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一个地区或项目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利用价值、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方案。土地资源评价的名词解释如下:

1. 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指该地区或项目所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包括土地的面积、土地的等级、土地的肥力、土地的交通、水源等因素。

2. 土地利用现状:指该地区或项目前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土地的种植结构、土地的使用情况、土地的生态环境等因素。

3. 土地评价: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包括土地的面积、土地的肥力、土地的等级、土地的生态环境、土地的交通、水源等因素的评价。

4. 土地规划:指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的种植结构、土地的使用情况、土地的交通运输、土地的生态保护等因素的规划。

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地勘察、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管理等领域。在土地资源评价中,通常需要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土地肥力评价、土地等级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标是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环境、交通、水源、人口等因素,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经济性和社会性,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利用。

土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2、土地整理 3、光温水生产力 4、土地资源类型 5、土地退化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 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 标的一种措施。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 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 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 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2、土地整理 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3、光温水生产力 4、土地资源类型 5、土地退化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 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 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 标的一种措施。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 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 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 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土地评价单元 2、土地整理 3、光温水生产力 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管理 1.前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支撑经济、保障人类 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 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管理,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的质量、数量、利用方式和与环境系 统的综合关系进行系统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1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主要从土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以及土地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 土壤的肥力、渗透性、排水性、抗压强度等指标。 2.2土地数量评价 土地数量评价主要是从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边界、形状、 地势和土地的分布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和 分布情况。 2.3土地利用方式评价

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主要是从土地的功能、功能组合和资源优化 利用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向。 2.4土地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评价 土地与环境系统的综合关系评价主要是从土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治自然灾害的效能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进行评价,确立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 3.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规划、设计、监管和调控,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 可持续发展。 3.1土地资源规划 土地资源规划是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总体方案和实 施计划,分析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最优化能用方案 的一种集中、长期、系统化的土地资源管理方案。 3.2土地资源设计 土地资源设计是将土地资源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工程技术设计和 规范制定的过程,针对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土地资源利用达到我们制定的最优化方案目标。 3.3土地资源监管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地的适宜性:土地对一定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高低的特性。 比配: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定级单元。 土地利用系统:由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动态系统。 土地评价研究对象:土地质量。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工作内容:性质、要求、比较、适宜性分类。 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层次:土地适宜性纲、级、亚级、单元。 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土地潜力区、适宜类、质量等、限制型、资源单位。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分级体系:国家级、省级、县级标准样地。 标准样地设置实质:定量、定位、定质。 土地定量评价研究对象: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评价作用: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测提供基础资料、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依据、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显化了土地资产属性。 土地评价原则:以一定用途为前提、进行多种形式比较、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土地评价类型:按土地评价划分土地质量高低所用指标中考虑经济因素多少(土地自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物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按判断土地质量高低所用指标不同(定性、定量)、考虑土地用途综合性程度不同(单项、综合)、按比例尺(大、中、小比例尺土地评价)、按所依据的是否是土地未改良的当前性质:现状(当前)、预测(潜在)。土地评价单元产生方法:以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网格法、综合方法。 土地评价因素选择的原则:在评价区域内有显著的变异性、注意各种因素的稳定性、因地区而异、因素之间要相互独立。 区位论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是形成土地评价分类体系以及土地评价类型的重要依据、是确定土地评价区位因素的理论依据、是确定区位因素分级分值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形成条件: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土地位置的差别、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差别。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来源: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垄断地租。 地租理论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是进行土地质量评价的依据、推动了土地评价的发展、是形成土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的依据、土地分等定级正确与否的“检测器”。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和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的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 2:土地系统是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地形、土壤、植被出现重复的组合型。 3:土地点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上更为一致的区域,也是理论上级别最低的土地等级单位。 4:地方是若干个不同“限区”的有规律结合体,是这些“限区”有规律地彼此交替重复出现即复域分布的地域,或者是面积较大的“限区”因遭受切割而复杂化的区域。 5:相最低级景观形态单位,也就是低级土地分级单位 6:限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相”有规律结合体,分:简单限区,复杂限区。 7:土地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关系,或者可以说是各种土地类型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 8:土地评价又称土地质量评价或土地资源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或非物质效用能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做出定性或定量的等级评定。 9:[农用地分级]通过对影响农用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对某个行政区范围内农用地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10:土地生态设计在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以促进土地向正向演替为着眼点,建立由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更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11:土地类型(狭义)是指在土地分级所划分出的属于同一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指标,按其综合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广义)是指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包括土地分级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此外还包括土地类型结构、动态、演替机制和规律等。 12:土地单位: 13:土地分级:是在对该区域所有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归并或自上而下划分,区分出一些等级系统,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14:土地单元:一组相互联系的土地,它们在土地系统内和某一特定的地形有关. 15:土地素:在内部性质和土地利用特点上更为一致的区域,也是理论上级别最低的土地等级单位. 16:土地刻面:与土地单元概念一样. 17: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有关,并有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所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18: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可比经济指标通过对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及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来评定土地的质量,并确定其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 19:土地分类:是指对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 20:土地分类原则:包含四个原则即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自然发生学原则.21:土地评价:按性质可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生态评价等.按途径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按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2: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与”量”上的对比关系,或者可以说是各种土地类型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 23:土地类型演替:实质上就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英澳学派土地分级系统和苏联景观学派土地分级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答:英澳学派土地分级系统由“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三个基本土地级别组成。

土地资源学名词解释

一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二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四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土地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五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资源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利用功能一致的单元集合。六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各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英澳学派的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和土地点;苏联的地方,限区,相;中国的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里地) 七土地分类: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八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纬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 九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指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 十土地类型垂直地带性:指随着山体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土地类型也呈有规律的更替。 十一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他们组合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 十二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同一级土地类型之间在数量方面的对比关系以及不同等级土地类型间构成的数量序列。 十三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格局或集合图形,包括条带状递变组合和重复式组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 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 三、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 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五、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 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 六、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七、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1转绘○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 理)4.检查验收 八、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别: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 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九、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一 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十、土地分级的概念:所谓土地分级就是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 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十一、土地利用现状的概念:人们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生产利用经营方式。 十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定期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 十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1.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和权属性质。2.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提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 十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2.外业调查阶段3.内业整理阶段 4.成果检查验收阶段 十五、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1.形状2.大小3.色调4.阴影5.图型(图案结构)6.纹理 7.相关特征 十六、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生产的自然潜力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食物总量与人均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 十七、土地评价的概念: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下,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质量及其利用适宜性所进行的分析、比较、评估和预测。 土地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区位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地资产评价四个方面。( 1)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区位评价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包括农业土地资源 开发潜力和非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它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及其生产潜力,反映了一定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因此,该评价具有较大的宏观性。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和区位评价是从土地资源潜力的角度来反映某一区域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前景 和开发潜力,也称为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评价通常采用规划法和成果汇总法两种方法。①规划法就 是根据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土地资源综合评价的标准体系,制订评价计划,以便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在规划法中,不但需要确定评价的目的、任务、项目、工作方案,而且需要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②成果汇总法是把土地资源评价的成 果汇集起来,编制成土地资源评价报告书或土地资源评价图件的过程。这类评价结果可以满足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管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技术政策、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需要。土地资源评价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评价表、土地潜力评价表和土地区位评价图件等。土地资源评价报告是以纸质形式呈报给国家决策部门或用户的文字材料。

土地评价包括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分析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等方面。其目的是找出哪些土地用途对国民经济最有利,哪些地区最需要控制,从而保证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在进行土地评价时,必须全面地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应该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即决定土地的优先顺序;第二,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应该弄清楚究竟应该对那些地区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回报;第三,还要考虑当前的财政状况。这样才能对不同的土地用途做出明智的选择。

土地资源 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的总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环境保护和 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利用进行详 细介绍。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土地资源名词解释》,供大家借 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地资源名词解释》篇1 一、概念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的总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类 土地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按照土地用途、土地类型、土地质量等进行分类。 1. 按照土地用途分类: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2. 按照土地类型分类:可以分为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水 稻土、沙土地、石灰岩土地等。 3. 按照土地质量分类:可以分为优质土地、中等土地、劣质土 地等。

三、特点 1.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更是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和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利用和保护。 3. 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因此,土地资源是不可替代的。 4. 土地资源的生态敏感性: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会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污染等问题。 四、利用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和质量,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做到因地制宜。 2. 保护耕地: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耕地,防止耕地撂荒和占用。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是指对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土地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1、以物质资源为基础的评价; 2、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评价; 3、以环境因素为基础的评价; 4、综合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包括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综合评价主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分析土地评价区内自然、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状况及其结果,综合评价土地潜在的生产能力,并以此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和途径,综合评价成果是一种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单项评价又称土地评价,它只运用土地评价区的某一种土地评价方法,着重评价单个要素或某一要素某一侧面,如土地的数量、质量、空间组合特征等。 土地评价中的定性分析常用比较法、因果法等,它既有定量分析的计算过程,也有非定量分析的判断、描述过程,但不能像数理统计那样做定量分析。而土地评价中的定量分析,必须通过定性分析来加以推导。土地评价中的定性分析,是采用经验判断法,通过与评价区已知实例的比较,推断评价区土地资源未来变化趋势的方法。土地评价所使用的土地评价方法有许多种,如成本—效益分析法、比例尺分析法、现势性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等,应根据评价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目标系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2、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评价:包括以物质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为

基础的评价。 土地评价包括3种类型: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不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评价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由于定性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难免带有局限性,这就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弥补,以便更好地评价土地利用问题,这就形成了定量评价。一般说来,定量评价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统计学中的统计指标、公式和参数体系,根据各种定量评价的方法、规则及步骤,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另一种是利用数学模型,把系统的定性信息通过函数关系表达出来,使系统呈现出定量性质的方法。 土地评价包括3种类型: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3.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4.土地退化: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5.土地分级: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二、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平原、丘陵、 山地、高原和盆地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类型,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土地利用方式。 三、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0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指标是评价因子性质的量化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则是中选因子的指标分级体系。它反映每个评价因子在数量上的变化与评价对象质量差异的对应关系。由于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必须聘请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共同完成。(2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因子的指标分级都要力求有科学依据,避免采用等差级数机械处理的方法;(2分) (2)各因子间划分的等级数目不强求一致;(2分) (3)特别注意反映出评价因子的最佳评价条件和临界条件;(2分) (4)某些定性指标如土壤侵蚀程度,自然灾害,排水条件等,要寻找较好的量化方法。(2分)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的各项特征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定土地的经济价值和使用潜力。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地交易、征地拆迁、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基础。土地评价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评价的原则之一是客观性原则。评价结果应该客观、科学、准确,不能受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评价过程中应依据客观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的介入。 土地评价的原则之二是综合性原则。土地的价值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质量、土地用途、市场需求等。因此,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评判,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准确。 第三,土地评价的原则之三是适用性原则。评价方法和指标应当与具体的评价目的和背景相适应。不同的土地用途和评价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和调整,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第四,土地评价的原则之四是公正性原则。评价过程应当公正、公开、透明,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评价结果应当对所有相关人员和机构公开,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疑。评价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土地评价的原则之五是可比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当具有可比性,即不同时间、空间和土地类型的评价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参考。为了实现可比性,评价过程中要统一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土地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综合性、适用性、公正性和可比性。这些原则在土地评价的实际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土地评价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原则,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指通过对土地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等方面的特性和质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土地质量,以便实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并对土地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土地:指直接或间接利用土地资源从事生产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的人类群体。(2)土地质量:是指在一定社 会和一定自然地理条件下,土地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满足其需要能力,包括功能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也就是人们用于某种土地使用目的的质量。(3)土地环境:是土地生态系统、土地景观系统以及 各类型的土地利用对象与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范围内的全部 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总和。(4)土地可持续利用:是指不断提高 土地质量,改善和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不断延长土地的生命周期,保障土地永续利用的土地利用方式。(5)土地评价:是指为了确定土地评价对象和对象的属性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6)土地评价目的:是指评价的根本目的。(7)土地评价方法: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包括采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分析研究资料等各个方面。(8)土地评价 指标:是衡量土地评价目的达到程度的尺度。(9)土地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来描述土地评价客体属性、综合反映土地评价目的和过程的尺度体系。(10)土地评价模型:是指对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表示,也就是评价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尺度的数学表达式。(11)土地评价图件:是土地评价者利用各种图件表示土地评价对象的相互关系,土地

评价者可以从这些图件中直观地看到所要的信息,以帮助其完成土地评价任务。(12)土地评价标准:是指评价者用来评价土地评价对象的一种尺度。(13)土地评价标志:是指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外延的能反映被评价土地差异性或者可比性的特征集合。(14)土地评价要素:是指构成土地评价客体的最小单位,是由构成评价对象的诸多因素组成。 (15)土地评价图件:是土地评价者利用各种图件表示土地评价对象的相互关系,土地评价者可以从这些图件中直观地看到所要的信息,以帮助其完成土地评价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评价知识点

零星地物:指小于最小上图标准的地类图斑,实际上主要指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土图斑的非耕地以及非耕地中小于最小上图图斑的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调查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飞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土地自然生产力:是指土地依靠自然水、肥、热等自然供给条件所能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类任何物质投入情况下,土地所具有的自然生产能力,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自然生产的干物质数量表示。 土地经济生产力: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的生产能力,即在投入人类劳动后,水肥基本满足,经营管理合理的条件下,以种植几种主要作物而形成的生产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地类调查:以航片或者航天遥感正射影象图(DOM )为调查底图,充分利用已有的调查成 果等资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划分要求,按实地土地利用现状对地类和其界线进行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土地利用结构: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反映了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分配状况和比例关系。 土地生态评价:是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征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村庄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 个,二级类57 个。 2、对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4.0mm2 ,耕地、园地、水域为6.0mm2 ,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15mm2 。 2、调绘的地类界线在图上位移限差: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0.3mm ,困难地区不明显地物 界线不得大于 1.0mm ,勾绘界线跑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 3、新土地分类中,水浇地对应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中的水浇地和菜地,裸地对应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 3、土地利用的分类方法有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 4、对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县级自检、省级预检验收、全国调查办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对省、市汇总成果实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制度。 4、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耕地已征用,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调查时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称为“批而未用”土地。“批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确认。 1、线状地物包括哪些内容? 4、土地利用分类是什么为主要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土地资源学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名词解释 Did you work hard today, April 6th, 2022

1、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2、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 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3、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 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 的生产资源; 4、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 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 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 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 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 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6、生态系统定义: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或生态系统=非生 物环境+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 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7、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 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8、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 地生产潜力; 9、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自然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 性生产力;影响因素:灌溉、排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化肥、农药、有机肥 等物质投入、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平; 10、土地分类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 出若干土地类型;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11、土地 类型: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 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12、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土 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13,、土地类型的演替:它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14、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 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1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 16、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土地资源、土壤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 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 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17、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是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变化方向、速度、特性及其规律性等进行监测; 18、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 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 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 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又称土地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土地资源评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土地评价 2、土地质量 3、AEZ法 4、标准样地法 5、LGP带 二、填空题(20分) 1、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评价的原则是()、()、()、()。 2、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工作单位,是编制土地评价图的基础图斑,产生土地评价单元的方法有()、()、()、()、()。 3、土地是由气候、陆地地表水文、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地下潜水、地质以及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评价研究的土地质量的好坏与构成土地的全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类别主要包括()、()、

()、()、()等。在评价中选择的评价因素正确,评价结果才能合乎实际。选择评价因素的原则包括()、()、()、();选择评价因素常用的方法有()、()、()、()等。 4、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将土地利用大类按()优先性排列,并在土地生产潜力划分中作出了三个基本前提假设,即()、()、()。 5、AEZ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核心是()的评价,其缺点主要有()、()等。 6、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是按行政区组织的,即()、()、()三级。描述并表达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特征好坏的因素体系包括标准样地典型地段的()和()两个方面。后者又包括“()”和“()”。 7、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过程中标准样地设置的原则是()、()、()、()。 三、简答题(50分)

1、土地评价的基本目的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 基础资料。那么,土地评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哪些方面?(10分) 2、区位理论、地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分别是什么?(10 分) 3、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三者 的评价分类系统是什么?并阐述每一个级别是如何界定的。(15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