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事权利本质综述 吴煜

民事权利本质综述 吴煜

民事权利本质综述 吴煜
民事权利本质综述 吴煜

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

论文题目民事权利本质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民法学原理

姓名吴煜学号 4161070021 专业民商法年级 2016 院、所法学院日期 2016.12.08

摘要

正如法律的实现是从“法律追求的秩序”向“现实存在的秩序”发展一般,民事权利的实现也是由“民法规定权利”向着“民事生活享有的权利”趋近。在此种意义下,民事权利可以划分出两个子概念,即“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前者是指“行为的可能性”,民事权利存在于可能性空间;后者是指“行使权利的行为”,是民事权利的实现状态,存在于现实性空间。综上,个人认为应当从三部分认识民事权利概念:“民事行为”,民事权利的表征,自主行为是民事权利的内容;“利益”,民事权利存在之目的;“国家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民事权利的实质。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认可并保障的、反映民事主体利益的自主行为。

大陆法系的民法思维方式,特别是德国民法,被称为“法律的形式理性思维”:其通过对生活事实的抽象,以逻辑的归纳提炼而形成法律概念并且将此种概念作为思维工具及思想表达工具。1这种思维方式被批评者称为“概念法学”,其中原因在于它的基础是抽象而成的概念。法学家按照一定逻辑把概念与概念相互联系,形成规范。接着建构成一层一层的不同位阶关系,相互协调的概念体系。综上,整个法学思维运行采取的是形式逻辑推理的方法,概念是基础和基本工具。在逻辑推理中,概念是推理前提,概念不清楚不统一则推理结果是大家各说各话,毫无意义。因此,理清概念有利于学法理论发展。

对于权利的本质,世界上存在着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1、自由说。由英国之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荷兰之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等人首倡,他们认为权力是一种自然的、免于干扰的条件。其后德国康德(Kant)、黑格尔(Hegel),美国霍姆斯(O.W.Holmes,1841-1935)继承发展。康德将权利称为“意志的自由行使”,黑格尔则是把权利、意志、自由与法并论,霍姆斯从法学角度把权利定义为“对行驶一定自然条件的一种允许”。

2、意志说。其中包含两种学说,一是“意志之力”说(Willensmacht),一是“意志支配”说。由19世纪德国法学家温德雪德(Windscheid)提出,认为权利即法律赋予的意志力,个人意志所能自由活动或者任意支配的范围。意志是权利的唯一基础,无个人主张的意志力或意志支配则无权利。

3、利益说。由于受到英国边沁所创的功利主义学说的影响,德国1《民法思维之展开》,尹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概念与推理——民法思维方法之检讨”

耶林(Ihering)、邓柏格(Dernberg)注意到权利背后的利益因素并指出权利的实质在于法律所保护的利益。权利主体为享有利益的主体,利益是权利的价值准则,无利益则无权利。

4、意志利益折衷说。德国法学家伯克尔(Bekker),耶利内克(Jeuinek)认为,意志说和利益说以意志或者利益作为权利的唯一基础均有缺失,应综合意志与利益而这说明权利概念。权利是“依意志力而保护的利益”或是“为保护利益而赋予的意志力”,利益是权力的目的,意志力是权力的手段。

5、法力说。德国法学家默克尔(Merkel),雷格斯伯格(Regelsberger)等人论证到,权利由内容和形式两要素构成:其内容指一种特定利益,其形式则是法律上之力。特定利益就是法律上的利益(简称法益);法律上之力,即法律赋予或是认可的对抗他人的力量。

上述五种学说各自抓住权利的部分特征,但是又存在缺失。自由说指出了权利的不受干扰性和权利主体的自主地位,可是忽略了权利与自自由二者在不同意义上的含义和用法,将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意志说注意到权利构成的主观状态,不过不能合理解释“无行为能力者权利”的特性。利益说解释了权利存在的目的,但没有表明权利与权利所及对象的差别。折衷说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利益说与意志说的偏颇,但将利益保护根据归于“意志力”则是陷入新的矛盾。法力说把权利和利益、法力相联系,相较而言更趋于全面,可为阐明法力来源及法力的范围,也没有找到权利背后的动因。

在我国法学界对于民事权利本质的讨论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大致存在六种观点:(1)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规范确认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权能;(2)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

某种民事权益;(3)民事权利是依据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能为行为,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某种民事行为的可能性;(4)民事权利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5)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据民事法律规范对待他人或他人对待而存在的行为的界限;(6民事权利是国家通过民事法律规定,对民事主体可以作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这六种观点和上述的五种学说存在关联,但是都有自己的特点,是从法律主体的行为角度来观察权利的实质。

个人认为从行为角度认识权利本质是可取的。民事行为与民事权利关系密切,权利的实现离不开行为。民事行为是任何民事主体参与民事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实际上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联系,无行为则无法律关系。民法正是通过调整民事主体的行为来调整民事生活,而调整的方式是首先在法律上规定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民事法律的实施目的在于民事权利义务的实现。正如法律的实现是从“法律追求的秩序”向“现实存在的秩序”发展一般,民事权利的实现也是由“民法规定权利”向着“民事生活享有的权利”趋近。在此种意义下,民事权利可以划分出两个子概念,即“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前者是指“行为的可能性”,民事权利存在于可能性空间;后者是指“行使权利的行为”,是民事权利的实现状态,存在于现实性空间。综上,个人认为应当从三部分认识民事权利概念:“民事行为”,民事权利的表征,自主行为是民事权利的内容;“利益”,民事权利存在之目的;“国家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民事权利的实质。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认可并保障的、反映民事主体利益的自主行为。

民法测试题

测试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民法调整对象是财产关系 B.民法调整对象不仅包括财产关系还包括人身关系 C.税收关系属于民法调整对象 D.民法调整对象不限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 2.甲将自己的手机借给乙使用,乙向丙谎称该手机是自己的,并愿意以500元的价格卖给丙,则乙的行为属于( ) A.无权处分 B.居间行为 C.行纪行为 D.无权代理 3.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的是 ( )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C.超过还款期限的借款行为 D.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自然人就自己的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是(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 荣誉权 D.隐私权 5.基于物权公示的权利确认而进行的交易受法律保护,这体现了物权法的()A.物权法定原则 B.一物一权原则 C.物权保护原则

D.公示公信原则 6.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的规定,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关系。给他人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该条文规定的内容属于 ( ) A.相邻权 B.地上权 C.地役权 D.他物权 7.下列关于无因管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事人对管理事项既没有法定义务也没有约定义务 B.当事人主观上有为他人利益管理的意思 C.客观上形成了有利于他人的管理效果 D.管理人有权要求本人偿付因管理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8.两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等额内相互消灭,这种合同的终止被称为() A.清偿 B.抵销 C.提存 D.混同 9.下列不属于丧失继承权的情形的是()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B.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C.遗弃被继承人 D.虐待被继承人 10.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0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 A.分别承担责任 B.按份承担责任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相关内容。在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中涉及到民事权利能力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参与者、当事人。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还取决于能力,因此,民法将此能力分解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能够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是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实现其利益所得实施行为的界限。权利在本质上是行为的限度,民事权利是权利人意思自由的范围,在此范围内,有充分的自由,可实施任何行为,法律对此给予充分的保障。反之,行为超出法律划定的界限,不仅得不到保障,反而要被追究责任。如“财产权”、“人身权”。 民法上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 1、法律效果不同。处分行为发生使相对人取得权利的法律效果,而负担行为的效力则在于 使行为人承担给付义务。2、处分行为以行为人具有处分权为生效要件,负担行为则不需要行为人具备处分权。3、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物特定化原则,即处分行为的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的。负担行为则没有这样的限制。4、处分行为适用公示原则,负担行为没有这一要求。 1、平等保护原则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2、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种类法定: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法律未规定的新物权 物权内容法定:当事人不得在物权中自由创设新的内容(如法律规定动产质押必须移转占有,当事人就不能创设不移转占有的动产质押) 3、一物一权原则 (1)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物,集合物原则上不能成为一个所有权的客体,而应为多个所有权的客体。 (2)一个独立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但一物之上的所有人可以为多人,多人对一物享有所有权,并非多重所有权,所有权仍然是一个,只不过主体为多人。 (3)在按份共有中,各共有人根据其份额对财产享有相应的权利,但份额本身并非单独的所有权。 (4)一物之上可以存在数个物权,但各个物权之间不得相互矛盾。一物一权主要是指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不是指一物之上不能设置多个物权,如在一物之上可以有多个抵押权的存在。 (5)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单个的所有权,物只能在整体上成立一个所有权。 4、公示、公信原则 (1)公示原则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由此可见,不动产的权利状态通过“登记制度”表示,而动产的权利状态则通过“占有”表示。 (2)公信原则 所谓公信,是指当物权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了公示,即使该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存在瑕疵,对于信赖该物权存在并已从事物权交易的人,法律承认其法律效果,以保护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导向器,它决定着财务管理主体的行为模式。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是国外财务学者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财务学者也尽力探讨,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财务活动的内在要求,又能衔接国家财务管理目标,并能满足企业各经济当事人经济利益的要求,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回顾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以指出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述评 根据现有资料,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是从19世纪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是亚当?斯密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理论。有学者明确提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润是企业积累的源泉,利润最大化使企业经营资本有了可靠的来源;另一方面,利润最大化在满足业主增加私人财富的同时,也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大化。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主经营逐渐被职工经理经营代替,企业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不合适了。这不仅因为利润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没有反映出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还因为即使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未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利益,会影响未来企业经营资本的来源。 (二)净现值最大化。20世纪40年代末,西方财务界开始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随着1951年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资本预算》的出版,财务界开始讨论如何在各类资产间分配财物资源,以提高现金流动的净现值。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各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最大,企业的净收益就会最大。资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现值最大化被视为当时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效果的影响,显然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并为从根本上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发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渐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以目标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的“收益额”有时间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资本概念,它是一定时间内单位投入资本(每股,不是每元)所获收益额,充分体现了资本投入与资本增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这一目标一是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二是没有考虑企业股利方针对股票市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目标只是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业就决不会支付股利。

谈谈民事权利滥用的类型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3d12261829.html, 谈谈民事权利滥用的类型 谈谈民事权利滥用的类型 民事权利具备自由品格、利益品格与法力品格。民事权利的自由品格从民事权利的本质角度揭示了民事权利的自由性,这种自由性来自于民事主体的意志自由性;民事权利的利益品格从民事权利的内容角度反映出了民事权利的利益性,这种利益性来自于民事主体对利益的驱动性;民事权利的法力品格从民事权利的保障角度折射出了民事权利的法力性,这种法力性来自于民事主体对民事权利自力救济的单薄性。 其中,意志自由性容易使民事主体扩张张意志自由;对利益的驱动性容易使民事主体不当追求利益最大化;自力救济的单薄性又容易使民事主体过度指望法律保障而忽视了自己对民事权利的珍视。而这些又都会导致民事权利的滥用。换句话说,上述几种情形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民事权利的滥用。可见,民事权利的滥用与民事权利自身固有的品格息息相关。民事权利主体正是利用了民事权利的自由品格、

利益品格与法力品格的可滥用性能而滥用民事权利的。 民事权利滥用,就是指超出权利的、社会的、经济的目的或社会所不容许的界限而行使权利。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确立个人尊严与自由平等之保障,高唱私法自治、过失责任之原则与私有财产之绝对不可侵,有行使自己权利者,对于任何人不为不法”、行使自己权利者,不害任何人”之法谚。为此发生贫富悬殊及产生实际上不平等不自由现象。为矫此弊,遂有权利滥用理论之构成。(参见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4页)但对民事权利滥用的构成要件问题,各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故意损害说、缺乏正当利益说、选择有害方式行使权利说、损害大于获取的利益说、不顾权利存在的目的说、违反侵权行为法的一般原则说等。(参见梁慧星、王利明:《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3页。) 笔者认为,从正确、全面规制民事权利滥用的法律后果意义上看,应当对民事权利滥用的构成作扩大解释。因为在现代法律中,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具有独立人格的最基本表征。有民事主体,必有民事权利;有民事权利,也必有其载体——民事主体。民事主体要有独立的人格,就必须享有民事权利;民事主体要有完善的人格,就必须珍视民事权利。民事权利存在的目的就是使民事主体实现独立而全面的发展。如果民事主体不顾民事权利的这一存在目的而行使民事权利,就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一、文献综述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1、开阔我们的理论视野,明确我们研究工作的意义 2、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3、熟悉并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1、几种主要的文献媒介:报纸:报纸的类别;报纸的特点;书籍:书籍的类别;书籍的特点;杂志:杂志的类别;杂志的特点;网络:网络的类别;网络的特点; 2、选择媒体的原则: *科学性、真实性 *学术性、前沿性 (三)文献综述的意义及写作 1、文献综述的意义 *说明本研究的研究生长点 *区别本研究与别人的研究 *作为一种文体有利于他人的研究 2、文献综述的要求 *参考的文献在15篇以上 *要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1*文献综述要有层次和比较全面

*注好出处 3、文献综述的样式 见附件 4、文献综述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克服 常见问题: (1)综述的内容和所要研究的内容相脱节,为综述而综述。 (2)综述的文献水平低,不全面,使研究的基础不牢固。 (3)综述中只有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取舍和评价,综述者的研究角度和立场不鲜明。 (4)综述中的层次不清晰,内容不全面,使我们的研究基础有漏洞。 克服的方法: (1)围绕自己研究的题目和关键词确定要综述的范围 (2)选择学术性强的媒介中的文献进行综述。可以从人的角度了解本研究 的前沿人物,从他们入手综述研究文献 (3)明确综述的目的,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自己的概念和研究体例。 (4)综述的框架要覆盖主要研究内容,表述体现逻辑性。 2二、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研究的意义 1、概念是理论思维和表达的基本单位,所以一切研究都离不开概念,一切研究都始于对概念的界定。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文献综述: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财务报表分析的 文献综述 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果,还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是通过一系列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管理和决策的信息。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分析过程,需要从各种复杂的信息中把握分析逻辑,形成分析框架,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的未来投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本文对哈佛分析框架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国外关于财务分析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财务分析方法日益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建立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行分析。少数学者提出从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进行财务分析。而绝大部分学者则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引进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前景分析三个维度。一部分学者是从三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以Salmi(1997)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从概论、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而以Stickney(1999)为代表的学者则是从环境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这三个维度展开。相比较而言,Stickney的尝试在原来两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分析,使得财务分析结果更为可靠。 还有一部分学者是从四个维度来构建财务分析框架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大学佩普(K.G.Palepu)、希利(P.M.healy) 和伯纳德(V.L.Bemard)(2000)在《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评估》一书中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其提出了一种集战略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一体的、更具实际应用效果的财务分析框架,即哈佛分析框架。该框架由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共四个部分组成。哈佛分析框架的战略分析模块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不仅能发现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更能从战略高度为企业发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做到了结合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个体特征、行业经济发展状况、生合周期和获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进行综合评判,对于投资者

民事权利本质及实现途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d12261829.html, 民事权利本质及实现途径探究 作者:吴坤埔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年第06期 摘要:作为调整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律,民法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和欢迎,它让人们的现代权利意识开始苏醒,让人们对于内心长期追寻的自由、平等等理想价值有了有力的根基,使得以多样权利构建起来的现代私人社会有序地蓬勃发展起来。本文试图从民事权利的发展、内涵等方面逐步剖析民事权利的本质,并结合中国现状探究民事权利在中国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民事权利;家国本位;权利本位 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107—03 一、民事法律权利的本质 “权利”一词在17世纪~18世纪反封建的斗争中被正式提出,而早在罗马法中就已有了相近于现代权利概念的表述。人类社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现实中与权利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一个与生活如此休戚相关的概念,长期以来对其内涵都没有定论。随着人们对于权利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权利的本质内涵分析如下: 首先,权利是利益。人类从出生之日起就与利益密不可分。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对生存利益紧紧追寻。生存利益是人们最初也是最为基础的利益需求。除此之外还有更高要求的精神利益的追求。权利的一切目的都直指利益。 其次,权利是意思自由。社会是复杂的,个体是多样的,因此在强调利益的同时必须赋予个体以意思自由,因为多样的个体有着多样的利益诉求,只有给予其足够的意思自由权才能使其实现各自的利益。人若没有自由便没有了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机会,也就没有实现自己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可能性。正如洛克所认为的那样,自由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是不可剥夺和转让的自然权利。 最后,权利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权利是以利益为目的,以意思自由为手段的,因而为了保证目的的实现和手段的应用有序,就要求共生共存在同一社会中的人们必须受到一定限制和要求。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各种法律、道德、义务要求,这些都是人与人关系的外化表现。它们使得人们的自由相协调,追求利益的过程相和谐。 因此,权利的本质要素包括了利益和自由,而且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坚持权利的本质要求,理解权利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的必备条件。

文献综述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 【摘要】药剂学的研究速度正在飞一般地进行着,新技术、新剂型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从药剂学的诞生发展到今天,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药物剂型有数十余种之多,现在习惯称为“传统剂型”。传统剂型所面对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往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大量的药物都不溶于水或水溶性很低,有研究表明,固体药物的溶解度如果低于1mg/mL就会存在药物难吸收的问题。自乳化系统指的是在无水的情况下,难溶性药物与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混合的体系,在遇水之后可以自发乳化。难溶性药物溶解在油相或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中形成微乳,这就解决了水不溶性药物难吸收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对自乳化传递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作简要综述。【关键词】新剂型;生物利用度;微乳;油相;乳化剂;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是指在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难溶性的固体或液体药物与油相、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助乳化剂)混合而成的稳定体系。这样的体系

在遇水的情况下能够自发地乳化成为微乳,解决了难溶性药物的难溶问题,利于药物的吸收,增大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传统剂型相比,可以服用更少的药物就产生相等或更高的治疗力度。SEDDS制成的药物主要共口服,药物在胃液及肠液中随着胃肠道的蠕动而自发乳化。 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来源于乳剂的研究,与传统的乳剂相比,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服用更加方便,体积更小,稳定性更高! 一.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的组成 药物自乳化传递系统(SEDDS)是一种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而被创造的新剂型[1]。他的组成是由固体或液体的难溶性主药与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而成。 (1)油相 油相是药物的载体,是SEDD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药物的载体,优秀的油相必须对药物的溶解度大,力求少量的油相就可以溶解较多的药物,这称为油相的“载药量”。溶解在油相中的药物应该稳定地处于溶解状态,即便是在低温的条件下也不能有固体药物的析出。油相不能影响到药物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药物的药理活性。[2] 能够运用于SEDDS系统的油相种类繁多,根据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油相,一些性能优秀的常用油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民事权利本质综述 吴煜

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作业 论文题目民事权利本质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民法学原理 姓名吴煜学号 4161070021 专业民商法年级 2016 院、所法学院日期 2016.12.08

摘要 正如法律的实现是从“法律追求的秩序”向“现实存在的秩序”发展一般,民事权利的实现也是由“民法规定权利”向着“民事生活享有的权利”趋近。在此种意义下,民事权利可以划分出两个子概念,即“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前者是指“行为的可能性”,民事权利存在于可能性空间;后者是指“行使权利的行为”,是民事权利的实现状态,存在于现实性空间。综上,个人认为应当从三部分认识民事权利概念:“民事行为”,民事权利的表征,自主行为是民事权利的内容;“利益”,民事权利存在之目的;“国家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民事权利的实质。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认可并保障的、反映民事主体利益的自主行为。

大陆法系的民法思维方式,特别是德国民法,被称为“法律的形式理性思维”:其通过对生活事实的抽象,以逻辑的归纳提炼而形成法律概念并且将此种概念作为思维工具及思想表达工具。1这种思维方式被批评者称为“概念法学”,其中原因在于它的基础是抽象而成的概念。法学家按照一定逻辑把概念与概念相互联系,形成规范。接着建构成一层一层的不同位阶关系,相互协调的概念体系。综上,整个法学思维运行采取的是形式逻辑推理的方法,概念是基础和基本工具。在逻辑推理中,概念是推理前提,概念不清楚不统一则推理结果是大家各说各话,毫无意义。因此,理清概念有利于学法理论发展。 对于权利的本质,世界上存在着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1、自由说。由英国之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荷兰之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等人首倡,他们认为权力是一种自然的、免于干扰的条件。其后德国康德(Kant)、黑格尔(Hegel),美国霍姆斯(O.W.Holmes,1841-1935)继承发展。康德将权利称为“意志的自由行使”,黑格尔则是把权利、意志、自由与法并论,霍姆斯从法学角度把权利定义为“对行驶一定自然条件的一种允许”。 2、意志说。其中包含两种学说,一是“意志之力”说(Willensmacht),一是“意志支配”说。由19世纪德国法学家温德雪德(Windscheid)提出,认为权利即法律赋予的意志力,个人意志所能自由活动或者任意支配的范围。意志是权利的唯一基础,无个人主张的意志力或意志支配则无权利。 3、利益说。由于受到英国边沁所创的功利主义学说的影响,德国1《民法思维之展开》,尹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概念与推理——民法思维方法之检讨”

关于信任的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信任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行动者通过对人对物的认知累积、在互动过程中面对风险或困惑时的选择,是一种冒险、投资、期望或判断,发源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并变化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 韦伯:特殊信任-普遍信任 齐美儿:坚信 卢曼:人际信任-制度信任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是公众在期望与认识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政府信任高低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 腐败 腐败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它对公共权力滥用,对公共职位的失职,而是将其视为是对于社会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违反和背离。因此,腐败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越轨行为,这是一种个人或群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违反社会中法律法规及道德原则,不合理使用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就是掌握公共权力和资源的公职人员。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国外对政府信任的研究的主要着手点是腐败,8篇外文文献中有6篇直接研究腐败现象,探讨腐败行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1篇研究丑闻对政府和制度的侵蚀作用;1篇研究特定环境下教育对制度信任的影响。 国外研究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腐败带来的负面效果。L Ionescu(2013)认为,腐败对人际、政府和机构间的信任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对宏观和微观经济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制约了GDP的增长以及福利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丑闻是腐败的派生物,丑闻对于政府和政治机构同样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作用形式为降低对政治家和领导人的看法。Shaun Bowler和Jeffrey A. Karp(2004)通过对美国和英国数据的分析,将公共机构的评价与机构本身的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公共评价模型与英国数据的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更为广泛的结论,丑闻是导致政府信任程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Park H 和Blenkiasopp J基于在韩国收集到的数据作了透明度和信任在政府腐败与公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间关系和发生的作用的研究,指出腐败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透明度和一定程度上的信任调解。 更多的学者通过地区性的腐败现象说明腐败对于政府信任的影响。Juha Tapio K??ri?inen在16个欧洲国家中进行了经验观察,旨在找到公众对警察信任程度产生差异的背后的原因,认为社会资源投入公共秩序和安全领域的程度的提

最新财务竞争力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1、郭晓明(2004) 定义: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提出了识别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方法,并指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以财务竞争力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财务管理。 方法:根据己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财务核心能力进行评价。先通过专家对所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序关系, 根据重要性原则排序, 然后通过相邻的两个指标作出相对重要程度比较, 确立权重系数。最后通过线性综合的模型进行评价。 郭晓明(2004)引入企业能力理论,创新提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研究认为财务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异质性、独特性、协同性的特征[31]。王艳辉、郭晓明(2005)指出企业财务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系统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结果。财务战略一旦选定,就意味着与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连接起来,现代公司理财应实行战略财务管理,通过培育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来实现企业财务竞争力最大化[32]。 出处:郭晓明.财务核心竞争力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新论.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26-27 王艳辉,郭晓明.企业财务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10-12 2、郝成林(2005,2006) 定义:财务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价值链或供应链企业群的资本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市场竞争为动力,围绕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努力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财务竞争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构成要素: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财务执行力,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就能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产生影响。 逻辑关系:财务竞争力=(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执行 出处:郝成林,项志芬.财务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解析.财会月刊(理论),2006(3):61一62 欧谨豪(2006) 定义:从企业并购的视角,认为企业财务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以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为基础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一组分散的资源、能力等财务要素都不能称其为财务竞争力,只有将他们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形成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出处:欧谨豪,刘雪辉.财务新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金融经济,2006(12):178一179 欧谨豪,基于并购的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11 3、程燕(2009)朱晓(2007) 定义: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前提是企业财务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有效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财务竞争力是指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 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 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竞争力, 包括财务生存力、财务发展力和财务潜力等层次。 特征:一是财务竞争力是战略性的财务能力。财务竞争力战略主要为差异化战略和协同性战略; 二是财务竞争力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对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财务竞争力必须培育竞争意识和树立核心竞争力的观念; 三是财务竞争力的目的是

谢怀拭论民事权利体系

论民事权利体系谢怀栻上传时间:2001-7-3 浏览次数:19880 字体大小:大中小 民事权利是民法里带根本性的重要问题。不论主张在民法中应以权利为本位、或以义务为本位,或应对权利义务并重,都必须重视对民事权利的研究。这种研究,有了民法就已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事权利的种类,各种权利的性质和内容都在发展,这种研究工作也应随着发展,不应该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今天我们须要审查一下,在原来关于民事权利的理论中,哪些过时了、陈旧了,今天应该抛弃或改正,哪些地方需要补充,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在这种研究工作中,民事权利体系问题尤为重要。民事权利(传统的“私权”)的种类很多,各种权利的性质千差万别,我们必须把各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加以整理分类,使之成为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不同的权利各得其所,各种权利的特点都能显示出来。这是建立民事权利体系的实益所在。其次,初学民法的人,对民法中的各种权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就比较容易了解民法的全貌。从这一点说,对初学民法的人,最好先让他了解整个民事权利体系,而不宜于把各种权利作分散的讲授。 近年来,我国对民事权利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对人格权的研究最为突出,对股权(股东权)和著作权的研究也受到重视。但是对各种民事权利只作分离的孤立的研究是不够的,必须把各种权利放在一个整体(民事权利体系)中来研究,才更好些。对个别权利的研究与对整体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深入。 要把各种民事权利组成一个体系,首先有个分类的问题。分类就要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民法书都讲到的普通的分类是:依权利的内容分财产权与非财产权;依其作用分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依其效力所及的范围分绝对权与相对权;等等。在这中间,最重要的是第一种,可以说这是一种基本的分类。因为作为分类的标准,“内容”是最重要的了。依第一种分类构建的权利体系,对我们认识民事权利的整体情况和各种权利的特性,最为便利。所以通常讲的民事权利体系,首先指的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体系。 这种分类以民事权利的内容为标准。所谓权利的内容是指因享有权利而受到保护的利益。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受保护的利益也在发展。某些“利益”不受保护了,这种权利也失去地位,如夫权;某些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这种权利的地位也应提高,如人格权;此外,有的权利的性质应该重新确定,如知识产权;有的权利应该给予应有的地位,如社员权。这样,今天有必要对传统的民事权利体系加以审查,依照今天的情况,重建民事权利的体系。 民事权利的内容,即其保护的利益,极为复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多,因而依这一标准对民事权利所作的分类,很难把一切民事权利网罗无遗。但不能因此而放弃这种分类,因为实在找不出一个更好的办法。现在只好仍用这种分类而把各种民事权利最大限度地网罗进去。[1] 依民事权利的内容对民事权利分类而建立民事权利体系,当然不是说不采用或放弃他种分类,也不是说依他种分类不能建立民事权利的体系。只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较方便,特别对于初学民法的人员易理解与掌握,所以在论述民事权利体系时,大多先讲述这种体系,而后及于他种体系。本文则只讲述这种体系而不及于他种体系,特先说明。 二、民事权利体系的演变情况 在民法的历史中,民事权利体系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对这一过程加以回顾,是有益的。但限于篇幅,不能作很详细的叙述,也不能对过去的各种体系逐一引述并进行分析或批评。 最初对民事权利只区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或人身非财产权)。在人格权还未受到重视,特别是一般人格权还未确立时,非财产权也只限于亲权、夫权、继承权等。后来才将人格权列入非财产权或人身权。后来又出现了新的权利,如无体财产权,将之纳入财产权的范围。民事权利体系由财产权与非财产权构成,这个办法实行了很长的时期,甚至直到现在。在这个体系下,即使出现了新的权利,也把它纳入这二者之中。例如股权(股东权),将之归入财产权(股份所有权),有人将著作权作为身份权而归入非财产权。后来,随着现实的发展,股东权中的非经济因素(如表决权),著作权中的经济因素日益重要,简单地将这些权利归入财产权或非财产权都不妥当,于是就在财产权与非财产权之外,建立一类混合性的权利。但整个说来,这种体系仍是建立在财产权与非财产权的两分法之上的。这样的民事权利体系在民法著作中是最常见的,直到今天仍为不少学者所采用。 在采用这种体系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困难问题,这就是如何划分财产权和非财产权(或人身权)。起初,以有无金钱价值为标准来区分。后来,没有金钱价值的利益也可成为债权的内容(德国民法第241条以“给付”为债的内容,对“给付”的解释,已不以有金钱价值为必要。日本民法第399条则明定“虽不能以金钱估算者,也可以作为债权的标的”),只好放弃这个划分标准。以后转而采取能否为权利人所处分为标准,但这个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于是有的学者先给非财产权(人身权)下定义,然后把财产权界定为“其他一切权利为财产权”。例如日本《民事法学辞典》中说:“凡是与权利人的人格和身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权利为人格权和身

核心力量文献综述

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研究文献综述 韩诗琪 2013211473 体育与健康学院体教131班 摘要: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由核心稳定性训练、关节养护性训练及核心专门性训练组成,核心稳定性是指核心肌群在神经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系统以及呼吸调节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稳定身体姿势和重心、产生和传递上下肢力量的能力,关节养护性训练是指针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所进行以伤病防护为主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核心稳定性与关节养护性训练是进行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和关键,是指根据专项动作模式的特殊需求以及运动员体能特点来进行的具有专项针对性核心力量训练,也即运动员的动态稳定性和强大的腰髋收缩力量。 关键词:运动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 目前在体能训练中,随着对人体自身认知的逐步深化以及训练理念由以发展力量为主,到向如何使用力量为主的转变,使人们对核心力量训练功效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越来越重视。我们在秉承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合了当代体能训练的先进思想,将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与方法在备战2008 年和2012 年周期的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的竞走、皮划艇、跳水、短道速滑、跆拳道、击剑、摔跤、网球等20 多个项目上进行了多年持续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但当前体能训练理论界及训练一线的工作者,仍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与重点存在诸多误解与分歧,对训练本质理解的不准确,则必然导致训练指导思想的偏差,并使其最终成为制约体能水平与竞技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本研究通过厘清其概念、探究其本质、梳理其脉络、阐明其要义、归纳其思路、总结其方法,为当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人体核心区的研究 关于核心区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观点基本相似。国外学者们大都把“核心”定位于“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1];国内学者大都认为“核心”存在于人体的重心的周围,如我国传统武术中所谓的“丹田”,也有学者认为“核心”是指膈肌以下和盆底肌以上的中间区域。研究认为,核心是指由“腰椎、骨盆、髋关节”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具体包括附着在它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及骨骼和呼吸系统,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圆柱形的“汽缸”[2],底部是盆底肌群作为“缸底”,顶部是横膈肌作为盖板,前后部分别由腹部、背部及臀髋部肌群围成“缸”壁,如此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封闭的“汽缸”,当躯体发力瞬间,核心肌群同时收缩,使整个核心形成一个稳固的“缸体”,为肢体的发力提供稳固的支撑,并使核心肌群的能量顺畅地从核心向四周辐射。由此,核心区成了上下肢连接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肢体运动的重要“发力源”,它的稳固支撑与力的始动直接影响到身体运动 的效率及整体性。随着多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运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核心区的概念随之也被扩大至整个躯干部位,于是“核心柱”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泛指整个躯干部位,具体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胸廓、骨盆、髋关节及整个脊柱在内的广大区域[3]。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把肌肉的起点、止点或起止点位于核心区域内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包括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两类[4]。局部稳定肌主要以深层稳定性小肌群为主,如多裂肌、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和骶棘肌等;而整体原动肌则主要以浅层运动性大肌群为主,如竖脊肌、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精品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js0843544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 开题报告内容: 本篇论文综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从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杜邦分析方法的研究三个层面来阐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的发展与研究,在总结各个文献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他们采用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采用以传统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比率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个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分析时,分析公司基本情况,关注上市公司的历史,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对利润的影响、分析子公司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分析会计主要项目的详细资料,并且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被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本文选题的意义 公司财务报表是关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主要是一些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利用会计报表直接提供的信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资料归集、加工、分析、比较、评价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改善财务状况的措施办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新的会计分析信息。这些会计分析信息,对于企业的主管部门,投资者、经营者及有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工作的升华。 财务分析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判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前面的财务分析通常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就企业的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所做的分析,这种分析不足以全面评价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效,很难对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关联性做出综合结论。为弥补财务分析的这一不足,有必要在财务能力单项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关指标按其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