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用事物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在我国包括一系列的命令、指示、通知、条例、规范等。

目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

1、公共政策学产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产生标志: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奠定了政策科学诞生的基础。

2、政策科学初步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

1)、政策分析范式产生并迅速成长壮大。“政策分析”一词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罗姆首先提出的。政策分析范式发展的原因是运筹学家、系统分析家和应用数学家的推动

2)、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

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的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契机。

3)、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

20世纪70年以前,政治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政治学,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此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20世纪70年代政策科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的政策研究范式仍占主导地位,忽视政策过程中其他环节的研究,而且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要改善全人类的公共决策系统,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它在回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与对立的条件下,抽象的谈改善政策制定系统,缺乏可行性,因而又被别人斥为“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

3、公共政策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政策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主题进一步拓宽,体现在:

A加强了对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的研究。

B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日益融合,并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

C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D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E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4)公共政策学发展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A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B加强规则政策研究,推动政府行政改革

C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20世纪90年代政策科学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提高政府政策能力有积极意义。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1)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

(2)政策科学的学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3)政府官员缺乏对政策科学应有的认识

(4)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解决措施:

(1)充分认识政策科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政策科学研究要把引进的西方政策科学理论本土化

(3)政策科学的研究者必须深入政策过程

第二章

1、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理性模型优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A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的全面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2、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以得到最优策略为目的,追求效益最大化。

4、(好的)政策经由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产生。

5、分析情形广博、周全。

理性模型缺点:

1传统理性模型要求有一个既定的问题,然后才能进入制定、选择和实施方案等阶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决策者面临的并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而必须首先对所谓的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

2传统的理性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是无穷尽的,有时甚至还会造成错误。

3决策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4太依赖理论

渐进模型优点:

1渐进分析方式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要

2在渐进分析过程中,我们只要能把握住问题相关性因素

3渐进分析的方法可以减少待考虑因素的复杂性

4渐进分析的方法可以容许实验

5渐进分析方法的使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找到一连串的相关标准

渐进模型缺点:

1、该理论过于重视短期目标和现实行为,因而偏于保守

2其强调的党派调适的主张极易导致党派利益之争

3稳中求变的分析态度,只看到了社会的量变,忽视了社会的质变。因而,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彻底改变时,渐进决策所主张的修正和缓和,不仅起不到推动的作用,进而还会对社会的根本变革起阻碍作用。

2、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中产生的

系统决策模型是由戴维尔.伊斯顿提出,涉及环境、输入、输出、政治系统等概念:

1公共政策是权威性价值分配主体——政治系统,对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强调环境的作用。2环境是政策形成的绝对条件,当以要求和支持两种形式进行输入时,它们构成了系统的投入。

3输出是指政治系统权威性价值分配的结果,即公共政策。

4公共政策实施后所进行的政策评估,是政治系统的反馈机制的体现,可以将评估结果作为投入成分叠加输入到系统中去,从而对原有的政策方案进行修订和补充。

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应针对不同领域的不同情况,采用广义综合决策模型,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已有模型混合使用、有机结合的模型,现阶段主要可采用政策过程模型与渐进决策模型相结合,具体体现在:

1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可将政策看成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即问题的提出、议题的设定、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合法化、政策的执行、政策的评估

2其次,在政策修改、完善上,可采用渐进决策模型,依据现有的政策方案,经过小范围的调适、修订与完善,获得新政策

3此外,在战争与和平、核武器的使用、国际外交等各种重要政治情境的决策时,可采用博弈理论

4若遇到国际冲突时,可运用冲突情境下的对策模型(钓鱼岛、南海问题发展为国际冲突时)

第三章

1、政策系统同其他系统有何异同点?

同:1、政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强调环境的作用

3、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异:在规模、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别于其他社会系统。

1、从构成上说: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程序构成,

1)主体要素内涵更丰富,包括“政策主体”的自然人主体要素以及“政策主体”的组织要素。

2)客体要素对政策具有能动作用;

3)环境要素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基础性作用.

4)强调程序性要素。

2、结构体系不同:政策系统的结构异于社会系统体系,具有宏观和微观两种结构。

3、政策系统的特点在于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目的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关注作为社会整体角度来制定社会规范。

2、政策本身是否可以看做是系统的一种类型

可以,

1、根据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政策符合其定义特点。

2、政策与社会大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换;

3、一项具体政策的有效实施有赖其他社会政策支持和维护,

4、政策内部的支持部门可以看做是支持要素,其工作情况关系政策实施效果。

3、政策系统的开放性如何把握

1、政策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以通过交换机制、过程和方式来检验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与环境的信息交换。详见P73

4、如何理解政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政策系统的动态性是有政策本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首先,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社会复杂事物的时候,难免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因此,政策本身同社会问题的客观性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及时纠正偏差。因此,保持政策系统本身的动态性不仅是政策系统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外界环境变量变化的能动反映。

第四章

1、政策问题的建构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主要涉及

1发现问题,确认是否属于政策问题

2确认问题情境,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关系利害

3了解政策利害关系人的切身感受

4问题陈述,问题陈诉又包括1)澄清问题的本质2)陈述问题发生的原因3)确定标的人口4)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2政策议程建立的特点是什么

政策议程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政府议程是指引起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进入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加以讨论,以确定是否采取行动的议程。前者并非后者的必由之路。

3、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在中国由于社会结构分化程度较低,社会利益的表达与综合并非由各种社会结构来承担,而是由政治系统内部权力精英通过分析、研究和调查而将他们所认定的社会利益输入到公共政策中去的,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表明我国政策制定过程呈现一种“内输入”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概括为: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答案没对)

第五章

1、政策执行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政策执行是把作为观念形态的合法化方案变成现实形态的东西,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有组织的活动。

特征是1政策执行的主体是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政治领导人和行政人员2政策执行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3政策执行是政策的现实化过程

2、政策执行的程序与手段是什么

程序是1全面正确理解政策

2充分进行政策执行准备

3有效组织实施政策

4研究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

手段是1通过政府立法决策执行政策

2通过行政机构决策执行政策

3通过经济杠杆组织调节和影响社会活动执行政策

4通过经济杠杆调节与行政决策结合执行政策。

3、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结构的合理性

2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国家能力

3适宜的政策环境

4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5政策执行中损益关系的合理化

6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力

7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4、如何认识和解决政策执行偏差问题

表现有政策歪曲、政策缺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认识:1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2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3政策执行控制能力较弱4公共政策执行着素质缺陷。

危害是出现零效力和负效力,挫伤积极性,损害形象。

对策:1在政策执行中坚决贯彻原则性、灵活性、整体性的原则

2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第六章

1、政策评估的内涵和特质是什么

内涵:1政策评估评估对象为足以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和计划

2政策评估必须采用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类为社会指标、回归分析、民意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另一类为专家判断法、对象评定法等研究性方法;或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

3有一定的评估主体

4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和政策价值两大方面,其中尤以政策价值的评估最为重要

5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政策的制定和改进。

特质:1以政策价值为评估的前提和核心

2以事实为基础评估价值

3重视政策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势

4评估价值的双重性。

2、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有何优缺点

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效果评估、执行评估和效率评估3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4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优缺点:

效果评估缺点:一是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二是间接成本难以核算。可以及时修正。三是对于成本难以计量

过程评估优点:在政策实施后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政策制定者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加以调整和控制。

效率评估优点: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成本利益分析,估算出政策的合理程度

缺点:间接成本难以衡量

内部评估优点:评估者掌握有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信息资料,对整个政策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评估活动的进行;能够使政策评估真正发挥促进政策科学化的作用。

缺点:评估结论难以客观真实;评估者难以适应评估工作复杂性的要求;评估结论缺乏信度与效度

外部评估优点:评估结果较为客观

缺点:不易获得真实的评估资料

正式评估优点:评估人员素质高;评估经费充足;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较为科学;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程度高

缺点:对评估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有充足的资金、系统全面的评估资料;评估需要事前做好准备。

非正式评估优点:不拘形式,方式灵活,简单易行;不限制评估者;不限定评估范围和内容;有利于全面评估政策的真实效果。

缺点:评估资料往往难以充分;评估经费没有来源或严重缺乏;评估者素质参差不齐;评估结论随意、粗糙;不易受到重视。

3、政策评估中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障碍:

1来自公共政策本身的障碍①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②政策与标的团体行为或环境改变的因果关系不确定③政策效果不确定

2来自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障碍①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愿评估者进入被决策者独享的政策过程,二是担心评估影响其利益和前途②行动上的阻挠

3来自评估者的障碍①形式评估②评估者能力不足

4评估条件欠缺①资料缺乏②经费缺乏

5其他方面的障碍①政策成本与收益不易核算②政策评估结果闲置无用

克服:

1根据公共政策所固有的特点来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标准,严格按评估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选择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把评估过程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

2必须建立独立的评估经费和信息系统

3确立评估的法律地位。

第七章

1、政策监控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政策监控的基本条件:一是政策监控要围绕政策目标来进行,二是政策监控要按照政策战略来进行,三是政策监控要有组织机构作保证

2政策监控的基本原则一是封闭原则,二是反馈原则,三是能级原则

3政策监控的基本方式一是预先、过程和结果监控,二是自行、逐级和越级监控,三是目标状态和关键点监控。

2、如何理解政策监控贯穿整个政策过程

(难)

以政策功能而言,监督、控制和调整贯穿于政策活动的始终。

3、简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和对策

障碍:1相关人员的情绪2机构连续的性能3行政机关的联盟4利益集团的影响5法律程序的阻碍6公共舆论的压力7政策终结的代价

对策:1以理服人,化解抵触情绪2求得理解,公开评估结果3缓解压力,政策废立并举4信息战术,争取舆论支持5把握全局,协调相对关系

第八章

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价值观

公共政策价值观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模式,决定着社会资源如何提取和分配。包括对公共政策的认知、情感、态度、和理性层次的理论和理想。

2、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价值观的作用

1导向作用,是人们的行动指南

2动力作用,期望值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热情高低反正;

3整合作用决定人行动的指向;

4评价作用,影响评价结果。价值观整合有三种方式:交换、说服、强制。

3、谈谈你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冲突问题的了解

(难)

答:价值冲突时政策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贯穿政策始终,表现有整体和局部利益冲突,当前和长远利益冲突,价值和代价的冲突,包括机会成本和负价值。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

4、如何理解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一是政策主体的伦理,包括广泛的代表性,高尚的公德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二是政策环节的伦理,制定中包括交换、分配、程序和规则的公正性。执行中的灵活性、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评估中的实事求是。

第九章

1、系统分析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1、整体分析,即系统整体状态及其目标优化;

2、结构分析,探求系统的合理结构,达到最优定位、最优结合和最优输出;

3、层次分析,纵向的等级关系和横向的组合关系;

4、相关分析,包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间,系统与环境间,协同性的关系;

5、环境分析,即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简述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1定量的方法能使有关的知识条理化、专门化,能将这些变量和其他特殊的变量加以比较

2定量分析使复杂问题的表述更有条理,便于复查、评估、检验,设计反馈机制;

3定量分析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有助于确定问题、目标、方案,以及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

局限性:1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2不能对结论再做判断3应用范围受限制

3、简述定性分析方法的特征和作用

特征:定性方法不用统计模型,不做回归分析

作用:(难)

答案没对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 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 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 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 (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 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 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 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 (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 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 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 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 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 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 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 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一项好的政策的制定并取得令 人满意的政策结果,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分 析,并通过分析得以洞察有哪些因素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方向,是怎样影响的,影 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在政策系统内部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就可以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获得更好的结果;等等。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 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是对群众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1. 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 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估计不能考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政策科学进展》《政策科学构想》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重心向执行和评年代,分析范式产生,成为独立的学科。70年代加强了伦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估研究转移,政府改革和绩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理研究,比较研究;90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政策模型第二章.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置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渐进 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 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 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 发展。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 5.) 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环境是指政治系统外的一切状态和事物。环境对政治系统造成的一切影响就是输入,政治系统面对输入做出反应,给出权威性价值分配结果,即输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国公共政策适用综合政策模型。①现实中任何一项决策都使用了两项以上的决策模型。②我国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渐进政策模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3、群体决策的形式是() A. 群体参与决策 B. 领导群体决策 C. 非理性决策 D. 理性决策 4、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具有更大的冒险性,其原因是() A.责任分散 B.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高风险的选择 C.社会比较的作用 D.领导者为表现自己而做出低风险的选择 5、一票否决规则的特点是()

A.决策者的决策权不平等 B.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C.决策者至少有一方会受到利益损害 D.决策者中没有人利益受损 二、名词解释(共计10分,3分/题) 1、公众议程 2. 政府议程 3.触发机制 4.政策规划 5.头脑风暴法

三、简答题(共计40分,10分/小题) 1、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0分) 2、简述政策议程的类型。(10分) 3、简述政策规划的原则。(10分)

4、简述政策目标的作用。(10分) 四、论述题(共计40分,20/小题) 1论述政策议程建立的影响因素。(20分)

2、论述政策规划程序。(20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3答案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考试形式: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一、多项选择题(共计10分,2分/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有 1、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价值体系的排斥 C.政治体系的封闭 D.承受能力的超重 E.表达方式的失当 答:ABCDE 解释: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包括: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治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超重;表达方式的失当。见教材P18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2、政策目标的特征是() A.层次性 B.多样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公共政策学 1.阿米泰·埃兹奥尼将理性方法和渐进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第三种决策方式:( D ) A.精英决策模式 B.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C.系统决策模式 D.混合扫描决策模式 2.罗杰·W·科布等在《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设定》中将议程构建模型分为:( C ) A. 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 B.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 C. 外部推动模型、内部推动模型和动员模型D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团体协调模型、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3.政策客体的两个方面是( AB )。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政策主体 D.政策环境 4.公共政策学的特点是( AB )A.交叉科学 B.应用科学 C.“硬科学” D.“软科学” 5.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D ) A.元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与局部性政策 C.党的政策与国家政策 D.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6.德洛尔的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该三部曲是指(BCD)A.《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C.《政策科学探索》D.《政策科学构想》 7.下列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基本假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假定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但并不具有超强的分析问题能力。 B.假定决策者遵循最优化原则来行事,不断寻求最佳方案。 C.假定决策所需信息是完备的,决策中对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共识,对备选方案的拟定无遗漏。 D.假定决策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决策所需信息和比较各种方案。 8.政治系统决策模型的特点是:( ABC ) A.强调政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B.强调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C.强调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体现了开放系特征 D.强调政策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协调9.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是:( C ) A.澄清问题——确立议程——确定目标——方案设计 B.澄清问题——确立议程——方案比较——方案采纳C.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择优 D.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审议——方案采纳10.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政策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 ABCD) A.合理的层级,有利于政策执行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监督控制。 B.合理的幅度,能使组织目标按性质和业务类型得以分解,管理职能得以综合或扩展,有利于政策执行的专业化、程序化。 C.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的提高有助于政策执行。 D.行政组织系统内部的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得到有机结合有助于政策执行。 11.政策法律化的条件有:( BCD ) A.政策制定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合法化的政策 B.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且有立法必要的政策 C.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 D.相对成熟和有效的政策 12.公共企业作为政策工具时的优点,正确的表述有:( CD ) A.公共企业的竞争性和效率性是其显著特征。 B.公共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以市场交换为媒介,属于纯公共物品。 C.建立公共企业所需信息成本比自愿性工具和规制要低得多。 D.公共企业能够生产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13.从政策评估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路线与侧重点变化总体上表现为:( B D ) A.政策评估沿着“回应”——→“判断”——→“描述”——→“测量”的路线发展。 B.政策评估沿着技术评估——→道德评估(社会评估)——→综合评估的路线发展。 C.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注重政策价值转向价值中立。 D.政策评估侧重点从政策效果和效率转向政策价值和政策民主。 14.法团主义政策过程模型的重要特征有:( ABC ) A.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B.社会利益集团具有垄断性和官僚化特征。 C.政府与社会利益团体进行政治交换、利益合作、相互制约、共同制定公共政策和整合社会秩序。 D.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重要的,在政策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协调者、裁判者地位。(集团决策模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过程是由()环节组成 A、单一 B、一系列 C、具体 D、法定 2、政策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的()再现 A、不完全 B、完全 C、描述 D、预测 3、个人问题要转化为公共问题必须具备() A、广泛性 B、多样性 C、复杂性 D、公开性 4、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核心结构是()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 C、各级政策研究部门 D、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 5、政策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A、政策主张 B、政策倡议 C、政策决定 D、政策诉求 6、在既存的主要目标和假设框架内寻求幅度相当小的、短期的解决办法是公共政策的() A、微小变革 B、中等变革 C、根本变革 D、最终变革 7、系统论的()认为公共政策应寻求和建立其内部关系的联系,结成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政策的整体功效 A、有序原则 B、结构原则 C、动态原则 D、整体原则 8、德尔菲法是按照一定程序征询()对有关问题前景的看法 A、专家 B、研究机构 C、社会公众要 D、利益集团 9、在政策方案获得上通过比较和联想构成的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称为() A、机械式方案 B、分析式方案 C、创造性方案 D、应变式方案 10、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的方式是()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诉求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策过程用一系列决策环节构成的决策过程,用树状图表示的方法是( A ) A、决策树法 B、效果分析 C、成本分析 D、灵敏性分析 2、将预测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的依据是( D )。 A、预测的期限 B、具体计算方法 C、预测的功能 D、预测的时间尺度 3、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直觉性预测、探索性预测和( B )。 A、长期预测 B、规范性预测 C、中期预测 D、短期预测 4、按照具体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 C )。 A、直觉性预测 B、长期预测 C、定量预测 D、短期预测 5、非任意抽样常见的形式有随意抽样、判断抽样和( B )。 A、单纯抽样 B、定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6、提出莫名的“寡头铁律”的精英主义代表人物是( B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7、《政府过程》一书的作者是集团分析模型代表人物( A )。 A、阿瑟·本特利 B、戴维·杜鲁门 C、米歇尔斯 D、赖特·米尔斯 8、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即传播模型和( C )。 A、互动模型 B、领导跟进模型 C、内部决策模型 D、创新模型 9、提出支持联盟框架的学者是( B )。 A、鲍姆 B、萨巴蒂尔 C、琼斯 D、伊斯顿 10、目前运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 C )。 A、目标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随机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策运行成本大致有( ABCD )。 A、政策制定费用 B、衔接成本 C、摩擦成本 D、操作费用 2、任意抽象常见的方法有( ABCD )。 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体随机抽样 3、精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4、集团分析模型的核心假设在于( ABD )。 A、集团是个人与政府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 B、集团的存在与斗争是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 C、每个决策者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1:社会中的公共问题只要一经形成就能进入政策议程 正确错误 2: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演变为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是少数个人行为所致。 正确错误 3:政策稳定对我们是有益而无害的。 正确错误 4:公共政策事实上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实然到应然,再到实然的过程。 正确错误 5:从认识论的角度,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属性。 正确错误 6:政策问题的认定本身就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复杂的政策制定过程。 正确错误 7:模型与原型的概念等同。 正确错误 8:政策学知识和政策知识是一个意思。 正确错误

9:政策设计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是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二是这些基本要素间的联系机制。 正确错误 10:除了决策机构方面的问题外,政策研究和分析者也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正确错误 11:公共权力机关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不能具有偏好性。 正确错误 12: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只有积极影响。 正确错误 13:公共政策评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正确错误 14: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 正确错误 15:公民既可以是政策客体,也可以是政策主体。 正确错误 16: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正确错误

17: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正确错误 18: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 正确错误 19:作为个体的公民,其影响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在总体上仍然是比较低的。 正确错误 20: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基础正确错误 21:当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窗口“就打开了。 正确错误 22:“上下来去“模型含四个子模型:政策认识的实事求是模型,政策操作的群众——领导模型,政策操作的民主——集中模型,政策操作的试验模型。 正确错误 23:多数规则就是绝对多数规则,即必须过半数规则。 正确错误 24:法是政策的来源与动力,并且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方向性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和(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 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 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 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决策体制: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2、政策方案规划: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3、政策执行手段: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答:(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