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Y)P1

2、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N )P8

3、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N )P13

4、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N )P17

5、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N )P17

6、在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N )P19

7、教学论的三大教学流派包括例教学、学科基本结构思想和一般发展性教学。(Y )P22

8、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这一思想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的。(N)P22

9、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N )P23

10、接受式学习是否有意义,决定于学习的外在形式。(N )P26

1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N )P37

12、作为教师,拥有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则其教学水平越高。(Y)P40

13、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N)P40

14、以问题筛选、理论筛选、运用与反思作为基本模式的是反思教学的思想。(Y)P59

15、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S—O—R”。(N)87

16、学习指的是凭经验产生的,按教育目标要求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Y)P89

17、下课时,同学A咳嗽了一声之后,同学B也紧跟着咳了一声,这时我们可以说,B的这种反应是因为学习A所产生的结果。(N)P89

18、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N)P89

19、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N)P89

20、有的接受学习属于有意义学习。(N)P90

21、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Y)P91

22、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N)P105

23、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N)P112

24、教学模式是具体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Y)P128

25、教学模式是各项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N)P128

26、非语言行为的交流在师生课堂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P143

27、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N)P149

28、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Y)P160

29、学生往往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Y)P160

30、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正确地说就是对学生要有高期望。(N)P162

31、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原理是基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问题解决为主线。(N)P185

3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都属于特定的评价方法之一。(N)P198

3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上。(N)P199

34、教育评价是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N)P204

35、目标参照标准评价,又称相对评价,它是指评价某个对象在其所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Y)P217

36、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的能力。(N)P242

二、单选题(每题1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A )P1

A、孔子

B、愈

C、朱熹

D、颜之推

2、提出“勤、博、眼、实”思想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 D )P2

A、孔子

B、愈

C、朱熹

D、颜之推

3、提出“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的是()P19

A、赫尔巴特

B、莱因

C、格拉底

D、夸美纽斯

4、提出“发现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P26

A、布鲁姆

B、布鲁纳

C、奥伯尔

D、杜威

5、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P30

A、加涅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罗杰斯

6、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 A )P32

A、斯腾伯格

B、加德纳

C、罗杰斯

D、比

7、教师作为职业的最基本的知识是()P39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8、作为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的知识是()P39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9、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P41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0、由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P42

A、言传

B、化

C、外呈

D、意会

11、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P43

A、具有明确知识

B、具有策略性知识

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2、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P42

A、职初教师

B、经验教师

C、专家教师

D、发展性教师

13、对于专家教师而言,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类型是()P43

A、学科性知识

B、案例性知识

C、经验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4、“S—O—R”中的“O”变量指的是()P87

A、刺激

B、反应

C、能力与倾向

D、环境

15、项目学习属于()P91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16、采用联想的方法来记住,这是属于()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17、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P104

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冲动性

D、发散性

18、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P103

A、主动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性

D、直觉性

19、以教师讲解学生领会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水平是属于()P126

A、记忆水平

B、解释性理解水平

C、探究性理解水平

D、应用水平

20、在教学模式的功能中,指明模式所对应的教学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秩序和关系的这一功能被称为()P129 A、解释功能 B、构造功能 C、启发功能 D、推断功能

21、基于教师学生对话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是()P144

A、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布—古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22、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P164

A、控

B、外控

C、物控

D、自控

23、与课程相比,教学是解决下列哪方面的问题?()P177

A、教什么

B、为谁教

C、如何教

D、为什么教

24、将课程定义为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即为()P176

A、教学科目

B、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预期的学习结果

D、学习经验

25、课程的本体功能表现为()P181

A、塑造人

B、培养人

C、传递文化

D、选择文化

26、“活动——经验”型的课堂设计其所依据的设计原理是()P184

A、以学科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活动为中心

27、无计划、无意识,并获得非学术性知识的课程类型是()P187

A、综合课程

B、外围课程

C、隐性课程

D、校本课程

28、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基于以下哪种思想的课程?()P189

A、学科逻辑体系

B、学生兴趣

C、问题解决

D、地方发展需要

29、在评价时注重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的评价模式主要是()P198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0、主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的评价模式是()P199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1、注重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及其找到造成差距的原因,这种评价模式是()199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32、注重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收集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处理手段进行评价的评价方式是()P214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静态评价

D、动态评价

33、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评价称为()P216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参照性评价

34、对信息源与信息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P244

A、信息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处理

三、多选题(每题1分)

1、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P1

A、循序渐进

B、学思结合

C、长善救失

D、启发诱导

E、因材施教

2、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P1-5 ABCD

A、孔子

B、愈

C、朱熹

D、王夫之

E、颜之推

3、提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P1-5 DE

A、孔子

B、愈

C、朱熹

D、王夫之

E、行知

4、提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这五段教学程序的是()P18

A、赫尔巴特

B、莱因

C、格拉底

D、夸美纽斯

E、巴班斯基

5、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中心”,这里的“三中心”分别指()P20

A、教师

B、学生

C、课堂

D、活动

E、教科书

6、例教学法中规定了教学容的三个特质包括()P21

A、基本性

B、基础性

C、指导性

D、例性

E、动机性

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P31

A、分析性智力

B、运动性智力

C、创造性智力

D、省性智力

E、实践性智力

8、教师职业的特点包括()P36

A、为公众服务

B、终身投入

C、具有专门的知识与技能

D、有足够长的受训时间

E、注重服务质量

9、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P39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发展性知识

E、经验性知识

10、促进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策略主要有()P57

A、微格教学

B、课堂观察

C、反思教学

D、形成教学案例

E、开展行动研究

11、学习的特点包括()P89

A、它是知识的习得

B、是能力或倾向的改变

C、是经验的累积

D、是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结果

12、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知识是()P95

A、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13、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知识是()P95

A、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明确知识

E、默会知识

14、默会知识的特点主要是()P97

A、可言传的

B、格式化的

C、存在于个人经验中的

D、本质上是理解与顿悟

E、可反思的

15、教学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P114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教学方式

E、教学环境

16、从性质与归属上看,班级规模与座位编排方式是属于()P118

A、设施环境

B、时空环境

C、组织环境

D、物理环境

E、教学环境

17、教学水平的三个层次分别为()P126

A、记忆水平

B、解释性理解水平

C、探究性理解水平

D、应用水平

E、评价与判断水平

18、经典的教学模式主要有()P130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

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

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

19、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主要有()P130

A、概念获得模式

B、探究训练模式

C、认知发展模式

D、社会探究模式

E、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0、有关课堂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确的有:()P142

A、交往是多维度的

B、它是认知沟通的过程

C、它是情感沟通的过程

D、它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E、它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21、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P143

A、师生之间是权威与服从关系

B、生生之间缺乏互动

C、少语言交流

D、人际交往形式单一

E、多非语言交流

22、为诊断课堂教学情况,可选用的课堂研究方法有()P153

A、实地笔记

B、录音

C、学生日志

D、录像

E、案例研究

23、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主要有()P155

A、噪音

B、班级规模

C、采光

D、座位模式

E、疲劳

24、在教学领域里,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主要有()P159

A、合适的期望

B、进行有效的提问

C、提供适时的反馈

D、增加非语言交往行为

E、加强课堂语言

25、课程设计的原理主要有()P183

A、以科目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D、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E、以社会发展为中心

26、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P186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显性课程

D、国家课程

27、影响课堂实施的因素主要有()P193

A、课程本身的复杂性

B、社区支持的力度

C、学校的风气

D、行政的领导与政策

E、技术的支持

28、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P198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主观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差距评价模式

2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P205

A、教育功能

B、管理功能

C、激励功能

D、甄别功能

E、选拔功能

30、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P243

A、信息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技能

D、信息情感

E、信息处理

《教育方法概论》综合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是中国古代哪一位教育家倡导的?

A、孔子;

B、之推;

C、愈;C、王夫之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

A、《学记》;

B、《师说》;

C、《颜氏家训》;

D、《进学解》

3、“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这八字教学法是哪所学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的?

A、市育才中学;

B、市中学;

C、中学;

D、市南洋模中学

4、“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

A、;

B、段力佩;

C、顾泠沅;

D、邱学华

5、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

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6、“提出了系统改造旧教育的主,形成了具有其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的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行知;

B、顾泠沅;

C、段力佩;D

7、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

B、解放儿童的脚;

C、解放儿童的脑;

D、解放儿童的思维

8、将教学看成是“把一起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布鲁姆;

D、布鲁纳

9、布鲁姆的掌握教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为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运动技能领域;

C、情感领域-学习领域-教学领域;

D、运动技能领域-情感领域-个性领域

10、布鲁姆的掌握教学认为,反馈和纠正是通过评价来实现的,掌握教学的评价由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组成

A、形成性评价;

B、实作评价;

C、卷宗评价;

D、常模参照测验评价

1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倡导意义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合作学习理论

12、美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家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央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C、创造性的能力;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13、教师的素养含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

A、一般的教学能力;

B、特殊的教学能力;

C、对知识的出来能力;

D、课堂组织能力。

14、一般来说一节课当中,回忆性的问题不要超过()为宜。

A、20%;

B、30%;

C、40%;

D、50%

15、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实现的。

A、终身学习能力;

B、教育科研能力;

C、参与精神;

D、文化素养

16、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是

A、学科性知识占主导;

B、案例性知识占主导;

C、策略性知识占主导;

D、创造性知识占主导。

17、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

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C、上课的坐姿;

D、课堂的气氛

18、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自我觉察;

B、教学能力;

C、思维能力;

D、组织能力。

19、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运用和反思”

A、集体讨论;

B、听报告;

C、讨论;

D、理论筛选。

20、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指的是认识过程的发展,即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

A、思维;

B、判断;

C、运用;

D、理解。

21、人脑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体相等,相当于140亿个高功能的电脑,控制论创始者维纳认为:“即使做出过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自己大脑的潜能还不到百分之一。”这一事实说明

A、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B、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

C、学生具有情感发展需要;

D、学生具有个性发展需求。

22、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

A、另类学生;

B、学生困难学生;

C、好学生;

D、优等生。

23、奥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五类,分别是表征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与创造。

A、概念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个别学习。

24、知识的性质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区别“知识”与“非知识”或“准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性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分章习题

§1 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 ↘↘↘在西方,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curriculum(课程)。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按课程基础性分: 公共课程:所有大学里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 (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 基础课程: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某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 专业课程:根据国家对该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业务素质上特殊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践课) 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 必修课程: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个人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 (限制性选修课程:套餐式、拼盘式;非限制性选修课程)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 理论性课程: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实践性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D.课程的内容特点。 ↘↘↘按课程基础性分: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按对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及完整性。 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编制课程计划的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3)合理地分配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 4)前瞻性; 5)统一性和灵活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A.2200学时;B.2000学时;C.1800学时;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A.12学时;B.10学时;C.8学时;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 过4门。 A.5-9门;B.6-8门;C.5-7门;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的原则: 1)教学大纲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02(答案版)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2)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 4、教案的作用仅在于为教师的上课做准备。(×) 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7、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8、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9、教师劳动具有的创造性和科学家一样。(×) 10、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1、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因此他们是具有特权的领导者。(×) 12、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13、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14、席勒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15、在西方社会斯巴达是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16、在教育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应结合各种调查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17、西方很早就有“无知即无德”的说法,其理由是“行善比先知善”。(√) 18、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推动教学活动。(√) 19、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 20、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

21、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 22、班级是由不同学生个体组成的群体,都是由正式群体构成。(×) 2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4、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25、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2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27、教育文献法就是资料收集法。(×) 28、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9、同行评价不太适合于形成性评价,较适用于总结性评价。(×) 30、德育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3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3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33、交流式评价优点是更自然、更隐秘,把评价与教学结合;通过问题的回答,揭示思维过程。(√) 34、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36、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37、设计教学法是课程组织形式心理组织的典型例子。(√) 38、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倡导发现法。(×)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40、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最新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1)复习进程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20

《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20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正确划“√”,错误划“×”,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于2003.5颁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等省(区)于2004年秋季实施新课程标准.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框架为:必修系列 1.2. 3. 4.5;选修系列 1.2.3.4;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其中包括算法初步. 3.2000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上Mogens Niss做了题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趋势》的大会报告. 4.维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指在教学要求与学生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独自达到的水平之间有多少差距. 5.根据语言逻辑成分和视觉形象成分之间的相关,数学能力的结构形成了分析的、几何的、抽象的调和型和形象的调和型等数学气质类型. 6.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美)的著作《怎样解题》一书译成16种文字,仅平装本的销售量100万册. 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选修系列4不属于普通高考范围(理工类). 8.美国数学教育家Dubinsky发展了一种数学概念学习的APOS理论为Action:活动阶段;Process:过程阶段;Object:对象阶段;Scheme:模型阶段 9.曹才翰先生(1933--1999)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 10.张孝达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分) 1.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美)在《怎样解题》中所表述的怎样解题表的解题过程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涅的数学理论中的数学学习的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数学思维的品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包括_________ _____ __三个方面. 8.现在常用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为_____ _ . 9.数学教育研究的课题一般分为三类_____ _.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 D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 (A)《学记》 (B)《师说》 (C)《颜氏家训》 (D)《进学解》 C 2、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A)解放儿童的眼 (B)解放儿童的脚 (C)解放儿童的脑 (D)解放儿童的思维 B 3、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 () (A)勤学、博学、眼学、实学 (B)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C)勤学深思、博学求精 (D)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D 4、顾泠沅主持进行的“青浦实验”的主要成果是() (A)尝试教学 (B)自学辅导教学 (C)情境教学 (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B 5、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D 6、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意义学习”思想的是() (A)加涅 (B)布鲁纳 本资料由育路论坛资料,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10836524.html,

(C)巴班斯基 (D)罗杰斯 A 7、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的中央意义是积极的学生观、()和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A)“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 (B)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 (C)创造性的能力 (D)无法用智力测验测出。 C 8、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B 9、以案例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类型是() (A)职初教师 (B)有经验教师 (C)专家型教师 (D)发展性教师 A 1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 (A)交往状况 (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C)上课的坐姿 (D)课堂气氛 A 11、按本教材的分类“偏才、怪才、退学生”是属于() (A)另类学生 (B)学生困难学生 (C)好学生 (D)优等生 D 12、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 本资料由育路论坛资料,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10836524.html,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试卷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培训班试卷(2006) 一、判断/改错题:(6×3=18分) 请判断下列陈述的正、误(用√、×表示,并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如果你认为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陈述的话,请务必作简要修改。 1.实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客观证据,并在研究开始阶段就能够提出尽可能清晰的研究问题。() 2.相比于实验法而言,调查法可以同时考虑众多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3.人类学(或称人种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并以获得普遍规律为主要研究目的。() 4.分层抽样由于不是严格的随机抽样,故不要求在每一层中遵循随机的原则。() 5.研究设计的信度指的是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与预先设计的研究问题之间的相关程度。() 6.在个案研究论文中,对个案特征的详细描述不可省略,但对个案研究结论的推广讨论有时可以缺失。() 二、选择题:(6×2=12分) 请只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1.准实验是指 [1]自然实验;[2]被试的分配方式是自然状态; [3]具有多次前测的实验;[4]仅施后测的实验。 2.所罗门四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为了提高实验效率;[2]为了提高实验效度; [3]为了减少抽样误差;[4]为了尊重被试。 3.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 [1]样本容量;[2]总体的大小;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4]问卷的长度。 4.田野工作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特点往往是 [1]整体的详细的文字叙述;[2]包含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3]包含对假说的检验;[4]包含可操作性的变量定义。

5.当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8时, [1]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2]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弱的因果关系; [3]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 [4]仍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6.比较研究的性质的可以表述为: [1]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2]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3]不同类型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共同之处; [4]是使用国际资料进行横向研究的特殊研究领域。 三、名词解释(4×10 = 40分) 历史研究,趋势研究,叙事分析,前测,量表, 定额抽样法,样本容量,中值,问卷,假说 四、简答题:(3×10 = 30分) 1.什么叫实验法?实验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什么叫扎根理论?它有什么特点?与实证方法的关系如何? 3.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在一项研究中的联系和不同作用。

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辨别自己的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AB答案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A 一、判断题: 1.F 2.T 3.F 4. F 5.T 6.T 7.F 8.F 9.T 10.F 11.T 12.F 13.F 14.T 15.T 16.T 17.T 18.F 20.T 21.T 22.F 23.T 24.T 25.F 26.T 27.T 28.F 29.F 30.F 31.T 32.F 33.F 34.T 35.F 36.T 37.F 38.T 39.F 40.T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A 5.A 6.B 7.C 8.C 9.C 10.A 11.A 12.B 13.C 14.B 15.A 16.B 17.B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 1.ABC 2.ABD 3.AD 4.ABD 5.ABD 6.ABD 7.ABC 8.AB 9.ABCD 10.ABD 11.AB 12.AC 13.ACD 14.ABC 15.ABCD 16.ACD 17.ACD 18.B 19.D 20.ACD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B 一、判断题 1.T 2.F 3.T 4.F 5.T 6.T 7.F 8.T 9.T 10.T 11.F 12.F 13.T 14.T 15.T 16.F 17.T 18.F 19.F 20.F 21.F 22.T 23.F 24.F 25.T 26.F 27.T 28.T 29.T 30.F 31.T 32T 33.F 34.F 35.F 36.T 37.F 38.T 39.T 40T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B 7.A 8.B 9.A 10.C 11.B 12.C 13.B 1 4.A 1 5.B 1 6.B 1 7.C 1 8.A 1 9.A 20.B 21.B 22.B 23.A 24.B 25.B 26.B 27.C 28.C 29.B 30.A 31.C 32.A 33.C 34.B 35.C 36A 37.B 38.B 39.C 40.A 三、多项选择题 1.C 2.AC 3.ABCD 4.ACD 5.ABD 6.ABC 7.AC 8.ABC 9.AD 10.BCD 11.ACD 12.BC 13.AD 14.AC 15.BCD 16.AD 17.ABD 18.ABD 19.AB 20.AD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与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 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2、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 [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3、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基础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4、()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 口语训练[B]技能操练[C] 教材编写[D] 课堂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 听说训练[D] 教材编写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 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 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 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7、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 观光期[B]挫折期[C] 逐渐适应期[D] 完全复原期 8、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A] 《初级汉语课本》[B] 《基础汉语课本》 [C] 《汉语教科书》[D] 《实用汉语课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 11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笔记]上海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笔记]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绪论 高等教育方法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方法。实施高等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种层次的大学生)完成教育任务,使他们成长为能够为社会服务的高级人才。所以,高等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方法。 运用高等教育方法时,要注意如下原则: 一、要注意影响选择高等教育方法的各种因素,如大学生自身特点、教育内容、接受教育的经历、具体教育情景等。 二、高等教育方法只有被恰当地使用,才能有好的效果。 三、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要注意创新与常变。 四、选用教育方法的最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效果。 五、本书以介绍高等教育方法基础知识、提高教师在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方法方面的感悟能力为主,而不是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什么方法。 六、高等教育方法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这是由教育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 人的成长主要依靠“两个育”:养育和教育。养育是为对象提供物质环境,而教育则是为对象提供信息环境。 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第一节大学课程的类型 一、概述 课程也称教育科目,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专指一门教学科目,往往简称为“课”,如政治课、外语课、高等数学课等。课程概念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而言的,也就是指某个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及其体系。 课程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称为课程。我国南宋朱熹所著《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有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提到课程,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 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知识或观念的系统。 二、课程的类型 大学课程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按学生修习的必要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又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一)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1.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通常简称为公共课,一般是指所有大学里的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 目前我国规定的公共课程有三类: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 公共课具有普及性的特点。公共课的教学对象群体较大,一般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由于公共课设计不同专业,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不同专业的差异。 2.基础课程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04(答案版)

教育学概论模拟卷(4)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构成的。(√) 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4、从德育类型划分为角度来说,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道德教育。(√) 5、墨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6、教案的作用仅在于为教师的上课做准备。(×) 7、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 8、“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种教育目的的准确表达。(×) 9、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10、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前提假设都是有缺陷的。(√) 11、可验证性是指教育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应该再教育实践中可以重复验证。(√) 1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3、公德、私德和职业道德均含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即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规则。(×) 14、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5、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16、席勒认为美育是沟通“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中介与桥梁。(×) 17、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18、《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19、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20、在教育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应结合各种调查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21、西方很早就有“无知即无德”的说法,其理由是“行善比先知善”。(√)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A(含答案)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练习卷A(含答案) 一、判断题 1、高等教育方法就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的方法。(F) 2、高等教育方法与一般工程技术方法是不同的。 (T) 3、专业课程集中体现了具体专业的特点,它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 (F) 4、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F) 5、必修课程可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T) 6、选修课程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个人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它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爱好特长而开设的。 (T) 7、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课程的纲要结构,教科书则提供一门课程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F) 8、讲授可细分为讲述、讲解二类。讲述在理科教育中运用较多,讲解在文科教育中运用更多。 (F) 9、讨论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指定的论题共同进行思考、分析或争论的教育组织形式。 (T) 10、实验可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两种。 (F) 11、大学的实习可分为教育实习和生产实习两大类。 (T) 12、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传递教育信息的过程,教育信息的主要形式有三类:语言、符号、图象。 (F) 13、赫尔巴特的教育过程模式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应经历四个步骤: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F) 14、掌握学习是美国学者布卢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T) 15、人们日常理解的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了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也包括动手实验的才干。 (T) 16、科学研究包括了两类活动,一是观察,二是理论思维。 (T) 17、自学能力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 (T) 18、社会能力指参与社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F) 20、心理素质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T) 21、自我意识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T) 22、一般地说,大学生自己的个性还没有形成。 (F) 23、一般地说,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情绪还不够稳定,变化较快。 (T) 24、思想品德培养也就是德育。 (T) 25、德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品德结构包括了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F) 26、道德品质包括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两个方面。 (T) 27、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标准。 (T) 28、道德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F) 29、道德行为受道德观的影响,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F) 30、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在社会中应尽义务的情感体验。 (F) 31、民族感情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崇高的感情,在当代社会中,民族感情往往表现为爱国主义。(T)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还不是法制经济。 (F)

教育学概论模拟试卷5

模拟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A】 A.查特斯B.奥利沃C.博比特D.威斯特迈 2.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D】 A.教师和学生B.社会和生活C.目标和过程D.行为和内容 3.人本主义教育家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A】 A.自我实现B.道德完善C.个性发展D.知识获取 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D】 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 5.“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C】 A.《老师,再见!》B.《爱的教育》C.《班级生活》D.《隐性课程论》 6.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C】A.随机性B.活动性C.连续性D.积极性 7.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B】 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 8.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A】 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D.莱斯 9.“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C】 A.体验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0.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D】 A.独立论B.统一论C.平行论D.超越论 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C】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 12.“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A】 A.课程变革B.课程采用C.课程计划D.课程实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