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一、梁设计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

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主要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高于 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

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最少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长度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

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半边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

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

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

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

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端部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五指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切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石壁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吊筋计算(和创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1.25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该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对齐查表想想需要用几号吊筋。

F.加腋计算:加腋位置一般出现在大悬挑处,先建悬挑梁计算得出邢洽当结果,中曾然后在模型中靠近支座出口处增加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与柱节点间设变梁进行计算,要求靠近支座的数值往外逐渐边小,若有突变,则需要加长腋长。

4.注意事项

A.当梁段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这时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上部设构造筋,其截面积不应小于下部跨中纵筋1/4,实际工作中,所有梁配筋远大于都应满足上部滚子配筋不小于底筋的1/4。

B.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受压钢筋混凝土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桥面直径的1/4。

C.沿全长的顶面、底面的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C14,且分别不

应少于梁顶面、底面纵筋中较大截面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C12.

(配筋率=配筋面积/界面有效面积{bxh0,h0指合力作用点至梁截面边距离})

D.贯通腕与柱截面关系: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钢筋

直径,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圆锥,未必应大于矩形柱该方向尺寸

的1/20,不应大于钢筋所在位置圆柱弦须要长的1/20;对于其他结构

类型,“不应大于”改为“不宜大于”。

5.其它

A.钢筋锚固与搭接纵向钢筋伸入支座内长度应符合《混凝土规范》

9.2.2条相关要求;支座市郊不宜在手支座拉区截断。截断位置见《混凝土规范》9.2.3。

B.支座内侧前一天配筋差异较明显时,应分别配筋,这样更省一些。

C.连续梁底筋尽量使用截面积一种厚度,支座筋除通长钢筋可使

用小直径外,其它尽量使用第一种钢筋,减少套筒种类。

二、板设计

1.截面尺寸

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吉洛姆长度的1/30,不

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吉洛姆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

厚一般不宜切忌于12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0mm,不

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当为柱径的1/30,可酌情加厚;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

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0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

2.配筋率

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

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

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

45ft/fy%中的较大值);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单向小于0.20和

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无须小于0.1%。

3.钢筋布置

A.钢筋间距: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

B.标准层钢筋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面层钢筋应当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C.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需双层双向,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

4.板配筋计算

A.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

B.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所在位置边界处

钢筋长度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操

作方式。

C.计算注意检查阻抗挠度和裂缝是否合理,留神设选跳板的话,

边界需重新定义。

D.阳角处增设放射筋。7C14

钢结构设计的八大要点

钢结构设计的八大要点 钢结构设计要点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 (一)判断结构是否适合用钢结构 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直观的说: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这是和钢结构自身的特点相一致的。 (二)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此处仅简单介绍。详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由于结构选型涉及广泛, 做结构选型及布置应该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的是“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同时,它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无论结构软件如何强大,扎实的结构概念和力学分析,及可靠的手算能力,才是过硬的素质。)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木行)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 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亦有部分难题没有解决,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比如网壳的稳定等。 结构选型时,应考虑它们不同的特点。在轻钢工业厂房中,当有较大悬挂荷载或移动荷载,就可考虑放弃门式刚架而采用网架。屋面上雪 压大的地区,屋面曲线应有利于积雪滑落(切线50度内需考虑雪载),如亚东水泥厂石灰石仓棚采用三心圆网壳。总雪载释放近一半。降雨量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1. 梁的截面应设计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6倍。 2.梁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梁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梁顶筋总面积的50%。 3. 梁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梁的全长布置。 4.梁的端部和支座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 板的截面应设计为矩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6倍,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0mm。 2.板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板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板顶筋总面积的50%。 3. 板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300mm,箍筋应沿板的全长布置。 4.板的边缘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柱的截面应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截面尺寸应满足承受受力的要求。 2.柱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主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不得少于横向主筋总面积的30%。 3. 纵向主筋和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

4.柱的底部和顶部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四、配筋要求的计算和验算 在进行梁板柱配筋设计时,需要进行配筋的计算和验算。计算过程中 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要求,以及相关配筋规范的要求。 配筋计算包括确定筋材的截面积、数量和布置等,需要满足构件的受 力要求和规范的要求。验算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的配筋方案是否 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 和尺寸,确定梁板柱的截面尺寸和布置。 2.材料的强度和特性: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特性,确定配筋的材料 和规格。通常使用的钢筋的强度等级有HRB335、HRB400和HRB500等。 3.受力分析和设计: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出梁板柱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 和变形情况,确定所需的配筋量和布置方式。 4.配筋布置和间距:根据配筋规范的要求和受力分析结果,确定配筋 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间距。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以及配筋的间距和 要求。 5.构件加强和传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构件的端部、支座等位 置进行加强和设置传力钢筋,以保证结构的连续性和传力要求。 总之,梁板柱配筋规范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以及满足设计 和使用要求。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梁板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材料 的强度和特性、受力分析和设计、配筋布置和间距、构件加强和传力等几

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

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 一、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混凝土梁、板、柱配 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包括配筋计算方法、配筋种类、配筋布置等方 面的内容。 二、设计基础 1. 材料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规范GB/T 50080-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等级选用。钢筋的强度等级按照规范GB/T 1499.2-20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中规定的等级选用。 2. 荷载标准值 荷载标准值包括建筑物自重、使用荷载和附加荷载等。按照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的荷载标准值选取。

3. 抗震设计 按照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地震作用系数等选取。 三、配筋计算方法 1. 荷载计算 按照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计算混凝土梁、板、柱的设计荷载。 2. 截面计算 根据混凝土梁、板、柱的截面形状和荷载大小,采用受弯或受剪计算方法计算截面的抵抗力和受力状态。 3. 配筋计算 根据截面受力状态和截面抵抗力,采用基本配筋计算方法计算所需配筋面积。同时,根据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受弯和受剪配筋的计算。

四、配筋种类 1. 混凝土梁配筋 混凝土梁的配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带筋。其中,主筋用于承受弯 矩作用,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梁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带筋用于承受 梁底弯矩和剪力的作用。 2. 混凝土板配筋 混凝土板的配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分布钢筋。其中,主筋用于承 受板的弯矩和剪力作用,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板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分布钢筋用于增加混凝土板的刚度和承受荷载。 3. 混凝土柱配筋 混凝土柱的配筋种类包括纵向钢筋和箍筋。其中,纵向钢筋用于承受 柱的弯矩和轴向荷载,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柱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 五、配筋布置 1. 混凝土梁配筋布置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一、梁设计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 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主要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高于 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 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最少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长度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 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半边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 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 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 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 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端部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五指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切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石壁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吊筋计算(和创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1.25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该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对齐查表想想需要用几号吊筋。 F.加腋计算:加腋位置一般出现在大悬挑处,先建悬挑梁计算得出邢洽当结果,中曾然后在模型中靠近支座出口处增加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与柱节点间设变梁进行计算,要求靠近支座的数值往外逐渐边小,若有突变,则需要加长腋长。 4.注意事项 A.当梁段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这时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上部设构造筋,其截面积不应小于下部跨中纵筋1/4,实际工作中,所有梁配筋远大于都应满足上部滚子配筋不小于底筋的1/4。 B.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受压钢筋混凝土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桥面直径的1/4。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十二条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 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 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 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 边锚入La即可。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 构详图。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 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 配筋也不得过小。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 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 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设计规范 一、引言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其主要由梁、柱、板、连接件等构成。为了确保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的安全可靠, 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梁 柱框架结构的设计规范,并详细讲解其设计要点、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二、设计规范 1.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条件等因素制定,其主要包括当地建 筑结构设计规范和当地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三、设计要点 1.结构荷载计算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的设计应首先进行结构荷载计算,包括活荷载、 雪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其中,地震荷载是最为重要的荷载之

一,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和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进行计算。 2.结构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的主要结构材料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钢筋的选择应符合当地的钢筋标准。 3.结构尺寸的确定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的结构尺寸应根据结构荷载计算结果和混凝土的强度确定。其中,梁和柱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受力要求,并考虑钢筋的布置和混凝土的施工性。 4.结构布局的设计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的布局应根据建筑功能和空间要求进行设计。其中,楼板的布置应考虑楼层高度、跨度等因素,并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 四、施工要求 1.模板的搭设 混凝土梁柱框架结构的施工首先需要搭设模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搭设,且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2.钢筋的加工和布置 钢筋的加工和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且钢筋的间距和直径应符合相关标准。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 3.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混凝土的浇筑应在模板内进行,并应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必备)

90(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常用管桩参数取值表: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设计规范

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设计规范 一、概述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的设计,包括荷载计算、受力分析、配筋设计、构造形式选择等方面,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经济、 美观。 二、荷载计算 1.荷载种类 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荷载种类,包括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荷载计算方法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荷载计算,计算方法包括静荷载分析、 动荷载分析、有限元分析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荷载标准值

根据荷载计算结果,确定荷载标准值,包括荷载作用点的受力大小、 受力方向等,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三、受力分析 1.力学模型 根据结构形式和荷载特点,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包括受力分析模型、结构变形模型等。 2.受力分析方法 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原理,采用解析方法或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受力 分析,确定结构内力和位移等参数。 3.变形控制 根据受力分析结果,确定变形控制策略,包括刚度设计、位移限值、 钢筋配筋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四、配筋设计 1.弯矩计算

根据受力分析结果,计算结构的弯矩大小和分布,确定结构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2.钢筋计算 根据弯矩大小和截面形状,计算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筋数量,确定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等参数。 3.钢筋布置 根据钢筋计算结果和构造形式,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位置,确保钢筋的充分利用和受力均匀。 五、构造形式选择 1.梁的截面形式 根据荷载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截面形式,包括矩形截面、T 形截面、I形截面等。 2.梁的支承方式

根据结构的支承条件和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梁支承方式,包括简支梁、连续梁、悬挑梁等。 3.梁的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施工方法,包括浇筑、预制、拼装等。 六、结构安全评估 1.结构稳定性评估 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计算结果,进行结构稳定性评估,包括弯曲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压强稳定性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耐久性评估 根据使用环境和材料特点,进行结构耐久性评估,包括钢筋锈蚀、混 凝土龟裂、结构疲劳等,确保结构的耐久性。 七、结构节点设计 1.节点形式选择

高层建筑的结构规范要求与施工要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规范要求与施工要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稳固的重要环节。为 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可靠,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和 工作要点。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结构规范要求和施工要点。 一、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1. 承载能力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必须能够承受预期的荷载,包括 静载、动载和临时荷载等。设计应该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和临时负荷,以及抗震设计要求。 2. 抗震设计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 应对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和垂直力。设计时需要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物 所处地区的地震波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3. 材料选择和使用: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选择要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和国家相关标准。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等,应具备足够 的强度和耐久性。 4. 稳定性和刚度要求: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刚度要求较高,设 计应考虑到建筑物在风荷载、温度变化和荷载变化等情况下的变形和 位移。 二、施工要点

1. 施工方案制定: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前,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包括结构施工的基本流程、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2. 基础施工: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基础的承载能力。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的稳固和均匀。 3. 结构施工:结构施工包括梁、柱、墙等部分的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结构的准确和稳定。 4. 防水施工:高层建筑的防水施工需要特别注意。在屋面、外墙和地下室等地方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建筑物的密封性和防潮性。 5. 监测与检测: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结构规范要求与施工要点是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遵循规范要求和施工要点,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结构的设计过程 结构设计的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和内部荷载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根据计算由的荷载值,构造措施要求,使用要求及各种计算手册上推荐的试算方法来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再次,内力的计算,根据确定的构件截面和荷载值来进行内力的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扭矩,轴心压力及拉力等等。最后,构件的计算。根据计算由的结构内力及规范对构件的要求和限制来复核结构试算的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要调整构件的截面或布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2、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阳角问题 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底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可砍成直

角或斜角。 如果底板钢筋双向双排,且在悬挑部分不变,阳角不必加辐射筋。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问题从结构角度来讲,如 果能由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节约; 由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生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并不绝对,当有数层地下室,窗并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当地下水位很高,由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关于梁、板的计算跨度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 计算跨度,如净跨的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在应用日广的宽扁梁中是不合适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 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问题。

二次结构过梁规范

二次结构过梁规范 二次结构是指工程结构中次级承载体系,是承担荷载传递的结构,常见于建筑物的楼板、屋面、悬挑结构和桁架等。二次结构的设计应满足规范的要求,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下面是对二次结构过梁规范的一些要点的详细说明。 首先,对于楼板的设计,规范要求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楼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且不应有明显的挠度和颤动;楼板应满足舒适度要求,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应有明显的震动和声响;楼板的材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混凝土楼板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布置等。 其次,对于屋面的设计,规范要求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屋面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和水密性,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且不产生渗水和漏水现象;屋面的材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屋面瓦的种类和厚度、防水层的材料和厚度等;屋面的施工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屋面扣板的连接方式、屋面瓦的铺设方式等。 此外,对于悬挑结构的设计,规范要求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悬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且不应有明显的挠度和颤动;悬挑结构的连接方式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悬挑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挂点的设计等;悬挑结构的材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钢结构的材质和型号、混凝土悬挑结构的强度等级等。 最后,对于桁架的设计,规范要求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桁架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且不

应有明显的挠度和颤动;桁架的材料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钢结构的材质和型号等;桁架的节点连接方式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如节点连接的刚性和可靠性等。 总之,二次结构过梁规范对于楼板、屋面、悬挑结构和桁架等二次结构的设计有着详细的要求,设计人员应仔细研究并满足规范的要求,以确保二次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梁设置规范

梁设置规范 梁是房屋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构件,其设置规范对于房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梁的设置规范的一些要点,总结起来大约有1000字。 首先,梁的设置应该符合结构设计的要求。在进行房屋设计时,结构工程师会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荷载情况等因素,确定梁的位置、尺寸和类型。因此,在进行梁的设置时,应严格按照结构设计图纸来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其次,梁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荷载的要求。梁的尺寸通常由荷载的大小、梁的跨度和材料的强度等因素决定。在进行梁的设置时,应根据结构设计图纸上的要求,确保梁的尺寸能够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以确保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第三,梁的材料选择应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梁的材料通常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在选择梁的材料时,应根据结构设计图纸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使用。同时,在使用材料时,应符合相关的建筑材料标准和规范,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第四,梁的施工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梁的施工包括模板安装、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浇筑等步骤。在进行施工时,应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梁板模板的安装,确保模板的牢固和稳定。同时,钢筋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梁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包括浇筑均匀、密实和无空鼓等。

第五,梁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梁与柱、墙体等构件的连接是房屋结构的重要部分。梁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或预埋件连接等。连接件的质量应符合标准要求,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可靠性。 第六,梁的验收应严格进行。梁的设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时应检查梁的尺寸、材料、施工质量和连接等方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如梁的荷载试验和混凝土强度试验等,以确保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梁的设置规范对于房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梁的设置时,应严格按照结构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梁的尺寸、材料、施工质量和连接等方面都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房屋的结构稳定和安全可靠。

结构设计中框架梁设计总结

梁配筋总结 简单点讲就是复核纵筋、箍筋、腰筋面积等是否与计算简图结果吻合;但 前提或者说基础是你对输出结果的每一个数据代表什么含义必须搞明白,与采 用的结构体系相对应的规范的规定也必须很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对PKPM自动出的配筋图的结果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建议你把PKPM的说明书仔细看一遍;把相关的规范条文(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理解透彻!加油!多做几个项目,你会发现梁、板配筋图是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 理论上,根据计算弯矩,可以在正负5%范围内配筋,但是实际上都是放大的,没有比例。如果觉得PKPM出图太乱,可以指定某几种钢筋,其它的都不用。以上部钢筋为例,3/2表示钢筋放2排,靠上排放3根,靠下排放2根。 通长筋是用结构主筋兼作架立钢筋。因为架立钢筋仅是构造需要,并不受力, 所以尽量选用较小规格的钢筋。 关于钢筋每排放多少,也是有构造规定的。最外排的钢筋净距一般不小与 25mm,靠内排要求更大。具体数值记不得了,可以参考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这么规定主要是考虑在浇筑混凝土时,石子能够顺利通过钢筋,进入梁内。 G0.5-0.5 意思:前一个为加密区箍筋需要面积,后一个为非加密区箍筋需要面积。单位为CM2。 8-0-7 分别为8、7梁上部左右支座的需要的配筋面积,单位CM2。中间的0表示按照构造配筋。 5-5-5 第一个5为梁下部最大的配筋,CM2. 第二个5为梁受扭所需纵筋面积,CM2 ,第三个为梁受扭所需周边箍筋面 积 CM2。在此,就详细说一下箍筋的。例如:8@150(2)为 2*0.5*100/150=0.66,10@200(4)位4*0.785*100/200=1.57 100为软件设置固 定值。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G不是构造性钢筋,是“构造性腰筋”。 1、顾名思义,就是作为腰筋的最低配筋。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梁随着跨度的提高,高宽比也在增大,截面越来越接近于杆型。为了增加梁截面的抗扭和抗 斜截面剪力,配置腰筋。而腰筋根据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和梁自身(如混凝土防裂)的要求,必须设置最低配筋率,也就是构造上的最低配筋要求。称为构造性腰筋。 2、而N是抗扭腰筋,这时候的腰筋最低配置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抗扭的需要。增大钢筋型号,从而使钢筋更多的发挥抗拒功能。 3、简单的说,抗扭钢筋比构造性腰筋粗。G很少有超过14的,N则不然。

梁规范要求

梁规范要求 梁规范是指建筑工程中对梁结构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规范要求。梁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构件,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下面将从梁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介绍梁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在梁的设计方面,梁规范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承载力要求:梁必须能够承受设计荷载的作用,在设计中要求满足一定的安全系数,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梁的抗倾覆、抗变形等性能。 2. 节段构造:梁的截面应选择合理,一般要求为矩形或T形,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在混凝土梁的设计中,还要考虑梁的受压区、受拉区的配筋等问题。 3. 梁的支座和连墙梁的设计:梁的支座设计要合理,能够承受梁的荷载,并满足结构的变形要求。对于连墙梁的设计,要考虑连墙梁在竖向承载力上的作用。 4. 抗震设计:梁的抗震设计要符合地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考虑梁与柱、梁与墙等连接部位的抗震性能,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 5. 布置与规范要求:梁的布置要满足功能、施工和经济性要求。同时,还要考虑施工中的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撑等问题。

其次,在梁的施工方面,梁规范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原材料要求:梁的混凝土和钢筋材料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相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 2. 施工工艺:施工中要合理选择模板和支撑体系,确保梁的几何尺寸和位置要求的准确性。梁的钢筋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并采取必要的钢筋连接措施。 3. 环境要求:施工现场要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和杂物进入梁模板内部。施工中要注意防潮、防震等措施,确保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梁的浇筑与养护:梁的混凝土浇筑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的一致性和均匀性。梁的养护要进行适当的湿润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梁规范要求对梁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梁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建筑工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梁规范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措施,确保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与规范要点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与规范要点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规范要求,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设计与规范要点。 1.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承载力原则:结构必须能够承受并传递荷载。 - 安全性原则:结构在设计寿命内不应发生破坏。 -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以经济合理为前提,尽可能减少材料、能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2. 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 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应参考以下规范: -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包括了建筑结构的荷载标准、设计法则、材料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针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限制。 - 钢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针对钢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要求,包括受力分析、构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3. 结构设计的静力学分析

静力学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荷载分析:对建筑物所承受的各种荷载进行分析,包括自重、活载、风荷载等。 - 受力分析:通过应力和变形分析,确定结构中各个构件的受力状态。 - 构件设计:根据受力分析的结果,设计不同构件的尺寸和形状,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4. 结构施工的相关规范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也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符合质量要求,并进行验收。 - 钢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针对钢结构的施工和验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指导。 5. 结构设计的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以下是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 结构优化设计:利用数学优化方法,寻找最佳结构方案,以实现结构材料的最佳利用和性能。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一、概述 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之一,具有承载力强、 耐久性好等优点。本文就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包括了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构件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和验收 等方面。 二、荷载计算 1.设计荷载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荷载包括建筑物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其中,永久荷载包括建筑物自重、墙体、楼板、梁、柱等构件的重量,设备、管道等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包括人员活动荷载、设备动态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荷载等。 2.荷载组合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要求,将设计荷 载按照不同的组合进行计算。常用的荷载组合包括基本组合、极限状

态组合和耐久性组合。 3.荷载计算 根据设计荷载和荷载组合,进行建筑物结构的强度计算。在计算时,需考虑构件内力的影响,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构件设计 1.楼板设计 楼板是承载建筑物荷载的重要构件。在设计楼板时,需考虑其跨度、荷载、受力状态等因素。通常采用双向板、单向板、薄板等形式设计楼板。 2.梁设计 梁是相邻两个柱或墙之间的构件,承受楼板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柱或墙上。在设计梁时,需考虑其受力状态、断面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常用的梁型有矩形梁、T形梁、I形梁等。 3.柱设计

柱是承受楼板和梁荷载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需考虑其受力状态、断面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常用的柱型有矩形柱、圆形柱、多边形柱等。 四、节点设计 节点是构件之间连接的关键部位,其设计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节点设计应考虑构件的受力状态、节点的刚度、节点的连接方式等因素。常用的节点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钢筋穿孔连接等。 五、施工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一般包括预制构件制作、现场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步骤。在施工过程中,需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六、验收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验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验收内容包括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验收前需进行充分的检查和试验,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七、总结

梁的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表6.3.2-1规定的数值 3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手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4 抗震设计时,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