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本科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本科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本科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本科

新时期文学

命名:“新时期”原为在社会政治层面提出的概念,后被转换用以概括“文革”后的文学

标志:以粉碎“四人帮”为历史契机,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序幕,以“拨乱反正”为起点

脉络:前期(1976-80年代中期),社会性、政治性、现实性

中期(1985-80年代末期),历史、文化、审美

近期(90年代以来),多元共生

第一节伤痕小说

一、“伤痕文学”

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

伤痕文学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重要作品: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班主任》解读

谢惠敏性格:她的身上显示出了“四人帮”在人的思想和心理素质方面造成的恶果。良好的品质和荒谬的思想在她身上紧密结合,形成了她独特而具有普遍意义的性格。(社会语境与人的成长)。

第二节反思小说

一、概述

命名:在“伤痕文学”之后侧重于对“文革”的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责任”来表达思考的倾向之作。

特征:

A、社会动乱的世相图:好人落难,坏人当道

B、时空两维度的展开:

历史之维(伸向60、50年代乃至解放前——历史反思)

空间之维(对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的普遍性反思——制度质询)

C、启蒙式的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传统封建思想如何合二为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

D、现实主义的笔触:有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批评的精神

代表作家作品有王蒙的社会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农民反思小说、张贤亮的人性反思小说、张洁的女性反思小说等。

重要作品: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谌容《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灵与肉》等;

二、王蒙的小说

1. 生平和创作:

1934年生于北平。1948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少年布尔什维克”。1957年因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打为右派。全家下放到新疆,停止了创作。新时期以后创作十分活跃。

2. 主要作品:

1) 50年代:《青春万岁》(1953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6年)。

2)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创作了大量反思历史、反思革命、反映现实的作品。如《海的梦》、《春之声》、《蝴蝶》、《布礼》等。

3) 80年代中后期:《活动变人形》(1987),试图表现在东西文化冲突中,知识分子身心的困窘处境。

此后发表了一系列极度夸张变形的现代小说。如寓言式写作、文化批判小说。

《活动变人形》

①知识分子批判(倪吾诚——现代文明的祭品,强烈的自我中心价值。(洗澡,鱼肝油,寒暑表,烤火,巧克力)

②王蒙才气的绝佳体现,语言可谓汪洋恣肆。

③文本隐喻功能

A,咒骂:沉重的肉身,人与人的对立,缓解压抑的方式。

B,活动变人形:打破陈腐压抑生活的渴望。

C,人物结局:对时代的控诉,对文明有效性的认可(洗脚水,《画》?)。

4) 90年代:

“季节系列”:

《恋爱的季节》(50年代初)、

《失态的季节》(57年)、

《踌躇的季节》(60年代初)、

《狂欢的季节》(文革)。

“后季节系列”:《青狐》(2004)

21世纪:

《王蒙自传》:

第一部《半生多事》

第二部《大块文章》

第三部《九命七羊》

2014:

《上海文学》杂志开设个人专栏“王蒙说”,新作《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纪盛》。三、高晓声的小说

《陈奂生上城》

从农民的代言人转变为喜剧的制造者

一、漫画技法与说书技法

他身上有了肉,脸上有了笑;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到囤里有米、橱里有衣,总算象家人家了,就兴致勃勃睡不着,禁不住要把老婆推醒了陪他聊天讲闲话。

二、农民进入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从陆龙飞到吴楚,无法介入的自卑到被动追求的自信。

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民的生活状况。

四、心理想象与言语现实的矛盾。

马上要见老婆,……怎么说呢?就说输掉了;不对,自己从不赌。就说吃掉了;不对,自己从不死吃。就说被扒掉了;不对,自己不当心,照样挨骂。就说做好事救济了别人;不对,自己都要别人救济。就说送给一个大姑娘了,不对,老婆要犯疑……那怎么办?

四、张贤亮的小说

创作特点:

1)哲理性。思索者形象的塑造。《唯物论者的启示录》。

2)对大西北人文风情的精致描述。如海喜喜的歌谣,章永璘和马缨花的情话。

3)、苦难意识。苦难崇拜。

受虐型知识分子的诞生是中国二十世纪的重大贡献,而“张贤亮症候群”则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

4)才子遇难,风尘女子相救的模式。(自恋)

知青作家的创作

一、概述:

1、“知青小说”:

一般来说,知青小说的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知青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出现。80年代中期以后,已不再是一种文学潮流,但知青小说的创作还在继续。

2、“知青作家群”:

孔捷生、郑义、叶辛、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柯云路、李锐、史铁生、张炜、韩少功、王安忆、阿城、李晓等

A,受苏俄文学影响。

B,接近欧美文学。

C,传统文化的影响。

5、知青作家的世界观

A,理想主义。对现实的不满。

B,世俗主义。

C、虚无主义。

二、张承志

1、张承志

《黑骏马》

白音宝力格——索米娅——奶奶

坚忍不拔的生命毅力和宽广如草原的胸怀,隐含着对现代人脆弱、偏狭和自私品格的针砭与批判。

几个问题

1、赞美的身份机制。(男性自我激赏)

2、爱情是否存在?(瞬息万变)

3、母性意识的激流涌动。

三、史铁生的小说:

2、主要作品:

1)往昔生活的回忆:怀旧但不感伤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知青生活

《奶奶的星星》:亲情

《老屋小记》:普通人的命运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以一曲田园牧歌,以“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的声声呼唤,深情地描绘了他的心灵栖居地。贯穿史铁生的清平湾之梦的,是与“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又亲人”相一致的情感。

2)残疾和命运:对自身残疾的超越,对普遍生存的关注

《命若琴弦》:人类生存之寓言,宿命和抗争

《务虚笔记》:生命的印象和体认

《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直抵人心

3、创作特点:

1)充满人生哲理:

温情的感伤,绝望的抗争

残疾。生命。死亡。苦难。宿命。过程。宗教。

2)散文化小说:

平淡质朴、意蕴深远。气氛。语言。

市井、乡土风情小说

一、概述

1、何为“风情”小说?

以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小说。

风俗文化、风土人情不是作为客观背景存在,而是小说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小说的灵魂。

3、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陆文夫:“苏味”-“小巷人物志”、《美食家》

邓友梅:“京味”-《那五》、《烟壶》

冯骥才:“津味”-《神鞭》、《三寸金莲》

林斤澜:“矮凳桥风情系列”(温州)

4、意义

揭示出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历史沿革、承继和发展。

开拓了新时期文学的题材范围,对小说文体的发展创新也有贡献。

二、汪曾祺的小说:

1 、生平:

(1920-1997),江苏高邮人。沈从文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很大。精通多种艺术,被人誉为“才子”。“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 、小说创作概况:

1) 40-60年代:

1949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邂逅集》。

1963年出第二个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汪曾祺是样板戏的主创人员。《沙家浜》。

2)80年代以后:

1978年,重新开始写作。

1980年,小说《受戒》发表,引起文坛震动。有赞誉也有争议。

从此他的小说创作非常活跃。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异秉》《岁寒三友》等等。

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渐少,以散文创作为主。

3 小说创作特点:

1)书写生命“内在的欢乐”:

宣扬一种自然的、美的、健康的人性。

既超脱了世俗的名利,又充分享受生命的欢乐和生活的欢乐。

2)“风俗画”小说:

汪曾祺小说中特别重视对风俗的描绘。

或以风俗作为环境背景(如《大淖记事》)

或使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如《受戒》)

或写风俗本身就是在写人(如《岁寒三友》)

3)“散文化”小说:

4)语言的艺术化:

一方面讲求语言的精、雅,另一方面也追求一种鲜活、自然的语言境界。

寻根小说

一、概述

80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

创作特征:A、突出文学存在的文化意义,强烈地关心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B、在价值取向上扬原始抑现代,褒民间贬正统,崇非规范斥规范;C、艺术形式上倾向于叙述方式上的“传统”与“现代”的转换性和互文性,表现手法上的魔幻化、象征化、寓言化;D、语言上的诗化与文白交杂乃至古奥化(或文化性、地域性、民间性)

2、主要作家和作品(举两三个即可)

地域文化: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郑万隆的《异乡异闻》,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等传统文化:阿城的《棋王》、《遍地风流》,郑义的《远村》、《老井》,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3、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1)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风俗的描写受到作家的重视。

2)小说艺术的探索:

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注重细节描述、象征、寓言、叙述变换。

80年代中期以后,借鉴中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也成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潮流。

二、阿城的小说

代表作:

中篇小说《棋王》(1984)、《树王》、《孩子王》

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

90年代后,创作以随笔为主。

《棋王》

1)吃和下棋的故事:

吃:对生活的现实态度,对生命的尊重。

下棋:超越世俗生活,超越苦难,认识人生。

2)王一生:

道禅的超脱外衣里有儒家的进取精神

淡泊之中有崇高,虚静之中有壮烈

4、艺术特点:

对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继承:

白描手法,冷静叙述

语言风格:语句短,用词俭省,讲究用字的锤炼,多直接用动词,少形容词等修饰语。

三、韩少功的小说

《爸爸爸》

关于丙崽

小说以一个低能儿“丙崽”为主人公,他八岁了还只会说两句话,一是“爸爸”,二是“×妈妈”。

一个没有人类语言符号能力的生命,象征了人类自身时常会遭逢的一种境遇,一种无力把握世界、无法表述自我、弱小无助浑浑噩噩的存在状态。他的长存不死,则象征了人类自身的虚弱与渺小。

总结

《爸爸爸》站在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探询了在这种文化形态下的生命本体意识,并力图从文化的角度找出造成现代中国人生存困境的埋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劣根。

第六节先锋小说

一、概述:

1、何为“先锋”:

指的是80年代以来具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创作潮流。“先锋”即“前卫”,即具有超前意识的实验性作品,其特点就是反叛既有的一切传统。除反叛传统外,先锋小说并无一定的常规,而是由于出现的早晚和作家所受思想影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目,很驳杂。

2、代表作家作品:

1)过渡阶段:1980年代初

如王蒙、宗璞等

2)“探索小说”: 1985年前后

如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

3)“后新潮小说”: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

如马原、洪峰、格非、余华、孙甘露、北村等

二、残雪的小说

(2)残雪的“梦魇世界”

“巫女”作家

其作:《苍老的浮云》、《黄泥街》、《山上的小屋》、长篇《突围表演》

特点:巫楚文化的规约和现实情景的激活,压抑与自闭的生命经验与体验,重直觉和非理性的艺术把握方式

创作特点:

1、意象化

意象群:“幽闭小屋”意象群,作为核心意象以不同形式在其作中反复出现。如:仓库、木箱、空屋

软体动物:苍蝇、蛇、白蚁、虫、老鼠

它们联系着女性的生命经验与体验及敏感、恶感,并出之以审丑化的处理

2、仿梦体:

——主观体验的变形,现实和梦幻的混淆,臆想与梦呓的手法

《山上的小屋》:几个噩梦的复制

——“梦魇世界”的置换

3、寓言性:

暗喻一:“我每天不断清理抽屉”——收藏个人东西(包括隐私)的侵犯;“清理”——个人生存历史的杂乱无章和意义的模糊

暗喻二:“寻找山上的小屋”——独立于恶世的个人生存空间;“无名人”——相遇者或另一个我(并非实存,幻觉意象)

寓言式的总体象征:阴沉猥琐的生存场景;价值虚无的生存深渊

——超验意味:

4、审丑性:

——对人性恶的近乎残酷的透视力,对人类生存悲剧本质的无可保留的暴露

四、余华的小说:

著有短篇小说《星星》(1984北京文学)《十八岁出门远行》(1987北京文学)、《现实一种》(1988北京文学)《世事如烟》(1988收获)等,和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1991收获)、《活着》(1992收获)、《许三观卖血记》(1995收获)和《兄弟》(2005-2006)。

“先锋性的伤花怒放”。

A、语意结构层面

a,对人性的质疑,恶暴力本能的爆发。余华小说的一个核心语码就是暴力。

例:《现实一种》山岗、皮皮、山峰、母亲

山峰儿子摔死——皮皮被山峰踢死——山峰笑死——母亲自然死——山岗被枪毙,

b,对历史的拷问。通过对历史中积淀着的暴力、罪恶的无情剖示,余华慢条斯理地解构着历史。

例:《古典爱情》历史的每个毛孔都浸淫着血腥的气息。

《鲜血梅花》武林的历史就是一部血雨腥风的历史。

《一九八六年》历史就是杀戮、暴力、刑罚与荒谬交织而成。

《往事与刑罚》刑罚专家专情于对酷刑的展示。

c,常识的谬误及罪恶。常识不总是真理在握。

例:《十八岁出门远行》不确定的、难以捉摸的情境。

《河边的错误》许亮自杀,疯子杀人,警察装疯。

《四月三日事件》迫害妄想狂,焦灼的灵魂。

B、句法结构层面。

a,文本颠覆。余华对固有秩序和权威的挑战还表现在他的文本颠覆及对读者期待的破坏上。

例:《古典爱情》对古典才子佳人小说的反讽。

《河边的错误》对侦探小说的反拨。

《鲜血梅花》对古典武侠小说的戏仿。

阮海阔——寻找青云道长、白雨潇——遇胭脂女,打听刘天,遇黑针大侠,打听李东——遇白雨潇——遇青云道长,两个问题——遇胭脂女,黑针大侠——遇白雨潇。

b ,感觉的丰富。受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通过比喻,象征、通感、暗示拓展感觉的领域,产生陌生化的感觉,新鲜的感受。

例:《一九八六年》母亲对父亲到来的天然的感应。

《现实一种》对死亡的细腻体察,母亲的死被描写得很有层次。

c,反讽手法的运用。

例:《死亡叙述》叙述者和隐性作者对照形成的反讽。

《呼喊与细雨》表层的揶揄和反讽,背后对人的劣根性的深刻洞察和穿透。

3)1992年后,创作发生转变。致力于民间理想和温情营造。

A,《活着》以福贵身边的亲人不断死亡的事件构架全文。

福贵败家——气死父亲——被抓做壮丁——母亲死——妻子患软骨病——儿子过度抽血致死——家珍离世——女儿死于难产——女婿死于意外事故——孙子苦根因多吃了豆子被撑死。

《活着》用来提醒人们记住善良、坚毅、同情、勇气、希望、淡泊、牺牲。

B、《许三观卖血记》以许三观卖血的历程构筑全文。

福贵和许三观用坚硬和善良来回答生命苦旅中无助的境遇,柔韧而顽强地抵抗着苦难的侵压,主人公不再寂然空虚地死去,而是坚定执着的活着,理想、正义与爱重回文学审美的中心位置,这是余华创作思想深度转换的结果。

3,非理性——理性,反叛与回归。

A,父法的重新确立是余华回归理性世界的一个标志。

B,自我的张扬是余华回归理性世界的另一个标志。

C,纵观余华作品,有一个“反故事——故事”的流变轨迹。

新写实小说

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背景下回归现实的一种小说

主题:

1、贫困主题:侧重于表现恶劣环境对人性的压抑。

(1)粮食。多出现在反映文革前的农村农民题材中。如:刘恒《狗日的粮食》。

(2)住房。多出现在反映当下生活的城市市民题材中,如方方《风景》。

2、表现个体的自我丧失,人的个体自我的丧失是一个反成长的话题,由个体走向群体。

(1)向现实妥协。如刘震云《一地鸡毛》。

(2)被现实磨损。如池莉《烦恼人生》。

3、颠覆信仰、理想,价值层面话题的功利化、现实化。

(1)不谈爱情——《不谈爱情》

(2)拒绝理想——《一地鸡毛》

艺术特点:

1、情感的零度写作。

即叙述者采取一种中立、客观、冷静的叙述立场,尽可能的不让叙述者的情感干扰读者的判断。

2、表现生活的原生态。

即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四、代表作家作品评析

1、池莉《烦恼人生》

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描写了武汉钢铁厂职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在24小时内浓缩了他整个烦恼的生活状态。

小说“生活流”的写法呈现了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让人似乎亲身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烦恼人生”。

从小说结构特点上看:沿着印家厚的脚步把所有的情节都串起来,当下烦恼经验和过往的浪漫经验交织起来表达了一个主题:生活就要认命,普通人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小说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开辟了一个真实的艺术领域,写出人在生活中的本真状态。

2、方方《风景》

方方的《风景》发表于1987年,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新写实小说”中最富于现代主义色彩的一篇。

小说叙述框架、视角都带有很强的虚拟性。

但经验又是很现实的、近距离的。

作者的叙述语调是平静的,但却并不是所谓的“零度情感”,而是对“恶”的生存法则,以及这类法则拒斥文明的无可奈何的认同。

3、刘震云《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写小林的家庭生活。其生活的烦恼程度,和池莉笔下那位印家厚也相差无几。

“一地鸡毛”隐喻的是那种纷乱的日常生活在人的内心中唤起的恐惧,它表达的是日常生活对人的慢慢的异化。

“蚂蚁”合群,无个人、无主体性。蚂蚁实际上反映了小林在把自己变为俗人后的恐惧。

“一地鸡毛”和“蚂蚁”都表现了小林内心中的不甘心。

女作家的创作

一、概述

一般来说,严格意义的“女性文学”包括三层涵义:

1、创作主体为女性;

2、主体采用的是女性视角;

3、必需展现或主要展现女性世界,并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二、王安忆的小说

1、生平与创作:

1954年生于南京,茹志鹃的次女。

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1)新时期之初:发表《雨,沙沙沙》等雯雯系列小说,清新细腻。

2)1980年代初:创作范围扩大。写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如《本次列车终点》(1981)、《流逝》(1982)、《69届初中生》(1983)。

3)1980年代中期:从社会反思到文化反思。

《小鲍庄》(1985)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

对性爱文化的反思。

《小城之恋》(1986)

《荒山之恋》(1986)

《锦绣谷之恋》(1987)

《岗上的世纪》(1989)。

4)90年代:《叔叔的故事》(1990)、《纪实与虚构》(1993)等,用现实世界的原材料来虚构小说,家族史。

5)《长恨歌》(1996,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繁华梦破。偶然中的必然。命运的不可捉摸。已逝时代的挽歌。

2000年以后的小说故事上很多都延续了《长恨歌》的叙事,如《富萍》(2000)《上种红菱下种藕》(2002)《桃之夭夭》(2003)

2、创作特点

对现代都市的文化性格的追问和探索、对现代男女情感关系的描述与剖析。

A、以女性体现都市的文化和变迁。

(1)题材的选择与张爱玲相似,创作视点受张爱玲的影响。

《长恨歌》发表后,研究界普遍认为,这部作品填补了张爱玲之后中断了数十年“海派小说”的空白,甚至直接把王安忆看作了张爱玲的传人。

(2)小说描写都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的叙事空间呈开放性的特点。

(张爱玲呈封闭性的特点)

B、展现女性意识。

“三恋”:

《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秀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

《荒山之恋》:关于一个大提琴手和一个金谷巷女孩的爱情悲剧。这是一出性格悲剧。

大提琴手:孱弱、敏感、孤独、自尊而又自卑,心理略有病态;

金谷巷的女孩:风流、争强好胜,过早地品味到女人的性角色与性功能,婚姻成了征服与被征服争强好胜的性游戏。

他们宿命般地相遇,引发了生命中最深层的欲望,性成为完成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们无力承担自己的生命,最终走向悲剧。

《岗上的世纪》:知青小琴、生产队小队长杨绪国。作品描写男女纯粹的性关系。

C、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女性写作者,王安忆的作品为我们提供的文学经验。

(1)对于“爱情的宿命表达”。如《荒山之恋》。在王安忆看来,爱情导致悲剧是很正常的,更重要的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当一个人遇到他生命中的另一个人,就会相爱,当他们的相爱不能被社会接受,就会发生悲剧。

(2)对于“性行为”和“母性”力量的崇拜和臣服。

如《小城之恋》。

性行为使人疯狂,而母性的力量使人宁静。

(3)对女性的精神之恋的推崇。

如《锦绣谷之恋》。

精神恋爱,又称“柏拉图式的恋爱”,不需要肉体的接触,或没有肉欲。

她证明在现代社会的女性中精神之恋仍然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

(4)对纯物质性的性爱关系的认可。

如《岗上的世纪》。

这是对精神恋爱的反证。

认为纯粹的肉体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

(5)对女性魅力的歌颂。

三、张洁的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中篇小说《祖母绿》(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森林里来的孩子》(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中篇小说集《方舟》

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三卷本《无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第一个两度获得此奖的作家。

创作特点:

(一)人道立场的社会审判

a,人道与审判

b,审判主题——社会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代表作品:

七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忏悔》、《漫长的路》;

八十年代,《沉重的翅膀》;

九十年代,《他有什么病》,《串行儿》。

首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作家很自然地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做出了关注。

如,《忏悔》、《串行儿》。

其次,张洁的审判之笔毫不留情地伸向了官场。如,《条件尚未成熟》、《沉重的翅膀》。

再次,作家把社会弱势群体——孩子,也纳入了审判领域。

如,《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我不是个好孩子》。

c,表意的焦虑。

态度日益激烈,从文学的青春期走向文学的更年期,《他有什么病》。

d,难以实现的救赎:方案与结局。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古典的例外。

《忏悔》,未见希望之光。

《漫长的路》,路漫漫。

《沉重的翅膀》,改革主力在关键时刻病发。

(二)女性立场的爱情审判

a,女性立场的来源及升华。

婚姻爱情的重要性。

个人情感的痛苦。

从女性立场出发探索婚姻爱情的真实面目和内在缺失,并在男女双方的境遇中,解读女性的命运、人类的命运。

b,审判变奏。

早期作品,轻灵活泼,问题往往容易被化解。如《谁生活得更美好》,《有一个青年》。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爱情审判的发端。

《方舟》、《祖母绿》、《七巧板》、《红蘑菇》不断加大审判容量,完成了审美到审丑的转换。

c,审判的品格——大审判,小理想。

作品婚恋模式:懂得——发现——失望——背弃——审判。

《方舟》“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d,女性视角与男权社会。

男权社会,男性在家庭中占有统治权威,男性支配其妻子和孩子。在社会上,男性占社会生产资料的大多数。男性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领袖。

两性关系的现实阻碍更重要的源头在于人自身的弱点,男性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已经在不停地萎缩,沟通是难的,婚姻爱情不再是一种理想。

e,艺术特色与局限。

首先,文章标题饱含象征意蕴。方舟,红蘑菇,七巧板。

其次,注重人物心理描写。

再次,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局限:主人公大多为干部与知识分子,压缩作品表达空间。

(三)存在立场的人性审判

新历史小说

二、新历史小说

它不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只是把小说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表现的却是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感情。

莫言的《红高粱》被认为是新历史主义的“开山之作”;其他主要作家作品有黎汝清的《皖南事变》、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等;

新历史主义在真实观、历史观和艺术观上都带有明显的反传统色彩,追求对题材的抽象和超越,把题材、人物、事件仅仅当作一种背景,主要表现主观体验和人物心灵,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容量。

莫言与《红高粱》

一、作者与创作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主要写乡土题材。

1985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受到好评。次年,中篇小说《红高粱》的发表,产生很大反响。随后,他又写了与《红高粱》在故事背景、人物等有连续关系的几个中篇,它们后来结集为《红高粱家族》。《红高粱》系列,以及发表于1995年的长篇《丰乳肥臀》(1997年获中国有史以来奖金额最高的“大家文学奖”),都是“高密东北乡”的故事。

另一些小说,写当代的乡村生活,农民的情感、生存状态,人的本性所受到的压抑和扭曲。如《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枯河》。

莫言的小说,表现了富于感性化的风格。在描述中,心理的跳跃、流动、联想,大量的感官意象奔涌而来,而创造一个复杂的、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

二、生命的颂歌

《红高粱》是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

在小说中“奶奶”“爷爷”完全不似以往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他们在生命力的驱动下,去生活、恋爱、繁殖、杀人、越货、抗日、牺牲。他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生命解放而死,他们可说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

三、民间的战争视角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 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学作品的发展与影响日益加深,而现代的文学作品就如浩瀚文学天空的一颗巨星,烨烨生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主要由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组成,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闪光点,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如果把文学作品看成一个人,那么小说就是他的灵魂,诗歌是他的眼睛,散文就是他的发肤,戏剧就是他的衣服。 小说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在原有的明清小说的基础上,加上国外长短篇小说的影响,以及现代的社会环境的熏染,现代小说已经具备了它完整的体型,走向成熟。为什么说小说是现代文学的灵魂,因为它最直观的反应了当时人的思想,社会的思想,表达了人类的某种或一些愿望,是人的思想的一种载体。 我读的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不多,就简单的说说我对巴金《寒夜》的感悟。该故事篇幅短小,内涵却十分丰富,主要介绍了这个家庭悲剧的种种矛盾,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讽刺,并以婆母和曾树生为代表的两种女性形象,反应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本书那直指人心的艺术魅力值得深思。 通过参考,我将从时代背景、文化观念及女性意识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简单的介绍。 社会历史时代的思考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社会现实批判。巴金创作《寒夜》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寒夜》寄寓着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及对新生活的热情向往。巴金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来表现小人物的悲剧,重要的是揭示了旧制度灭亡的必然,表现了对新生活的渴望之情。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寒夜”就是国统区阴郁现实的象征。 《寒夜》是巴金于1944 年创作的,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小说中,丈夫汪文宣性格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生漂亮、开放,而婆婆却守旧顽固。由于生存压力,本来就存在的矛盾日益激化,婆媳之间冲突不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痛苦死去。婆婆领着孩子离开了家。小说的结尾,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去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的月夜下徘徊,作品写道:夜,的确太冷了。 可以说这既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巴金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在巴金看来,正是国统区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小说中家破人亡的悲剧。后来,巴金为了解释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一再强调成书的时代背景,明确表示作品的目的是揭露抗战前夕大后方政治黑暗和知识分子的痛苦处境。“那时社会上最活跃的是官僚资产阶级,是那种利用职权囤积居奇,做黄白黑生意的人,他们官商结合,权利结合,像蛀虫一样把中国在战争中所剩下的一点元气全部耗光。”还说,“我们没有发国难财,却倒了胜利霉。”在作品中,汪文宣的痛苦、失业以及家庭的破碎,都和这样的社会现实具有密切关系。 文化观念冲突的表现 美国思想家杰姆逊说:理解文学必须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实际上,小说中的家庭悲剧也可以在文化上找到原因。在这个家庭中,婆媳之间的冲突,是最重要的冲突。婆婆完全是旧式的,在她身上体现的是传统封建文化的家庭伦理观念,而曾树生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婆婆总是用旧的观念去衡量儿媳妇,媳妇由无法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考核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 一) 启用时间 本考核说明春季启用。 ( 二) 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 考核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编制的, 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 ( 四) 考核目标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重点了解”、”掌握”、”重点掌握”四个层次, 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

重点了解: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全面的认识; 掌握: 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 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 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 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看法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 五)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 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 60分为及格; 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 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 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 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 ”专题十二”) 后进行, 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 两个小时) , 卷面总分为100分,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最好在课堂内进行) , 采用”开卷”形式, 能够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它教学参考资料。 2.终结性考试 ( 1) 考试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

论鲁迅对文学的影响 寻常的人,都是在歌颂和期盼黎明的曙光驱赶走夜的黑暗,而鲁迅,却在深夜里思索,夜幕让他的思想有了惊人的穿透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不朽的文学作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思想精神和气节人格,使鲁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不仅仅是在文学造诣方面,更是在他对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不懈努力和奋进之心,鲁迅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他在中华民族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峰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正是对那个封建专制,人吃人的社会的最强的反抗之音,他以自己的笔写下对那些,亦或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亦或扮演吃人角色的人最有力的控诉。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疯子,才是最不受那些封建礼教束缚的人,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礼教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只有疯子才有权利拥有纯净的灵魂,希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便是家喻户晓的《阿Q正传》,这篇文章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即表现国民性的弱点。阿Q性格极其复杂,充满矛盾。他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权势者有着本能的不满,而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严重影响。但作为他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通称“阿Q精神”),即在接连不断的失效中随时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宽自解,自欺欺人。这种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一、二、填空题 1、《狂人日记》,??&迅,原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到南京求学,原名周树人。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的笔名。母亲鲁瑞。 2、《沉沦》,郁达夫(19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丛书”之三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3、《家》,巴金(190 4、11、25—200 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 现代(小说):三部曲的形式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人间三部曲:《憩园》《寒夜》《第四病室》 当代(散文):《随想录》(散文) 4、《骆驼祥子》,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26到192 9年老舍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円》、《二马》三部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并相继发表《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193 6年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发表标志老舍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短篇小说: 《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 5、《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 (沈从文《水云》) 湘西人生:野蛮与优美相交织《丈夫》、《柏子》、《萧萧》 都市人生:怯懦与虚伪相混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 《边城》是怀旧之作,是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作家以过去生活中的美来对照现实社会的丑, 启示人们,带有文化批判意味。 6、《围城》,钱钟书,《围城》以归国留学生方鸿渐在爱情和职业上的多次失败来结构全书,展开“围城”中的中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在方鸿渐等人从这一“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经历巾,寄托着多重的主题意蕴。人生处处是围城。“围在城 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7、《金锁记》,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瑛。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6年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 《沉香屑:笫一炉香》发表。代表作有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结集为《传奇》1944年出版),散文集《流言》,小说《十八春》、《小团圆》等。 8、《小二黑结婚》,赵树理(1906-1970年),山西沁水人,原名赵树礼。1943年写成《小二黑结婚》、《李有j板话》抗战胜利后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确立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废名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 1929年年在北大外文系任教时出版的 2.四铭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 3-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 4.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指《秋收》和《残冬》 5.周作人的小品文多以“言志”为主。早期“浮躁凌厉”的作品;多收《》、《谈虎集》中。 6.鲁迅一生中只出版过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隍》和 7.穆旦是现代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翻译家之一,解放后;,穆但的名字逐渐被翻家的名字所取代。 8.对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除了通俗作家张恨水以外。还有也带有通俗倾向的“新文学”作家 9.关于“京派”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有 关,当时论争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后来又加入了鲁迅等人。 10.新文学以来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描写广阔气魄深厚的作品”,而最能弥补这一缺憾 的杰出代表作家是——· 1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So年代以后诗风大变,从一 位旧时代的诅咒者变成了新时代的热情歌手,但他这时的诗歌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 观,但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o 12.在“五四”初期,缜密漂亮风格的散文广受欢迎,尤其可以——与朱自清为代表。 13.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除了小说《示众》以外,还有 他以华老栓为主人公的第三篇小说《——》。 14.“语丝派”集中了鲁迅和周作人等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大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的散文流派,它得名于——年成立的语丝社:和他们创办的《语丝》周刊。 15.“九叶诗派’’的诗人曾创办过两个诗刊,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所以,这个诗 派又被称为“——派”。 16.最早对老舍的创作进行评论,并肯定其创作具有现代品质的是——的《(老 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17.在“革命文学,,e

一、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目录 一.《狂人日记》赏析 二.《阿Q正传》赏析 三.《凤凰涅槃》赏析 四.《荷塘月色》赏析 五.《子夜》赏析 六.《家》赏析 七.《雷雨》赏析 八.《骆驼祥子》赏析 九.《断魂枪》赏析 十.《再别康桥》赏析 十一.《死水》赏析 十二.《金锁记》赏析 十三.《雨巷》赏析 十四.《围城》赏析 十五.《边城》赏析 十六.《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十七.《小二黑结婚》赏析 十八.《王贵与李香香》赏析 一.《狂人日记》赏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职教育部,辞职后曾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鲁迅语)而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 这是一篇白话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13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狂态:(1)变态的心理。他把平常人的交往如探视、抚摩都看作是吃人行为的一部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笑”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表面文章,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他”与“赵家的狗”没有必然的联系,那狗看“我”两眼更是与“我”不相干,但狂人却将他和“那狗”与“我怕”与“月光”的不见都联系了起来,组成一个三段论。这种将部分前提省略的做法,造成了三段论的不成立。(3)虚幻的幻觉。狂人即疯子,是生活在幻觉世界中的人。“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二十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301008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 学时:152 学分:9 开课学期:1-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 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 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当代文学专题简答

1.“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小说《玫瑰门》中“玫瑰门”有什么隐喻? “玫瑰门”是“女性之门”,是“生命之门”,又是代表着女性隐私的“玫瑰色”。肉体的觉醒无疑是女性感到自己作为女性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在禁欲主义时代,女性相信了自己身体是污秽不吉利的。男权社会的“性蔑视”使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耻,更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体。在这种背景下,女性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肉体并以此为荣,既是女性的发现与觉醒的标志,又是对男性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抗拒和对男性文化凋败的一则有力寓言。女性活生生的肉体和生命力备受压抑和禁锢,以及由此导致的女性对自己肉体的蒙昧和自闭,既是悲剧的表现,又是悲剧的根源。《玫瑰门》是关于女性压抑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一次大曝光,它既是对男性社会非人性的控诉,更是女性自身的反省。以肉体的觉醒为起点的女性对自我真身的发现,是撕破男权铁幕的一个切口。 3.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1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如: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叶辛《蹉跎岁月》 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如:王蒙的《杂色》、张贤亮的《绿化树》 3、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4. 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可以和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较: 1)一个具有象征色彩的疯子,《狂》里的疯子代表礼教对人的戕害,《一九八六》里的疯子代表文革对人的戕害(1986年正好文革结束10年)。礼教无处不在,而文革的阴影恐怕也久久难以散去。 2)一群麻木的看客。麻木、冷漠、不觉悟的国民。 5、“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欣赏》论文 读《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些感悟 我是在高三时找到这本书的,当时的历史老师向我们强烈的推荐。说这是当代除了黄仁宇以外写历史方面的一本最通俗易懂的历史书。所以我打开了她,但是从一开头我就被她吸引了。因为她有一个很好的开头。她从一份档案开始的而且是明帝国的开国者朱元璋的档案,以幽默风趣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朱元璋的一份人事档案。同时也让我了解了明代的许多的历史知识,让我对明代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看法。这个看法也彻底的改变了我对明代的许多认识。作为一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不用多说这是一本可以流传下去的书,也是一本好书。 当下网上的文学也很多,有写得好的当然也有写得不是很好的,可谓是良莠不齐。在这当中这一本书无疑是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当然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让我学到许多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她不同于其它的小说,首先她是一本历史书其次她才是一本小说。当然你要说她是一本历史小说这也和她的内容并不矛盾。作者写她的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把她当成小说

看,这与作者的最初目是一至的。 由于小时候受香港的电影的影响,在我心中明代一直是一个比清代还黑暗还软弱的朝代。特别是当时的《新龙门客栈》让我对明代的黑暗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再后来看了李连杰的《东方不败》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明代的一些负面的认识。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直的人,他们不是贪官就是和那些宦官同流合污的人。所以在我心目中明代的灭亡是罪有应得的,可以这么说在我心中明代的人从皇帝到小吏都是坏得透胆了的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帮人中没有一个的好人。在我心中明代的人民是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得比解放前的人还不如。这种思想一直伴随着我进如到了高中,而这一切我们公共的历史书也没有对明代有一个好的看法。因此在我心中明代除了宦官还是宦官。 但是当年明月对我这种看法来了一个彻底的颠覆,他让我重新的认识了明代。同时也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明代。他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伟大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个朝代的许多的不足。他让我了解了一个比我想像中更为精彩的明代,也让我知道了明代的强大。近三百年的历史也让我了解了作为一个人在历史中是多么的渺小,也是多么的无力。大明这三百年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精彩不断,从朱元璋的白手起家到南明朱由榔逃亡缅甸。这当中有开国初期的意气风发,也有日落西山的末路逃亡。许多的人物在这当中成就了历史也成就了他自己,但是这一切都被当作了历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 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

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三简答题、分析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说出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为什么说赵树理的小说表现出一种极具个性的“细节的现实主义”特点? 3.《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也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在当时仍然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 4.为什么说孙犁的创作变化不是以“建国”或“解放”为界,而是“文革”为界的? 5.《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简要说明《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异同。 7.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充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简要说明。 8.李月辉与刘雨生都是《山乡巨变》中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9.“亭面糊”与陈先晋都是《山乡巨变》里“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的代表,他们有什么不同? 10.《创业史》在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上,有什么经验或教训? 11.《创业史》中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是三个什么样的人? 12.《布礼》是怎样表现“革命无悔”的主题的? 13.简要说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思想意义。 14.简要说明王蒙小说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布礼》、《蝴蝶》到《杂色》的风格变化。 15.王蒙描写过哪些青年革命者形象和干部形象(各说出两个以上)?他们各自都有些什么特点? 16.为什么说80年代以来的革命叙事呈现出了众声喧哗的特色? 17.简要说明《茶馆》新颖而独特的戏剧结构。 18.《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 19.举例说明《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 20.简要说明《智取威虎山》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的特点。 21.为什么说《车站》在艺术的探索方面比《绝对信号》走得更远? 22.同样集中于一个场景的剧作,《天下第一楼》与《茶馆》相比有什么不同? 23.《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什么样的完全不搭调的故事?作者是怎么安排的? 24.“归来诗人”(或称“复出诗人”)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25.“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26.北岛为什么会被诗意地比喻为“北方的孤岛”? 27.如何理解海子诗中经常出现的麦地、村庄、月亮、天空等带有原型意味的意象? 28.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特点?《平凡的世界》与《人生》相比,又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29.简要描述贾平凹《浮躁》、《废都》和《秦腔》的主要成就。 30.《古船》对现实生活复杂性的描述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1.为什么说《白鹿原》是将日常的乡村生活场景与宏阔的时代风云水乳交融的典范? 32.《檀香刑》以起自山东的义和团运动为背景,描述了占领胶东半岛的德国人在修建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 一、作家作品名称对应: 路遥《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平凡的世界》 老舍: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把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的作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登记》《邪不压正》 周立波《暴风骤雨》《山乡巨变》 宗璞《红豆》《弦上的梦》《紫藤萝瀑布》《丁香结》 李劼人《死水微澜》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蝴蝶》《春之声》《夜的眼》《布礼》《海的梦》《风筝飘带》 巴金《随想录》 牛汉《半棵树》《复仇的刺》 艾青《鱼化石》 江河《星星变奏曲》 北岛《回答》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一代人》《远与近》《土地是弯曲的》《门前》《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海子:诗歌理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九月》《春天,十个海子》 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 卢新华《伤痕》 陈村《死》《鲜花和》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受戒》《安乐居》《八月骄阳》《逝水》《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熊银匠》《大淖记事》《鸡鸭名家》 邓友梅《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 方方《风景》《万箭穿心》《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落日》《乌泥湖年谱》《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 池莉《烦恼人生》与《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并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生活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来来往往》《你以为你是谁》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 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拉萨河女神》 孙甘露《访问梦境》《信使之函》《我是少年酒坛子》《请女人猜谜》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艺术复仇》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A.《英雄无语》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实验话剧是()。 A.《绝对信号》B.《车站》C.《现代折子戏》D.《野人》 4.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5.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A.麦家的《暗算》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C.贾平凹的《秦腔》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6.张洁的关于女性身体和心灵的史诗是写于20世纪末的长卷小说()。 A.《方舟》B.《爱,是不能忘记的》C.《无字》D.《祖母绿》7.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开端的小说()。 A.《冈底斯的诱惑》B.《虚构》C.《拉萨河的女神》D.《西海无帆船》 8.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 A.余光中B.纪弦C.郑愁予D.洛夫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等。 A.从维熙B.刘绍棠C.房树民D.韩映山 2.“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等。 A.古华的《芙蓉镇》B.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C.张炜的《古船》D.黎汝清的《皖南事变》 3.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 A.《白毛女》B.《智取威虎山》C.《沙家浜》D.《红色娘子军》4.海子深受一些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影响,他们是()等。 A.雅斯贝斯B.尼采C.荷尔德林D.海德格尔 5.20世纪50年代优秀的女作家主要有()等。 A.宗璞B.茹志鹃C.杨沫D.王安忆 6.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等。 A.《风景》B.《祖父在父亲心中》C.《手机》D.《乌泥湖年谱》7.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等。 A.《文化苦旅》B.《风雨天一阁》C.《山居笔记》D.《文明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