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建电影研究

重建电影研究

重建电影研究
重建电影研究

"重建电影研究"

作者:陈晓云, Chen Xiaoyun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100088

刊名:

当代电影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INEMA

年,卷(期):2006(6)

参考文献(15条)

1.同[1],第5页

2.大卫·鲍德韦尔;诺埃尔·卡罗尔;麦永雄;柏敬泽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2000

3.诺埃尔·卡罗尔电影理论的前景:个人的蠡测

4.同[3],第14页

5.同[3],第10页

6.大卫·鲍德韦尔当代电影研究与宏大理论的嬗变

7.同[11],第352页

8.尼克·布朗;陈犀禾;刘宇清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期刊论文]-当代电影 2005(05)

9.远婴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发展主潮

10.胡克现代电影理论在中国 2000

11.从新的视野看不同的理论--大卫·鲍德威尔访谈录 2005

12.同[3],第41页

13.同[3],第38页

14.同[6],第82-83页

15.同[6],第58-59页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3137126.html,/Periodical_dangddy200606021.aspx

韩国电影史

时代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半岛分裂前的韩国(朝鲜半岛)电影,以及朝鲜半岛分裂后的南韩电影。

1.初创时期 韩国第一次上演电影的年份是1903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短片《电影放映机》)。 1919年,韩国第一次向公众放映韩国本土拍摄的影片——《正义的复仇》,由金陶山执导,是一种所谓的动态戏剧,为的是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 1923年,韩国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出现,由尹白南执导,李月华主演。 古典小说改编的《春香传》(1923)《蔷薇红莲传》(1924)

2.黄金时期 1926年演员兼导演罗云奎摄制了经典影片《阿里郎》。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风云儿》(1926)《金鱼》(1927)《野鼠》(1927)1927年9月,他在韩城创立“罗云奎制片社”并拍摄了《玉女》(1928)《寻找爱情》(1928)《哑巴三龙》等。 在罗云奎及其电影带动下,韩国左翼电影人发起“倾向派”电影运动,以电影为武器与日本殖民者斗争,代表作品包括李圭焕的《无主的渡船》(1932),金幽影的《流浪》(1928)《昏暗的街道》(1928)《火轮》(1929);姜湖的《黑暗之路》(1929)《地下村》(1931)等。 沈熏《东方破晓》(1927)

1.民族启蒙电影 1935年,《春香传》再次搬上银幕。开启了韩国有声电影时代的大门,从此,韩国电影从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度。 同类的电影还包括方汉骏《洒水车》《汉江》(1938)。朴基采的《无情》;尹逢春的《图生路》(1938)以及李应椿的《回归处》(1939)等 2.日本殖民统治顶峰 1940年,朝鲜总督府颁布《朝鲜电影令》,封闭了当时国内10个电影公司,合并成为“朝鲜电影株式会社”,旨在封杀所有韩国电影,将电影成为日军殖民统治的宣传工具,这一时期的电影都是些美化日军的电影,而且大部分采用日本语台词。

十七年时期电影和爱国主义-精品文档

十七年时期电影和爱国主义 电影是媒介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建国初期,爱国是与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的。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内涵则是: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促进历史进步和发展。随着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性变化,对爱国主义电影的要求也将改变。 如何让爱国主义电影深入人心,是一个值得思索的主题。打破以往把电影划分为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三种电影形态的惯例,力图拍摄出既叫好、又叫座,且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是现在电影人追求的目标。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即将推出一系列的爱国主义电影。在新电影不断涌现之际,有必要再次回顾建国初的十七年(1949―1966)时期电影。不可否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存在“教化”色彩严重、人物塑造脸谱化等缺憾。但是,正确看待十七年时期电影缺憾出现的原因,肯定当时电影人为艺术抗争的努力。认识爱国主义电影在人物塑造与家国关系设置等方面不同的时代特色。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电影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课,只有正确看待过去,才能真正明白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内涵。 一、从人物单一化到人性的多元呈现 1993年由中宣部、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统

一发布了《关于运用优秀影视片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在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篇目的名单中,十七年时期的电影有《林则徐》《小兵张嘎》《南征北战》《鸡毛信》《林家铺子》等二三十部之多。影片多为抗战题材,最大的特征是阶级化身份定位以及单一化人物塑造。 阶级身份上,敌我对立二元划分,并对人物进行单一化演绎。敌人的凶残愚蠢、富人的狡猾胆怯已经被定性。即便表现敌我战争的严酷与艰辛,也是为了显示革命的神圣和英雄的无敌。叙事模式类型化处理本不是坏事,问题是,人物身份的阶级性与性格的单一联系起来,没有多元可能性的参与,只会导致类型化电影中人物的单薄。 例如,《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电影,人物设置一般为两派:一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或其他地方武装以及贫苦百姓;另一派是以日本侵略者为首的正统日军、日伪军以及与之勾结的土豪劣绅。影片的情节模式一般演绎为:压迫、侵略,然后是抗争、受挫、再抗争,最终胜利。人物立场经纬明晰。简单化的处理,使得好人坏人清晰明确,而且最终永远是好人胜利、坏人失败。 但是,任何事情的简单化必然导致事物背后本质内涵的模糊。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如何看待战争对立国的国民?如何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等等。这一类问题不能因为敌我简单化的处理,就无视对其思考的必要。爱国立场不能仅仅立于对抗层面,而应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最新整理韩国19禁电影高颜值女主角叫什么

韩国19禁电影高颜值女主角叫什么 韩国电影中最出色别致的就是唯美色调的R级限制片,虽然影片中也有不少激情场面,但是融入了剧情,加 上高颜值的男女主角,很多影迷都喜欢看。那么,韩国 高颜值19禁电影有哪些?下面小编推荐韩国很漂亮女 主角r级电影。欢迎收藏。 韩国19禁电影高颜值韩国r级很漂亮女主角韩国颜值高的R级片嘘!禁止想象! 近期,有个在电影院里的小视频被大家疯传,虽然没字幕,但是大家貌似都能看的懂,对了,这就是《嘘禁止想象》的片段,光听名字就让人想入非非了有木有!一 部男女颜值都很高的纯爱青春电影,靓到爆,看到心都化了! 韩国19禁高颜值电影-美人/爱的躯壳她是一个模特(安银美饰),沉鱼落雁的美貌最终带给她的却是让她遍体鳞伤的感情,她被所爱的人羞辱,厌恶,却依然陷入爱他的感情中无法自拔。他是一名作家(吴智昊饰),沉默,内敛,在对模特进行了初次采访之后一直对其恋恋不忘,所以,雨夜,当受伤的模特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毫不犹豫的占有了他。

奇怪的关系就这样开始了,模特出现,两人交欢,但当模特接到来自男友的电话时,她又总是义无反顾的离作家而去。随着时间的流逝,作家发现自己对模特的占有欲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一想到模特的心中还恋着另一个男人就痛苦的无以复加。当临界点到来时,悲剧发生了。 韩国19禁高颜值电影-布拉芙夫人 (2014)由林弼成执导、郑雨盛和李絮主演的《布拉芙夫人》以现代视角解读《沈清传》,郑雨盛饰演因性骚扰风波而被降职到地方的国文系教授沈学圭,虽然已是有妻有女的已婚男子,但在遇到李絮饰演的女主角阿德之后,陷入不伦的危险爱情。 郑雨盛所饰演的学圭在面对无法摆脱的爱情时,还面临失明和失去所拥有一切的危险,郑雨盛也将在该片中奉献难得一见的大尺度表演,展现为爱执着的情感演技。李絮则饰演为了爱放弃一切,却惨遭抛弃、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女生阿德。在学圭和阿德之间,还有一个憎恨着父亲学圭的18岁女儿小青。曾凭借《红色家族》在大银幕出道的新人女演员朴晓英和郑雨盛搭档演父女,也令人期待。

中国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影视产业环境分析 (5) 1.1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5) 1.1.1经济环境 (5) 1.1.2政策环境 (6) 1.2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7) 1.2.1政策环境:进口限制进一步放宽,华语电影迎来决战期 (7) 1.2.2经济环境:跨国并购加速国际步伐 (8) 第二章影视产业的监管体系 (9) 2.1产业主管部门 (9) 2.1.1电视剧产业主管部门 (9) 2.1.2电影产业主管部门 (9) 2.2产业监管体制 (10) 2.2.1电视剧产业 (10) 2.2.2电影产业 (11) 第三章影视产业基本情况 (11) 3.1电视剧产业的基本情况 (11) 3.1.1电视剧产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2) 3.1.2电视剧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5) 3.2电影行业基本情况 (17) 3.2.1电影产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7)

3.2.2电影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8) 3.2.3电影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18) 第四章影视产业链及盈利模式分析 (19) 4.1电视剧产业链分析 (19) 4.1.1制作分析 (19) 4.1.2发行分析 (21) 4.1.3传统播出平台分析 (23) 4.2电视剧盈利模式 (24) 4.2.1制作机构盈利分析 (25) 4.2.2播出平台盈利分析 (26) 4.3电影行业产业链 (26) 4.3.1电影制片商 (27) 4.3.2电影发行商 (27) 4.3.3电影院线分析 (30) 4.4电影产业链利润分成模式 (34) 4.4.1国产电影票房分账 (34) 4.4.2海外引进片 (35) 4.4.3国家政策对电影产业的扶持 (35) 第五章影视产业融资模式分析 (36) 5.1影视产业融资困境 (36) 5.2影视行业融资模式 (36) 5.2.1私募基金介入中国影视业 (36)

(推荐)十七年电影

(推荐)十七年电影 导读:本文(推荐)十七年电影,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十七年电影批评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左翼电影批评 第二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提出 第二章“工农兵电影”的建构 第一节《武训传》:反人民的叙述 第二节《电影的锣鼓》:什么是工农兵电影 第三节“工农兵电影”的最终确立 第三章电影批评的体制化 第一节电影生产制度的国营化 第二节影评人的体制化 第四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批评的确立 第一节十七年间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变概述 第二节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 第三节题材决定论 第四节英雄典型论

第五节夏衍的电影批评实践:对《几个剧本问题》的文本分析第五章十七年电影批评的现代性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中国,电影美学的追求不只是理论上自主自发的状态,而且总是根据政治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取舍。由于中国电影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得中国的电影评论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美学和理论的范畴,而更多地与时代、政治、社会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在每一个时代,它都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1949年新的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带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艺术在更大程度上成了一种工具,对时代洪流中的艺术家来说,是抒发胸臆的生命渠道;对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确立新的国家意识形态、保障政治权威的有力手段。因此,1949—1966十七年间的中国电影批评作为新电影文化的舆论支持,在体现艺术自觉意识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强大的政治意志交融在一起。本文通过

对十七年影评形成与演进的分析,力图再现作为社会文化形象记录之一的电影批评所体现的历史风貌。 本文共分导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导言部分是对十七年电影创作与批评的历史定位,重在阐明十七年影评在这一时期电影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与时代、社会和政治因素是如何纠葛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本文的写作意义与大致思路:以服务于“工农兵电影”电影形态的十七年批评的具体历史为线索,详尽地分析其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并对支撑“工农兵电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政策进行讨论,并提出有关十七年影评和现代性的问题。 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十七年电影批评的历史渊源”是对十七年影评的历史背景的说明,旨在通过对建国前文艺界/电影界、解放区/国统区文艺和电影思想与实践的考察,发掘十七年影评的思想渊源与理论依据。本章又分两节:第一节“左翼电影批评”以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为关照对象,重点揭示了左翼影评人的理论背景与批评作风,以及这些历史线索在十七年影评中的反映。第二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提出”则以与国统区相对应的解放区为地域分界,介绍了作为十七年影评宏观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直接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在40年代是如何在中国化的过程中成为指导文艺实践的党的政策的,并随着时间的演进和地域的拓展而对创作批评者施加影响的。 第二章“‘工农兵电影’的建构”目的是理清十七年影评形成演进的过程,并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是如何贯彻到电影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马沄 引言:电影是传媒的一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真正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效益逐年大幅提高,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逐年增多,也因此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与西方国家电影产业的比较不可避免,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中国电影应该怎样发展去避免这些导致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不可避免。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历史来看,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这四个阶段中只有后两个阶段可以以电影产业命名,这之前只有电影事业,而无产业。从空间来看,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和东部的市场化改革较为成功,产业发展成果显著,而农村和西部则比较落后。电影产业的地域空间上的这种发展不平衡,源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电影产业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方。二、关于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优势 纵观近几年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中国电影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从影片生产、电影票房、电影投融资还是院线影院建设等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少嗅觉灵敏的资本相继进入,同时电影的媒体价值也愈发凸显,这一切都表明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1、政策环境—电影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明确把电影产业提高到了战略产业的高度。 2、国产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产量便以连续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这也表明了中国电影的日益繁荣,为电影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电影票房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2010年成功迈过100亿元的票房大关,这也说明电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之中。 3、院线发展与影院建设。2011年中国影院建设再创新高,新建影院803家,新增荧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截止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荧幕总数达到9200块,90%影院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4、电影营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推动产业发展。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飞速发展,电影营销告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一的“海报+售票窗口”时代,首映礼、明星见面会、新片推介会、网络推广等营销活动成为电影内容之外,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另一些关键因素。例如“粉丝营销”,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通过成功的粉丝营销以500万元的成本创造了近9000万元的票房。自此,“粉丝营销”这一在中国逐渐成熟的营销模式,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5、影片发行,格局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中影、华夏、上海东方为主的国有公司,以及以博纳、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和光线影业为代表的民营公司。国有企业以进口片的垄断发行权、强大的电影发行能力以及广泛的院线资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则增加了电影发行的多样性,推动了国

最新韩国电影分级制度

近年来,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不仅在各大电影节上几乎不会空手而归,而且在国内票房上将好莱坞大片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在中国也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谁能想到,仅仅在6年之前,韩国电影市场的格局还严重失调美国好莱坞分取了韩国70%—80%的市场。 为了振兴本国的电影市场,韩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最为突出的是,取消电影剪阅制度,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这一任务由具有民间性质的影像物登记委员会承担。该委员会将韩国电影划分为5个等级全民皆宜、适合12岁以上观众观看、适合15岁以上观众观看、适合18岁以上观众观看和限制放映。实行这一制度后,韩国不仅没有出现低劣影片一哄而上的局面,反而促进了本土电影的竞争。现在,韩国拥有1170多家电影公司,一年只有70多部影片拍摄完成,与观众见面,竞争非常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帮助韩国电影实现了优胜劣汰。 民间机构电影振兴委员会也为韩国电影的振兴做出了贡献。电影振兴委员会是韩国非官方性质的电影最高主管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每年约有4200万美元的预算。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委员会以协调政府和电影人之间的矛盾而威望大增,韩国独立导演金东园、赵成丰因为放映电影《红色》被捕,正是委员会出面协调才得以出狱。该委员会也掌控着电影辅助金的发放。该项资金的主要发放对象是进行独立制作的导演和电影学院的学生,用以实验短片、记录片和独立影片的制作,最高可申请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0万元)或制作费40%的辅助金。资金无须归还,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电影导演的梯队建设。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韩国电影人的集体努力下,当初金大中总统定下的“韩国国产电影市场占有率达到40%”的目标,如今早已实现。最新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上半年,韩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份额已上升至63%。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一、前言 从上个世纪末兴起的韩国电影振兴的潮汐在21世纪前期仍然汹涌澎湃。2002年《亚洲周刊》称韩国电影成为了亚洲影响最大的民族电影[i]。而青春爱情电影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创作类型,在数量和票房上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此类电影在艺术风格上也不断开拓,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影评界也有不错的反响。本文希望通过梳理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归纳出其获得成功的商业策略和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色。在分析方法上,笔者将把宏观的对影片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分析和微观的对作品的叙事风格、美学风格的评析进行融合。 二、文献综述 首先对爱情电影的含义做一界定。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将“爱情电影”定义为:“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ii]。参考这一定义和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呈现的特点,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主人公或男女主人公年轻时真挚的爱情故事的韩国影片。我的研究范畴里排除了那些包含有主人公爱情故事但不作为叙事重点的影片(如《生死谍变》)以及色情电影。有研究者对爱情影片中作了类型片和艺术片的区分。考虑到韩国青春爱情影片大多走的是类型化和艺术化相融合的道路,我比较认同按情节设置的突显程度将青春爱情片分为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和非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前者代表影片有《上网》(1998)、《美术馆旁的动物园》(1999)、《我的野蛮女友》(2001);后者代表影片有《信》(1998)、《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0)等[iii]。 已有的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分析散见于三类文献中。一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的论文。这类文章在谈到韩国电影8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会简略地介绍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爱情电影的发展情况,但没有具体对青春爱情电影这一分支进行分析。但从举例来判断,一些作者所称的纯情电影或是浪漫喜剧电影都可以归入到本文所研究的青春爱情电影里。 第二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崛起进行探因溯源的文章,其论述的重点在于韩国电影的产业运作和政策环境;提到青春爱情电影也仅仅是因为这类影片当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非常流行。值得关注的是已有研究者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即韩国的青春爱情电影在获得较高的卖座率的同时也不失其高雅的艺术气质。如《八月照相馆》1998在汉城获得44万的票房,同年还在1998年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选定的“影评奖”中获得最佳作品奖[iv]。 第三类则是对具体电影作品的专门分析,有代表性的是张娜从叙事和社会视角对《我的野蛮女友》展开的读解以及韩国的李宗禧对《八月照相馆》的主题、演员的表演以及镜头语言的细致分析。但从这类文章中无法得到对青春爱情电影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卞智洪所写的《韩国爱情电影初探》是为数不多的以爱情电影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一类影片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和个案剖析融为一炉的论文。作者将韩国爱情电影分为爱情类型电影和爱情艺术电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他忽视了后者也带有类型化的痕迹。并且作者对爱情电影的界定不清晰,他所定义的狭义爱情片和广义爱情片在内容上重合度很高以至于很难按照这一标准对现有的影片进行划分。此外,在具体论述时作者仅仅归纳了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而没有分析其视听语言的特征。另一位研究者李新在《世纪之交的韩国纯情电影》一文中以几部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为例,归纳了它们的叙事风格和视听元素的艺术特色,这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这类影片的共通点。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文章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叙事特征、艺术风格等进行综合梳理。本文希望能够做这一工作,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对这一类作品的特色有所把握,又能够体会到其艺术手法在微观处的具体运用。笔者还试图挖掘影片在市场上流行的原因,所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文化艺术特征。 三、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分析

【摘要】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它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龙头。它的快速发展,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进步,不断地刷新票房记录,增长我国经济。本文将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相关电影产业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及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电影产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扶持,即便自身仍会存在问题,但依旧会高速增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数据产业收益 绪论 中国电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的体制改革步伐,度过了无数的改革阶段,在不断地探索和开发过程中,我国的电影制作、发行、推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并且展现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赢得了多方的高度关注,还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运转,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就在2018年里,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再次打破了记录,达到了609.76亿,同比增长了9.06%,其中国产电影的总票房占据票房份额的62.15%,到达了378.9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9%,相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并且2018年里票房过亿的电影就多达82部,其中国产电影就占据了一半的数量,有44部。一次次的新纪录表明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第一章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市场规模发展快 我国的电影产业从2003年改革至今,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在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国内的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膨胀期”。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一、电影票房持续增长 从21世纪初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我国的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开始逐年增长,在2010年,中国电影的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然而这样的趋势并没有停止,每年的票房都在持续增长,到了2014年开始,中国票房凭借每年百亿的增长速度,在2018年的时候达到了609.8亿的惊人数目,相比于2017年的票房同比增长9.06%(见表1.1)。从一步一步的突破亿,十亿,百亿,达到现在的609.76亿,中国的电影票房不断地在刷新,使之电影产业走上经济市场的主导地位。

2013韩国十佳电影排行

2013韩国十佳电影排行 2013年韩国电影市场可谓是继承了2012年的顺风之势啊,各类影片集结大荧幕,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纪录,尤其是今年9月上映的《观相》,好评如潮,夺得网络票选第一,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推荐这十部人气电影,圣诞节可以带上心爱的她/他一起观影哟。 1 观相

排名第一:《观相》 上映时间:2013年9月11日类型:历史,古装支持率:17.1% 导演:韩在林 主演:宋康昊、李政宰、白允植、赵正锡、李钟硕 剧情介绍: 《观相》以发生癸酉靖难的1453年的朝鲜为背景,是一部虚构的古装作品,在癸酉靖难的中心人物——首阳大君与金宗瑞之间虚构了一位天才观相家,讲述当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2 七号房的礼物

排名第二:《七号房的礼物》 上映时间:2013年1月23日类型:喜剧支持率:15.3% 导演:李焕庆 主演:刘承龙,葛素媛,朴信惠 剧情介绍:《7号房的礼物》是一部讲述父爱亲情的故事,由柳承龙饰演的智障人士进入教导所7号房,这里关押的有黑帮老大、诈骗犯等因各种各样罪名进入教导所的犯人们,而柳承龙的加入却成为一个例外,7号房的犯人们要帮助他将女儿带进外部人禁止的教导所中。片中一众男演员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但却因可爱女儿葛素媛的加入而变得父爱满满。 3 雪国列车

排名第三:《雪国列车》 上映时间:2013年8月1日类型:动作,剧情,科幻支持率:14.1% 导演:奉俊昊 主演:克里斯·埃文斯,蒂尔达·斯文顿,宋康昊 剧情介绍:《雪国列车》改编自获得1986年昂格莱姆国际漫画节大奖的法国同名科幻漫画原著,故事讲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气候异变让地球上大部分人类灭亡,在一列没有终点、沿着铁轨一直行驶下去的列车上,载着地球上最后幸存的人们,“雪国列车”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归宿、最后的信仰也是最后的牢笼,在这里,受尽压迫的末节车厢反抗者为了生存与尊严向列车上的钱权阶层展开斗争。 4 恐怖直播

“十七年”时期(1949―1966)译制片海报一瞥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政府所属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出版过很短一段时间的电影审查公报,此公报是对当时的国产电影和进口影片进行审查后的详细记载及说明。当时,占据中国银幕的影片90%为美国电影,因此对美国电影的修剪、禁演的说明最为详尽繁复。如对色情场面、对有辱国人形象的场面、对恐怖场面、对抽烟、赌博场面、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场面等都有修剪说明。以“性主题”为例,1936年《国民党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公报》上曾对一部美国片《爱的协调》(原名《欲焰(symphony of love)》)提出了以下修改意见:“本片剪去爱伐卧床思想……水中之裸影……爱伐卧于草地上”①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国产片及外国片中的情色场面控制得相当严格,其实不仅是国民政府,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同样在审查美国电影时保持着相当高的警惕性。1929年,《字林西报》刊登了一篇《有声电影在日本――审片官在审查“野餐”时的繁重工作:口音问题》的文章,《野餐》是美国联美公司1929年出品的一部影片,文章写道:“《野餐》是在日本上映的第一部全对白影片,但同时也在这一年的电影目录上成为了第一部被电影检查官做了最大幅度删减的有声片……下令删掉吻戏场面,裸戏场面等这些根据提倡日本道德保护原则的人士的观点看来是挑动情欲的成分……” [1] “我们从来不理会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人有权利决定让什么电影在中国上映,第二,在看了很多中国生产的影片后,我们不认为在拍摄床上镜头和充满性内容的镜头等方面,好莱坞可以与中国制品厂竞争。因为中国影片在这方面其实已经做的很地道了。但有一个领域,电影审查部门应该为所有当地人民(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利益着想而实施权利。我想说的是出现在上海的中文报和外文报上关于好莱坞电影的广告问题。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看到一部叫‘ingagi’的电影广告。这部影片正在上海的captical 戏院上映,它的故事情节我们不得而知,而且现在也没有兴趣到电影院去观看,诞生报纸上广告语的标题写着:‘殖民地大发现,此地每年都将一名妇女送于一只猩猩。’在标题下面,是一副插图:一只身材巨大的猩猩怀抱一名黑肤色的非洲少女。匆匆看过插图,会发现这位非洲少女仅在脖子和手腕上系着丝带或彩带这类的东西。通过标题和图画,你会觉得这只大猩猩正在和这位非洲少女亲热。在我们办公室的一位中国助理在看过同样插图的中文报纸后说,这则电影广告实在太糟糕了,只适合男人去看。我们不知道‘ingagi’是好还是坏,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则广告给人造成的印象实在太坏,这对电影作品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当地的中文报纸和外文报纸上出现的这种关于美国电影的劣质广告太多了,这里仅只是一例而已……我们并不是说要如何美化电影广告,但如果一个人仅凭广告来判断电影本身,那么留给他的印象一定是及其糟糕的。造成这种广告的原因就是竞争,每个电影制片商都想战胜所有对手,方法就是刊登这种包含夸张成分的广告,更糟糕的是用特意设计的插图来满足观众的一些最低级的本能要求。上海国际租界(英美租界)最近成立了一个新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由当地的美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组成。我们希望中国委员会首要关注的不是电影审查,而是当地新闻媒体上所刊登的电影广告的审查。因为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状况,电影的低俗广告对大众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迟早会对整个电影业的发展造成危害。”[2] 以充满“性暗示”的电影海报为同样充满性挑逗的美国影片做宣传推广似乎是“门当户对”的事情,只是电影可以审查删减,海报则不在政府的审查范围之内。因此,当我们看到以下这则撩人心绪的电影海报――甚至连片名也做足挑逗功夫――便无需惊讶了:片名《露滴牡丹》①与荡漾春无限的画面真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1949年,中国历史展开了一页新的篇章,充满毒素的美国电影连带同样遭人唾弃的电影副产品――如低俗色情的电影海报――在政府的宣传攻势与民间的响应行动中顷刻间被涤荡得干干净净。 据统计资料显示,1949年,在上海银幕上映出的国营厂摄制的影片3部(占1.5%);民

高分学姐分享—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各专业方向考研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简介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CHINA FILM CULTURE INSTITUTE)是北京电影学院成立的五大研究院之一。研究院成立的宗旨是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2011 计划”的推动与实施。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所:电影创作与批评研究所、电影文化与理论研究所、中外电影研究所、儿童电影研究所、纪录电影研究所。 宗旨 ·整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吸纳院外、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增强北京电影学院的科研实力,提升中国电影文化理论研究水平 ·放眼国际,发挥文化智囊、创作引领、理论创新、教学探索的作用,打造代表中国电影学术研究水平的品牌智库。 职能 ·重大、前沿性影视文化理论课题的研究 ·开展与海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学朮交流与合作 ·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探索高端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娜姐解析:2016年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第一年进行招生,师资整合了北京电影学院各个学院的师资,之前主要以文学系和电影学系为主,现在包括导演系、摄影系、以及表演学院等等,专业以学术型为主,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考的,初试以理论知识为主,跨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2017年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有调剂名额,外语考英语一,难度非常大,2018年的考生,尤其是跨专业想考北电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师资和平台都很不错。 娜姐提醒大家注意:2018年招生专业目录有所变化,艺术理论与创意方向业务课二由17年的艺术批评改为艺术

_十七年_中国电影中的基本美学形态与国家意志_金丹元

2008年9月第15卷第5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Shanghai U niversit y (So cial Sciences)Sep.2008V ol.15 N o.5 [影视理论研究#主持人语] 近年来,/重写电影史0的讨论已成学界热门话题。本期发表的四篇文章,大约以每10年左右为一段,对新 中国电影各主要发展阶段的美学形态,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相互衔接,构成了一部新中国电影 美学发展简史。美学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作为艺术哲学,美学具有其特有的思想性、情感倾向性和意识形态 存在。对电影美学形态演进的研究,有助于对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折射及其形象演示的深入探求。因 此,对电影美学形态演进的关注,理应成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一种可行思路。本期这组文章的发表只是一个开 端,我们愿以此为契机,希望引发更多电影研究者对重识中国电影美学形态的研究兴趣,共同促进中国电影研究 的蓬勃发展。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金丹元) 收稿日期:2008-06-20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J5010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7BWY 006) 作者简介:金丹元(1949- ),男,上海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七年0中国电影中的基本美学形态 与国家意志 金 丹 元, 徐 文 明 (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摘要:在/十七年0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创作虽然几经起落,但始终呈现出明显的教化意味与为主流 意识形态服务的导向,其电影美学形态演化在体现现实复杂性的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的国家意志特征。 关键词:/十七年0中国电影;美学形态;国家意志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8)05-0081-07 一、/十七年0中国电影的基本美学形态 新中国/十七年0(1949-1966)(即/文革0以前的)电影美学形态,基本上可概括为从推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0,到大力提倡/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0相结合,再到/阶级斗争0论的普世化这么一个演进过程。长期以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0与/两结合0既是作为能体现中国式社会主义特点的创作方法出现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构成了中国文艺、中国电影的基本美学形态。前者受前苏联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影响极大,同时也强调了必须贯彻毛泽东的文艺路线,主要目的是为了/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0,它涉及到如何表现/工农兵0、/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0等敏感的政治问题,也与/人民性0、/典型论0等美学范畴紧密相关。当时将/党性0与/人民性0并提,又将它们与典型直接相连。周扬在1953年3月1日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电影剧作会议0上的报告中就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就是创造先进人物。0他一方面认为/只有创造很好地典型,才能很好地表现党性0,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克服创作上的公式主义的倾向0, [1]197提出了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生活。后者则是由毛泽东提出,又被各)81)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截至2013 年8 月初,国内VC/PE 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

(完整版)伊朗电影简史.docx

伊朗电影简史 如果追寻伊朗历史上的视觉表现形式,公元前 500 年以前的波斯波利斯的浅浮雕可能是 最早的例子。波斯波利斯是阿喀美尼朝古王国的祭祀中心。这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在1000年后萨珊王朝统治下达到鼎盛。西伊朗的浮雕描绘了复杂的狩猎场景,动作栩栩如生。从受伤的野猪在逃窜的图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电影中“特写”手法的鼻祖。阿拉伯人入侵后,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对形象符号的崇拜被禁止,而波斯艺术继续它的视觉实践,最好的例子就是走缩微制品的方向。 另外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叫“Pardeh-Khani ”(用图画来讲故事),这有点像日本默片时的弁士。讲故事的人随着故事进展,揭开一幅幅图画。另一种艺术形式叫“Nagali,”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通常在茶馆作娱乐表演,这是当时人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Nagali 表演艺术家,要求他必须能说会道,有副唱歌的好嗓子,这不亚于今天对剧场演 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想象力天马行空,随时根据观众的反应即兴表演,现编故事。 他从挂在墙上的图画(通常是宗教领袖、运动明星、传奇人物之类的画像)得到灵感,揉到 自己的故事里。 Nagali 的主题往往关于伊朗国王东征西讨的丰功伟绩或者亚历山大大帝驰骋 亚非的历史故事。 在电影问世以前,伊朗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表演艺术,比如木偶戏、皮影戏、滑稽戏、专 门表现宗教受难的戏等等。说到伊朗人对形象化的认知,不得不提久远的诗歌文化传统。 从古波斯的赞美诗开始到伊斯兰苏菲派诗歌,以及当代伊朗诗歌,都可以找到波斯人善于形象创 造的实证。象征、叠用等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赋予伊朗诗歌特殊的视觉意义。 电影进入伊朗 那要上溯到1900 年 8 月 18 日,伊朗人第一次把日常生活的景象记录到赛璐珞上。 Ebrahim Khan Akkas Bashi 是国王莫札法尔·丁的宫廷御用摄影师,他在国王第一次出访欧洲 期间随伺左右,在法国巴黎的博览会上接触到了电影术。于是国王下令Akkas Bashi 购买相关设备回国,以后就可以在宫中拍摄了。Akkas Bashi 第一次运用这些新买的机器是在比利 时参观花会期间,那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由伊朗人拍摄的影片,虽然它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记 录国王的起居。 不像世界上别的地方,电影被当作大众娱乐媒介,电影是国王买入伊朗供贵族消遣的, 始终局限在皇亲国戚的小范围内流通(这跟日本颇为相似)。盛大的婚宴节庆上,放上一段 从俄罗斯进口的法国喜剧短片是上流社会很时髦的风尚。 面向大众的放映最初发生在1904 年的德黑兰,由 Ebrahim Khan Sahaf Bashi 举办。他从欧洲带回爱迪生活动电影放映机,在自家古董店的后院放映。1905 年, Sahaf Bashi 在首都开了全国第一家电影院,没有椅子,观众必须席地而坐,来看电影的也多是上流社会人士。 但这家影院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Sahaf Bashi 是民族主义激进分子,且喜欢鼓吹君主 立宪政体,一个月不到就关门大吉了。此外,反对他的宗教势力还查封了他的放映机。 Sahaf Bashi 自身难保,被流放边疆,说来这大概是伊朗史上第一起电影审查的案例吧。两年后, 一些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的移民想凭借私人力量在伊朗兴建新的电影院。Russi Khan 是这些新 老板中最成功的一位。因为和皇族的亲密关系,他可以在宗教势力的反对下大肆扩张自己的 电影版图。在伊朗北部和德黑兰驻扎的沙俄军队也是他可以借助的得力外援。1909 年,国王穆罕默德·阿里(莫札法尔的继承人)倒台,立宪主义者得势,Russi Khan 顿时失去了保护伞,他的影院及制片厂都被民众破坏,很快德黑兰的其他电影院也纷纷关门。 电影院在伊朗的再次兴起是在1912 年,由亚美尼亚人 Ardeshir Khan推动。伊朗的电影史学家相信 Ardeshir Khan 已经开始把影院当作商业来经营。因为一些地方保存有旧的电影 放映设施,所以不少人纷纷尾随而至。那时另一个重要的影院业主是Ali Vakili ,他兴建了

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及策略研究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五种困惑与五种对策 (一)五种困惑 (1)虚高票价:电影消费的结构矛盾 从1993年到2003年,整整10年间,内地的电影票房多年徘徊在不到10亿元人民币的数字上,2004年电影票房超过了15亿元。对电影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也可以说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个高票房的实现是以高票价为前提的。1989年,内地的电影票均价是每张0.25元,2004年的每张均价是50元。15年间电影票价上涨了200倍,而内地人均收入的涨幅充其量也不到30倍。这样一个消费结构导致的矛盾是:想看电影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看电影。电影是大众娱乐,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观众的主体是进城的民工,电影院的脏乱环境是令内地刚刚出现的城市白领望而却步的地方。而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虚高票价带来的恶果是,人们的电影消费只集中在凤毛麟角的炒作生猛的大片上,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电影血本无归。拍电影不赚钱,投资者于是捂紧了自己的钱袋。电影票价的‘贵族化’现象,人为地将电影拖向了‘高消费文化’。在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只占普通人月收入的几百分之一,在他们那里,看电影是一件不假思索的事情。 (2)影院单调:电影‘失踪’的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影院多厅的少,单厅的多。36条院线的1000多家影院,才2000多块银幕,平均一个影院才2块银幕,剩下5000余家影院全是单厅的,一天上一部新片,影院是超负荷的,还有很多影片进不了市场,因为没有影片发行放映的空间。国家电影局副局长谷国庆分析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有6000多家电影院、36家电影制片厂和100多家大大小小的民营制片公司,可是规模与收入并不匹配,我们还需要适应市场,扩大中国电影的内需。”这位国家电影局官员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充满了信心,从理论上说,这也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全国13亿人,假如每人每年看一场票价为10元的电影,国内的电影票房就会有130个亿! (3)市场无序:电影发展的生态危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