变,拥有权和控制权最近一年不变;而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三个标准中只有一个要求有三年营业纪录,管理层服务期限的要求也比较灵活。 第二,新加坡主板采用的盈利标准低于香港主板。香港主板的税前盈利标准要求:最近三个会计期间内,前两年税前盈利总额不少于3000万港元,第三年不少于2000万港元。新加坡主板的税前盈利标准要求:过去三年税前盈利累计超过750万新元(约3600万元人民币),每年均需超过100万新元(约480万元人民币),管理层三年不变;或者,过去一年或两年累计1000万新元(约4800万人民币),管理层一年或两年不变,不要求三年营业记录。 第三,新加坡主板采用的市值标准也低于香港主板。香港主板市值标准要求:上市时之市值不少于20亿港元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益不少于5亿港元,同时前三个会计年度现金流转合计不少于1亿港元或上市时股东不少于1000名。新加坡主板市值标准要求:上市时之市值不少于8000万新元(约3.9亿人民币),且无需三年营业记录。 第四,香港主板上市无论适用三个标准中的哪一个,都要求上市时最低市值2亿港元;但申请新加坡上市的发行人只要满足盈利标准就不设最低市值要求。 公司选择新加坡主板还是香港主板上市,建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香港、新加坡银行开户,2018年十大优缺点对比

对于涉及国际贸易行业、有海外投融资需求等需要海外银行账户的企业,近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开立新的海外银行账户的巨大困难,以及各国各地区银行加强账户管控的巨大力度。特别突出的表现是,近几年香港银行开户的困难,以及大批量香港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或关闭的消息。因此,有不少的企业家开始寻找新的开立账户地区,以便减少政策性的冲击,新加坡银行开户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但是,在选择在香港还是新加坡银行开户的问题上,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足够清楚相关的优势和劣势,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判断。瑞源咨询的资深企业顾问,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与香港和新加坡两地的银行合作,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专业的银行开户服务,因此能够准确掌握这两地银行账户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如下: 一.开户地区优缺点对比 新加坡:独立主权国家、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已超过香港,排名第三)账户信息和商业信息得到良好保护,如遇中国跨境问题,信息联通门槛更高; 香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被新加坡超越,地位有所下降),如遇中国跨境问题,信息联通门槛更低,且已与中国大陆签订税务稽查协定; 评价:在这一点上是独立国家和所属地区的差别。 二.地理位置优缺点对比 新加坡:需要办理签证,从中国乘坐几小时飞机到达,中国和新加坡没有时差; 香港:需要港澳通行证和签注,从中国大陆前往,特别对于广东地区的人士而言,直接可以从深圳国境,相当方便; 评价:地理位置上,香港更加临近中国大陆。 三.银行服务优缺点对比 新加坡、香港:都着落有上百家银行机构,全球主要的银行机构分支,银行服务专业、优良,且银行都能提供普通话服务; 评价:两地都是金融中心,这一点上优势接近。 四.开户便利程度优缺点对比 新加坡:过去可以接受见证开户,公司董事不需要亲自去新加坡银行面谈,现在必须亲自前往新加坡,两位董事前往即可; 香港:过去可以接受视频开户,公司董事不需要前往香港面谈,现在必须亲自前往香港,且所有公司董事、控股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其他最终受益人都必须亲自前往; 评价:这一点上,新加坡银行要求更宽松、更便利。 五.开户资料优缺点对比 新加坡:提供真实有效、足够的证件和业务合同即可; 香港:除了证件和业务往来合同,现在很多香港银行还要求提供业务关联的中国大陆公司证

香港上市和新加坡上市的区别

选择香港上市还是新加坡上市? 内地的企业境外上市绝大部分都选择了香港和美国。近几年来,新加坡市场看到香港所享受到“内地红利”,抛出同股不同权,目的在于吸引内地企业去新加坡上市。就具体上市条件而言两地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上市条件 (一)香港上市要求 1.主板的上市条件 (1)主线业务:并无有关具体规定,但实际上,主线业务的盈利必须符合最低盈利的要求。 (2)业务纪录及盈利要求:上市前三年合计盈利大于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不低于3,000万港元)。 (3)业务目标声明:并无有关规定,但申请人须列出一项有关未来计划及展望的概括说明。 (5)最低市值:香港上市时市值须达5亿港元。 (6)最低公众持股量:25%(如发行人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5%)。 (7)管理层、公司拥有权:三年业务纪录期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 (8)主要股东的售股限制:受到限制。 (9)信息披露:一年两度的财务报告。 (10)股东:至少300名。 2.创业板上市要求 (1)主线业务:必须从事单一业务,但允许有围绕该单一业务的周边业务活动。 (2)业务纪录及盈利要求:不设最低溢利要求。但公司须有24个月从事“活跃业务纪录”。

(3)业务纪录及盈利要求:上市前两年合计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于等于3,000万港元。 (4)最低市值:香港上市时市值须大于等于1.5亿港元。 (5)最低公众持股量:25%(如发行人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则最低可降低为15%)。 (6)管理层、公司拥有权:在“活跃业务纪录”期间,须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层及拥有权下营运。 (7)主要股东的售股限制:受到限制。 (8)信息披露:按季度披露,中期报和年报中必须列示实际经营业绩与经营目标的比较。 (9)股东:至少100名 (二)新加坡上市要求 公司要在新加坡上市(主板或SESDAQ)财务要健全,流动资金不能有困难。公司如果向股东或董事借钱需先还清或以股抵债。管理层需基本稳定,也就是说近几年为公司带来利润的管理层基本不变,如有要员离开,公司需证明其离开不影响公司的管理。 1.主板的上市条件 (1)最低公众持股数量和业务记录:至少1000名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25%,如果市值大于3亿,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降低至10%。 (2)最低市值:8000万新币或无最低市值要求。 (3)盈利要求:过去三年的税前利润累计750万新币(合RMB3750万元),每年至少100万新币(合RMB500万元)。或过去一至二年的税前利润累计1000万新币(合RMB5000万元)。或三年中任何一年税前利润不少于2000万新币且有形资产价值不少于5000万新币。 (4)上市企业类型:国内外优质公司上市。 (5)采用会计准则:新加坡或国际或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 (6)公司注册和业务地点:自由选择注册地点,无须在新加坡有实质的业务运营。

说说我眼中的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大陆教职比较

说说我眼中的美国、香港、新加坡和大陆教职比较 一直都很懒,在版上做过客做了很久,学了不少东西,获得很多朋友的启示,现在工作渐渐尘埃落定,心无旁骛,觉得也该做点贡献了。本人现在美国,在香港、新加坡都生活和科研过,大陆是我的大学母校所在地,所以闲聊一下这几个地方faculty的情况吧。纯属个人意见,虽然是亲身体验,但仅供参考。 1.美国faculty:Phd们的首选。虽然说什么经济危机或是语言障碍,我的一堆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陆的朋友,有来过美国交流甚至只来过开会一次的,都觉得美国是最适合做research和enjoy life,很是羡慕美国的phd们,现在有好几个朋友在努力申请美国的posdoc,觉得po过以后,留下来做个research fellow也愿意。首先,美国faulty 自由,即使是AP,无论是上课或者科研等个方面的弹性大。而且,受的管制相对少,相比亚洲人多的地方,那种一级压一级的感觉少很多,心情比较舒畅,至少我是个自主经营的独立体。说到money,有些专业在美国做faculty工资还真是不高,不过只要不去NY、CA,在二三流城市,美国的living cost不高,而且pay是九个月的,你找到好的靠山或者有能力拉funding,可以自己pay自己,我看了很多professor,tenure 以后都有自己的公司,用来减税逃税(呵呵,让另一半学习一下)。日子大资得很,各种家具和器具精美得很,关键是

生活得没负担,不用像其他地方,一山望着一山高,比来比去。有节奏地自在生活,做科研,心宽体胖。当然,如果是商学院faculty,那就更爽了,工资高还不用为funding发愁。接着,说说美国faculty的家庭生活吧,我见过的都比较和谐,无论是两人同发考题或者一人发考题。一般学校都会帮忙faculty家属找工作,我知道的一对夫妇,老公做faculty,老婆做小秘,一起上班,老公早下班去接4点钟小孩下课,老婆回家做饭,生活得很甜蜜。这种神仙眷侣,老得慢呀,经常觉得他们俩比我们这些年纪大点的学生还青春年轻,哈哈。。另外说到老人赡养的问题,我是觉得如果老人真是没有马上老得不行,等在美国拿到绿卡以后(2-3年对于faculty 来说),把老人接过来美国赡养,不但生活质量高,成本还低点。我现在实在想不出,我回国了怎么在大城市里多买一个公寓或者买个大点的公寓来供父母居住。如果在美国,买个house,给个房间让父母安享晚年,我觉得还容易点。。所以,说真的,不觉得一定要回国才能孝敬父母。最后,对于美国的自然资源和绿树蓝天的居住环境,我想就不用跟其他地方再比较了,好太多了。。我每次从国内回来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加上美国可以自驾我的爱车(呵呵,其实是破车,我也知足),不用人挤人,闻汽车尾气,我的各种效率都高很多,身体效率、工作效率和睡眠效率……我个人认为,再过10来年,这种资源会显得更加可贵。 2.香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