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展开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清楚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现状,包括了对土地的分布、质量以及数量的调查。土地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率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提升国内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引言:国家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调查和评价是两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就土地资源而言,我国目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导致人们非常关心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国内现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和评价的方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

1.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分析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了土地资源因素、利用效率、土地归属等各个环节,准确、完整的调查资料能够给后期土地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保护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切实相符,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还可以为后期评价工作做好铺垫[1]。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如遥感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对土地资源的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利用,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国内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展开综合性的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制定促进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方案。

2.调查流程分析

在调查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一般是以遥感技术为主,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测绘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在具体调查之前,相关人员应做好调查准备工作,具体调查过程中,还可以分为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最后相关部门还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土地资源调查中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首先要保证设备的完整性,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保证土地

资源调查信息的完整性。

3.调查分类

目前我国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的时候,需要对地理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条件、土地条件、土壤制备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还需要调查土地的利用、收益等情况,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在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主要是调查当前土地的利用效果、利用率等情况,并结合调查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这也是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2.土地资源调查种类

1、土地条件调查

土地资源条件调查中,通常是对土地资源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在对土地资源经济属性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点调查土地的位置、利用率、交通、产出等情况,针对调查结果对土地资源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最终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土地资源的后期评价奠定基础。而对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调查,相关人员需调查土地资源周边的自然环境等各项因素。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的条件调查,就是将地理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等因素当作调查对象,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将结果移交到后续工作环节当中,提高土地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在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区位因素对土地进行划分,以国、省、市为单位分级进行调查,在具体调查过程中,需要通过遥感、测绘等技术实现对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利用影像地图或地形图结合外业调查确定土地界限,并对地图进行补充,并以补充后的地图为基础计算出各区域的土地面积,并确定土地的种类最后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情况。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各类资料进行收集,确定好调查的方位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提前设置设备并对调查人员进行划分,结合设计图纸对调查范围进行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在外业调查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各环节工作进行调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失误,采用地形图补测的方式确定各区域土地资源的面积。

三、土地资源评价

(一)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到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其中包括了土地的类型和土地的构成要素等。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土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加合理的去利用土地资源,才可以将土地资源的价值与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资源评价在土地资源管理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能够通过评价的方式反应出地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不仅需要考虑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还应当着重考虑土地利用质量,所以有必要将土地资源评价当作衡量地区土地资源水平的指标之一。

2.土地资源评价分类

1.土地潜力评价

在评价土地潜力的过程中,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土地潜力级、亚潜力级和潜力单元。在评价土地潜力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方式开展评价工作,进而为土地资源后期发展提供强力的依据。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其评价对象主要针对的是部分比较特殊的土地资源。土地的限制性可以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现出来,适宜性和限制性是土地资源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性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针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制定了四个等级标准,分别是适宜性单元、适宜性亚级、适宜性、适宜性纲,另外FAO还出版了《土地评价纲要》,该纲要给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撑。在土地资源规划评价中,土地资源的经济性评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指标,主要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了投入情况、产出情况等,这直接影响的是土地资源的实际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3]。

3.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

在土地资源的生产力中,土壤的肥沃程度、农作物的产量等是主要的因素,这些生物条件也可以当作是土地的自然条件,所以在对土地资源生产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为土地资源经济性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土地的适宜性

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其适宜的使用方式和耕种方式不同,优劣势非常明显。比如在我

国南部降水充沛的地区,土地非常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在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耕种的过程中,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而在我国西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土地类型以草地为主,因此畜牧业比较发达,这些现象就是土地资源适宜性的一种体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各地区土地资源的性质,进而将土地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最终选择合适的利用方式。在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利用生物技术、土壤置换技术对土地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我国在进行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中,农、林、牧类型的土地资源是主要的评价对象,这些土地在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后其潜力能够得到有效挖掘。

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发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靳铭.泸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5):13-15.

[2]吴晓燕.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119-120.

[3]彭飞.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及承载能力分析研究[J].吉林农业,2012(05):29.

-全文完-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展开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清楚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现状,包括了对土地的分布、质量以及数量的调查。土地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率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提升国内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引言:国家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调查和评价是两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就土地资源而言,我国目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导致人们非常关心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国内现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和评价的方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 1.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分析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了土地资源因素、利用效率、土地归属等各个环节,准确、完整的调查资料能够给后期土地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保护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切实相符,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还可以为后期评价工作做好铺垫[1]。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如遥感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对土地资源的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利用,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国内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展开综合性的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制定促进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方案。 2.调查流程分析 在调查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一般是以遥感技术为主,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测绘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在具体调查之前,相关人员应做好调查准备工作,具体调查过程中,还可以分为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最后相关部门还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土地资源调查中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首先要保证设备的完整性,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保证土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体: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通常包括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和个人。客体:客体是土地资源,它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不同的目的其客体不同。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①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②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③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传统经典的评价方法: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有土地适应性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前苏联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有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农业生态带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其中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质量的鉴定。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法(路线调查法,典型调查法)2,常规仪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数字测图)3,航空遥感调查(了解)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经验法)2;定量评价方法(多因子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评价,参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回归分析法,类聚分析评价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依据是土地的用途,强调依据不同地域上的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从调查的内容来看,两个调查整体上是一致的,更新调查必须对原来调查过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加以调查,并对本应调查而没有调查到的内容加以补充调查,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其土地资源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而更新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两者的关联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是为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现势性,更为全面,更为规范实用。 土地类型的概念:有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相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现状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

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这是由于我国水热时间分配和水平分布的不协调,形成了土地生产力的明显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不够,表现在生产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局部地区对土地资源实行破坏性开发,重用轻养,造成土地的生态失调。此外,由于多种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将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提供农田用地,支持粮食和经济作 物的种植,还提供居住和工业用地,支持城市化进程。此外,土地资源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农业用地:农业占据了全球土地利用的大部分,但由于粮食需求的增长和大 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兴起,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威胁。此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对农业产出造成了不确定性的影响。 2. 城市用地: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导致城市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大规模的工业、商业和住宅区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导致了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然而,由于工业 化进程的迅猛增长,以及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工业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这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然而, 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用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激励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监测和动态更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 提倡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科技进步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4.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修复。通过采取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措施,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用地的稳定,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推动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土地资 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在充分认识土 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 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等方面。通过对土地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 利用状况和可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土地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土地的质量、潜力、功能和供需状况等方面作出评价 和分析。在土地质量评价方面,主要是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与质量关系,通过土地质量检测 及其化验分析方法,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评价依据。在土 地潜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的未来利用潜力而展开评价工作,包括土地的可利 用现状、土地的次生生态系统潜力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战略规划等。在土地功能评价方面,主要是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可分配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时考虑土地 对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的优缺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供需状况方面,主要是按照区域开发要求和所需土地的规划面积,分析现有土地的 利用情况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与改良选择、土地经营 和交易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之,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造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是指属于国家的、用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对外开放的土地 资源总和,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 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旨在揭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类型调查 土地资源类型调查主要是对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地理属性等进行详 细调查。通过对土壤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水平,为农业生产 的布局提供依据。对地貌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特征,为土地利 用的规划提供数据。对地理属性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位置,为土地 利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2.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土地资源数量调查是对土地的面积、比重等进行精确测量和估算。通 过对土地资源数量的调查,可以掌握土地的总量和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 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对土地的肥力、水质、气候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通过对土地质量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 依据;了解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了解气候状况,为农业 生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评估,将土地资源的价值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评估其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效益和价值,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2.土地资源生态效益评价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评估土地对生态环境的贡献。通过生态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指导。 3.土地资源社会效益评价 土地资源的社会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其社会效益。通过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全面了解和评估,可以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及时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区域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 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3.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4. 土地资源调查: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5.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的调查、土壤资源的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6.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7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8.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9.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10. 农用地分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等别的过程。 12. 农用地定级:指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级别的过程。 11. 层次分析方法:把各个因素排成从高到底的若干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算出各因素权重。 二.简答题 1. 土地资源调查任务与成果? 答: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成果: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包括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 界线图、土地生产潜力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等。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使用现状,愈加受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视。土地资源调查就是为了明确我国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以及利用情况进行各项工作的展开,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资源目前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需要针对目前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评价来确定土地资源的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价值。 标签: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 因为土地调查监测评价的相关数据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数据的处理、输入、管理与输出等操作,必须借助现代测绘技术。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非常显著,经常被用在土地资源调查与检测中。 一、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针对土地自然因素、利用条件、效益、土地归属等等展开有效调查,为后续土地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为土地资源保护及整治提供足够的基础信息,实现土地资源得合理规划及利用。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针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地资源类型、质量及分布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是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及开发、保护等等工作开展的前期工作,基于土地资源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测绘制图手段及技术,通过遥感和测绘手段,全面收集、整理和储存提低资源信息,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等等,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及相互管理进行综合性的调查评价,为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及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全面的土地资源数据及信息。 (二)調查流程 土地资源调查是利用遥感及测绘手段进行土地资源信息调查,所以其调查流程主要如下: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及检查验收。在外出调查之前装备好相应的设备及技术,配置好人员以及设备,外出工作中需要严格准守外业、内业调查工程程序,之后将调查数据以及信息收集、整理、储备以及验收等等,确保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及信息能够全面落实到位。 二、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遥感测绘方法运用于土地测绘的情况 (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土地资源的调查监督,做好充分的技术应用准备,为后续的调查监督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测图项目的相应距离、现场环境,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人类利用和依赖的各种自然元素和现象,包括 土地、水资源、气候、植被、动物等。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调查 与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一、调查方法 1.采用多源数据 自然资源调查需要获取大量信息和数据,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 收集。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如土地利用图、遥感图像、气象数据等。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样本数据和实地观测数据。 同时,还可以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综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分析 与判断。 2.使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自然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卫星、航空器等 载体获取的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大范围、及时的地表信息。可以利用 遥感图像对土地利用、植被状况、水资源分布等进行遥感监测和识别。 3.进行统计抽样 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往往无法对整个区域进行全面调查。为了获得 较准确的结果,可以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根据调查的目的和需求,

确定样本数量和选取方法,通过对样本的调查和分析,得出总体的估 计和判断。 二、评估技巧 1.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在进行自然资源评估时,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可以 从资源的数量、质量、可持续利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制定相应 的评估指标。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各项 指标在评估中的重要性。 2.采用综合评估方法 自然资源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指标,单一指标的评估往往 无法全面反映资源的状况。因此,可以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如层次分 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将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和综合,得出资源的 综合评估结果。 3.利用模型和软件支持 自然资源评估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指标,为了准确评估和分析,可 以利用模型和专业软件进行辅助。例如,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展示,借助专业的评估模型进行资源的量 化评估和预测。 三、技巧要点 1.准确把握调查目的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1.1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 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 条件,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 价值,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评 价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 力和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指标评价法 和模型模拟法等。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和 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限制因素,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和 适宜利用方式。 1.4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的质量评价、适宜利用评价、土地的宏 观调控评价和土地的价值评价等。其中,土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适宜利用评价主要考虑土地在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方面的利用潜力;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和土

地政策等因素;土地的价值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因素。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包括自然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等。 1.5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领域 土地资源评价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 管理和土地资源等方面。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可以确定土地征收和补偿 的标准和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1.6土地资源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土地资源评价面临着数据获取不易、评价模型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准 确等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完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将日 益完善,评价结果将更加科学准确,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更 好的支撑。 总结:土地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土地的自然、经济、 社会和生态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 续发展。土地资源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管理 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完善,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 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特定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 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其中, 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土地面积是指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肥力、水分条件和地貌特 征等,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土地利用现状和变 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土地资源调查可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 计调查等。实地调查是指对调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和采集土壤样本等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信息。遥感调查是指利用遥感技 术获取土地资源的信息,通过解译和分析卫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 地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统计调查是指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地资源进 行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获取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土地资源的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目的是为土地 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和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等。土地适宜性评价 指标是对土地适宜于不同用途的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分 条件、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等。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 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是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水土保 持能力、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度等。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某个地区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价分析,旨 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及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的地区范围和调查的土地资源类型,例如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 情况、土地质量等。 a. 土地利用现状:搜集地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如农田的耕作方式和种植 作物、林地的森林类型和面积、草地的草种及覆盖情况等。 b. 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方式,如是否存在规划的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农田转用为建设用地造成的农田面积减少等。 c. 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情况:搜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关信息,如土地的使用 权是否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体经营者,土地所有权是否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等。 d. 土地质量: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质地、排水性等质量指标,了解土地潜在的农业、林业、草业等利用潜力。 3. 评价与分析:对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和建议。 a. 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评价: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质量情况,评估土地资源的 潜力,判断土地适宜发展的农业、林业、草业或其他利用方式。 b.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模式 等因素,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d.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评价:综合考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评价资源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性,提出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农田 规划、林业布局、草地管理、城市规划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保护。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础资源,是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 保护的物质基础。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准确 的信息支持,助力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和规划,促进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本文将从调查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土地资源分布、利用、质量、生产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土地面积和分布 通过调查土地面积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状况,为制定土 地开发和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2.土地利用状况 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可以了解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及其面积,同时还可以了解 土地利用方式、生产力、土地的保护状况等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农田的调查,了解 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包括农产品产量、种植结构、土地肥力状态等内容。 3.土地质量 调查土地质量可以了解土壤类型、性质、肥力、水分状况等,为土地利用方式、开发 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土地利用效益调查可以了解土地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粮食产量、生态 效益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为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 支持。 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 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一般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土地质量的好坏,是全面了解土地资源情况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包括生产能力、耕作能力、肥力、土地贫瘠度、水分条件、土壤的成分和性质等。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土地 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提出科学有效的土地利用计划和管理建议。 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利用评价,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效益情况和问题存在的原 因等。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3.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方式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土地资源的现状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15左右。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资源减少。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式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土地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途观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 1.途观调查 途观调查是指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和遥感调查。遥感技术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大范围的监测和调查。通过途观调查,可以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细节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情况。实地调查可以补充途观调查的不足,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 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分析,需要确定一些科学的评价指标。常用的土地资源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力、土地生态环境等。 1.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 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 查的有效手段之一。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 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 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 1、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 性等内容。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林地面积等内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 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不 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 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