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关注社会单元导语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议论文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小说(2)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文言文(2)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含一个“活动指引”、三篇“参考阅读”和两篇点击链接短文。

(1)活动指引。

活动指引包括“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畅所欲言对对碰”、“激扬文字析事理”、“过程结果大家谈”四个环节。分别从资料的搜集,阅读的参考,口头与文字的表达,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关注社会的视角作了一些提示,提供了一个活动组织的范式。

(2)参考阅读。

参考阅读选择的四篇文章,虽然不是什幺名家名篇,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针对政治生活、曰常生活、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发表见解,展开分析。

(3)点击链接短文。

点击链接的两篇短文“乘上阅读的快车”和“评事论理表见解”是提供给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方法

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高一必修4练习:第四单元19谏太宗十思疏_word版含解析

19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 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

【课内挖掘】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课外运用】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因为塞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所以我认为: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的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 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

语文:高二必修四《阿Q正传》( 节选)教案 粤教版

9.阿Q正传——鲁迅 一、教学目标 (一)透过艺术形象领会思想内容,学习鲁迅清醒的识别能力和热切的爱国情怀。 (二)分析阿Q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 3.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示性格。 (三)理解本文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明确选文地位。 中篇小说《阿Q正传》共九章,可重点分析七、八两章。这两章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主要记述了阿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过程,较集中地表现了全书的主题思想;从结构上讲,是全书情节的高潮。学好课文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 (二)讲明写作意图。 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有二: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三)梳理课文内容。 第1部分:革命 (1)未庄风传革命:①未庄闭塞落后②全村人心摇动③反动势力勾结 (2)阿Q宣布革命: ①阿Q对革命的态度 ②阿Q对革命的认识:A.革命纲领B.革命对象C.革命目的

③阿Q在革命中的表现 (3)封建势力投机革命: ①样样都照旧 ②反动势力迅速联合 ③静修庵的假革命丑剧 第2部分:不准革命 (1)未庄没有革命: ①城里剪辫子 ②未庄盘辫子 ③阿Q学盘辫 (2)假洋鬼子不准革命: ①赵家父子投机革命 ②阿Q投革命党被赶出 ③阿Q革命幻想破灭 (3)阿Q痛恨造反,起心告状 (四)分析人物形象。突出两点:一是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二是把他的主要特征—精神神胜利法突出来。 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使阿Q误解革命;屈辱的地位和悲惨的处境不能不使阿Q本能地倾向革命,说来似乎并不光彩的“偷儿”行径,其实就是阿Q的初步造反行动!当阿Q发现革命使举人老爷恐惧万分,未庄一群鸟男女惊慌失措时,便深感“快意”,于是“神往”革命,判定“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作者描绘阿Q的悲惨处境,显然是为了提醒:中国的任何革命必须注意解决亿万贫苦农民的问题;鲁迅写阿Q倾向革命的本能,是提醒革命者:广大农民是有革命要求的,决不应视而不见这支力量。上述两点,无疑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阿Q要革命是好的,但他心目中的革命便是“我要什么便是什么,我喜欢谁便是谁”,这表明阿Q并未真正觉悟。辛亥革命之风吹醒的阿Q朦胧的革命意识,很快被假洋鬼子打了回去,直至使他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遗憾的是,阿Q也有不准小D革命的想法,由此可见,阿Q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精神胜利法是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这也是阿Q落后不觉悟的重要原因。阿Q不满别人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①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 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身立命之地:

②信???? ?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③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 古义:

今义: ⑥何必.. 劳神苦思 古义: 今义: (4)虚词归纳 ①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纵情以 .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 谬赏: 则思知足以 .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 ②而?????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从之: 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 2.词类活用 (1)则思江海而下. 百川: (2)简能. 而任之: (3)则思正身以黜恶. : (4)择善. 而从之: (5)乐. 盘游: (6)必固. 其根本: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版)习题:第四单元17师说 Word版含解析

17师说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老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悄悄无闻,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宏大,制造着奇特。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一个没有老师、没有学问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美 字 体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存师存。 赏美文 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他的很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概宏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际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这要追溯到宪宗皇帝恭迎佛骨的盛大活动,韩愈冒死进谏,便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这一贬,不同于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他到了潮州后,发觉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俗极多极重。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训练。一个人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贵重。他又提倡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假如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静静地徘徊。历史最终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5课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含答案

◆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天下为公,得民心者得天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但有一些干部还仅仅将其作为政治口号,或只说不做,或言行不一,这影响了民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胡锦涛主席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求并作出具体论述,意在强调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信念无敌 一个探险队正在沙漠上艰难前行着,这时大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所有人的水壶都没水了。在沙漠中,没水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所有队员都感到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他们都觉得四肢乏力,几乎走不动了。这时,队长把所有队员召集在一起,只见他拿起一个水壶,缓缓地说:我这里还有一壶水,我们还有希望在喝完这壶水之前走出沙漠,找到水源。他接着说,但我们就这一壶水了,没有走出这沙漠,谁也不能喝这壶水。这壶水从队员手中传开,大家拿着水壶都感到沉甸甸的,一股希望重新在身上流淌着,浑身充满了力量。终于,探险队走出了沙漠,就在大家喜极而泣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壶水,那壶水再次从所有队员的手中传开,最后回到了队长的手里,队长缓缓地打开壶盖——倒下了满满一壶的沙子。 微感言: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3.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4.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5.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一、作者视窗 胡锦涛,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 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毕业,工程师。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核心。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求是》2003 年第13期),题目是编者加的。 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成为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同年5月概括为“三个代表”。 2003年7月1日上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嘹.亮( ) ②阐.述( ) ③疫. 情( ) ④缜.密( ) ⑤波澜.壮阔( ) ⑥妥. 善( ) ⑦统筹.( ) ⑧凯.歌( ) ⑨卓. 绝( ) ⑩贪图安逸. ( ) (2)多音字 ①系⎩⎨⎧联系.( )系.鞋带( ) ②宿⎩⎨⎧归宿.( )住一宿.( )星宿. ( )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论“雅而不高”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2课论“雅而不高” 本课话题——修养 一、从课本中积累 “有道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一个人,要做到“肚中有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二、从生活中积累 修养,是雨中人的彩虹,是攀援者的渴望,是跋涉者的路标……有修养之人,攀援于峭壁之上,他心中没有一失足粉身碎骨的畏惧,有的只是对顶峰绮丽景象的渴望;有修养之人,独行于漫天风沙的大漠里,而他的视野中不是露于荒野的白骨,而是通向绿洲的路标…… 三、从历史中积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忍受着腐刑的折磨,毅然、决然地选择“苟生”。那时的他,需要何等的修养、怎样的气度,方能完成那一本大书——《史记》呢?然而,他的修养战胜了嘲讽、鄙视,战胜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终于完成。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2.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 3.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黑格尔 4.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 ——波伊斯 5.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冰心 6.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

一、作者简介 时评作家——李景阳 李景阳,时评作家。早年从事美术创作,曾任社会科学院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担任16集文化专题片《走进俄罗斯》的策划人和撰稿人。代表著作是《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对俄罗斯的实证分析》。 二、背景回放 那些不和谐的现象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论“雅 而不高”》一文。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时髦.(máo) (2)扭.捏(niǔ) (3)剔.牙(tī) (4)底蕴.(yùn) (5)相形见绌.(chù) (6)恺.撒(kǎi)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臭错误!(2)曲错误! (3)劲错误!(4)稽错误! 2.语境辨析法 (5)很多小作.(zuō)坊式工厂里,工人们不能按照国家规定作.(zuò)息。 (6)应.(yīng)届生在应.(yìng)聘时,往往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向别人推介自己。 二、写准字形 (1)错误!(2)错误! (3)错误!(4)错误! (5)错误!(6)错误!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扭捏作态:言谈举止不大方,装模作样。 (2)各尽其用:都有各自的用途。 (3)口无遮拦:说话毫无顾忌。 (4)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5)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棋王(节选)》优教导学案(教师版)

《棋王(节选)》优教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约客》一诗。 2.读: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蕴含的象征意义。 3.写: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一个人物。 4.练:学习运用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 约客①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 有约⑤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 注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阿城,本名钟阿城,四川江津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文革”后,作者重返北京。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版,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阿城原是一位画家,在1984年首次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就是被誉为“寻根文学”扛鼎之作的中篇小说《棋王》。这部作品和阿城随后一气写下的《孩子王》、《树王》皆取材于他本

人亲历的知青生活,但无论在主题意旨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通常的知青小说有很大不同。阿城无意去描绘一种悲剧性的历史遭遇和个人经验,也避免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风格模式,他在日常化的平和述说中,传达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 课文中写王一生独自一人跟九个棋手下盲棋,并战而胜之,使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 2.文体知识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言:“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们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攥.起大手(zuàn) ②抻.面(chēn) ③搀. 扶(chān) ④蝙.蝠(biān) ⑤滞.气(zhì) ⑥园囿. (yòu) ⑦樵.夫(qiáo) ⑧黏.液(nián) ⑨半晌. (shǎnɡ) (2)多音字 ①兴⎩⎨⎧ 兴.奋xīnɡ兴.高采烈xìnɡ ②攒⎩⎨⎧ 攒.动cuán 攒.钱zǎn ③荷⎩⎨⎧ 荷.锄hè荷.花hé ④钻⎩⎨⎧ 钻.营zuān 电钻.zuàn ⑤噱⎩⎨⎧ 发噱.xué可发一噱.jué ⑥和⎩⎪⎨⎪⎧ 和.棋hé和.面huó和 .稀泥huò和.诗hè和.牌h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师用书:第4单元 17 师 说 Word版含解析

17 师说 本课话题——尊师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点评:一旦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往往会造成社会效应。那就是不以学习为荣,反以学习为耻,形成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个社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时候,有时重利不重知,这也是造成不尊师重教的原因之一。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5年8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题为“先进制造与3D打印”的国务院专题讲座,对这场为时不长的专题讲座,现场近百名“听众”先后报以4次热烈的掌声,主讲人卢秉恒老院士最后起身致谢时,坐在他正对面的李克强总理连连摊手示意老院士:“您请坐,您请坐!”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国从古至今便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专题讲座会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向我们树立了尊师重教的学长形象。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句读.(dòu) 相.师(xiānɡ) 位卑. (bēi) 近谀.(yú) 郯.子(tán) 苌. 弘(chán ɡ) 老聃.(d ān) 李蟠.(pán) 贻. (yí)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传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对于某种有专门 知识技能的人的称呼) (3)道???所以传道 .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劝学(节选)》导学案2(教师版)

《劝学(节选)》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证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学习方法】 【知识链接】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预习案 一、整体感知文章 1.内容感知

(1)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论述学习的意义(重要性)。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善于积累,二是坚持不懈,三是用心专一。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第二课时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劝.学劝勉、鼓励 (2)学不可以已.停止 (3)木直中.绳合乎 (4)虽有槁暴 ..晒干 (5)金就砺 ...则利金:金属就:靠近砺:磨刀石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检查、省察 (7)而闻者彰.清楚 (8)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宏大 (9)假.舆马者借助,利用 (10)善假于物.也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11)用心躁.也浮躁,不专心 (12)而绝.江河横渡 (13)风雨兴.焉兴起 (14)无以至 ...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到达 (15)锲.而不舍用刀雕名词刻 (16)蟹六跪.而二螯蟹腿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字音字形归纳

语文必修四字音字形归纳 第一课时评两篇 1 字音字形 ⑴字音识记 赋予.(yǔ) 渊源.(yuán) 酽酽 ..(yàn) 动辄.(zhé) 潜.力(qián) 阖.家(hé) 奢.华(shē) 咋.舌(zé) 逾.越(yú)问津.(jīn) 摆谱.(pǔ) ⑵多音字辨析 (lào)①用烧熟了的金属器物烫,是衣服平整或在物体上留下标志:烙印。②把面食放在烧熟的铛或锅烙上加热使熟:烙饼。 (luò)[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 (biàn)①方便,便利:轻便、近便。②方便的时候或顺便的机会:得便、便车。③非正式的;简单平便常的:便饭。④屎或尿:粪便。⑤副词,就:不是刮风,便是下雨。 (pián)①形容肥胖:大腹便便。②价钱低:便宜。 3 形近字辨析 (liáo)缭.乱(rǎo)干扰.(yú)逾.越(jiǎn)勤俭. (liáo)官僚.(lǒng)合拢.书本(yù)愈.加(jiǎn)捡.拾 (liáo)撩.拨(lǒng)得陇.望蜀(yù)晓谕.天下(qiān)签.证 (liáo)潦.草 2 重要词语 ⑴重点词 赋予:书面语,给予的意思。 摆谱:摆门面或摆架子。 潜规则:指没有明文规定,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惯例。 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动辄:动不动就。 咋舌: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 流风:正在流行的思潮、生活方式等。 ⑵近义词 法制法治 二者都和法律有关。但“法制”是名词,指法律制度。而“法治”,既可以作名词,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又可以作动词,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二者都有“难以想象”的意思。“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谈行动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带有较强烈的“超乎正常想象”的感情色彩。“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维、言语所不能达到的神妙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髦.(máo)烙.印(lào) 扰.民(rǎo) 相形见绌.(zhuō) B.桑梓.(zǐ) 剔.牙(tī) 皈.依(ɡuī) 阖.家欢乐(hé) C.底蕴.(yùn) 匮.乏(kuì) 隽.永(jùn) 捉襟见肘.(zhǒu) D.动辄.(zhé) 逾.越(yú) 氛.围(fèn) 不落窠.臼(kē) 答案 B 解析A项“绌”读chù。C项“隽”读juàn。D项“氛”读fē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 实匪夷所思 ....。 B.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 C.以往几百万年间所有的巨大火山喷发,比如圣海伦、喀拉喀托、皮纳图博火山与之相比都将相形见绌 ....。 D.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 ....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答案 C 解析“相形见绌”和“与……相比”语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高雅的人、雅致的气势、潇洒的行为在你身边出现时,你觉得平静、平和、不躁动、不起伏。 B.雅行中时而露出低俗破绽,盖因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所造成的。 C.如今送礼成风,佳节来临,有的人希望通过送礼借此表达一份人情,疏通一下关系,月饼便成为适时出现的最佳礼品。 D.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匪夷所思,而且有点眼花缭乱。 答案 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去掉“所造成的”。C项“通过送礼”与“借此”语义重复。D项语序不当,应将“匪夷所思”和“眼花缭乱”颠倒过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而更好地行使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②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参政议政的③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④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更强

高中语文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粤教版必修4

《呼唤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呼唤生命教育(教案) 广东北江中学朱智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情感。 2、了解文章论证思路,学习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搜集材料,并作整体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个既沉重又意义非凡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个既容易忽略又不容忽视的内容。那么,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如何,我国的生命教育现状如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将走进生命教育这个话题,一起进行一番理性的探讨。 二、举例子 1、自杀现象 (1)2020年2月27日晚,大足县双塔中学发生一幕惨剧:该校初一(四)班学生李力(化名),连续两个通宵上网未回家。父亲来到学校与班主任一起对其教育,李父让其下跪认错。不想李力竟当众跑出老师办公室,从3楼跳下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2)2020年7月20日中午,在福建福鼎市17岁刘某高考成绩不理想,怕挨父母打骂而离家出走,从福鼎城关坐车到了沙埕港,又乘船来到嵛山岛,这时他已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一时间他万念俱灰,从一块6.7米高的礁石上跳进海里,自杀身亡。 小结:据报道,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2、校园暴力 (1)2020年4月24日下午,沈阳市第157中学课间休息时,初二(3)班张勇到操场玩,从教学楼向操场走时,初二(6)班冯某撞了张勇一下,张勇一气之下打了他两个耳光。冯某跑回教室,一会儿又拿了一把尖刀朝张勇刺来,尖刀扎进了张勇腹部,直接导致张勇死亡。 (2)蔡胜豪,广州东山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家庭富有,为同学之间纷争“排忧解难”,并广交社会朋友,有“老大”之称。2020年3月,蔡胜豪为同学解决争端时引起其中一方不满,但他凭“老大”身份强行决断。3月22日,不满一方求助于另一中学的“老大”,纠集20多人与蔡胜豪一帮20余人群殴,双方均动用了水果刀、木棒、皮带、砖头等,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受伤严重后果,蔡胜豪当场被刺死。 小结:据2001年调查,30%的中学生存在异常心理表现,15%有心理疾患,5%面临校园暴力威胁。 3、残害动物 (1)2020年1月29日,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将兑上火碱的饮料泼向北京动物园里一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王蒙《善良》电子课文

善良 一提到善良,许多人便会大摇其头,就连笔者也多次发过这样的议论:现在的人哪,是只在一个圈里讲善良,那就是家里;出了这个圈恐怕就要全副武装了,别说善良,连起码的为人之道都不讲了。 这也难怪,因为早有《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两个寓言给人们灌输了“人不可太善良”的思想。于是,“人善被欺,马善被骑”的经验之谈便代替了“人之初,性本善”理论。尤其是现在,世风不良,社会秩序不好,再提善良似乎就不大合时宜了。所以,现如今给人讲善良,就差不多等于“对牛谈琴”。不过,这里的牛听得懂“琴音”,他们的“食草如故”只不过是不屑于理你而已。如此以来,宣讲者的一嘴白沫不仅白喷,而且还极有可能落得个“神经病”的骂语。 话说至此,我真的有一种很悲哀的情绪涌上心头。我悲哀包括我在内的持有“善便被欺”论的世人们将要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试想,善良,我不学,你不做,他也不为;凶恶,我要学,你要做,他也要为,如此以来,我们的头顶,我们的足下,哪里还会有朗朗乾坤?其实,我的“万劫不复”论真的应该是“杞人忧天”了。事实上,自古及今善良的本性在我们很多国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他们没有因为见了凶恶或被凶恶欺侮之后自己也便凶恶起来。在对待日常生活中平常人之小小的凶恶,他们虽然也厌恶之,但却不采取“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做法。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怕,也不是因为他们不会做恶,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此小小的不恭,大可不必计较;再者,他们认为“我若计较,怨怨相报何时了”;他们还认为,矛盾双方如果大骂出口,大打出手,其结果既影响了社会秩序,又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何苦来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涵养深厚之人在生活摩擦中的宽容忍让,社会秩序才一如既往的安定,生活才不会“天翻地覆”。 著名作家王蒙在如何对待凶恶的问题上认识得更进一层,他说:“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是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是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他还说:“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中又有多少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或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和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

语文:高二必修四《失街亭》教案 粤教版

失街亭教案 教学目的:以“战争与人"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领略(失街亭)渲染的历史情绪、战争情愫和英雄情结. 主要通过失街亭这一战争事件的描写来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活动等等.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让学生加以体会.并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失街亭》这篇课文,一起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看一看。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介绍作者罗贯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国演义》的作者。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街亭的地理位置 我们看一下当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街亭之战的。 (一)、为什么要把街亭看的那么重要? 1、街亭之战开始前魏蜀两国的基本战略 自从公元219年刘备军占领汉中,曹操军退回关中地区后,三国并立的局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形势。随后虽然在荆州及南方地区连续进行了关羽进攻曹军、孙权偷袭关羽以及刘备进攻孙权的战争,但在关陇地区一直比较平静,双方没有发生什么战事。 魏国自曹操由汉中撤退后,接受了谋臣的建议,采取修养生息、积蓄力量的国策,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进攻。同时针对吴国实力强于蜀国的情况,确定了东攻西守的战略,在东线的扬州和荆州前线一直保持着各8万人以上的两个方面军,而在西线的关陇地区仅留有数万人左右的军团,对蜀国进行监视和防御。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_赏析《晏子春秋》

赏析《晏子春秋》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晏子春秋》还十分突出地表现了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内谏》)载:“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外篇》中载有晏子的另外一番话,内容与上面一段话类似:“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史弟无礼,不能久同。’”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作了大力宣扬。《内篇杂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总结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总结 《季氏将伐颛臾》 【古今异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把…作为;今: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有军事行动;今:有事请) 【一词多义】 1、过过犹不及(超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于)是谁之过与(名词,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动词,责备)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的)过故人庄(动词,拜访) 2、是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名词,正确)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指示代词,这)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无乃尔是过与(倒装的标志,助词)唯利是图(倒装的标志,助词)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代词,这样) 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发语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指示代词,那) 【词类活用】 1.既来之,则安之(形容词的使动)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动词的使动) 【特殊句式】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语后置) 4、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6、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古今异义】 1、然而(古:这样(做)却…;今:可以,却) 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可以凭借;今:可以、能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4、是亦走也(古:逃跑;今:步行)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专指黄河;今:河流)

【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移其民于河东(到)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跟,同) 2、以请以战喻(用)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树之以桑(用)申之以孝悌之义(把,用) 3.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个)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多次)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天运) 4.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笔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 系向牛头充炭直(名词,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直接) 5.发 百发百中(把箭射出去)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显露,表现)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派遣)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放) 主人忘归客不发(启程,出发) 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武器)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军队) 7.胜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过,超过)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谷不可胜食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8.之寡人之于国也(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察邻国之政、邻国之民(助词,的)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做动词:王无罪岁、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衣帛食肉、填然鼓之、养生丧死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谨庠序之教 【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粤教版 必修四的古文翻译很重要,考试也是经常出的,大家都要好好背诵,争取倒背如流啊!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粤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必修四必背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