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地位与发展策略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地位与发展策略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地位与发展策略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地位与发展策略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地位与发展策略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目录

前言 (1)

1现状概况 (2)

2今日黄岛——城市产业经济、空间资源形态评价 (2)

2.1经济发展评价 (2)

2.2产业发展评价 (4)

2.3空间形态资源评价 (5)

2.4 基本判断 (6)

3现实展望——黄岛区成长发展的基本判断 (6)

3.1黄岛区快速成长发展的可能性-----黄岛区发展的机遇 (6)

3.1.1 外部条件改变——国际市场/环渤海区域的发展 (7)

3.1.2内部条件改变——区位优势/经济结构 (7)

3.2黄岛区快速成长发展的必要性----黄岛区区域地位分析 (9)

3.2.1黄岛区在青岛市的地位分析 (9)

3.2.2黄岛区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地位分析 (9)

4战略选择——黄岛区城市发展的总体功能定位 (10)

4.1影响黄岛区功能布局的主要因素 (10)

4.1.1港口因素 (10)

4.1.2重大基础设施 (10)

4.1.3自然生态资源小珠山风黄岛旅游度假区的影响 (11)

4.1.4 产业集聚及重大项目的落户 (11)

4.2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定位 (11)

5发展策略——黄岛区城市发展策略 (12)

5.1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2)

5.1.1空间发展方向的选择 (13)

5.1.2区域空间采用“差异化”开发模式,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 (13)

5.2 城市产业发展策略 (14)

5.2.1加快产业链条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益 (14)

5.2.2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向“节能型、生态型”转变,搞好与周边生活区的隔离和保护。14 5.2.3改善产业组成结构,完善第三产业服务功能。 (14)

5.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 (15)

5.3.1加快前湾港口建设,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向自由贸易港迈进。 (15)

5.3.1加快第二条南北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区域疏港交通的组织。 (15)

青岛市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王本利王鹏

摘要:决定城市功能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城市现状的基础;二是

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种潜在因素;三是宏观环境和未来发展对城市的客观要求。本文就结合区域规划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对黄岛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区

域宏观环境对黄岛区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和黄岛区自身的特点,以宏观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和动态的时空观念分析了黄岛区的功能定位,并提出了黄

岛区在空间、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港口大项目功能定位发展策略

回眸历史,依然还记得黄岛曾经的骄傲与荣耀的辉煌;

审视现在,处处展露着黄岛对振兴与发展的巨大期望;

展望未来,无法否认黄岛正孕育着的无限生机与曙光。

前言

200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西海岸发展、构筑大工业体系,形成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年底,青岛港主要业务西移成功,2003年,中外合资码头开工建设。在此期间,重大项目依次落户西海岸,滨海公路不断延伸,以黄岛区(青岛经济技术黄岛区,以下简称黄岛区)为代表的西海岸迅速成为青岛市和山东省发展的热点地区。

“黄岛对于青岛的意义不亚于浦东对于上海的意义,应当以黄岛开发带动青岛发展,以青岛发展带动半岛加快发展,在青岛港口中心西移到黄岛以后,要按‘以港兴市’的规律对黄岛加以综合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

当前,在区域发展态势及黄岛自身发展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区域规划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对黄岛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宏观环境对黄岛区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和黄岛区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黄岛区的功能定位与空间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1 现状概况

1.1地理位置

黄岛区位于青岛市胶州湾西海岸。它东临胶州湾,南面黄海,西依小珠山,沿海岸线向西与胶南市接壤,北部与胶南市、胶州市接壤;与青岛老市区隔海相望,海上最近距离2.26海里。全区现辖黄岛、辛安、薛家岛、柳花泊、长江路和红石崖6个街道办事处,共162个行政村。行政区界范围内总用地为275平方公里。

1.2自然条件

黄岛区地形起伏不平,为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区内有小珠山、抓马山、大涧山等大小16个山头,其中小珠山为最高的山脉,海拔约724米。

黄岛区东、南两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沿胶州湾有三处较大的海湾:黄岛前湾、唐岛湾、薛家岛湾,其中黄岛前湾水深浪平,不冻不淤,是良好的天然港湾。沿海有竹岔岛、牛岛等10余个大小岛屿。

2 今日黄岛——城市产业经济、空间资源形态评价

根据黄岛区近几年快速的发展,对黄岛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产业构成等进行评价。

2.1经济发展评价

2.1.1经济总量平稳增长,财政实力增长加速,居民财富和消费能力较高,有一定的内生经济增长动力。

1999-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29%、32%、50%、29%、28%;总体水平及增长速度在沿海1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居于前列(见图2-3)。2003年黄岛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实现212.2亿元,同比增长29.1%(见图2-1)。

2003年黄岛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26%,税收收入达到21.2亿元,在沿海1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居第6位(见表2-2)。

黄岛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青岛市处于中间位置,但消费能力却相对强劲,这从佳世客、利群等大型零售卖场相继落户看出黄岛的消费市场的潜力,可以说黄岛区的经济具有了一定的消费拉动增长动力。

图2-1 1999-2003年黄岛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图

图2-2 1999-2003年黄岛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图

图2-3 2003年全国14个沿海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地区生产总值 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 本年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

出口总额

开发区名称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美元 黄岛区位次 4 44 3 5黄岛区 2122000 46930002119901030966 95470大连开发区 3002340 5982000382500580381 361200天津开发区 4452276 125139948655021305320 688617宁波开发区 1315443 38000002055001126722 12500广州开发区 4230622 8958698752634799370 322570南通开发区 511395 122878080326223298 65841烟台开发区 1400097 3001605171437643227 66766虹桥开发区 470108 ——30110169 42654闵行开发区 692024 23067451975758849 45343湛江开发区 288959 7016623728656662 33505福州开发区 1010833 215971492173259386 58235漕河泾开发区 1484543 3906693138103250000 242822连云港开发区 451304 125163165089116508 16850秦皇岛开发区 520043 134967364113194734 26043

资料来源:《2003年全国开发区年报表》

2.1.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递增,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吸引外资大幅增加,发展前景乐观。

1999-2003年,黄岛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44%、32%、39%、53%。200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规模递增趋势,成为拉动黄岛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3年,黄岛区完成出口总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24%。增长速度与2002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这可以看出前湾港口的发展对黄岛区出口贸易的带动。

黄岛区经济外向依存度达到62.1%,但与大连、天津、广州、上海等黄岛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说明黄岛区需要加大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说在经济增长方式未发生根本改变之前,投资拉动经济,吸引利用外资的作用还是主要的推动力。

图2-4 1999-2003年黄岛区固定资产投资额

2.2产业发展评价

2.2.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

1999年,黄岛区三次产业比例为4.7:62.7:32.6,2003年调整为1.8:65.4:

32.8,经过20年来的发展,黄岛区Array的三次产业结构呈逐步优化的趋

势。就区域比较来看,黄岛区的工

业、服务业都相对发达,但是作为

西海岸经济带的中心城区,黄岛区

的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商贸、

餐饮等低端三产比重较大,一些高

端的商务、金融、旅游服务产业还

比较欠缺。

2.2.2产业结构稳定,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化趋势加强;产业发展初现集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自2000年,黄岛区重工业规模呈逐步递增的趋势,至2003年,重工业总产值实现349.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52.4%,产业规模首次超过轻工业。重工业成为黄岛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据图2-6)

在青岛市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下,伴随着港口、大炼油、大造船和中海油海洋工程等一系列“国”字号大项目的落户,黄岛区内机械、石化等产业领域出现产业集聚。至2003年,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得以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比重超过85%,初步确立了支柱产业的地位。

图2-6 1999-2003年黄岛区轻重工业对比图

2.3空间形态资源评价

根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区土地面积275平方公里中,其中包括村庄在内的建设用地为54.0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9.65%。人均建设用地为158.05平方米,土地资源利用较粗放。

从不同区域来看:南部唐岛湾中心区建设已成熟,发展空间已显局促,但考虑到将来土地置换,则城区空间还有优化的余地。只是由于调整成本较高,会成为该片区承担西海岸中心城区职能的掣肘。而老黄岛随着二十来年的建设,城市开发建设密度大,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几乎没有,而且随着周边工业用地发展,该片区的居住吸引力在急剧下降。中部临港产业区还处在城市化初始阶段,农村居民点密集,改造压力较大,闲置的土地资源难以规模化利用;而新近扩区的北部产业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能提供较多的建设用地,用以满足大项目的用地需求

2.4 基本判断

2.4.1黄岛区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提升与城市化快速发育的并存阶段。

总体看来,黄岛区的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提升的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与集约并存。城区建设正在从城市化初始阶段向城市化快速发育转变。要完成整个黄岛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完成产业整体升级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换,尚需做出很大努力。

2.4.2建设用地紧缺与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之间的矛盾

黄岛区东、南临海,西、北靠山,建设用地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港口及黄岛区的快速发展,现状产业用地越来越不能满足黄岛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土地得到集约使用,将是黄岛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4.3淡水资源缺乏与产业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现状黄岛区的水资源已被最大限度的挖掘,现状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而经测算,黄岛区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要达到近56万吨/日。随着社会经济及重大产业项目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将成为制约黄岛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门槛。

2.4.4港口及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对交通需求带来的压力

港口是青岛市和黄岛区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条件,而重大工业项目,也是黄岛区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随着它们的持续快速发展,黄岛区面临的交通压力会越来越大,而且由于前湾港在城区内部这个特点,这个问题会变得愈加重要。

2.4.5重工业大发展与创造旅游人文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之间的矛盾

黄岛区是青岛市的重工业基地,有许多重大的工业项目在此落户。而同时,黄岛区又有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滨海岸线等旅游景点。大力发展人文旅游业,建设高质量的人文居住环境与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之间存在矛盾。

3 现实展望——黄岛区成长发展的基本判断

3.1 黄岛区快速成长发展的可能性-----黄岛区发展的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黄岛区的发展速度和城市规模究竟会怎样?这影响到黄岛区城市空间展开的范围和次序。黄岛区未来的经济结构会如何变化?这影响到黄岛区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判断这些发展的可能,就要分析一下黄岛区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

3.1.1 外部条件改变——国际市场/环渤海区域的发展

3.1.1.1、WTO促使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国际劳动分工格局。中国由于在劳动力、资本的等要素上具有比较优势,加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已成为世界产业转移的重点。这种转移为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种转移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外贸出口的激增在未来数年内会持续,所以港口处理货物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些外部条件为黄岛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外部市场保证。

3.1.1.2、蓬勃发展的环渤海经济圈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着产业的转移,中国区域发展中心正在从南向北发生转移。在80年代的珠江三角洲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快速发展后;进入90年代,随着浦东新区在整个国家战略中的崛起,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带之一。

而最近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天津滨海新区高调地出现在各级领导的发展概念中,可以明确看出,天津滨海新区就是新时期的又一个“浦东新区”。这也预示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正在发生转移。而随着环渤海区域在国家战略中的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会持续加快。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在新世纪有望首先与日韩接驳的地区。目前整个环渤海区域正处于一个为构筑更高竞争平台而激烈重组的时期,这是包括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空间架构、设施建设在内的全方位重组过程。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黄岛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黄岛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这就要求黄岛区抓住机遇,调整方向,在区域城市竞争中培养核心城市竞争力。

3.1.2内部条件改变——区位优势/经济结构

3.1.2.1区位优势

山东省提出的建设半岛国际制造业基地、中日韩产业协作区以及胶东半岛都市群的发展设想为黄岛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青岛市委、市政府“挺进西海岸,构建青岛经济新发展重心”战略决策的全面实施,青岛港外贸集装箱航线的全线西移,全市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青岛筹办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以及黄岛区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港口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等等,都将为黄岛区的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带来机遇。

但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内其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黄岛区与其他地区的环境优势和区位条件差异正在缩小,这就对黄岛未来的发展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3.1.2.2经济结构的改变:外延空间缩小

现在黄岛区经济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外延式的扩张——它不是一个产业取代另一个产业逐渐升级(就像香港、新加坡),而是几乎所有的产业平行发展,黄岛现在既有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又有发达的高科技工业;既有密集的金融产业,又有旅游观光等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兴产业。运输业、房地产业、教育、咨询等行业全面发展。这种特点反映在空间上,就是城市不是在同样的空间此消彼涨逐渐演替,而是在不同功能的城市组团平行推进,同步成长。

事实上,正是由于各类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黄岛区得以维持高速成长,而不必因为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上升,而全面提升产业结构。这一方面给黄岛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可以不用考虑更新改造,所有的有市场的项目都可以在黄岛找到发展的空间,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发展模式也带来的土地利用的不经济和不合理。所以经过20年的发展,黄岛外延式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

首先,黄岛的要素价格虽然仍然大大低于青岛市区,但是,随着竞争对手逐渐转向,黄岛的优势就变成了劣势。一旦青岛其他地区能够提供更好的机会,黄岛的某类产业就会开始转移。换句话说,只要黄岛的要素价格继续增加,或者类型减少,黄岛的产业链就会缩小,超过某个点后,黄岛的规模不仅不会继续扩张,而是会收缩(否则就会像香港一样出现失业和衰退)。而人口的减少,意味着本地市场的缩小,相关的产业就会进一步流失。如果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不变(否则服务水平就会下降),摊到每一个人头上的成本就会上升。而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使得趋利性极强的产业逃离黄岛。由于产业流失,税基缩小,现有人口的税率就要提高,这就进一步缩小黄岛对其它城市的政策优势,导致产业的进一步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经过20年的建设,黄岛区内部易于开发的土地已经枯竭。随着人口的增加,有限的供给必定导致土地价格的上升。而这必定会打击黄岛的长远竞争力,导致黄岛发展最终“香港化”。继续大规模增加黄岛区内的土地供给,只有两条路:第一是扩张,其次是加密。第一条路受政策的制约,因为一方面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成本高,阻力很大;再者其必然意味着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开山造地),从而导致城市整体价值的贬值。第二条路是几乎所有其它大都市——纽约、东京、香港等——走过的路。而其后果无一不是导致城市土地价格的急升——而且是增长越快,拆除越多,地价越高。而地价越高,城市的产业链就越窄,城市外延式的成长就越不可能。这就要求黄岛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中,依托青岛市产业政策的支持,尽快改变这种简单的外延式发展,调整功能定位,扩大对外辐射,抢先一步站在区域制高点上。

3.2 黄岛区快速成长发展的必要性----黄岛区区域地位分析

3.2.1黄岛区在青岛市的地位分析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青岛市在亚太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和向着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的目标为黄岛区的发展奠定了宏观基础。作为青岛市发展三极中的一极和两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西海岸经济发展核心区的中心地位,黄岛区将承担青岛新一轮经济起飞和城市空间向西大拓展的龙头作用。黄岛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黄岛区所在地,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青岛港的西移以及青岛制造业基地的部署,以及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使黄岛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后劲。

其次,由于青岛市依托前湾港,建设石化、家电、汽车、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基地,黄岛区原有工业基础满足了四大产业基地的需要。解决了青岛市主城区产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旅游业之间的矛盾。

3.2.2黄岛区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地位分析

与黄岛区相比,城阳具有交通条件便利、陆域腹地广阔、与老市区联系方便等优势条件,近年来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其产业结构层次、重大基础设施支撑、青岛市的战略政策支持等方面与黄岛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崂山区由于充分依托老城区的建设基础、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设立、拥有崂山风景名胜区等因素,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崂山风景名胜区限制,其发展用地缺乏,已不适宜布置大规模的产业布局。胶州市由于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其所具有的城市辐射力与吸引力,还不能和黄岛相抗衡。胶南市与黄岛区共同构成青岛市发展的一极,唇齿相依,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黄岛区的产业用地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胶南发挥了其应有的腹地作用,黄岛区的发展空间已经向胶南渗透,关系渐趋密切。黄岛是西海岸发展的核心,起着带动胶南发展的作用。

综上几点所述:黄岛区在青岛市占有重要的地位,与青岛的其他区市比较,具有不可比拟的经济产业发展综合优势,是青岛市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港口航运中心的基石,是构筑青岛大工业体系的基础,是青岛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启动点。

4 战略选择——黄岛区城市发展的总体功能定位

4.1 影响黄岛区功能布局的主要因素

4.1.1港口因素

从国际经验看,目前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海运或河运。靠近海河,拥有良好港口码头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比较其它城市有明显优势。就国内来看,上海、天津、大连就是最好的例子。

青岛港具有宽广的经济腹地,向北联动环渤海经济圈,向南连接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向西涵盖整个山东乃至沿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华东、华北、东北经济交汇点,在黄海、渤海港群中,青岛港较之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营口港,无论区位、经济腹地、港口条件,是唯一能与釜山自由港与日本南部港口群相抗衡的集装箱大港。2002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0万TEU,全年吞吐量达到1.22亿吨,在全国排第5位,在世界排15位。规划到2010年,前湾港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为1000万TEU;2020年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为2000万TEU。

青岛港外贸集装箱航线战略西移的成功实施,正在引发越来越强的“磁场”效应——去年下半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马士基、地中海航运、铁行渣华、长荣海运等世界著名船公司纷纷到前湾港上新线、换大船,尝试开辟国际中转业务。截至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已经全部在前湾港开辟了远洋、近洋航线。——全球前20强船公司纷纷“聚焦”前湾港表明,致力于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青岛前湾港,其优势地位正愈加突出,其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正日益彰显。

由于前湾港位于黄岛区内,其吞吐量已超亿吨,在黄岛区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影响黄岛区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模式的最大因素。

4.1.2重大基础设施

近期随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工,黄岛区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跨海大桥的开工建设必将大大缩短黄岛与青岛的交通距离,大大加快黄岛区工业企业的运转速度,提升经济效益。而十一五期间南隧的开工,轨道线路的敷设以及胶黄铁路的扩容,都将大大改善黄岛区投资环境和提升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好的服务黄岛区在新时期所担负的职能。

4.1.3自然生态资源小珠山风黄岛旅游度假区的影响

由于黄岛区东面、南面临海,西靠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依抓马山,其海岸线曲折,形成了三个不同特点的海湾:前湾、薛家岛湾、唐岛湾。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黄岛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先天资源,它提升了黄岛区的外部软环境,也为黄岛区发展现代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1.4 产业集聚及重大项目的落户

产业聚集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聚集能够使融入其中的企业节约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获得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的制度和人文环境。聚集发展是新时期黄岛区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进入新千年后,黄岛区吸引重大项目的步伐大大加速。大炼油项目的开工建设成为重化工业的引爆器,吸引了一批下游产业的进驻。而南部大造船基地内也吸引了国内知名的大企业,研发制造能力迅速提升。而前湾港南港区万国码头的开工建设,也将大大提升青岛港在国际国内贸易中转中的地位。所有这一切都给黄岛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4.2黄岛区城市发展总体功能定位

4.2.1主要职能

根据黄岛区在未来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因素,它主要应体现一个对外功能。作为一个西海岸核心城区,作为一个拥有国内一流的港口的城区,作为一个承接重大项目的产业集聚地,作为一个拥有独一无二“山海岛城”风貌的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的黄岛区,主要体现港口航运、物流贸易、制造业基地、旅游度假等功能。

4.2.2总体体功能定位

根据对黄岛区现状、黄岛区的各种潜在优势和宏观环境和未来发展对黄岛区的客观要求的分析,确定黄岛区功能定位为:中国北方港口航运中心、物流贸易集散中心和旅游度假地、青岛市重要的新型产业制造基地、西海岸地区的中心城区。

4.2.2.1港口航运

青岛市是一个以港口为主要特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港口在构筑青岛现代化、高效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坐落于黄岛行政区内

的前湾港,是青岛市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石,是黄岛区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城市主体功能中占据重要位置。

黄岛前湾港要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是能源外运、腹地内外贸物资中转、临海工业开发、保税、加工中转等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港区;成为发展国际物流园区、区域性贸易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是成为青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主枢纽港,是建设以港口为基础的青岛国际物流园区的依托,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化运营的“国际化”港区。

4.2.2.2物流贸易

以前湾港为中心,以保税区为启动点,大力发展临港加工业,发展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服务贸易,尽快建成国际自由贸易港区,成为环东北亚国家经济圈一个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是青岛市西海岸地区建设的目标。另外黄岛区高速公路网络发达,对外交通便捷,发展现代物流经济具有优势条件

4.2.2.3制造业基地

依据青岛市政府制定的制造业基地发展目标,确定以建设电子家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和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为主,构建青岛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体系。四大产业基地和黄岛区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海尔、海信、大炼油、大石化、汽车及钢铁等青岛市的许多重大产业项目坐落在黄岛区,亦有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在此落户,黄岛区是青岛市构筑新型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基地。

4.2.2.4旅游度假

旅游度假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黄岛辖区内有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并拥有优美的海滨自然风光和城、海、山一体的城市风貌景观。小珠山是不可多得的城市近郊风景和生态资源,是构筑黄岛建设生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岛的发展目标是特色突出、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5 发展策略——黄岛区城市发展策略

5.1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规模、区位和结构是影响未来黄岛区空间发展的三大问题。

黄岛区未来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西海岸地区整体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策略。在全区不同的地区实行“差异化”的开发,发挥各自优势,为不同特征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空间选择。

5.1.1空间发展方向的选择

黄岛区必须选择在最有利的空间位置扩张。

黄岛区的用地发展应利用北部相对较好的用地条件,推进现代工业发展产业群,解决黄岛区工业用地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西面为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黄岛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保证,规划应控制建设用地的西向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对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破坏。东面应加强黄岛区与老城区的交通设施建设,解决制约西海岸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黄岛区的建设用地是有限的,并且不能无限制发展,在用地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只能是寻找新的城市发展空间。而对城市发展最有利的选择是在整个城区的主要发展轴线方向上,沿主要的交通轴线和开发建设轴线展开。

依据青岛市“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的空间发展战略,黄岛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沿海岸带向西与胶南接壤,实现跳跃式的区域发展,与胶南共同承担起青岛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大青岛的西海岸城区。二是向北沿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黄张路向西北发展。抓马山以北,土地较为平坦,是西海岸经济发展用地规划确定的产业用地范围。

5.1.2区域空间采用“差异化”开发模式,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

有鉴于黄岛区面临的土地资源压力,未来黄岛区的空间开发要从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在不同的功能区域根据实际建设开发需要,采用不同的空间发展对策,更好的在自身挖潜,走向可持续发展。

南部中心区,也就是唐岛湾中心区和凤凰岛旅游度假区。该区域是黄岛区政府所在地,是西海岸地区的商务、经济文化娱乐中心,是青岛城市副中心。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比较齐备。该区域空间发展主要通过用地调整,加快城中村改造,控制滨海环境较好的用地,增加建成区的绿地,完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同时严格控制无法充实中心区功能的项目进入,精心打造西海岸行政商务区的形象。同时,对凤凰岛的重点自然生态风貌进行保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度假、海上运动娱乐的产业,建设特色突出、内涵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北部产业新区,是黄岛区新增建设用地最主要的区域。由于现状建设量极小,拆迁改造成本较小,比较适宜发展大工业,所以该区域的空间发展主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出口加工区的开工建设,完善产业布局。这也是对唐岛湾中心城区功能的补充和完善。

中部临港工业区和港区,该区域是黄岛工业产业最集中的地段。区域内村庄密集,城中村改造压力大。工业企业众多但多为粗放式开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高。该区域主要通过村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新引进企业的开发建

设模式,打造一个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制造业基地。

西部生态保护区,该区域现状分布有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珠山水库、青岛森林野生动物园等旅游景点。该片区是黄岛区的生态保护区,空间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建设以生态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区。

东部滨海岸线区,该区域现状大多为重大工业项目,大炼油、港口、大造船等都云集于此。该区域开发主要落实大项目用地,合理组织交通集散,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来解决对海洋资源的污染。

5.2 城市产业发展策略

5.2.1加快产业链条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益

青岛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为: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建设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船舶集装箱制造、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黄岛区现状电子家电基地已经落成,汽车、集装箱、造船项目正在聚集,油港码头为发展石油化工奠定了基础。在青岛市的三大特色经济中,黄岛区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四大工业基地中,黄岛区承载了其中的大部分。所以黄岛区下一步的发展要依托现有大项目的带动,加快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快产业分工,改善黄岛区的产业结构比重,保证黄岛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5.2.2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向“节能型、生态型”产业转变,搞好与周边生活区的隔离和保护。

黄岛区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区内企业的规模等级、生产技术迫切需要升级改造,以适应新时期国家“节能型、生态型”的要求。而且由于历史原因,黄岛区现状好多居民区被工业区包围,像城市补丁一样镶嵌在一片烟雾弥漫中,给整个黄岛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这就要求黄岛区的生产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提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环保手段,达到节能生态的目的。同时要调整现状居民区附近的产业布局,规划好生态防护林带,达到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

5.2.3改善产业发展结构,完善第三产业服务功能。

黄岛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得到优化,但就区域比较来看,黄岛区第三产业发展还不够充分,一些高端的商务、金融、旅游服务产业还比较欠缺。在新时期,黄岛区作为整个西海岸的中心城区,其负担的城市功能是多样、丰富的,这就要求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高端和完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黄岛区应有选择的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引进商务办公、金融服务、星级酒店、大型文化设施、休闲娱乐等产业,来支撑整个黄岛区的中心职能。只有第三产业发展,才能吸引高层次的人才,才能使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全面、更有活力

5.3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根本性的物质基础。经济集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靠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只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布局合理,城市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可以说城市基础设施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的核心。而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看,交通运输是城市功能的生命线。一个城市不可能在封闭的情况下发展,而对外交通设施的存在是城区承担对外功能,与外界进行生产和社会联系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手段。

5.3.1加快前湾港口建设,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向自由贸易港迈进。

港口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其价值并不在于它提供的税收、就业等直接经济利益,而是随之而来的交易市场。港口经济是黄岛区的最大优势和资源,青岛港集装箱航线西移给黄岛区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黄岛就要抓住这个机遇,结合万国码头的建设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建设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化运营的“国际化”港区,为黄岛、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的出口贸易服务。

5.3.1加快第二条南北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区域疏港交通的组织。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黄岛区受前湾港的影响很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疏港交通的组织。

从现状看,疏港车辆和城区生活车辆绝大部分是共用一条道路,功能是混杂的。这一方面影响了进出港车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整个城区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分区规划已经规划了近距离和远距离疏港的主要快速通道,但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前湾港的发展速度。现状紧靠“环胶州湾高速-江山路”一条南北主要通道联系输港和城市道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这就迫且需要尽快建设专用疏港通道和第二条南北快速通道。

结语:

黄岛区得改革开放之先,聚二十年经济发展的能量,在新世纪的发展当中,当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务实的作风,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黄岛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既要满足青岛市整体发展对黄岛区提出的各种功能要求,体现自己的特色,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区域风格,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岛西海岸城市主城区。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

规划项目名称: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项目设计编号:规设2009—01—02 规划委托单位:敦化市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张晓艳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师 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总规划师:王斯伟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所长: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规划师:李冬雪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工程师:鞠慧岩研究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王伟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参编人员:鞠慧岩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闫瑾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袁野工程师硕士 张伟工程师硕士 柳秋英工程师硕士 陆春雷工程师 张子峥工程师 芦麒元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三章规划区规划 (23)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7) 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28) 第六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30)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0) 第八章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3) 第十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7)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52)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3) 第十七章附则 (54) 附表 (5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实现敦化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 动,促进敦化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指导《敦化市城市总体 规划(2010—2030年)》的成果编制,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2条适用范围 在敦化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审批建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进行 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在敦化市城市规划区范 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 规定执行本规划纲要。 第3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延边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敦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敦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4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包括敦化市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东部至大石头镇规划区边界; 南部经珲乌高速公路向西,以东兴隆河村、西吉祥村、山头村、万福村、江沿 村南边界为界,到达牡丹江后向西以西黄泥河为界; 西部至鹤大高速公路; 北部经车站村、太平岭村、站北村、中石村北边界后向东以珲乌高速公路为界; 总面积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 包括三个部分: 老城区:东至302绕越线、物流大街和302国道;南至南边道、滨江一路和3305 厂南边界;西至铁西五街和铁西三街;北至北山公园北边界和小石河南岸护堤;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八年级(下) 期末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4分,共有8道小题,每小题3分)下列每小题都给出标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得分;不选、选错或选出的标号超过一个的不得分 1.(3分)若分式 A.﹣ 无意义,则x等于() B.0C.D. 2.(3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3分)若a>b,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A.a﹣1>b﹣2B.5a>5b C.﹣a>﹣b D.a﹣b>0 4.(3分)下列各式从左到右是分解因式的是() A.a(x+y)=ax+ay B.10x2﹣5x=5x(2x﹣1) C.8m3n=2m34n D.t2﹣16+3t=(t+4)(t﹣4)+3t 5.(3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小于15,这样的自然数组共有() A.6组B.5组C.4组D.3组 6.(3分)小明乘出租车去体育场,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路线一的全程是25千米,但交通比较拥堵,路线二的全程是30千米,平均车速比走路线一时的平均车速能提高80%,因此能比走路线一少用10分钟到达.若设走路线一时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 A. C. B. D. 7.(3分)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 1 B 1 C 1 ,已知在AC上一点P(2.4,2) 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 1 ,点P 1 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 2 ,则P 2 点的坐标为()

A.(1.4,﹣1)B.(1.5,2)C.(1.6,1)D.(2.4,1) 8.(3分)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G为BC延长线上一点,射线EO与∠ACG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若AC=5,BC=6,则线段EF的长为() A.5B.C.6D.7 二、填空题(本题清分24分,共有8道小题,每小题3分) 9.(3分)计算:3xy2÷= 10.(3分)如图所示是三个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正多边形①和②的内角都是108°,则正多边形③的边数是. 11.(3分)如图,在△ABC中,∠B=32°,∠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若DE垂直平分AB,则∠C的度数为.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吴经建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青岛市企业联合会、青岛市企业家协会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232名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洪喜胶南市企业发展局副局长 丁洪斌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总裁 于忠章平度滑石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彦光胶南市供电公司经理 于淑珉(女)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马小维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天刚青岛铸造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 井洪亮胶州市企业发展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毛明章青岛纺联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毛冠栋平度市企业发展局企管科科长 王迅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 王健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王磊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蕴(女)青岛环球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孔砥青岛坤泰汽车车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东凯青岛外商投资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吉万青岛亨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纪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行长 王君庭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志胜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行长、党委书记 王志源青岛海珊服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进波青岛华东制钙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国忠青岛饭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建胜青岛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王建辉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明磊青岛华光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明磊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若雄青岛天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英彬中国石化集团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显杰青岛申沃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洪波青岛市企业联合会、青岛市企业家协会 王桂来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智礼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党委书记 王智福青岛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瑞斋青岛华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贤东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学楼青岛泰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青岛市黄岛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岛市黄岛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岛市黄岛区统计局 (2017年3月10日) 2016年,在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岛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激情干事,勇于担当。供给侧改革日益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经济加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城乡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2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81.2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421.16亿元,增长16.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3:46.3:51.4。 一、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6万亩,下降3.48%。粮食总产量达到4.96亿斤,下降1.78%。实现农业总产值112.77亿元,可比增长3.22%;农业增加值66.28亿元,可比增长4.5%。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2.32%、0.36%、10.54%、42.22%和4.56%。

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000亩,下降31.25%。其中,荒山造林7520.3亩。林木绿化率46.8%,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90000亩,增长800%。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实现11.4万吨,增长13.8%。 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值73.42亿元,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4.94万吨,与去年持平。其中,捕捞产量8.26万吨,养殖产量26.68万吨。海水养殖产量25.97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4.3%。海、淡水养殖面积13458.19公顷。 农机总动力84.59万千瓦,减少9.05%。农用拖拉机4.73万台,增长0.37%。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6.3%。灌溉农田机电井数4497眼,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4460公顷。 二、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55.8亿元,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70.4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274.4亿元,增长15.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536.6亿元,增长4.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3%。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量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长春市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1-2020)

概要: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确认2016年度市级文明单位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确认2016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的通报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青委[2016]272号 【发布部门】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1.17 【实施日期】2017.0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确认2016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社 区的通报 (青委〔2016〕272号) 201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整体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为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青岛市政府侨办等184个新评选的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村镇标兵和文明社区标兵予以命名(名单附

后);对复查合格的青岛市委台办等644个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文明村镇标兵、文明社区标兵,复查合格及新评选的2017个青岛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予以确认(由市文明委另文公布)。 希望被命名和确认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先进为榜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7年1月17日附件 2016年度新评选的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 文明村镇标兵、文明社区标兵名单 一、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124个) 青岛市政府侨办 青岛市金融工作办 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青岛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青岛湛山疗养院 青岛市邮政管理局

青岛黄岛关系气候及黄岛规划

一.青岛与黄岛关系: 黄岛:人少车少路宽,属于刚建成时间不长的城区。 青岛市区:包括市南,市北,李沧,四方,除了市南不错以外其余的几个区都很一般,不过相邻的崂山区比较不错。 二.山东青岛:青岛市黄岛区气候 青岛开发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内,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点,具有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气温12.5°C;夏季平均气温2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5° C;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3°C;平均降雨量696.6mm;年无霜期平均为200天;风速平均5.4M/S,年平均瞬时风力大于8级天数为71天。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740.9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2.2°C,夏季最热的8月平均温度25°C,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3°C,年平均降水775.6毫米。青岛的风力受海洋的影响较内陆为高,夏季主导风向南、东南,风力多为3-4级;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力多为3-5级;春秋季风向南、西南,风力多为3-4级;每年的1-5月为大风季节,风速多在5-10米/秒;7-8月多有海雾,风力减弱,多为1-3米/秒,随每天的太阳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目 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752.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0.8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8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9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376.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为长春市在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东北地区和吉林省中部地区合作的不断增强,必将对长春市的城市结构、交通及基础设施布局等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1995-2008年间,长春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4.9%,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时接近1/2。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产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青西新管任〔2019〕1号 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赵英民等工作人员任免职的通知 各大功能区管委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管区,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19年1月17日决定任免的人员名单公布如下:任命: 赵英民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发展和改革局(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园区统筹办公室)局长(主任); —1—

于瑞泳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 谢龙目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技术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 王延军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局长; 余红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局长; 王军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局长; 丰彦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民防空办公室)局长(主任); 李巍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城市管理局(水务局)局长; 曲艳阳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海洋发展局局长; 孙晓辉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商务局局长; 徐玉洁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文化和旅游局(新闻出版广电局、文物局)局长; 薛立群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卫生健康局(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薛英俊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胡英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局长(主任); 孙博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孟庆波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医疗保障局局长; 殷宝勇为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信访局局长。 免去: 唐晓城的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商务局局长职务。 —2—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7691642.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7691642.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7691642.html,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27691642.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2青政发78号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二○○二年七月十九日) 青政发〔2002〕78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我市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破除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思想束缚,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国有产权主体单一的状况,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总的目标: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处于竞争性行业又不属国家重点控制的大多数国有企业,退出国有资本,改造成非国有的公司制企业。 二、配套政策及职工安置办法 (三)国有企业整体退出和分立改制涉及职工安置的,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按以下标准折抵企业净资产:1.在岗职工。原固定制职工,按照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组织调动的职工按本人连续工作年限),工作每满一年,按照1250元的标准给予资产折抵。合同制职工,按其在本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工作每满一年,按照950元的标准给予资产折抵。2.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出中心政策不变。国有企业整体改制退出国有资本,应在改制前对中心内不符合“协保”和退养安置条件的小龄下岗职工予以妥善分流安置,实行小龄下岗职工先出中心,后改制的原则。原已出中心办理“协保”和退养安置的职工,以及中心内符合“协保”和退养安置条件的下岗职工,按其分流安置所需费用,一次性给予资产折抵,由新改制企业负责管理,原“协保”协议和退养安置协议继续履行。 3.退养职工。企业改制前办理厂内退养的人员,继续履行原退养协议,退养待遇不变。企业可按退养职工所需费用一次性给予资产折抵,由新改制企业负责管理。 4.工伤职工。工伤职工按在职职工标准进行资产折抵的同时,另外增加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折抵。标准为本人自企业改制时起至法定退休年龄的月数,乘以改制前本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比例分别为伤残五级60%、六级50%、七级35%、八级25%、九级15%、十级10%。改制前本人前12个月平均工资低于全市社会平均工资75%的,以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75%为计算基数;高于全市社会平均工资300%的,以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为计算基数;职工在单位工作不满一年发生工伤的,以实际工作月份的月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计算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0年。 5.停薪留职人员。按其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给予资产折抵。 6.企业精简人员、供养直系亲属、家属工。以2001年生活费标准为基数,计算10年,给予资产折抵。 7.退休(职)职工。按照30元?月·人的标准,并按照企业退休(职)职工平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