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提出的新的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将高阶思维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通过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情感、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中册在整个统编教材体系中属于中间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本册教材仍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五个单元。全册共编排了22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10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点燃理性思维的火花”。《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课文观点明确,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单元:“深化理性思考”。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就是简单而有心的重复,许多学习过程中看似遥不可及的目光,俯下身体,便可在最深的绝望里望见最美的风景,当我们的目光细细走过,眼前满是蓬蓬点点的希望。

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左传》《史记》《汉书》等著作,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不仅是典范的历史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屈原列传》或《苏武传》为例,并适当扩展阅读其它史传名篇(如《荆轲刺秦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引导学生归纳出若干特点。

第四单元:“诗歌的意象”。这是本册教材中诗歌单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作品:诗人创作诗歌时,往往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

古诗词诵读:应注意作者性格、人生经历。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教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低分学生的答题情况明显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综合分析学生状况,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困难。因此,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3.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5.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6.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课前做到深挖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导学案,力求针对学生的学情,真正发挥导学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渡作用。

2.学习并践行高效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

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

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3.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

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4.加大对合学小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自学、对学和群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力: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真正体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成长的观点,打造开放、情感、高效的课堂。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兴趣。

6.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

六、教学内容及课时、进度安排: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典故,读懂诗歌句意。 2.初步领悟情感,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了解李商隐,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教学重点: 字词典故句意的理解、领悟情感、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领悟情感、品位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名句对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一点通。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赏析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

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尤以《无题》组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无题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提出的新的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将高阶思维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通过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情感、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中册在整个统编教材体系中属于中间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本册教材仍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五个单元。全册共编排了22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10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点燃理性思维的火花”。《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课文观点明确,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单元:“深化理性思考”。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学习就是简单而有心的重复,许多学习过程中看似遥不可及的目光,俯下身体,便可在最深的绝望里望见最美的风景,当我们的目光细细走过,眼前满是蓬蓬点点的希望。 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左传》《史记》《汉书》等著作,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不仅是典范的历史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屈原列传》或《苏武传》为例,并适当扩展阅读其它史传名篇(如《荆轲刺秦王》《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探究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引导学生归纳出若干特点。 第四单元:“诗歌的意象”。这是本册教材中诗歌单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作品:诗人创作诗歌时,往往把几个表面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心灵的粘合力,拼并组织在一起,在矛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人繁复的情怀。 古诗词诵读:应注意作者性格、人生经历。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 三、学情分析

最新统编版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六篇)

最新统编版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六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教学计划篇一 新学期年级组重新分班,我担任高二xx班语文教师,两个班都是政 史组合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只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成绩不够 理想。不过还有很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有待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能坚持做到:坚持原则、奉公守法; 践行规范、廉洁从教;教书育人、率先垂范;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具有 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与精神; 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全身心致力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1、立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 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 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 其中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2、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能力。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 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3、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要摆脱以前枯燥的教学模式,放弃满堂灌,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 动参与、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在语文课上快乐学习,所以我在分层教学的 同时,引入了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轻松、自由你、平等的课堂 氛围、试图让学生在竞争与快乐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但有时我却高估了 我的学生,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实现她的太多价值。 在备课方面,自己能深入细致地学习本学科的“教纲”和“考纲”, 领会其 精神实质、掌握其精要与核心;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把握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材中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可考 点与必考点;广泛涉猎有关的教学辅导资料,以期扩充内容、丰富知识、 旁征博引、博观约取;同时还坚持学习和研究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更进一 步地把握其方向、命题思想、命题思路、知识考查的深度与广度、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做题规范化要求等等。在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教情和了解 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写教案和学案。 在课外辅导方面,自己能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给学 生解难答疑时耐心细致、循循诱导、清晰透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除正常的辅导之外,自己还利用 每周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办“补差”讲座,以便查漏补缺、夯 实基础、系统知识、复习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 在学生训练方面,自己能够坚持进行“周周练”、“单元练”和“专 题练”。所有上述练习都能做到全收、全改、全采分、全讲评,对于共性 问题集中讲评,个性问题分别指导。同时加强考后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多样的文化,丰富的心灵 【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根据高中语文课程设计,选择性必修更强调专题性、研究性、扩展性。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是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课标解读: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记述革命历史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是文学,也是历史,在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建议: (1)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涵。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教材分析】 1.在选择性必修上、中两册中,分别设计了一个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单元,本单元学习外国戏剧和诗歌。这些作品,能充分反映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展示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表现人类广阔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通过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提升人文素养。 2.教材一共选入了两组五篇课文。《玩偶之家》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名作,作品表现得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的鲜明立场,及其所开创的社会问题剧样式,都有着世界性影响;四首外国诗歌,风格多样,各臻其美,让我们领略世界的丰富多彩。

上学期高二教学计划(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教学

高二上学期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在高一一学年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堂学习、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后练习巩固、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语文的态度也有了一定的转变,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表达运用与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其它学科强悍的时间抢占攻势下,学生课外投入学习语文的时间非常的限,特别是选科偏理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主动性,是摆在高二语文备课组的严峻挑战。 二、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突出了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上册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古诗词诵读,共编排了16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9篇,自读课文7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进一步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多样的文化—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第四单元:“语言积累—逻辑的力量”。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认证,能清晰的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 古诗词诵读:在诵读基础上培养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能力,了解古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培养高雅高尚的审美情趣。 中册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古诗词诵读,共编排了22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10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第一单元:“点燃理性思维的火花”,可放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篇课文观点明确,论述透彻,思维缜密,语言准确。阅读这类文章,有助于我们丰富思想,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单元:“深化理性思考”,可放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中。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纪实散文、小说,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了解纪实作品和诗歌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利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时间线(新教材和教学进度表)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时间线(新教材和教学进度表) 引言 本教学时间线针对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详细的教学进度规划参考。通过本时间线,教师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充分掌握教材知识点。 目录 1. 说明 2. 教学时间线 3. 教学建议 4. 教学资源 5. 评估与反馈 1. 说明

本教学时间线根据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制定。时间线以每周为单位,列出各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作业安排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2. 教学时间线 第一单元 - 第1周第1周 - 课文:《沁园春•长沙》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手法 -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与情感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朗读 - 作业:背诵课文,完成练题 - 第2周第2周 - 课文:《登高》 -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 -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朗读

- 作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完成练题第二单元 - 第3周第3周 - 课文:《荆轲刺秦王》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的人物情感与戏剧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表演 - 作业:分析人物形象,完成练题 - 第4周第4周 - 课文:《鸿门宴》 -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叙事手法 -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朗读 - 作业:分析叙事手法,完成练题 第三单元

- 第5周第5周 - 课文:《齐桓晋文之事》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论证方法 -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逻辑结构与说服力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 - 作业:分析论证方法,完成练题 - 第6周第6周 - 课文:《勾践灭吴》 -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叙事手法 -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朗读 - 作业:分析叙事手法,完成练题 第四单元 - 第7周第7周 -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对话,理解儒家思想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统编人教版)】

选必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二、组织学生组内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各组整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讲解。 活动二:史论文的“史实”与“史观” 一、根据课文分析秦由崛起到灭亡的历史“史实”——过程和原因;分析后唐由盛而衰的“史实”和灭亡的原因。 二、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句,分析作者对此的观点。 三、组内探讨《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结论是否偏颇,你是否赞同? 活动三:史传文的说理艺术,学习其写作方面和论述风格 比较《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分析讨论二者的论述风格:前者以叙为论,铺排史实,气势充沛,语言宏肆;后者属散体,叙议结合,结构严谨,辞气委婉,语言平易。 专题三:历史人物纵横谈 活动一:举办“历史人物纵横谈”讨论会 一、问题情境:展开厚重的历史画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读他们的故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也会对人物作出评价。深入阅读本单元课文,把握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理解其人生际遇,分析其成败得失,与同学一起,组织以主题为“历史人物纵横谈”的专题研讨会。从课文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中选一位,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生解决问题过程: 1.阅读单元文章,选择一位感兴趣的人物,结合所学,也可以查阅更多资料,把握其生平经历; 2.理解其人生际遇,分析其成败得失,发表对其性格、品行或历史影响等的观点和看法,撰写人物短评; 3.小组内交流发言,互相评价,推荐出优秀作品。 4.小组代表在班级内分享优秀作品,其他组结合评价量表对其发言和作品进行评价。 5.评选出优秀小组。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 三、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 专题四:文言句式的积累方法 活动一:积累文言句式 一、以单元研习任务四为抓手,整理文中判断句、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省略句。

12《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时代不同的人物,深入了解“娜拉”所代表的含义 2.通过撰写“娜拉走后怎样”的情节,探讨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时代不同的人物,深入了解“娜拉”所代表的含义 难点:撰写“娜拉走后怎样”的情节,探讨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去年年末,国语中心根据调查研究发布了去年“2021年度十大网络热词”,比如有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等十个网络热词,这些网络热词当中既有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比如觉醒年代,也有一些政策的名称,比如双减,也有一些科技概念,元宇宙,也有一些网络非常流行的语言。用网络热词来总结我们走过的一年时光,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且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如果我们把时光倒回到一百多年前,回到1921年的年末,让大家来评选当时的时代热词,大家能够想到什么时代热词呢? (二)资料回顾 最著名的杂志——《新青年》为《玩偶之家》开辟一个专号:易卜生号,众多文豪作家仿照《玩偶之家》写了一系列作品。胡适:《终身大事》郭沫若:《卓文君》冰心:《斯人独憔悴》曹禺:《北京人》茅盾:《虹》 (三)任务解读 学习任务一:对话辩思,比较时代人物 思考:相较于祥林嫂与繁漪,为何只有“娜拉”能够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进步象征意义的女性呢?她们之间有什么同与不同呢? 要求: 1、请结合文本内容分组探讨祥林嫂与娜拉、繁漪与娜拉的同与不同; 2、每组派代表上台分析。 明确:所以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下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的推动了欧洲社会的

【最新】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

最新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计划+复习计划(2篇)最新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提出的新的素质教育,打造有效课堂,真正将高阶思维教有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从考试情况看,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部分同学掌握不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从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选择性必修上册在整个统编教材体系中属于中间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通讯报道、名著阅读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逻辑的力量》学习任务,集中学习古典名著经典。 本册教材仍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五个单元。全册共编排了1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8篇,自读课文7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革命精神”。正视历史,才能珍稀当下;尊重历史,才能实事求是;铭记历史,才能开阔未来。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 第三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才成长的精神轨迹,带给人们以审美的愉悦。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这是全册教材中惟一的学习活动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逻辑的知识,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尝试,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语言知识,更离不开逻辑,因为语言同思维分不了家,语言的背后是思维,思维的前面是语言。 古诗词诵读:应注意作者性格、人生经历。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

最新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第12课《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相关要求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 性的理解。 课时目标: 1.角色扮演,揣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把握戏剧冲突 3.拓展延伸,辩证思考,深入探究主题 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分析,把握戏剧冲突;辩证思考,探究主题 难点:角色扮演,揣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 朗诵:我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呵被自己深爱被自己出卖被自己钉在十字架被自己取下来雪下不下来都阻挡不了我的白我白不白都无法 掩饰一生的荒唐——余秀华《雪》同学们,这首诗是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创作的《雪》,虽然这首小诗并不高大上,但是作者在其中表达了“自尊自爱”“自我救赎”“对灵魂的叩问与对人生的反思”,写出了自己的心

声。余秀华虽然身患脑瘫,但她为了和包办婚姻中的丈夫离婚,倾尽了几乎所有的积蓄,而离开家庭,她也获得了更多。200年前,在挪威的舞台上,也曾有一位决然离家的女子她就是——娜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女子,走进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二、展示教学目标 1.角色扮演,揣摩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把握戏剧冲突 3.拓展延伸,辩证思考,深入探究主题 三、预习反馈 在必修下册中,我们通过学习《雷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戏剧常识以及学习戏剧的方法。在课前,我们也完成了走进戏剧的“三个一”任务。1.拟写一则作者简介,150字左右。2.写一则《玩偶之家》的故事梗概,300字以内。3.画一幅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小组交流推荐优秀成果,投影展示优秀成果。(一组、二组、六组、七组)其中这两个思维导图画得很有创意。 四、活动一: 演一演,评一评,感知人物形象重读学案中指出的三个片段,演出微型剧,并在评论中揣摩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分工:1-3组【片段1】,4-6组【片段2】,7-9组【片段3】活动要求: 1.自主阅读,分析语言,揣摩形象。(2分钟) 2.合作演练,分好角色,准确传达。(3分钟)

教学设计《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群文教学设计——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学习目标】 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 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和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2.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分析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品味小说以传神的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4.学习用人物对话、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品味小说以传神的对话、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学习难点】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和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教法与学法】比较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于白洋淀水域。《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画面呢? 二、知人论世 1.孙犁(1913-2002),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延安时期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并参加土地革命工作,写有《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2.背景资料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孙犁以此为基础,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草纸和自制的墨水写成了这篇小说,1945年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 3.白洋淀派 《荷花淀》在延安发表后,重庆《新华日报》和各解放区的报纸转载,新华书店发行单行本,香港的书店也予以出版。孙犁小说荷花一样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青年作者积极学习孙犁的风格,效仿孙犁的方式写小说,即通

【高中语文】《书愤》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书愤》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学习陆游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 2、揣摩语言,明悟手法,培养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诵读、鉴赏诗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位命途多舛的诗人—— 年少时,他意气风发,决心“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准备把自己培养成文武双全的军事人才;中年时,他豪情满怀,可谓“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渴盼到艰苦的边关,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杀敌建功;晚年时,他壮志未酬,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临终之际,他仍心念恢复,嘱其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别能体现陆游一生爱国经历和爱国情感的诗歌——《书愤》。 二、明确学习目标。(略) 三、品读鉴赏诗歌: (一)诵读诗歌。 (二)学法指导: 古诗词鉴赏要点——知人论世,以本为本。 1、知人论世:①看诗人(知人);②看背景(论世)。 2、以本为本:③看诗题;④看注解;⑤抓关键词:诗眼/“炼字”;⑥通典故; ⑦明手法;⑧品感情。 (三)合作探究,品鉴诗歌: ⑴知人论世——大家学过陆游的不少诗词,如《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等,对陆游有过一定的了解,那么,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他在你心中的印象吗?(学生简答,教师小结。) ⑵解读诗题。 ⑶①再读全诗。②齐读《世纪金榜》P100“诗词今译”部分,理解诗意。 ⑷以本为本,完成诗歌整体阅读鉴赏: ★阅读鉴赏诗歌,要善于揣摩诗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其情感主旨。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复习故知:揣摩语言的方法。)(板书:1、换-异同对比;2、删-有无对比; 3、调-换位对比。) 1.将首句改为“早岁不知世事艰”好不好,为什么? (不行。原句为感叹句,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改后变陈述句,只陈述客观事实,语气平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党费》优秀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党费》优秀教学 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 2.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 3.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结合全文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用人物对话、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全文的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细节,分析黄新、“我”等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题目的多重含义,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史上,我们中华儿女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当祖国处于落后挨打境地时,詹天佑、李四光、华罗庚忧心如焚,千方百计寻求强国之略,富民之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祖国受到侵略时,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愤然而起,视“一寸河山一寸金”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举起保家卫国的大旗。回望近代史,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当暴虐的敌机在我国的领空不断示威,当家人和朋友面临着家破人亡的绝境之时,多少仁人志士甘愿杀身成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相州七村人,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写作背景 王愿坚的侄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是在中学课本上第一次读到《党费》的。他透露,黄新这个形象的原型,其实是王愿坚的大姐王辩。1917年,王辩到济南读书,随后在“五四”新潮流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思想更为开放。1924年秋,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王辩曾化名黄秀珍,从事党的工作,因此《党费》的主人公也姓黄,黄新的身上有不少我大姑的影子。”在王伟看来,《党费》中的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13课4《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第13.4课《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3.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 难点:独特的诗歌形式。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续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他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静的文字里,将欧洲古典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熔于一炉。特朗斯特罗姆的主要作品集有《17首诗》《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等。 (二)写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2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第2.1课《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学习文章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朴素的语言在行文上的特殊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风。 教学重点: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论证的思路和方法;生动的修辞。 教学难点:严谨的论证。 教学方法:略读与精读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知背景 1.导入课题 齐读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导入这一篇论辩色彩强烈的议论文。 1910年,外出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写了一首励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一起,是当时整风运动的基本学习材料。我党历史上,曾经几次发生过“左”或右的错误,它们都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而是主观臆断或从马列主义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指导革命,致使革命事业蒙受巨大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党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纠正了种种错误,但由于战争紧张和形势迅速发展,党对错误路线根源来不及清算,历史上机会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影响还严重存在着。同时,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他们多数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缺乏改造,影响了党的思想作风的纯洁性。在这种情况下,党发动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系列极为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为了反对主观主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毛泽东同志就作了这个报告。 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成长的历史上,1941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在建党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圣地延安发动了著名

最新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学设计 目录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学习篇目,进行作品鉴赏。 2.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让学生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3.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 【核心素养】 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 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5.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熟悉高适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基本风格,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教学难点】 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征及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 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1.抓重点,析对比。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因此本诗教学拟以“赏析对比手法”为重要突破口,引导学生查找诗中对比的内容,分析探讨对比的作用,那么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多诵读,重感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学诗歌一定要多读,读不仅可以博闻强记,还能在反复吟咏中受到诗歌的熏陶与感染,所以诵读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读出情感;三读,品出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漠深秋,钲鼓声声,旌旗逶迤,羽檄飞大漠,战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故城落日,寒夜巡更的刁斗,鲜血染红的白刃……出师、失利、被围、死斗,《燕歌行》写了这样一场边关战事。气势雄浑悲壮,惊天动地。战士拼死力战,将军轻敌骄逸,对比鲜明,力透纸背。诗歌接着又写后方思妇断肠,征人回首,遍地动荡,绝域苍茫,呈现出宏阔视野,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此诗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诵读时须细加体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1《过秦论》》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第11.1课《过秦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辨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掌握有关的文言知识。 2.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3.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辨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掌握有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和铺排渲染的语言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认真分析叙和议的关系,厘清其论点和论据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文章磅礴的气势,透彻的说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本文写作精点和语言特色,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理解作者居安思危、忧国忧

民的思想。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学生说理解。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伦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问民生却是问鬼神之事。)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二、写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刑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