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日法语系

1001班

xxx

摘要: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素质的规定性。民族性格是人在与自然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大和民族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本文将浅析矛盾的日本民族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双重性格、《菊与刀》

学者眼中的日本民族性格: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大量的事实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和评判:“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可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中国作家周作人不仅留学日本而且不遗余力地翻译和推介日本文学并长时间致力于研究日本问题,他指出:“近几年来我心中老是

怀着一个大的疑情,即是关于日本民族的矛盾现象的至今还不能得到解答,日本人最爱美,这在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的形式上都可看出不知道为什么在对中国的行动显得那么不怕丑,日本人又是很巧的,工艺美术都可作证,行动上却又那么笨,日本人喜洁净,到处澡堂为别国所无,但行动上又那么脏,有时候卑劣得叫人恶心这真是天下的大奇事差不多可以说是奇迹。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地理环境是构成民族性格原生形态的基本因素:

1.狭长的海峡阻隔了日本与大陆文化相互交流的巨大障碍,使日本成为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国。日本气候、土壤、狭长的海岸线,决定日本的原始部落以采撷和渔业为主,集团内彼此的协凋与配合则是重要的,这就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渺视权威与个人的力量、注重集团力量的人格特点。

2.与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树立了坚定乐观的生活信念。对灾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灾难过后,是很快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3.由于食物直按取自大自然, 因而形成对大自然的依恋心理,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为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4.由于资源贫乏,使日本人重视人才智力的开发培养, 这是战后技术立国、智力出口的基本条件。

5.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条件。

6.长期孤悬海上的岛国生活也造就了日本人狭隘的民族心理和岛国心结, 缺乏世界眼光。这种文化心态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才逐渐被克服。

二.日本人的民族起源:

生活在列岛上的日本人有史以来就同大陆人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血缘关系。日本人民族性与东北亚各国, 尤其是同朝鲜、中国北方的民族有极为相似之处。

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的象征;“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此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象征物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

1.对扩大与缩小的追求的对立统一。日本民族在欣赏缩小性格带来的力量和成功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对扩大性格的追求。他们对于追求缩小和扩大赋予了同样的热情。日本民间故事中的一寸法师、桃太郎,现代科技领域不断刷新的微型电视机、微型照相机的记录、体现了日本民族对缩小的追求。依靠现代科技和管理诞生的超高速新干线和实力强大的“日本株式会社”、依靠电脑技术和超长的想象力使其迅速变大、变强的“阿童木”“奥特曼”都体现了日本民族对缩小的追求。

2.开放与封闭的和谐一致。日本民族既有开放自我、积极吸纳外

来优秀文化开放的一面,又有高傲自大、唯我独尊、排斥封闭的一面。日本文字的诞生大量借鉴了中国汉字的音、形、义;饮食方面引进西方的料理并根据日本人的口味、营养与吸收进行加工;住房方面既有“洋间”又有“和间”,既用“榻榻米”又用“弹簧床”的家庭十分普遍;思想体系方面在自身文化总体框架不会受到破坏或者冲击的条件下,为我所用。以上体现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开放性。同时,日本人的观念中认为异民族和本民族有本质的区别,异民族不可信,带有强烈的民族本位感;在外国的产品的对待上,认为外国的产品较本国产品低一等;经济政策上,日本人修筑了一道复杂的贸易保护条例和管理体制的壁垒。这些体现出日本民族性格的封闭性。

3.自傲与自卑的高度结合。日本民族在先天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方面很难具有优势,但是他们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和不甘落后、争做一流大国的理想和目标。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部分日本人心里认为日本比其他国家“高贵”许多。然而同时自然环境方面包括地理位置的孤独,资源的匮乏、自然灾害的频繁也促成了日本民族谨小慎微,封闭自卑的性格。

4.勤奋与享乐的融合体。日本作为东方孤岛的地理位置、岛国资源的有限和匮乏、人多地少的生存环境及自然灾害的频发是日本民族的危机感十分深刻,他们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心,付出最大的勤劳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年轻人,勤奋、借鉴的精神和意识越来越淡薄,而及时行乐,追求奢侈之风日趋渐强。

5.精神和意志的无限超越性。日本人蔑视物质,重视精神。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的观念就是:身体条件、物质条件的限制不算什么,只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什么都能做到。这就使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超越了自然的法则,以精神意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去行事。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讲的,日本对美国宣战的信心来自于他们对精神的无限信赖。《每日新闻》的宣传是:“我们如果害怕数字就不会开战。”日本的政治家、大本营以及军人们都反复强调:“这次战争并不是军备的较量,而是日本人信赖精神与美国人信赖物质的战争”,最终“物质力量注定必将失败”。

6.特有的“耻感”文化。由欠负—报恩伦理体系构成的道义社会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人格观和尊严观。在日本,一个完美的人、拥有自尊的人就是一个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义务和责任并能够严谨的履行其职责的人。羞耻感将日本人牢牢地束缚在道德律令中,因此在日本人看来,知耻就成了德行之本,只有对耻辱敏感才会实践善行的一切准则。

7.集团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日本人不仅在很多生活细节方面表现出过于强烈的从众心理,而且似乎比其他民族更具有一种近似先天的合群习性,惯于将个人依附在某一集团中并对该集团怀有至诚的归属情感。但是,集团主义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导致了日本人缺乏个性、对权威唯唯诺诺、盲目顺从的性格缺陷。

8.强烈的等级观念。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很强的国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等级序列秩序自觉自愿的服从和认

同。在日本人的心里, 人与人之间从来就不是平等的。现代社会里的不平等与封建时代源于身份等级指的不是法律意义和人格上的不平等,而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乐于遵守的基于实力和权威主义的支配与服从。在日本,谨慎、客气、懂得收敛自己,是对一个人的正面积极的评价,而任性、不能辨明自己身份的人往往要受到集团成员的排斥。日本社会里, 任何一个集团,或大或小,其内部都有一定的身份阶层秩序。在日语中,日语中敬语的使用很频繁,种类很复杂。

结论:一个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是有一定联系的。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给居住在列岛上的日本人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带有双重性格的特点。

结束语:首先感谢杨老师,一个学期以来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刻的人是。老师严谨的态度,清晰的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此衷心表示感谢。

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次的论文写作中查阅了大量资料,让我对日本民族的性格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参考文献:

[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祝大鸣.《独特的日本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吕超.《试论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始文化基因》[R].辽宁.辽宁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2008

[4]王俊英.《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与文化性格特征》[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

[5]贾庆军.《解读日本的民族精神》[P].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 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的心理状态,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又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历史、文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表现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日本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 日本民族构成比较简单,大和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8%,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琉球人和阿伊努族。由于日本政府长期实行同化政策,现在的琉球人和阿伊努族人与大和族人已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民族的单一决定日本国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最终造就日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性格。在以下方面,日本国民表现出显著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1.集团意识 “集团意识”即集体主义,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国民性格。日本人的集体意识特别强,他们认为集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和命运共同体,个人只是集体内部的一个元素。在集体内部,他们能体会到人生意义,找到安全感,脱离集体将会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日本人特别注重顺从集体意识、维护集体利益。这种对“集体”的认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盲从地步。从二战时的“一亿玉碎”到今天企业内部重视集体的氛围,都是“集团意识”的体现。在日本,和集体唱反调、做出背离集体的行为的人会被其他人孤立,甚至受到“断绝来往”的惩罚,这种“惩罚”反过来又会使日本社会的“集团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使日本人更依附于集体,不敢越雷池半步。 2.看重别人态度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说话做事非常看重别人的态度,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时,首先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日本人一般不会做出和“大家”相背离的行为。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确意见,也会避免“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意见是这样的”等直接的表达方法,而采用“恐怕是这样吧”、“我想这么考虑,你看如何呢”等婉转的措词,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适当而有礼貌的。在语言表达上,给对方留有考虑和判断的余地,在观察对方反应后,再提出主张。在经常拘泥于他人和社会的日本人的生活中,中性、暧昧的语言特别多,他们极力避免断然拒绝的会伤害对方的情况,而采用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浅谈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浅谈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张婷婷 [摘要]国人对于日本人的反感,我是很有感触的,但若深究其反感的本原,便很难于理解.基本上无非是近百年来日本对于中国的欺凌造成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无非是南京大屠杀罢了.诚然,百年来中国的落后很与日本有关,中国在明治维新之际同日本的差距远不如现在这么大, 然而在我认为,所谓物腐虫生,正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不足之处,做出改进才好. 作为中国人,可以为南京大屠杀恨日本人;而作为日本人,却好象不曾为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而去恨美国人。相反,他们与美国似乎相处的非常好,日本这个国家虽小,却很有学习自己对手的志气,当年,唐朝时被中国打败后,日本曾派了大量人员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现在,他们又在向美国学习。所以我觉得日本虽小,不能被征服啊。 [关键词]日本敬业一丝不苟喜忙厌闲 一谈到日本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儿时“八格牙露”的电影形象:秃头、小胡、跨个洋刀、穷凶极恶﹍﹍直到学习了日语,慢慢了解了日本,知道了日本人的生活、工作情况,深为其敬业精神影响,也改变了从小已经缔固根深的印象。除去日本人最多的微笑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日本人的鞠躬。简单计算一下,一个日本百货超市的电梯口的迎宾员,一天要鞠躬2500多次。让日本人长年累月如此坚持的就是他们的“敬业精神”。 何为敬业精神?就是在公司不用任何制度(比如上班打卡)来记录考勤的时候,自己也会在一天之内上满8小时的班,甚至还会加班加点;在没有主管或同事在场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干私活,或者闲逛打瞌睡;在自己没有能够准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会主动不计报酬地加班把工作完成。在同一个企业、同一个车间、同一个岗位、同一台机器旁以“同一个姿势”坚持到退休,这就是敬业精神。 一、令我印象深刻发生在日本的故事 1、一股匪夷所思的精神 故事主角,是一个利用暑期到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在

浅析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

浅析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 摘要:中日两国从1972年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是波荡起伏,甚至针锋相对。2006年小泉不顾中国反对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又发生了剧烈的震荡。2007年以来中日关系全面回暖,两国政府和民众克服困难走到了互惠合作的新起点上。尽管如此,仍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征——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集体观念;密切的团队精神;不竭的创新动力;擅长学习和借鉴;热衷扩张和侵略;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的愚忠心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错误思潮。展示上述种种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处理中日关系。 关键词:大和民族、性格特征、忧患意识、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擅长学习和借鉴、创新精神、扩张心态、狭隘的民族主义、盲目愚忠、歪曲历史美化侵略 中日两国从1972年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一直是波荡起伏,甚至针锋相对。2006年小泉不顾中国反对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又发生了剧烈的震荡。2007年以来中日关系全面回暖,两国政府和民众克服困难走到了互惠合作的新起点上。尽管如此,仍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这究竟为什么?社会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探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我在这里也想简单分析一下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日本的小学教科书上,写上类似于“我们的国家资源稀少、国

土面积有限”的国情知识,引导日本儿童养成珍惜资源的理念。大和民族生存在一个四周环海、面积不大、多山的狭长岛国里,可耕地只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十五,矿产资源又贫乏,且饱受地震、台风、海啸等的威胁。这种不利于民族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剥夺了大和民族向大自然索取的权利,若说造物主对大和民族还有一丝怜悯的话,那就是给了它辽阔的渔场,然而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海洋捕捞是一件风险极大的艰难之事。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这种不利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必然造就了大和民族的团队精神、创造性和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大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度的集体观念 曾有这样一个笑话:三个不同国家的军队分别接受到向前进的指示,他们都已经走到悬崖边上。日本军人不加理会,继续向前走,结果一个一个地掉到山谷里面去;美国军人纷纷停了下来;中国军人则原地踏步。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命令是绝对服从,他们做事一丝不苟,他们愿意为集体作任何事情,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他们对国家太坚贞,这种精神相信世上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正是日本人的这种做事态度,才使得他们的国家强大起来,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尊重。这也是大和民族一直引以为傲的精神和价值。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这样的国情造就了大和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中“耻”文化的影响力概要

课程论文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中“耻”文化的影响力 科目 院系 级别 学年 学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中“耻”文化的影响力 摘要:“耻”文化在日本的文化中认同度很高,它影响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而且日本的“耻”文化也引发了众多关注与评论。多方面了解日本的“耻”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对研究日本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日本耻文化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是某一民族在自身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在争取生存的实践中所逐渐凝聚起来从而形成的普遍性观念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该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中心文化。 日本的耻感文化要求人必须具有“不允许有不愿意”这样一种心理上的道德自悖,这种文化心理、文化形态的形成是由于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中国文化的输入给日本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日本文化的整合,但中国文化中抽象精神的素质并没有为日本文化所真正消化与吸收,导致了日本民众在心理上和社会生活中的自反对立性,即对悲怆、苦难、残缺、死亡等自然性的绝对服从折射出了日本文化的病态阴影。 一、日本“耻”文化的提出 提出日本文化是“耻”文化的学者是本尼迪克特。1944年,第一位研究日本国民性的西方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首次提出了“耻”文化的命题。其观点至今在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耻”文化是日本国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尼迪克特从日

本人性格的两面性出发,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指出“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就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而“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是“耻”文化,即控制日本人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是“耻辱感”。“耻”文化是决定日本人思维与行动方向的主要精神动力之一,也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特征,并不断得到强化和推广,成为日本的文化积淀。 二、日本“耻”文化的实质 日本社会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即以内沼幸夫为代表的羞耻文化论。这种观点在“给与被给的相互性对羞耻”、“自律性对耻辱疑惑”和“自发性对罪恶感”的三层对立模式框架内,认为日本文化中的“耻”实际上是以羞耻为主要构成要素,且涵盖了另外两个层面,即耻辱和罪恶感,具有多重性特点。由于日本独特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承,“耻”被突出地强调出来,日本的思想家以及许多知名学者都强调“知耻”是道德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耻”就成为了日本的文化中心。“耻”文化,就是异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强烈在意世人的眼光,即不是靠对错、好坏、善恶、雅俗等决定是否行动,而是凭借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评价来推测他人是如何判断的,从而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耻”文化。

从《菊与刀》看日本民族性格

从《菊与刀》浅谈日本民族性格由于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的先民更是秦汉之际浮海东瀛的炎黄子孙,与中华民族血脉相承。而且大和民族一直是个虚心好学的民族,在两国有交往以来就向中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精髓,所以世人皆普遍认为日本人理应具有像东亚民族的性格,美国等西方国家更是以西方民族文化特征的角度来看待日本人的行为、思维与处事方式。事实上,日本在经历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后,整个日本民族就已经形成了矛盾、复杂的性格。直到今天,世人都对日本人的两面性的性格难以理解,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感到匪夷所思。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与刀》对日本社会与民族性格作了很到位、很详细的分析,看过这本书后,我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同时又对他们的独特、矛盾的性格感到惊讶不已。 日本人并不认为他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被侵略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是正义性的战争。 鲁思·本尼迪克特将文化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耻感文化,第二种是罪感文化。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西方文化则被称为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中的“耻”,就是告诫日本人自己不做丢脸难堪的事,即使自己做了错事,没必要去承认错误,就算当面忏悔,也感觉不到解脱,只要日本人认为自己没有暴露任何的不良行为,就不用做忏悔之类的事情,他们认为自我忏悔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是一种自寻烦恼的事情。况且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国力强盛,他们认为入侵我们国家只是在帮助我们繁荣起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因此,直到今天日本人都不承认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 其次,日本是为了“名誉”而战,迫切想要得到世界的尊重。因为所有的大国都是靠军事实力赢得尊敬的,再加上日本资源缺乏、技术落后,为的是能够和这些大国平起平坐。 还有就是日本人对天皇的顶礼膜拜,誓死“尽忠”的思想。只要天皇的一声命令就足以让日本士兵不顾个人生死为之战斗。在一次平时军事演习中,带队军官下令: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喝水壶里的水。日本的军队训练非常强调能在极困难条件下行军的能力,军队连续行军五、六十英里都没有休息一下。在那天的训练中,有二十多个人由于口渴和疲劳而中暑,五人死亡。最后将这些士兵的水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浅析日本民族性格 日法语系 1001班 xxx 摘要: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素质的规定性。民族性格是人在与自然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大和民族是一个有双重性格的民族。本文将浅析矛盾的日本民族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双重性格、《菊与刀》 学者眼中的日本民族性格: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以大量的事实对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析和评判:“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日本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民族,它具有柔美如菊的一面,可醉心于菊花栽培;又具有黩武好斗的一面,崇尚刀剑和武士的无上荣誉。 中国作家周作人不仅留学日本而且不遗余力地翻译和推介日本文学并长时间致力于研究日本问题,他指出:“近几年来我心中老是

怀着一个大的疑情,即是关于日本民族的矛盾现象的至今还不能得到解答,日本人最爱美,这在文学艺术以及衣食住行的形式上都可看出不知道为什么在对中国的行动显得那么不怕丑,日本人又是很巧的,工艺美术都可作证,行动上却又那么笨,日本人喜洁净,到处澡堂为别国所无,但行动上又那么脏,有时候卑劣得叫人恶心这真是天下的大奇事差不多可以说是奇迹。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地理环境是构成民族性格原生形态的基本因素: 1.狭长的海峡阻隔了日本与大陆文化相互交流的巨大障碍,使日本成为一个孤悬海上的岛国。日本气候、土壤、狭长的海岸线,决定日本的原始部落以采撷和渔业为主,集团内彼此的协凋与配合则是重要的,这就构成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渺视权威与个人的力量、注重集团力量的人格特点。 2.与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树立了坚定乐观的生活信念。对灾难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灾难过后,是很快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3.由于食物直按取自大自然, 因而形成对大自然的依恋心理,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为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4.由于资源贫乏,使日本人重视人才智力的开发培养, 这是战后技术立国、智力出口的基本条件。 5. 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王豫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陕西西安 710071) 【摘 要】 本文从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敬业、一丝不苟以及“和”的精神所带来的日本特有的“委婉、暧昧”、“恩情”和“集团意识”等民族性,并分析了这些国民性所产生的历史和地理根源以及对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日本人;生活习惯;民族性 日本人说;“中国は近くて遠い国です(中国是既近又远的国家)。”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本,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日本人,一个时而友好时而敌视的民族,这是许多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看法。日本人自隋唐开始研究中国,继而研究欧洲上百年,才造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面对昔日远方来朝,今日成就显赫的国度,我们既不能稳坐汉唐辉煌的史书之上轻蔑其为蕞尔小国,更不能自贬身价、盲目哈日。研究一下日本近代能够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取长补短,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然而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际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以在日本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来探讨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为我们全面了解日本及日本人尽微薄之力。 一、经济发达背后的日本民族性 留学日本德岛大学的四年,最让我难忘的是那里农村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四国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小、最不发达的一个岛,而德岛是日本四国地区的一个小地方,是居住在大城市的许多日本人从不问津的地方。去之前,问起日本人有关那里的情况,你首先会听到:“徳島は田舎です(德岛是农村)”这样的回答。带着我们中国人对农村固有的印象来到了这片土地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令人大吃一惊。灯火通明的百货大楼,大街小巷的超市,随处可见、建筑模式统一、标志醒目的24小时便利店。入其店堂,方知什么是服务的周到,言语之典雅谦恭,举止之得体周详,还有你购物后所受到的深深地致谢,彷佛使你真的感到店家的生存就是依靠你的垂爱,原来所谓的“顾客是上帝”是这样一种感觉。人们的居住环境更令人大开眼界。与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不同,这里见到更多的是精致的独家独院住宅。透过每家的矮墙,都会看到一辆或者几辆停放在院落里的轿车。有些别墅式建筑的近旁不是山川就是农田。的确,这里不是大城市,但即使田间阡陌也是黑油油的柏油铺就,一尘不染。当看到开着车到田头更换作业服,干完活换好衣服开车离去的务农人,使人对这里的农民的概念不得不赋予新的认识,他们和我们城市中的工人没有两样。我们不禁要问,战后一贫如洗的日本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我想从下面的目睹事实中不难得出答案。 首先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敬业精神。在德岛大学,你到处可以看到敬业的教师,无论有没有课都按时来上班,绝对看不到上班干工作以外的事情。按照规定工作时间是朝9晚5制,但是一般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教师、包括教授,晚8点以后才陆续离校却是普遍现象。而这种加班是自觉自愿的,没有任何补贴,按照中国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可称得上是劳模。其实在日本的任何一个单位,加班的事平常得就像是纳入工作制度一样,已经融入了每个职工的生活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听说如果有一天丈夫不加班按时回家的话,连妻子都会感到不正常,会怀疑丈夫犯了错误或受到歧视。 其次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神。在学校里,每次试验中,我们都会看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学生。使用过的器皿要求清洗三遍的,绝没有人洗两遍了事,即使看起来已经很干净,也不会有人自作主张少洗一遍。据说,家政公司清洗拖把都是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的,新进公司的职员会有老员工手把手传授。在参观日本的服装厂时,亲眼看到工人拿着自己觉得差一点就超出标准的半成品找负责人确认是否可以通过?这种自己把关把问题消灭在过程中的做法,让我们联想到日本产品质量的可信。凡是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鞠躬是日本人再平常不过的礼节。有人说日本人的鞠躬的规范到位像是训练出来的一样。的确如此,你注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每一次鞠躬都是双脚并拢、身体前倾,弯腰度数视情况而定。虽然是如此频繁、极普通的动作也让你决不会有敷衍了事的感觉。这种做事认真、到位还可以从日本人饮茶喝水中略见一斑。在日本到饭馆吃饭,代替我们上茶的习惯,日本多是上一杯冰水,即使数九隆冬也不例外。而笔者亲眼目睹的是盛装这种冰水的容器里已有半杯冰块,在倒给你的时候还要在你的杯子里再放入冰块。可是,当你饭后需要一杯热茶时,那个盛装热茶的杯子却是经过热蒸汽加热过的。 以上事例均是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现象,透过这些普通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全民性的对待生活和工作认真的态度。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日本这个民族。一个面积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人口 1.2亿的国家能在战后短短50年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除了其他的客观原因之外,它的这种民族性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日本国土面积是我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而人口是我们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大,资源更是贫乏。几乎百分之百的石油、煤炭和矿石等工业原料,除大米以外90%以上的粮食、蔬菜和肉类都需要进口。一个国家什么都没有,买别人的原料,制成产品,靠什么能够再卖给别人赚取差价呢?靠的是产品的精美和性能的优异,靠的是价格的便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二战以后日本所确立的“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之外,每个日本人还需要比其他国家的国民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虽然当初是残酷的现实使日本人不得已而为之,但久而久之已经深入演化为其国民性。工作至上,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决不可调和的原则。任何的过错和失误必须有人承担起责任,以警后人。一个人在工作上有了过错,损害了集体的利益,不但周围的同事会不留情面地谴责之,就是当事人自己深感自责。这种自责绝不是敷衍了事,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日本国民从小就受到了这样的文化教育。 二、日本文化背后的民族性 日本人和中国人同居东亚,黑头发黄皮肤,写着方块汉字,崇尚孔孟之道,貌似汉文化传承者,但其内涵则大相径庭。我们常常会对他们的一些做法感到不可思议。真可谓又熟悉又陌生。 首先,从它的语言表达上就能充分地反映出这种矛盾性。众所周知,日本自古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国家。隋唐时期从中国引入了汉字,因此,有许多情况下单从汉字就能悟出日语的大概意思。比如:“中国は2001年にW T Oに加入した(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 T O)”。很熟悉。但是,当你带着中国人的思维去和日本人打交道时,却会发现仅靠语言,沟通是那么艰难。比如,当你要拜托日本人办一件事时,他回答你“考えときます(我先考虑考虑)”。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你还在怀有50%的希望在等待结果时,他早已对此事画上了句号,那就是一种拒绝。而类似的委婉拒绝在日本却是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所推崇。另外,当日本人给你端来一杯茶,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都会说“谢谢!”,表示谢意,可是日本人却会说“すみません(抱歉/不好意思)!”,好像是给对方造成多大的麻烦。 除了语言表达以外,日本人在对待别人的好意时所采取的行为也令我们费解。比如:日本人在接受了你的礼物或其他好意后,除了当面感谢之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一定会再次提及并表示谢意,无论这个第二次见面时隔多久,几个月,几年的也有。笔者就亲历了一次时隔半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文化研究

浅谈日本民族

浅谈日本民族 从小就从历史书中或影视剧中了解到日本这个国家,但还是模模糊糊,未曾深入了解。如今,老师要给我们讲解日本文化,当然不能错过了! 老师主要让我们领略了现代日本的社会气息,包括一些著名的影视作品,比如《柯南》,宫崎骏系列作品,我因此也大长见识,对日本这个民族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有了更多的认识。 如何看待我们这个近邻呢?我们不得不分析分析历史,盘算盘算未来。日本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好战的思想已经渗透进他们民族的血液,从我国唐朝开始,日本就已制定了对外扩张的侵略路线。千余年来,数次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大陆。庆幸中国和朝鲜人民的坚决反抗,才得以粉碎他们侵略的阴谋,但为此也给中国及周边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日本这个民族敬畏强者,只有真正比他强才能换来和平。从历史来看,每当日本举全国之力侵略朝鲜,被中国大陆政府击败后,总能换来几百年的和平,比如唐时日本在白江口海战败于中国,明时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战争,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自从二战美国占领日本后,才换来现在的和平。可见好战是日本民族的重要思想,想要与日本和平发展,不能忽视这一点。 日本现在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强国之路还有先进的文化值得我们学习。日本是个岛国,资源缺乏,却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离不开日本人扎实的工作态度,注重合作的思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比如老师着重给我们讲解的日本的动漫文化,日本的动漫作品确实想法独特,画面栩栩如生,哲理性和趣闻幸兼具,给人以极大观赏乐趣,其制作水准和制作工艺领先于世界,单单动漫作品,就已构成日本的一大产业支柱。日本的加工业也很强,通过对进口原材的精密加工,进而出口,以实现加工业的稳固发展。这足以体现日本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日本是个可怕的民族。如今,常常能看到有关日本人素质高的报告,确实让我们国人汗颜。日本人的高素质外加他们现进的文化,势必会成为未来我们国家巨大的竞争对手,和这个国家竞争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不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旦这个国家觉得实力足够,说不定又要走军事化道路,这不得不防。 如今,我们要虚心向人家学习,深入了解这个民族,只有我们远远比他强,才能实现区域的稳定发展。

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统一

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统一 前言:《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委托探讨日本民族性的经典著作之一。《菊与刀》以两个完全对立的文化符号,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本文从等级制度、耻感文化等方面论述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 一、《菊与刀》产生的背景 《菊与刀》是由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期间撰写的一部经典的研究日本文化类型的著作。她在1944 年因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开始了对日本民族的人类学的研究。由于当时美国和日本正在交战,她不可能亲自到日本去实地交流、调查研究,所以,她以战时被拘禁在美国的日本人为调查对象,并且通过查阅他人撰写的日本研究文章及游记和日本文学作品及其他书籍,观看日本的电影、纪录片等方式来进行研究。尽管前人已经用充分的研究,对日本的民族性格做了分析,但《菊与刀》,既深入剖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和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又为当局政府面临的难题做出了重要的决策研究,因此《菊与刀》的出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菊”与“刀”构成了一幅恬淡娴静与凶狠险恶的并存的独特画卷。优雅柔美的菊与暴力不驯的刀将日本完全对立的两极以一种奇特的状态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菊”本象征着日本皇室家徽,“刀”代表着武家文化。在书中,作者通过菊花和刀这两个日本皇室和武家文化的代表,深刻地剖析出日本民族性格的特性。菊本源于中国,象征文人情操高尚,清新脱俗。但是,在日本,菊则代表皇室,更侧重于代表日本民族性格中的淡定、儒雅,这也就反映了日本民族崇尚如菊般优雅恬淡。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为日本武士所贴身携带,寄托着日本民族志向的刀,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黩武好斗的一面。当菊与刀都融于一个民族的血液中时,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双重性就体现出来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由这两个冲突的符号构成,即以“菊”和“刀”来揭露了日本的本质个性,既喜新又顽固,既尚礼又粗暴,既忠心不二又会背信弃义,该民族的人们的脾气真是难以琢磨。当然,万事皆有因果,这矛盾的性格本质上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使然。 三、日本人的价值体系:等级制与耻感文化 等级制度是日本社会结构或日本文化的基础,是日本人的价值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制约束着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切,要求着做出符合你身份地位的行为,如若不然必将受到惩罚。“只要`各安其分,各得其所’得以维持,日本人就会毫无不满地生活下去。他们就会感到安全。”“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就是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人的各种思维、行为模式后对等级制的概括。“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思想在日本人眼中就是建立一个秩序井然、规则分明的世界,每个人都能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平凡的人,不必强求攀上社会顶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浅析日本的国民性格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09级历史一班梁建波2009515671 【内容提要】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一直较为错综复杂,而近来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宪法和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世人的警惕,而在中国的统一问题上,台湾与台独等与日本的右翼势力遥相呼应,美日联合钳制中国等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眼下国内的民族主义反日呼声明显高涨,是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交错累积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中日关系团队、坚韧和顽强拼搏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奋斗、积累和节俭意识擅长学习和模仿 中国人向来以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来面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却又似远隔重洋的国家与我们有着太深的渊源。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岁月不曾抹去中国人往昔屈辱的回忆。二十世纪伴随着贪婪残酷、掠夺成性的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强大和崛起的,是无情地蹂躏过中国的大江南北的日军铁蹄。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无人区、细菌战……一个个连绵的噩梦,是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血泪家国的沦陷史和奋斗史。当久经坎坷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梦想,走上了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复兴之路时候,日本也在美国的支持下从二战惨败的废墟中迅速崛起,并借助有利的国际局势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七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宽阔的世界眼光,用博大的历史胸襟,立足于长远的民族发展,打开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此后尽管也出现了许多波波折折的不和谐的杂音,但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双方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共同发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往来频繁,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那么一帆风顺。中日之间的深刻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存在,只不过是被经贸的快速发展暂时遮掩,一旦时机成熟,总要显现出来。这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也不仅仅是两国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博弈,还在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民性格所导致。也就是说,尽管从甲午战争中日本就开始真正纳入中国人的视野,尽管我们了解西洋的很多书籍都从日本转译,尽管日本曾留下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蒋介石、郭沫若等一代名人奋斗的足迹,尽管连篇累牍的报刊书籍新闻杂志,都在时刻给予着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尽管日本很多企业的名字和产品大家都熟悉,但对于我们的这位东邻的国民性格,大多数人并不是那么透彻的了解。我们只是从日本上世纪大东亚共荣圈的军国迷梦里,从70年代经济文化的腾飞中,从屡屡参拜靖国神社的人员身上,从世界第二大经济富国的繁荣富裕之路去推测这一切。在我们熟悉的电视剧中〈聪明的一休〉、〈排球女将〉和〈血疑〉,以及熟悉的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史笔记2 所谓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日本的民族性是什么,大多数文章都指向其二重性或矛盾性。这个观点应该主要来自美国学者的《菊与刀》,该书对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有一个概括:“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该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在书的末尾再次提及:“由于这种植根甚深的两重性,他们在成年后可以从毫无节制的浪漫恋爱突然转到对家庭意见的绝对服从。不管他们在履行极端的义务方面走得多么远,他们都能够尽情地享乐与贪图安逸。慎重处世的教养使他们在行动中常常表现得像一个胆小的民族,但他们实际上勇敢得近乎鲁莽。他们在等级制下可以表现出非凡的顺从态度,但绝不会轻易服从来自上面的控制。他们尽管彬彬有礼,但仍能保持着傲气。他们可以接受军队所要求的狂热盲从的纪律,但又桀骜不驯。他们可以是热烈的保守主义者,但又受新的方式的吸引,就如他们在接受中国风俗和西方学问时一再表明得那样。”多数评论认为,这个概括准确指出了日本的民族特性。笔者对日本人的了解基本来自书本和文艺作品,所得印象与以上结论虽不矛盾,但印象最深者似乎这一结论并未概括。笔者对日本民族最深刻之印象,一是认真、执着,力求把事情做到极致;二是极善于学习。《菊与刀》出版于五十年代,我虽不完全接受其观点,但却认为是我迄今看到的对日本民族性分析最深刻的作品。 一般来说,民族性的形成脱不开该民族的传统习俗、宗教习惯和文化影响。学术界的主流意见认为,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之前,只存在一种发育不全的低层文化。比如神道,只是一种简单的对万物有灵的崇拜,缺乏系统的宗教理论。可以推论,这种传统的宗教习俗,造就了日本民族敬畏、崇拜神和大自然的特性。中国文化的系统传入,发生于公元6-8世纪,那时日本的氏族社会已相当成熟,对文化的吸收已具有选择性淘汰的功能。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儒教,二是佛教。佛教原创于印度,因而日本的民族性也有明显的印度痕迹,比如修炼。儒教范围很广,以个人伦理规范而言,主要是“三纲、五常、五德”,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五德乃“温、良、恭、俭、让”。日本人虽然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在吸收时却以不损害他们的传统习惯为前提。“三纲”与他们已有的等级观念相符,全盘笑纳,“五常五德”则待遇有别,有的弃之不用,有的经改造而用之,有的则全盘接收。如“仁”是儒学要义,对普通人而言,是指有爱人之心。对帝王而言,是指要爱民,要施“仁政”,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这就与日本的等级习俗相悖,不能接受。“仁”这个词在日本还有,但只有“慈善”类似的意思。“三纲五常五德”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以至日本父母以及整个社会都以此作为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据此推论,日本民族性的形成是在中国文化传入之后。不过这些标准在日本的内涵与中国不尽相同。在中国,忠、义、信的楷模应该是关云长,日本家喻户晓的忠义故事则是47浪人。 47浪人本是浅野大名(领主)家的武士,浅野大名遭吉良大名欺辱后,在严禁用刀的江户城刀伤吉良,然后自裁身死,死后所有财产充公,47武士沦为浪人(没有主君的武士为浪人)。47浪人卧薪尝胆一年零九个月,终于斩杀吉良为浅野报了仇。47浪人将吉良首级供于浅野坟前,然后集体剖腹自尽。 比照中日两则故事,我们发现关羽的故事忠高于义,他对刘备是忠,对曹操是义。忠的前提一是仁,主公施仁政,二是信,结义之信;义的前提是报恩。47浪人的故事重点强调一个“义”字,即报恩,至于浅野与47浪人有无“忠”或“信”的关系,大多数版本都无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日本的第一次、第二次崛起历史演绎进程,对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日本在第一次、第二次崛起过程中日本民族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民族凝聚力、学习、教育等方面成为日本近现代两次崛起的重要资本的结论。 关键词:日本崛起;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 众所周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风险,该如何逃脱这一灾难,在于两国的对策。日本成功地规避了走向半殖民地的风险迅速崛起并超过了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跻身帝国主义俱乐部;而中国则步入了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历史。 机遇在近代时期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是平等的也是竞争的,只是日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抓住了机会,而中国没有,从而导致了近代中日两国走向不同的命运,这也是因为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所引致的,如殖产兴业方面、对外来文化态度方面等等差异。但再追本溯源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欧美还未进入亚洲的时候这些意识形态就已经隐性存在,只是在欧美侵入亚洲时,这种意识形态作用在两国的发展上得到了体现。可以说,日本在近代崛起和中国在近代衰败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有对教育的普及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吸收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日本与中国是不同的。 一、日本的第一次崛起史 日本第一次崛起,即日本的近代崛起,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崛起,是与侵略扩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其外部因素跟内部因素。日本早在1853年黑船事件就已经客观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形势,他们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对于西方人的到来极力反抗,相反,他们是抱着欢迎的态度接受。他们起初也是被迫签订了很多跟中国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管是幕府,还是后来的明治政府都重视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也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前往西方各国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岩仓使节团出行。日本使节团在出国学习期间也跟欧洲列强商谈过修改不平等条约遭到了列强的否定。由此日本使节们认为要想修改不平等条约必须自己强大起来,而这就必须要自己尽快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来充实本国实力。由此他们认为富国强兵尤其是强兵至关重要。 为了摆脱被列强掠夺的命运,他们积极像西方列强靠拢,学习他们的技术、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知识并吸收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首先从内部实行了改革,即所谓的明治维新,主要有“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项政策。由此便引发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使它具备了充当欧美在远东地区扩张马前卒的实力。尤其是军事上,在天皇和他的大臣们看来,“强兵”其实高于一切。尽管明知政府的财源未辟,收入不多,却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用于军队费用。为了实现强兵,明治政府还推行了军事工业化优先的政策。此外,日本还大力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军事制度改革为日本走向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也由

各国民族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典型的属于自己国家的国民性格(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只是相对的,基本可以说明一国的国民性格.) 英国:趋向于保守,但这只是交际方面的,要不然这个国家不会产生那么多 的天才,工业革命也不会发源于此.男人很绅士,女人很高贵.绅士的 外表下其实上却隐藏着激情,这一点可以从火药味甚弄英超比赛和英 国鼎鼎大名的足球流氓身上得到答案. 美国:美国人向往自由,血液里充满了挑战未知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自 来熟,他们更注重个体,所以很容易与其成为朋友,却很少能有 推心置腹的感情.祖先最初来到这块大地,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使 这片大地充满生机,并使那种探索精神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 得国:深沉,特别是德国的男人,看了他们的言行你会知道了什么叫男 人,什么叫男人味儿.他们集体性很强,这个国家的人做什么都 理有条,一丝不苟,德国的法律普及率以及国民对法律的熟悉和 遵守程度在世界各国中应该是首曲一指的,但有时候会让我想 希特勒手下的那群德国兵,他们的聪明与高素质没换来人民的 幸福生活,却一次次使人类进入不堪回首的战争.作为德国人的 大文豪歌德一句话总结了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特点:"德国人作 为个体是如此的理智,作为集体却常常迷失方向."多么精辟的 论述. 法国:一提到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浪漫,是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法兰西的国土确实和别国不一样,它没有英国人的一本正经,没 有德国人的严肃,也没有美国人近乎滥情的热情与幽默.这里的 人天生流淌着祖先高贵血统给予他们的别人学不来的浪漫.法 人大多长相俊俏,男人调皮,女人多情.在那条著名的大道上到 处是热吻的恋人,法国人之间平时的以吻代礼的习惯是其它国 很少能比拟的.在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 家,其中法国文学灿烂至极,使法兰西周身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文 化底蕴,法国人说,是他们最最完美的法国文字使他们的文化如 此灿烂. 意大利:在欧洲,意大利人可能是最有种的一群人,也许你会想不明白 ,是的,这个问题除非亲身接触很难想通的.意大利是南欧人 性格的典型代表,美女成群,男人则天性风流,别的国家的女 去那里可要小心,说不定一个意大利男人一个眨巴的眼神便 使你无法自拔.世界杯赛场上有哪个国家能像意大利的队员 们那样清一色帅哥,长的有楞有角啊,仿佛是一尊尊文艺复兴 期的雕塑,美不胜收.意大利参加了许多战争,但鲜有胜迹,也 许他的祖先最能明白他们曾经的辉煌---罗马帝国. 西班牙:也许是阳光过于充裕的原因,西班牙人给人的印象总是有些, 热情过度,举手投足间显露出狂野不羁的本性,并把这种本性 带到了南美洲,奔放的热情在斗牛的过程中得到了最最完美 的表现. 日本:这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任何别的文化到它那里都会变成适合 他们的特有的经过吸收改造的文化.在他们的语言中掺杂了包 括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在内的各种语言因素.他们用自己的勤

日本民族性格

对日本名族性格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禅不等于禅宗,禅也不等于禅意。……从禅到禅宗,再到禅意,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一种文化态势和延伸。结合禅宗在日本的发展,探讨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关键词】日本禅宗禅民族性格双重影响行为模式 禅意识的历史沉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 产生于中国、成长在日本的禅宗,对于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禅宗以外的佛教各宗派在日本文化史上所起的影响,可以说只限于日本人的宗教生活,而禅宗则超越了这一影响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沉淀,逐步深入到日本人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到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去。查尔斯·艾略特在其名著《日本佛教》中曾这样说过:“禅对于东方的艺术、知识及政治生活来说具有伟大的力量。禅也是日本式性格的表现。其他所有的佛教都没有禅宗那样…日本式?。”禅意几乎成了日本人之性格和人格模式方面的象征,时至今日仍在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作用于日本的民族性格。 一、正面影响 1、纤细敏感、认真细致。岛国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由此养成了日本民族纤细的感觉,他们乐于以纤丽纤小作为其审美的旨趣。通过日本庭园所体现出的禅意识,即强调“悟”性、“以小见大”等,进一步加深了日本民族的这种纤细敏感的性格。“于细微之处见功夫”的日本庭园也体现出了日本人做事的细致、认真。 2、自解自悟、具有刚性。中国佛教中的禅宗,相对而言又是最富个性,也是最具刚性的一派。如禅门中人讲究自我修行,自解自悟,倚重自力自度等等,都是阳刚之气旺盛的表现。中国禅传入日本后形成的日本禅同样如此。 3、调和内敛、注重集团。努力寻求个体与整体的依存、融合,可谓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之一。中国禅传入日本之后,通过儒禅互补突出了“和”的理念,并进一步推动日本人形成了调和内敛、注重集团的民族性格。正如一位建筑师所说,“庭园里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和谐,如果把它移走,这里就完美无瑕了”;调和性正是日本庭园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充分体现了注重集团的精神意识。 4、重经验,轻思辨。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从而具有非理性及经验性。这种特性导致禅宗在与日本固有的民族传统结合之后迅速本土化,并推动日本民族形成了重经验、轻思辨的思维方式。它在促进了物质生产、生活水平的进步和应用科学的发达的同时,也对日本的民族性格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日本民族性格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缺陷。所谓“见性”即是对无相的自己的自觉,这种见性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意义。正如“敏感是双向的,它让你看到多少美丽就会让你看到多少丑恶”一样,在日本民族的性格中,纤小敏感的背后是深重的危机感、认真细致的背后是偏狭固执的刻意追求;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背后是盲目自卑、唯我独尊;调和

浅析日本人隐忍性格的心理学成因111

分类号:密级: 毕业论文 (本科生) 论文题目(中文) 论文题目(外文)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学生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兰州大学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兰州大学。 本毕业论文研究内容: □可以公开 □不易公开,已在学位办公室办理保密申请,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选项内选择其中一项打“√”)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浅析日本人隐忍性格的心理学成因 摘要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现今属于发达国家的日本在于中国交流日益频繁的同时,日本人隐忍的性格为其带来了很多正面的评价。隐忍的性格表现在讲礼仪、做事专注认真等方面。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 是否每个人生来性格中就有隐忍的一面,究竟是何种原因对其造成后天的影响,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发扬,借助本文的研究,希望能找到后天对其形成造成影响的因素,借助本文希望能帮助国人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性格心理,学习其中的优秀方面,尽量消除两国民间误解和隔膜,这对于两国民间互相了解,将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的合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隐忍,性格心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