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简介

环境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归宿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着

人类生活和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致力于找寻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以及其中的污染物,以了解其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本文将对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做一综述。

基本概念

污染物

污染物是指任何会破坏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健康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物质或能量。常见的污染物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环境样品

环境样品是指在研究环境化学时采集并进行分析的物质。典型的环境样品包括

空气、水、植物、土壤等。通过对环境样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其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污染控制

污染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常见的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研究方法

分析方法

分析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和分布情况。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环境模拟实验

环境模拟实验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环境的条件,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介质

中的转化和迁移过程。通过环境模拟实验可以研究污染物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中的生态风险。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方程和模型体系来描述和模拟环境化学过程的方法。通

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领域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会产生雾霾、酸雨

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环境化学研究在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来源解析和污染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水环境

水环境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水是生命的基础,但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污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环境化学研究在水污染物的检测、净化和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壤环境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业、工业活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环境化学研究在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结论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通过分析方法、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应用,环境化学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影响,为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环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 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

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 元素CrHgAsPbCl 2 无机物CONOxSO2KCN 3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 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 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 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 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环境化学总结

1.大气层的结构和温度的变化? 大气层的结构(从下到上) 温度变化(随高度的增加) 对流层 降低 平流层 升高 中间层 降低 热层 升高 逃逸层 2.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分类标准 污染物 物理状态 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形成过程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化学组成 含硫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 3.燃烧过程中影响x NO 形成因素? 影响形成因素 因素影响状况 燃烧温度 NO 的生成量随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燃烧过程中,高温既能产生较高的NO 含量,又助于NO 的快速生成) 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当空燃比低时,随着空燃比逐渐增高,氮氧化合物逐渐增加;当空燃比等于化学计量空燃比时,氮氧化合物达到最大值;当空燃比超过化学计量空燃比时,由于过量的空气使火焰冷却,燃烧温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也随之降低。 4.影响气团稳定性的因素为温度和密度。 5.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空气的机械运动、天气形势逆温和地理地势逆温。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及其来源? 自由基 来源 ()羟基?HO 3O 的光解(清洁大气) 2HNO 和22O H 的光解(污染大气) ()过氧羟基?2HO 主要是醛的光解,还有些来源于亚硝酸酯和 22O H 的光解 ()烷基?R 乙醛和丙酮的光解(甲基) ()烷氧基?RO 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的光解(甲氧基) ()过氧烷基?2RO 烷基与空气中的2O 结合而形成 7.卤代烷基的键强顺序? I R Br R Cl R H R F R ->->->->- 8.何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2CO 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

完整word版,《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18页)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元素:Cr,Hg,As,Pb,Cl (2)无机物:CO,NOx,SO2,KCN (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 (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 (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 (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 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杜绝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物质的产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 2、原子经济学 是指在设计合成路线时尽量使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更多或全部转变为最终预期产品中的原子。 3、环境化学 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4、电子活度 5、光化学反应 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6、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7、分配作用 是指颗粒物(沉积物或土壤)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的作用。 8、辛醇-水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9、生物浓缩因子 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10、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11、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硫酸烟雾 又称伦敦型烟雾,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3、大气颗粒物 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固态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14、生物需氧量 在一定体积水中,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 15、生长代谢 当微生物代谢时,某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该有机物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生长代谢。 16、共代谢 有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唯一的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降解过程称为共代谢过程。 17、空气动力直径 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g/cm3的球体直径。 18、大气稳定度 叠加在大气背景场上的扰动能否随时间增强的量度。也指空中某大气团由于与周围空气存在密度、温度和流速等的强度差而产生的浮力使其产生加速度而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19、生物富集 是指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20、生物蓄积 有毒有害物质,尤其POP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通过食物链蓄积于食物链中较高级成员,使得该种有害物质浓度大大高于环境浓度,这种现

环境化学 期末复习总结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是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比如噪音、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环境自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自由基: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含有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表的过程。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气溶胶: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气体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湿沉降:指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飘尘: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l0μ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降尘:指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表面性质:成核作用、黏合、吸着。亨利定律:即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BOD: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耗用的氧的量。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总量。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吸附作用: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转化: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毒物: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毒物的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最高允许剂量: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阀剂量:指在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半数有效浓度: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须的毒物浓度。半数有效剂量:指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须的毒物剂量。多氯联苯(PCBs):是一组有多个氯离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多环芳烃(PAH):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通过环境各种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于环境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土壤的盐碱化。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Cd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Hg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风、湍流、天气形势、地理地势的影响。 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O3、H2O2、HNO2的光离解。 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自由基。 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O3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 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寒冷而晴朗的夜间。 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H2S)主要被HO氧化。 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0.05μ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 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气溶胶中粒径<10μm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中微粒浓度为50 μg/m3时,大气能见度约为24Km。 海水中Hg2+主要以HgCl42-的形式存在。 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Eo=0.80,其pEo为13.50。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广义,由于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地震、水灾、旱灾造成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狭义,仅仅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产生全球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进而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类别:(九类)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 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①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②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以及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③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④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对象复杂、“低水平”、综合性。 环境效应: 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环境物理效应: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光化学第一定律:分子对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 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我国环境污染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今后10-20年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快速的经济增长-污染防治压力越来越大、小康社会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国际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 第二章 干洁空气的组成:氮、氧、氩、二氧化碳 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升高100m降低0.6℃)②密度大 平流层特点:①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②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现天气现象③在高15~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臭氧的空间动力学分布主要受其生成和消除的过程所控制) 中间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热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 逆温: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

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 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10大气中的HO·和HO2·的来源:对于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光解可产生HO·,HO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第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解反应产生第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的烟雾污染现象。他的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的照射。 12光化学烟雾的控制对策: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比较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共18页)-(1)

环境化学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 2 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 、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 3 、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 4 月22 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 5 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 、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 个方面。 5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 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重要污染物 (1) 元素:Cr,Hg,As,Pb,Cl (2) 无机物:CO,NOx,SO 2,KCN (3)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 、芳香烃(苯环) 、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 、多环芳烃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 (5) 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简介 环境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转化、迁移和归宿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着 人类生活和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致力于找寻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以及其中的污染物,以了解其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本文将对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做一综述。 基本概念 污染物 污染物是指任何会破坏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健康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物质或能量。常见的污染物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环境样品 环境样品是指在研究环境化学时采集并进行分析的物质。典型的环境样品包括 空气、水、植物、土壤等。通过对环境样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其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污染控制 污染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常见的污染控制方法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研究方法 分析方法 分析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和分布情况。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环境模拟实验 环境模拟实验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环境的条件,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介质 中的转化和迁移过程。通过环境模拟实验可以研究污染物的行为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中的生态风险。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方程和模型体系来描述和模拟环境化学过程的方法。通 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领域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是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大气中的污染物会产生雾霾、酸雨 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环境化学研究在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来源解析和污染控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水环境 水环境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水是生命的基础,但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污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环境化学研究在水污染物的检测、净化和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壤环境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业、工业活动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原因,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环境化学研究在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结论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为环境问题的 解决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通过分析方法、模拟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应用,环境化学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影响,为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环境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环境化学总结

㈠基本概念: 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生态效应、人体健康效应及其它环境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科学。 3.环境物理效应: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环境物理效应。 3.热岛效应: 因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称为热岛效应。 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 6.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8.平流层:平流层是指从对流层顶到海拔高度约50 km的大气层。又称同温层。 9.中间层:中间层是指从平流层顶到80 km高度的大气层。 10.热层:热层是指从80 km到约500 km的大气层。又叫电离层。 11.天气形势:指大范围气压的分布状况,局部地区气象条件总是受天气形势影响。 12.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13.自由基的活性:是指一种自由基和其他作用物反应的难易程度。 15.碎裂:是指自由基碎裂生成一个稳定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 16.重排:通常是邻近氧的c-c键断裂生成羰基和一个异构的自由基。 17.加成:是指自由基对饱和体系的加成,生成一个新的饱和自由基。 18.取代:是指自由基夺取其他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卤原子生成稳定化合物的过程。 1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20.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21.酸性降水(酸雨):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其pH小于5.6的降雨。 22.气溶胶体系:大气是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它也可称为气溶胶体系。 23.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24.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 25.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26.水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迁移转化、归趋的规律与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7.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8.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9.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腔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1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大二环境化学总结收获

大二环境化学总结收获 在大二的环境化学课程中,我了解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环 境化学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想象,进行环境化学想象实验的训练,掌握必要的环 境化学实验技能,可以加强我们对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想论的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想象工作打下更好想象的基础。 我想,化学源的自我试验,是它的本质。如果我们只学理论,而忽略了科 学的重要性,那么,它就不会有新的发展,也不会有新的发展;只有把理论和 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这一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 我对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想象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这一次的试验和我之前的试验完全不同,这一次的 试验完全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甚至连药剂都是我自己配制的,虽然花费了很 长的时间,可是我却觉得这一次的试验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配药 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用到这种高腐蚀性的东西,现在都不得不自己配制了,做完这个实验,我再也不畏惧强硫酸了。 没有了老师的帮助,我们就得自己去查阅资料,搞清楚实验的原理,了解 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所用的工具和试剂。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 会到了了网路的便捷。 而且,这一次的学习,也让我意识到,想要快速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我们团队想要快速的完成这个实验,按照网络上的计划,没有经过深 思熟虑,最终却发现这个计划是错误的,失败的,这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行为。之后,我每走一步都会问自己原因,不会的时候及时向同学们请教。

如此下来我才发觉自己原来有许多以前不理解的问题并且试验的速度一点也不比之前慢。我认为,试验的结果并非关键,关键在于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地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研究和思考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水环境化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1 反映天然水含盐量参数:离子总量矿化度(淡水)盐度氯度(海水) 2 淡水中的八种离子:Ca+ Mg2+ Na- K+ Cl-HCO3-CO32-SO42- 海水中多出的几种是Br- F- B- Sr- 3 盐度与氯度的关系:S‰=1.80655Cl‰ 4 条件密度A与标准密度B的关系:A=(B-1)*1000 g/cm3 5 阴阳离子含量比例将水分为四型 6 冰点↓与盐度↑的关系呈直线;蒸汽压↓与盐度↑的关系也呈直线; 渗透压↑与盐度↑的关系也呈直线 7 光合作用速率(A) 呼吸作用速率(B) A>B 营养生成层A

成因:海水通过潮汐、环流、垂直流及风浪的长期不断混合作用 水体体积大、各种变化因素很难改变各成分的关系 意义:总含盐量可有测某一主要成分而间接求出 物理性质与海水某一主要成分之间也存在定量关系 对于养殖生产也有重要意义 特例:海水中碳酸氢根及碱度的恒定性比较差因为其本身含量少 Ca/Cl的比值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河口区海水常量成分与大洋水一致 13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气体本身的性质、温度、含盐量、气体分压力 14 影响气体溶解度速率的因素:气体的不饱和程度、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扰动情况 15 养殖水体中的氧气来源:空气溶解、光合作用(主要)、补水 16 水中的氧气消耗:鱼虾等养殖生物的呼吸、水中微型生物耗氧(主要)(水呼吸)、底质耗氧、逸出 17 溶氧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日较差 日较差较大时,水体产氧与耗氧相对较多,说明水中的浮游植物较多,浮游动物和有机物质的量适中,也就是饵料生物较为丰富,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在溶氧最低值不影响养殖鱼类生长的前提下,日较差越大越好。 18 溶氧的意义:溶氧量低会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及饵料系数 溶氧量低也会增加养殖鱼虾的发病率 溶氧量低将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溶氧量低会增加毒物的毒性 溶氧量过高(过饱和)将会引起气泡病(增加含盐量以治疗) 19 溶氧的调控:降低水体的耗氧速率及数量(清淤沉淀有机物等) 加强增氧作用、提高水中的溶氧浓度(加入活性沸石)

环境化学自考知识点

环境化学自考知识点 一、环境化学概述 1.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环境化学是研究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分布、转化和迁 移规律,以及其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迁移途径,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方法,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环境修复技术等。 2. 环境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于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环境中 化学物质的来源和迁移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此外,环境化学的研究还可以为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二、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 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来源,环境污染物可以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放射 性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包括石油类、农药、化学工业原料和产品等有机化合物。 •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酸碱、盐类等无机物质。 •放射性污染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 2. 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等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城市生活排放: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垃圾等。 •交通运输:汽车尾气和船舶排放物。 •自然源:如火山喷发、土壤侵蚀等自然因素。

三、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1.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途径 环境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介质的迁移传播而进入不同的环境介质。其中,大气传播是最常见的迁移途径,如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和化学过程进入水体和土壤。 2. 环境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环境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和生物转化过程。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在大气中氧化生成硫酸,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作用转化为无害物质。这些转化过程对于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四、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方法 1.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中化学物质浓度进行定量评估的过程,旨在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态毒理学指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型等。 2. 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是指通过采样和分析等手段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测。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和远程监测等。监测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环境质量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五、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保护技术 1. 环境修复的概念和方法 环境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恢复和改善受污染的环境。常见的环境修复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和生物降解等。环境修复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污染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实施。 2.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生态系统保护是指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等。生态系统保护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戴树桂《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咨询题别?限于环境污染,?们对现代环境咨询题的认识有个由浅?深,逐渐完善的进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们把环境咨询题只当成?个污染咨询题,以为环境污染要紧指都市和?农业进展带来的对??、?质、?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然?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类环境宣?》中明确指出环境咨询题别仅表如今?、?、?壤等的污染已达到惊险程度,?且表如今对?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部分环境咨询题源于贫穷,提出了进展中国家要在进展中解决环境咨询题。这是联合国组织?次把环境咨询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它并未从战略?度指明防治环境咨询题的全然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咨询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动。 c、20世纪80年代?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进展,这?阶段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进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咨询题的全然途径。 d、进?20世纪90年代,?们巩固和进展了持续进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经过了《?约环境与进展宣?》、《21世纪议程》等重要?件。它促使环境爱护和经济社会协调进展,以实现?类的持续进展作为全球的?动纲领。这是本世纪?类社会的又?重?转折点,树?了?类环境与进展关系史上新的?程碑。 (2)碳的循环: (4)磷的循环

(6)体味: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要紧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命过程的要紧营?。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法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浮现?引起的环境咨询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咨询题为?标的?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为和效应及其操纵的化学原理和?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个新的重要分?。(2)环境化学的进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咨询题。我国优先思考的环境咨询题中与环境化学紧密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质污染;以??颗粒物和?氧化硫为主的都市空?污染;?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都市垃圾对??、?和?地的污染等。(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体和?壤环境化学多个分?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体和?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为和效应及其操纵的化学原理和?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法,要紧以化学?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物、地学、?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法。所以,要求研究?员具有较?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能?。我们在?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的实验操作,这样才也许学好这门课。 以汞为例,讲明其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见下图。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属汞、?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体底质中某些微?物能使?价?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物汲取,难以代谢消除,能在?物链中逐级放?。甲基汞可进?步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难溶于?,有挥发性,易散逸到??中,容易被光解为甲烷、?烷和汞,故??中?甲基汞存在量非常少。在弱酸性?体(pH4~5)中,?甲基汞也可转化为?甲基汞。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及课后答案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内容提要及重点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了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图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要求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化学的目的。 第一节环境化学 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 地球作为宇宙中较小的一分子,人们对其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识也有一个漫长的和递进的过程。“星云假说”在当时,18世纪占有重要的意义。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先后独立提出来的第一个科学的天体演化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俘获说、灾变说、星子说,大部分各有其合理的部分,以现有的事实为基础又提出一些任意的假说,思想上带有片面性。“星云假说”认为地球的形成是由星云状的物质凝聚的结果,这种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质点组成,它的体积很大,曾遍布在整个太阳系所占据的空间。质点分布不均匀,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大部分物质向中心集结,逐渐形成原始的太阳。同时,环绕在太阳周围的质点由于互相碰撞,向原始太阳的某一轨道面集中,而形成环绕太阳旋转的,包括地球在内的各个行星。因单纯建立牛顿力学的基础之上,含有形而上学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太阳系演化学说40多种。 演化:在地球形成之后的漫长地质年代,地球逐渐冷却,内中的物质同时发生异作用。使地球逐步分出了不同的圈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位于不同的深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深度越深,密度、压力和温度越高。软流层:集中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呈熔融状态,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由地幔顶部和地壳的坚硬岩石组成了厚约为70—100km的岩石圈同时地球上还分异出了水圈和大气圈。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 Summary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concepts and explanatio n of term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环境化学概念总结与名词解释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1、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后果;或是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 2、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 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是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间接或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是自然过程所直接 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4、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他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转化:污染

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而改变存在的形态或转变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5、环境容量:特定的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的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环境背景值(环境本底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 土壤环境容量:在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