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淮河文化研究现状述评——以淮河流域地域文学为中心

淮河文化研究现状述评——以淮河流域地域文学为中心

淮河文化研究现状述评——以淮河流域地域文学为中心
淮河文化研究现状述评——以淮河流域地域文学为中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淮河文化研究现状述评——以淮河流域地域文学为中心

作者:李艳洁, LI Yan-jie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安徽蚌埠,233030

刊名:

宜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年,卷(期):2011,33(1)

参考文献(20条)

1.段学会;张世禄我国文学家地域分布特点及成因初探[期刊论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2.马鸿雁第三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张金铣;周致元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期刊论文]-安徽史学 2008(02)

4.陈琳;陈丽丽淮河文化的成因与特色[期刊论文]-江苏地方志 2007(01)

5.李修松先秦秦汉时期淮河流域的历史地位[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1)

6.高时阔分野与交融--安徽淮河地缘文化解读[期刊论文]-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6)

7.李良玉淮河文化的内涵及其技术层面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史学 2006(01)

8.陈立柱;洪永平浅谈"淮河文化"概念[期刊论文]-学术界 2006(04)

9.朱正业近十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史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5(06)

10.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期刊论文]-学术月刊 2003(09)

11.乔力;武卫华论地域文学史学的研究方法[期刊论文]-理论学刊 2006(12)

12.吴海涛近十年来淮河流域历史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7(05)

13.武卫华;乔力论地域文学史学的架构基础与范畴界定[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 2006(06)

14.沈葵;洪永平皖江文化的学术定位与发展契机-兼论淮河文化与徽州文化[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15.张春平;盛跃明流域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期刊论文]-求索 2009(06)

16.刘德龙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7.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 2006

18.李修松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 2001

19.李景江淮河文化概观 2000

20.陈广忠淮河传 2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7565559.html,/Periodical_ycxyxb201101038.aspx

我的家乡河南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河南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河南的作文怎么写?接下来WTT为你带来我的家乡河南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家乡河南的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郑州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占地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流量非常大,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有“商城”和“绿城”的美誉。 郑州市素来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得益于两条横贯中国东西和南北的铁路线京广线和陇海线,在此交汇。郑州市的市中心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二七纪念塔”,它是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建的。纪念塔旁边就是繁华的德化商业步行街,街边开着大大小小几家的专卖店,从早到晚,那里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二七塔的四周有数不清的大商场,让人们尽情地购物和娱乐。郑州市不愧是“商城”。 郑州市的街道两旁都是高大的梧桐树,一到夏天,树荫遮天蔽日,让人们在酷暑里感受到丝丝清凉。市内还有好多的公园和街心花园,那里也都处处都可见绿色的植物。郑州市也因此被称为“绿城”。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都是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地方。尤其是宽阔的绿城广场,更为郑州市市民游玩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这里树木茂盛,绿树成荫,鲜花朵朵,争奇斗艳,白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男女老少在广场上跳舞、滑冰、放

风筝等,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看,他们笑得多开心,玩得多尽兴啊! 到了晚上,街灯亮了起来,一片灯火通明。大街上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像一条条巨龙围绕着城市。到了夜晚,无数的霓虹灯将城市点亮,像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郑州市,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河南的作文(二) 我的家在河南郑州市,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原大地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它不仅有秀丽的景色,而且还有丰富的物产,同时也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商贸城。 早在35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新郑境内)。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后来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为亳。就是现在的郑州市。当你参观商代遗址、二里村遗址、大河村遗址时,你会为郑州市悠久的古文明、灿烂的文化而由衷的赞叹。 屹立在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雄伟壮丽,是这座城市的光辉象征。造型新颖别致的河南省博物馆是省会郑州市的标志形建筑之一,馆内展出文物1000多件,均属馆藏精品。参观河南博物馆,你仿佛进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时间隧道。 漫步郑州市,沿街整齐高大的梧桐树,宛如一把把天然巨伞组成美丽的林荫道。景观道两边月季花盛开,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立交桥如同横空飞架的彩虹;金水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绕城而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5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经过推理分析,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6 渊源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25、笔述渊源: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26、印象渊源:指风景、艺术品、音乐等在视觉和听觉中的印象,勾起了作家创作的情感和思想 28、集体渊源:指一个作家不是受一部外国作品或一国文学的影响,而是受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影响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附件1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管理办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做好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以下简称“省级教改立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意义 通过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条件 省级教改项目在学校教改立项基础上择优立项建设。省级教改立项分为二类: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 (一)省级研究项目基本条件: 1.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创新。

2.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改革基础。 3.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设计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 4.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5.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研究力量,在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有保证。 6.支持和鼓励整合多所院校研究力量,联合申报研究项目,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改项目。联合申请的项目需明确主持学校及项目负责人。 7.项目申报主持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承担过校级以上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必须是直接参加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者。项目申报主持人限主持1项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不得同时申请2项以上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限7人,跨单位合作项目限10人。 (二)省级重点研究项目基本条件: 除满足省级研究项目的基本条件外,还需符合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1.前瞻性:对我国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有明确的认识,结合河南高等教育实际,着力研究当前及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先进性:项目研究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理论指

淮河流域文化

淮河流域文化 专业学号姓名 什么是淮河文化?曹天生教授提出:“淮河流域文化是域内各种文化详态的总和,是以流域文化为特质的,以水利为文化核心的,以淮河干流区域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部流域历史演变的通史书出现。较有系统的研究主要在淮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农业发展与演变、淮河的治理及流域早期考古等方面。这些主要是构成历史基础的研究,与文化认识尚有隔层。研究者涉及较多的还有淮河流域产生的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经济、方言、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但基本上是个案研究,很少有人注意从淮河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有些学者如文学方面的研究者曾有人提出“淮河文学”的概念,但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整体上看,淮河流域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没有搞清楚,而淮河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即淮河文化的形成问题涉及的人很少,淮河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工作也开展得很不够。这些有关淮河文化概念与特点讨论的基本的或主要的问题未能很好地研究,文化特点本身自然无从诞生。 淮河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区,较早地打上了农业文化的烙印。《亳州志》称其“地平壤厚,得中土之和气,百物以蕃,众庶以集”。《颍州志》称其“土壤沃饶,风雨和会”,“有鱼稻之饶”。所载“珍珠秫”,也就是玉米,是我国关于玉米种植的最早记录。据2001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发现,早在9000多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就已经创造出相当发达的稻作文化,由此推断淮河流域是我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地。这里也是我国豆类种植较早的地区,《淮南子》记述了豆类的种植时间和生长规律。我国制造豆腐始于淮南王刘安,用淮河之畔八公山泉水制造的八公山豆腐,闻名遐迩,被称为中国一绝。明代有《咏豆腐》诗赞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时至今日,淮南八公山豆腐仍在全球享有盛誉。《晏子春秋》上说:“橘生淮南即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所以,我国历史上以淮河为界形成了”南稻北麦“的粮食种植大格局,也因此形成了“南人吃米,北人吃面”的生活习俗,更进而留下“南人驾船,北人骑马”的说法。还在小时候,我就耳闻过“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传唱,听到过“收了淮河湾,富甲半边天”的歌谣。 淮河的发源地桐柏山不像黄河、长江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山高面积大,有大量的积雪和充足的水源。但是,淮河流域的西面是伏牛山系,南面有大别山系,而我国的地貌特征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伏牛山的降水和积水顺势东流,黄河以南的降水和河流积水譬如洪河、汝河、颍河等也顺流汇入淮河,同时,淮河以南由于有大别山的截挡,相当区域的水流不可能顺势汇入长江,只能折回淮河。这样,淮河流域就基本上覆盖了黄河中下游以南,大别山以北,伏牛山以东的区域。 淮河流域以平原为主,间或山地并存。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是大片的平原,即黄淮平原,淮河的主要支流大多在这里交织。黄淮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泛滥冲刷淤积和淮河干支流洗濯滋养而形成,地形地貌比较一致。这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交通便利,适宜种植稻黍及其他各类植物,且利于从事各种生产和经营。淮河上游和以南区域是桐柏山和大别山,特别是大别山区蜿蜒于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依偎于淮河的上中游,构成了淮河以南的主要地貌。山脉峰岭和沟壑又隔离出多种小型的地理地貌,譬如山坳、堰塘、微型盆地等等,这就形成与黄淮平原有明显区别的山区特征。山区地理特点适合种植水稻以及养殖各种水产品,

我的家乡河南作文550字

我的家乡河南作文550字 我的家乡在风景独好的中原地区河南内黄。WTT给大家提供我的家乡河南作文550字,欢迎参考! 我的家乡河南作文550字 【一】 我是xx,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 二岁时,我因对某些东西过敏,从脸到脚,全身长满了痘痘,奶奶依依不舍地说:“秋霞,你把娃带到南京去住吧。别因为过敏,而让脸破相了。”说完,就哭了。妈妈说:“好的,妈。我和家豪还会来看你的”从此,我就离开了奶奶﹑表姐﹑姐姐﹑表哥﹑他们,来到了南京这座城市。 我们河南,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它是一个粮食基地,许多南京市菜摊的蔬菜都是在这里批发的。一提到菜,我可自豪了,光我能叫出得名的就有:青菜﹑白菜﹑豆芽﹑蘑菇﹑茄子﹑西红柿﹑黄瓜﹑玉米﹑豆角﹑土豆﹑卷心菜﹑菠菜﹑萝卜……怎么样?还不够呢﹗河南也种水果哦﹗有:西瓜﹑苹果﹑橘子﹑梨子﹑樱桃﹑石榴﹑桃子……我们的种子也多得不得了:芹菜种子﹑玉米种子﹑西瓜种子﹑番茄种子﹑卷心菜种子﹑水蜜桃种子﹑萝卜种子﹑苹果种子﹑梨子种子﹑樱桃种子﹑石榴种子……怎么样,心动了吧?

如果你喜欢养花,那就去河南,山坡上到处都是:月季﹑百合﹑蒲公英﹑菊花,还有花中之王:牡丹﹗春﹑夏﹑秋﹑冬,都有花儿在盛开着。假如你走在路上,随时都能闻到花儿那让人着迷的淡香。你还能看见一棵棵大树挺立在你的面前,让你吸一吸清新的空气。 如果你想要一只宠物,那就来河南吧。这里有许多动物,有:除了睡就是吃的猪;可爱的小鸡;忠厚老实的老牛;善于奔跑的骏马;看守家门的小狗;爱吃鱼的猫;偷西瓜的刺猬;活蹦乱跳的兔子;天空飞舞的小鸟;水里游的鱼儿……怎么样? 河南的人民勤奋,每一份劳动成果,都是对他们的回报。 河南的孩子活泼,是一个个不怕风吹晒的小勇士。 河南的老人慈祥,总想着多赚点钱,给孩子们多买些零食。 和那的风景优美,是一个生活的好地方。 河南的游戏好玩,因为那是孩子们精心创造出来的。 河南的花儿茂盛,树木众多,小草成了大地的皮肤,动物们都很可爱。水果好吃,游戏好玩,山是高高的,水是蓝蓝的。 我爱河南﹗ 我的家乡河南作文550字 【二】 家乡,是个温暖又宁静的地方,它不大,但是很温馨,不小,却能遮风挡雨,这次,就让我来说说自己的家乡――河南吧。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试题B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08级专业选修课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 开卷考试试卷 B 班级___学号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一、填空:(30×0.5=15分) 1.比较文学涵盖文学研究领域的三个重要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______,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__________)。 3.从“传送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______和______发生的,被称为(__________)。 4. 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定义为: “比较文学旨在研究各______文学相互______和______研究并无______关系的不同______文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______和______;它还研究文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______和______。是一门______学科”。

5.西方译介学的三种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二、名词解释:(4×3=12分) 1.民族文学 2.题材学 3.译介学

夏商周与淮河流域

夏 商 周 与 淮 河 流 域 3 陈朝云 周军玲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3本课题的研究得到郑州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考古学与古代文明研究”的资助。 历史推演到夏,中国古代社会进入王朝礼制文明时期。随着阶级社会的来临,各种政治势力经常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淮河流域作为沟通黄河、长江两大文明中心的重要通道,必然受到强大的文化冲击。历史文献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王朝对淮河流域程度不同的统御状况,考古发现也揭示了中原王朝文化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强烈影响和辐射。 夏朝的统治区域是相当广阔的。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看,淮河流域大面积属夏王朝的统治区域。该流域的岳石文化已进入夏纪年,文化分布区向西达到豫东地区,所以豫西的夏与淮河下游的夷人一定存在着密切关系。夏代的东夷曾拥有强劲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而夏王朝在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国力甚弱,政权不稳,甚而出现了“太康失国”、有穷氏后羿和寒浞篡位代夏的事件。据古书载,有穷氏的地望在山东德州地区,寒氏的地望在潍坊地区,可见从德州到潍坊的大片地区,夏时均属于有穷与寒的势力范围。与“后羿代夏”事件相关的还有斟寻、斟灌、有鬲氏、有仍氏等,其活动范围都在淮河下游和黄淮之间。文献所载一方面证明夏王朝的统治势力已拓展到淮河流域,夏与淮河流域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证明对诸夷的统治的确是夏代的大事,夏文化应对淮河流域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广泛分布于山东和安徽西北、苏北地区的岳石文化遗存,目前发现已达二三百处,其分布区域与古书记载和历史传说中夏代东夷诸部的活动地域密切相关。再者,在这一文化分布范围内,至今还没有发现其他的考古学文化,因而可以肯定岳石文化是夏代至早商时期生活在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夷人创造的文化。各岳石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虽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但也互有共性。总体上说,在最能反映文化性质的陶器遗物中,鸡冠耳盆、觚形杯、舌状足三足罐等具有明显的中原二里头文化特征的器物广泛存在于岳石文化中,应该是受二里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器型。这种考古学现象,反映了夏王朝对淮河下游长期和直接的政治统治和文化影响。 海岱和徐海地区由于距中原近且交通便利,所以岳石文化因素的同一性及直接受中原二里头文化影响的因素表现得十分明显,相同的文化因素较多。以淮河下游为根据地,中原夏文化还波及到了淮河以南和长江流域,苏北周邺墩岳石文化遗存和宁镇地区的点将台文化、安徽寿县斗鸡台文化即是证明,它们都以当地文化因素为主,吸收了二里头文化和 岳石文化的某些文化因素。由此可知,中原夏王朝对淮河流域山东和徐海地区存在着直接的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地影响到了长江下游地区。夏文化的影响促进并带动着淮河流域土著居民的文明化进程。 降之商,淮河流域在商王朝的政治文化舞台上仍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里不仅有较之中原商王朝毫不逊色的区域文化,并且与商王朝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商王朝的崛起与对东土的经略,首先对海岱地区东夷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成汤灭夏,强盛的商王朝建立以后,拉开了对东方地区大规模军事侵略的序幕。这与文献记载的“殷汤革命,伐而定之,至于仲丁,蓝夷作寇”、“仲丁即位,征于蓝夷”的史实大体相符。在商文化的扩张和压迫下,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逐渐向东部地区退缩。为了政治的稳定和资源的攫取,商王朝以强劲的势头向东南方扩张殖民,王朝政治、文化随之步步深入,在淮河地区形成了商夷交错、交恶和交融的复杂局面。商代末期,夷商矛盾激化,至第二十七王“武乙衰蔽,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东夷已构成商王朝的肘腋之患,征伐东夷便成了商王朝的头等大事。商王朝对东土的征伐是其开疆拓土、武装殖民、聚敛财富、巩固统治的重要的手段。商王朝对东土征伐的逐步胜利,彻底改变了东夷文明的历史命运。 正如高广仁先生所言,在商代前期和后期出现了两次商文化东进的浪潮,从而使淮河下游地区的政治地理逐步改观。根据一系列典型遗址的地层叠压关系,商文化首次侵入时间发生在郑州二里岗上层初期前后,并很快将泰沂山脉以西的岳石文化分布区纳入了中原商文化系统。目前,在此地区发现了一些属于二里岗上层的遗存。这类遗存中的日用陶器如鬲、尊、豆等,在类别、形制上虽表现了一些地方特征,但与郑州二里岗上层遗存基本相同。济南及其以东,也有含二里岗上层或稍后的商文化因素的遗址。至于青铜礼器,特别是在滕州市的吕楼、前掌大、大康留、轩辕庄等地所发现的青铜礼器,则具有二里岗上层期或稍晚的典型商文化特征。这说明此时商王朝向海岱区的扩张并不限于一般的殖民,而是在这片新拓展的土地上推行王朝礼制文化并迫使土著接受,并建立起新的统治网络,使之成了商王朝在政治上可以直接控制的“东土”。 商文化第二次东进浪潮是在考古学上的殷墟文 ? 51?

江苏省淮河流域水系

二、淮河水系 淮河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古淮河“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黄河夺淮以后,淮阴以下淮河河床被黄河侵占,一度黄淮合流,于云梯关入海。由于河身淤高,加之人工“蓄清刷黄”,沂沭泗诸河逐渐与淮河分离,淮河在淮阴以西壅塞潴积成洪泽湖。黄淮交相侵犯,洪泽湖大堤不断溃决,洪水又泛滥于里下河地区入海,并逐步南移泄入长江。清咸丰元年(1851年),淮水冲决洪泽湖大堤礼坝,经三河穿高宝湖、邵伯湖南下入江,逐步形成淮河入江水道。咸丰五年黄河北徙,黄淮分离,留下一条废黄河,成为淮河水系与沂沭泗水系的分水岭。 淮河从源头经洪泽湖入江或入海,全长都在1000余公里,流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江苏淮河水系的范围,为北界废黄河,南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面积 3.79万平方公里。洪泽湖承接淮河干支流来水,洪泽湖以下称为淮河下游。经过建国后的治理,淮河下游有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简称“灌溉总渠”或“总渠”)、淮沭新河(淮沭河段)分泄淮河洪水入江、入海。里运河以东的里下河腹部及滨海垦区各河,直接排水入海。 江苏淮河水系分为洪泽湖上游入湖水系、洪泽湖下游水系、里下河腹部水系、滨海垦区水系和废黄河水系等5个水系。 (一)洪泽湖上游入湖水系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拦洪蓄水库。淮河干流过浮山后,经泊岗引河南下,在盱眙老子山入湖;南岸有池河、北岸有漴潼河(现怀洪新河)、新汴河、新老濉河、徐洪河等支流直接入湖;周边沿湖地区还有10多条引排河道直接入湖。 洪泽湖是在黄河夺淮期间,黄淮水不断壅积,由破釜、白水、万家、泥墩、富陵等湖逐渐串连扩大,至明万历七年(1579年)基本形成。洪泽湖大堤经历代修筑,成为淮河下游防洪屏障。大堤南自盱眙县张大庄,经洪泽县蒋坝、高良涧,至淮阴县码头镇老坝头,长67.25公里,控制淮河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0~11米。在湖水位13米时平蓄不破圩,水面积为2152平方公里(1957年资料);最高水位17米时沿湖破圩后最大水面积为4222平方公里。死水位为11.0米,库容 6.4亿立方米。80年代后期,死水位调整为11.3米,死库容10.45亿立方米。在湖水位13米时,库容41.92亿立方米。最高洪水位17米时,库容176亿立方米。 淮河干流从淮源到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段,长364公里,流域面积 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到洪泽湖三河闸为中段,长490公里,流域面积12.74万平方公里。三河闸至入江口三江营为下段,长158公里,流域面积 3.2万平方公里。汇入淮河的支流,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6条,1000~2000平方公里的有21条。淮河干流过蚌埠、临淮关、五河,东流至浮山入江苏境,后又转向东北经峰山、双沟又折向南,沿苏皖

我的家乡郑州范文5篇

我的家乡郑州范文5篇 我的家乡郑州范文5篇 我的家乡在河南郑州,这里有各种特色美食,交通还非常发达。 河南的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郑州烩面是个典型代表,这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推荐大家尝尝萧记烩面、合记烩面,非常好吃。除此之外还有蔡记蒸饺,蔡记蒸饺具有皮薄微黄,馅饱透明、造型美观、灌汤流油的特点。 郑州自古以来都是全国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现在有3个火车站:郑州北站、郑州站和郑州东站。其中郑州站位于市中心,是全国最大的铁路十字枢纽客运站之一,即陇海线和京广线,是郑州最主要的火车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位于郑州市东南新郑市,距郑州市区25公里,是河南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开通有到国内外的国际航空线:郑州也有地铁了,郑州地铁一号线预计于xx年12月底试运营。相信不久的将来郑州的交通更加立体、快捷,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我爱我的家乡!也非常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郑州来玩儿! 我出生在郑州,郑州是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美丽城市。

郑州近几年,一个个适宜人们居住的小区,在建设者们的手中诞生了,一座座立交桥在郑州的主要路口随处可见。一条条铁路四通发达,通往祖国各地。纪念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二七塔”,威严耸立在二七广场的中央。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上,公交车、私家车,川流不息,市内正在还正在修建地铁呢,我想等地铁修好后,我们郑州的市民将来出行会更方便。 郑州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呢!有人民公园、森林公园、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还有刚建成的绿博园,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参观游玩。 我爱我的家乡――郑州,我相信郑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我的家乡在郑州,那里有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有小桥流水、红花绿树、还有假山和滑冰场,人们都爱去那里玩耍。 位于市中心,有二七纪念塔,它的四周全是商场,所以郑州也称为“商都”。 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好好学习,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繁荣。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701 【原刊页号】151-154 【分类号】J4 【分类名】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199705 【标题】是“泛文化”,还是“跨文化”——世纪之交比较文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作者】曹顺庆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文系 【正文】 世纪末,比较文学研究似乎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危机”,与此同时,也酝酿着一次新的转机与新的突破。 我们已站在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一次新的抉择,一次重大的、全球性的战略性转变!历史正向我们挑战,机遇正向我们招手。如何迎接挑战?怎样抓住机遇?这是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界、甚至是全世界比较文学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早在50年代,比较文学研究就曾出现过严峻的“危机”,而恰恰是那次“危机”,导致了当时比较文学研究的重大转机与重大突破,产生了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及其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方法,将全球比较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威勒克(René Wellek)1958年在国际比协第二届大会(教堂山)上指出:“我们学科的处境岌岌可危!其严重的标志是,未能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方法论。……直截了当地说,在方法论和方法论见解方面,比较文学已成为一潭死水。”[1]反观今日中国比较文学界,在学科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方面,也已经呈现茫然和困惑之现象。再看当今世界比较文学界,由于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原有的学科理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日愈趋向不确定性,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用确定,或不屑确定。这种失去学科理论的茫然、困惑,这种不能确定或不屑确定学科理论的消解态度,必然将比较文学导向严峻的学科危机。国际上已有学者公然声称:“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死亡”(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one senseis dead)“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 discipline has hadits day)[2]。如果说威勒克称1958年的“危机”为“一潭死水”的话,那么,我们目前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方面则堪称“一头雾水”。辨不清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现状,导致了当前全球性的比较文学的新危机。 比较文学真的死亡了吗?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真的已经过时了吗?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上4年一度的比较文学大会,一次比一次兴盛;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也越来越红火,并日愈走向专门化、正规化和学科化。事实胜于雄辩,学界客观事实告诉我们,比较文学不但没有死亡,而且日愈显示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既然比较文学在实践中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为什么会走向理论上的“危机”呢?这正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泛文化”——比较文学研究的歧途 近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走向“泛文化”,其突出的表现,是1994年于加拿大埃德蒙顿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14届大会上,学者们已明显地意识到,文学研究有被文化淹没的危险。有学者明确指出:“第14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1994,加拿大)给人最深的总体印象就是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所…淹没?。似乎前不久因概念的定义界说而引发的…比较文学的危机?,现在又以新的形式第二次悄然降临了。”[3]正是在国际比

汉魏时期淮河流域作家群的分布及其文化阐释李艳洁

第9卷第3期 2012年3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r.2012Vol.9No.3 一、文学的地域性及作家群的地域分布问题 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总绪论”在谈到“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时,提到了“地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该书指出:“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至少在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1] “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历史即地理之骨相。读历史如忽略地理,便失去其中许多精彩的真实的意义。”[2]由此,文学研究既要注重其时间关系,又要注重其空间关系,地域环境是文学家产生及开展文学活动的舞台,深入了解文学家产生的地域环境,有助于理解文学家的思想性格及其文学作品的内容,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我国文学史上一些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3] 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淮河流域地理范围的界定为:淮河流域位于北纬31°-36°,东经112°-121°之间,西界嵩山、伏牛山和桐柏山,东临黄海,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接壤,南以大别山及其向东延伸的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分界;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包括今河南省的中部和南部、安徽和江苏两省北部及山东省的南部。淮河流域的西部、南部和东北部为山丘环绕,中部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辽阔的黄淮大平原。 二、汉魏时期淮河流域作家群的分布 淮河在宋代以前是独流入海的。汉魏时期,淮河流域辖今河南省的南部、安徽省北部、山东省的中部和南部以及江苏省的北部地区,地域广大。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淮河流域为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据学者曾大兴根据谭正璧先生所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统计结果来看[4],在上起春秋、下到近代的6千多名文学家中,汉魏时期在文学家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见下列表1、表2所示: 表1: 汉魏时期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 表2: 汉魏时期文学家地域分布数量统计 由以上两表可知,汉魏时期淮河流经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个地域作家人数众多,已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集聚地,具体作家群分布如下: (一)两汉时期淮河流域作家群 两汉时期,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辈出,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该流域人才辈出。 1.西汉时期围绕政权中心的政治与文学团体 西汉时期,淮河流域仍然保持着战国以来的优良传承,不仅皇帝刘邦起于淮北的丰、沛,而且名士辈出,诸如:生长或主要生活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张耳、陈余(大梁人)、栾布(梁———商丘南部人)、灌婴(睢阳———商丘南部人)、郦食其(陈留高阳———杞县人)、申屠嘉(梁———商丘南部人)等;生长或主要生活于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即今苏皖北部一带的刘邦(沛县人)、项伯(下相———今宿迁人)、萧何(沛县人)、韩信(淮阴人)、曹参(沛县人)、审食基(沛县人)、英布(六安人)、卢绾(丰县人)、樊哙(沛县人)、周勃(沛县人)、王陵(沛县人)、彭越(昌邑———金乡西北人)、叔孙通(薛———滕县人)、夏侯婴(沛县人)、周昌(沛县人)、刘安(寿春)、韦孟(彭城)、朱浮(沛国———今安徽萧县)人、枚乘(淮阴)等。这些名士围绕着中央政权和诸侯国地方政权在历史的舞台上活跃,形成了诸多以政治为重心、文学相辅的集团。其中淮南王宾客学术与辞赋群体在文学方面最为显著。淮南王刘安集宾客千人,大力倡导黄老道家学术,编修集大成著作《淮南子》。其罗致的人才中不乏优秀的辞赋家,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高产赋家,淮南王作赋 82篇,淮南王君臣赋44篇。 2.东汉名士与学者群体 东汉初的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中,位于淮河流域的颍川一郡之人便占四分之一。龙亢(今怀远)桓氏以经学起家,自桓荣以下,五世先后为6位皇帝或太子的老师,代代为高官,门生故吏广为分布。汝颍一带名士特别众多,例如汝南的 汉魏时期淮河流域作家群的分布及其文化阐释 李艳洁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安徽蚌埠233030) 摘 要:文章以淮河流域为地理中心,对汉魏时期该流域作家群的分布进行研究,梳理汉魏时期淮河流域作家 群分布的轨迹,并结合淮河流域地域背景,分析作家群分布与地域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汉代文学家;地理分布;淮河流域;重要意义;地域背景 121··

论淮河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论淮河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发展□邵小妹 淮河地域文化有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人们把淮河流域的地域文化纳入了“吴楚文化”的范畴而未加关注。淮河地域文化虽源于“吴楚文化”,但又别于“吴楚文化”,在自然变更和后期的人为动荡之后,经过长期的融汇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鲜明特征。 一、淮河地域文化的形成 淮河地区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地理条件,同时还具备了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三个方面因素,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区域意识,并与其它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王宁:《中国文化概论》) 淮河地域是中原地区的南部咽喉,古颖州(今阜阳)又是极重要的粮食集散地,而淮河又为运粮、运兵提供了运输大通道,淮河流域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古以来淮河上游地区属“西楚”,而下游地区则属“东楚”。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诸侯政治、军事长期争战,更是“诸侯文化的异彩纷呈”时期。楚国灭亡前,曾迁都寿州,而蔡国后期亦迁都州来,称“下蔡”。楚文化在和其它诸侯文化的竞争中,以其独特的道家思想为依据,创造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楚辞文学”,充满了浪漫和乡土意识。汉淮南王刘安率八公编撰的《淮南子》更是道家学说的重要总结。淮河地域出土的文物中也大都保留了鲜明的楚文化特征,特别是寿州出土的连版“楚爱”金币更证明了这一地区不仅是商贸流通的重要地区,而且应该是楚货币的铸造地区之一。上窑“古寿州窑”的发现,更证明这一地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而手工业的发展正是文化发达的象征。由此可见,楚文化在此地区的繁荣程度,所以我们说淮河地域文化的底蕴应该是以楚文化为基础的。 由于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黄河的二次夺淮入海,加之淮河流域乃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不断,如“淝水之战”、“南圹之战”等,造成了大量的灾民和难民南下。这些灾民和难民的南下,不仅使各民族得到了空前的大融合,而且把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淮河地域文化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淮河地域文化特征。 以花鼓灯为例,男性舞蹈(鼓架子)就极具中原文化粗犷、奔放的鲜明特征,而女性舞蹈(兰花)则明显保留了楚文化细腻、含蓄和曲折美。 淮河下游连接苏杭大运河,江浙一带的商贾则通过大运河云集与此,“江淮草市,尽近水防”,正是这一现象的写照。这些吴地商人经运河入洪泽湖而后沿淮溯流而上,不仅给沿淮地区带来了商业繁荣,更是将江浙一带吴文化的影响带进了沿淮,使淮河地域文化和吴文化又进行了地域文化的大融合,形成了淮河地域文化的另一特征。著名的凤阳花鼓依然能够看到吴文化的幽雅和含蓄,特别是凤阳花鼓歌仍明显看到了吴文化的音乐元素的影子。 金元时期,元宋经过“符离大战”后,北方部落由于内部的权势之争,暂时停止了南进,而苟且偷安的南宋又中止了北上收复失地的战争,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符离和合肥之间形成了中间地带。这给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淮河地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便利。如淮南安城镇的花鼓灯舞蹈《摔跤》和北方民族的《摔跤》如出一辙,这正是游牧民族文化和淮河地域汉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必然结果。 二、淮河地域文化的特征 淮河地域文化是以“吴楚文化”为基础,在和中原文化、游牧文化大融合之后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极具兼容性和多样性两个特征。 兼容性。淮河地域文化并不像黄河文化那样单一,并不拒绝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影响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从而形成自身新的特点。比如凤台推剧,她是从花鼓灯后场小戏中派生发展出来的地方戏曲。在她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吸收和借鉴吕剧、晋剧、梆子、黄梅戏的特点,不断丰富自己,形成了自身新的唱腔板式和唱腔特点,留下了许多经典唱段。 蚌埠至宿县一带的泗州戏,则和山东鲁西南地区的柳琴戏又极为相似,这不仅是两地相邻,淮河地域文化吸收了鲁文化的影响,更是淮河地域文化兼容性的重要表现。 多样性。这是和兼容性相关联的问题。淮河地域文化不仅式样各异而且品种繁多,从神话故事《女蜗补天》、《禹王治水》到集政治、军事、哲学、科技为一炉的长篇巨著《淮南子》;从花鼓灯歌舞、风阳花鼓到各地方戏剧;从各种曲艺说唱、大鼓、琴书到摩崖石刻和文房四宝之一的紫金砚,无一不是多样化的体现。 多样化还体现在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的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特点上。 花鼓灯舞蹈虽流传于淮河上、中游区域,但(下转17页)

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与问题

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与问题 一、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转向的合理性问题 (一)国际文学研究“向外转”趋势必然指向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的“向外转”自然都指向了文化。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几乎是当代文学研究各派别的共同趋势。比较文学的开放性决定它向来都能对学术研究的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更何况它本身就有着文化研究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初期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倾向就是这种“文化热”的开始,而9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的趋势变得更加明确更加自觉。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决定了文化研究的合理性 随着全球趋势的日益迅猛,从比较文学的本体论—比较视域来看,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必然成为比较视域的基本内涵,而跨民族与跨学科是比较视域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比较视域具有联系及流动的特点,使比较文学不断打破自身的局限,拓展自身的领域,并使这一学科超出文学研究的范畴,进而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文学研究。与比较视域的联系性特征相联系,比较视域始终持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研究态度,随时间变化和时代变迁调整自身,这是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比较视域走出了欧洲中心,进入了一种在多元文化语境中进行文学研究,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相互参照、相互阐释的时代。大家熟知的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加拿大学者米列娜?多列热诺娃等,都积极地对中西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再从比较文学安身立命的基点———比较视域来看,

在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也是符合这一学科自身的学理特征的。 二、比较文学中文化研究的概况及问题 “二战”后,文化研究在英国逐步兴起,80年代传到美国并形成多元发展的趋势。它主要关注当代的非精神文化及大众文化,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的态度,把文本分析与其他研究方式,诸如结构学、人类学、心理学相结合。它所运用的多学科、多维度的方法给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比较文学研究要求彻底打破“欧洲———西方”占据世界文化中心地位的观念。于是结构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学说,有了施展理论价值的天地。比较学者用这些理论来说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平等关系,说明文化交流中的对等原则和互补、互惠关系等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引入包括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在内的后现代理论,有效地调整了比较文学近十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疆域,为比较文学输入了新观念、新术语,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等颇具特色的研究领域。通过上述文化理论的研究,有利地推动了东西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把目光投向本民族以外的其它文化体系,并对之进行研究,如艾田伯的巨著《中国的欧洲》、美国学者厄尔?迈纳出版了《比较诗学———东方与西方》等。 另一方面,比较文学的具体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这也是比较文

淮河流域文化策划

淮河流域文化策划 ----息县旅游策划 一、背景分析 1、概况: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县境内,干流全长1000km,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方分界线、0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意义重大。 2、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 淮河:支流众多,含沙量大,河流平缓;南北两岸地形差异大,北岸为平原,南岸过渡为丘陵,甚是奇特;秀丽的濮公山伫立在淮河岸边。 淮河港口/水库:淮滨港、五一水库。 特产:息县香稻丸又称珍珠玉,形状呈椭圆形,色泽洁白,如珍珠闪闪发光,味道鲜美异常,曾为“贡米”。据民间传说,清朝慈禧太后非常喜食用这种香稻丸熬的粥,称之为“珍珠汤”。宫廷里采用香稻丸酿造的酒,名曰:“珍珠玉液酒”。现在息县还有以此酿造的“香米贡”。另外还有息生猪在港、澳市场也很畅销。息半夏是国家重点出口中药之一 (2)人文资源 息国故里、息夫人像、古谯楼、息国故城遗址、秦楼遗址、赖国故城遗址等。 (3)红色旅游 革命烈士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从息县渡过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战略大反攻。 “五七干校”旧址 (4)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舞蹈“板凳龙”、“龙灯”耍狮和“嗨子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息州古谯楼传说等。 息县方言融合南北方言特色,深受楚方言影响,独树一帜。 (5)寻根游:赖姓的起源地 二、区域优势/劣势 1、优势: (1)息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106国道、宁西铁路和建设中的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目前息县火车站正在发展壮大。 (3)淮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强劲。 (4)淮河地理位置突出,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 (5)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将“红色旅游”提上日程,可以使淮河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劣势: (1)息县整体形象缺乏明确定位,对外宣传不够。 (2)政府对旅游业不够重视,未采取足够的开发措施。 (3)淮河的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开发不足。 三、策划目的 1、市场分析:作为南北方分界线,伴随着一代代学生传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对淮河的认识多了一份郑重和尊敬。因此,“淮河”的目标消费者群非常庞大。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淮河”的目标消费者。港澳台喜欢文化交流的年轻人以及老一辈革命老人,亚洲甚至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喜欢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消费者。 2、最终目的:提高淮河的知名度,使淮河带着息县的旅游业走出河南省,。 四、策划原则 1、目的性原则: (1)把淮河打造成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景点。 (2)将息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它民俗旅游资源整合为经典“淮河--楚文化文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现状及趋势。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核心指标从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校本部教职工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机构)专任教师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正高级专任教师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副高级专任教师数量,普通高等学校(机构)中级专任教师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数量(2017-2018)变 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量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 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