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列出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推荐书目,但却没有落实图书来源、阅读时间、教学方式、评价措施等,不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笔者开始在四年级教学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实践活动。通过给家长写信,倡导亲子共读,解决了整本书的书源问题,保证了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每周节约出1-2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进行整本书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同题电影、排练剧本、续写等方式对书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通过每月评选“小书虫”、“书香家庭”等评价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积极性。两年坚持下来,实验班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超额完成课标阅读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验中,笔者发现整本书的选择和阅读跟踪指导、交流课上的讨论、读后的阅读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交流课上话题的恰当设计、阅读策略的精当引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两年实践,笔者在这方面累积了一定经验,但没有形成有效指导策略系统。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类别的整本书就阅读交流的指导策略有效性进行实践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

等于没有指导。”扬州市“亲近母语”课题组历时十年,探索建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体系,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组织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周益民、蒋军晶所执教的整本书阅读交流观摩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案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自2006年1月在《小学语文教学》“班级读书会”专栏对整本书阅读指导作专业引领,并指出了目前阅读交流课堂教师占主导地位、指导缺乏技巧等问题。

以上理论和实践给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同时资料表明,对整本书的阅读交流研究主要停留在课型的设计、教学的模式层面,而教师组织技巧、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没能深入探究,缺乏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

(三)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的实践性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对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业务能力,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探讨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对开展儿童阅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推广价值,从而为大面积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服务。

2.理论价值

(1)本课题实验着力构建符合儿童语言和生命发展需要,适应本地区的学校和学生的儿童阅读课程解决方案,为完善儿童阅读新课程作出理论贡献。

(2)本课题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论进行实践验证,丰富课程标准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整本书: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整本的儿童读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字为主的整本书;一类是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图画书。本课题所研究的是以儿童文学为主的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交流: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一本书,而后进行讨论的交流及评价过程。

有效指导策略:“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策略”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或研究制定的对策和方略。本课题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针对整本书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对策和方略。

(二)课题的重要观点

1、整本书的阅读超越狭隘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让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材料进入语文学习过程,开启文学之窗,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教师是阅读交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指导策略的有效性表现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良好阅读习惯。通过话题引领,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能力。

3、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把语文教学与老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童书,写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唤醒对于语言的感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三)研究目标

该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将学生引入儿童阅读的世界,并在其中获得情感的滋润、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通过研究和实验,探索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整本书有效交流方式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在研究个案的基础上寻求同类书所具有的共性,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阅读交流指导策略体系,积累各个年段各种类型整本书的阅读课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并通过此项实验研究,丰富和创新儿童阅读的教育理论。

(四)研究内容设计

1、根据整本书类别和研究的对象(学生),本课题分解为以下两个子课题:

(1)图画书的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负责人:王红艳、贾文静 (低年级)

张娜、张蕾(中年级)

朱垚、许晓立鲁智娟(高年级)

(2)文字书的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负责人:朱秀丽陈国珍 (低年级)

王苏娟宁海侠(中年级)

陆凤薛莉林敏(高年级)

2、每个子课题包含三个研究侧面:

(1)整本书阅读前有效推荐方式研究;

(2)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话题设计研究;

(3)整本书阅读后有效延伸活动设计研究。

3、低年级以图画书阅读研究为主,中高年级阅读比例逐渐减少。

中高年级以阅读文字书为主,每学期师生至少共读1-2本儿童文学作品,跟踪阅读指导,围绕多个话题进行阅读交流。

4、每个学段的课题组人员均从起始年级开始任教,跟班两年,保证研究

的连续性,对所在学段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1、问卷调查法: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师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发现问题,制定改革方案,及时修正研究方案,让课题研究切实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提高服务。

2、文献研究法:以“亲近母语”总课题组研发的“儿童阅读指导丛书”为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属于实践研究,所以行动研究法将是主要的方法。一方面要求课题组成员和学生同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撰写读书随笔;另一方面各学段实验班运用不同方式开展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阅读交流课,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活动,将实验一步步推向深入。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案例既是研究的载体,也是研究的重要成果。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同类书、同文体书的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的共性。

5、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一)前期准备和研究[2011年2月——2011年6月]

1.先后完成了县、市两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建立健全了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

2.把子课题分工到人,各子课题小组制定了子课题研究方案。

3.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了前期研究:一是完成了对国内外儿童阅读指导研究成果的文献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二是完成了对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报告。

4.做好了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相关准备工作:设计并打印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课堂评议表》;为课题组成员准备了档案盒,以便及时将各自的研究资料归档;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听课记录本和《儿童阅读叙事本》、《读书随笔》。

(二)第一轮实验研究[2011年9月——2012年6月]

本课题意在以整本书阅读研究为切入口进行儿童阅读的学习和推广,尝试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儿童阅读课程,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因此课题研究初期重在打造阅读环境,探求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从“面”上铺开儿童阅读活动。每个年级的两个研究班,通过书香班级建设活动引领本年级阅读活动开展。

课堂研究定位于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教师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和阅读的力量。图画书教学在我校是一块盲区,第一学期课题组重点开展了图画书课堂教学研究推广活动。图画书在小组研究基础上,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公开教学并研讨。全校教师了解了图画书特点,掌握图画书教学的基本方法。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研讨活动,把绘本带给老师,带给学生,为我校打开一扇图画书阅读之窗。文字书阅读指导研究主要在子课题内进行,自行实践,课题组交流讨论,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班级共读活动,怎样带领学生阅读一本书。本学期课题组还研究确定了年级整本书共读书目,将图画书和文字书教学正式进入班级阅读课程。第二学期课题组重点进行了文字书阅读指导研究,大组研讨,初步明确了教学流程及指导重点。图画书小组自行教学实践,在阅读中探究指导策略。六月份,我校面向全县举行课外阅读现场会,课题组成员担任了整本书的公开教学任务。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和教研室领导对教学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点评,使课题研究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课题组和少先队联合举办“好书推荐”活动,每周一,课题组老师利用班队会给全校师生讲述图画书故事。培养组员讲述能力,打造学校儿童阅读软环境。

课题管理重在激发组员的儿童阅读推广兴趣,鼓励组员大量阅读,和孩子共读儿童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专业水平。因此课题资料主要从三方面积累:1、整本书阅读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课表、听课手册;2、儿童阅读实践资料:读书随笔、儿童阅读叙事(师生共读故事、班级读书故事等)3、学生阅读过程性资料:阅读单、读书卡、学生读书作品等。

学期末上交材料,主持人分类整理归档。

(三)第二轮实验研究[2012年9月——2013年6月]

在初步探索出了图画书和文字书的基本教学流程基础上,针对“有效指导策略”作进一步深化研究。

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实践教学”“大组融合”听课,即子课题小组选出两位组员上课题研究课,完成文字书的教学流程和图画书两种课型教学,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全部参与听课和研讨。这样安排一方面能够促使执教者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将实验进一步推向深入;另一方面,子课题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加快各子课题研究的进程;同时,集全组成员的智慧,更有利于解决实验中的难题。

2013年1月,课题组面向全校汇报了文字书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和组员展示了文字书《柳林风声》的阅读教学流程,并给全校教师作了文字书阅读教学的讲座。

2013年5月,课题组面向全校汇报了图画书阶段性研究成果。两位组员执教了图画书阅读课和图画书写作课的教学,主持人做了图画书的解读及教学的讲座。至此,整本书教学流程及指导策略给全校教师做了比较完整的引领和示范。

2013年3月,全县课外阅读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课题组担任全部教学任务。组员许晓立和葛英分别执教了高年级文字书导读课和低年级图画书阅读课,主持人宁海侠汇报了课题成果《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到与会教师和教研室领导一致好评。课题组的儿童阅读推广由实小走向全县,走向了更多农村小学。

这一阶段,课题组老师利用班队会给全校师生主要讲述文字书精彩片段,分类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课题材料的积累与管理方式不变。

(四)第三轮实验研究[2013年9月——2014年6月]

1、本轮实验在总结前两轮实验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不足之处进一步研究。

①中高年级图画书研究重在“寻找写作切入点”,加强图画书的语用功能;低年级探索图画书讲述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及指导策略。

②文字书组深化研究“阅读单设计和使用”“话题设计”,在交流中指导学生由关注“内容”到关注“表达”,进一步落实儿童阅读的实效性。

2、为了加快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课题组整理了公开教学案例,对年级漂流书目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制作了《快乐读书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萃》电子书一份,为全校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3、课题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①2013年11月,组员王红艳送课下乡:图画书《我有友情免费出租》;

②2013年12月,主持人宁海侠送课城西小学:图画书《团圆》;

③2014年3月,主持人宁海侠送课职小:图画书《一片叶子落下来》。

④课题组和少先队举行“故事妈妈进校园”活动。每周一,志愿者妈妈和孩子一起为全校师生讲述故事,把孩子最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小伙伴。

课题材料的积累与管理方式不变。

(五)整理总结[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对照总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材料进行全面梳理、装订,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同时,初步进行了整本书的主题阅读、图画书的主题阅读探究活动。为了节约课内教学时间,减少精读训练,课题组还进行了课内单元整合主题阅读研究。

五、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通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本课题以整本书阅读有效指导策略研究为切入点,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理论性成果:

(一)探求了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作者艾登·钱伯斯告诉我们:阅读是可以引导的。每次阅读时,我们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阅读循环的中心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如果教师和家长能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问题障碍,从而爱上阅读,成为一名有思考力的读者。其次,阅读必须要有随手可取的图书和阅读时间的保证。因此,整本书阅读交流的研究首先要探究怎样给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经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以下途径:

1、提供丰富书源

当书很容易取得,当环境中充满读物时,阅读就很容易发生。

(1)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

“图书漂流”就是根据班级人数购买相应数量的优质儿童读物,学生相互传递阅读。图书漂流活动具有以下优势:①节省资金。孩子买一本书可以读到64本书,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②保证图书的质量。教师要精心选择漂流书目,既要适合本年级段孩子阅读兴趣,还要考虑到图书种类的合理搭配,例如中外文学的比例,科普、历史类书籍的比例等。③符合孩子游戏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协作能力。④方便图书管理。保持人手一本书,读完自行交换,丢掉了自觉买一本。

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落实,可以采取一些措施:①在每一本书后贴上一张漂流路线图,学生读完书后,签上自己的名字。阅读漂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展示这本书在学生手中阅读漂流的轨迹。②为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书,鼓励学生完成一张“阅读记录卡”,对书的内容进行简单梳理和概括。(年级不同,记录卡的内容也应不同。)③在教室和学生家里的书桌前可以贴一张“班级漂流书目一览表”,每读完一本书,完成一张“阅读记录卡”,学生就可以在表上给自己加一颗星。这张表直观地呈现了每个孩子的漂流书阅读量和每本书的阅读进度,老师能够及时了解阅读情况,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④利用读书课,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在漂流阅读中最喜欢的一本书,分享读书收获和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它孩子阅读的兴趣。

(2)建立班级书架

研究表明,在教室中精心布置图书角,与没有图书角时相比,孩子在自由玩耍的时间会更常阅读书,也多了其他的“语文活动”。怎样拥有一个理想的班级图书角?由每个学生提供1-2本书,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一百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里的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地带来,而学生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也可以由老师提供阅读书单,班级统一购买。

(3)倡导建立家庭书架

家中是否充满读物的环境,与孩子的阅读量相关:读得越多的孩子,家里通常有越多的书籍。为了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藏书意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要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书架,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当然,家庭书架中的藏书一定是适合孩子们自己阅读的,作为教师,可定期向孩子们推荐藏书目录,了解孩子们的藏书情况和使用情况,对家庭藏书量大的学生进行适度的奖励。鼓励家长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把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学生。

2、落实阅读时间

第二个关于阅读的重要概念,就是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给学生时间阅读,并帮助他们一点一点加长阅读时间,从中品味阅读带来的乐趣,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呢?

(1)校园内

①充分利用阅读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孩子的阅读提供帮助和引导。

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效益,力求改变对课文的繁琐分析,整合单元课

文,进行主题性补充阅读,扩大单篇文章的阅读量。

③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2)家庭里

①倡导每天20-30分钟的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而且是亲子之间最温馨的心灵交流,共享人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②为了保证亲子共读活动能够有效开展,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A、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

B、坚持使用“亲子读书交流卡”,家校及时沟通。

“亲子读书交流卡”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及家长在共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亲子读书交流卡”给家长们介绍一些阅读指导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了解家长对班级阅读活动的看法,征求合理化建议,使阅读活动成为家校共同的事情。

C、利用家长会分享“亲子共读”感受和收获,交流“亲子共读”经验,颁发“书香家庭”奖。

(3)开展假期阅读活动

每年的假期是学生遨游书海的好时光,我们可以采取给家长写信、发倡议书、推荐假期阅读书目等方式开展读书活动。

3、开办家长学校

无论是解决书源,还是落实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打造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人,也是难以为孩子们提供协助的。因此,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逐渐成为儿童阅读活动中的协助者和阅读者,是有效开展班级儿童阅读活动的重要保证。

(1)召开家长会

班级阅读活动开展之初,召开一次家长会很有必要。宣传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介绍亲子共读对孩子及家庭的深远影响,让家长和自己走到一起来,携手共同经营阅读活动。我们还可以请几位热心、有能力的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实行家长自主管理,解决班级阅读活动中必要的经费问题,参与相关阅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每次家长会,教师都要注意进行阅读的推广和培训,为他们推荐家庭教育书籍等。通过家长学校的积极引导,让家长也爱上阅读,成为有能力的阅读者。

(2)定期开放儿童阅读课

家长、老师、孩子共同分享交流一本书,从而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

(3)书信沟通,网络学习

为了把阅读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我们可以通过书信和班级QQ群和家长联系,引导家长跟上班级阅读的节奏,把阅读进行到底。

4、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的情境和心境深深影响着阅读的效果。想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作为有经验的协助者还要善于在班级营造阅读的氛围。

(1)教师的影响

教师对于书籍与阅读的挚爱和热忱,会在与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时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学生,从而转化为一种开启阅读热情的良好的情绪氛围。

(2)环境的布置

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个空间:阅读交流、活动展示、明星榜样,温馨方便的图书角,舒缓优雅的轻音乐流淌其间,这样的环境,孩子会很容易受到感染,爱上阅读。

5、开展班级读书会及各种阅读活动

无论我们阅读什么,总会产生某种感觉回应。而这些反应正是阅读的乐趣所在。作为儿童阅读协助者,我们必须通过开展班级读书会及各种阅读活动,让孩子的阅读回应得到分享,帮助孩子们发展提问、报告、比较、判断等能力,使之成为一位深具思考力的读者。(此文获徐州市教科研“创新杯”论文一等奖)

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指导是班级读书会的一种形态,下面作重点阐述。

(二)对图画书课的基本类型和教学流程、指导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年段目标出发,低年级图画书教学侧重于指导图画语言的阅读,解读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孩子练习讲述故事。中高年级教学以指导图文互读为主,体会作品丰富内涵,借助图画书特点进行语言训练,课型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

图画书课的基本类型和教学流程、指导策略如下:

1、图画书阅读课

(1)读前观察

教师首先要注意封面、封底、环衬的观察指导,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借此猜测故事的基本信息和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讲述中的停留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讲述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对图画书中的重点画面停留解读,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在画面的细节中发现、体悟作品的意义。

①抓住可以引发想象的画面,在讲述过程中猜想对比,训练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②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细节,在细节的阅读中逐步领悟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

③充分利用图画和文字的互补特点,让学生参与到讲述中来,由此主动建构画面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视觉思考能力。

(3)读后的讨论交流

这一环节是对阅读的总结与提升,设计时要注意立足整本书从整体上架构问题的设计。设计的讨论话题紧扣教学目标,以2—3个为宜,既要有一定的层次,又要层层将文本的讨论引向深入。

(4)延伸活动的开展

在师生共读绘本后,还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复述、绘画等,进一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2、图画书写作课

(1)阅读图画书。主要师生共读,了解故事内容。

(2)诞生写作话题。根据图画书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叙写、描写画面、猜测故事情节等。

(3)从说到写。中年级要由说到写,教师适当指导。高年级选取写作话题后,可以直接创作,以保持其习作个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如何寻求图画书写作切入点重点进行了探索:①在“结构重复”处写句;②在“图文互补”处补白;③在“隐藏的细节”处续写;④据“文本特色”写文。(《基于图画书的习作练笔策略》发表于2014年10月《小学教学.语文》)

3、图画书讲述课

(1)教师讲述。以教师讲述为主,给学生以示范,尽量不设计问题。

(2)理清思路

(3)学生练习讲述

(三)对文字书的阅读教学流程及相应的指导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文字书的阅读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

1、导读: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通过呈现精彩片段或影视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①教师导读:如果是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教师要精选作品中最能展现作者创作主旨与表现风格,或对情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代表性片段,大声朗读或讲述,不断地预设悬念,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得一些阅读的方法。所选择的片段与片段之间,话题的连接要像一条线把一串串零散的珠子串联起来,让故事完整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其获得对文本的整体认识。

导读课还可以简介作品要点、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了解。交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阅读中要关注封面、封底、目录、序言等,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读书方法,若是外国文学,还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渗透其中,为阅读做好准备。

导读课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整本书有透彻的了解,把自己对书的喜爱传达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

②学生导读: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以自己喜欢的导读方式推荐给本班学生或其他班学生。孩子导读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捕捉一本书“优点”的能力。

2、自读:自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整本书,持续默读,与书本对话。这个阶段可以设计阅读学习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阅读学习单主要设计一些重要话题,引领学生带着思考重读全书。

阅读学习单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语言简要有趣;②内容设计由浅入深;③形式活泼美观。

阅读学习单可以让学生带着话题深入阅读,为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并且将学生宝贵的原初的阅读体验与成果传达给老师,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读书交流会的流程与内容。

3、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要借助一些话题展开讨论,话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确立主题,整体建构话题。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主题往往也是复调的。面面俱到的话,恐怕一个星期都讨论不过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确定讨论的主题,然后设计多个话题层层推进。话题群之间的关系,应该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延伸、深化的自然,形成链状或梯状结构。②引发冲突,激起思维火花。话题的设计要具备诠释性和开放性,善于抓住作品中的冲突点,将学生处于矛盾的对立中,引发讨论,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在辩论中明晰,成为有思考力的读者。③抓住细节,品悟语言表达。细节描写既是人物形象、环境特点的具体表现,又往往是学生语言习得的范本,因此,在阅读交流中,要抓住细节设计话题,深入语言层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特色及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④寻找自我,链接现实生活。话题的设计还要有延伸性,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追问现实生活,感受到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影响和指导意义的。(《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话题设计研究初探》获2012年徐州市“创新杯”论文一等奖)

4、延伸: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向度的延伸活动,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拓展作品的教育意义。推荐阅读同作家作品或同类作品,让孩子们回到阅读循环的起点,重新选择、重新开始。(《浅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指导》发表于2013年11月《山西教育》)

以上是一本书阅读教学的大致流程以及指导策略,对于不同年段指导重点要有所不同。低年级重在讲述故事,交流分享引发学生兴趣的故事情节、人物等。中年级的讨论话题要关注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书中的细节,感受人物心理变化等。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验到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高年级的课堂则要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多一些精神的关照。

(四)初步探索了基于教材的文字书导读教学流程及有效指导策略

苏教版教材中有部分文章节选自文学名著,编者意图是通过一篇文章为学生打开名著阅读的一扇窗。课题组立足于编者意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由单篇→多篇→整本书的教学流程。这类课文的教学要以导读为主,精选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比较阅读,初步感悟表达特点,学习相应的阅读策略,为阅读整本书打下基础。从而将整本书阅读和课内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互为补充。

实践性成果:

1、《“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2、《快乐读书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萃》电子书一份;

3、《与儿童阅读相伴的日子——教师阅读研究札记》一本;

4、《书海漫步——学生读书随笔》一本;

5、《书韵余香——学生绘本作品》若干本;

6、公开课、讲座光盘及有关资料;

7、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辐射:

一、学校层面

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的实践性研究,以整本书阅读研究为切入口,推广儿童阅读,尝试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儿童阅读课程。虽是个人课题,但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协助组织每个年级中热爱阅读、具备一定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参与进来,形成一支儿童阅读推广的主力军,以课题研修的方式引导学校儿童阅读活动专业推进。研究期间,课题组从三个方面积极地推进了学校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1、各年级实验班扎实地进行了儿童阅读实践,以“书香班级”形式起到了示范作用;2、课题组和少先队联合,利用晨会、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时间,给全校老师学生讲述图画书,推荐好书,介绍儿童阅读知识,以浸润的方式打造了学校儿童阅读软环境;3、研究期间,课题组不仅每学期在低中高年级开展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而且面向全校、全县多次开展了图画书、文字书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课题组组员送课下乡,推动了学校乃至全县儿童阅读活动的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快乐读书课——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集萃》作为校本教材正在投入使用。

二、教师层面

三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员阅读了大量的儿童阅读理论书籍,积极投身阅读研修活动,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而且与学生共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获得了文学的滋养和精神的提升,成长为我校一批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12名课题组员三年来,参加校级县级课堂教学竞赛达20多次,其中课题评优课和课外阅读评优课均获一等奖。朱瑶、鲁智娟两位老师代表我县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研究期间,主持人和组员多次面向全校、全县执教整本书阅读观摩课,开设讲座,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受到县教研室、各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好评。林敏、鲁智娟、王红艳负责的子课题申报了徐州市教科所个人小课题,2013年顺利结题,王红艳还获得了优秀课题二等奖。主持人、朱瑶、鲁智娟等教师的课题论文、读书笔记发表或在市县级比赛中获奖。

三、学生层面

本课题实践研究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把孩子们从枯燥的习题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属于儿童语言和儿童生活的丰富世界。在经历了大量的阅读之后,我们不仅听到了孩子们精神拔节的声音,而且看到了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的显著提高。研究期间,实验班级多名学生读书类习作获奖发表。2011、2012年参加“亲近母语全国读写大赛”20多人次获得金、银、铜牌奖,80多名学生获得鼓励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2013年,课题组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县首届课外阅读知识大赛”,均获一等奖,以绝对优势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四、家长层面

儿童阅读课程的构建必须包括家长课程,尤其阅读的起步,需要家长的支持。只有家长走入课程,学生的阅读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更重要的是书香家庭,才能书香社会。本课题研究始终把家长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成立家委会,通过家长会、QQ群、书信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进行亲子阅读动员和阅读方法交流、介绍,推荐相关书籍,鼓励家长记录亲子共读的故事,使家长和学生、老师同步前行,共同成长。课题组还组织了“故事妈妈进校园”和“书香妈妈俱乐部”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儿童阅读的推广,部分家长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区域内成长为儿童阅读推广人。

六、存在问题及设想

回顾研究过程,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在整本书的教学流程中,“导读”和“交流”环节如何有效指导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案例,但在“延伸活动”环节实践还不够,尤其是图画书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整本书交流指导策略研究方面,本课题有些侧重于阅读理解,教给孩子阅读策略有所欠缺。

2、对于不同类别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没能进行。从阅读的程度来说,这应该是更深层次的阅读和研究——主题性阅读研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在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经验之后才能开展。

3、本课题研究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儿童阅读的推广,课题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开展儿童阅读活动,创设儿童阅读环境方面,在专业研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持人课题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整本书阅读只是儿童阅读课程的一部分,在全面构建和实施适合本地区的儿童阅读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本书阅读研究将是本课题的下一个研究方向。

名著阅读方法.

经典墨海须畅游书香弥漫伴成长 1 你喜欢读书吗? 2 名著与网络小说、科幻小说、漫画书相比你喜欢哪一类?谈一谈原因 3 你读过那些名著? 4 每周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籍?写读书笔记吗? 打开一片天:文学名著的意义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文学名著又是绝大多数人思想的摇篮,是绝大多数人迈动双脚的动力。文学名著具有不朽的本质,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华丽雄伟的建筑也会逐渐颓毁坍塌,唯有名著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而与世长存,千百年来仍然新颖如故,熠熠生辉,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藉。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杰出的人面对面。”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书称得上名著,我们高年级的小学生如何在紧张得学习之余,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怎样去阅读名著呢?今天老师主要从这三方面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名著?千百年来,新书源源不断地问世,属于“名著”的书目亦与日俱增。真正的名著相对说来是“凤毛麟角”。自从世界上有了文化,就有人列出最佳书目。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就曾列过此类书单。不同时代对书目的挑选会有所不同,但各个时代所选的最佳书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何谓“名著”?标志是什么?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著,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2.“名著”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3.“名著”,永不过时。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格列佛游记》、《鲁滨逊飘流记》和《奥德赛》。儿童可以饶有趣味地阅读,但未能领会其中能为成年人所欣赏的全部妙处和含义。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美人鱼》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名著”含有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东西,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老师。6.“名著”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学名著,是一个民族文化科学的结晶,是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文学是生活的缩影,一个兴旺发达的民族,总会产生民族的史诗。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产生了光照千古的文化艺术名著。一部《论语》,充满了哲理,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全唐诗》,是诗歌王国的珍宝。《红楼梦》等四部古典小说名著,刊于世界文学名著艺术之廊而毫无逊色。《阿Q正传》等现代文学名著也走向世界,阿Q和葛朗台、安娜、卡利尼娜、罗密欧与朱丽叶、牛虻一样,成为活在世界人民心里的一个个艺术形象。 文学名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你想了解春秋时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可以到诸子百家中去寻找答案。你想了解唐宋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甚至风俗民情,可以欣赏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走进“大观园”,你会听到封建时代的末世悲歌,走进那些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读鲁迅的《阿Q正传》,巴金的《家春秋》,你会明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文学名著有别于历史典籍,它是形象的历史,它比历史教科书更具体,更形象,更有感染力。 文学名著是民族的骄傲,创作名著的作家更是民族的骄子。英国人谈到莎士比亚,法国人提到巴尔扎克,俄国人提到列夫·托尔斯泰和普希金,总是流露出自豪的感情。几年前,我国有位作家访问韩国,当他谈到韩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时,接待他的韩国作家说了一句:“你们有鲁迅”,言谈之中,流露出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敬仰之情,也是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由衷的赞美。 走进名著,就是走进一座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走进名著,你还会受到思想的熏陶,懂得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处世为人。不读名著,往往会导致思想的贫乏,知识的浅薄,甚至会影响到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 开启一扇窗: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点评建议: 1、做好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从阅读这个层面来说,该校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基础,如该校的课题《绿色浸润心灵书香滋养童年——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关注语言文字形式,在阅读与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典绘本泽书香童年——新课程背景下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书香浸染中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探究》等,已经取得比较良好的成效和成果。而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不过是对“阅读”这一主题的另外一个角度的研究而已。因此,原有的一些研究经验与做法继续可以使用,但同时也要针对该课题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事实上,该课题在没有申报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此,作为一项课题而言,就是要对原有研究工作的提升与深入,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更强的研究工作。所以,该课题在研究之前,需要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现状的调查,梳理问题并进行分析,那么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课题研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2、课题宜做个案研究。就一项课题而言,应该是从点到面的研究方式,而不是从面到点。那么,就本课题来说,学校就是面,而每一个班级就是一个个的点。因此该课题可以以学校的某几个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在取得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在全校进行推广这些好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走回头路,二是样本少,研究对象聚焦,因此研究会更深入、更有效和更扎实。 3、注重阅读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宜性。课题负责人认为,本课题拟在各个年级、分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研究。那么,如何选择适宜的、合适的阅读书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生本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不仅必要,而且还有深远的意义。为了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特制定如下课外阅读指导意见,供老师参考实施。 一、制定目标 1.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逐步学会独立阅读适合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2.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歇后语、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 3.高年级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对文章有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并主动从中汲取营养;能背诵较多的名家名篇(或片断〕;有摘录好词佳句及文章精华的能力,并学习分类;能独立阅读课外读物,学习制作阅读卡片;能按兴趣后某种要求剪报。 二、推荐书目 1.科技知识类:提供有关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等科学常识性文章,适合儿童特点的科幻小故事,简单的产品说明书等。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动脑筋爷爷》、《大自然中的老师》(彩图注音本) 、《少年百科知识问答》、《小实验小制作》、《四季星座》、《学做多面手》、《飞向太空》、《奇趣博物馆》、《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 《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小学生漫游祖国》、《打开智慧之门的的金钥匙》、《中国科学小品文》、《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上下五千年》、《家用电器大观》 2.文学作品类:选择儿童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寓言、童话、小说、剧本、相声小段、小品脚本等,供学生阅读。选择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品味、赏析、学习。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认真掌握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四个环节: 一、精心备课 积极投入“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流程,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一)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材资源。 2、生活资源。 3、网络资源。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和生成。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环节,在“新”、“趣”、“实”上下功夫。 (五)勤于说课 二、理性授课 语文学习, 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但不是通过花哨的形式来实现, 而应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我平时在操作过程中经常运用这四种策略: (一)扣读导悟, 读中见悟。 (二)实实在在地从语言文字入手。 (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的比较多的是以下三种形式: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以上教学,是以生为本,立足于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主动、互动的热烈氛围。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其求知欲、表现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文本的拓展 三、精致作业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1、基础C层学生常布置书写生字、新词,及时布置字词复习类作业,弥补字词掌握的缺陷,提高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促进字词的学习能力提高。同时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量布置语文常识类作业,如“修改病句、扩句、缩句等”对于当天所学课文内容配套练习根据其能力圈划部分,鼓励完成。 2、基础B层学生,在巩固生字、新词的同时,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布置和课时相关的练习并要求学生能按时完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读整本书策略

共度好时光——整本书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一、问题提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把读书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小学生为什么要读好整本书呢? 1、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教材编写的需求:苏教版教材从五年级起就安排“我读书,我快乐”整本书的阅读,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学生还要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3、儿童阅读被有声影像排挤: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诸如电视、录像、电脑游戏等媒体获得感官的刺激,纸质阅读的时间无以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少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他们愿意看2个小时的电视,却不愿读20分钟的书。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的中高年级学生,大有人在。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我认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零散、无序和随意的状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1、学生方面:许多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挣钱,剩下爷爷、奶奶在家中照顾这他们,一般都比较溺爱自己的子孙。学生双休日回家往往能完成家庭作业就已经很不错了。班上的外地学生比例越来越多。我在本班学生里做了一个调查,整整两个月的暑假里,只有几位同学坚持看完一本书。很多学生暑假里除了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课题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①收集名人格言;②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③准备读书感受一条。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格言导入 激发兴趣1、引导学生交流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2、揭示本课目的,板书课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

学生交流名人格言 2、参与全班交流。 自由交流 感悟方法1、组织学生小组、全班交流读书感受。2、评选读书之星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 3、教师小结:好书的确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多读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所以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1、小组自由交流读书感受: ①书籍给了我知识; ②书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③书籍使我树立远大的理想。。2、推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检测体验 培养习惯1、出示检测: ①上课时,小红看起课外书来;放学后,作业没做,又着迷地看起课外书来。 ②小兰只爱看《卡通画册》,对别的书没兴趣。 ③小云一天看好几本书,每本只看插图就好了。

2、组织交流。 3、小结: 1、学生参与检测,并说明理由: ①小红看书时间不对。 ②小兰应该培养多种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 ③小云要认真阅读理解容。体会感情。 2、参与全班交流 课后延伸 巩固升华布置课后作业:我们中队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希望大家认真读书,一个月后,比一比谁读的书多,收获大。回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订计划阅读课外书籍,准备参与活动。 - 课题2、默读要有速度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及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2、有速度的看一些浅显的课外书籍,并有一定的速度,扩大阅读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情趣”导航扬阅读之帆启学习之舟 胶南市珠山办事处辛庄小学李凤红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1、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

[语文教学,名著,初中]阅读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阅读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摘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的好处,特别是阅读名人、名作,好处就更大了。语文课本中配备了许多阅读教材,很多都是名家所写,阅读这些名著的好处会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本文阐述了阅读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鉴赏文学名著教学策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名著的阅读为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阅读文学名著的现状 笔者曾对学校学生做过一次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并非人人涉猎,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品读得不多;二是对古典诗词缺乏热情,有把苏轼说成唐朝诗人的;三是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不高,连茅盾、路遥都不知道;四是对外国名著知之甚少;五是喜爱看的偏重通俗刊物(如《故事会》、《民间故事》);偏重情节离奇、刺激性强的武侠、言情小说。 二、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1.转变观念。 古人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实事例告诉我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哪一位文学巨匠不是通过大量潜心阅读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哪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的时候不是把“多读”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开学初,笔者就给学生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期中,笔者利用教科书上的名著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教《杨修之死》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 但在现实中整本书的阅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缺乏实践和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列出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推荐书目,但却没有落实图书来源、阅读时间、教学方式、评价措施等,不具有指导意义。 2009年,笔者开始在四年级教学班开展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实践活动。通过给家长写信,倡导亲子共读,解决了整本书的书源问题,保证了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每周节约出1-2节的教学时间和学生进行整本书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同题电影、排练剧本、续写等方式对书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通过每月评选“小书虫”、“书香家庭”等评价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读书积极性。两年坚持下来,实验班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超额完成课标阅读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在实验中,笔者发现整本书的选择和阅读跟踪指导、交流课上的讨论、读后的阅读评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兴趣,交流课上话题的恰当设计、阅读策略的精当引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两年实践,笔者在这方面累积了一定经验,但没有形成有效指导策略系统。 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小学整本书阅读交流有效指导策略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不同类别的整本书就阅读交流的指导策略有效性进行实践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日本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读书指导”,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学生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报刊、使用工具书、利用信息等能力;我国台湾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书籍《儿童阅读手册》出版。国内比较早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是叶圣陶先生,他认为“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doc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 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名著是文学家们学识和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名著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从提高学生素养和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名著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名著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变“灌输知识”为“引导阅读”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要定位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要努力改变传统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为通过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开设“名著故事会”,学生轮流上台盘点经典情节,评出周冠军、月冠军;也可以利用阅览课,与生共读名著,然后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在名著课中组织学生说长道短、点评人物,或者跨越时空、对话作者,甚至编辑报纸、展评交流。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这样才能拥有更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阅读卡片、在名著中写阅读批注或者是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成为名著阅读的主人。最后,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践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知识要丰富渊博,语言要风趣幽默,表情要生动亲切;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同时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本就枯燥,如果课堂教学氛围不好,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会影响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进行名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名著教学的目标。名著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在体会名著语言美的同时,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而名著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应付好考试。阅读名著提高人文素养远比应付考试更加重要。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经典。 首先,老师要明确一个观点――名著的教学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将一种文化和思想传授给学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虽然名著教学是以考试为目标,但从名著本身来看,它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分析

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整本书阅读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要通过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重视方法的获得,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1.版本指导。

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2.序目指导。 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4.阅读方法指导。 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整本书阅读指导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要开始,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奥曲折的,就得精细地解说,周到地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王垸小学托补兴趣班阅读备课

课件出示内容 一、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缩编本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我们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我们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我们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等到自己说话写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看古今部分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专家们的看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老舍 这些大师的话,足以证明课外阅读在提高我们的语文实际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我们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我们个性的表现。而我们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我们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我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我们的主体意识,发展我们的主体能力,塑造我们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二、阅读方法 1、精读法亦称细读法、研读法。是指以正常的或极慢的阅读速度深入钻研全书的内容, 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详细掌握书中的每一个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 清晰地勾划出全书的结构或情节.

研究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120090 基础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基础教育中一门最基本却又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具有育人功能,能够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而语文阅读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然小学语文阅读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做好阅读教学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x兴趣 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把读书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自觉阅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课前启迪,使学生能根据文章题目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文章内容开展想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再进行课上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

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学生对阅读始终保持新鲜感及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内容及要求随着年级由低到高,安排的也大不相同,精读文章数量逐步减少,而略读课文的数目慢慢增加。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教材、教辅资源?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精读文章要用感情进行诵读 所选精读课文,大都出自名家之作,对于此类文章,教师采取“兴趣导入―诵读导引―阅读理解―主动探讨―拓展阅读”等方式,品析、积累妙语佳词、重点段落,形成逐层提升的阅读模式。课堂上,教师应本着“导读少讲和以读代讲”的形式减少课文解析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诵读训练时间,使他们在入境入情的朗读中理解、品味、体悟,并通过悟情、传情的朗读理解内容,在读后抒发情感、提升语感,体悟语言美妙。 2.略读文章要重点抓住文章大意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4597386.html,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徐国燕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 摘要: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想比,无论是 从阅读理解还是人文素养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阅读现状和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初中阶段,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名篇,它们是文学家针对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进行创作与改编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有很大的文学价值,而且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才被称之为“名著”。但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师只是将名著阅读作为考试的工具,除了根据中考考试范围对名著易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学生背诵之外,很少有对名著进行完整的阅读教学或者阅读指导。这样,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认识也就基于这些“条框式”的人物分析和片段赏析,根本无法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素养。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名著的认识和阅读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阅读资料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依据教材,推荐阅读。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涉及了一些简单的名著选段,到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名著片段编排的更多。尤其是到了九年级,无论是选编的内容,还是体裁都更加丰富,同时对学习的要求也更加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教材特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以便于拓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杨修之死》一课时,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如果单就这篇课文来学习,学生对主人公杨修的了解远远没有对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物的了解深刻,对杨修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性特点了解得都不是太全面和深刻,也就无法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鉴于学生的这种认知现状,我先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重点放在《杨修之死》这几章,读完之后再学习课文。因为有了之前对名著的全面了解,所以学生对这一课的理解和感悟自然是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借助影视,营造氛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