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者,称抱头火煤油灯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中医辩证分型】

多因多因血分有热,外受湿热火毒之邪,相互搏结所引起,发病与风热、湿热、火毒关系密切,而尤以火毒为先,临床以发病迅速,色如涂丹为主证,故本病属阳证。实证、热证。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辩为风热毒蕴;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辩为湿热毒蕴;发于新生儿,则辩为蜰毒蕴热。

【西医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前驱闭关。

2、局部闭关:好发于颜面及下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

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迅速蔓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疱或血疱,很少化脓。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2)血沉可增快;

(3)病理切片真皮高度水肿,血管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4、鉴别诊断:

(1)类丹毒:常见于手部,与职业有关;范围小,来势慢;无明显全身症状。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原发性刺激物致敏史;病变多局限于接触部位;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自觉刺痒,无触痛;无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皮肤紫红,肿形隆起,边缘炎症较轻,界限不清,稍发硬而坚实,按之有凹陷。

(4)药物性皮炎:发病前有服药史;变可见面部红肿,两目合缝,但边界不清;无恶寒发等全身症状。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发于头面部,皮肤火焮红灼热,肿胀疼痛,或有水疱,眼胞肿胀难睁;兼见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力子5g、马勃3g、黄芩10g、黄连10g、连翘15g、板蓝根15g、薄荷3g、僵蚕5g、桔梗6g、柴胡6g、甘草6g。

(2)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皮肤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水疱、斑,甚至皮肤坏死,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见伴发热。口渴少饮,,便结或便溏臭秽,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银花15g、萆薢12g、牛膝10g、地丁草15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丹皮10g、生薏仁20g、车前子15g(包煎)、黄柏10g、泽泻10g、桃仁10g。

(4)胎毒蕴热:发于新生儿,局部红肿灼热,可呈游走性,伴有壮热烦躁,舌质红,苔黄。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24g、丹皮10g、赤芍10g、黄连9g、黄柏6、黄芩6g、山栀9g。

2、针灸疗法:

下肢复发性丹毒,患部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

3、外治:青宝丹冷开水调成糊状后敷患部,每日三次。皮肤坏死者,切开外伤九一丹。(二)西医治疗

1、应用抗生素静滴。

2、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二次。

3、积极治疗足癣,以防复发。

4、患肢抬高,促进回流。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精编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目录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

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 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8 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2 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6 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0 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5 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9 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4 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8 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2 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7 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0 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5 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1 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7 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1 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3 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9 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5 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8 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3 二十四、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7 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0 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5 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24 二十八、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 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7 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0 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5 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0 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6 三十四、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2 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7 三十六、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3 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9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黄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局部红赤肿胀 1.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告知患者戒烟、酒。 2.抬高患肢30~40°,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减少摩擦、搔抓,避免强烈阳光直射患部皮肤。 3.观察红赤肿胀的部位、性质、范围,每日定时、定位用软尺测量患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以了解肿胀变化情况。患侧肢体严禁静脉输液。 4.每日用碘伏消毒清洗创面。尽可能暴露水肿部分,避免翻身时擦伤、剥脱、局部挤压,防止炎症扩散。 5.遵医嘱中药泡洗(未溃期)。 6.遵医嘱中药外敷。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熏洗。 9.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三)疼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脑、交感、枕、肾上腺、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湿敷。 6.遵医嘱中药塌渍。 (四)水疱 1.水疱超过3cm者,遵医嘱抽吸疱液。 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忌用强刺激性沐浴品及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摩擦、搔抓及强烈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等,以免造成再次感染。 3.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敷药4~6小时(其他详见附录2)。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 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 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 肺热津伤 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 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 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 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 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

丹毒临床路径之欧阳家百创编

丹毒临床路径 欧阳家百(2021.03.07) (2016年版) 一.丹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丹毒(不伴有并发症)(ICD-10:A46..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赵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1.急性发病。 2.局部红肿性斑,表面皮温增高,可出现水疱,迅速扩展。 3.伴有高热及局部疼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杀菌消炎,解除全身症状。 2.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系统治疗。

3.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治疗。 4.物理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46..00丹毒(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ESR、CRP或PCT;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液或创面); (2)皮肤真菌涂片+培养(怀疑有足癣的患者); (3)双下肢动脉、静脉彩超(必要时); (4)病理活检(必要时); (5)口腔及耳鼻喉科相关检查(必要时);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细菌治疗:青霉素是首选药物,但要考虑青霉素的高耐药性及需要皮试阴性后方可用药。其次可选1、2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患者应≥18岁)或阿奇霉素。

康复科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典型脊柱骨折外伤史,于伤后立即发病。 (2)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A完全性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或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但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以下 D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 (二)证候诊断 (1)瘀血阻络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局部肿胀,痛有定处,或有皮下瘀斑,腹胀,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2)气虚血瘀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伤处肿痛,肌肉萎缩,面色淡白,腹胀,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3)脾胃虚弱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肌肉萎缩,神倦,气短自汗,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4)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肌肉消减,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5)气血两虚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

中医治疗丹毒的方法

中医治疗丹毒的方法 人们都说中药好西药快,我们很多人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叫做丹毒,很多人可能对这种疾病不是那么的了解,我们必须要了解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疾病,这其实是一种皮肤疾病我们必须注意,我们可以选择中医来治疗丹毒,那么下面就让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 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 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

丹毒临床路径

丹毒临床路径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丹毒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丹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丹毒(不伴有并发症)(ICD-10: A46..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赵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1.急性发病。 2.局部红肿性斑,表面皮温增高,可出现水疱,迅速扩展。 3.伴有高热及局部疼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杀菌消炎,解除全身症状。 2.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系统治疗。 3.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治疗。 4.物理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46..00丹毒(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ESR、CRP或PCT;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液或创面); (2)皮肤真菌涂片+培养(怀疑有足癣的患者); (3)双下肢动脉、静脉彩超(必要时);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者,称抱头火煤油灯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中医辩证分型】 多因多因血分有热,外受湿热火毒之邪,相互搏结所引起,发病与风热、湿热、火毒关系密切,而尤以火毒为先,临床以发病迅速,色如涂丹为主证,故本病属阳证。实证、热证。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辩为风热毒蕴;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辩为湿热毒蕴;发于新生儿,则辩为蜰毒蕴热。 【西医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前驱闭关。 2、局部闭关:好发于颜面及下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 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迅速蔓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疱或血疱,很少化脓。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2)血沉可增快; (3)病理切片真皮高度水肿,血管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4、鉴别诊断: (1)类丹毒:常见于手部,与职业有关;范围小,来势慢;无明显全身症状。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原发性刺激物致敏史;病变多局限于接触部位;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自觉刺痒,无触痛;无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皮肤紫红,肿形隆起,边缘炎症较轻,界限不清,稍发硬而坚实,按之有凹陷。 (4)药物性皮炎:发病前有服药史;变可见面部红肿,两目合缝,但边界不清;无恶寒发等全身症状。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发于头面部,皮肤火焮红灼热,肿胀疼痛,或有水疱,眼胞肿胀难睁;兼见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力子5g、马勃3g、黄芩10g、黄连10g、连翘15g、板蓝根15g、薄荷3g、僵蚕5g、桔梗6g、柴胡6g、甘草6g。 (2)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皮肤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水疱、斑,甚至皮肤坏死,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见伴发热。口渴少饮,,便结或便溏臭秽,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银花15g、萆薢12g、牛膝10g、地丁草15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丹皮10g、生薏仁20g、车前子15g(包煎)、黄柏10g、泽泻10g、桃仁10g。 (4)胎毒蕴热:发于新生儿,局部红肿灼热,可呈游走性,伴有壮热烦躁,舌质红,苔黄。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⑴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⑻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 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 (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U A轻度全身型,U B中度全身型,川重度激进型,W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⑴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

丹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丹毒该怎么办

丹毒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丹毒该怎么办 丹毒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1.全身治疗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 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二、预后 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预后危重。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丹毒最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 1.中医疗法: 二、辨证选方 1.风热化火 治法:散风清火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牛蒡子15g,薄荷(后下)10g,僵蚕12g,生山栀10g,黄芩10g,黄连10g,板蓝根30g,银花12g,连翘12g,赤芍12g,丹皮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元明粉;咽痛加玄参、生地。 2.肝脾湿热 治法:清肝泄热利湿。 方药:柴胡清肝汤或花斑解毒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生山栀10g,龙胆草30g,生地15g,丹皮15g,赤芍10g,银花15g,连翘12g,车前子(另包)3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湿热化火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紫花地丁15g,,银花10g,连翘20g,赤芍15g,丹皮15g,川牛膝15g,赤苓12g,车前子(另包)30g,粉萆薢14g,生苡仁

丹毒临床路径

丹毒临床路径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丹毒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丹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丹毒(不伴有并发症)(ICD-10: A46..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赵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1.急性发病。 2.局部红肿性斑,表面皮温增高,可出现水疱,迅速扩展。 3.伴有高热及局部疼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杀菌消炎,解除全身症状。 2.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系统治疗。 3.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治疗。 4.物理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46..00丹毒(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ESR、CRP或PCT;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血液或创面); (2)皮肤真菌涂片+培养(怀疑有足癣的患者); (3)双下肢动脉、静脉彩超(必要时);

[丹毒原因]丹毒的原因有哪些

[丹毒原因]丹毒的原因有哪些 丹毒的原因有哪些 1、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 2、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 型链球菌所致。 3、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4、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 5、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丹毒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鉴别。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

显,有显着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5.癣菌疹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6类丹毒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丹毒如何预防? 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嘱患者勿挖鼻。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实证;而起病缓慢,渐进加重,病程长,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虚证。 2、辨脏腑发生于热病过程中,或热病之后,伴咽干咳嗽者,病变在肺;若面色萎黄不华,食少便溏者,病变在脾胃;起病缓慢,腰脊酸软,遗精耳鸣,月经不调,病变在肝肾。 二、治疗原则 1、独取阳明即指治痿病应重视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运,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养肢体筋脉,有助于痿病的康复。所谓调理不尽属于补益,脾胃虚弱者固当健脾益胃,而脾胃为湿热所困者,又当清胃火去湿热,皆属治阳明调理之法。所谓“独取”,乃重视之意,不应理解为“唯独”之法。 2、泻南补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即指治痿病应重视滋阴清热,因肝肾精血不足,不独不能濡养筋脉,且阴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更亏,故滋阴可充养精血以润养筋骨,且滋阴有助降火;外感热毒,当清热解毒,火清热去则不再灼阴耗精,有存阴保津之效。若属虚火当滋阴以降火。若湿热当清热化湿而不伤阴。 3、治兼夹怔在调理脾胃、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对痿病的兼夹证要予以兼顾治疗,视其所夹湿热、痰湿、瘀血、积滞等,分别治以清湿热、化痰浊、祛瘀血、消积滞或清郁热等,辨证论治,才能收效。 4、慎用风药因治风之剂,皆发散风邪,开通腠理之药,若误用之,阴血愈燥酿成坏病。至于因七情六欲太过而成痿者,必以调理气机为法,盖气化改善,百脉皆通,其病可愈。即吴师机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之理。 三、分证论治 肺热津伤 症状:病起发热之时,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 方中以人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益气养阴;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火麻仁宣肺清热,润燥降逆;蜜炙枇杷叶、阿胶、炒胡麻仁润肺滋阴清燥。若壮热,口渴,汗多,则重用生石膏,还可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若咳呛少痰,加炙瓜蒌、桑白皮、川贝、知母润肺止咳化痰。咽干不利者,加花粉、玉竹、百合养阴生津。若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者,证属肺胃阴伤,宜用益胃汤加薏苡仁、山药、生谷芽之类,益胃生津。 本证肺热而津已伤,勿滥用苦寒、香燥、辛温之品重亡津液,可佐养胃清火之药,如沙参、玉竹、山药之类,胃火清则肺金肃,也是“治痿独取阳明”之法。 湿热浸淫 症状:四肢痿软,肢体困重,或微肿麻木,尤多见于下肢,或足胫热蒸,或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而濡。 治法:清热燥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

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 (二)证候诊断 1.瘀血阻络证: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脊背(损伤处)常见痛处固定,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肢体酸麻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涩。 2.脾肾阳虚证: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腹中冷痛。面浮不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肢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或薄白,脉沉细或沉弱。 3.肝肾阴虚证: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肌肉萎缩,腰脊酸软,不能久坐或久立,少寐,心烦口干,或伴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根据脊髓损伤(不完全性)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1)功能训练 ①肌力训练:其重点是肌力达到3级,可以逐步采用渐进抗阻练习;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1级时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或功能性电刺激等方式进行训练。 ②肌肉牵张训练:包括腘绳肌、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以实现独立坐位。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跟腱牵张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行训练。 ③垫上训练:翻身、肘胸位、手膝位、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帮助下坐起动作、卧坐转移。 ④坐位训练:正确独立的坐姿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床上坐姿可分长坐(膝关节伸直)和短坐。膝关节屈曲实现长坐才能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练,其前提是腘绳肌牵张度必须良好,髋关节活动度超过90°。 ⑤轮椅训练:经过前述垫(床)上训练后,病人逐步适应并学会操作轮椅,借助轮椅完成各种活动,对于T10以上脊髓损伤病人,大多数终身要与轮椅为伴。此期康复目标主要是学会安全使用轮椅及轮椅保养、维修,在轮椅上完成各种转移活动。

52 外科 丹毒(下肢丹毒)急性期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丹毒(下肢丹毒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下肢丹毒急性期的住院患者。 一、丹毒(下肢丹毒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丹毒(TCD 编码:TCD:BWC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丹毒急性期(ICD-10 编码:L03.1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丹毒(下肢丹毒急性期)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毒蕴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丹毒(下肢丹毒急性期)急性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丹毒(下肢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2.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 3.下肢丹毒慢性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过敏病史或过敏体质、患有精神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损害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可选择下肢血管彩超、胸部X 线片、B超(肝胆胰脾肾等)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湿热毒蕴证: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1)贴敷疗法 (2)中药泡洗 4.其它特色治疗 5.饮食疗法 6.西药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发热消退,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改善。 2.下肢皮色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3.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如出现血疱、皮肤坏死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疾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了内陷、红丝疔、局部化脓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丹毒相关知识整理

丹毒 一.概念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二.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病人常现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 起病急,潜伏期2~5天。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具体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病情加重时全身性脓毒症加重。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婴儿及老年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是在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一般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其次为面部,反复发作后,患处组织往往肥厚成为慢性淋巴水肿。 四.实验室检查 伤口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血抗链和血白细胞;下肢丹毒应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 组织病理其病理特征是强烈水肿,血管扩张,血管附近有很多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链球菌。淋巴管内壁的内皮细胞肿大。 五.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鉴别。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

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1. 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2. 痿症的症状有哪些3. 痿症产生的原因*二、痿症的注意事项*三、痿症的饮食禁忌 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 1、中医治疗痿症的偏方鹿含草15克,炙黄芪 12克,煅龙骨12克,煅牡蛎 12克,熟地10克,地骨皮10 克,鹿角霜8克,当归8克,补骨脂8克,仙灵脾8克,地龙8 克,肉苁蓉8克,蜣螂3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另取牛骨髓加黄豆适量,煮熟食之。服药1个月后,加重填精补髓之药。 鹿含草15克,熟地12克,炙黄芪12克,葛根12克,鸡血藤12 克,当归10克,川断10 克,狗脊10克,怀牛膝 9克,鹿角霜9克,鹿角胶6克。服法同1方。 黄芪6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山茱萸6克,当归15克,肉桂10克,人参15克,五味子15克,茯苓30克,熟地15克,肉苁蓉10,浮小麦60克,白术18克,白芍30克,制附子6克,山楂10克。水煎服,日3次,1次200毫升。 2、痿症的症状有哪些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

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3、痿症产生的原因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 痿症的注意事项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路径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路 径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西医诊断为下肢丹毒的住院患者 一、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丹毒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丹毒(ICD-10编码:L03.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皮肤,并迅速相四周蔓延扩张,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七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型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肿大。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有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3.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赤红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红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2.适用于下肢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5

痿病(视神经脊髓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筋脉弛缓,肢体活动不利或软弱无力,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视物昏渺,日久目盲,甚或出现暴盲。 (3)可结合相关疾病的理化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免疫专业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视神经 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成人NMOSD诊断标准(IPND,2015) AQP4-IgG 阳性的 NMOSD 诊断标准 (1)至少1项核心临床特征 (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阳性(推荐CBA法) (3)排除其他诊断 AQP4-IgG 阴性或 AQP4-IgG 未知状态的 NMOSD 诊断标准 (1)在1次或多次临床发作中,至少2项核心临床特征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1)至少1项临床核心特征为ON、急性 LETM 或延髓最后区综合征;2)空间多发(2个或以上不同的临床核心特征);3)满足 MRI 附加条件 (2)用可靠的方法检测 AQP4-IgG 阴性或未检测 (3)排除其他诊断 核心临床特征 (1)ON (2)急性脊髓炎 (3)最后区综合征,无其他原因能解释的发作性呃逆、恶心、呕吐 (4)其他脑干综合征 (5)症状性发作性睡病、间脑综合征,脑MRI有NMOSD特征性间脑病变 (6)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6-27T15:09:32.9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5期作者:张勇程馥平[导读] 丹毒,现代研究[1] 表明主要是由于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红肿疼痛的疾病。张勇程馥平(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中医对下肢丹毒的治疗的方法及剂型情况,综述中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大量的研究观察表明中医治疗下肢丹毒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少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指导临床中医医生进行诊治,并完善具体的诊疗常规提供良好的素材提供方向。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24-01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Zhang Yong, Chen Fup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50000)Abstract:In this words, we retrieve the methods and dosage form situ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erysipelasof lower limb 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treating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 A lot of researchobservation shows tha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rysipela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short course, less sideeffects. And it is for the future to further guide clinical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treatment, and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nd conventional concrete provides good material to provide direction.Keys: Erysipelas of lower limb,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view 丹毒,现代研究[1] 表明主要是由于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从而导致患处皮肤红肿疼痛的疾病。下肢丹毒,古称“流火”,诱发因素为外伤或足癣导致的趾间裂隙。致病菌从趾间裂隙侵入人体,造成浅层淋巴管的炎症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伴全身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形成象皮腿。如何进行安全、有效、迅速地治疗丹毒一直是专科医生研究的方向。 1.中医对于下肢丹毒的认识 “丹毒”一词,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说:“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即为最早的记载。《诸病源候论? 丹候》里讲到:“丹者,人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于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说明早期医家已认识到丹毒的发作的内因是素体血分火热之邪留滞机体。而下肢丹毒的外因更是由于湿热之邪留滞下肢所致。湿性趋下,易损伤阴位,故湿热性质的丹毒发于下肢;湿性粘滞,故病势缠绵,容易复发,都符合下肢丹毒的一般规律。 2.中医治疗自从1928 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丹毒[2,3]。中医治疗丹毒除运用抗生素以外,其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及针灸治疗都疗效显著。 2.1 中药汤剂治疗下肢丹毒,病因病机系血分有热,复感湿热之邪,故治疗上需以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马朝群[4] 等以五神汤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清热解毒,丹皮、赤芍、虎杖凉血活血,萆薢、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湿,配合外敷四黄苦地汤,疗效确切。毕海军[2] 等以自拟方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金银花、蒲公英、黄柏清热解毒,茯苓、萆薢、泽泻淡渗利湿,能增加治愈率,减少病情复发。李宏宇[5] 以黄连解毒汤治疗下肢丹毒,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均为清热解毒、凉血燥湿之品,结合外用青敷膏,治愈率、治愈时间明显优于西药组。莫秀梅[6] 以《伤寒论》名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借麻黄透散之功,与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药相配,疗效确切。 2.2 中医外治法治疗《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 法耳”。中药外治法作为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硫酸镁等溶剂外用湿敷的时候[7,8],中医发展出了其独到的治疗手段。王莉[9] 等使用金黄散外敷联合海桐皮汤外洗治疗下肢丹毒,对下肢肿胀、皮肤发红均有良好疗效。李萍[10] 等通过外用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组治愈率达94.1%,对照组治愈仅75.00%,具有显著差异。陈熳妮[11] 等通过四黄水蜜冷敷治疗下肢丹毒急性发作,能有效缩短治愈时间。赵玉娟[12] 等通过中药封包治疗下肢丹毒,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一项独特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项疾病的治疗,在丹毒的治疗中,针灸也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高嫚凌[13] 等通过三棱针针刺结合拔罐治疗下肢丹毒,治疗组患肢肿胀及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张盼[14]等根据火针温经活络、开门去邪的机理,运用粗火针密集放血配合三棱针刺络放血,能够有效减少其复发。 3. 小结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丹毒已不单局限于古书中的偏方,而更加规范化、简便化,这更加符合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也说明我们在临床实际中,不但要吸取前人优秀的治疗经验,更加要推陈出新,以病人为本,加强疗效。 参考文献:[1] 朱正唯.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的Meta 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4):359-363[2] 毕海军.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46 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1):64-65[3] 赵刚,郭瑞亚,贾振. 巴曲小金酶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丹毒20 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211,214[4] 马朝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40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6):45-46[5] 李宏宇. 黄连解毒汤配合青敷膏治疗下肢丹毒30 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010(12):32[6] 莫秀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验案2则[J]- 江苏中医药 2012(5):45-46[7] 郑红梅,侯志平,李慧丽等;喜辽妥联合50% 硫酸镁湿敷治疗丹毒的疗效观察[J]- 湖南医学学院学报2013,4,32(4):169-171[8] 陶豫新,酒精湿敷配合抗生素治疗丹毒20 例疗效分析[J]-兵团医学:2013,6:36(2):13-14[9] 王莉. 张雅丽. 金黄散外敷联合海桐皮汤外洗治疗下肢丹毒30 例[J]- 陕西中医 2013(10):1373-1374[10] 李萍. 李龙振. 吴林辉.张思嘉. 杨新伟. 徐光耀. 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的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2015(2):173-176[11] 陈熳妮. 沈玉珍. 黄珍霞. 朱进.四黄水蜜冷敷治疗下肢丹毒急性期皮损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4):678-680[12] 赵玉娟. 中药封包联合红光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医药导报,2013(2):125-126.[13] 高嫚凌. 孙艳. 徐艳红. 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0[14] 张盼,王遵来,黄朋涛等;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复发性丹毒临床疗效[J]- 杏林中医药;2015.2,35(2):206-207,2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