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因子的测定

生态因子的测定

生态因子的测定
生态因子的测定

生态因子的测定

年级:13级生科三班学号:201300140020 姓名:高超科目:生态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理解植物群落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如光照,温度,湿度等。2,学习使用便携式光照度计等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幕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植物群落内的个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的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的环境因子存在明显差异。

三,实验器材:

便携式光照度计,地表温度计,空气湿度测定仪。

四,实验步骤:

1,选定八个比较有明显差异的地点,做好记录并且记录地点。

2,在不同的日期相同的时间测定光照,温度,湿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地点温度1 温度2 湿度1 湿度2 光度1 光度2

生南前门19.5 16.2 30.5 33 7.2 11.4

19.2 16.7 31 33.1 7.6 11.1

生南西17.3 17.4 32.8 33.8 7.7 14.5 17.7 17.7 32.3 32.9 7.8 13.6 17.8 17.6 32.8 33 8.2 13.9

生南北紫叶李树下17.6 16.4 33.1 34.7 1.7 0.8 17.8 16.1 32.7 37.3 1.9 0.8 17.5 16.2 32.7 36.3 1.7 0.8

公教北18.4 16.5 34 35 12.1 16.2

19 16.8 32.4 34.8 12.2 15 19.1 16.9 31.8 33.5 12.3 16.3

留园18.1 16.7 31.1 33.3 7.3 9.8 18.1 16.8 31.5 33.2 7.7 9.5 18.6 16.9 32.8 33.3 7.4 9.7

知新楼C 18.4 17.2 31.8 32.4 10.7 18.8 18.5 17.4 31.6 32.5 10.5 19.4 18.5 17.4 30.5 33.5 10.5 19.5

小树林东

南18.1 17.3 32.2 33.1 9.3 15.3 18.2 17.7 31.6 32.8 8.9 19 18.1 17.9 31.2 32.2 9.7 18.7

图书馆南18.7 17.8 31.3 32.6 15 25.3

20.2 17.4 29.6 32.5 18.7 24.9

数据1全是在3月19号测定,这天是晴天,并且是连续晴天好久。数据2全是在4月9号测定,这天也是晴天,但由于这是连续下了四天雨以后的第一个晴天。

根据两者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在温度这一方面3月19号的都比4月9号的高1~4度,除了在生南西树下那一组由于都是阴凉处,两天差距不大;湿度这一方面由于4月9号在雨后因而湿度都比3月19号高;而光照除了在树下的大致一样以外,4月9号的光照都比3月19号的高,

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 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作用,而且同时植物对环境也具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实验目的】 1、掌握光照强度、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风速测量仪器测定生态因子的方法; 2、认识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 光照度计、大气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土壤湿度计、风速测定仪。 【实验步骤】 1、植物群落内与空旷无林地光照强度的测定; 2、植物群落内与空旷无林地温湿度的测定; (1)大气温湿度的测定 (2)群落内土壤不同深度温湿度的测定 3、风速的测定(高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草地的测量数据(生科楼前) 表一:草地的空气温度与湿度 空气温度平均值 :28.87℃ 空气湿度平均值 :20.06%Rh 表二:草地的光强与风速 光强平均值 :63.7 Klux 风速平均值:2.08m/s 表三:草地的土壤温度

(二)林地的测量数据(家属楼区) 表四:林地的空气温度与湿度 空气温度平均值:16.55℃ 空气湿度平均值:32.49%Rh 表五:林地的光强与风速 光强平均值:2.07 Klux 风速平均值:0.18m/s 表六:林地的土壤温度

实验结果分析: 1、空气温度与湿度 由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到:草地的空气温度平均约为28.87℃,林地的为16.55℃,则草地的温度明显高于林地;对比空气湿度,草地约为20.06%Rh。林地约为32.49%Rh,则林地的空气湿度显然高于草地;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林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而水体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而且林地覆盖地太阳辐射弱,升温慢,故草地含水量少于林地,但温度高于林地。 2、光照强度 草地的光照强度平均约为63.74Klux,显然高于林地的2.07Klux;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林地中的枝叶稠密,稠密的枝叶把大部分的太阳光吸收和反射,这成为林地中的光照强度比无稠密枝叶的草地中的光照强度强的原因。 3、风速 草地的风速约为2.08m/s,差异较大;而林地的约为0.18 m/s,,差异较小;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林地中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因此林地中的风速明显小于草地。 4、土壤温度 实验数据显示,无论是在草地还是在林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降低,这是因为土壤表面在白接受辐射,升温快,而在深层的土壤接收辐射不足,升温慢。所以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降低。

生产设施危险因素识别

生产设施危险因素识别 序号重点危险部位(作业)危害辨识注意事项及防护1氧、乙炔气贮存室爆炸、火灾、气瓶砸伤火花的敲打、撞击,不得损坏防爆电器及设施、设备。2发电机房触电、火灾、机器工具伤害、噪声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严格按规程操作,通、断电源应挂警示牌,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慎防机器运转部和旋转部的伤害,噪声超标,必须戴耳塞操作。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火种。3空气压缩机压力容器爆炸,滑倒、噪声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安全阀及报警装置等要灵敏可靠,注意机器运转部件的伤害。生产场地要防湿防滑。4 电器维修、机械维修触电、坠落、损伤、夹伤严格按规程操作,断电时应挂警示牌,并有人监护,使用绝缘工具,高处作业要配戴安全带及有人监护。按规程使用电动工具,严格按规程使用工具,装拆设备时慎防砸伤和扭伤、夹伤。必须持证上岗。5电焊火灾、触电、灼伤、烫伤,眼睛伤害必须持证上岗,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注意弧光灼与焊花伤眼睛,必须使用防护面罩及手套,作业后必须认真检查有无遗留火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通风。6气焊爆炸、火灾、灼伤、烫伤、眼睛伤害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作业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附近不要存放易燃物品,注意回火,有异常情况先关闭气源,必须戴防护眼镜,作业后必须认真检查是否遗留火种。7手持电动工具触电、刺伤、割伤、眼睛伤害专人管理,定期检验,接地和绝缘要良好,配置漏电开关使用,必须戴防护眼镜。8通用机床机器工具伤害,眼睛伤害、刺伤、割伤注意运动部、回转部、刀刃部和金属切屑的伤割。工件要夹牢固,避免正面对着旋转的工件,严格按规定的使用劳保用品,头发、袖口应扎好,严禁戴手套操作,严格遵守一切操作规程。9砂轮机砂轮破裂砸伤、磨手伤害、眼睛伤害要按规格安装更换新砂轮,托板有档板,要按规定调动间隙。注意砂轮的伤害,操作时不能下面对着砂轮,戴眼镜操作。10高空作业坠落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使用的竹梯或铝梯必须牢固,应有防滑措施,作业时应注意人体的重心并有监护,使用升降台,其底部固定和工作台护栏必须牢固可靠。11中间仓库材料倒塌,火灾货物应规范放置,按规定的高度堆放,以防倒塌,成品放置与照明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版次:A/0 1目的 为辨识厂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与定义 适用于厂范围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风险危险性:危险性(D)危险性大小、即危险性分值(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危险性D= L X E XC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 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3职责 3.1综合办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负责对风险源进行汇总和评价。 3.2厂长负责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3. 3各部门负责从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工作程序 4.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题目: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照强度测量仪与温湿度测量仪使用方法。 2、对五个不同物候观测地点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3、分析不同生境中生态因子的差异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的环境因素。生态因子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三、实验器材照度计、温湿度计、记录本。四、实验地点与过程 本次生态因子测定的实验,我们选取了五个地点进行测

定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楼前,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化学楼前以及学人大厦前。分别于20XX年3月12日与20XX年3月26日进行了测量,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为两周。每次测量时标明每个测量点位的位置与小生境,测量并记录各点位的照度、温度、湿度。 注意事项: 1、测量点位的选择:注意选择不同生境,生态因子差异显著,以利对比分析。 2、大气温度、湿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用温湿度计分别测定各点米处高的气温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光照强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将照度计水平放置在各点地表测定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五、实验结果 原始数据记录 时间 地点 项目 温度 湿度 光照度 温度

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 (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 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 (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 (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 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 (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群落中,从林缘向林地中心1.5m的高处,均匀选5个点。 (2)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记录表格(见表1-3)。 (3)同时在空旷无林地,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 (四)数据分析 根据测定结果,列表整理得到的数据,并分析针叶林、阔叶林和空旷无林地中的生态因子及其差异性。

企业重大风险因素识别控制方案

一、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步骤如图: 二、方法 一个组织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 按作业任务划分 (2) 按地理区域划分 (3) 按生产(工作)流程划分 (4) 按装置划分 (5)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三、危险源辩识的分析 i. 危险源辩识考虑的问题 (1) 存在何种危险源? (2) 谁会受到伤害? (3 ) 会造成何种事故? ii. 危险源辩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源辩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辩识与分析。 (1)厂址及环境条件。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a.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音、辐射、易燃、易爆、危险源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b.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 (3)建(构)筑物。结构、放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 四、危险源辩识方法 危险源辫识有两个关键任务:第一是辩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根据公司的生产情况,我们统一采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4---1、表4---2和4---3所示 表4---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表4---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测定,了解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安置 ?2.学会干湿表的观测及安装,了解干湿球温度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3.学习便携式风速、风向仪的安装使用 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测定 实验原理 ?温度表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地面温度表(又称0cm温度表)、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和原理,与测定空气温度用的温度表相同。 ?5、10、15、20cm曲管地温表的结构和原理基本同上,只是表身下部伸长、长度不一,并且在感应部分上端弯折,与表身成135°夹角。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见图)。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的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表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仪器设备 直管地温表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操作步骤 ?(一) 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 1. 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地段面积为2×4m2。地表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 ?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0cm、最低、最高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列,感应部分向东,并使其位于南北向的一条直线上,表间相隔约5cm;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 ?曲管地温表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向北,表间相隔约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夹角,各表表身应沿东西向排齐,露出地面的表身须用叉形木(竹)架支住(见图)。 2.最高温度安装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稍向下倾斜。高出干湿球温度表球部3cm。 3.最低温度表水平地安装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下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低于最高温度表1cm。 ?(二)观测和记录 n 0、5、10、15、20cm地温表于每日02、08、14、20时观测;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 n 观测时,要踏在踏板上,按0cm、最低、最高和5、10、15、20cm地温的顺序读数。观测地面温度时,应俯视读数,不准把地温表取离地面。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并进行器差订正。 n 最高温度表每天20时观测一次,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观测后进行调整。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脱离窄道的现象。若有上滑现象,应稍稍抬起温度表的顶端,使水银柱回到正常的位置,然后再读数。 n 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温度在0℃以下时,应加负号(“-”)。 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按所附检定证进行器差订正。如示度超过检定证范围,则以该检定证所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值的订

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

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 第一条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企业不同的内部环境、业务层面和工作环节,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应当按照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体现差异、适应变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第二条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三条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第四条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 第五条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 第六条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第七条企业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 第八条应当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 第九条应当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第十条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1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第6周

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类型群落及同一群落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GPD、手持气象站、温湿度计、手持式海拔罗盘仪、照度计。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地表温度计,土壤温度计,土壤湿度计 三、实验步骤 (一)光照强度的测定 1.选取两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不同类型群落,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与对照地温湿度的测定 在上述同样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 1.大气温湿度的测定 (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即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2.地表温湿度的测定 (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地表温度计与湿度计分别测定每一点的地表温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生态因子测定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实验综合项目 科研报告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 任课教师:王江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13生物1 姓名:郑晨乐 学号:1331210020

1 科研报告题目: (宋体、加粗、小四字体) 2 研究意义:(要求查阅参考文献,结合已有研究,探讨该综合项目所掌握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哪些领域的研究;宋体、五号字体) 3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过程采用的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宋体、五号字体) 4 结果与分析:(结合图、表条理清楚的展示结果的规律;宋体、五号字体) 5 讨论:(要求查阅参考文献,对数据结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宋体、五号字体) 6参考文献:(要求在文中引用标注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体) 说明: 封面和此说明页对面打印; 科研报告根据研究意义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性进行打分。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1、研究意义 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而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栖息地的环境称为生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逐渐成为全世界生物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而生态因子在决定生物多样性格局中的作用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此外,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影响和道地药材的形成是道地药材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以及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2],土壤无机元素能够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理代谢活动,促进植物的生长,影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积累,最终影响中药材品质[3]。例如人参中人参皂苷含量随产地不同变化较大,主要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等都会影响着人参品质[4]。近年来有些研究还表明,多变的气候因子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会使人参的质量差异较大[5]。又如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烟叶品质和香气风格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6]。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替、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与生态因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对校内不同生境(或群落)的生态因子进行测定,掌握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及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等)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作用特点,从而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以后的从事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生境的选择 自主在校内选择两种不同的生境,生境1为生命院后面的一块草地,可以看出地上的草不多,树有几棵但没有高大的树而且树上的叶子都脱落光了,晴天时光照比较充分。生境2为生命院后面的一片灌丛,树长的比较好,遮光效果好。 并在同一时间段,对不同天气下(晴天和阴天)的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2生态因子测定 (1)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测定 分别用照度计、空气温湿度计和土温计测定两种生境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每个因子连续观测三个小时,做出生态因子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空气温度为离地面1.5米处的气温。所得数据记录在表1-1中。具体操作如下:

生态学实验

实验一生态因子(光照强度)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内容 1、测定不同种类树木树冠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盖度大小的树木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2、测定不同群落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群落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二、目的要求 1、了解测定光照强度的方法,并掌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不同树冠内及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测定,认识植物和光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照度计、钢卷尺、皮卷尺、记录纸等。 2、事先选好被测树木和测试群落。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1、分组测定不同树冠内光的分布 在校园中选择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一株,分层测定树冠内的光照强度,分层时,层面必须与入射光垂直,同时测定树冠外的光照强度作为对照。每层重复测定6次,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树冠内外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2、分组测定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分布 选择两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在每一群落中随机设置3个样点(如群落上层、中层、下层),水平分层测定光照强度,每层重复4次,结果填入表2中,取平均值,计算各层的相对光强。 表2 不同群落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 五、实验报告及讨论 1、绘制不同树冠内光的削减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讨论有关树木补偿点的问题。 2、绘制不同群落中的削减曲线,并加以比较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将光电池直接暴露于强光下,以保护其灵敏度。 2、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3、每一次测定量程开关必须遵循从高档到低档的顺序,以免烧坏仪器。当屏幕显示“1”时表示过载,需将量程开关调高一档;当屏幕上的第一位数字为“0”时,需将量程开关调查低一档,以增加精确度。 4、每次用毕,及时关闭电门,以免使电流计受损。 5、温度与湿度会影响仪器的灵敏度,不能把照度计存放在潮湿或温度超过40℃的地方。 6、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显示屏左上角出现“LOBAT”字样时,需要更换电池。

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

***限公司 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控制措施登记表 序号场所/环节/部 位 较大危险因素名称 易发生的事 故类型 主要方法措施主要依据 岗位负 责人 1 木工设备机械加工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 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卷 入、剪、绞、碾、割、刺等伤害。由于 运动部件安全防护罩损毁失效;员工违 章擦洗转动的设备;女员工的长头发无 盘在工作帽内;检修时员工违章或误起 动设备。设备未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 修和出现故障时未能及时排除故障,导 致带病运行,存在发生突发事故伤人的 危险;使用机械设备无操作规程或员工 夹伤、压伤、触 电 旋转部位安装防护栏(罩),翻转部位安装警示 灯

未经培训就上岗,都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2 配电柜、电房 绝缘破坏或电器祼露导致触电,短路时 产生的高温或火花引起火灾。火灾 其他爆炸 (1)安装位置应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小动物,应 有足够的安全操作与维修空间; (2)配电箱内应安装专用的N线端子板和PE线 端子板,并有明显的标志; (3)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4 叉车 叉车的安全带、后视镜、声光报警装置、 灭火器等缺失或违章操作车辆伤害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强化岗位培训,必须持证上岗; (4)叉车应有统一牌照和车辆编号、技术资料和 档案、台帐齐全,无遗漏; (5)叉车刹车、转向、润滑系统良好、灯光、喇 叭、后视镜应完好; (6)应对叉车进行风险评估,对相关风险控制等 《叉车安全操作规范》

提出具体要求; (7)应安装倒车警报装置、行车警示灯,在特定区域限制速度; (8)应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 9 固定式压力容 器的安全附件 安全附件失效,导致容器内压力增加而 引起爆炸。 容器爆炸(1)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联锁 装置应完好,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 (2)用于易燃或毒性程度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 液位计上应装有防泄漏的保护装置;盛装易燃和 毒性介质的压力容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放口 应将排放的介质引至安全地点。 (3)压力容器及其附件应注册,并在检验周期内 使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TSG R0004-2009) 12 空压机及管道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失灵而导致 压力剧增引起爆炸,或管道内积碳在高其他爆炸 触电 (1)安全阀、压力表定期校验,空压机压力联锁 装置完好可靠。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 察规程》(TSG R0004-2009)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素识别与评估

2006年2月,我国新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启用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新准则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审计程序,通过深入剖析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包括内控制度),来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以此为导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将整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能否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成为评价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考验审计质量的关键尺度与决定性因素。 一、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因素识别 从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角度来看,新旧准则的最大差异在于新准则扩展了重大错报的风险因素,加深了风险因素如何对重大错报的发生造成影响的认识,以更宏观的视角,从整个企业及其环境状况的变化去认识影响重大错报发生的风险因素,通过考察造成重大错报的根本动因,来实施风险评估。新准则第1211号第19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具体方面,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以及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笔者认为,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重大错风险的因素,概括起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风险因素有效的审计,首先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以了解企业在外部环境中的地位。通过分析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潜在的重要战略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业务性质或监管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根据一些著名的审计失败案例可看出,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的变化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可能转化为诱发虚假财务报告环境压力,而注册会计师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或估计不足,将导致审计的失败。注册会计师需要识别和评估的企业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有:(1)行业环境状况,如企业所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供求与竞争;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能源供应与成本;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等。(2)法律及监管环境,如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等。(3)其他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动等。 (二)战略经营风险因素战略经营风险是企业的内部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成果以及持续经营造成的风险。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从了解企业所制定的总体战略出发,认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具体战略,分析内部经营环节,利用职业判断对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注册会计师还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目标和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1)对相关因素分析不够充分或对未来的变化没有能够合理预计而带来的企业总体战略选择风险。如企业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或任务适应性风险、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企业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的风险、业务扩张及其可能导致企业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风险等。(2)企业的具体战略选择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如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可能导致的产品责任增加的风险、企业并购可能导致的运营困难的风险等;(3)企业供、产、销等经营环节的作业链

实验一 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与比较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 一、实验内容: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 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 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 教师先逐一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10组,在校园中选取森林(马尾松林)、灌丛、草地、裸地等不同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lx, u mol m-2 s-1)一般采用照度计(国产有ST80A型、ZF2型),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本实验使用PHB-3便携式pH计。该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测量精度为±0.02pH。测量时,先用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校正后,用纯净水冲洗测定电极并用干净纱布拭干,便可对被测溶液进行测定。 土壤水分测定: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以便及时进行灌溉、保墒或排水,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或联系苗情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为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前一种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量测定,目前测定的方法很多,所用仪器也不同,在土壤物理分析中有详细介绍,这里指的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 风干土中水分含量受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影响。它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包括水分。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分析时一般都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群落内外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变化:由于太阳和地球相对位置的不断变化,以及地球表面大气层吸收、反射和散射介质的差异,太阳辐射具有时空上的显著差异。植物群落由于叶子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植物群落内外的太阳辐射也有显著的不同。测定时,在群落内外随机确定若干个测点,从早到晚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各点的光照强度。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实验二 生态因子时空变化的测定

实验二生态因子时空变化的测定(调查)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的测定或调查方法; 2.通过实验,阐明实验研究的各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 二、实验条件 1.仪器设备:手机及天气软件 2.实验地域:东莞市、南京市 三、实验内容 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的调查或测定: 1.大气温湿度的随时间变化情况的调查或测定: 使用手机天气软件,从早上到晚上,记录东莞每天早(8:30)、中(12:00)、晚(6:00)三个时间点的天气温湿度值及天气状况(阴晴或降水)情况(共7天)。 2.温度及光照的空间变化情况的调查: 使用手机天气软件,查询并记录两个城市(东莞市、南京市)温度、湿度、天气情况(阴晴或降雨)及紫外线指数值(共7天)。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记录一周(7天)内实验地区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点的气温、大气湿度数值,分

图1 一周内每日8:30温湿度折线图 图2 一周内每日12:00温湿度折线图

图3 一周内每日18:00温湿度折线图 由以上三个折线图分析可得,一周内每日同一时间点所测得的温度值相差不大,在折线图上呈现出一条平缓的折线;而一周内每日统一时间点所测得的湿度值相对而言就相差较大,导致其差距的原因可能与当天天气状况有关,晴天时的空气湿度明显要比多云时低。 2.记录并比较一周(7天)内两个实验观测地区的温湿度和紫外线强度变化,分别以折线 图图示出来,分析说明其空间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天气状况(阴晴降雨)的关系。

图4 一周内每日两地温度折线图(12:00) 图5 一周内每日两地湿度折线图(12:00)

图6 一周内每日两地紫外线指数折线图(12:00)由图4温度折线图可见,一周内每日同一时间点下,东莞市的温度大多时候都比南京高,根据理论,地理位置越靠南的城市温度越高。在少数情况下,南京市温度高于东莞市,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天气状况的不同,例如,南京市当天是晴天,而东莞是雨天时,南京的实时温度可能就会出现高于东莞的情况。 根据地域特征,从东南向西北湿度是逐渐递减的。而由图5数据走向,并没有呈现出理论该有的地域湿度特征。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天气情况与温度有关。 紫外线的强弱与天气情况、海拔以及季节等有关,图6所呈现的东莞实时紫外线多线都强于南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气情况。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作者:————————————————————————————————日期: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园林 林分生态因子平均高与胸径的测算 李焕军 (内蒙古绰尔林业局,塔尔气镇022189) 摘要:文章论述了林分平均高和优势平均高与平均胸径的测算方法,林分平均高同胸径之间的关系,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在森林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正确的测算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测算 中图分类号:S758 文献标识码:B 森林是以林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森林资源是以森林为主,包括依附于森林生长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随着现代林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要求从事林业的工作者,必须正确合理利用、开发森林资源,定期调查森林资源的数量、经营情况。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中,林分因子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林分的平均高是反映林分高矮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可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平均胸径是反映林分粗细的标志,他不是林木的平均水平,而是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并以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代表林分的平均胸径。 1平均高 1.1林分平均高的计算 1.1.1算术平均高 选测3—5株接近平均胸径林木的树高,按下式计算其平均高:

此法简便,但精度不高,常用于测定次要树种的平均高或目测林分平均高。 1.1.2条件平均高 在同一森林分子内,树高随胸径加粗而增高,并且相关关系紧密。因此,按径阶实测树木的胸径和树高绘制树高曲线,即可确定平均高。其方法是:先在标准地内按径阶实测树木的胸径(到0.1 cm)和树高( O.1cm),其株数一般不少于20~25株,中央径阶测3~5株,两端径阶的1~2株,如实测的株数较少,小径阶可合并。再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各径阶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高,在方格纸上以横坐标表示直径,纵坐标表示树高,点绘树高——直径的散点图,并标记各点代表的株数,修匀后即为树高曲线,如图1。 树高曲线修匀原则:①曲线要圆滑,不能出现波状线。②各点到曲线的代数和为最小。③曲线应尽量通过或接近株数最多的点。 根据此林分的平均胸径,从横坐标向上作垂线与树高曲线相交,由交点处做纵坐标垂线,交于纵坐标上的高度即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林分平均高)。同样,径阶中值所对应树高曲线上的高度即为径阶平均高。 例如:根据表1的测高记录经计算后可绘制树高曲线图1。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辨识更新评价步骤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 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 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 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 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一般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 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及风险评价 1、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 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 生产装置在下列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 (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

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 HAZOP: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和What If/Checklist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 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 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作业危害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活动过程中的危害,以预防作业活动中事故的发生。 (1)作业危害分析的范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