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在环境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

物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测定、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等,

它们通过测定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来分析其成分和含量。化学分析方法主要

包括显微镜分析、电化学分析和光化学分析等,它们通过化学反应来分析

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生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记等,它

们利用生物学原理来分析和检测污染物。

为了提高环境分析化学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仪器

设备。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和电化学分析仪等。

色谱仪是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常用仪器,通过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可以有

效分离复杂的混合物,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质谱仪通过质量/荷电

比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信息。光谱仪可以通

过测量物质的吸收、散射、发射和旋光等物理过程,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

含量。电化学分析仪通过电流和电位的变化来分析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可

以用于检测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环境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许多领域。例如,环境分析

化学可以用于评估大气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水体中的水质,分析土壤中的

污染物,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此外,环境分析化学还可以

用于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以及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总的来说,环境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方

法的学科。它通过研究和开发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为环境保护和污

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 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

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 元素CrHgAsPbCl 2 无机物CONOxSO2KCN 3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 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 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 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 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环境分析化学

第一章 1、优先控制污染物:在对污染物进行分析监测时,将那些潜在危险大、在环境中出现的频率高、残留高、有成熟分析方法、样品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确定为优先分析监测目标,实施优先监测,这些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优先污染物. 2、环境分析化学:是研究和应用现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鉴别和测定环境污染物的学科分支。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监测的核心 3、现代环境分析化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广泛性:①污染物质化学物种的多样化。1976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公布了水体中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其中包括114种有机化合物(烷烃、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15种无机重金属及其化合物(有铜、铅等重金属,氰化物、氮氧化物等无机污染物)。②样品来源广泛。有空气、水、沉淀物、土壤、固体废渣、生物体及其代谢物 2.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已由元素的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发展到对复杂对象的组分进行价态分析、状态分析、结构分析、系统分析、同系物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甚至发展到三维空间扫描分析和时间分辨数据。 3.研究组分的低含量:①大气、水、土壤及生物体中化学物质的本底水平(背景值)含量极微,一般都属于痕量(10-6~10-9g)和超痕量(10-9~10-12g)分析;②某些污染元素或化合物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如汞、镉、地面水中砷、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分别在0.001、0.01、0.04、0.01 mg·L-1;③化学物质形态的含量比其总量更低。 4.研究组分的多变性:污染物的排放种类和浓度往往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后可能因相互作用或外界影响而经历溶解、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光解、水解、生物降解等变化,因此,环境样品变化大,随气温、风向、气压、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分析方法标准化2.分析技术连续自动化(特别是流动注射分析法)3.电子计算机的应用4.多种方法和仪器的联合使用 5.强分析光源技术的应用 6.痕量和超痕量分析的研究 7.污染物的形态分析 8. 现场流程分析系统 9.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第二章 1、痕量分析指被测组分在样品中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即10-4%或m g×g-1 级,或浓度为m g×mL-1级)的分析工作,也就是分析时取样品以克计,被测定组分的绝对量在微克级的分析。痕量分析又称为微量成分分析。 2、环境标准物质:是标准物质的一类,它是按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确定了某些物理特性值或组分含量值,在相当长时间内具有可被接受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在组成和性质上接近于环境样品的性质 3、基体:在环境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10-6或10-9或10-12级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它物质则称为基体。 4、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带来的误差 5、质量控制样品:一种其一个或多个特性值足够均匀稳定的物质或材料,很好地确定了预期的用途,用于保持和监控测量系统。 6、质量控制图:(1)均值-范围质控图:Levey――Jennings是用单份质控品作双份测定,连续测定20次,共20对测定值。计算每对数值的均值(x)及极差(R),再计算总均数(x)及平均极差(R),然后绘制x及R两个质控图。前者以x为中心线,以x±1.88R为上、下控制界限;后者以R为中心线,以0为控制下限,R×3.27为控制上限。这种质控图的优点是可区分均值变异(x图)及精密度变异(R图)。 x: x±1.88; R: 0~R×3.27 (2)x-s质控图:Henry和Segalove对X-R质控图进行了修改,他们以20次质控物的单次测定结果,计算其x及标准差(s),以x±2S为警告限,以x±3S为失控限,这也就是现在广为应用的Levey—Jennings质控图,从质控图的体系来说,它属于单值质控图中的x -S质控图。 x±2S为警告限,以x±3S为失控限 7、空白值的扣除:当空白值低于被测元素量l/10,且测量的重现性较好时,可以从分析结果中减去它而得到校正值。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名词解释 1.仪器检出限:是指分析仪器能检出与噪音相区别的小信号的能力。 2.定量限:定量限为信号空白测量值标准偏差的10倍所对应的浓度(或质量)。(痕量分 析检与定越小越好;待测物含量>=LQD,准测) 3.检出限:指产生一个能可靠地被检出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某元素的最小浓度或含量。 4.准确度:表示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5.空白加标回收率: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 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 P=测定值/理论值 * 100% 6.样品加标回收:相同的样品取两分,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 时按相同的分析步骤分析,加标的一份所得的结果减去未加标一份所得的结果,其差值同加入标准的理论值之比即为样品加标回收率。 P=(加标后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入标准的值*100% 回收率结果越接近100%表明分析方法准确度越高。 7.空白:是指化学组分与分析试样接近,但不含或含有极低浓度被测元素的试样。 8.空白试验:是指以水代替样品,其它分析步骤及试验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9.空白值:空白试验所得到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简称空白值。 10.标准物质:是已准确地确定了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很均匀、稳定的物质。 11.特性量值:指物质的物化性质、化学成分(主体和痕量物质的量)、工程参数等。该 物质有最接近于真值的保证值,用来作为统一量值 12.基体:在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痕量或超痕量的范围,而大量存在的 其他物质称为基体。 13.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 差,称作基体效应。 14.放射性示踪技术:是在进行富集之前,将待测痕量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 加到样品里,随后进行放射性示踪测量,这样对预分离组分在分离富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跟踪。 最大优点是所测得的回收值和损失量与污染无关。 15.共沉淀法: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某些本来不应沉淀的组分同时也被沉淀下来

环境化学 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是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音、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环境自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自由基: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含有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表的过程。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气溶胶: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气体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飘尘: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降尘:指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表面性质:成核作用、黏合、吸着。亨利定律:即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BOD: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耗用的氧的量。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吸附作用: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转化: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毒物: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最高允许剂量: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阀剂量:指在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半数有效浓度: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须的毒物浓度。半数有效剂量: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须的毒物剂量。多氯联苯(PCBs):是一组有多个氯离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多环芳烃(PAH):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过环境各种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于环境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土壤的盐碱化。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Cd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Hg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风、湍流、天气形势、地理地势的影响。 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O3、H2O2、HNO2的光离解。 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自由基。 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O3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HO氧化。 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0.05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气溶胶中粒径<10μm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24Km。 海水中Hg2+主要以HgCl42-的形式存在。 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Eo=0.80,其pEo为13.50。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共18页)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Cr,Hg,As,Pb,Cl (2)无机物:CO,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

说到环境分析化学

说到环境分析化学,不得不提到仪器分析。首先我介绍仪器分析的相关知识。 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两个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的分析对象一般是半微量(0.01-0.1g)、微量(0.1-10mg)、超微量(<0.1mg)组分的分析,灵敏度高;而化学分析一般是半微量(0.01-0.1g)、常量(>0.1g)组分的分析,准确度高。 1、灵敏度高:大多数仪器分析法适用于微量、痕量分析。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些元素的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g。电子光谱甚至可达10-18g,相对灵敏度可在 -1,ng -1乃至更小。 2、取样量少:化学分析法需用10-1~10-4g;仪器分析试样常在10-2~10-8g。 3、在低浓度下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含量在10-5%~10-9%范围内的杂质测定,相对误差低达1%~10%。 4、快速:例如,发射光谱分析法在1min内可同时测定水中48个元素,灵敏度可达ng -1级。 5、可进行无损分析:有时可在不破坏试样的情况下进行测定,适于考古、文物等特殊领域的分析。有的方法还能进行表面或微区(直径为 级)分析,或试样可回收。 6、能进行多信息或特殊功能的分析:有时可同时作定性、定量分析,有时可同时测定材料的组分比和原子的价态。放射性分析法还可作痕量杂质分析。 7、专一性强:例如,用单晶X衍射仪可专测晶体结构;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可测指定离子的浓度等。 8、便于遥测、遥控、自动化:可作即时、在线分析控制生产过程、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 9、操作较简便:省去了繁多化学操作过程。随自动化、程序化程度的提高操作将更趋于简化。 10、仪器设备较复杂,价格较昂贵。

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共18页)-(1)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 2 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 、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 、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 4 月22 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 5 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 、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 个方面。 5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 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 元素:Cr,Hg,As,Pb,Cl (2) 无机物:CO,NOx,SO 2,KCN (3)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 、芳香烃(苯环) 、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 、多环芳烃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 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简介 环境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归宿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着 人类生活和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致力于找寻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以及其中的污染物,以了解其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本文将对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做一综述。 基本概念 污染物 污染物是指任何会破坏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健康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物质或能量。常见的污染物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环境样品 环境样品是指在研究环境化学时采集并进行分析的物质。典型的环境样品包括 空气、水、植物、土壤等。通过对环境样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其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污染控制 污染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常见的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研究方法 分析方法 分析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和分布情况。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环境模拟实验 环境模拟实验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环境的条件,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介质 中的转化和迁移过程。通过环境模拟实验可以研究污染物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中的生态风险。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方程和模型体系来描述和模拟环境化学过程的方法。通 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领域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会产生雾霾、酸雨 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环境化学研究在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来源解析和污染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水环境 水环境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水是生命的基础,但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污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环境化学研究在水污染物的检测、净化和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壤环境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业、工业活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环境化学研究在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结论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通过分析方法、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应用,环境化学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影响,为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环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集合 1.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或者说是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的气温分布。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度。 2.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 3.生长代谢:当微生物代谢时,有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碳,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样的代谢叫做生长代谢。P232 4. BCF:生物浓缩系数 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6.专性吸附: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受化学键作用外,还受加强的憎水键、范德华力、氢键等的作用。 7.酚酞碱度:该碱度是由水中全部的氢氧根离子和一半碳酸盐含量引起的。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pH8.3)测定碱度。通常与甲基红终点碱度结合使用。 8.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9.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2]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它们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10.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计量和毒物浓度。 311.空气动力直径Dp: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g/cm 的球体直径 12.决定电位: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该单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被视作决定电位。 13.总碱度:总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

环境化学重点总结

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的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2、环境物理效应: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 3、环境化学效应:湖泊酸化、土壤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 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填埋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等 4、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 染物的迁移 5、转化: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 质的过程。 6、迁移的主要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7、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含氮污染物。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2/3来自汽车等流动源的排 放,1/3来自固定燃烧源的排放。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占90%以上 8、无论是天然来源还是认为来源,产生甲烷的机制都是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 9、近地面层的逆温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 10、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①空气的机械运动(风、大气湍流和浓度梯度)②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 11、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12、根据光化学第一定律,首先光子的能力要大于化学键能,其次,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 13、Einstein公式:KJ/mol 14、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 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解离。 15、由于SO2的键能较大,240~400nm的光不能使其解离,只能生成激发态 16、大气中HO·来源:对于清洁大气而言,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它们的光解也可产生HO· 17、HO2·的来源: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或HCO·生成,它们都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导致生成HO2· 18、白天大气中的气态的HNO3的主要来源:NO2 +HO·→HNO3 19、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水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20、一次污染物,如:NOx、COx;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HNO3 21、在光化学反应中,自由基反应占很重要的地位,自由基引发的反应主要是由NO2和醛光解引起的。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 2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1、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2、控制臭氧浓度 23、硫酸烟雾型污染物: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硫酸烟雾型污染物——还原烟雾光化学烟雾——氧化烟雾 24、影响天然降水的pH是主要因素是CO2 25、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是硫酸根,其次是硝酸根和氯离子。主要的阳离子是铵根、钙离子和氢离子 26、大气中的SO2和NOx经氧化后溶于水形成硫酸、硝酸和亚硝酸,这是造成降水pH降低的主要原因

化境化学实验个人总结

【最新】化境化学实验个人总结 化境化学实验个人总结 环化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飞逝,为期一周的环境化学实习终于结束了.我们小组三人齐心协力,冒着寒冬酷暑,在实验室忙活了几天,终于把我们小组的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无论是从平时实验表现还是最后的实验数据,我们组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特别是滴定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一滴变色!然而,在实验中,我本人的感受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方法不是自己蹦出来的,是想出来的. 记得我与__去取水的时候,来到湖边,发现根本不能取,岸太高了,而且水势很急!然后我们就四处找,发现了一条竹竿和一些废弃的绳子,于是就把水壶绑在竹竿上,放入水中,就取到了水!当我们取完了水,又遇到了问题.发现两个水壶根本无法平稳的放在自行车上,这时我们又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绳子把两个水壶系在一起,然后将两水壶横跨在车后座的两边,这样就能利用水壶自身的重量,使其平稳的放在车上,我们也就能骑着车顺顺利利回到学校.总之,我们在取水的时候遇到不少问题,如用石头断绳等,但最后,都被我们解决了,所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走入社会,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自己想方法,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二.对我们实验室的思考 做了这么多年的实验,我发现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化学实验室都会存在类似的问题:做实验时我们会用到许多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会排放出 许多有害气体,或者产生污水,然而我们却司空见惯,根本不处理,直接倒掉,因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根本不存在处理这两个字,做现在的环境化学实验也是如此.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深思,现在环境气候越来越恶劣,我们应该收手,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做!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及自己查的一些资料概括出来的几点: 1.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个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响.其具体内涵主要表达在5个〝R〞上,即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了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图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要求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化学的目的。 第一节环境化学 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 地球作为宇宙中较小的一分子,人们对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也有一个漫长的和递进的过程。“星云假说”在当时,18世纪占有重要的意义。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先后独立提出来的第一个科学的天体演化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俘获说、灾变说、星子说,大部分各有其合理的部分,以现有的事实为基础又提出一些任意的假说,思想上带有片面性。“星云假说”认为地球的形成是由星云状的物质凝聚的结果,这种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质点组成,它的体积很大,曾遍布在整个太阳系所占据的空间。质点分布不均匀,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大部分物质向中心集结,逐渐形成原始的太阳。同时,环绕在太阳周围的质点由于互相碰撞,向原始太阳的某一轨道面集中,而形成环绕太阳旋转的,包括地球在内的各个行星。因单纯建立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上,含有形而上学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太阳系演化学说40多种。 演化:在地球形成之后的漫长地质年代,地球逐渐冷却,内中的物质同时发生异作用。使地球逐步分出了不同的圈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位于不同的深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深度越深,密度、压力和温度越高。软流层:集中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呈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由地幔顶部和地壳的坚硬岩石组成了厚约为70—100km的岩石圈同时地球上还分异出了水圈和大气圈。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

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Cr,Hg,As,Pb,Cl (2)无机物:CO,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到同一高度看待;20世纪80年代 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组建的“联

分析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其在环境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强大的检测能力和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中。本文将从分析化学的原理、方法以及应用三个方面,分析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的原理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特性和结构,以及检测方法和实验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研究被检测物质的性质、转化成各种化学形态的能力和活度。这些信息对于环境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科学,其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环境科学中,我们需要准确地知道不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环境。而分析化学正是通过开发和研究各种检测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分析化学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都能够对物质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提供高精度的检测结果。

分析化学的方法 与其它学科一样,分析化学也包括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如下: 1. 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质谱测量技术检测分子结构的方法。质 谱分析法可以在超小的样品中探测出物质的成分,并生成化学成 分和结构信息。质谱分析法被广泛用于环境科学中的空气质量检测、水污染分析等。 2. 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吸收、透射、发射、散射、旋光等现象 来测定样品中的化学物质,从而获得化学成分和结构信息的方法。光谱分析法可以用于海洋污染检测、大气污染检测、水污染分析等。 3.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性质来测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方法。电化学分析法可以用于海洋污染、水污染等领域。在水污染测定中,电化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就是电位滴定法、伏安法和电流计法。 4.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是一种根据样品中化学物质与固定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分离的方法。这种方法经常被用于海洋污染、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等领域的颗粒物分析,流动相和頂部相组件分离分离等。 5. 甲醛分析方法 常见的甲醛检测方法有太阳光谱法、荧光法、红外吸收法、化学发光法等。通过甲醛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分析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环境分析化学

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环境。 环绕人类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圈。是为自然环境。 为了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自然界进行加工和改造。是为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各类污染中,化学污染量最大,面最广,种类最多,危害最大。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抽样、暖、海洋、淡水、土壤、森林、生物多样性、环境公害、有毒化学品、危险废料。 环境化学:从化学角度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及消长的规律,以便了解环境状况、对环境状况做出评价,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前者针对化学污染物以一基本化学物质为单元,主要采用化学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影响环境的化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者,针对所有因素中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以及测定、既包括化学污染物的测定、生物监测,也包括物理因素。 环境标准:在一定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等技术规范。是环境质量评价、环保、环境法制定的依据。 环境基础标准:依据科学原理,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关术语、规范、规程等所做的规定。 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控制实验室检测分析准确度而指定的实物标准,用以实现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统一性。 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基础)、仪器分析方法。 第二章大气污染分析 人为大气主要污染源:生活、工业、交通、农业 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1)气态和蒸汽(2)气溶胶(烟、雾) 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 大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空气污染指数(API)选取API值最高的污染物作为首要污染物,公布空气质量时为最高值,而非平均值。 样品采集:直接采样法:(1)注射器(2)塑料袋(3)真空瓶;富集采样法:(1)溶液吸收法(2)滤纸和滤膜阻流法(3)固体剂吸附机组留法(4)低温凝缩法。 采样装置:1、收集器(1)液体吸收管(2)填充柱采样管(3)滤膜采样夹2、流量计3、采样动力(注射器,双连球) 分析步骤:采样、测定、分析。 一、苯系物测定 采样:固体吸附剂阻流法(活性炭吸附) 测定:脱附,进行GS分析,与标准溶液作对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分析:利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具体分析 二、颗粒物分析 采样:玻璃纤维滤膜 测定: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过滤,旋蒸浓缩,至一定浓度后用高纯氮气吹扫,供GS-MS 测定。 分析:与标准样对比进行具体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