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_百度(精)

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_百度(精)

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_百度(精)
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_百度(精)

人格在大学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

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

姚桂英1,杜爱玲2,杨世昌*,高红丽*,马仁娥*,闫春平*

(1.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

目的:考察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人格及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探讨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

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童年期精神虐待、神经质、精神质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 =0.269~0.601,P <0.01,内外向与抑郁症状呈显著负相关(r =-0.390,P <0.01。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大学生抑郁有直接影响,可以解释抑郁症状总变异的8.9%;童年期精神虐待对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分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6.1%、15.1%和7.1%。精神质、内外向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童年期精神虐待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关键词】

童年期精神虐待;抑郁;人格;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R3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1101-0066-03

Mediating Effects of Personali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Depression of Undergraduates

YAO Gui-ying ,DU Ai-ling ,YANG Shi-chang ,GAO Hong-li ,et al

School of Nursing ,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2,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on depression,and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ersonality of undergraduates.Methods:A total of 733undergraduates were surveyed with the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Care and Abuse

Questionnaire(CECA.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an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Results: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ores of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neuroticism and psychoticism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r =0.269~0.601,P <0.01.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r =-0.390,P <0.01.A 8.9%variance of depression could be explained by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and a 36.1%,15.1%and

7.1%variance of depression could be respectively explained by neuroticism,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and psychoticism.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on depression were partially mediated by psychoticism,introversion-extroversion,and the mediating effect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0.19%,13.89%of the total

effects.Conclusion:Adulthood personality and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depression.Furthermore,personality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depression.

【Key words 】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Depression ;Personality ;Mediating effect

【基金项目】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200903095;河南省高等学

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09GGJS-082;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2010-JKGHAZ-073;新乡医学院重点学科开放课题资助项目(ZD200972通讯作者:杨世昌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期受虐在成人精神障碍的病因中具有重要作用[1]。Bifulco 等人[2]认为,遭受心理虐待和性虐待者更易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状,且虐待的严重性与抑郁症状的严重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究其可能机制,Gold 等人[2]认为虐待事件可能会导致儿童逐步发展成一种特有的不良认识模式,而这种认知模式则与抑郁症状的产生密切相关。诸多资料均显示,童年期虐待与成年后的人格发展密

切相关[3]。儿童期受虐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人格形成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4]。此外,大量研究亦证实,人格特征是抑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5]。可见,人格特征是儿童期受虐与抑郁关系中的重要中间因素。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儿童虐待都与成人抑郁症的发生相关[2]。童年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对青少年抑郁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6],所以本文仅从儿童期遭受父母或抚养者憎恶与忽视的精神受虐角度出发,探讨成年期人格作为中间因素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抑郁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或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09年12月15日在河南新乡某高校69个

·66·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9No.12011

班中整群随机抽取25个大学一年级本科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50份,经核查收回有效问卷733份,有效率97.73%。男生288人,女生445人,年龄17~26岁,平均21.08±1.08岁。

1.2测量工具

1.2.1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7]由Radloff于1977年编制,共有20个条目。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

1.2.2儿童虐待史问卷(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CA.Q[8]由Bifulco等于2002年编制,主要是回顾性调查成年人在童年时是否遭受过来自于父母角色扶养人的虐待情况,包括躯体、性或精神方面的虐待,本文主要利用精神虐待部分,精神虐待包含憎恶和忽视2个因子,共计16个条目。

1.2.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7]该量表由88项反映个性的问题组成。按测验手册计算出精神质(P、内外倾向(E、神经质(N及掩饰度(L四个分量表的T分。

1.3调查方法

将各量表装订成册,被试可以不记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有关指导语,现场填答后收回。调查人员现场随机抽取学生75人(占被试10%,对学生回答的针对是否遭受虐待的条目进行核实,准确率为98.7%。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背景变量分析

大学生抑郁总分(D、童年期精神虐待(PPA、人格特征中神经质(N、精神质(P、内外向(E及其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童年期精神虐待、人格与抑郁症状的相关(r

注:*P<0.05,**P<0.01,下同。

2.2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假设童年期精神虐待不仅对成年期人格有直接影响,还通过人格的中介作用对抑郁症状产生间接影响。

根据Baron和Kenny建议的三步骤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进行检验[9]。具体步骤:首先,求抑郁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上的回归(path c;其次,求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上的回归(path a;最后,求抑郁在人格与童年期精神虐待上的回归(path b,path c’。若path c’中童年期精神虐待的非标准回归系数B值减弱但仍显著,则说明成年期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抑郁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若B值减为0则说明成年期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抑郁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为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对相应各变量对应的数据进行去中心化,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决定系数R2为0.089;童年期精神虐待对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的预测作用亦显著,R2分别为0.361、0.151、0.071;神经质对当前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在控制神经质对当前抑郁症状影响的基础上,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亦显著,但非标准回归系数由0.127减小为0.080(P<0.001,说明神经质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010*4.617/0.127= 36.35%。

同法可得,内外向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88%;精神质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19%;见表2。

表2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2.3中介效应的检验

对中介效应的统计检验一般有3种方法[10]:So-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19卷第1期·67·

bel检验,公式为Z=ab/√b2S a2+a2S b2;GoodmanⅠ检验,公式为Z=ab/√b2S

a2+a2S b2+S a2S b2;GoodmanⅡ检验,公式为Z=ab/√b2S a2+a2S b2-S a2S b2。中介效应检验水准为α=0.05,其中a和b分别path a和path b的非标准回归系数,S a和S b 分别是path a和path b的标准误,见表3。

对于精神虐待-神经质-抑郁的关系,无论Sobel 检验还是GoodmanⅠ、Ⅱ检验Z 值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神经质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未得到验证;而内外向与精神质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证实了内外向、精神质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表3人格在童年期精神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3讨论

本研究中,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大学生当前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并对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一致[6];童年期精神虐待与人格各维度显著相关,童年期精神虐待对神经质、精神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大学生内外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此结果亦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11]。再次验证了童年创伤事件、经常性忽视等精神虐待对个体心理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12]。人格与抑郁的显著关系在本研究中

也再次得到证实。进一步明确,人格是童年期精神虐待与当前抑郁症状关系间的重要中间因素。

本文探讨了人格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精神质、内外向在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个体儿童期遭受父母的冷漠与忽视、憎恨与厌恶等精神虐待会导致个体表现较高的精神质和内向性格,这些人格特征为成年期抑郁的发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Karen Horney等人[13]的推断,即不良的童年经验尤其受虐待建造了某种人格结构,这是成年以后发生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基础。但需注意的是童年期精神虐待对当前抑郁症状的直接效应大于以人格为中介因素的间接效应。这提示童年期精神虐待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通过生物学等机制直接发挥的[2],另一方面可能的是除人格因素外,童年期精神虐待与抑郁的关系中尚存在如归因风格、自尊等其他中间因素的影响[6],值得进一步探讨。

有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的抑郁状态,内向、神经质人格是抑郁的特质特征[14],而本研究中神经质对童年期精神虐待与抑郁间中介作用存在,但中介效应检验却不显著,这可能和其他中介变量的存在致使童年期精神虐待-神经质-抑郁症状之间关系变得更为复杂有关。如近期有研究报道[15],述情障碍和无聊性就在神经质与焦虑、抑郁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Edwards VJ,Holden GW,Felitti V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forms of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nd adult mental health in community respondents:results from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Am J Psychiatry, 2003,160:1453-1460

2李鹤展,张亚林.儿童期虐待与成人抑郁症.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

册,2004,31(4:100-101

3阎燕燕,孟宪璋.童年创伤和虐待与成年精神障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

志,2005,13(2:208-209

4杨世昌,张亚林.儿童虐待与精神卫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4:303-304

5王君,张洪波,王莉娜,等.安徽省大学生抑郁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32-33

6凌宇,杨娟,钟斌,等.童年创伤与自尊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54-56

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6-38,224-225

8李鹤展,张亚林,张迎黎,等.儿童虐待史问卷在抑郁性疾病群体中的信效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 345-347

9Reuben MB,David AK.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10辛自强,郭素然,池丽萍.青少年自尊与攻击的关系: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作用.心理学报,2007,39(5:845-851 11廖英,邓云龙,潘辰.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卫生杂志,2007,15(6:647-

649

12朱相华,魏贤玉,王成东,等.儿童期虐待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交功能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15:407-408

13朱相华,沈学武,杨永杰,等.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心理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

(12:1087-1089

14戴琴,钟红玲,董丽英.不同抑郁状态个体的人格特征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6:496-498

15朱湘茹,张慧君,刘畅,等.述情障碍和无聊倾向性在神经质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23(5:345-348

(收稿日期:2010-09-06

á

?

! " ! #$# " "" %%

& ’( * + !$, %# -- $ % --

.&&/0 12* + ! ## %%$ -- $ ! --

.&&/0 13* + !,, # ,%-- $ $ ,#--

·68·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9No.12011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篇一: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电子媒介的发展与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摘要: 现代科技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而,在人 们安享它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 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包括电子媒介在内的现代科技,严重侵蚀着儿 童本该单纯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童年也在悄然消逝。 关键词:童年电子媒介娱乐节目 作者其人 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 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 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 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总述 童年存在的意义,不只是在于它作为生命的一个自然生长阶段的意义,而更 1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人的生命完整存在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童年之所以对 整个人类而言具有极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生理年龄无关, 最主要的在于其纯真烂漫的天性,在于儿童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在 儿童的天地中,蕴藏着一种了解、征服世界的原始力量和无畏冲动。但是,当童年的想象力、好奇心和社会情感被电子煤体所左右、遏制、淹没时,人类的进步也很令人担忧。童年概念的出现

重温童年

重温童年 说起童年,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那时一起嬉戏的伙伴,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天真烂漫的笑脸。不管如何回忆,我们都已回不到过去。如今的缅怀,只是在悼念逝去的美好。 我们总是抱怨,为什么自己会长得这么快,感觉还没有好好地享受童年,就已经长大。每当疲惫的时候,就会不住地想,如果每个人都像小时候那样该多好,多想重温一次童年。 今年的五一假期,我感觉又重温了一次童年。原本打算出去旅游的我因为有事留在家里,不住地抱怨“在家好无聊”。因为现在的儿时伙伴不是上学就是上班,一年往往见不到几面,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聚到一起,更不用说和小时候那样在外面玩耍。 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我就去了姑姑家。姑姑家住在农村,正好赶上五一假期种花生,我和堂哥就充当了劳动力,前去帮工。其实,我们去了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就是简单的帮着施肥、播种、浇水,剩下的也用不到我们。在我们干完活,浑身是土的时候,表妹说要领着我们去洗洗手。来到一个小湖边,看到里面有鱼,不禁就想到小时候我们三个下河摸鱼的情景,我的心里就有种冲动,想下去抓几条。我转了一圈,发现旁边有个小水坑已经快要干了,里面有几条小鱼,我就提议大家去抓鱼。 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浑浑的小水湾,哪有之前的清澈劲。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小水湾里竟然有5只手在那来回摸,我们都笑了,都不由得想起小时候三个半大的孩子在河边抓鱼,每次都弄得浑身泥,

回家都要听妈妈的大肆唠叨。因为与哥哥家是邻居,每次挨骂都会听到,两家的骂声是此起彼伏。我们三个20多岁的人竟然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用手将水湾里的全部摸出来了,连小鱼苗都没有放过。 摸完鱼以后,也不想回去,就继续在地里乱窜,不停地找“茶叶”。这个“茶叶”不同于我们平时喝得那种茶叶,它是我们那的一种方言,是一种可以像口香糖一样咀嚼的草。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我们都会一起去河边、田埂的草丛里找,比比谁找的多,然后口里嚼着,手里拿着,高高兴兴地回家。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到田埂,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找“茶叶”的机会。很可惜,我们在田埂、路边、湖边不停地找,也没有找到一棵“茶叶”,很失望。不过,在田里跑来跑去,窜来窜去,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的我们都是七八岁的孩子,无忧无虑。 在田里,我们还听到了山鸡的叫声,看到一只山鸡从一道宽有十几米的深沟的一边飞到另一边,很是吃惊。可是表妹却语出惊人,她竟然要去追山鸡,差点没把我和哥哥给吓着。想要追上一只山鸡,就看它刚刚的飞行距离,那也是不可能的。尽管追不上,我们三个人还是傻乎乎的漫山遍野地跑,听到有叫声,我们就激动地跑过去,就像小时候那样单纯。 跑累了,我们就坐下来休息,不停地感叹自己老了,不再是以前的自己,做不到那时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现在的我们有了许多要考虑的事情,就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我们也谈到了过去的日子,那时候,每到夏天的晚上,我们都是早早吃完饭,一人搬着一个小板

童年主要情节

1.故事情节: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

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候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

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虐待的关系

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虐待的关系目的1.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童年虐待情况。2.探讨首发抑郁症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3.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虐待的关系。方法纳入9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得分将其分为伴童年虐待抑郁组(64例)和不伴童年虐待抑 郁组(28例),并纳入90例健康对照。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程度,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Stroop 色词测验(SCWT)、持续操作测验(CPT-IP)评估认知功能,采用CTQ评 估虐待情况(当CTQ中的5个临床分量表任意一个大于临界值,本研究即视为伴有童年虐待)。结果1.抑郁组童年虐待总分、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2.两组认知功能测验比较显示,抑郁组RBANS总分、注意、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troop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双色错误数、双色时间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PT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抑郁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HAMD总分与即刻记忆(β=-0.210)、言语功 能(β=-0.238)等成负相关,与Stroop单色时间(β=0.283)等成正相关;年龄与视觉广度(β=-0.238)、延时记忆(β=-0.285)、RBANS总 分(β=-0.189)之间成负相关,与Stroop双字错误数(β=0.183)、Stroop双色错误数(β=0.341)之间成正相关;受教育年限与即刻记忆(β=0.449)等成正相关,与Stroop单色时间(β=-0.237)等成负相关。 4.伴童年虐待抑郁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情感忽视与言语功能之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030童年期 Childhood 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相当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l 400克,和成人一样。6岁后,脑的任何一叶都迅速生长,内抑制和分化抑制显著发展。中国学者对儿童脑电渡的研究,证明了童年脑功能的迅速发展,到13~14岁趋向成熟。 童年身体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内部成熟,特别是在l0~12岁时期。而身高体重方面都要比幼儿期和少年期增长缓慢.但身体变得更结实了。8~9岁时,白细胞数目增加到最高数值,抵抗力提高,一般生理的适应能力增强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与幼儿期和少年期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其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不随意性为主导,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随意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认知水平则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幼儿认知事物以具体形象为主导,上小学后,儿童大脑神经系统不断完善,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越来越多的概念,在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中,概括能力逐渐提高。在童年期,儿童的集体意识也逐渐形成。儿童在班集体、少年先锋队等集体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渐形成对集体的情感和意识,这对其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认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知觉迅速发展。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视敏度增长速度,童年比幼年缓慢,增长速度最高是在7岁。但是童年儿童的差别感受性比幼儿有显著提高,l0岁时视觉的调节能力最大。童年期儿童的听觉能力已有较高水平,能区别本旗语言中语音的细微差别。据研究,如果6岁儿童辨音能力为单位1,则7岁为1.4,8岁为1.6,9岁为2.6,10岁为3.7,19岁为5 .2。声音听觉敏锐度在13岁以前比成人略低。 童年期儿童的空间知觉在不断提高。皮亚杰对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进行了实验,后来,美国的D.埃尔金德和中国的朱智贤都验证了皮亚杰的这一实验。中国学者试验结果为:儿童在5~7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和脚;7~9岁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这与皮亚杰的实验结果大体相符。1982年中国学者又进一步作了验证,认为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有提高趋势。 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只能凭借其他分析器或标尺感知.苏联有人调查小学各年级学生确定1分钟能力的材料表明能较为正确判断的:1年级为11.5%,3年级为24.8%,5年级为31.1%。由此证明儿童随年龄增长,对1分钟知觉逐渐接近正确。中国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5岁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才开始使用时间标尺,到8岁基本上能主动使用标尺。 童年期儿童的观察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这时期的一般特点为:在观察目的选择上,容易抓住表面细节而忽略本质部分:在观察时容易笼统而不精确;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这些特点年龄越小越明显。 ②记忆能力大大提高。有意识记在童年期儿童记忆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实验证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随年龄增长而产生不同变化(表1)。起初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后来有意识记逐渐赶上无意识记,最后超过无意识记。表1只表示一般的发展趋势,两种识记的变化还会受各种条件的支配。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消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1 我们是搭上信息化便车的一代,是享受新兴媒介的一代,更是童年与成年边界模糊的一代。 发达的网络技术,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使儿童们接触了一些与年龄段不符的信息,逐渐成人化,也囿于网络游戏,童年生活方式变得单一,童年轨迹因此正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一)儿童享有的信息种类、质量与数量发生变化 尼尔·波茨曼在《童年的消逝》里指出,童年是一种环境的结果,3G、4G甚至是5G时代的来临,网速日新月异的同时,小孩子们也面临着他们的“信息危机”。

比起父母那一辈儿时不知网络为何物,我们这一代的儿童们,可说是运用网络运用得“得心应手”,“网络冲浪小能手”就是最贴切的比喻。而轻松、便捷地就能接触网络蕴含着潜在危机,或许在好奇心趋势下,点开打擦边球的小广告,或许是在儿童页游上看到留言板页面的不良信息……儿童们接触的信息走向多样化的同时,也走向危险化。理解这些网络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无论是对头脑还是行为,网络都没有复杂的要求。儿童还没来得及树立正确的三观时,网络的负面信息,孩子们难以消化的信息,都让其思想受到侵蚀与迫害。 (二) 网络媒体环境下,儿童走向成人 前不久,《小戏骨》栏目下又推出一部新作——《少年包青天》。该栏目是以6-12岁童星演大人的方式,翻拍往日经典剧作。 虽然新作短短几集广受好评,我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自20xx年《小戏骨》播出以来,收看率不断提升,小童星们的粉丝群体日益庞大,不少观众们与之前剧作进行对比,直呼“这也太像了吧”。直至今年的一部又一部翻拍则正是迎合市场需求,满足观众们的需要。不难看出,人们对儿童形象接受度越来越高,儿童与成人的边界也逐渐模糊。这种儿童反串儿童剧作,要求儿童们不断学习成人的仪态仪容,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久而久之一些特属于儿童的姿态

重温童年的说说 童年的心情说说

重温童年的说说童年的心情说说 重温童年的说说童年的心情说说 1)童年,人生的出发点,梦一样美好的回忆;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玩具,装满了糖果,也装满了欢乐,叫人回味无穷。 2)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我多少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童年趣事,是令我最难以忘怀的。 3)金色的童年是快乐的,回忆金色童年是兴奋的。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里。 4)像一个美丽缤纷五彩斑斓的梦,像一只在天空翱翔无拘无束的小鸟,像一棵结了许很多多快乐果实的树——童年,记载着我们

数不清的纯真笑脸,汇成了一条条名叫“童年趣事”的小河。让我来取一点儿最甘甜的河水,献给大家细细体味。 5)我们却趁机在人堆里捣蛋,搞小动作。有时索性从大人的裤裆下钻过来,若大人一收腿,就该倒霉了。那样子的确令人好笑,脑壳子被卡住了,进退两难,摆手摆腿,比翻倒的乌龟还狼狈。 6)童年是一支笔,描绘出美妙的图画;童年是一幅画,开满了艳丽的鲜花;童年是一束花,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7)童年是一个充满梦幻而又色彩斑斓的名字,童年的生活更是变幻莫测、五光十色、灿烂多姿。有的童年幸福欢快,在父母及长辈,我笑了笑,说:“写作文其实并不难,我把写作文当作生活里的快乐,作文就像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中不能失去写作。” 8)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趣味和甜蜜;我的童年是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一直照耀着我的未来。 9)那天下午,我们几个又聚在一起,商量捉些蜻蜓回去玩。可老天仿佛在与我们作对,太阳毒辣辣的烤着万物,蜻蜓们仿佛被蒸

监管场所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羁押人员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论著· 监管场所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羁押人员的 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杨亚明1,郑爱明2,张慧颖3,杨浩1,徐波4,包青松 4 YANG Ya-ming ,ZHENG Ai-ming ,ZHANG Hui-ying ,YANG Hao ,XU Bo ,BAO Qing-song 1.江苏省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4200;2.南京医科大学;3.哈尔滨医科大学;4.宜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摘要:目的改善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对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评估。方法经过虐待史调查和心理评估,建立羁押人员心理团体咨询小组,同时建立19个配对对照组,由注册心理咨询师进行8次团体辅导心理,比较干预前后及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测量结果的差异。主要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因子分得分差值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前后自身对照各因子得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大多数因子分 差值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组与配对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2次SCL-90评估中大多数因子分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监管场所中有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的羁押人员进行一定的系统的心理干预是需要的,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健 康水平。 关键词: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躯体情感虐待;童年期;心理干预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57(2013)02-0132-03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YANG Ya-ming *,ZHENG Ai-ming ,ZHANG Hui-ying ,YANG Hao ,XU Bo ,BAO Qing-song * Yix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214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prison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childhood abuse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 19persons of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were selected a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group and 19persons as control group ,they received 8time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by 10registere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teachers.The difference of the data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with SCL-90and factor score difference.[Results ]I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every factor of SCL-90scale in interven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 ,while in control group on most factors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Compar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s on most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needed for custody personnel with childhood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in prisons ,it can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s. Key words :Prisons and organs in charge of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r ;Custody personnel ;Emotional and physical abuse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基金项目:无锡市卫生局立项(项目编号:2009- XM0908)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儿童期受虐待产生的社 会危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2],有学者发现,受虐待的儿童成年后暴力犯罪率是没有受虐待儿童的 2倍[3]。另有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忽视而导致的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也使其反社会行为的发生概率增高。由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已成为目前研究的新领域 [4] 。我们通过调查监 管场所羁押人员目前的心理症状以及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史,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后,探讨其干预效果,从而为监管场所开展羁押人员心理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对象的总体来自某监管场所2010年3月10日—6月10日新入所的全部羁押人员,全部为男性,共计172人。 1.1.2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童年期虐待问卷[4]和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童年期虐待问卷由哈尔滨 医科大学张慧颖等设计, 4种虐待经历,每种经历有10道题目左右,有1道答为“经常”的,即认定为此种经历 为 “经常”(得分为1),以此类推,有一道答为“有时”的,即认定为此种经历为 “有时”(得分为2);只有全部答为“从来没有”的,认定为无(得分为3)。SCL-90是2 31职业与健康2013年1月第29卷第2期Occup and Health ,Jan.2013,Vol.29,No.2

大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段琳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得到完善,但部 分学生的适应能力减弱,大学生焦虑成为了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影响因素需要探究,以找 出合适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焦虑状况给与适当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焦虑影响因素;焦虑应对策略 焦虑是变态情绪之一,又称心理异常。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一、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 焦虑和焦虑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学费用的增高,学业竞争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就业困难等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压力,大学生已经作为焦虑症表现者的主要群体而备受社会关注。在籍大学生中,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在经济、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经济困境与生活环境 一方面目前有3.1%的学生表示“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是其目前焦虑的最大原因。进入大学以后,学费、生活费对于生活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中的学生无疑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不容忽视的。沉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心情抑郁、内心焦虑。为了缓解经济压力,部分学生会选择勤工俭学,但勤工俭学会使许多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害怕同学知道,而且勤工俭学会占用学生很多时间,耽误学业。安心的学习和打工之间的矛盾是贫困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来源。大学生之中也不乏有很多攀比现象,而有些贫困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便向家里索要,但看到自己父母辛勤操劳又内心不安,一系列的矛盾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父母对自己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事事考虑周到,而大学生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遇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与解决,但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远离父母后,生活、学习难以协调,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二)人生目标及价值观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较自由,初入大学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以前大部分事不需要自己规划,只需要按部就班,而现在学习很自由,没有人会干预,会使部分大学生一时迷失了方向,生活和学习目标变的不明确。当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时,问题又会连续出现,应该确立怎样的目标、确立目标后如何进行实践和发展、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合理解决,一系列的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大学生内心深层焦虑。上大学以前,由于生活圈子的狭窄,对社会的理解和涉及面受限,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价值观的问题,所以对于价值观的看法也很狭隘。而进入大学后,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妥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价值观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对于自己生活的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3000字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3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童年的消逝》读后感3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坚守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童年的消逝》读后感3000字: 最近读到的是美国媒介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一书。在书中,尼尔全方位地审视了童年在当代美国文化中四面楚歌的状况,他指出“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成人世界的战争、暴力、混乱正源源不断地入侵到儿童世界,儿童被迫提早成年,童年正在消逝”。 品读着美国作家的作品,我情不自禁地回想着我们的电视文化,试图找寻能够与作者所论不尽相同的地方,但遗憾的是,无论我如何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却始终无法找到与之相悖的实例。而且,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电视文化中诸多因素不但与作者所论极为吻合,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诚如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所言:“中国当今的现实是,不但电视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两者共同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为彻底。”然而,他们并未预料到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童年的消逝无疑又将更为迅速和势不可挡。 “有没有任何社会机构足够强大,并全心全意地抵制童年消亡的

现象?”“在抵制时下所发生的一切时,个人完全无能为力吗?”这是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最后的呐喊和叩问。是啊,童年正在消逝,尼尔的悲伤正蔓延整个世界,但作为师者的我们除了悲哀之外,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行动呢? 我想,我们既为人师,就是被赋予了“崇高使命”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成为“坚持记住童年的人”,我们要坚守“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 坚守学校这方童年的净土 尼尔说:“学校是所剩的唯一一个承认儿童和成人有重要的不同的社会公共机构。”“无论学校的努力多么微不足道,学校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坚守学校这方童年的净土,无论是校长、主任还是普通教师,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我们应时刻记住“孩子需要童年”,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文化氛围、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都要关注童年,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们学校新盖了教学楼,到处焕然一新。有的老师马上提出建议:要严格规范学生在学校中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整个校园才能井井有条。领导采纳了该老师的建议,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便开始了。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果然有了大变化,原来的农村“土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秩序井然、整齐划一的“标准好孩子”。 可不知何时起,大家都发现我们的校园也慢慢变得沉寂了:孩子都不会“跑”了,走路时也都紧闭着嘴巴,不敢说也不敢笑;即便是

关于童年的英语名言

关于童年的英语名言 1、儿童是进入天堂的钥匙。 Children is the key to heaven. 2、当你回味童年时光,请抱抱我。 When you recall my childhood, please hug me. 3、童年是没有生老病死的国度。 Childhood is the kingdom of physical. 4、左边我们的童年,右边我们的青春! Our childhood left and right of our youth! 5、童年是永恒的天堂,即使只有一线阳光。 Childhood is a paradise of eternal, even if only a ray of sunshine. 6、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服,长大就穿不上了。Childhood friends, like the clothes of childhood, had grown up. 7、那些时光,静谧安和,扬去我的童年时光的。 Those time, quiet and Ann, Yang to my childhood. 8、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 The innocent of the children and the reason is two seasons of the

fruit. 9、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 The greatest pride in life is when adults realize his childhood dream. 10、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Childhood, only appeared in the memories are so perfect. 11、永远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事物:这是童年的回忆。 Is always unique irreplaceable things: this is my childhood memories. 12、每个人都有童年,但现在,童年不返,童心已失! Everyone has a childhood, but now, does not return childhood, a lost child! 13、我想弥补你逝去的童年,却忽略了你现在已不是童年。 I want to make up for your lost childhood, but ignores you now have not childhood. 14、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If my face have brought from childhood red, it is the source of the garden. 15、呵,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

童年完整

阅读目标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通过阅读、交流学习,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3、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4、赏析精彩片段描写。 内容:我们的小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适逢其父病逝,但他年仅三岁,还不懂事,不知道丧父的痛苦。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把阿廖沙和他母亲接到尼日尼城外祖父家中。但母亲很快又离开了。这是一个弥漫着小市民习气的家庭。在冷酷的生活中外祖母成了阿廖沙最知心、最亲近的人。外祖母年轻的时候。曾经残废的母亲流浪四方,靠织花边的手艺勉强户口。浪迹四方的她搜集和传唱了很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和诗歌。外祖母那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民间故事给小阿廖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到外祖父家不久,阿廖沙看到大人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很好玩,他在表哥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布染成了黑色。结果喜怒无常的外祖父大动肝火,不顾外祖母的阻拦,把小阿廖沙狠狠打一顿。一天夜里,突然染坊失火,火势凶猛,无法扑救。这场大火把染坊化为灰烬。于是外祖父只好让两个儿子分家分家后,阿廖沙仍然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一起过。外祖父交他认字,外祖母讲童话和故事,读诗给他听。不久,外祖父买了一所房子,在所有的房客中,阿廖沙最喜欢一个被称为化学家的人。此人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省上老带着化学试剂的气味。他落落寡欢,但对阿廖沙却非常和蔼。他要阿廖沙好好学写字,好把外祖母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记下来。阿廖沙则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想这位大朋友倾诉。可是好景不长,其他房客们和外祖父都认为这个勤勉的科学家搞“邪魔鬼道”,最后干脆把他撵走了。这事气的阿廖沙大叫:“你们全是混蛋!”这以后阿廖沙经常同车夫彼得伯伯一起玩。彼得伯伯常常给他讲起自己从前的主人——个女地主残酷摧残农奴的故事。不料,一天彼得伯伯在花园里自刎而死。原来他时常干些偷窃教堂的勾当,案发后畏罪自杀。小阿廖沙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阿廖沙的母亲从远方又回到外祖父家中。他教阿廖沙背诗,学算术。阿廖沙很聪明,他很讨厌书本上那些不合口法的,枯燥无味的诗。这时他能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想象,编成歌:“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讨来的都给了彼得罗芙娜,他卖了钱好买牛,在山沟里喝烧酒。”在得知母亲准备再嫁时,阿廖沙非常反感,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母亲嫁给一个破落贵族子弟。这个纨绔子弟很不成器,转眼之间就在赌场输尽了家产,成了穷光蛋。阿廖沙同他们一起过。看到继父喜新厌旧,百般虐待怀孕的母亲,心里十分气愤。阿廖沙开始正式上学了。他穿的母亲的皮鞋,而且没有《新约使徒传》这本神学课本,所以屡遭教师白眼。阿廖沙也想出一些恶作剧来加以报复。他学习很好,学校却打算开除他。幸好主教来学校视察,发现他聪慧过人,无所不至,露出欣赏之意,这才保住了他的学籍。他念完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学校奖给他好几本书。在念书期间,他又回到了外祖父家里。此时外祖父已经破产了,他变成了一毛不拔吝啬鬼,同外祖母分开过,就连茶叶也要一片片地平分。外祖母阿廖沙只好自己养活自己。阿廖沙放学后就走遍大街小巷捡破烂。这种街头生活是他结识了一批天真、正直的穷苦孩子,他们行动一致,配合默契,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念完三年学之后,阿廖沙永远离开了学校,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于是这个不幸的孤儿告别了饱尝善恶的童年,走向苦难的人间。 第一课时作业 一、填空题

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对成年女性抑郁影响的中介作用研究

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对成年女性抑郁影响的中介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03T11:59:37.2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位照国(通讯作者)戎笛声杨颖佳丘日阳李欣瑩[导读] 人格因素中介了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人格完全中介了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 (深圳市康宁医院? 广东深圳 518020) 【摘要】目的:检验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和成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是否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存在不同的中介机制。方法:从湖南两所大学抽取大学女生,完成儿童创伤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性线性回归方程来检验人格因素在童年期虐待影响成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共485人完成调查,16.6%有童年期虐待,忽视最常见;除躯体虐待外,其他所有童年期虐待因子都对抑郁总分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控制人格因子影响后,忽视因子对抑郁总分的预测仍有统计显著性。结论:人格因素中介了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人格完全中介了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部分中介了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的影响,而外向性人格和精神质对除躯体虐待之外的其它童年期虐待因子均有部分中介作用;忽视可能有着不同于其它虐待类型的中介机制。 【关键词】人格因素;童年期虐待;抑郁;女性;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48-03 1.背景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被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四位原因。在抑郁症的风险因素中,童年期虐待尤其引人注意。童年期虐待的定义是在18岁之前由监护人实施的虐待或忽视,通常包括: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国内研究发现童年期虐待的罹患比例在8.7%~26.6%之间[1]。Chapman等曾发现情感虐待对抑郁症终生罹患有强预测作用[2]。此外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期是人类大脑中枢神经网络的关键发展阶段,童年期虐待对人脑区域性神经网络构筑存在着影响[3],这种影响痕迹是深刻而持续终生的,对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元连接有负面影响,所以人格因素与童年期虐待的关系自然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人格特征是与抑郁症和童年期虐待有密切联系的重要风险因子[2]。研究发现神经质和外向性是抑郁症的风险因素[4],而童年期虐待可能通过与某些基因表型的相互作用影响神经质的形成[5]。作为早期负性经历,童年期虐待并不能直接激发抑郁症的发生。研究发现童年期虐待可能会通过其他中介从而间接影响成年期抑郁的发生[6]。但童年期虐待和哪些中介因素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目前并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童年期虐待可能是通过人格特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成年期抑郁的发生,因此开展本研究来检验人格在童年期虐待和成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并研究是否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对成年期抑郁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的机制问题。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童年期虐待与成年期抑郁之间的关系。 2.方法 2.1 对象 研究以中南大学和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大学一年级中整班抽样抽取10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参与者均完成童年期虐待、人格特征和抑郁的测量。入组标准:(1)大于18周岁;(2)健康;(3)无精神疾病病史。共计有622名学生参与了研究,由于性别因素对童年期虐待和成年抑郁有着明确的影响,为纯化研究,仅选取其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入组筛选后共计有485名学生纳入研究。 2.2 工具 (1)童年期虐待:研究采用儿童创伤问卷(CTQ)来测量童年期虐待。CTQ是一项28条目的自评问卷,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7]。CTQ有五个因子: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2)人格: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人格。EPQ是1975年出版的一项人格自评问卷,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和精神质。(3)抑郁:研究采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成年期抑郁。SDS是由美国杜克大学William W.K. Zung设计的,用于测量抑郁障碍者的抑郁严重程度,计分指标为总分标准分。 2.3 方法 按照Kenny的理论[8],需要用结构性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来验证变量是否存在中介作用,该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中介作用的三方变量(自变量IV、因变量DV和中介变量MV)必须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线性相关关系。分别建立IV对DV的线性回归方程、IV对MV的线性回归方程、和IV与MV对DV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三个回归方程均具有显著性,则能说明MV中介了IV对DV的影响,另外在纳入IV和MV 对DV的回归方程中,如果IV的系数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则说明MV起完全中介作用,反之IV的系数也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则说明M的作用是部分中介作用。我们的假设是EPQ在CTQ与SDS之间起中介作用。统计分析第一步是检验EPQ因子得分与CTQ因子得分和SDS标准总分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第二步是以CTQ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IV),以EPQ因子得分作为可能的中介变量(MV),以SDS标准总分为因变量(DV),建立结构式线性回归方程,检验EPQ因子的中介作用。最后一步是为了验证结构式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EPQ因子得分来分析CTQ因子得分和SDS标准总分之间的线性相关显著性。上述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0进行。选取双尾检验,取P值<0.05为显著性标准。 3.结果 3.1 研究样本年龄均在18~22岁,平均年龄18.83岁,其中68例(1 4.4%)SDS得分超过50分,79例(16.6%)报告有少一种童年虐待,CTQ阳性的案例中躯体忽视最多,情感忽视次之,忽视(躯体忽视、情感忽视)阳性者共有61例(77.2%),虐待阳性(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者有32例(57.0%),其中仅有一种虐待类型的阳性案例有64例(81.0%)。 3.2 除了躯体虐待之外,所有的CTQ因子得分与所有EPQ因子得分以及SDS标准总分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线性相关,所有EPQ因子得分与SDS总分也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线性相关(表1)。除躯体虐待,所有CTQ因子均显著预测了SDS总分,也均显著地预测了EPQ 因子得分(表2)。在CTQ各因子对SDS总分的回归方程中纳入EPQ的神经质因子后,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对SDS总分的预测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但所有虐待因子未发现显著性;在将EPQ因子逐一纳入CTQ各因子对SDS的回归方程中时,除躯体虐待外,其它CTQ因子均

[大学生,自尊,水平,其他论文文档]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状态焦虑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state anxie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elf-esteem level, depression state a nd state anxiety of undergraduates. Methods 216 undergraduates completed quest ionnaires including Rosenberg(1965) Self-Esteem Scale, Depression Adjectives C heck List, and State Anxiety Inventory. Results Overall, the level of self-est eem of female ungraduates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males, but the ir anxiety was less obviously than that of males; state anxiety in science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arts; there were siginificant sex difference s between every two factors among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nclus 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nd rel ationships among undergradutes’ level of self-estee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国际自尊心理 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Branden,2000,2001)认为,自尊是把自己体验为有能力应付基本的生活挑战和应付值得幸福的基本挑战的倾向性,甚至认为“自尊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位于生命的中心。” [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自尊与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比如,自尊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呈高度负相关[2-4]。但 这些研究对抑郁、焦虑等情绪的考察多以特质情绪为指标,测量的是特质性的抑郁和焦虑。众所周知,特质情绪相对稳定,是由变化性较强的状态情绪(或情绪状态)长期积累或过于严重时量变导致质变的结果。那么,自尊水平和状态性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此外,关于自尊与这些不良情绪状态的特点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拟以抑郁、焦虑状态量表为测量工具探讨自尊水平与状态性抑郁、焦虑的特点及其关系,以期补充有关自尊与情绪健康关系的研究资料并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心理学参考。 对象和方法 工具 1. 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SES)中文版。共10道题目,要求被试在“完全符合”到“很不符合”四个等级上评价自己。量表总分是10—40分,分数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其分半信度为0. 78 ,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