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

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

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

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c )是实际的最高立

法人。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

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b.《中国考试制度史》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d.《中国政治制度史》

5.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 c )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a.商朝

b.周朝

c.春秋

d.战国

6.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人治与法治的矛盾

b.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

8. 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

a.皇帝

b.司马

c.宰相

d.太史

9.北洋政府时期设立参战督办的是( b )。

a.袁世凯

c.曹琨

d.张作霖

10.唐代京城附近所在县称( d )。

a.赤县

b.望县

c.紧县

d.畿县

11.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 d.大理寺

12. 汉武帝时开始重用( d )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

a.丞相

b.御府

c.侍郎

d.尚书

13. 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 b )。

a.设五口通商大臣

b.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设总税务司署

d.设外务部

14. 清代省一级主管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布政使

b.学政

c.提督

d.按察使

15. 宋代为分割转运使权力的而在路一级设立的官员是( c )。

a. 安抚使

b.提举常平

c.提点刑狱

d.通判

)为核心。c

16.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 b )制度。

a.乡镇

b.郡县

c.郡国

d.领地

17. ( a )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土地日以缩小。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献帝

18.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c )岁。

a.70 b.65 c.60 d.55

19.在北洋政府中央监查机构平政院中,负责对平政院内部官员的监督的组织是( a )。

a.肃政厅

b.惩戒委员会

c.审察决算委员会

d.审计院

20. 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c )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d.内阁

三、名词解释

1. 嫡子继承制

答:古代王位继承制度。根据嫡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

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嫡子,则立庶子中的贵者。即以诸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其子继承地位的高低。

2. 尚书台

答:官署名,东汉时设置,又称中台,为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

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二千石和南北两主客六曹分领事务,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 郡县制

答:郡县制是一种中央直接控制与治理的地方行政体制。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郡的长官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县的长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汉代以后州、路、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制则沿用至今。

四、简答题

1.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答:(1)君主制政体一以贯之,历时久远;

(2)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和完备的文官制度;

(3)政治体制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与制约;

(4)王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5)政体的严整与思想的控制严密互为表里;

(6)礼制的法律化及以礼治国的伦理型政;

(7)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8)政治结构发展不平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制度萌生情况概述

答:春秋时期,各国中央一级的主要职官仍承袭西周制度,尚无太

多的变化,但宰相制度确已显端倪。各国都相继出现君主之下执掌

朝政的职官。他们的职掌和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各国的最高

政这时也有直接称相的。战国时期,宰相制始告初步形成。名称虽

不一致,职掌却是相同的,协助国王处理全国政务,由国王任免。

这一时期的宰相多为客卿,由布衣而置相位者为数不少。

3. 元代一省制概述

答: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其间虽三次设立过尚书省,但不领宰相事而只是主管全国财政,相当于宋代的三司使司,且旋置旋废,不为定制)。执掌最高军政

事务的仍为枢密院,但地位较中书省低。长官为枢密使(由太子兼任),其下有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等官。

五、论述题

1. 试述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民国元年分布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政治体制。但宪法并没有达到人们

的期望价值,却成为政治家手中的政治斗争工具。从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到1914年1月国会被强令解散,是所谓“政党政治”的时代。实行政党政治是民国初年风靡一时的潮流。民初政党政治的初步发展,标志着政治主体的近代化、政党化,政治形态由皇机政治转身

政党政治。但从民国初年到北洋军阀主政时期,基本上是采取硬性

移植西方制度的办法确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的,只能成为失

败的试验。如何建立适合当时国情的国家庭,孙中山的“建国三时期”学说提出了建立理想中的民族国家庭

的设想。但孙中山这种建立在个人权威之上的政治设想,也就决定

了他的继承者必然要走上“一党专制”和“以人治国”之路,走向国民

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体制。1927年,国民政府开始了为期10年

勉强维持统一的局面,而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情况下,中华民国政

治制度体系没有得到完善,反而走向政治党化,实行党在国家之上

的所谓“党制”体制。政治党化和“党国”体制,使得政治制度的结构

形式类似现代国家,但在实际上却成为国民党实行统治的工具,根

本没有起到现代政治制度所应该起到的管理和规范社会的作用,只

是继承了中国封建政治物传统,又采用了部分资本主义政权的管理

形式,又吸取法西斯主义个人独裁制的特点,是一种封建主义、资

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混合的政治制度。中国现代政治制度自出现以

来,受到世界上三大政治治理模式的影响:一是德、意、日法西斯

主义的独裁治理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喧哗一时,对当时的

中国有很深的影响。二是英、美式的资产阶段民主治理模式,从兴

中会、强学到以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都将此作为追求的目标。三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

力,中国人民终于选择了这种治理模式。

2.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答:早期国家建立在以强制力凝聚各部族的基础上,是靠征服和慑

服建立起来的.各部族或诸侯对王朝表面臣服而只负担象征性的贡赋,君主权力是很不稳定的。西周的分封制是以暴力统治配合宗法血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王朝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

决诸侯国相对独立的问题。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逐步消除地方分

封制,改行郡县制,便向高度君主专制过渡。从秦代开始,中央严

格控制地方,建立起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络,并在

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和修订充实,因此,其利弊清楚,特点鲜明。主要有:第一,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第二,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第三,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等等。这一切,在

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限制着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养成了地方官仅按条文事例办事,不讲客观实际的工作作风。

【篇二:2014年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

=txt>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

答案,多选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

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p59

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

高统治者的专称。p88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

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c )后期确立起来的。p68

a.商b.西周c.战国d.春秋

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p229

a.春秋b.战国c.秦d.汉

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b.《礼仪》c.《礼记》d.《周礼》

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b )代。p270

a.宋b.元c.明d.清

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b )。p326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

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

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c )。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a )岁。

a.70 b.65 c.60 d.55

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c )开始的。p138

a.夏b.商c.西周d.秦

14.明朝是以(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b.三省c.六部d.一省

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

b、廷尉

c、典客

d、奉常

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审批b.任命c.登记d.铨叙

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b )。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

18、“秀才”是指通过( a )的称谓。

a.童试b.乡试c.会试d.殿试

19、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

20、官吏主管部门在西汉是( d )。

a.尚书台b.尚书吏部 c.文官归吏部d.丞相御史二府

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每小题正确答案2-4个,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从夏期至1949年历代( abc )。

a.国家政权性质b.政体构成形式c.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

d.领导制度

2、在政体上中国政权存在( bd )。

a.君主制 b.邦联制c.民主共和制d.内阁制

3、西周早期是由( de )执掌国家各项任务。

a.御史察b.廷尉c.司徒d.卿事寮e.太史寮

4、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为( bcde )等级。

a.省b.路c.府d.州e.县

5、夏、商、周地方管理体制的核心( ab )。

a.封诸侯 b.建藩地 c.设郡县 d.设省

6、以下属于世袭兵役制的有(abcde )。

a.十六国时的“族兵”b.辽代的“宫卫御帐兵”c.金代的“猛安谋克” d.元代的“怯薛军” e.清代的“八旗兵”

7、唐律有( acde )。

a.开元律b.开皇律c.武德律d.贞观律e.永徽律

8、明清的“三法司”制度,以(bcd )主管司法事务。

a.兵部b.刑部c.都察院d.大理寺e.御史台

9、我国古代主要的赋役征收制度的改革有(abcde )。

a.均田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一条鞭法e.摊丁入亩

10、官吏选拔制度的途径有( abcd )。

a.荐举制度b.科举制度c.征辟制度d.荫袭制度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官僚政治

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

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

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2、嫡子继承制p127

古代王位继承制度。根据嫡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

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其优先考虑则是妃嫔的家世和

本人素质,不考虑是否年长。

3、三省六部p236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

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

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

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

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举

等事物。

4、票拟p209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

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

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5、三公九卿p229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

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

列卿。九卿的设臵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6、外戚政治p174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

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

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答: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

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

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

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

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

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

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五、论述题(15分)

请叙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概况:

(1)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尧舜时代的公共管理机构

机已有一定规模和分工,出现了君臣从属关系的迹象,具备了国家

雏形的特征。夏代有“六卿”,商代中央王朝的“内服”官已比较完整。(2)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西周早期由“卿事寮”和“太史寮”执掌国家各项政务。卿事寮之下设“三右”;太史寮之下设“三左”。三左三右合称“六大”。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改

革本国官制,各国君的辅臣的地位大为突出。由此出现的官僚制,在后期已确立以文武分职为重要标志,并在战国时期得到高度发展。(3)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三公九卿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汉武帝后,尚书成为政令中枢。

(4)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汉武帝以来的中央政务结构变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继续,中央官制排列顺序为:首列二相、八公、从公,其次是省、监、台、卿、卫、东宫官,诸卿地位和实际权责

明显降低。

(5)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西魏时按《周礼》制定六官

制度,并在北周得以保留,为隋统一后的官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6)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隋代更新中央官制,确立

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政务体系,并为唐宋所承袭,一直影响

到明清。

(7)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在“恪守成宪”的观念下,为适应现实需要,统治者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弥补官制的不足,其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派遣具有专责的特使,处理钦命政务,出现了诸

使差遣负责制。

(8)“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历代王朝在确保自己最高尊荣和主权的情况下,往往对民族地区实

行一引起特别制度以实行特殊管辖。

(9)以一省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金、元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一直到明代洪武十三年,一直采用一省为核心的政务管理结构。(10)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明洪武十三年,撤销中书省和大都督府,废除丞相制度,六部一度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最高

行政机构。明中叶后又逐渐依靠内阁作为辅政部门,清代沿袭内阁制,雍正以后又另立军机处,实行双轨辅政制。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机构,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指导下行使权力。

(11)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鸦片战争后,晚清调整中央政务

机构。1861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901年改名外务部。1903

年设商部,1905年设巡警部和学部,废除科举制。1911年成立“皇

族内阁”,原有军机处、内阁双轨辅政制与以六部为政务主体,寺监

府院为辅传统体制长度瓦解。

借鉴:

(1)行政体制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

(2)行政机构设臵要合理,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晚清时期的国体是(c )。

【篇三: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答案打印版】

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bbcbdbcdcc cadbb ada

二、多选

abc ade de bd acd acd acd ab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嫡子继承制p127

第二段,择立太子的标准是。。。。而不考虑其是否年长

2.三省六部

隋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央管制,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

中央政务体系,这套制度基本上为唐、宋说承袭,一直影响到明清。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中书省掌管草拟诏令文书,门下省“掌

出纳帝命”,尚书综理全国政务。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各设尚书、侍郎为正副官。吏部掌管理的铨选、考课、勋封。户部

管户口、田地、财政和赋税事物。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学校、贡

举等事物。

3.票拟

所谓票拟,也叫票旨、条旨,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呈递

皇帝批示以前,先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实际

上就是“票拟批答”,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4.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5.外戚政治

所谓外戚政治,就是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利用掖廷之亲,以皇后父亲

或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

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外戚专权”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萌芽期的特点。

中国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体现在有形的记录中,并凝结到各种

制度和风俗习惯中。五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

进入了部落联盟,或者酋帮制阶段。他们以强权为基础,依靠宗教

和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让神权和强权有机结合在一起,对

社会进行了新规范,固有的习惯逐渐被改造,有些习惯在强权的认

可下,开始具有了制度的效用。政治制度在旧的习惯上发展起来的,起着调整社会的作用,具有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

无上的地位。

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

的机构。

五、论述题(16分)

试述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现实谈谈对今天的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第一,早期国家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建;

第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第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行政管理制;

第四,公省监台卿卫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从《周礼》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

第八,“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结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谈借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

地位,它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

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要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推进:(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合理划分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处理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3)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增强法制观念;(4)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5)改革和

完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6)加强对权力

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

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权

力的正确运行;(7)推进电子政务;(8)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政府管理的目标模式。服务型政府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的基本权利,重点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完善公共服务

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第二,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的关键。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

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减少

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政府在抓好经

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第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能结构,在政府

和部门间合理配置政府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务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第五,健全行政运行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

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针对权责脱节、监

督不到位的问题,在配置部门职能的同时必须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建立对各部门履行职能情况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依法规定各类行政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行政决策

责任制度,优化行政决策信息系统,健全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事项的听证和公示制度、专家

咨询和评估制度,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第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推行行政问责制。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责任范围,使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权责规范、明确,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明确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政

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结果责任,完善政治、行政、法律、道德与结果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的责

任追究,强化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强化对决策失误

的责任追究,强化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强化对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 ) 2.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佛教和道教】与儒学同处于官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 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 ) 8.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 10. 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 ) 11.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篡的《唐六典》是我国最早的行政法典。( √ ) 12. 《大清律案集解附例》是一部以《大明律》为基础编订的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完备 14. 《法经》,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的成文法。( √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c )是实际的最高立 法人。 a.宰相 b.御史 c.天子 d.内阁 2. 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典客)。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 4.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c )。 ?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 ?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 ACBCCDCADC 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 1、BCDE2、DE3、BCD4、BCD5、BCDE 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 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 答:错。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四、简答题(30 分,每题10 分) 1、简析夏商的王权特点。 答:(1)夏王朝是以夏为核心的“万国”联合体,氏族仍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组织。夏朝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传统习俗和规范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相结合为特征的政治制度,并建立起了一套行政体制。(2)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商汤的行政总的原则是“以宽治民”和“有功于民” 。殷商继承了夏代的分封制度,王权得到了提升。 2、简述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 答:“敬天保民” ,是周朝施政的基本原则。要做到“保民” ,对统治者来说,就必须“明德” 或曰“敬德” ,施行德治。对此,周公和召公都多次提倡。择要而言,大致包含“无逸”“慎、罚”和先教后刑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逸”就是要求统治者不要贪图享受安逸,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慎法” ,就是慎用刑法。先教而后刑,就是首先切实对民众进行教育、引导,以“民彝”即社会伦常为其基本内容。 3、简述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和宗法封建制度的重大区别。 答:第一,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第二,封建政治制度针对的主要对象已经不是庶人或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 )。B、《周礼》 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A、《通典》 3、20世纪80年代以来,(C)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 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C、白钢 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B)性质。B、假说 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C )所建构的分析模型。C、摩尔根 6、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A)力量。A、血缘 D、领导人的威信 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C、酋邦 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B)的自 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B、相对恶劣 二、多选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 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 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ABCD)? 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BC )? A、唐代杜佑的《通典》 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 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 D、明代官修《明会典》 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BCD )? 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B、从研究目的看,传统制度研究带有明显的“学以致用”特点。视为当时的皇帝施政服务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及答 案 一、填空题 1、《法经》是一部以(刑法)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曹魏)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中军)和(外军)。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科举)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腹里),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都察院)。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南洋大臣),驻(上海),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驻(天津)。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资政院),地方是(咨议局)。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 阶级宪法性文件是(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 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 组为(国民党)。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 军事机构是(巡阅使署)和(经 略使署)。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 名为(政治会议)。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国 民政府组织法》,奠定了国民政 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 关是(立法院)。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 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县会议) 及(县参会议)。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 权机关,包括(全国苏维埃代表 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人 民委员会)。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 作方面采取(审检合一)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 关,是各级(参议)。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 1948年在(华北)解放区设立了 全国性的金融机关(中国人民银 行)。 27、(1947)年(5)月(1) 日,是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 日。 28、建国初期,(人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最高军事统 率机关。 2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 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 委员会)。 30、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 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四级)。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夏商周时期,在中央任 职的各级官吏称为内服,封在王 畿范围以外和边远地区的贵族、 侯伯称为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磨勘指审核、推究,宋 代将之作为考深和诠选的一项 制度,则是指审核、推究、勘验 簿历文状的一系列做法和程序。 3、清代官缺制度 清代规定在国家机关中 实行按民族分配一定官缺的办 法,即将重要官职分别定为宗室 缺、满州缺、蒙古缺、汉军缺、 汉缺等,其中以满缺、汉缺为主, 按缺补授,这种办法,保证了满 人的特殊权益,是民族歧视政策 的反映。 4、淮军 淮军是模仿湘军建立起 来的一支反动武装,其组织者是 李鸿章,淮军的营制编组等与湘 军基本相同,但装备有更多的洋 枪洋炮,是一支买办性更强,直 接依赖外国侵略者援助的军阀 队伍。 5、安福国会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 皖系军阀操纵的政客团体—— 安福俱乐部,在1918年8月产 生的国会中,占有90%以上的席 位,故此届国会被称为“安福国 会”,它为皖系军阀的独裁统治 立下汗马功劳,皖系军阀失败 后,安福国会也于1920年8月 垮台 6、公务员惩戒委员会 国民党统治时期设立,掌理 一切公务员的惩戒事宜。分为: 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掌理荐 任以上公务员及中央各官署委 任职公务员的惩戒事项;地方公 务员惩戒委员会,掌理各有关省 市委任职公务员的惩戒事宜。 7、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 最高政权机关,由各省、中央直 属县(市)苏维埃代表大会及红军 选出的代表组成,它的工作通过 会议来进行,每两年由中央执行 委员会召开一次,必要时可延期

国开大《中国政治制度史》形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 君主专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 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战国 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洋务运动 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 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 清末的1905年 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中华民国的建立 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世袭君主制 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王 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西周 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夏朝 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 。 皇权专制 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1911年的辛亥革命 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政治制度 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体的是()。 国防最高委员会 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民生 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南京临时政府 19.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李鸿章 20.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时期。 秦汉

2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 答: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式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是带有被动的性质.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于有效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盆支持.在伶统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能否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是改革的关键。清政府没有把握好机遇和妥善解决矛盾,也就决定它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 22.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形考任务二 1.我国第一部具有民主、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实行集体元首制的行政机构是()。 国民政府委员会 3.在统一女真诸部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的是()。 清太祖努尔哈赤 4.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丞相、御史大夫 5.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东汉 6.中国古代三省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 隋朝 7.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门下省 8.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 雍正朝 9.北洋政府时期以参战督办、边防督办名义掌握皖系军队的是()。 段祺瑞 10.1927年6月以“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名义组织安国军政府的张作霖原属于()。 奉系军阀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答:三公为三个重要职位,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而九卿则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九卿当中主要有太常、宗正等. 2. 答:尚书台为官署名,东汉时设置,是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名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等职位,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答: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答:嫡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它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这种制度使皇帝至上的专制制度更加巩固. 5.5. 答: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机构;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开始建立于隋朝,到唐代完善.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6. 答: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制度建立于西周,主要分封血缘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抵御外族侵略.诸侯实行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负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前期分封制有力地巩固维护了国家政权,但后期中央权力逐渐削弱.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7.答:改土归流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它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8.8. 答:翰林学士是官名.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德宗时,翰林学士在皇帝身边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使得其实际上的权力日重. 9.答: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对地方实行郡、县二级政权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是建立于战国时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

《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法经》是一部以()为主体,旨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和()。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7、()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直属中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与()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驻(),北洋大臣由()兼任,驻()。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以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政体,以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地方是()。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简称《》。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联合,改组为()。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和()。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奠定了国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及()。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 27、()年()月()日,是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纪念日。 28、建国初期,()是全国最高军事统率机关。 2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 30、54年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体系由三级两层改为()。 二、名词解释 1、内服和外服 2、宋代磨勘制度 3、清代官缺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B A、科学 B、假说 C、阶级 D、客观 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A、部落 B、部落联盟 C、酋邦 D、氏族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 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 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 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 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 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 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 A、酋邦 B、群队 C、部落联盟 D、部落 三、判断题 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 A、正确 B、错误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 A、陕西和甘肃 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 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 C、云南广东 D、四川一带 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 A、蚩尤、九黎 B、黄帝、炎帝 C、太昊、少昊 D、尧、舜 二、多项选择题 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 A.华夏集团 B.东夷集团 C.苗蛮集团 D.炎黄集团 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 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 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 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 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 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ABC A.燧人 B.伏羲 C.神农 D.女娲 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 A、战争开辟了中国文明独特的起源之路。 B、战争也决定了中国早期国家和后来权威的基本类型。 C、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D、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6、颛顼的“绝地天通”的涵义(AB) A、反映了黄帝之后,联合体首领的权威足以将 原来的部落巫术整合为统一的联合体巫 教,并有意识地利用巫术为自己的权力服 务。 B、颛顼是以政治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垄断了沟通神、人的巫术权力。 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 D、反映了王权起源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一、单选题 1、夏以后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是 B A、禅让制

2023年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形成性考核册题及答案

4、简析夏、商旳王权特点。 本题答案:(1)夏王朝是以夏为关键旳“万国”联合体,氏族仍然是构成社会旳基本组织。夏朝在氏族公社和部落联盟老式习俗和规范旳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相结合为特性旳政治制度,并建立起了一套行政体制。(2)商朝旳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商汤旳行政总旳原则是“以宽治民”和“有功于民”。殷商继承了夏代旳分封制度,王权得到了提高。 1、简述周朝施政旳基本原则。 本题答案:“敬天保民”,是周朝施政旳基本原则。要做到“保民”,对统治者来说,就必须“明德”或曰“敬德”,施行德治。对此,周公和召公都多次倡导。择要而言,大体包括“无逸”、“慎罚”和先教后刑三个方面旳内容。“无逸”就是规定统治者不要贪图享有安逸,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旳行为。“慎法”,就是慎用刑法。先教而后刑,就是首先切实对民众进行教育、引导,以“民彝”即社会伦常为其基本内容。 1、简述地主封建旳政治制度和宗法封建制度旳重大区别。 本题答案:第一,地主封建旳政治制度赖以建立旳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旳贵族组织旳以氏族为单位旳集体生产,而重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旳农民旳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获得土地而从事农业旳地主经济。 第二,封建政治制度针对旳重要对象已经不是庶人或完全没有人身权利旳奴隶,而是享有一定权利和自由并拥有生产资料旳农民。 第三,组织、构成国家机关并实行政治制度旳基本组员,已不是由天子分封、赏赐等而可以限定旳贵族,而是可以通过合法经营乃至非法手段求得政治和经济更大发展旳新贵。 4、试论战国时期魏国和秦国变法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旳历史地位。 本题答案:(1)变法旳重中之重是直接关系“富国强兵”旳多种新经济法令旳颁布。魏和秦旳变法在这方面很突出,其中又以秦为最。 (2)比较魏、秦在经济方面旳变法,魏在其广度、深度和展开旳层次方面,都远逊于秦。最主线旳区別在于,秦旳变法触及并很好地处理了在土地国有旳前提下个体农户旳土地问题,使国家有效地获得了稳定而可靠旳税赋和兵力旳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1 一、选择题 1、夏朝立国,从此中国进入家天下的阶段。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 ) A.占卜 B.分封制 C.禅让 D.世袭制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3、下述政治制度中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性与联系性的是?(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4、为保证将黄册作为对人民进行赋役管理的依据,明政府推行了( ) A.里甲制 B.关津制 C.土司制 D.卫所制 二、名词解释 1. 大元帅制 2. 洪宪帝制 3. 世公世卿制 4. 三省制 5. 藩镇割据 三、简答题 1. 清末新政的内容 2. 明代内阁制的确立过程 3. 两税法的内容 四论述题 朱熹《朱子语类》: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结合材料,论证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 一、选择题: D B C A 二、名词解释: 1. 大元帅制:是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的政治体制。1923年2月,孙中山在陈炯明叛乱失败后由 沪南下,重入广州,组织大元帅府。大元帅府之大元帅,被赋予极大的政治及军事权力:(一)一切重要政务,由大元帅处理;(二)各总司令、司令、军、师等军队,由大元帅指挥调度;(三)政府机关之组织、各机关之增设与裁并及重要官吏之任免,皆由大元帅为之;(四)大元帅得公布条例,发布命令; 条例之由各部公布者,须经大元帅之核准。由此可知,孙中山这次确立的大元帅制度,实是具体而微的制度。他经南北军阀多年之排挤,已感到欲有所作为,必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2. 洪宪帝制: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 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3. 世公世卿制:也叫世卿世禄制,卿是古代的高级官吏,世卿世禄中的“卿”不仅指卿,还泛指卿、大 夫、士等一系列官吏,“禄”是古代官员的俸禄,世卿世禄制即是指西周时期的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卿大夫等官吏可以父死传子,世袭此职,世代享有该职俸禄。有学者认为世卿世禄制开始于商朝,但并无确切的资料提供证明,可考的世卿世禄制见于西周时期。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宗室和功臣,册封了1000多个诸侯国,而在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和各诸侯国内,则进一步册封卿为治国的官员,卿下面则为大夫,再下是士。 4. 三省制:三省制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共同行使宰相职务的制度,萌芽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宋因之而成熟,元废。三省是皇帝的最高辅助机构,通常以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并共同商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定。三省制反映了君权的加强。并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关系上的平衡 5. 藩镇割据:藩是保卫,镇是军镇。唐王朝设置军镇的初衷是维护唐朝的统治,但军镇发展到唐中叶以

中国政治制度史问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政治的歧义颇多,大体可归纳为三种观点:①政治指管理国家公共事物的一种行为和活动。②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③政治是制定与执行政策的过程。 2、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3、中央集权制:指的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4、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性质:指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哪个主导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5、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6、“十通”:是一套考辩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军事图籍的重要工具书。“十通”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发展。 四、简答题 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具体领域是什么? 答: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历代国体和政体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和规律。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管理体制,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2、论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与运作的社会环境特点。 答: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君主专制的皇权社会;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历史悠久的古文明社会;人本文化主导的泛宗教社会。 3、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史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4、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概念解析。 答:传统社会又称“礼俗社会”、“共同体”或“公社”,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提出的一种与现代社会(法理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类型。它的特征是:规模小、

智慧树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概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 1.夏朝开始按()划分区域进行统治。答案:地域标准 2.1943年国民政府体制改革,五院院长改向()负责。答案:国民政府主席 3.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 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答案:对 4.唐后期出现宦官专权,()是被宦官杀死的。答案:唐敬宗;唐宪宗 5.属于清末新设的中央部门有()答案:巡警部;外务部;商部;学部 第二章 1.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层级是()答案:三级制 2.土司制度的彻底废除是什么时候()答案:新中国成立后 3.以下为明代设立的行省有()答案:南直隶;北直隶 4.以下为清代新疆地区职官的有()答案:伯克;伊犁将军 5.汉初的郡国并行指的是同时实行封建制与郡县制。()答案:对 第三章 1.周代统治者对册封给官员的诸多权力中,最核心的是()。答案:授土授民 2.两汉时实行察举制,由此确立了以儒术取士的方针。()答案:对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品取人形成的品第高低直接取决于门资,导致()对 高官显职的垄断。答案:士族 4.明清两代科举中,八股文为考试的固定文体。()答案:对 5.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答案:特种考试;高等考试;普通考试 第四章 1.唐代御史台机构中,负责分巡各道州县的是()答案:察院 2.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为()答案:都察院 3.明清时期,随着君主权力的登峰造极,监察制度中的谏官系统发达而御史系 统开始萎缩。()答案:错 4.孙中山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监察官员毫无独立性可言,故应在建立现代监察制 度时完全摒弃。()答案:错 5.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御史“风闻言事”制度的优长有()答案:御史无须提供信 息提供者姓名,有效保护信息提供者的安全,避免其受到被参劾人的肆意报 复。;激励了信息提供者和监察官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言路扩大, 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群僚、澄清吏治的作用。;御史无须查证举证,即使所 奏为虚,亦不加罪,赋予监察官员言责豁免权,提高了监察官的地位和权威。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 一、填空题(共计40分。每空1分。) 1、《法经》是一部以()为主体,旨在维 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等级制度的法典。 2、秦在郡设()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3、()时期,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 的中央机构。 4、魏晋时期,中央军队分成()和( )。 5、唐代开始,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 )的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央 行政管理体制。 7、()是分科举拔人才的制度。 8、元代把大都周围一带称为(),直属中 央中书省管辖。

9、明清时代的监察机构是()。 10、清代辅政机关实行()与() 双轨制。 11、清末,以两江总督兼任(),驻(),北洋大臣由()兼任,驻()。 12、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以 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买办人才。 13、康有为要求改政体为()政体,以进 行政治制度改革。 14、清末设立的“民意机关”,在中央是(), 地方是()。 15、1911年,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通过了《 》。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 ),简称《》。 17、1912年,在宋教仁推动下,同盟会与几个党派 联合,改组为()。

18、北洋政府时期,跨省的军事机构是() 和()。 19、1926年,中政会一度改名为()。 20、1928年10月通过的《》,奠定了国 民政府五院制的基础。 21、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2、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县自治的议决机关是( )及()。 23、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包括( )、()、()。 24、工农民主政权在检察工作方面采取() 制。 25、抗日民主政权的权力机关,是各级()。 26、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在()解放区设立了全国性的金融机关()。 27、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 大()。

华南理工《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答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答:三公为三个重要职位,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而九卿则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九卿当中主要有太常、宗正等。 2. 答:尚书台为官署名,东汉时设置,是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名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等职位,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3.答: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4.答:嫡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它在商代后期已经确立。宗法制的特点在于区分嫡庶长幼,古代王位继承就是根据嫡子继承制度,一般情况下以嫡后所生的长子为王位首位继承人;如果没有生子,则在庶子选择。这种制度使皇帝至上的专制制度更加稳固。 5. 答: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机构;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开始建立于隋朝,到唐代完善。三省长官在隋唐均为丞相。 6. 答: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制度建立于西周,主要分封血缘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抵御外族侵略。诸侯实行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负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前期分封制有力地稳固维护了国家政权,但后期中央权力逐渐削弱。后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而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7.答:改土归流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它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8. 答:翰林学士是官名。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德宗时,翰林学士在皇帝身边充任参谋,起草机密诏书,使得其实际上的权力日重。9.答: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对地方实行郡、县二级政权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是建立于战国时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

中国政治制度史(三)

一、选择题 1、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2、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 3、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4、(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 5、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6、唐代自开元以后,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并有专印的是(中书省)。 7、宋代(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8、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 9、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11、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二、判断题 1、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 (错) 2、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错) 3、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 (对)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对) 5、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错) 6、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错) 7、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错) 8、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错) 9、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对) 10、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对) 11、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 (对) 三、名词解释 1、中枢核心系统:指官僚机构中奉行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2、中朝官:又称"内朝官",与以丞相为首的正式职官系统的"外朝"相对应,由宫廷内供皇帝差遣的侍从性质的文武官组成。总的特点是无定职、无定员、无官署,主要任务是在皇帝左右任护卫、陪从、处理文书、备顾问和随时差遣等。 3、尚书台:官署名,东汉时设置,又称"中台",为实际总领政务的机构,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三公、吏部、民、客、二千石和南北两主客六曹分领事务,南朝梁时改称尚书省。 4、内史省:即中书省。中国古代对帝王、尊者实行避讳制度,隋代,为避文帝的父亲杨忠的讳名,改中书省为内史省。 5、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 6、枢密使:官名。唐代宗时设置,以宦官充任,掌中枢机密要务,时称"内枢密使",权力日重,侵夺相权。五代史设枢密院,枢密使多由武将充任,宋代枢密使掌军政,与宰相并称"执政"或"执宰"。 7、政事堂:唐代宰相集体议政、决策之处。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又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 8、内三院:清太宗时设立的官署名。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分别掌管修史、起草诏命和皇族教育等事宜。三院各设大学士1人,顺治时改称内阁。 9、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入关前后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源于八旗的旗主会议,议政王大臣全由满族贵族担任,权力极大,凡军国大政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随着军机处的设立,权力被不断削弱,至乾隆后期始最后取消。 10、"南书房":南书房本为康熙皇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为加强皇权,康熙帝挑选了一批翰林官入南书房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陪侍皇帝充任文学侍从外,还秉承帝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中央发布政令的机构,其后,南书房参与机务的权力为军机处所取代。 11、三公制:秦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12、"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即节度使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 13、"二府制":宋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三省制向"二府制"过渡。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14、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15、内阁:官署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仿照宋制,从翰林院等文翰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披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备顾问。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 四、简答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随练习答案

第一章 1. 一样把政体分为()和共和制两类。 A.君主专制制 B.君主制 C.品级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B 2. 以下不属于传统社会特点的是() A.分工简单 B.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C.社会组织为社会的核心单位 D.角色分化少 参考答案:C 3.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A.法家 B.儒家 C.阴阳家 D.道家 参考答案:B 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D 5. 中国的君主制显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 A.夏代 B.商朝 C.周朝 D.春秋时期 参考答案:A 6.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领主制 B.中央集权制 C.贵族民主制 D.品级君主制 参考答案:B 7. 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式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高作是()。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B.《中国考试制度史》 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D.《中国政治制度史》 参考答案:C 8. 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 A.中央集权制 B.品级君主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参考答案:B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那么是成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A.家庭 B.分封 C.法律 D.内阁 参考答案:A 10. 封建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时期。 A.农人 B.农人阶级 C.地主 D.地主阶级 参考答案:D 11. 司马迁写()是为了鉴旧事,知来者。 A.《春秋》 B.《资治通鉴》 C.《史记》 D.《左传》 参考答案:C 12. 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参考答案:√ 13. 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参考答案:× 14. 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体。参考答案:× 15. 政治制度是一国各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参考答案:× 16.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能够自由生意【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