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响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响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响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响,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响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复原反响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响——复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复原反响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复原反响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复原性:复原剂>复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局部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复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响: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响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枯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氯气有毒,有毒气体必须加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 NaCl+NaClO+H2O

因此,实验室制取枯燥纯洁的氯气可设计成如下装置:

图2—1

思维过程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病症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

的氯气飘进鼻孔。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

2.化学性质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跟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响,潮湿的氯气还具有漂白性。

〔1〕Cl2与金属反响

2Fe+3Cl22FeCl3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烟,烟为FeCl3固体,由此可见Cl2的氧化性很强,将Fe氧化成+3价。但在常温下,枯燥的Cl2不与铁反响,故可用钢瓶贮存、运输液氯。Cl2还可以与活泼金属钠及不活泼金属铜等大多数金属反响。

燃烧是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响,它们都是氧化复原反响。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铁丝在氯气中燃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2〕Cl2与非金属反响

Cl2+H22HCl

说明:①纯洁的H2在Cl2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在瓶口处有白雾生成。

②H2和Cl2混合后光照或点燃都会爆炸。

③工业上制取HCl就是利用H2在Cl2中燃烧来制取的。

〔3〕氯气与水反响

①氯气溶于水后可得到氯水Cl2+H2O HCl+HClO

氯气的成分新制的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主要以Cl2分子形式存在。

说明:Ⅰ.氯水显酸性,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其原因是

Cl2+H2O HCl+HClO 2HClO2HCl+O2↑使氯气转化为盐酸,氢离子深度增大。

Ⅱ.氯水中参加镁粉发生的反响为Mg+Cl2MgCl2〔主要成分〕

Mg+2HCl MgCl2+H2↑〔为次要反响〕。

②HClO 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漂白性和弱酸性。

Ⅰ.HClO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2HClO+2HCl+O2↑

Ⅱ.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

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Cl2+H2O HCl+HClO HClO能杀死水中的病毒、病菌。

Ⅳ.次氯酸具有弱酸性,酸性化碳酸酸性弱。

说明:①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有机色质〔如品红、石蕊等〕氧化为无色物质,但不能使碳素等黑色物质氧化。

②氯水久置后失去氧化能力,是因为HClO不稳定,受热、光照易分解。

③氯水要现用现配,不易久置,暂时性保存要避光、密封。

④氯气与碱反响①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利用此反响原理工业上用来制备漂白粉。

说明:Ⅰ.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都是Ca〔ClO〕2

Ⅱ.漂白粉和漂粉精在用于漂白时要放置一段时间或参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其目的是增强酸性,产生HClO,因为只有HClO才具有漂白作用。

〔4 〕与NaOH溶液反响

2NaOH+Cl 2NaCl+NaClO+H2O

利用此反响可对制取氯气的尾气进行处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

〔5〕氯气与溴化物、碘化物的反响

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1.氯置换溴

将少量氯水滴入试管内的

KBr溶液中,用力振荡试管试管内的溶液由无色

变为橙色

2KBr+Cl2Br2

+2KCl

2.氯置换碘

将少量氯水滴入试管内的KI

溶液中,用力振荡试管试管内的溶液由无色

变为褐色

2KI+Cl2I2+

2KCl

3.溴置换碘

将少量溴水滴入试管内的KI

溶液中,用力振荡试管试管内的溶液由无色

变为褐色

2KI+Br2I2+

2KBr

结论

氯能从可溶的溴化物和碘化物水溶液中置换出溴和碘,溴能置换了出碘,即

氯比溴和碘活泼,溴比碘活泼

思维过程三氧化复原反响

1.有关概念

氧化复原反响:有电子转移的反响。

氧化剂: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剂在反响中得到电子。

复原剂: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复原剂在反响中失去电子。

2.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响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2〕单线桥法:表示反响物中氧化剂、复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 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 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5)尾气吸收:氯气有毒,有毒气体必须加以吸收,防止污染空气。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2NaOH NaCl+NaClO+H2O 因此,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设计成如下装置: 图2—1 思维过程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性质 复习重点 1。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 2。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3。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卤素的知识点总结

卤素的知识点总结 卤素是指周期表元素中第17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和齐,又被称为卤族元素。下面是对卤素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1.基本属性: -卤素都是非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中,以阴离子形式 存在。 -氟、氯和溴是气体,碘是固体,砹和齐是放射性元素。 -卤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都很高,容易接受电子,表现出明显的 还原性。 -卤素的共价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2.物理性质: -氟气和氯气呈黄绿色气体,溴气呈红棕色气体,碘呈紫黑色固体。 -砹是放射性元素,齐是人工合成的元素,它们的物理性质尚不确定。 3.化学性质: -卤素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释放出氯气、溴气或碘气。 -卤素可以与氢形成酸,如盐酸(氯化氢)、溴化氢和碘化氢。 -卤素可以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反应形成一系列的盐,如氯化钠、溴 化钾和碘化铷。 4.反应特点:

-卤素与金属反应时,通常是将金属的价电子转移到卤素离子上,生成离子晶体。 -卤素与非金属反应时,通常是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化合物。 -卤素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即从氟到碘,还原性逐渐加强。 5.用途: -氟在实验室中常用于合成有机物和制取氢氟酸。 -氯可用于制取氯化钠、漂白剂和杀菌消毒剂。 -溴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火灾灭火和光敏材料。 -碘可应用于制备碘酒、碘化钾和药物消毒。 -砹主要用于医学和放射性药物研究。 -齐目前尚未广泛应用。 6.卤素化合物: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卤素化合物,也是食盐的成分之一 -溴化钾(KBr)可以用于检测甲状腺功能和成像。 -碘酒(碘化石脑醇溶液)用于消毒和伤口处理。 -氟化钙(CaF2)用于制备氢氟酸和陶瓷材料。 7.卤素与生物体: -卤素在生物体中起到重要的功能,如碘对甲状腺功能的调节,氯和钠对神经传导的作用等。

卤族元素性质总结(DOCX)

元素周期律卤族元素性质总结 I.元素周期律 1.周期表位置 VII A 族(第17纵列),在2、3、4、5、6、7周期上均有分布。元素分别为氟(F)-9,氯(Cl)-17,溴(Br)-35,碘(I)-53,砹(At*)-85,未命名元素(Uus*)-117。 2.由于均可与金属化合成盐(卤化物),所以被称为卤族元素。 II.物理性质 II.1物理性质通性(相似性) 液态的温度范围都比较小,单质均有颜色。卤素都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在水中溶解度都比较小,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都比较大。气态卤素均有刺激性气味。 II-2.物理性质递变性 随着周期的递增,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递变性有: 1.颜色由浅变深。 2.在常温下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 3.熔沸点逐渐升高。 4.密度逐渐增大。 5.溶解性逐渐减小。 II.3.物理性质特性 1.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液溴极易产生有毒的溴蒸气,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与阴冷处,不能用胶塞,且试剂瓶中加水,以减弱溴的挥发。 2.碘具有金属光泽。易溶与酒精,碘酒是常见的消毒剂。 3.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注意:氯气难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而碘易溶于碘化钾溶液(生成I 3) III.化学性质 III-1.原子化学性质 III-1.1.原子化学性质通性 1.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 2.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都很稳定(除了I ?)在高温时都很难分解。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4.与典型的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其他卤化物则为共价化合物 图1 卤素双原子分子电子结构示意图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总结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总结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化学卤族元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化学卤族元素总结篇1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 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①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④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⑤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⑥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现的化合价; ⑦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相对高低(如在HClO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则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等。 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I) ⑴单质颜色逐渐变深,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 ⑵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⑶与H2化合,与H2O反应由易到难; ⑷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水溶液酸性增强; ⑸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 ⑹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元素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2、卤化氢 均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⑴氟化氢(HF):很稳定,高温极难分解,其水溶液是氢氟酸,弱酸,有剧毒,能腐蚀玻璃。 ⑵氯化氢(HCl):稳定,在1000℃以上少量分解,其水溶液为氢氯酸,俗称盐酸,强酸 ⑶溴化氢(HBr):较不稳定,加热时少量分解,其水溶液为氢溴酸,酸性比盐酸强,HBr还原性比HCl强,遇浓硫酸被氧化为单质溴(Br2)。 ⑷碘化氢(HI):很不稳定,受热分解,其水溶液为氢碘酸,酸性比氢溴酸强,HI是强还原剂,遇浓硫酸易被氧化为单质硫。 3、卤素及其化合物主要特性 ⑴氟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①卤素单质Cl2、Br2、I2与H2化合都需要一定条件,唯独F2在黑暗处就可与H2化合爆炸。 ②卤素单质Cl2、Br2、I2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 +H2O=== HX+HXO(I2与水反应极弱),但F2与H2O反应却是:2F2+2H2O=== 4HF+O2 ③氟无正价,其他都有正价

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卤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第17族的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砹。这 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递变规律。 首先,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如下: 1.原子半径递增:从氟到砹,原子半径呈现递增趋势。这是因为随着 核电荷数的增加,核外电子的层次也增加,电子云分布范围扩大,从而使 原子半径增大。 2.离子半径递减:卤族元素通常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离子半径 呈现递减趋势,这是因为电子云的静电斥力减小,拉近了核与电子云的距离。 3.电离能递增:卤族元素的电离能从氟到砹递增。这是由于原子半径 减小,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增强,电子释放出来需要克服更大的吸引力。 4.电负性递减:卤族元素的电负性从氟到砹递减。氟是周期表中最电 负的元素,而砹则是较不电负的元素。这是由于原子半径增加,电子云扩大,电子对其他原子核的吸引力减弱。 其次,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如下: 1.氧化性递减:卤族元素的氧化性从氟到砹递减。氟是最强的氧化剂,能够氧化几乎所有非金属和大多数金属。氯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如能与 氢气反应形成盐酸。而溴和碘更不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性递增:卤族元素的还原性从氟到砹递增。氟是最强的还原剂,能够将大多数非金属元素从其他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砹则是较强的还原剂,可以还原一些金属的化合物。

3.酸性递减:卤族元素的酸性从氟到砹递减。氟的化合物通常是强酸,如氟化氢。而砹的化合物则通常是弱酸。 4.溶解度递递增:卤化物的溶解度从氟化物到碘化物递增。氟化物通 常溶解度较小,溴化物和碘化物的溶解度则较大。 此外,卤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也表现出一定的递变规律: 1.氟化物的离解热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2.氯化物的离解热适中,在室温下多为晶体,如果存在水合物,则多 为六配位。 3.溴化物的离解热较小,多数为固体,但有些溴化物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4.碘化物的离解热更小,常为固体,但具有较大的溶解性。 综上所述,卤族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周期表中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这些规律体现了原子结构和周期规律的影响,对于理解元素间相互作 用和进行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性质 本文主要介绍卤族元素的性质,包括氯气、卤化银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和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氯气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常温下可溶于水。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 氯气与金属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会产生棕黄色的烟,而钠在氯气中燃烧则会产生白烟。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

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 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卤化银 卤化银是卤族元素的化合物之一,具有不同的颜色和溶解度。氯化银是白色晶体,溶于氨水生成深蓝色的银铵离子;溴化银是淡黄色晶体,溶于氨水生成黄色的银铵离子;碘化银是黄色晶体,溶于氨水生成红棕色的银铵离子。卤化银在摄影、药品制造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碘与人体健康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免疫力下降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克汀病。因此,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碘,但过量摄入也会有负面影响。 CaCO 3 Cl

2 O 2 ⑤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盐具有漂白作用,因此常用于漂白纸浆和纺织品。同时,次氯酸盐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也常用于净化水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次氯酸盐相对于次氯酸更加稳定。 ⑥漂粉精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1O) 2 其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此外,漂粉精和漂白粉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与其他酸反应,以释放出次氯酸盐的漂白作用。另外,漂粉精和漂白粉的保存也需要注意,避免其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导致变质。最后,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的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都具有漂白和消毒作用,因此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H2O + CaCO3 → Ca2+ + 2HCO3- 2HClO → 2H+ + 2Cl- + O2↑ 2HCl + O2↑

卤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卤族元素知识点总结 卤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第七族的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卤族元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首先,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都具有七个价电子,因 此它们在化合物中通常以单负离子的形式存在。这也使得卤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一定的活性,特别是氟元素,由于其电子云的吸引力较大,因此具有很强的化学活性。 其次,卤族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特点。卤族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1,但在一 些化合物中也可以表现出其他化合价,如氯元素在氧化亚氯中的化合价为+1。卤 族元素与金属的化合物通常为离子化合物,而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则为共价化合物。此外,卤族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常呈现出颜色,如氯离子溶液呈现黄绿色,溴离子溶液呈现橙黄色,碘离子溶液呈现紫色。 再者,卤族元素的化学反应特点。卤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活泼的性质,如氯元素能与氢气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此外,卤族元素还能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卤化物,如氯元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卤族元素还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卤氧化物,如氯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氯氧化物。 最后,卤族元素的应用。卤族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氯元素 被广泛用于消毒,制取氯化铝等化工产品。氟元素被用于制取氟化氢和氟化铝等化工原料。此外,卤族元素还被用于医药、农业等领域。 综上所述,卤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通过对卤族元素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应用中的特点,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第17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石碱金属氯(At)。这些元素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和 化学行为,因此被归类为一组。 1.物理性质 卤族元素一般是气体(F2、Cl2)或液体(Br2)状态,在常温下存在。碘是唯一的固体卤素。它们的颜色有所不同,氟是黄绿色,氯是黄绿色气体,溴是红棕色液体,碘是紫黑色固体。 2.原子结构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是外层电子壳中有7个电子(氟、氯、溴) 或5个电子(碘)。这些元素都有一个不完整的p壳层,因此容易与其他 元素形成化合物。 3.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表向下移动而增加,因此,卤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也 随着递增。这是因为周期表向下移动时,原子核电荷增加,内层电子屏蔽 作用增强,导致原子半径增加。 4.电离能 卤族元素的电离能随着周期表向下移动而降低,因为原子半径增加, 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减弱。因此,氟的电离能最高,而碘的电离能 最低。 5.电负性

卤族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周期表向下移动而降低。氟是最电负的元素,而碘的电负性较低。这是因为原子半径增加,电子云的扩展使得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减弱。 6.反应性 卤族元素非常活泼,具有强烈的反应性。它们通常与金属反应形成卤化物。卤素也可以与非金属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卤族元素也可以与氢气反应形成酸性氢卤酸。 7.氧化还原性 卤素是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氟是最强的氧化剂,可以与大多数元素反应。氯次之,而溴和碘则较弱。 8.化合物 卤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例如,与氢结合形成酸性氢卤酸,与金属结合形成盐,与非金属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特定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9.应用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氯被广泛应用于消毒、水处理和漂白等领域。氟化物在牙膏和饮用水中用于预防蛀牙。溴化物被用作消毒剂和阻燃剂。碘在医药领域被用作消毒剂和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由于卤素的氧化性,它们也被用作制造合成材料和炸药等。 总之,卤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的一组元素,它们具有一系列相似的性质和化学行为。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总 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卤族元素性质 复习重点 1。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 2。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3。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 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卤族元素归纳总结

卤族元素归纳总结 卤族元素是化学周期表中第17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以及短寿命的烷基(Astatine, At)。它们属于同一元素家族,具有 一些共同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对卤族元素的一些重要特征进行归纳 总结。 一、物理性质 1. 外观:卤族元素在常温下大多数呈现为气体形态,其中氟和氯是 气体,溴是液体,碘是固体。 2. 颜色:氟气呈无色,氯气呈黄绿色,溴气呈红棕色,碘呈紫色。 3. 密度:卤族元素的密度逐渐增加,氟气密度最小,碘密度最大。 4. 沸点和熔点:卤族元素的沸点和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二、化学性质 1. 氧化性:卤族元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形 成相应的卤化物。 2. 反应活性:从上至下,卤族元素的反应活性逐渐减弱,氟的反应 性最强烈,碘的反应性最弱。 3. 电负性:卤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从氟到碘,电负性依次递减。

4. 氧化态:卤族元素的氧化态多为-1,但在一些化合物中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氧化态。 三、应用领域 1. 消毒杀菌:氯气和溴化物常被用于消毒杀菌,如水处理、游泳池消毒等。 2. 防腐剂:食品工业中常使用氯化钠(食盐)作为防腐剂,防止食物变质。 3. 药物制剂:碘被用作一些药物的成分,如碘酊具有消毒和抗菌作用。 4. 光敏材料: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被广泛应用于摄影和印刷行业。 结论: 卤族元素具有一些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性。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涵盖消毒杀菌、防腐剂、药物制剂以及光敏材料等。了解卤族元素的特点和应用对于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卤族元素的归纳总结,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应用领域的概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元素家族。对卤族元素进行系统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并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基础。

卤族元素知识点详细总结

卤族元素性质 复习重点 1 O卤素单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主要差异及递变规律; 2o卤族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的递变性; 3。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o重点考查卤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1。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黃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 (2 )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洛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i2^B=CuCl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镭水,棕黃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h=S=2NaC 1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 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 12、FeCh)o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黃色的烟为CUC12 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口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H2 + Cl2点锻或光照2HC1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与Ch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 纯净的讯能在CL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口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口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h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