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4、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②重用酷吏,打击反对派;③大力发展科举考试,创立殿试。她的统治历史上被称为“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4、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①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在种类、规模和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典型代表是唐三彩;③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4、科举考试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拨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5、在唐代,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

6、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5、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①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②又方便了人畜在桥上通行;③还节省了石料。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李白诗的特点: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3、韩愈称赞他们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4、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5、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6、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寇准坚决抵抗下,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澶渊之盟的评价: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市场。评价: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2、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在南京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他就是宋高宗。

4.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 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

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5.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①南宋对金称臣;②割让部分土地;③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6.金朝变革女真习俗:①改革官制;②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南移方向: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原因: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表现:农业①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手工业①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③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5.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在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1206年,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2.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3.忽必烈改革

(1)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

(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

(3)文化上: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国子学。

作用: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5.元朝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

目的是以达到分而汉之。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的,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叫司南;宋代时期,加以改进变成指南针;

意义: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绵纺织技术革新革新者:黄道婆革新时间:元朝重要发明:意义: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绵纺织业中心;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著的体例:编年体通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具体内容:记述了战国时期至五代末的历史。意义: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词,出现于宋代。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杂剧著名作家有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南京(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清朝建立者:皇太极建立时间:1636年都城:盛京

皇权高度膨胀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设立廷杖制度;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文字狱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被何兰殖民者给侵占,1662年把台湾收回。

雅克萨反击战背景: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国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也是清政府历史上唯一的平等条约。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①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五世班禅受到康熙接见。

② 1727年,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③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

清朝的民族政策:恩威并重。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故宫的地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雄伟的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比较

目的: 秦修长城是抵御匈奴的进攻,明修长城是抵御蒙古族的进攻。

东西起止点 : 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科学家,代表作是《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明清小说著名小说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郑和下西洋

条件:①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

时间: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南洋地区经济开发。

闭关政策

实行的原因:①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②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表现:①限定通商口岸;②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③提高关税,抑制进口;④实行行商制度,监视外国商人。

对我国社会的影响: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②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闭关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明清经济发展最后一个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中间有康熙、雍正、乾隆,史称“ 康乾盛世”。

19世纪初,世界上有十个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是从明中期开始的,商人在这一时期,地位上升到第二,仅次于当官。

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英国在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随后一些欧美国家也先后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而康乾盛世的帝王毫无认识,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在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

影响: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迅速逆转,罪恶的鸦片贸易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1、隋统一的条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4、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和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5、武则天的统治:首先,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发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权。(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屠杀和镇压保守落后的官僚贵族分子。将唐初的《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其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再次,设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边疆。

6、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7、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8、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带去的、、、、、、,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0、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11、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12、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了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13、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抗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14、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1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16、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考试中常设和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17、清朝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18、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1、“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第五次东渡,又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他是鉴真,要到日本,弘扬佛法。

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矢志不渝,坚贞勇敢。从中可以学到他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2、“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史实是什么?

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答:驻藏大臣;西藏自治区。

3、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有室。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二描述的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

答:唐太宗;唐玄宗。

⑵历史上把他们统治的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⑶他们统治时期的局面有什么共同点?

答: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重用人才,勤于政事。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1)材料中“中华”“夷狄”各指什么?是唐朝哪位皇帝说的?答:汉人居住的中原地区;周边少数民族;唐太宗

⑵他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什么政策?答:开明政策

⑶这位皇帝被各族首领拥戴为什么?答:天可汗。

5、简述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答:.⑴战争给双方带来损失;⑵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⑶北宋每年向辽夏交纳大量岁币,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请回答:⑴材料一的话谁说的?此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海波”是指什么?材料中的“我”先后在哪三个省进行抗击?

答:戚继光;爱国;倭患;浙江、福建、广东。

⑵材料二的话是谁说的?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郑成功收复台湾。

7.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这是唐朝哪位统治者所引用的一句话?答:唐太宗

2. 他的统治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他如何取得这一成就?

答:贞观之治政治上他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法律上修订法律,减轻刑罚

3.对他的统治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8、阅读下列材料:“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请回答:⑴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答:清朝。

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朝”对外推行什么政策?应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答:闭关政策;评价:在抵御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9、“形如彩虹、千年不垮的赵州桥,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故宫,延绵万里、坚不可摧的长城,还有横贯南北的大运河,它们为世人所赞叹,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请回答:

⑴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它在世界桥梁史上有何地位?

答:李春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⑵故宫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它在世界宫殿建筑的地位如何?

答:明清;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⑶明朝重修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长城西起哪里?答:抵御蒙古族的进攻。嘉峪关。

⑷隋朝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起止点分别在哪里?答:洛阳;涿郡---余杭。

10、“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一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培根

请回答:

⑴培根所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是指什么?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⑵这些发明有什么影响?

答: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改变世界的面貌。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何时、何地?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原因:商业繁荣,贸易活跃

12.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1)统治清明的治世和繁荣盛世的局面.在治世和盛世的局面下,经济发展.(2)对外交往活跃(3)国内民族融合.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答: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③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2)请谈谈唐朝前期能够出现统治清明的治世的原因.

答:统治者励精图治,重用人才,重视经济发展,轻徭薄赋,锐意改革,所以出现治世.

1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可谓是壮举,请回答

(1)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

答:指南针

(2)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处?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答: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作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南洋地区经济开发。

(3)清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产生什么危害?

答:闭关锁国政策: 危害: 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闭关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4)明清两朝不同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对此,你有什么感悟答:对外开放才能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就会落后挨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

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已标注重点)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今天的杭州和北京。因此,唐朝人要运送货物到洛阳,最为便捷的就是走大运河,人们也可以乘船由杭州直达北京。 2、唐朝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残暴。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被称为唐高祖。 4、唐朝的中央机构中,“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省长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5、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纳谏就是采纳意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6、唐太宗时,敢于直言,前后上谏200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名臣是魏征。 7、唐太宗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的“君”是指帝王。 8、唐太宗李世民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即位初期励精图治又谨慎从事,这主要是因为他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9、《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1、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2、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1)大力发展生产,(2)重用有才能的人。武则天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体上来说,社会是进步的。 13、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4、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5、农业生产要使用农具,唐朝发明的筒车主要用于灌溉。犁主要用于翻土。 16、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一种选官制度,主要目的是选拔官员。 17、唐时出现了“胡汉交融”的局面,这里“胡”是指边疆少数民族。 18、古代的科举制有“五十少进士”,“少”的意思是年少,说明进士科的考试难度最大。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9、唐朝时,居住在今蒙古高原一带的主要民族是突厥,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吐蕃。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统一了全国。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2.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 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而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 炀帝的暴政。 秦朝与隋朝有什么相似点? ①都统一了全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②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③都有一项伟大工程,秦朝修筑了万里长城,隋朝开凿了大运河 ④都是短命王朝,秦朝存在了17年,隋朝存在了37年 ⑤都是因为暴政而亡。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 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 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进行改革,取得 了显著成效。 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作用:实行科举制,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 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 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 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当时的民族 政策是开明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 为“开皇之治”。 4、由于隋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5、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 ③、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 流。 6、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7、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 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8、唐太宗时期,大臣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9 、唐太宗统治时期中国出现盛世的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 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④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10、“三省六部制”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其中, 中书省职责为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11、《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3、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 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4、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15、在唐朝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和新灌溉工具──筒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6、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在唐朝时,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 进士。 17、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18、唐朝时,政府推行开明的名族政策。在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奠定 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19、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空前,在中国有许多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学习交流的遣唐使。 20、在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在唐太宗时,高僧玄奘西行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二、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1、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统一的意义:①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②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四、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五、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加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用了6年时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四.问题探究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答:大运河的开凿既有它的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2、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 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 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①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 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 罕见的。②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 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③贞观之治为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④唐太宗统治 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 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唐 太宗重用人才: 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著名谏臣,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 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 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 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 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思考:1、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 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 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 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 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 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 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 亚洲各国产生重大影响。 6、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7、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也必须指 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 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一、武则天1、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 高宗的宠爱和倚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 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 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称“贞观遗风”,为唐 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主要: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 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 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 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 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 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二、“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 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 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 的“救时之相”。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 2、具体表现:①农业:修建水利工程、治理蝗虫灾害、农耕技 术大发展:创造出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水稻广泛种植、大量 蔬菜从西域传入。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 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②手工艺:丝织 技术高潮(以蜀锦最有名)、四肢花色品种增多、陶瓷有重要发 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与唐三彩最为有名)③商业:大都市林立: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是国际大都市;长安城内的“坊” 是居住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3、评价: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 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4.唐朝全盛局面出现的历史启示:①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 大,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②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 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③统治者的个 人作为至关重要。 四、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 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 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 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 海。 五、唐朝几位皇帝的顺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武瞾zhāo)—唐玄宗(李隆基)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科举制度 1、定义: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年)。通 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 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 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 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 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 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 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他们推动而了以系列 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为社 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⑤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 仿照科举制度的。 4、|科举制的结束①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八股取仕”, 束缚人的思想,科举制走向了反面。②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 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5、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用人制度,使得国家获得大量人才,有 利于国家管理和发展。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④科举制度在我 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二、衣食住行时尚:1、①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 种生活必需品,还好吃面食;②唐人喜好穿胡服、戴胡帽、登胡 靴;③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④唐代,骑马 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2、原因: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②科举选官等一系 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3、表现:体现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宏放、 汇纳百川与充满时代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三,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长 策”指什么?他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长策”是指科举制度。影响: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 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 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天可汗: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因为:唐太宗实 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 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 式;与吐蕃和亲等。 3、文成公主入藏:①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②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 些。 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④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 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 了。 意义:①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 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催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②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③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 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了人们的爱戴。阎立 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节向唐朝求婚时的 情景。 4、民族首领名称:匈奴——单于突厥、回纥——可汗吐 蕃——赞普 5、唐朝处理民族关系有哪些方式?(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 民族关系特点) ⑴战争征服后设置机构。唐初,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 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后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 区设立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理西域。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杨坚建立隋朝,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 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图见书P5隋大运河示意图) 3.唐朝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的。 4.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统治时期誉为“贞观之治”。 5.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6.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图见书P10唐朝三省六部简表) 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8.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唐玄宗统治的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10.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11.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2.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13.在唐太宗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与松赞干布成婚;唐中宗时,金城公主 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见书P28步辇图) 14.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图见书 P33鉴真) 15.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图见P34玄奘图) 16.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 绍到中国的人。 17.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与火药。 18.赵州桥(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 “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19.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20.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21.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22.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事为“诗史”。 23.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 名。 24.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被秦桧害死。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图见书P67 纸币图) 3.宋代瓷器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4.宋代社会主体是由士农工商组成,商人是社会的最底层,宋代的商人子弟可 以参加科考。 5.宋代民间传统节日中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北师大版七下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发展。 4、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①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②重用酷吏,打击反对派;③大力发展科举考试,创立殿试。她的统治历史上被称为“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4、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①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在种类、规模和技术方面都超越了前代,典型代表是唐三彩;③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4、科举考试的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拨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5、在唐代,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 6、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他的经历被编成了《大唐西域记》 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5、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①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②又方便了人畜在桥上通行;③还节省了石料。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李白诗的特点: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诗的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3、韩愈称赞他们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称颂他们“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4、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5、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6、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寇准坚决抵抗下,宋真宗亲自督战,重挫辽军。 3、澶渊之盟的内容:①双方撤军,各守疆界;②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4、澶渊之盟的评价: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这毕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疆贸易市场。评价: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5课 1. 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其作用为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宋代,指南针应用到航海事业上,作用: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宋代,改进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4. 元代,黄道婆学习海南黎族人民,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16课 1.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按年月日 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称之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此书指的是《资治通鉴》 2. 与司马光有关的“警枕”,“无一潦草”可看出他:治学严谨,勤奋好学的精神 3. 北宋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他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代表作有《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是李清照,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声声慢·寻寻 觅觅》 5.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和《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 元杂剧作家中最富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17课 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18课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2.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政治上,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与文字狱,加强思想专制

19课 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 寇”。戚继光组织抗倭。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清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郑成 功开对台湾的可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给荷兰殖民者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间接的保护作用。 4.清初,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康熙帝组织了“雅克萨反击战”,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5. 20课 1.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2.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总复习---问答题及填空题

1、隋统一的条件?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 4、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和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5、武则天的统治: 首先,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基础上,发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权。(重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屠杀和镇压保守落后的官僚贵族分子。将唐初的《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其次,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再次,设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边疆。 6、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7、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8、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少数民族的拥戴? 唐太宗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带去的、、、、、、,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0、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11、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 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12、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了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13、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意义? 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抗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14、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 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1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16、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考试中常设和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作用:是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亚洲内陆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的工商业发展;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评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大运河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7、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制度。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

得失”的一面镜子。4、.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 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5.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6?贞观之治(1) 原因: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②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③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罚(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3)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列入其中;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④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⑤设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边疆。(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史称有“贞观遗风”。(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 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