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2020届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2020届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2020届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淄博模拟)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C项错误,六部没有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

答案 D

2.(2019·山东菏泽期中)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据材料“清代内阁”“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内阁主要权力被剥夺,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内阁的权力,而不是强调清朝崇尚武力,排除A项;明代六部就分掌行政权力,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D

3.(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

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

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

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

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

解析由材料“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为丞相制度,而废丞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江苏南通模拟)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

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解析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中“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相符,故选D项;专管军务,与材料中“机务及用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表明无决策权,排除B、C项。

答案 D

5.(2019·山东聊城二模)乾隆《嘉定县志》载,“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这表明,当地()

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D.男女分工集体协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材料中的“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可知,当地棉纺织业盛行,传统的粮食种植业衰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体现,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不是集体协作,D 项错误。

答案 A

6.(2019·全国Ⅲ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解析根据材料中“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等信息可知,当时江南个体农耕经济普遍,故C正确。

答案 C

7.(2019·山东临沂一中模拟)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解析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6年4月浙江选考,6)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解析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

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答案 C

9.(2017年4月浙江选考,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解析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表明盐商经济实力增强后,对教育投资,谋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李贽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虚静以统天下”与老子清静无为的主张最为相近,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2.(2019·江苏盐城三模)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A.社会教化功能 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

D.革新社会风气

解析由“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可知,小说起到了与神、圣人同等的教化作用,故选A;B、C、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9·海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自(清)张廷玉等《明史·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要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问,“特点”,据材料中的“仍元制,设中书省”“革中书省……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备顾问而已”可概括出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结合史实说明,可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等相关史实组织答案。第(2)问,在回答“地位变化”时,可结合材料二中的“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概括出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回答“参政优势”时,可结合材料二中的“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少……偏狭……较为公允贴切”等组织答案;分析“积极意义”时,可结合材料二中的“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之作用”以及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制。

(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2017·江苏单科,21)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依据“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依据“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从商业资本增强和商帮群体出现的角度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从中国商人对海外贸易的态度和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措施角度来组织答案;第二小问,首先要认识到明朝时,正是西方国家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之时,因此,大量白银流入到欧洲。然后再分析为什么白银会从欧洲流入到中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手工业品在欧洲市场广受欢迎,从而使得在对外贸易中,西方处于逆差地位,白银流入中国。第(3)问,注意设问中的两个角度限制,一是从中国经济角度看,二是分析其积极作用。可从流通货币、商品经济繁荣和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等不同维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演讲稿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从浩瀚的书籍里,我了解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祖国是长城上的一块砖,是秦始皇的兵马俑,是唐诗宋词,是《诗经》《史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集合。 世人称中国为“文明古国”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曾经创造了局势惊叹的科技成就,保持了达千年的繁荣局面。据有关资料统计,明代以前,全世界重大料技成就就共约300项其中中国发明和发现的达到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而其他各国仅占42%多。古老的四大发明,对世界闻名的进不起了巨大的作用,《农政全书》,为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着作,搅车,是棉纺技术的重大革新,水利鼓风,是冶铁技术的革命,《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天工开物》,是中国工艺的百科全书,水运浑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有的科学遗产。珠算,是千年不衰的计算方法,地动仪,是世界上首架测量地震的仪器;《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描述石灰岩地貌的文献;《本草纲目》被称为懂法医学巨着…… 英国学者李约博士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史学家保

罗·肯尼迪也由衷叹息:“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这就是我的祖国,让我骄傲和自豪的祖国! 令人遗憾。发人深思的是,当西方各国迅速崛起之时,古老的中国却渐渐地走了下坡路。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鉴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 为了祖国辉煌壮丽的未来,我们要发奋学习刻苦努力,长大成为栋梁之材,为国争光!让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腾飞!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讲义: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课时1 含答案 精品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1840年鸦片战争前 课时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3.康熙帝*。 注:带*的为选修或与必修都有的考点。 [主干梳理] 考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①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①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②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①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 处理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 ③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④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①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考点二 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1)时间:雍正帝时。 (2)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3.职能 (1)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 (2)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020届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通史习题: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 年前)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9四川宜宾三诊)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 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 330所为官办,占比9 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 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办社学占主导地位,其教授内容为国家律令和儒家伦理孝道等,这有利于加强教化,稳定统治,选项A正确;儒、法思想并未走向合流,选项B排除;理学的新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选项C排除;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2.(2019重庆八中全真模拟)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由此可见( ) A.官修史书是对古籍的严重破坏 B.清朝开始出现书籍亡佚残缺之劫 C.君主专制强化危及文化的传承 D.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文化的态度 答案 C 乾隆后期,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名行思想控制之实,造成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A、D两项理解有误,B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3.(2019福建莆田质检)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答案 A 据材料“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可知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晋商的经济活动,没有体现其经济地位提升,排除B项;“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而不是长途贩运贸易,且只根据晋商的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排除D项。 4.(2019 陕西宝鸡一模)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 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旧贵族被排除于国家政治之外 答案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构成较大的制约,由南书房、军机处的设立及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可知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B项正确。军机处主要负责传达皇帝旨意,并不能统率六部,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指郡县制的普遍实行,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5.(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 A.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答案 C “银贵钱贱”是白银外流或短缺造成的,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不能说明白银的普遍流通,故B项错误;由颁布的诏令内

中国古代运输路线的辉煌史

物流管理——中国古代运输路线的辉煌史 物流史上有许多的奇迹,而我们华夏文明在这方面曾经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因为我们华夏文明有着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及文明都没有的辉煌史。四大发明、秦兵马俑、万里长城等等。而在物流的运输路线开通上,我们曾经一直也一样引领着世界的方向。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举世之作。 一,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条商业交流路线。它是在汉武大帝时代开通的,当时为了政治需求,汉武帝派遣张骞去西域联络其他当地各部落如大月氏等共同夹击匈奴。可是当匈奴击退后,成为了中原之地与西域之间交流的通道,并且还促进了名族间的交流。当时中亚、波斯帝国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也通过这条大道来与汉人交易丝绸、陶瓷等。渐渐地成为了商业交流的重要路线。后来只要是和平年代就有商人利用这条道路来换取双方所需要的商品。由于在这些商品中丝绸最多从而史上称之为:丝绸之路。 二,隋朝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隋炀帝时由当时知名的建筑学家主持所修。将通济渠、广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相连组成一条连接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大运河,为了管理国家以及开发南方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开始只是隋炀

帝到扬州等游玩的渠道,渐渐地许多的商人利用这条通道运输大宗的商品,例如当时江南的苏锦绫罗、岭南名药、以及盐鱼等。这条贯通中国南北的水上通道成为当时的重要运粮重道,尤其到了大唐帝国,商业交流的广泛发展,以及南方大发展,在运河边上修建了许多的大型粮仓,成为国家的重要物流储藏基地。这条水上长龙一直到清朝仍旧被用,因此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三,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在大唐时期我国的商业得到大发展,政治清明,国家和平稳定,再加之南方的开发发展,以及外国的商人对外宣传:大唐处处是黄金,因此当时许多的东南亚,南亚国家纷纷向往中国,而到来的同样有许多的商品,我们国家当时政府就在沿海设立许多的外商交流城市,例如广州、杭州、苏州、福州、南京等地。因此海上通道渐渐也得到发展,而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中国的丝绸纷纷外销,慢慢的就在海上通道,直到大唐覆灭宋朝兴起,由于宋朝偏安一隅,造成陆上丝绸之路中断,至此海上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到了南宋更加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彻底开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以及地中海,成为沟通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北非的海上商业渠道。这成为当时的世界航海线路以及商业道路的最长渠道。是物流史上的伟大创举。四,郑和下西洋航道。郑和是明朝初期的一位宦官,他是明成祖朱棣非常信任的人。由于明成祖当皇帝是从其侄子手上

【创新设计】(教师用书)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 一、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它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 (1)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但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上:明清传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滞后

1.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4.经济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思想与科技文化的继承发展 1.思想 (1)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致良知”。 (2)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 2.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时期 【考点导图】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3)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4)监察制度:明朝在地方上设按察使司,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 (5)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2.清朝的军机处 (1)设立背景 ①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能: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明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2.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私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中叶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因 素的萌芽出现。 (3)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②明代创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珐琅彩。 3.明清时期的商业 (1)货币金融: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 跃,出现票号。 (2)农产品商业化: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 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4.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征派、地租征收,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主要内容: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5.“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禁海、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 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 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2. 科学技术成就 (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2)《农政全 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3)数学: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学案

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滞练习

第12讲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辉煌与迟 滞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六十六中期中)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这反映出( ) A.市镇的繁荣兴旺 B.小农经济的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2015北京丰台期末)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官营、民营、工场手工业三种形态 ②官营手工业对商品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③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④从唐代起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18北京丰台期末)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唐代诸道重税商贾以充军、清初规定片板不得下海,其共同影响是( ) A.阻碍对外经济往来 B.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4.(2016北京西城(南片)期末)1415年,东非麻林国遣使献麒麟于中国皇帝,轰动京师。这件外交佳话的背景是( ) A.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B.郑和下西洋,发展了中国与非洲的交流 C.戚继光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D.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2018北京海淀期中)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④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6北京怀柔查漏补缺)中国古代某时期曾“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以上相关政令出现的时间应该是( ) A.宋太祖时 B.清朝初期 C.清乾隆时 D.收复台湾后 二、非选择题 7.(2016北京东城模拟)北京自古代就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其发展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材料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十分兴旺,当时的一些笔记著述中多有记载。 《帝京景物略》:“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草桥惟冬花,支(意:剪)尽三季之种,坏(意:埋)土窖藏之,蕴火坑烜之。” 《燕市负贩琐记》:“卖鲜花,种类不一,有卖细花,为妇女插戴之品有卖栽花者,春天可养有卖堂花者,为厅堂陈设之品。” 《金鳌退食笔记》:“南花园,杂植花树,凡江宁、苏、松、杭州织造所进盆景,皆付浇灌培植。又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诸花,每岁元夕(指元宵节)赐宴之时,安放乾清宫,陈列筵前。” 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北京花卉业繁荣的主要原因。(8分)

中国辉煌五年历史

中国辉煌五年历史 “十一五”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五年,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是能够胜利完成的。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域性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深刻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这五年,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4%,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到遭遇汶川、玉树大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是极不容易的。 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一五”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激发广大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的沉沦(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在学术思想方面,我们有诸子百家,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子、庄子等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等为代表的墨家思想;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名家等,并有易经等至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考。此外,我们还传承了佛学。 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行郡县制,在交通和通讯均不便利的情况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了中国的统一。 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汉代,中国的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张骞出使西域,足迹遍及今日的伊朗等西亚地域。 到隋唐时期,中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一方面,中国文化影响到周遍诸国,以日本为代表,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在文字、服饰、建筑和思想方面,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今可见。 对西方世界,中国文化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此外,中国哲学对古希腊哲学,中国文化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均有据可考。 统一的疆域范围越来越广,最终凝聚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在元代达到极盛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至鄂霍次克海,共计2200多万平方公里。 最新的研究表明,直到1800年,中国依然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二)大厦将倾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长期以来处于东方文明的核心地位,是东方世界的龙头老大,包括日本在内,对中国,只有鼎礼膜拜的份。这种长期的优越感,造成了中国对其他国家不平等的态度,将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称为蛮夷之邦,不知礼义廉耻。到了18世纪末,当西方国家通过海路,与中国寻求交流时,这种视其为琉球人、高丽人的态度,依然明显表现出来。 关于通商制度,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节,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成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在广州期间,外国人不能坐轿,不能随便出游,不能带家眷进入,不能买中国书,不能学中文。第一个耶稣教传教士马礼逊博士的中文教师,每次去授课的时候,身旁必须随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子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与中国在东方世界的地位相仿佛,到了18世纪末,英帝国在西方世界占据了领导的地位。他们把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成模范的开明君主,认为在华通商遇到困难,责任在地方官吏。1792年,乾隆皇帝80寿辰,英王派马嘎尔尼使华,希望能派大使常驻北京,中国加开通商口岸,固定海关税则等。乾隆视马嘎尔尼为藩属的贡使,要他行跪拜礼。马嘎尔尼初不答应,后提出条件,要求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者中国派员向他所带的英王画像行跪拜答礼。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马嘎尔尼也拒绝跪拜,最后不欢而散。乾隆去世后,英王再派使节来华,嘉庆给予的待遇远不及乾隆,中英间感情失和。英国知道和平交涉的路走不通,遂开始大规模进行鸦片走私买卖。 在鸦片战争前,我们不肯给外国人平等待遇,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三)沉沦的过程

2020年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 单元整合

知识纵横贯通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对点训练] 1.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作者认为明朝百姓贫苦的根本原因在于() A.过重的田赋B.官僚贪污严重 C.贫富差距过大D.政策的腐败和低能 答案 D 解析“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说明了政策的腐败和低能,故选D项。A项只符合

材料前部分与后面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 项只是百姓贫苦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 二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 [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如东中学模拟)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思想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 C 解析材料对秦汉和宋朝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中黄宗羲认为,秦汉和宋代的制度都是为了一家之私利,没有一点为天下百姓着想的,由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C项正确;黄宗羲所谓的“法”并不是近代的民主法治,故D项错误。 三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第三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学生版

第三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明清(鸦片战争之前) [时空坐标] 六、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阶段特征] 总特征】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日趋腐朽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具体史实】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同时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2、经济: 农业:农耕经济过度发展: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出现风力水车;双季稻扩种和产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棉花广泛种植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徐光启《农政全书》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制瓷技艺进一步发展,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丝织业中心:苏杭,《天工开物》、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商业:大批商业市镇出现,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产性和专业性增强;商帮涌现;农产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扩大;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世界经贸中心之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3、文化: 思想: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王阳明心学;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中国辉煌历史和历史人物

中国辉煌的历史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告结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随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0的突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3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升天;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升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奖牌总数100枚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 中国辉煌历史的人物 秦始皇、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努尔哈赤、玄烨、胤祯、弘历、陶朱公、吕不韦、胡雪岩、盛宣怀、王炽、李嘉诚、褒姒、西施、吕雉、赵飞燕、李贵妃、萧燕燕、花蕊夫人、孝庄、慈禧、绿珠、苏小小、薛涛、李师师、李香君、陈圆圆、赛金花、董小宛、小凤仙、吕尚、诸葛亮、范睢、孙膑、张良、商鞅、郭嘉、王猛、高基、范文程、屈原、司马相如、曹植、谢灵运、李白、杜甫、李煜、王安石、苏轼、陆淳、孙武、吴起、韩信、李广、卫青、岳飞、常遇春、郑成功、戚继光、左宗棠、王莽、董卓、曹操、安禄山、曾国藩、吴三桂、袁世凯、曹锟、张作霖、陈胜、项羽、李密、窦建德、黄巢、方腊、王聪儿、钟相·杨幺、李自成、洪秀全、王导、郭子仪、海瑞、冯道、秦桧、李林甫、严嵩、张居正、和珅、李鸿章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多么的辉煌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多么的辉煌,拥有那么多的盛世王朝,但是到了近代却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极端困苦。值得庆幸的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但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绝对优势,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无力抵抗外来侵略,为资本主义入侵提供了机会。 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侵夺中国主权和巨额财富,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财政、文教、国防等大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则盲目自大、闭关自守,到外国资本主义打进来后只经过短暂对抗,当明白外国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权,而是要通商贸易和掠夺财富,便开始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把镇压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敌视人民的丑恶嘴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在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情况下,清政府竟与法国侵略者签订出卖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路线,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致使战争全面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以慈禧为首的清朝权贵逃亡西安。战争结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一副丑恶奴才嘴脸。 虽然清政府极端愚昧腐朽,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从反帝到反封建,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是主力军。无数次大大小小抗击外国侵略者英勇悲壮的斗争,如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的戊戌维新、打倒"洋人朝廷"的辛亥革命、反对卖国独裁的北洋军阀的斗争、要求民主与科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日战争、反对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独裁专制政府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等等,构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雄伟画卷。 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挽救了民族的存亡,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历史充分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 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可以看到,近代史上每一次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这些失败昭示,农民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虽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尤其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此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到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虽然我国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强大,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肆无忌惮地恃强凌弱,妄图"西化"、"分化"中国的顽固派仍然存在。因此,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20届 二轮:第4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专题卷)

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淄博模拟)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到嘉靖皇帝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项是科举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B项错误;C项错误,六部没有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D项正确。 答案 D 2.(2019·山东菏泽期中)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解析据材料“清代内阁”“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初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内阁主要权力被剥夺,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内阁的权力,而不是强调清朝崇尚武力,排除A项;明代六部就分掌行政权力,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D 3.(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有学者认为“作为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突破这一制度惯性的演变是( ) A.从世卿世禄制到官僚制 B.从察举制到“恩荫”制度 C.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 D.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 解析由材料“秦始皇统一海内以来历代沿用的辅政制度,早已为士大夫官僚集团所认同和接受,有其巨大的制度惯性”可知为丞相制度,而废丞相设内阁打破了这一制度,故选D项。 答案 D 4.(2019·江苏南通模拟)史料记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军机处( ) A.保密性强且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且有决策大权 C.位高权重能制约皇权 D.承旨传达利于强化君权 解析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峰,与材料中“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相符,故选D项;专管军务,与材料中“机务及用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与辉煌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历史与辉煌 欢迎扫描如下二维码,核实后邀请您加入中国军民融合 产业投资联盟——航空航天企业家群。近期即将举办2017年中国军民两用智能装备产业高峰论坛,敬请期待。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 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 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 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 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 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 迈出了新的一步。工程概况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 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 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 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

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 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 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 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 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 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 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 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四 “回”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 三步走战略。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工程目标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 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 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 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首 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工程方案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 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

2017届《金版教程》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年~1840年前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淮安月考]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反应雍正帝在青黄不接时,关注湖南雨水及粮价问题,指责地方官员隐瞒不报,C项材料未体现;A、B两项是表面现象;关注地方稳定,维护统治秩序是其本质意图。D项正确。 2.[2016·湖北名校联考]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是商业中心B.繁忙的海外商运 C.交通运输的便捷D.区域商帮的出现 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商帮的出现,故D项正确。 3.[2015·长春调研]《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答案 A 解析从题干欧洲器皿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使中国瓷器也包括欧洲风格,故A项正确;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故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故B项错误,C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意思是说中国瓷器有了欧洲风格,而不是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术,故D项错误。 4.[2015·衡水调研]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集市)。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明清时期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的时期。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所以“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 [提能题组] 5.[2015·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