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

(1)清由女真族建立。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6、明清的民族政策:

(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

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

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

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

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2年,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选择,要

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确定,这就是金瓶掣签制。

(7)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西南不包括青藏高原)

8、清前期的疆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9、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繁荣。

(3)商业发达。出现一些雄摩的地方商帮,如徽商、晋商。

(4)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1、明清时,为巩固专制皇权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1)大兴文字狱。清代的文字狱从康熙开始,以雍正、乾隆时最盛。

(2)八股取士。明清时考试范围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2、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黄宗羲,主要思想:批判君权神授。“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明清时期的世俗文化:

①古典小说异军突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

梦》被誉为“四大名著”。

②19世纪中期,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③明清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4、明清时的科技:

(1)明清时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未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2)科技成就:

①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②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

③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④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

灰岩地貌的特点。

(3)明清时期的科技特点:

①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②在文化专制的影响下,缺乏创新活力,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明清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明朝: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大权完全掌

握在皇帝手中。

③设殿阁大学士,参与皇帝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④设立厂卫: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言行。后

来的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

东厂、西厂与锦衣立合称“厂卫”。

⑤明朝还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

清朝时,皇权进一步加强。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清代皇权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

2、近代前夜的危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上: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2)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①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的侵略,又害怕

沿海人民同外国人频繁的交流会引起统治的不稳。

②政策: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③措施: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广州一处。高影响:一方面,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抵御作用;另一方面,使清

政府与世隔绝,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社会危机:清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增长迅速,人多地

少,谋生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4)政治危机:皇权专制统治加强;政治腐败黑暗。结论:清前

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1、乾隆盛世:经历清初倒退逆转之后,清前期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2、乾隆盛世的表现和出现的原因:

(1)表现: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再次,高产作物

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人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3、马戛尔尼来华:

(1)目的: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2)要求:提出遣使驻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将舟山附近海岛让给英国人居住和存货、自由传教等。

(3)结果:被乾隆皇帝拒绝。

小结:同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即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基础巩固 1.B 2.D 3.D 4.A 5.C 6.D 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 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基础巩固 1.A 2.D 3.D 4.C 5.D 6.D 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 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拓展提升 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 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 农耕文明的繁盛 基础巩固 1.C 2.D 3.A 4.D 5.C 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 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拓展提升 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史实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基础巩固

第五单元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第一框明清兴替 1.灭元建清:元朝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2.明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明朝兴盛的原因): (1)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采取了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4项举措,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2)在经济上实施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3)在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4)明中后期(经济上)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高度繁荣。(蓝色字体为每条措施对应的影响) 3.明末农民起义:明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 4.大金建立: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 大金,史称后金。 5.清朝建立: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6.清朝统一: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明军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统一全国。 7.清初弊政(清初抗清斗争的原因):清初二三十年间,政府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 影响: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第二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重要考点复习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三):农耕文明繁盛和近代前夜的危机重要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重要考点复习(客观题) 1、明朝时期的“两京”是指:()和()。 2、明朝的建立者是:()。 3、明朝时期迁都北京的皇帝是:()。 4、清朝的建立者是:()。 5、我国明朝时期最著名的抗倭英雄是:()。 6、明朝末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7、台湾正式建省并成为我国一个行省的时间是:()。 8、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完成的巨大工程是:()。 9、清朝时期设立的管辖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10、康熙时期稳定西北边疆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11、乾隆时期维护国家统一镇压的叛乱是:()。 12、清朝时期册封的两个西藏宗教首领分别是:()和()。 13、清朝时期确定转世活佛的方式是:()。 14、清朝时期为管理西藏而设立的机构是:()和()。 15、明清时期为有效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措施是:()。 16、1683年清朝攻下台湾后于次年设置的机构是:()。 17、清乾隆时期率领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英雄是:()。 18、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是:()和()。 19、明朝时期将甘薯带入中国的是:()。 20、明清时期形成的著名商帮主要有:()和()。 21、明代中后期形成的主要货币是:()。 22、明清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方式是:()。 23、黄宗羲的主要思想是:()。 24、李贽的主要思想是:()。

25、明朝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预示着:()。 我们判定于此的依据是:()。 26、我国的四大名著是:()、()、 ()和()。 27、清朝中后期形成的新剧种是:()。 28、明清世俗小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9、用四个字概括明清时期的特征:()。 30、明朝后期,徐光启编写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是:()。 31、明朝时期取代元行省制的“三司”分别是指:()、 ()和()。 32、明朝朱元璋为解决废除丞相制度后而造成的政务繁忙问题而设置的机构是: ()。 33、明朝时期设置的特务机构是:()、()和()。 34、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35、清初采取海禁政策的原因是:()和()。 36、清初特许的统一经营外贸事务的机构是:()。 37、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38、清朝统治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坚持的观念和推行的政策是:()和 ()。 第五单元重要考点复习(客观题答案) 39、明朝时期的“两京”是指:南京(应天府)和北京。 40、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 41、明朝时期迁都北京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42、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极(努尔哈赤为清朝的奠基者)。 43、我国明朝时期最著名的抗倭英雄是:戚继光。 44、明朝末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回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45、台湾正式建省并成为我国一个行省的时间是:1885年。 46、明朝建立后,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完成的巨大工程是: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 2、明朝的疆域:东北抵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兀的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东南到大海及海外诸岛。 3、明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废丞相,设厂卫制度,迁都北京,强化皇权专制。 (2)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刺激商品经济发展。 (3)对外政策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 4、明朝衰落:明后期爆发了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走向衰败。 5、清的建立: (1)清由女真族建立。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一中国。 (2)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统治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6、明清的民族政策:

(1)明代统治者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如修长城;(2)清统治者采取“怀柔”政策笼络少数民族,如承德避暑山庄就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经常联络感情的场所。 7、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1)对东南沿海的管理。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取得胜利。 (2)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巩固东北疆域。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4)平定北疆:明修长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扰。 (5)平定西北: 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和天山南路回部贵族的叛乱; ②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设置伊犁将军。 (6)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①清朝初期,皇帝赐予西藏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 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②1727年,清朝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 禅共同治理西藏;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皇

《皇权膨胀》同步测试 、选择题 1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朝代是( ) 【解析】本题图片中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应是明代废丞相后。正确答案为 Do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 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 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 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 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 知, 正 确答案为 Do 3.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有( )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请依据留存信 ,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

2 2【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和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分封藩 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正确答案为Db 4•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第四集《指点江山》:“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 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实现了雍正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理想的是() A.恢复明朝内阁 B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 C.军机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由材料关键词“雍正”得出时间。“惟以一人治天下, 岂为天下奉一人”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恢复明朝的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使圭寸建专制达到顶峰。正确答案为G 5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 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正确答案为Co 6.“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社会与历史》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远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1、1368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开始,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3、明朝的统治 表现影响 明代前期政治上: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 和迁都北京强化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明代前期经济上: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 份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明代前期外交上: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 明了明朝对外的强大影响和在 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地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 镇经济高度繁荣。 4、明清两朝的民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 清朝: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农耕文明的繁盛表现在: 农业的兴盛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步成熟。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 2、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资本主义的萌芽 商业的繁荣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2、商帮的形成(徽商、晋商) 海外贸易的发达1、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第五单元新教材 提纲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 【本单元综合解说】 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女真努尔哈赤 皇太极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 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 西接西伯利亚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二、★晚明科学巨匠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乾隆盛世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

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本单元综合解说】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基础巩固】 1.B 2.D 3.D 4.A 5.C 6.D 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与时采取 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 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基础巩固】 1.A 2.D 3.D 4.C 5.D 6.D 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XX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 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 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XX; 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拓展提升】

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 农耕文明的繁盛 【基础巩固】 1.C 2.D 3.A 4.D 5.C 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拓展提升】 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史实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基础巩固】 1.B 2.D 3.A 4.A 5.C 【拓展提升】 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XX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

[小初高学习]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 A. “贞观之治” B. “乾隆盛世”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2.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丛书是( ) A. 《红楼梦》 B. 《永乐大典》 C. 《四库全书》 D. 《康熙字典》 3.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 “贞观之治” B. “乾隆盛世” C. “开元盛世” D. 忽必烈统治时期 4.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乾隆皇帝庆寿 B. 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 C. 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D. 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5.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实行闭关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下列属于乾隆时期的危机有( )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1750年中英差距拉开③官员腐败④连年出现文字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为清朝哪一位皇帝祝寿的( )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嘉庆 8.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 A. 乔治三世 B. 伊丽莎白 C. 维多利亚 D. 乔治六世 9.乾隆年间,一个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的国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个“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天朝上国,造成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的闭关政策 B. 清政的文化专制 C. 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 D. 乾隆的自夸 10.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 中西方文化差异 B. 中西方人种差异 C. 中国文人的偏见 D.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11.当西方各国陆续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国进入了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人说是“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明清时期“盛世的繁华”的表现。 (2)从社会、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说说明清时期隐藏的“危机”。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2《新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2、明代最负盛名的剧本《牡丹亭》的作者是() A、汤湿祖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施耐庵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 B、《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作者吴承恩 C、《西游记》时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D、《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4、下列作品中,较多地宣传因果报应,封建迷信思想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5、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6、明朝时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A、诗 B、词 C、小说 D、戏剧 7、下列著作中,含有介绍外国科技内容的是() A、《九章算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9、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 10、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11、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 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 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 ▲1662年( )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 ▲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名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7.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行业:纺织业部门;典型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主张: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2014新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2014新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明(三): 农耕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明朝(1368-1644) 概况: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明初的统治: 政治: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强化皇权经济: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明末农民起义: 爆发:1627年; 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清朝(1636-1912): 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清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2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X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13 农耕明的繁盛 农业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甘薯、玉米); 明至清前期,我国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 农耕明达到鼎盛手工业棉纺织业特别发达 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商业③沿海各地海外贸易活跃 第二新旧交织的明清化 21 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1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专制统治权威 2措施:大兴字狱、八股取士 3明清科举考试制度:八股取士 内容变化: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见解

形式变化:答卷体为八部分,称八股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化发展 目的:为皇帝培养忠实的奴才 22 进步思潮与世俗化 1黄宗羲:(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2)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反映人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说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思想应运而生。 3在19世纪中期的北京,在徽、汉两个剧种的基础上形成京剧 4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明朝科学技术发展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 2明朝科学巨匠及其他们的贡献 (1)医学家:李时珍 贡献:《本草纲目;创立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等 (2)农学家:徐光启 贡献:编写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他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编写《几何原本》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下册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帝国的兴替过程,知道明清王朝时期的称谓、建立时间 及建立者2、知道明清帝国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3、了解明朝的疆域 知识要点:明朝的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明朝的衰败、清朝的建立、清朝的统一、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抗倭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 噶尔贵族割据势力、明朝和清朝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民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以及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初步培养余毒、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 3.通过学习,树立爱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观 知识要点: 1.明清抵御侵略 2.台湾府的设置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3.明清的民族政策 4.明清时政府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5.清朝前期疆域 6.清朝后期疆域 7明清民族政策的意义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 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商帮的出现,知 道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能归纳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 2.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繁荣景象的原因。 知识要点: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鼎盛,主要表现。精耕细作农

业继续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商业的发达。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课标要求:1.了解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方法和措施 2.知道明清的科举制度内容与形式的变化 知识要点:1.明清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 (二)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出现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 掀起的一股要求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了解他妈的政治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在文化领域的成就,较为突出的有四大名著 知识要点:1.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社会风尚发生变化2.明清事情的世俗文化3.文学作品内容的变化 (三)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课标要求:了解晚明时期出现的科学巨匠及其主要贡献、明白晚明时期开始出现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知识要点:晚明科学巨匠出现的原因、晚明科学巨匠及其主要贡献、明清科技发展状况及实质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皇权膨胀 课标要求:知道明清统治者在强化君主集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结果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 知识要点: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所采取的措施2.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所采取的措施3.皇权膨胀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 业本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基础巩固 1.B 2.D 3.D 4.A 5.C 6.D 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 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基础巩固 1.A 2.D 3.D 4.C 5.D 6.D 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 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拓展提升 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 农耕文明的繁盛 基础巩固 1.C 2.D 3.A 4.D 5.C 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拓展提升 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史实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基础巩固 1.B 2.D 3.A 4.A 5.C 拓展提升 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基础巩固】 1.B 2.D 3.D 4.A 5.C 6.D 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 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基础巩固】 1.A 2.D 3.D 4.C 5.D 6.D 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 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拓展提升】 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 农耕文明的繁盛 【基础巩固】 1.C 2.D 3.A 4.D 5.C 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拓展提升】 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史实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基础巩固】 1.B 2.D 3.A 4.A 5.C 【拓展提升】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八下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明清帝国的兴替 基础巩固 1.B 2.D 3.D 4.A 5.C 6.D 7.1威逼汉人剃发梳辫和圈占土地; 影响: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加剧动荡,导致社会经济的倒退; 2清初统治者调整了野蛮落后的政策; 3统治者制定政策时应该顺民心合民意;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拓展提升 8.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符合题意均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基础巩固 1.A 2.D 3.D 4.C 5.D 6.D

7.①雅克萨②尼布楚条约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⑥驻藏大臣⑦大小和卓⑧伊犁将军 8.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5—1689年,清政府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拓展提升 9.1明朝是以增修和加固长城的方式来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清朝则是采用联络感情、以德化人的怀柔政策对待游牧民族; 2如:明朝的更有利,因为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迫使长城北部的蒙古族积极与中原地区发展贸易,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因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能从历史现象出发,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史实正确,均可; 农耕文明的繁盛 基础巩固 1.C 2.D 3.A 4.D 5.C 6.1①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②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③生产规模由小到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拓展提升 7.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手工业、商业、经济总量等方面作答,要求 史实正确,结论合理; 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基础巩固 1.B 2.D 3.A 4.A 5.C 拓展提升 6.1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朝廷选拔的不是真正的治国人才,而是皇帝的奴仆; 2与明清时期考试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须根据指定观点答题,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必须遵循八股文体有关;这种变化钳制人们的 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才,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基础巩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