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1.1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

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

条件,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

价值,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评

价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

力和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指标评价法

和模型模拟法等。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和

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限制因素,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和

适宜利用方式。

1.4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的质量评价、适宜利用评价、土地的宏

观调控评价和土地的价值评价等。其中,土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适宜利用评价主要考虑土地在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方面的利用潜力;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和土

地政策等因素;土地的价值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因素。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包括自然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等。

1.5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领域

土地资源评价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

管理和土地资源等方面。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可以确定土地征收和补偿

的标准和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1.6土地资源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土地资源评价面临着数据获取不易、评价模型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准

确等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完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将日

益完善,评价结果将更加科学准确,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更

好的支撑。

总结:土地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土地的自然、经济、

社会和生态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

续发展。土地资源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管理

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完善,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

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土地评价复习重点—不看后悔

土评复习 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管理 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土地评价概述第一节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土地潜力评价第二节农用地的管理 第三章土地适宜性评价第三节建设用地的管理 第四章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章土地生态评价第五节我国的土地产权 第六章土地经济评价第六节土地市场 第一章土地评价概述 第一节相关概念和概况 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 第三节土地评价因素 土地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 一、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1、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 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3、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4、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5、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 6、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 二、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

土地利用类型定义:根据土地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归并或划分。 三、土地类型的划分 1、土地自然类型的分类,它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2、广义:是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它包括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此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和动态演替机制和规律等。 第二章 土地潜力评价(以气候要素为主) 一、 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二、 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三、 土地潜力综合评价 四、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土地潜力(Land capability ):又称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或数量评定。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展开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主要是为了清楚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现状,包括了对土地的分布、质量以及数量的调查。土地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率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提升国内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评价 引言:国家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调查和评价是两项重要的工作,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就土地资源而言,我国目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导致人们非常关心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国内现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和评价的方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 1.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分析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包括了土地资源因素、利用效率、土地归属等各个环节,准确、完整的调查资料能够给后期土地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保护打下良好基础,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切实相符,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还可以为后期评价工作做好铺垫[1]。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如遥感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对土地资源的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利用,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国内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展开综合性的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制定促进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方案。 2.调查流程分析 在调查土地资源的过程中,一般是以遥感技术为主,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测绘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在具体调查之前,相关人员应做好调查准备工作,具体调查过程中,还可以分为内业调查和外业调查,最后相关部门还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土地资源调查中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首先要保证设备的完整性,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收集和整理调查数据。保证土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体: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通常包括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和个人。客体:客体是土地资源,它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不同的目的其客体不同。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①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②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③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传统经典的评价方法: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有土地适应性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前苏联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有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农业生态带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其中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质量的鉴定。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法(路线调查法,典型调查法)2,常规仪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数字测图)3,航空遥感调查(了解)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经验法)2;定量评价方法(多因子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评价,参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回归分析法,类聚分析评价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依据是土地的用途,强调依据不同地域上的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从调查的内容来看,两个调查整体上是一致的,更新调查必须对原来调查过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加以调查,并对本应调查而没有调查到的内容加以补充调查,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其土地资源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而更新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两者的关联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是为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现势性,更为全面,更为规范实用。 土地类型的概念:有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相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教学大纲(04-4)

《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4216 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 7 总学时:60 教学时数:理论课6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是以地质、土壤、植物、气象等课程为基础,它的主要内容有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2、地位和任务: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先期开设的课程有地质学、土壤学、植物学、气象学。 5、修订的依据: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教学计划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修订。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土地资源学学科发展、土地资源学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教学内容: (1)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学的概念;(2)土地资源的特性;(3)土地资源学发展历史和现状;(4)土地资源学的内涵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土地资源学学科发展、土地资源学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特性。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要求理解、掌握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了解土地资源学的内容及其发展与现状。自学时间0.5小时。 第一章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特性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的组成、土地资源分布规律和社会经济特性。 2、教学内容: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土地资 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在充分认识土 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 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等方面。通过对土地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 利用状况和可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土地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土地的质量、潜力、功能和供需状况等方面作出评价 和分析。在土地质量评价方面,主要是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与质量关系,通过土地质量检测 及其化验分析方法,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评价依据。在土 地潜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的未来利用潜力而展开评价工作,包括土地的可利 用现状、土地的次生生态系统潜力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战略规划等。在土地功能评价方面,主要是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可分配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时考虑土地 对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的优缺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供需状况方面,主要是按照区域开发要求和所需土地的规划面积,分析现有土地的 利用情况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与改良选择、土地经营 和交易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之,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只有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造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部分 1、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①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②土地类型调查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④专项土地资源调查⑤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①常规测量测图方法②航空遥感调查方法③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④3S技术综合制图方法。 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外业调绘③内业工作④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6、外业调绘包括:①路线勘察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③室内预判④地类调绘⑤补测⑥样区调绘验证。 7、内业工作:①转绘②量算面积③编图与图面整饰④成果整理。 8、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9、各级土地类型单元的总和构成一个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的基础。 10、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①自然发生学的原则②多级分类制的原则③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 11、土地类型制图方法:①综合制图②叠置制图。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是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前提,因此,必须要定期地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这项工作被称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3、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 14、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15、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16、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17、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①统一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地域性原则。 18、2007年8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该标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19、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①选好站立点②确定调绘地图的方法③判读方法④边走边读⑤补测⑥调绘整饰。 20、地类调绘(也是精度要求):①耕地、园林、水域为6平方毫米;居民地4平方毫米②以实线表示地类界限。当地类界与线状地物或境界线重合时,可省略不绘。③明显地物界线不得大于0.3mm,困难地区不明显地物线不得大于1mm,勾绘线界线跑线误差不得大于0.3mm. ④坚持“五到”。走到、看到、问到、记到、绘到⑤地类图斑以村或航片为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图斑序号不得重复或遗漏。 第二部分 21、飞地:也称插花地,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 22、航片的重叠度:为了保证航片的立体观测和整个摄区得连续性,规定,相邻航片之间要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 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 三、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社会经济 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 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五、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 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 六、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七、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1转绘○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 理)4.检查验收 八、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别: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 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九、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一 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十、土地分级的概念:所谓土地分级就是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 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十一、土地利用现状的概念:人们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生产利用经营方式。 十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定期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 十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1.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和权属性质。2.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经验、和教训,提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建议。 十四、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作程序:1.准备阶段2.外业调查阶段3.内业整理阶段 4.成果检查验收阶段 十五、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1.形状2.大小3.色调4.阴影5.图型(图案结构)6.纹理 7.相关特征 十六、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生产的自然潜力在一定的投入条件下,可能产生的食物总量与人均消耗量的总和之比的一个动态估算。 十七、土地评价的概念: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复习资料完美版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①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②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土建和属性数据③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④土地资源调查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任务:①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②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③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④土地资源调查得成果记录。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一般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安排工作计划、收集资料、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测、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测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3检查验收 2.历史土地清丈方法①方田均税法②经界法③堆排法④鱼鳞图册法;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最早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 第二章土地类型调查 1.气候调查(气温、积温、降水、干燥度):调查区气象站收集抄录有关气候要素观测数据、实地观测地形地貌(大中地貌、特殊地形微地形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航片卫片、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地质(岩石类型、风化壳地球化学类型、沉积物):野外实地绘制相应的断面图水资源(水资源类型、水资源量、水质):调查河流湖泊的大小深度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农业灌溉和排水能力;饮用水井和灌溉水井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与地下水地表水补给关系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渍化、浅育化影响;调查水利措施;采样分析土壤(地表特征、剖面特征):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植被(确定代表性植物群落、估测植物种属的丰富度、目测覆盖度、调查植物的利用价值特种土宜植物调 2.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原则 3.制图的原则:地理基础控制原则、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量变与质变个体形态与区域总体结构的关系原则、土地土地类型制图要注意地理分异特征、要突出生产性、要注意土地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综合性方法:综合制图法(遥感图像野外调查分析、分类系统解译野外调绘、草图、转绘)叠置制图法(最后野外验证)制图技术处理:夸大法、符号法、何并法、组合复区法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技术路线:收集资料了解要求、分析调研利用状况和分布特点拟定分类系统、根据已有资料分析拟定的可行性、对利用分类系统实地验证核实原则:统一性原则②地域性③系统性④实用性 2.土地利用调查外业方法:选好站立点、确定调绘底图、判读方法、边走边判读、补测、调绘整饰 3.变更调查方法:利用新的1:1万影像进行动态监测、利用航片和1:1万土地详查图进行动态监测、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4.1984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8类,二级46类;2001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系统:一级3个,二级15个,三级71个;2007年一级12个,二级56个。 第八章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的目的:1土地评价结果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2土地评价为土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区域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下,单位面积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 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3.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4. 土地资源调查: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5.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的调查、土壤资源的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6.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7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8.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9.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10. 农用地分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等别的过程。 12. 农用地定级:指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级别的过程。 11. 层次分析方法:把各个因素排成从高到底的若干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算出各因素权重。 二.简答题 1. 土地资源调查任务与成果? 答: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成果: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包括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 界线图、土地生产潜力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等。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使用现状,愈加受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视。土地资源调查就是为了明确我国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以及利用情况进行各项工作的展开,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资源目前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需要针对目前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评价来确定土地资源的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价值。 标签: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 因为土地调查监测评价的相关数据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中,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可以有效地开展空间数据的处理、输入、管理与输出等操作,必须借助现代测绘技术。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非常显著,经常被用在土地资源调查与检测中。 一、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针对土地自然因素、利用条件、效益、土地归属等等展开有效调查,为后续土地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为土地资源保护及整治提供足够的基础信息,实现土地资源得合理规划及利用。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针对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地资源类型、质量及分布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是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及开发、保护等等工作开展的前期工作,基于土地资源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测绘制图手段及技术,通过遥感和测绘手段,全面收集、整理和储存提低资源信息,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等等,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及相互管理进行综合性的调查评价,为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及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全面的土地资源数据及信息。 (二)調查流程 土地资源调查是利用遥感及测绘手段进行土地资源信息调查,所以其调查流程主要如下: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及检查验收。在外出调查之前装备好相应的设备及技术,配置好人员以及设备,外出工作中需要严格准守外业、内业调查工程程序,之后将调查数据以及信息收集、整理、储备以及验收等等,确保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及信息能够全面落实到位。 二、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遥感测绘方法运用于土地测绘的情况 (一)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应该非常慎重地对待土地资源的调查监督,做好充分的技术应用准备,为后续的调查监督工作打好基础。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测图项目的相应距离、现场环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1.1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 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 条件,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 价值,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评 价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 力和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指标评价法 和模型模拟法等。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和 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限制因素,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和 适宜利用方式。 1.4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的质量评价、适宜利用评价、土地的宏 观调控评价和土地的价值评价等。其中,土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适宜利用评价主要考虑土地在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方面的利用潜力;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和土

地政策等因素;土地的价值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因素。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包括自然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等。 1.5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领域 土地资源评价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 管理和土地资源等方面。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可以确定土地征收和补偿 的标准和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1.6土地资源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土地资源评价面临着数据获取不易、评价模型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准 确等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完善,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将日 益完善,评价结果将更加科学准确,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更 好的支撑。 总结:土地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土地的自然、经济、 社会和生态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 续发展。土地资源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管理 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的完善,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 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荣的基础资源,是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 保护的物质基础。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准确 的信息支持,助力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和规划,促进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本文将从调查与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估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土地资源分布、利用、质量、生产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土地面积和分布 通过调查土地面积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状况,为制定土 地开发和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2.土地利用状况 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可以了解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及其面积,同时还可以了解 土地利用方式、生产力、土地的保护状况等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农田的调查,了解 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包括农产品产量、种植结构、土地肥力状态等内容。 3.土地质量 调查土地质量可以了解土壤类型、性质、肥力、水分状况等,为土地利用方式、开发 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土地利用效益调查可以了解土地所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粮食产量、生态 效益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为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 支持。 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 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一般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土地质量的好坏,是全面了解土地资源情况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包括生产能力、耕作能力、肥力、土地贫瘠度、水分条件、土壤的成分和性质等。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土地 的潜力和发展前景,提出科学有效的土地利用计划和管理建议。 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进行利用评价,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效益情况和问题存在的原 因等。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3.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 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 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 查的有效手段之一。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 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 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 1、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 性等内容。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林地面积等内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 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 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不 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 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某个地区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价分析,旨 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及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对象:确定调查的地区范围和调查的土地资源类型,例如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2.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 情况、土地质量等。 a. 土地利用现状:搜集地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如农田的耕作方式和种植 作物、林地的森林类型和面积、草地的草种及覆盖情况等。 b. 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的方式,如是否存在规划的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如农田转用为建设用地造成的农田面积减少等。 c. 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情况:搜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关信息,如土地的使用 权是否属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体经营者,土地所有权是否属于国有或集体所有等。 d. 土地质量: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质地、排水性等质量指标,了解土地潜在的农业、林业、草业等利用潜力。 3. 评价与分析:对收集的调查资料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和建议。 a. 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评价: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质量情况,评估土地资源的 潜力,判断土地适宜发展的农业、林业、草业或其他利用方式。 b.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模式 等因素,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出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d.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评价:综合考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评价资源 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性,提出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农田 规划、林业布局、草地管理、城市规划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和保护。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聚类分析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聚类分析 第一节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什么是土地?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其附属物。在生态学范畴,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构成的土地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社会生产中,土地是生产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它的空间特征和属性决定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土地的作用与价值:在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中,土地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自有人类以来,土地就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劳动的第一个对象,在经济学上称之为生产资料。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它又是其他任何生产资料所不能代替的重要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是人类在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利用生物对其环境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的过程,而土地正是生物进行这种交换的必要环境条件。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即土地是自然本身的产物,其面积是有限的,位置具有固定性,土地具有永久性,而且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 土地调查:查清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利用现状,以及掌握它们的动态变化信息和规律的一项技术措施,也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准确的土地数量、质量资料,是制订长远规划,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订有关政策的科学依据,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土地调查不仅是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进行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必要前提。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生产潜力及其利用和管理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其主要作用:,为

土地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提供基本数据和有关图件;为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掘土地资源潜力、保持生产平衡提供基础工作和动态监测;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改善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调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包括各级用地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类型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等;查清土地资源的质量及土地各构成要素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分等分级;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和土地评价的结果,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整治、管理的意见和具体的规划方案;提交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类型图、土地适宜性图、土地生产潜力图以及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图等专题系列图件。 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统计、土地登记以及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如果调查以一定周期重复进行,则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 要意义。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的定义、意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通过对土地 的质量、潜力、适宜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质量、功能和适宜性,从而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 为土地的保护提供指导。土地资源评价可以揭示土地的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为土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指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 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二、土地调查的定义和方法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它通过对土地的地形、 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调查。通过对土地的实地考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 方面的情况,获取土地资源的基本信息。

2. 数据收集。通过获取土地的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收集土地资源相关 的数据,为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 专家评估。通过请专家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的应用 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土地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土 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 土地整治。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的整治提供指导,通过对土 地的评估和调查,确定土地的整治目标和措施,提高土地的质量和效益。 3. 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土地的评价和调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4.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对土地的评估和调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的 重要手段。它们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的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 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 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相互 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投入 -- 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 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 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 7 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 农用地分等单元 19.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 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