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要点分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要点分析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时段:1368——1840年(472年历史)。

明朝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

二、特点

为什么以“繁盛”与“危机”来概括?

以往,我们常常用“封建主义的衰落”来说明。从社会发展史角度,往往以社会制度的变化来定性的。

本次课程标准是从中国文明史角度来分析的,意在全面展现中国文明发展的全貌。从“繁盛”“危机”两个方面说明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总体特点,实际上也是想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巩固同时,又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从文明的发展而言,它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积累越来越多,所以达到了“繁盛”时期。从社会发展而言,文明的发展中也可能出现“危机”。

所谓“危机”是指这个社会已潜伏着很多危险的因素。任何社会都会产生危机。因此,明清时期的危机早就存在,尤其是在与西方各国相比较时,面临着西方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的挑战,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缓慢发展的生产技术,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缺乏活力的统治机制,更显现了它的落后,于是,这种潜在的危险也就酿成了社会的全面危机。

三、教学重点。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本课有三个子目,它们分别是:“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替”主要讲述的是这一时期朝代的更替,第二目、第三目分别从政治和思想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强化的情况。其中以皇权高度膨胀为重点。明清帝国的更替这一子目在教材中以小字内容出现,作为过渡,它突出了教材的特点:以中华文明史为主线,不过多追求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于明朝专制主义问题。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本课有三个子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这些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倭寇”是由日本武士、商人、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的。因此,性质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明朝中后期,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抗倭。未说是民族英雄。

倭患既包括海寇商人反抗明朝政府的海禁,又包含日本的倭患。但王直等海寇骚扰具有典型海盗的特性,对于他们的活动不宜估计过高。

认为倭寇大多数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是以海上私商贸易集团为主体,联合其他各阶层人民反对明王朝海禁政策的斗争,是中国的内部斗争,若他们能成功,可能对中国以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关于郑成功的不同看法。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课有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平定准葛尔部、回部贵族叛乱”,第二子目是“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第三子目是“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这三个子目都是本课的重点。三个子目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说明了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刚柔并济。“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这一子目的设置,突出了教材的新意,紧扣新课标,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关于对清朝民族政策的不同评价问题。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本课两个子目:“明清皇宫”“雄伟的长城”,两个子目都是重点,并通过它们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关于明清皇宫,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故宫的门票、简介,课堂中安排学生对故宫中的重要建筑进

行介绍并播放有关资料片。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更能体会大一统国家的雄伟气派和博大精深。

关于长城作用的新提法。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课程标准: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知道《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本课包括“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明清小说”三个子目,课程标准它们只做最基本的要求,即识记层次要求。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繁荣,以及对进行中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

每课一得介绍了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程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本课的两个子目“郑和下西洋”和“闭关政策”在课程标准中都有涉及,尤其是“闭关政策”,属于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应用层次要求。

关于郑和下西洋:

(1)对于下西洋的背景、过程、规模,没有什么变化。

(2)对下西洋的作用与意义也基本上与通常提法一致。

(3)对于它的目的与前提法有所不同:“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并说“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实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观之举,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海史上的一个壮举,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

但是,它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明政府的贸易原则是“厚往薄来”,即高价收购外来货,低价出售中国货,且大量输入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品,与国计民生无关。其目的是为了显示中国强大,满足自我虚骄的心理,加深以我为中心的观念。所以,新教材在肯定它的影响同时,特别指出了它的弊病。对于闭关政策,教材介绍了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表现,以及闭关政策的影响,教学中可以利用“材料阅读”,同隋唐时期进行对比。

关于“闭关锁国”政策。

关于课文“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的几点说明:

(1)自汉朝至明初,中国一直处在世界文化发展前列,在对外关系上也一直处于开放的心态。

(2)实际上自明末以来就出现这一倾向,清初更一反常态,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3)官方文书上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言辞,而其实际做法就是处处与世隔绝,主观上中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4)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经济的影响,不需要外国商品。

②封建统治固步自封,骄傲自大,团关自守。

③担心反清力量北上。

④外来殖民者武装讹诈,海盗,威胁清统治。

⑤害怕内外勾结,共谋反清生事。

(5)主要表现在: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减少通商口岸数量;禁止教外国人汉语;盲目自大;排斥西学;监视外商等方面。

(6)后果与影响:书中肯定它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尤其指出它的严重后果:造成国人闭目塞听,社会保守、中国停滞不前,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导致航海衰退;丧失贸易自主权;拉大与外界差距;

“每课一得”介绍了历史上华侨的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没有直接对应,但在对中国古代史的整体说明是如此概括明清时期特点的:“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子目,“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第一个子目叙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康乾盛世,中国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其水平超越前代,形成我国封建经济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高峰。第二个子目讲述了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封建社会中出现了向近代文明,也就是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列强挤压下的危机”把西方主要国家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化和康乾盛世中国统治者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加强专制统治做了对比。什么是危机?危机就是危险,就是潜在的矛盾爆发的危险因素或导致社会落后的危险因素。从广义上说,任何时代都有危机。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危机是说社会各方面潜在这样的危险,如生产技术进步缓慢、土地短缺、人口压力、民族矛盾、统治制度缺乏活力、闭关锁国、文化落后等。其中有一些是当时看不出来的,而一旦与西方资本主义接触后,就立刻表现为社会问题。因此,所谓“社会危机”其实是在中西对比的意义上说的,因为这个时候中国这个传统的封建的、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家已经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了,中国仍在自己的轨道上安步行进,这本身就是落后的表现,就是社会落后的危机。

本课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出现了一系列对于七年级学生较难理解概念,如近代化、人身依附关系、经营手段、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股份制等。

第25课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设计思路:本课是中国古代史的总结,在教材中又补充了大量有关世界文明古国的图片,这就要求从古今中外时空的结合上,来设计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目的是把古代史的学习和当今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想象的能力。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 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玉米 B、甘薯 C、葡萄 D、花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康乾盛世和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局的稳定方面 B、社会的安定方面 C、经济的繁荣方面 D、面临的国际环境方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是(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康乾盛世” 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说明我国( ) A、封建社会开始衰落 B、封建社会融和发展 C、封建社会繁荣开放 D、封建社会开始分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2.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 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而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 炀帝的暴政。 秦朝与隋朝有什么相似点? ①都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③都有一项伟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④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存在了17年,隋朝存在了37年 ⑤都是因为暴政而亡。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 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 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进行改革,取得 了显著成效。 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 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 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 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当时的民族 政策是开明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 为“开皇之治”。 4、由于隋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5、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 ③、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 流。 6、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7、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 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8、唐太宗时期,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9 、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出现盛世的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 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10、“三省六部制”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 中书省职责为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11、《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3、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 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4、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15、在唐朝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和新灌溉工具──筒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6、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在唐朝时,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 进士。 17、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18、唐朝时,政府推行开明的名族政策。在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奠定 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19、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空前,在中国有许多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学习交流的遣唐使。 20、在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在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天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 习题精选第九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乌兰镇中学某班历史小组就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展开讨论,你认为后果最严重的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C、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 程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入侵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 【解析】: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杨坚建立隋朝,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 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图见书P5隋大运河示意图) 3.唐朝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的。 4.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统治时期誉为“贞观之治”。 5.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6.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图见书P10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8.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唐玄宗统治的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10.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11.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2.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13.在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唐中宗时,金城公主 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见书P28步辇图) 14.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图见书 P33鉴真) 15.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图见P34玄奘图) 16.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 绍到中国的人。 17.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与火药。 18.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 “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19.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20.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21.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22.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事为“诗史”。 23.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 名。 24.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被秦桧害死。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见书P67 纸币图) 3.宋代瓷器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4.宋代社会主体是由士农工商组成,商人是社会的最底层,宋代的商人子弟可 以参加科考。 5.宋代民间传统节日中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时段:1368——1840年(472年历史)。 明朝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 二、特点 为什么以“繁盛”与“危机”来概括? 以往,我们常常用“封建主义的衰落”来说明。从社会发展史角度,往往以社会制度的变化来定性的。 本次课程标准是从中国文明史角度来分析的,意在全面展现中国文明发展的全貌。从“繁盛”“危机”两个方面说明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总体特点,实际上也是想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巩固同时,又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从文明的发展而言,它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积累越来越多,所以达到了“繁盛”时期。从社会发展而言,文明的发展中也可能出现“危机”。 所谓“危机”是指这个社会已潜伏着很多危险的因素。任何社会都会产生危机。因此,明清时期的危机早就存在,尤其是在与西方各国相比较时,面临着西方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的挑战,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缓慢发展的生产技术,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缺乏活力的统治机制,更显现了它的落后,于是,这种潜在的危险也就酿成了社会的全面危机。 三、教学重点。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本课有三个子目,它们分别是:“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替”主要讲述的是这一时期朝代的更替,第二目、第三目分别从政治和思想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强化的情况。其中以皇权高度膨胀为重点。明清帝国的更替这一子目在教材中以小字内容出现,作为过渡,它突出了教材的特点:以中华文明史为主线,不过多追求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于明朝专制主义问题。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本课有三个子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这些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关于戚继光抗倭的性质: “倭寇”是由日本武士、商人、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的。因此,性质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栗彩萍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主题,本科讲述清帝国在解决台湾问题和抗击沙俄对东北地区侵略取得胜利之后,坚决镇压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分裂活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奠定了祖国的版图。 本课共分三目: 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2.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 3.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教学重点: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多伦会盟和避暑山庄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材料解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完本课后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能否按方位将学习内容重新整合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内容比较生疏,对相关地理知识也很模糊,但对大一统理念已经理解接受。 三.本课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和大纲要求,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和将军参赞,进行多伦会盟,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史实。

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措施。认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特点。 过程与方法:收集历史上中央政权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管辖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和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能力 识读“清朝疆域图”,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初和以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史实,感受祖先开拓边疆地区艰难历程,认识到今天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局面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通过本课学习,更加深对台湾、西藏、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问题认识。 四.教法: 讲授法和启发式提问相结合,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 五.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实现:第二是通过识图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六.教学目标的实现: 复习导入:清朝抗击外国侵略史实。观察“清朝疆域图”,明确本课所涉及边疆省份位置,阅读课前导言,导入新课。 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的叛乱 1.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2、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3、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5、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6、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7、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8、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9、★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中的第2课。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外来侵略的,是中国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 的。本课紧扣单元主题,有助于学生认识我国由盛向衰的过程,也为近代史上中国遭受西方凌辱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起着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内容共分三个子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三个子目是并列关系,这三部分抗击外国侵略的基本史实构成了本课的主体内容,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学情分析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的。作为七年级学生,没有经历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其对的认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无疑是 教学的关键。因此,针对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势图”和《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以观看视频、阅读史料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和意义。 3、通过表格归纳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的主要事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都有着坚决反抗侵略的光荣传统。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精编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下面是整理的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建立民族:满族 清朝建立者:皇太极建立时间:1636年都城:北京 皇权高度膨胀“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顺治三年(1646年),波雅科夫率领残部经马亚河、阿尔丹河进入勒拿河,逃回雅库次克。波雅科夫回去后扬言,只要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波雅 科夫带回的有关黑龙江流域的情报和他提出的武力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打算,引起了沙俄_的重视和赞许。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从时间上看,合

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明清皇宫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你能说出故宫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2)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这有什么象征意义? (3)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1、复习导入:宋元科技文学成就包括哪些? 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棉纺织技术 文学:《资治通鉴》,宋词,元曲 【过渡】在宋元科技、文学成就基础上,随着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的科技】文学有何变化呢?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壮举: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 3.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4、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 初三历史复习提纲(20XX年.12)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一、隋朝 1、建立:581年,___ (即隋文帝) 2、统一:_____________年 3、大运河 二、唐朝1、建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 2、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 3、武则天的统治史称“ ”。作用: 4、开元盛世:统治前期。 三、社会经济繁荣 农业:发明了和,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四、科举制 1、朝创立,朝完善。 2、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 3、主要科目有和。 4、作用:便于选拔人才。 五、民族关系 1、唐朝采取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西北各族尊称为“ ”。 3、唐与吐蕃(1)目的:加强南北联系,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三点:①中心_____ ②北抵______ ③南至______ (3)四段:自北向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地位:古代世界上______ 的运河(5)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 (2)________ (3)贞观新政①改革制度,减轻人民负担 ②沿袭和完善____ 制和___ 制③修订法令:《唐律疏议》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吐蕃是今族的祖先。 (2)唐太宗时入藏与和亲,促进了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密切交往的基础。 六、对外交往 1 、唐朝的对外政策是。 2、唐与日本 3、唐太宗时西行取经,著有《_______________》架起中印友谊的桥梁。 4、唐都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出色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留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连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留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进展农业生产。所以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进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擅长用人和纳谏,沿用和进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进展科举,重视训练;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进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2、我国古代四大创造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答:四大创造: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意义: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进展,供应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奉献 3、王安石变法的时间、目的、内容是什么? 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盼望通过改革到达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 答:a在中心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参谋。b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心,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c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吏、

镇压人民;d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的见解,束缚学问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 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消失30多座工商业富强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在商品经济兴旺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消失了“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展生产。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消失,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消失了。 6、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这种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活动,起过肯定的防卫作用。但它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 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峻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掌握学问分子,大兴*,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8、评价大水道的开凿:大水道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七年级下册中考复习提纲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总量

七年级下册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为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隋炀帝开通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凿:2.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善于纳谏(魏征)。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5.▲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6.√唐朝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颜色以青、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唐朝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有“市”或“集”。 7.唐玄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边镇将领导安禄山、史思明等发动了一场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8.科举制是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初创于隋朝,在唐朝得到完整。当时开考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等。p20 影响及作用:p22 9.唐朝太宗以开明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10.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称,与唐“和同为一家”),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11.▲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1-32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者。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 应用: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2.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3.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1004年,辽打到北宋的澶州城,次年辽与北宋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开始和平往来。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 14.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微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这一年是靖康元年,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 15.√唐朝代中期以来,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占城稻成为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16.南宋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有瓷都之称。 17.▲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一种用纸币印刷的铁钱代用券,叫做“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8.宋代服装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南宋时,棉布开始流行。北宋末年,女子缠足的风气开始盛行。宋代城内有供居民娱乐的场院所——瓦舍。宋代的春节叫元旦或元日。√19.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0▲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标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标分析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目标: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总结性的特点。(8)知道明清小说的繁盛和“四大古典名著”。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3个单元、22节正课和4节活动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2、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 3、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 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 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时段:6—10世纪(581-960年,共38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 二、主要特点: 1.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 2.位居世界前列,亚洲地区中心。 3.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隋唐时期是世界上最繁荣发达、最文明先进、最富庶的国家: (1)社会制度先进,是封建制度最为繁荣昌盛时期。(日本大化改新学中国)。 (2)生产发展水平高,农耕文明发展。(粮食单产是欧洲的十倍)。 (3)是世界上惟一保持长期统一的国家。(中国由分立走向大治。当时大食帝国、西欧处于分裂状态)。 (4)文化繁荣发达、开放、开明,吸收了大量外域文化。(儒家文化传播、道教文化受扶持,佛教文化达顶峰,中国成为世界佛教中心)。 (5)是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长安成国际大都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丝绸、瓷器、造纸术外传)。 (6)是亚洲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如对日本、印度、阿拉伯、朝鲜。日本有人希望“政治上像中国一样统一,经济上像汉人一样灿烂,生活上中国一样安康”。 为什么以“繁荣”“开放”为主题?而不以封建社会发展的隋唐时期相概括? (1)繁荣是指当时国家经济发达,尤其是唐朝吸取隋亡的教训,政治清明,武功辉煌,科技文化昌盛,使人感到繁盛和强大。 (2)开放是指是当时的社会经济上繁荣昌盛,政治上博采众长,思想文化上广泛吸收异域文化成就,文学艺术和对外联系都得到了全面的展现与开放。 同时,繁荣与开放是一体的,繁荣促进了开放,开放又推动了繁荣,终于使隋唐社会处在繁荣与开放的境地。 (3)从前是以社会发展历史为线索为标准的。 春秋战国——奴隶向封建过渡,秦汉——封建成长,三国——发展,五代宋元——封建继续发展,明清——封建衰老。 (4)现在是以中国文明史发展线索为标准的。 三、教学重点。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