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7师说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7师说 Word版含解析

17师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老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悄悄无闻,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宏大,制造着奇特。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一个没有老师、没有学问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存师存。

赏美文

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他的很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概宏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际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这要追溯到宪宗皇帝恭迎佛骨的盛大活动,韩愈冒死进谏,便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这一贬,不同于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他到了潮州后,发觉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俗极多极重。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训练。一个人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贵重。他又提倡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假如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静静地徘徊。历史最终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

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

角天际。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突然山河易姓

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期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

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我心中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有删减)

【课内挖掘】

1.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判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日激烈竞争的年月,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挂念别人,也能促进自己;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有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以独当一面,就有用武之地。请牢记: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师说》针砭时弊,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公平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进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很多训练家引申发挥,为训练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时时留心,处处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究,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这样,才能提高自身力量。

[写作运用]适合“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要相互学习”“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求知”“长与短”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一丝严谨,镌出金色之光。为师者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正由于你那宽广的胸怀,浅显的哲思,不凡的睿智,一视同仁的严谨,才有我们的进步与成长。“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您急躁地讲解着,细心地规划着,为我们解快活中的怀疑,为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找出错误的所在,你是一位渡船的贤者,掌着才智的舵,划着岁月的桨,在人生的海洋,几度往来。

(《为师者说》)

示例二:

当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时,他担当着辛苦劳作、清贫

苦寒的生活重担;当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他承受着高官厚禄的内心诱惑;当林则徐呐喊“开眼看世界”,他又何尝不是在忍受不得志的苦闷和流放的痛楚?

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本是贪官遍野,文天祥所处的时代保命投敌的事例屡见不鲜,而林则徐身边的同僚又有哪一个不是歌颂大清?然而他们却都“背道而驰”。就像那写下“长度相同”的第六个同学,前面的五个同学或是听取了教授的提示,或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或是盲从他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信任自己,这是避开盲从的良药;坚持真理,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自汉代至唐宋,社会上的文人雅士们无不在追求华丽的辞藻,专事铺陈,文章华美之风盛行。然而韩愈、柳宗元却并未亦步亦趋,他们猛烈抨击内容空洞的骈文,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他们信任自己的推断,所以直斥文学的弊端,他们坚信文学需要改革才能重生,所以即使患病攻讦,却也大胆创新。他们最终成功,而中国文学也重焕生气。

文学因他们而成为文学。

(《信任自己,坚持真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原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解析:无:无论。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古之学者

..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师之

D.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解析:A项,“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C 项,“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是动词,跟随,“而”是连词,今义“从而”是一个词,连词。D项,“众人”古义是指一般人,今义指大家。B项中的“先后”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A项,都是语气词,表句中停顿。B项,连词,表转折;副词,就是。C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D项,介词,相当于“于”;疑问词。

答案:A

4.下列各句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推断句,其余为一般陈述句。

答案:C

5.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谈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以老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开放谈论和批判。

C.其次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白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流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C项应当是“从反面”论证。

答案:C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因此无论(地位)贵重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因此同学不肯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肯定比同学贤能,听到道理有早有迟,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特地的争辩,如此罢了。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答韦中立①论师道书(节选)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②”。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③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④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⑤。二年⑥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

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日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嬉闹,岂可使呶呶⑦者早暮咈⑧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行过矣。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⑨,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认真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⑩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注]①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柳宗元又有《送韦七秀才下第求益友序》,称“其文懿且高,其行愿以恒,试其艺益工,久与居,益见其贤,然而进三年连不胜”。后于元和十四年(819)中进士第。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语见《孟子·离娄上》。③挈(qiè)挈:急迫貌。④屈子赋:指《九章·怀沙》。⑤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⑥二年:唐宪宗元和二年(807)。⑦呶(náo)呶:哗闹貌。⑧咈:乖戾。⑨冠礼:周代二十岁行冠礼。⑩荐笏:古代做官者,插笏于绅带。荐,插。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云,欲相.师相:相互

B.虽常好.言论好:喜好

C.虽常好言论,为.文章为:写作

D.如是者数.矣数:几次

解析:A项,“相”,代词,偏指一方,指“我”。

答案:A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者,古指读书人,今指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

B.句读,指文章断句,读通文章。

C.在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表示成年。

D.笏,又称朝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的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可以记事,以备遗忘。后来成了妇女扎头发用的簪子。

解析:D项,“后来成了妇女扎头发用的簪子”错。

答案:D

9.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B.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C.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D.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留意句子的内容与语气词的标志作用,如

“哉”“也”“者”等。

答案:B

10.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浅陋,因而不敢担当老师的名誉。

B.从孟子生活的时代起,世风就格外不好,人们耻于从师学习。

C.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同学,世俗之人都诋毁他。

D.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见持不赞成态度,自己也不愿像他那样做。

解析:“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书信开篇的自谦之语,故A项错;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人不能自高自大,当老师的也必需不断学习,且文中有“由魏、晋氏以下”的明示信息,据此可推断B项错;文中作者对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同学的精神明显是确定的,故D项错。

答案:C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

②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始终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

三、创新语用

12.下图题为“标签国的训练”,请写出图的寓意及你的观点。要求语言鲜亮、得体、精确。

标签国的训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图是对训练为各类同学贴各种标签的讽刺。关键看标题“标签国的训练”,再看图,确定人物的身份与特征。结合标题思考其寓意。

答案:(提示)在我国的现行训练中,为同学贴标签的做法比较常见。此图是对训练为各类同学贴各种标签的讽刺。观点略,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13.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答题。

中心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无奈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个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筝……我一点也不宠爱弹钢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

请结合所供应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扬语,要能鲜亮地表达出广告主旨,不超过12个字,并说明理由。

广告宣扬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广告宣扬语:)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

(理由:)不要一味留意孩子的成果,一味强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多关

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意思对即可)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17课游褒禅山记 本课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从课本中积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二、从生活中积累 陈州6岁时父母离异,8岁开始流浪,12岁失去双腿,臀部以下只剩下十厘米。十几年来,他走了近30个省、600多个城市,为汶川地震、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演出近百场,用歌声打动了无数的人。2012年从东岳泰山开始,陈州依次征服了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这个无腿青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手登顶五岳的人”。他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旅程,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尽享沿途的风景和峰顶的大美。 三、从历史中积累 谁不希望平步青云?而司马迁却用良心为李陵辩驳。纵然蒙受宫刑,却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业。谁不希望得到善终?而谭嗣同却为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从容就义。纵然血洒刑场,却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言壮语。做心灵的旅者,就不应苟安于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悠闲,而应担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治学者就要像勇敢的登山队员那样,克服着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向风光无限的峰巅。——穆青 2.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王充 3.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4.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潜到深水里。——弗洛列斯坦 一、作者简介 社会改革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拜相,实施变法。后来退居江宁半山园,被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为王荆公。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刚劲;诗词遒劲清新,豪气纵横。今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二、背景回放 追记褒禅胜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1054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家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丽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了此文。写作此文时,王安石34岁。 三、相关知识 “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记”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一、古今异义 1.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单指一个数字。 2.于是 ..予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今义:合用作连词。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古义:不同寻常,不同一般。 今义:多作副词,十分,极。 4.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 今义:作介词。 5.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二、一词多义 1.舍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7师说 Word版含解析

17师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老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悄悄无闻,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宏大,制造着奇特。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一个没有老师、没有学问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美 字 体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存师存。 赏美文 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他的很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概宏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际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这要追溯到宪宗皇帝恭迎佛骨的盛大活动,韩愈冒死进谏,便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这一贬,不同于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他到了潮州后,发觉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俗极多极重。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训练。一个人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贵重。他又提倡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假如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静静地徘徊。历史最终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劝学》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4

2021-2022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之《劝学》说课稿粤教版必修4 首先,我说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第一篇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是先秦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观点。网 《劝学》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网 我们学习《劝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吸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4单元 17 宋词四首 Word版含答案

17 宋词四首 本课话题——离别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别,是人生难免的一件事情。亲朋好友远游异地,是离别;故交知己背井离乡,是离别;同样,我们为了求学离别了父母,有些父母为了供孩子求学离别了家乡……凡此种种,人们总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缕缕情丝织就绵密的人情之风,让人们抛不开,扯不断,挣不脱。无论贵贱贫富、地位凹凸,无论贤愚聪拙、身份何异,都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都有离合的悲欢、聚散的苦乐。不过也正由于有了离别的痛楚,才有了再次重逢的喜悦。在期盼着人生再次重逢的时候,离别也会变成一种寄予,一种亲情、友情、爱情再次相逢的寄予。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何处春江无月明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犹如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芳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行。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终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学校生。因肿瘤集中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打算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何玥在即将学校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集中至脑部组织。 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打算……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由于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期望能尽自己的力量给别人生的期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离别了人间。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江淹《别赋》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凝噎.(yē)暮霭.(ǎi)千堆.雪(duī) 憔悴 ..(qiáo)(cuì) 巷.陌(xiànɡ) 酹.江月(lèi) 羽扇纶.巾(ɡuān) 金戈.铁马(ɡē)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一尊还酹江月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故 ⎩⎪ ⎨ ⎪⎧故.垒西边(形容词,旧时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连词,所以) (2)道 ⎩⎪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讲) 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3)国 ⎩⎪ ⎨ ⎪⎧故国.神游(名词,地域,乡土) 去国.怀乡(名词,国都) (4)顾 ⎩⎪ ⎨ ⎪⎧赢得仓皇北顾.(动词,视,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访问) 顾.野有麦场(动词,转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表反问的副词,莫非,反而)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大江东.去(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2)强虏灰.飞烟.灭(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赢得仓皇北.顾(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4)都门帐.饮无绪(名词用作动词)设帐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 必修4)学业分层测评18 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晏子治东阿 [基础巩固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拜便辟 再:两次 B .景公许.之 许:答应 C .甚.善矣 甚:很,格外 D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谢:感谢 【解析】 D 项,谢:赔礼。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与“陂池之鱼,以利贫民”中“利”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 【导学号:17140068】 A .却.匈奴七百余里 B .既来之,则安.之 C .序八州而朝.同列 D .吾从而师. 之 【解析】 D 项,是意动用法;例句和A 、B 、C 三项均是使动用法。 【答案】 D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B .是社稷之臣也 C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 C 项是状语后置句。A 、B 、D 三项均为推断句。 【答案】 C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子治而.乱吾尝跂而.望矣 B.⎩⎪⎨⎪⎧归于.破灭不拘于. 时 C.⎩⎪⎨⎪⎧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信以.为真以. 为桂林、象郡 【解析】 A 项,前表转折,后表修饰;B 项,前解为“到”,后是“被”;C 项,两个“也”都用在句中,舒缓语气;D 项,前“认为”,后“把”。 【答案】 C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三年后还治理不好,我恳求治我死罪。 B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没有人讨好我,也没有人送我钱财。 C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我要对你严峻责罚。 D .便事左右——用钱财和花言巧语讨好你身边的人。 【解析】 B 项,应译为:没有走后门,说情,没有(给您身边的人)贿赂钱财。 【答案】 B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 【注】 ,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铺张,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 胔(zì):腐尸。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B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C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D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解析】 “吾先君”与“桓公”复指,二者不能分开,先排解B ;“睹饥者与之食”与“睹疾者与之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12课 师 说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师说 本课话题——学无止境 一、从课本中积累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学问。由此可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二、从历史中积累 1.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尽技艺,就觉得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为他饯行时,击打着节拍,悲壮地唱歌,歌声使林木振动,使云彩停住。于是薛谭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向秦青赔礼并恳求能返回连续学习。 2.苏洵劝学 苏轼年轻时就小出名气,于是,在书屋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洵见后,想把对联撕下来,但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就在对联前面各加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见了,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从今寒窗苦读,终成大家。 三、从名言中积累 1.学无止境。——荀子 2.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韩婴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4.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制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一、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赞扬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山石》《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 二、背景回放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即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传奇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时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贵重的。 三、相关学问 古文运动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很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众。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业绩更显著,影响更大。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渐渐压倒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古文运动”。 一、字音识记 1.解惑.(huò) 2.句读.(dòu) 3.巫.医(wū) 4.近谀.(yú) 5.经传.(zhuàn) 6.贻.之(yí)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译为: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译为:不从师学习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 2.学校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师说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2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B .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C .君子不齿. 齿:并列 D .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 解析:选D D 项,常:固定的。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 .全不相同 B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 .全都相同 D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选A ①学者,古义:求学之人;今义: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②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③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④学校,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训练的学校。⑤不必,古义:不肯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⑥古文,古义:先秦两汉的文字;今义:相对于白话文的文言文。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 解析:选A A 项与例句同为推断句。B 项是宾语前置;C 项是被动句;D 项是一般句式。 4.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或师.焉,或不焉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师. 道之不复,可知矣 解析:选C C 项为名词,译为“老师”,其他三项为动词,意为“从师”。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B.⎩⎪⎨ ⎪⎧ 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 C.⎩⎪⎨ ⎪⎧ 吾从. 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 来 D.⎩⎪⎨ ⎪⎧ 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解析:选B A 项,流传/解释经书的文字;B 项都是“老师”;C 项,跟随/介词,自、打、由;D 项,儒家道理/从师之道。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 B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解析:选B B 项,应为“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7.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3分) 译文: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译文: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等人,(他们)不以相互学习为耻辱。 (2)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或许都是由于这个缘由吧? (3)所以无论(地位)贵重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 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

文言文韩愈《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题)

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取材于韩愈《师说》)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师之所存也犹且从师而问焉 C.道之所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4.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怎么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小呢?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来他的明智之处。 D.位卑而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5.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A.惑而不从师B.吾从而师之 C.择师而教之D.则群聚而笑之 6.用原文填空。 韩愈在第二段中运用对比论证,批判了社会上“①______”的不良风气。首先,把“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作对比,得出“②______”的结论;其次,以择师教子与自己“耻师焉”作对比,得出“③______”的结论;最后,以“④______”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揭示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 3.B 4.B 5.A 6.耻学于师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名词,疑惑。句意:谁能没有疑惑?/形容词,糊涂。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B.名词,老师。句意: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名词,老师。句意: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 C.名词,道理。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名词,风尚。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与妻书(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2021-2022学年)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C.而母立于兹 D.汝幸而偶我 D[A项,“彀"同“够”;B项,“念”通“廿”;C项,“而”通“尔"。]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恐汝不察吾衷衷:衷情 B.虽不谓吾言为是是:正确 C.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恰逢 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 A[A项,“衷”的意思是“内心”.] 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瓜分之日可以死 B.渔人甚异之 C.汝幸而偶我 D.当尽吾意为幸 B [例句与B项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C项,名词作动词,配偶,嫁。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D[D项,“所以”一词表原因,不表结果。现代汉语表结果。] 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B[A项,主谓倒装;C项,定语后置;D项,状语后置。] 6.根据语境,补写出横线处的句子。 (1)《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子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2)《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这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7.请以“真正的爱情”为开头,把苏轼、归有光、林觉民三个人巧妙运用其中,写一组排比句. 真正的爱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爱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爱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三个人物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语言,特别要突出“真正的爱情”的诗句;同时注意前后要构成排比关系. [答案]苏轼《江城子》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怀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的永恒林觉民《与妻书》中“真真不能忘汝"的呼唤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① ﻬ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②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2022-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8课《师说》 Word版含答案

苏教高一语文必修一其次单元第8课《师说》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分值:51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学校而大遗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选C。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D项,生,同“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 解析:选B。师:动词,学习。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吾从而.师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生乎.吾前 解析:选B。B项,“之”,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其”,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些;D项,“乎”,语气词,呢/介词,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古之学者 ..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学校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选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众人”古义为“一般人”,“学校”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古文”古义为“先秦及秦汉散文”。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状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君子不齿. A.学校 ..而大遗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吾从而师.之 D.位卑则足羞. 解析:选C。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推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分) (1)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答案:(1)无长无少道之所存(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二、阅读提升(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行。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①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今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行必。遗理释义,以要不行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通“悦”。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ǐn):野葛,可做毒药。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疾:灵敏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被人)信任 D.遗理释义,以要.不行必要:同“邀”,求,取 解析:选B。疾:奋力,用力,努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人苟可/其.皆出于此乎 B.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作《师说》以.贻之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第16课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琵琶行(并序) 这是一个落寞的世界,这里有两位心境相像的才子佳人:一个是谪迁失意、辗转难眠的诗人;一个是黯然 神伤、红颜不复的歌女。他们的相识、相知被诗与琵琶说尽。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才 子不为朝廷重用,病卧浔阳城,对月独倾,终日与黄芦苦竹为伴;佳人已再无亲人相依,今年欢乐复明年,那 么今夕何夕?……她弹着琵琶,他细细地听,泪湿青衫…… 其实,心境怎样人生就怎样。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自信的心境,让他活得超然;苏东坡“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乐观进取的心境,让他活得永久年轻;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甘于奉献的心境,让他写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漫漫人生路,尽管有着很多的荆棘和 风浪,有着太多的彷徨和无奈,有着不尽的挫折和苦难,但打算我们幸福与不幸福、欢快与不欢快的,不在于 我们面临的生活是什么,而在于自己的心境。 美 字 体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赏美文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秀床前。年少的他们对将来是有何等的期盼?他们又是怎样相约百年,白首不离?然而,门第法规却让他们紧紧牵起的手硬生生分开。乐天,或许你命该如此,与湘灵只能相知相爱却不得相守。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你的离开,她的思念,从今两个相爱的人夜夜无眠。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哪一个不是你漫漫长夜中对湘灵的思念?哪一种愁没倾诉出你对她浓浓的爱?你们十七年的相处,八年的相恋。乐天,你本以为此次的分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然而,当你功成名就之时,你带着你的一腔奇特归来,你以为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但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你无奈地发觉,“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只是你的一个梦。如今,梦醒了,心,也碎了。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你守着你的承诺,不与任何人成亲,你想用你的行动与封建教条抗衡。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此刻的你是否也曾想抓起湘灵的手一起远走高飞?至此不问天下事,直到青丝已如霜。可是,你还有无法摆脱的枷锁。当无奈、责任与爱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仿佛能听到你日日心碎的声音。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接近不惑之年的你始终逃离不了命运的束缚——政治联姻。枕边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只是梦中人。多年的爱情,已经渗入血液融进生命,与你一体,不论你成亲与否。 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爱与恨交织着,欣喜与圆满碰撞着,你与她抱头痛哭的泪水里冲刷着这四十多年的尘埃。当你的爱与哀愁再次相逢之时,我能想象得到你那双苍劲有力的手是怎样开头颤抖着。一别经年,再次归来,可她,却杳无音信。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想,这不仅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那个人,更是你心中那个始终挥之不去的湘灵。悠悠生死别经年,你是否也期望她可以消灭在你的梦中?此恨绵绵无绝期,玄宗的恨无绝,而你的恨又何时能止! 【课内挖掘】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墨客,一个天际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传唱千古而不衰的知音绝唱。在 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头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久记住了那个秀丽而悲伤的 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那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 湿了历史的脸庞,永久无法抹去。 “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患病的怜悯,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 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衰败给人民造成的极大苦痛,意义深刻。“天际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抒写出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写作运用]适用于“沟通”“理解”“知音”“怜悯”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一: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怜悯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他可怜琵琶女的凄惨身世,怜悯琵琶女的 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夜 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境况哀痛,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 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怜悯心。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5粤教版检测: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

17 游褒禅山记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山的观赏,是观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几乎可以从一切日常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武士都不鼓舞匹夫之勇,他们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情,即从中发觉重要的道理,于己有所思,于世有所补。让我们跟随文章大家王安石一起去巡游褒禅山,去思考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吧。 美 字 体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美文 多一点观赏 观赏他人,是一种高境界。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顺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 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格外观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 对作者的确定与观赏:“这位青年人假如能连续写下去,他的前途肯定不行限量!”作者收 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由于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 观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行收地写了下去, 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宏大的列夫·托尔斯泰。 观赏他人,需要具有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士气。观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也可以是助人之难、解人之惑。有的时候,这种观赏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他人的命运。 假如一个人能由衷地观赏别人,主动关怀挂念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观赏和关怀,自然也就会感到幸福。这便犹如一个人经过不断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敬 重一样。在此过程中,因观赏他人而换取的收获,远比那些在牌楼碑塔上徒受日晒雨淋的哑 口无声的颂文重要。 【课内挖掘】 (1)坚决志向。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巡游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格外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决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应用角度] “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2)“志”“力”和“物”。在游山途中因轻信伙伴,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异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力量和外物的挂念。 [应用角度] “人要善假于物”“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善假于物,但不依靠于物”等。 (3)认真探究最美的风景。王安石曾经与四位伴侣去巡游褒禅山。在游历褒禅山的后洞时,发觉“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但此时有人可怕了,说“不出,火且尽”,于是大家便随他退了出来。退出后才发觉,“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是一次圆满的巡游,但作者却认真反思,认真体会,得出了“世之奇伟、瑰怪、格外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深刻体会,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一片更美的风景。 [应用角度] “自信”“坚持”“志向”“成功的因素”“善始善终”“内因与外因”。 【课外应用】 (1)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则会授人以笑柄。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并踌躇满志、得意扬扬地称自己的毕业成果是全校第58名。孰料,将军竟然反问他:“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惭愧难当。后来,他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而更在乎在每一个脚印里留下奋斗的力气,洒满努力的汗水,最终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 (选自《人与路》) (2)丁亥仲秋,我如愿以偿地巡游了位于巢湖市含山县境内的褒禅山华阳洞。游罢,印象极深,并有一种“读山如读史,看洞如观画”的奇特享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